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课程设计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4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题号:43一、 传动方案-—V 带传动原始题目:课程设计题目五: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工作条件:连续单向运转,载荷平稳,空载起动,使用期限10年,小批量生产,两班制工作,运输带速度允许误差为±5%。
滚筒效率:ηj =0。
96(包括滚筒与轴承的效率损失)。
1-电动机 2-带传动 3-减速器 4-联轴器 5-滚筒 6-传送带原始数据题 号 41 42 4344 45 46 47 4849 50运输带工作拉力(N)1100 1150 1200 1250 1300 1350 1450 1500 1500 1600 运输带工作速度(m ·s -1) 1.50 1。
60 1。
70 1。
50 1.55 1.60 1.55 1。
65 1。
70 1.80 卷筒直径(mm) 250 260 270 240 250 260 250 260 280 300已知条件: 1.工作参数运输带工作拉力F = 1200N 。
运输带工作速度V =1。
70 m/s(允许带速误差±5%)。
滚筒直径D = 270 mm. 滚筒效率0。
96(包括滚筒与轴承的效率损失). 2.使用工况两班制工作,连续单向运转,载荷平稳,空载起动。
3.工作环境室内,灰尘较大,环境最高温度35℃。
4.动力来源三相交流电,电压380/220V. 5.寿命要求使用期限10年,其工作期限(使用折旧期)为10年,大修期4年,中修期2年,小修Fν期半年。
6.制造条件一般机械厂制造,小批量生产.二、选择电动机(1)确定电动机额定功率、工作功率(输出功率)动力来源:三相交流电,电压380/220V电动机是标准件,根据要求两班制,灰尘较大,最高温度35度,三相交流电,笼型异步,封闭式结构,电压380v,Y型根据,可得电动机额定功率因为总效率——为闭式齿轮传动效率(0.97);——带传动效率(0.96)--为滚动轴承效率(0。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二、课程简介【课程简介】三、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课程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 了解【课程名称】的发展历史和最新动态。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课时安排【课程名称】总课时为【总课时数】学时,具体安排如下:1. 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学习(【学时数】学时)- 第一周:导入及基本概念讲解(2学时)- 第二周:基本原理和规律学习(4学时)- 第三周:发展历史和最新动态介绍(2学时)2. 第二阶段:案例分析与实践(【学时数】学时)- 第四周:案例分析(2学时)- 第五周:实践操作(4学时)- 第六周:实践成果展示及点评(2学时)3.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与考核(【学时数】学时)- 第七周:综合训练(4学时)- 第八周:考核(2学时)4. 第四阶段:课程总结与反馈(【学时数】学时)- 第九周:课程总结(2学时)- 第十周:学生反馈及改进建议(2学时)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系统讲解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 考核评价法:通过考核评价,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学习。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权威教材。
2. 课件:制作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内容。
3. 案例库:收集整理典型案例,供学生分析和实践。
4. 实践基地:与相关企业或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5. 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七、教学进度安排【课程名称】教学进度安排如下:1. 第一周:导入及基本概念讲解2. 第二周:基本原理和规律学习3. 第三周:发展历史和最新动态介绍4. 第四周:案例分析5. 第五周:实践操作6. 第六周:实践成果展示及点评7. 第七周:综合训练8. 第八周:考核9. 第九周:课程总结10. 第十周:学生反馈及改进建议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度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课程设计文本模板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包括:知识目标: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XX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XX学科的基本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认识到XX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XX学科在实际中的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第二章:XX学科的基本方法第三章:XX学科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安排如下:讲授法:用于讲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XX学科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XX学科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实验法:进行XX学科相关实验,使学生能够亲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选用权威的XX学科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目,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实验设备: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验学习的条件。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旨在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安排如下: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考试:进行定期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
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2012实用教程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AutoCAD是一款非常流行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电子等各种工程领域。
本课程旨在教授AutoCAD2012的基本操作和绘图技巧,使学生能够使用AutoCAD进行绘图和图形操作。
二、课程安排第一章 AutoCAD2012的环境配置和基本操作本章主要介绍AutoCAD2012的界面,以及如何配置AutoCAD2012的各种常用设置。
1.1 AutoCAD2012的界面介绍AutoCAD2012的界面包括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和绘图区域。
学生应该能够适应AutoCAD2012的界面,并了解每个区域的作用。
1.2 AutoCAD2012的常用设置学生应该能够熟悉AutoCAD2012的各种常用设置,如线条颜色、字体大小和画布大小等。
此外,学生还应该能够掌握工具栏和快捷键的使用方法。
1.3 AutoCAD2012的基本操作本章还将介绍AutoCAD2012的基本操作,如绘制线条、圆形和多边形等基本图形,以及修改线条和填充颜色等操作。
学生应该能够掌握AutoCAD2012的基本操作。
第二章 AutoCAD2012绘图操作本章将介绍AutoCAD2012的绘图操作,包括画布设置、图层管理和对象组合等操作。
2.1 AutoCAD2012画布设置学生应该能够了解AutoCAD2012的画布设置,并了解如何对画布进行调整。
此外,本章还将介绍如何设置图形的坐标系。
2.2 AutoCAD2012的图层管理学生应该能够了解AutoCAD2012的图层管理功能,并能够将对象分组为不同的图层。
此外,学生还应该能够了解如何控制图层的可见性和颜色。
2.3 AutoCAD2012的对象组合本章还将介绍AutoCAD2012的对象组合功能,包括如何将多个对象组合为一个对象。
此外,学生还应该能够了解如何切割和旋转对象等操作。
第三章 AutoCAD2012高级绘图操作本章将介绍AutoCAD2012的高级绘图操作,包括3D绘图和曲线绘图等操作。
12月份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12月份课程中涉及的数学基础知识,如分数的加减乘除、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等。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本章节所学的数学概念,如概率、统计等,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分析,总结出12月份课程中数学知识的应用场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数学探究活动,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如计算器、数学软件等,辅助数学学习,提高计算和解决问题的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敢于提问,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探索和解决问题。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进步。
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使课程目标得以实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加减乘除:以课本第六章第一节为基础,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运算方法,能熟练进行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乘除。
2. 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依据课本第六章第二节,复习和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圆锥的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 概率与统计:结合课本第六章第三节,让学生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学会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同时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方法。
4. 解决实际问题: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案例,如购物折扣、物品包装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课程设计小组作业模板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内容相关的核心概念,如××××(具体概念),并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
2. 学生能描述××××(相关理论或知识)的基本原理,并能够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本章节中的重要知识点,如××××(具体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具体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提高团队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3.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提升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科观念,增强对××××(学科)的兴趣和信心。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的示范课,旨在通过小组作业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的年级为××××,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科)基础知识,但需要在实践中提高运用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小组合作,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科学系统地组织以下教学内容:1. 知识点讲解:涵盖××××(教材章节)的核心知识点,包括××××(具体内容)、××××(具体内容)等,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
k12短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如XXX(具体概念根据学科内容填写),并能够理解其内涵及应用场景。
2. 学生能掌握课程所涉及的核心理论,如XXX(具体理论根据学科内容填写),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学生能了解课程相关领域的拓展知识,如XXX(具体拓展知识根据学科内容填写),拓宽知识面。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课程所学方法,如XXX(具体方法根据学科内容填写),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如XXX(具体习惯和思维方式根据学科内容填写)。
3. 学生能够运用课程所学技巧,如XXX(具体技巧根据学科内容填写),提高学习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所学知识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如XXX(具体价值观根据学科内容填写)。
3.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短期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学科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K12阶段,具有一定的学科基础和学习能力,但对课程内容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掌握程度。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他们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安排:- 章节一:XXX(根据学科内容填写具体章节名称)- 内容:基本概念、理论、实例分析等- 章节二:XXX(根据学科内容填写具体章节名称)- 内容:核心理论、方法、实际应用等- 章节三:XXX(根据学科内容填写具体章节名称)- 内容:拓展知识、案例分析、思维训练等2. 教学进度:- 第一周:学习章节一,侧重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 第二周:学习章节二,侧重方法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第三周:学习章节三,侧重拓展知识、思维训练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3. 教材关联性:- 本课程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教学,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
瞿靖中心小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市教体局2012年春季开学工作为指导,围绕教研室本学期工作重点,继续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严把教学质量观,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水平。
二、思路与目标:思路:坚持“1345”(即一个宗旨:以指导思想为宗旨;三个目标:四个重点,五项措施)工作思路。
目标:1、规范教学管理,健全机制、完善制度,深入开展创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讨与实践;2、使学校教学工作科研化、教学研讨经常化、教学管理规范化,全面育人个性化。
3、更新教师观念,促进骨干教师的成长,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三、工作重点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不断完善我校“精讲多练当堂消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改革创新、总结自己的教学特色。
3、加强毕业班课堂教学管理,大幅度提高毕业班教学质量。
4、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逐步提升学前班教师业务能力,创办特色学前教育。
四、策略与措施:1.提质量,一切工作聚焦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抓常规,加强基础环节管理,不断增强管理系统性。
3. 树典型,加大骨干教师培养使用力度,突出教学骨干示范作用。
4.促学习,落实先进教育理念,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5.重研究,加强教学方式、学习方法的研究,整合教研科研工作。
五、具体工作(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坚持“教学五认真”制度:学科任课教师始终要做到“五研”和“三不三要”。
即: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研究转差;对学生不歧视、不放弃、不讽刺;要引导、要帮助、要爱护;对薄弱学生教导、对薄弱教师指导,对问题学生引导。
学生作业的设计:要适合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际需求,因人而宜,因材施教,要结合教材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实际留开放性、延展性作业。
坚决杜绝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的作业。
数学学科每天坚持一道提高题;语文坚持写日记,高年级学生要加大阅读与写作训练。
Module 12 HelpUnit 2 Stay away from windows andheavy furniture.教学设计Teaching aims:To get information from the reading passage in relation to an earthquake.To write about an earthquake.Write about an earthquake using the imperative sentences.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How to use must/can/could to tell the possibility.To understand the article in detail.Teaching Steps:Step 1 Revision and Warming up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let Ss answer the questions.Step 2 Consolidate new wordsLook and say. The teacher shows the pictures of new words and let the students say as quickly as possible.Step 3 Ask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in pairs.Step 4 Look at the title of the passage and think about what to do in an earthquake1. Look at the pictures.2. Think about what to do in an earthquake.Step 5 ListeningListen to the passag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Is it difficult to warn people about an earthquake?Step 6 Look and say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say what they’re doing in the earthquake.Step 7 ReadingFirst let the Ss read the sentences carefully and then decide if the following actions were good or bad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Step 8 Answer the questionsUse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e box to write full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Step 9 Retell the passage in groupsUse the words that the teacher has given to retell the passage in groups.Step 10 Learning to learnMaster how to write instructions.Step 11 Language pointsLet Ss master the main points of the passage.Step 12 Do researchingDo the following research inside your school and outside your school in pairs.Step 13 Write some instructions about what to do in an earthquake.1. Write some instructions about what to do in an earthquake.Go out and meet on the playground.Don’t use the lift.2. Now work in pairs and check your instructions.Step 14 GrammarTo use can/could/must to tell the possibility.Step 15 SummaryLet Ss talk about what they have learnt in class.Step 16 ExercisesLet the students practice the main points in Unit 2.Do some exercises from the entrance exam to senior high schools.Step 17 Homework近几年频频发生的地震,导致无数人失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