锁骨下静脉置管护理规范
- 格式:ppt
- 大小:319.50 KB
- 文档页数:5
CVC置管护理配合技术规范【名词定义】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venouscatheter,CVO是指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可用于测量中心静脉压、大量快速静脉输液、输注高渗或强刺激性药物、血液透析等。
【适应证】治疗1.外周静脉穿刺困难。
2.需长期输液治疗。
3.大量、快速扩容通道。
4.胃肠外营养治疗。
5.药物治疗(化疗、高渗、刺激性)。
6.血液透析、血浆置换术。
监测1.危重患者抢救和大手术期行CVP监测。
2.Swan-Ganz(气囊漂浮)导管监测进行肺动脉压(PAP)和肺毛细血管契压(PCWP)测量工具。
3.PICCO监测(肺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禁忌证】绝对禁忌证1,同侧颈内置管和起搏导线置管。
2.广泛上腔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3.同侧动静脉造痿管。
4.穿刺局部有感染、蜂窝织炎。
5.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相对禁忌证1.凝血功能障碍。
2.患者不合作,躁动不安。
3.下肢畸形、关节功能障碍。
4.胸廓畸形、锁骨骨折有明显的畸形愈合。
【目的】1.可以用来直接快速输注大量液体进入血液循环进行治疗。
2.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长期静脉营养、血液净化、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等。
3.CVC置管可以保护患者的外周静脉,避免因输注大量的血管刺激性药物而给患者带来的血管损伤,可减少反复经外周静脉穿刺输液带来的痛苦。
4.CVC置管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制度与依据】1.本规范理论部分主要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发布,赵庆华著作《危重症临床护理实用手册》,对CVC置管的适应证、禁忌证、技术方法、危害及并发症都做了详细的描述。
2.本规范操作部分主要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发布,赵庆华著作《危重症临床护理实用手册》,参照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及重要文献。
【准备】1.用物准备:中心静脉导管(单腔、双腔或三腔)1套,无菌导管穿刺包1套或缝合包1个,无菌隔离衣,无菌手套2副,无菌纱布1包,2%利多卡因1支,20ml及5ml注射器各1个,透明贴膜1个,0.9%NS100ml,肝素1支,输液物品等。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后的护理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适用于长期输液而周围静脉不宜穿刺、测量周围静脉压、TPN以及长期输入刺激性药物的患者,必要时还可以从锁穿处采血,抢救时加压输液。
但锁穿较浅静脉穿刺创伤药大些,可能会出现各种类型的并发症,因此要求护士充分认知各种危险因素。
一、留置管的固定穿刺成功后,缝线结扎固定导管,采用3M无菌透明覆盖保护穿刺处。
一般置管长度右侧为12~15cm,左侧为16~19cm,如置管过长,导管刺激心脏和大血管壁,部分患者出现心悸、气急、胸闷等不适。
保持导管的通畅,防止导管脱出、扭曲、受压等,躁动的患者适当约束双手,患者在更衣时避免过度牵拉导管,以免导管移位或脱出,如导管脱出不可将脱出部分再送入血管。
二、观察患者的主诉和生命体征输液注射前要用注射器抽吸回血确认留置管是否在血管内再输入药液。
输液中观察患者有无突发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胸闷、气急以及清醒患者出现烦躁,血压下降的表现,如出现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血、气闷或胸腔积液,应立即停止输液行X线检查确诊后拔管治疗。
三、防止空气栓塞因锁骨下静脉的压力较低位0.66kPa,再吸气时甚至可达到负压,要防止输液滴空,以免进入空气形成空气栓塞。
四、输液速度防止输液过快,导致一过性输液量过大,加重心脏负荷甚至出现急性肺水肿。
五、导管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注意观察穿刺处有无红肿、外渗、皮肤张力增高、硬结和疼痛等部感染的症状。
对于穿刺处的改变分为四度:0度:导管入口处无任何变化;Ⅰ度:导管入口处红肿直径<1cm;Ⅱ度:导管入口处皮肤红肿直径>1cm;Ⅲ度:导管入口处有红肿并且周围有分泌物,甚至伴有全身症状如高热、血白细胞升高等。
一般穿刺后24h局部换药一次,以后可以每隔一天换一次,若敷料潮湿污染要随时更换,保持敷料的清洁干燥。
每周更换正压头或肝素帽1~2次;从导管采血标本后,立即更换接头并用生理盐水冲管,每次连接输液器注射器时,要用0.2%碘伏消毒正压接头或肝素帽后连接。
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与护理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观察及护理。
方法:回顾分析4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的护理情况。
结果:一次性插管全部成功,无穿刺并发症。
1例导管脱落,无导管堵塞,深静脉炎、药物渗漏致组织坏死等并发症。
结论减轻患者的痛苦,,树立患者坚持护理的自信心,提高了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使用。
标签:锁骨下静脉置管;肿瘤化疗;护理化疗是肿瘤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临床上常用的化疗方案是大剂量的静脉化疗。
由于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大,患者常常承受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痛苦。
同时,由于血管的破坏,增加病人的痛苦恐惧的心理,影响其坚持化疗的信心,因此,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路,不仅可以减少患者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物的静脉及局部组织的刺激,从而保证护理全过程的顺利进行。
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我院对40例肿瘤患者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8岁~76岁,平均年龄52岁。
置管时间最短21天,最长88天,平均65天,全部穿刺成功,1例导管脱落,无导管堵塞及空气栓塞发生。
1.2 方法在局麻下由麻醉师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成功后做回血实验,回血实验好,即用缝线固定两侧针翼,導管末端安肝素帽并旋。
穿刺处用无菌敷料覆盖。
2 护理2.1置管前指导:操作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锁骨下静脉置管的目的、优点、如何配合操作、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2.2置管后的观察及护理2.2.1预防导管阻塞的护理:置管后用10u---100u/ml肝素钠5ml注入导管,一般情况下,不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用10u---100u/ml肝素钠10ml封管。
封管次数为2—3次/周,静脉输液者,在治疗完毕时,立即采用10u---100u/ml肝素钠10ml正压封管。
静脉输液不畅时,检查导管是否阻塞、受压,有无脱出血管外,如果导管阻塞,,不强行用注射器推注,只能用注射器回抽血,严防血栓脱落引起重要器官栓塞,严重阻塞者应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