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最新鼻出血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 格式:docx
- 大小:21.17 KB
- 文档页数:3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部分鼻出血的处理男性患者,65岁,左鼻突然出血1小时而来到医院,请进行止血处理。
理论知识:1、鼻出血的病因有哪些?(1)局部原因:①鼻和鼻窦外伤或医源性损伤;②鼻腔和鼻窦炎症;③鼻中隔病变;④肿瘤。
(2)全身因素:凡可引起动脉压或静脉压增高、凝血功能障碍或血管张力改变的全身疾病均可发生鼻出血。
包括:①急性发热性传染病;②心血管疾病;③血液病;④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⑤肝、肾等慢性疾病和风湿热等;⑥中毒;⑦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⑧内分泌失调。
2、鼻出血的常见出血部位有哪些?(1)鼻腔前部出血:该部位出血主要来自鼻中隔前下方的利特尔动脉丛或克氏静脉丛。
一般出血量较少,可自止或较容易止血。
多见于儿童和青年。
(2)鼻腔上部出血:该部位出血常来自鼻中隔后上部,多为动脉性出血,一般出血较剧,量较多,多数需要采取前鼻孔或前后鼻孔填塞止血。
多见于中壮年人,有高血压者较易发生。
(3)鼻腔后部出血:该部位出血多来自下鼻道后端的鼻-鼻咽静脉丛。
出血部隐蔽,前鼻孔填塞不易压迫到出血处,故常需行后鼻孔填塞。
常见于中老年人。
(4)鼻腔粘膜弥漫性出血:此类出血多为鼻粘膜广泛部位的微血管出血。
出血量有多有少。
多发生在有全身性疾病如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血液病、急性传染病和中毒等的患者。
常规气管切开术患者男性,32岁,因颅脑外伤致昏迷3天,现病人呼吸时痰鸣音明显,三度呼吸困难,下呼吸道有较稠的分泌物,为保持呼吸道通畅,请你们给病人做气管切开术。
理论题:1、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是什么?答:1、喉阻塞,任何原因引起的3~4度喉阻塞,尤其是病因不能很快解除时;2、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阻塞,如昏迷、颅脑病变、呼吸道烧伤等;3、某些手术的前置手术,如某些口腔、咽、喉部手术前。
2、气管切开术的并发症有哪些?答:1、皮下气肿2、纵隔气肿3、气胸4、出血5、拔管困难6、气管食管瘘等。
3、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应注意些什么?答:1、保持套管内管通畅;2、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3、维持下呼吸道通畅;4、保持颈部切口清洁;5、防止套管阻塞或脱出;6、患者呼吸恢复正常后,在先堵管24~48小时呼吸正常,则可拔管,拔管后应严密观察呼吸。
鼻子出血处置方案及流程概述鼻子出血是常见的突发状况,其出现往往令人恐慌。
在处理鼻子出血时,我们需要冷静应对,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否则可能会加重出血状况,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本文将介绍鼻子出血处置方案及流程,希望能够提供实用的指导。
检查在处置鼻子出血之前,我们需要先进行检查排除下列可能的情况:1.难以止血或出血量过大2.鼻部有异物3.鼻子、面部或头部受到外伤4.伴随头痛、眩晕等其他不适症状出现若存在上述情况,应及时就医。
处置流程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应对鼻子出血的具体流程。
第一步:安置患者安置患者的时间要尽可能的短,因为较长时间的站立可能会加重出血情况。
1.让患者坐下或趴下,不要让其躺下。
2.让患者保持头部向前,避免鼻血流入口腔或喉咙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
3.让患者用纸巾或毛巾包住鼻部,避免鼻血污染周围环境。
第二步:清理和压迫1.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患者鼻腔,将鼻腔中的凝血物或异物清洗干净。
2.用手指或纸巾压迫患者鼻翼两侧至少10分钟,让血液凝固,暂缓出血。
第三步:止血如果持续压迫10分钟后鼻子仍然在流血,我们需要进行措施来更有效地止血。
1.利用止血海绵等止血器材,放置在鼻腔内,让血液凝固达到止血的效果。
2.如果止血海绵效果不理想,则可以采用止血鼻腔塞或气囊塞等器械进行止血。
3.如果以上止血措施无效,则需要及时就医。
预防鼻出血除了急救措施,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鼻出血的发生。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2.及时治疗感冒、过敏性鼻炎等鼻腔疾病。
3.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空气过于干燥。
4.注意饮食营养,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5.注意生活细节,避免过度劳累、用力过度等引起鼻腔损伤的行为。
总结本文介绍了鼻子出血的处置方案及流程。
在处理鼻出血时,我们要冷静应对,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避免加重出血状况,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加强预防措施,避免鼻出血的发生。
鼻出血鼻腔填塞术及操作规程鼻腔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叫鼻出血。
引起鼻出血的原因有局部的,也有全身的。
局部原因以外伤、炎症、肿瘤、鼻中隔偏曲、鼻腔异物为多见,全身原因以急性发热性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维生素缺乏及严重肝肾等疾病为常见。
局部原因引起的出血常限于一侧,全身性原因引起的出血多为双侧或交替出血。
出血部位大多在鼻中隔前下方易出血区(黎物尔区)动脉与克氏静脉丛,儿童患者几乎全部发生在该部位,青年患者也以该部位为多见,少数严重出血发生在鼻腔后部,该处的鼻黏膜与血管易发生退行性变,所以一般老年人出血量大,且常呈阵发性出血。
治疗方法有:指压法(用于鼻腔前部少量出血);烧灼法(用于反复少量出血且出血部位明确者);填塞法(用于出血较剧、渗血面较广、出血部位不明确或用上述措施止血无效者);后鼻孔填塞术(用于鼻腔后部出血或鼻填塞术失败者)。
【操作评估】1. 评估患者年龄,了解有无与鼻出血有关的局部或全身性疾病史。
2. 评估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少量出血时可不出现任何症状。
急性出血时如出血量不超过400mL,一般并不会引起全身症状。
但出血量达500mL以上时,则有头晕、口渴、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如有出汗、血压下降、脉搏无力等症状,则出血量为500~1000mL。
血压及脉搏测量对估计老年人的出血量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患者在鼻出血的过程中,如血压降低,则应注意患者有无休克或休克前期表现型,切不可误认为血压正常。
3. 了解实验室检查情况,如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红细胞比容的测定来估计失血程度。
4. 了解患者及家属是否因出血而精神紧张,甚至恐惧。
【操作步骤】1. 安抚患者,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
2. 嘱患者取坐位或半坐卧位,疑有休克者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嘱患者勿将血液咽下。
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测量血压、脉搏每小时1次。
如发现患者面色苍白、出冷的汗、胸闷、脉细数、血压证降等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协助进行紧急处。
名称:鼻出血(鼻腔血管瘤)主诉:突发右侧鼻腔出血2小时现病史:患者2小时前无明确诱因出现右侧鼻腔出血,出血量较大,色鲜红,捏鼻而后感口腔内有血液;急至当地医院行填塞治疗,但出血未停止,急至我院。
急诊行鼻腔填塞止血后,拟“鼻出血”收入我科,病程中神清,精神紧张,无头痛、头晕,无鼻部疼痛,无面部口唇苍白,无牙龈出血等表现,饮食、大小便无异常。
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良好,否认先天性疾病病史,无肝炎,无结核,无伤寒等传染病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无输血史、无外伤、无中毒及无手术史。
个人史:于原籍,未去过外地,无放射性工作环境接触史。
家族史:否认有明确家族性传染病及遗传病史.神经系统: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未发现阳性体征。
专科检查:耳部检查:双耳对称,耳郭及外耳道无异常,无牵拉痛。
外耳道通畅未见新生物及分泌物。
鼓膜无充血、肿胀、膨出、内陷、疤痕及钙质沉着等。
乳突部无红肿、压痛、瘘管及疤痕。
粗听力正常。
鼻部检查:外鼻无畸形,皮肤无红肿,双侧上颌窦、筛窦区、额窦底壁无红肿及压痛。
双侧鼻腔填塞无异味,无明显血液渗出。
咽喉部检查:口腔无明显血迹。
间接喉镜检查:见后鼻孔残留新鲜血迹,会厌、杓状隆突及杓间区无红肿,梨状窝无积液,两室带无肥厚。
两声带表面光滑、无充血,运动好。
颈部检查:颈软无压痛,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辅助检查:-诊断依据:1.中年患者,急性病程,“突发右侧鼻腔出血2小时”主诉入院。
2.专科查体:鼻部检查:外鼻无畸形,皮肤无红肿,双侧上颌窦、筛窦区、额窦底壁无红肿及压痛。
双侧鼻腔填塞无异味,无明显血液渗出。
咽喉部检查:口腔无明显血迹。
间接喉镜检查:见后鼻孔残留新鲜血迹。
鉴别诊断:1.鼻中隔偏曲:可由发育不良、外伤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鼻塞、鼻出血、头痛及邻近气管症状,检查可见鼻中隔呈“C”型、“S”型、嵴突、棘突等类型。
临床症状与偏曲程度有关,鼻中隔有偏曲且有明显症状者方可诊断。
2.鼻咽部肿瘤:回缩性血涕,或者反复鼻出血为表现,鼻咽镜可见鼻腔肿物。
鼻出血疾病应急预案及流程
一、科室应急设施
1、操作器械:操作台、全套鼻内镜系统、前鼻镜、枪镊、压舌板、弯盘、吸引装置等。
2、耗材:油纱条、膨胀海绵、后鼻孔栓子、栓塞水囊、无菌纱布、无菌手套等。
二、人员配备
急诊出诊医师包括高、中、低三级医师各1名,专科护士2名。
三、应急操作流程
1、生命体征监测:医师、护士要求十分钟内到位,护士首先检测患者生命体征。
如有休克体征,首先进入抢救休克流程。
2、追问病史,和患者及家属沟通:除一般主诉及发病过程外,还应询问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病史,是否使用抗凝药物,是否有心脑血管疾病,是否有外伤史。
3、前鼻镜检查或鼻内镜检查:寻找出血位置。
4、止血操作:射频止血、前鼻孔填塞、后鼻孔水囊栓塞。
5、住院治疗:必要时。
鼻出血的诊疗及护理鼻出血既是鼻腔疾病常见症状,也可能是全身性疾病的症状之一,但以前者多见。
常见鼻腔疾病有鼻部外伤、鼻腔炎症、鼻腔肿瘤、鼻中隔病变;全身疾病,如血液病、出血热、鼻白喉、心血管疾病、中毒、内分泌失调等。
【主要表现】(1)症状:鼻腔出血,多为单侧,亦可双侧,常间歇性反复出血,亦可呈持续性出血。
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鼻涕带血或倒吸血涕,重者可大量出血或反复出血,出现贫血或休克。
(2)体征:出血部位多在鼻中隔的前下方,少数严重出血在鼻腔后部。
局部检查可见出血处黏膜糜烂、血管扩张等。
(3)辅助检查:血常规检验及凝血机制检查有助于全身性疾病的诊断。
【治疗与护理】(1)一般治疗:取坐位或半卧位,疑有休克者,应取平卧低头位。
嘱患者勿将血液咽下,以免刺激胃部引起呕吐。
(2)局部治疗:嘱患者用手指捏紧两侧鼻翼10~15分钟,同时用冷水袋或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以促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或用1%麻黄碱生理盐水或0.1%肾上腺素的棉片置于鼻腔暂时止血,寻找出血部位。
常采用的止血方法有电凝止血法、一般纱布填塞法,必要时采用后鼻孔填塞法。
严重出血可采取血管结扎法。
(3)全身治疗:适当应用止血药,如卡巴克洛(安络血),成人剂量2.5~5毫克/次,3次/日,口服;或酚磺乙胺(止血敏)3克,静脉滴注。
如出现休克则进行输血、输液等抗休克治疗;给予适量抗生素、维生素及镇静药等。
(4)病因治疗:针对引起鼻出血的原因,进行病因治疗。
(5)护理措施:①保持情绪稳定,适当休息,选择坐位或半卧位。
②同时用冷水袋或冷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部,可使头颈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
③预防护理,注意局部保护,勿用力擤鼻,勿抠挖鼻腔;防止鼻腔干燥,气候干燥季节可于睡前鼻腔滴人鼻卡油1~2滴/侧/次。
一、概述鼻子出血,又称鼻衄,是生活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干燥天气、用力擤鼻、鼻炎、高血压等。
为有效应对鼻子出血,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内容1. 发现患者鼻子出血,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保持冷静,安抚患者情绪,避免紧张和焦虑。
(2)让患者坐直或稍向前倾,避免血液流入咽喉引起不适。
(3)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两侧鼻翼,向中间尽量捏紧,持续压迫10-15分钟。
(4)用冷水或冰袋敷在患者额头、鼻梁上方或颈部,有助于收缩血管,减轻出血。
2. 若上述措施无效,可采取以下方法:(1)用脱脂棉、干净棉花或纱布蘸取麻黄素滴鼻液,轻轻填塞出血侧鼻孔,压迫止血。
(2)将患者平卧,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
(3)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3. 特殊情况处理:(1)儿童鼻出血:用手指轻轻捏住儿童双侧鼻翼,让其张口呼吸,同时用冷湿毛巾敷在鼻根部及额部。
(2)高血压患者鼻出血:让患者侧卧,头部垫高,避免血液流入脑部。
(3)术后大量出血:立即汇报医生,适当加快输液速度,测量生命体征,观察面色、脉率、血压、尿量变化,安慰患者,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
4. 预防措施:(1)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干燥天气对鼻腔造成刺激。
(2)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用力擤鼻。
(3)注意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4)高血压患者定期检查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
三、应急处理流程1. 发现患者鼻子出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按照应急预案内容采取相应措施。
3.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出血不止或出现严重症状,立即就医。
4. 救治过程中,保持与患者沟通,安抚其情绪。
5. 救治结束后,总结经验,完善应急预案。
四、应急预案培训定期对医护人员、安保人员等进行鼻子出血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应急预案演练定期组织鼻子出血应急预案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流鼻血处理三步骤儿童最常见(约百分之九十以上)流鼻血的位置是在鼻孔内侧约一、两公分处的鼻中膈黏膜上,因为靠近前鼻孔,所以鼻出血时可先行使用最方便的局部压迫止血,其方法是:1. 大人首先要尽力镇定自己的情绪,切勿慌乱,才能安抚被出血惊吓的小孩。
2. 头部应该保持正常直立或稍向前倾的姿势。
3. 用手指由鼻子外面压迫出血侧的鼻前部(软鼻子处),似一般以手夹鼻子的做法,直接压迫约五至十分钟。
大部份病人都可以此种方法简单地来止血。
而另一侧未流血的鼻孔仍可通畅地呼吸着。
4. 如果压迫超过了十分钟后血仍未止,则可能代表着严重的出血,或有其它问题存在着,此时就须要送医做进一步的处置。
5. "冰敷额头"的作用是希望藉额头的皮肤遇冷时,能达到鼻部血管收缩以止血,但其效果并不好,因为距离出血的鼻孔部位太远,且局部过于冰冷会引起头部不适,所以正确的方法是可直接冰敷在"鼻根"及"鼻头"(即整个鼻子)上面。
流鼻血处理三步骤——坐下、倾头、捏鼻流鼻血时,由于红红的血看起来很恐怖,又不容易清洗,在慌乱中很多人会赶紧躺下或用手捏着鼻骨来止血,其实,这些处理方法都不正确。
流鼻血的正确处理方法,应该坐着,头向前倾,并且捏着鼻头两翼软软的鼻肉部位约5分钟。
因为大多数破皮的地方是鼻子出口处0.5公分的位置,所以一般人常拿卫生纸塞住鼻孔,或是用手捏住鼻骨,想要用压迫血管的方法来止血,其实这种方法是没有效果的。
至于躺着,更是眼不见为净的鸵鸟作法,血不但容易倒流呛到喉咙,若是吞到肚子里太多还会引起反胃、吐出时更可能造成吸入性肺炎。
所以一旦流鼻血时要处理恰当,如果出血过多要尽快求助于医师,否则引发其它并发症,那可就更不好受了!通常流鼻血多由外力伤害所致,例如鼻子受撞击。
而气候过度:卜燥(使鼻膜开裂)、气压突然改变、用指甲挖鼻孔、或擤鼻涕过猛,也可能使鼻粘膜受伤而流血,有些人流鼻血会滴得嘴巴、下巴及衣服都是血,看上去挺吓人。
鼻出血临床路径的标准住院流程1.患者出现鼻出血症状,需立即就诊求医。
When the patient experiences nosebleeds, they should seek medical attention immediately.2.医生进行初步检查,确定鼻出血的原因和严重程度。
The doctor conducts a preliminary examination todetermine the cause and severity of the nosebleed.3.根据病情,医生可能建议进行鼻腔内窥镜检查。
Depending on the condition, the doctor may recommendnasal endoscopy.4.医生会要求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以评估出血情况和身体状况。
The doctor will request a complete blood count to assess the bleeding and overall health.5.对于未能控制的鼻出血,医生可能会建议住院治疗。
For uncontrolled nosebleeds, hospitalization may be recommended by the doctor.6.医生会安排医院的鼻出血临床路径团队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
The doctor will arrange for the nosebleed clinicalpathway team at the hospital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the patient.7.医护人员会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和体温。
The medical staff will monitor the patient's blood pressure, pulse, and temperature.8.医生会制定饮食和活动方案,确保患者充分休息和营养均衡。
突发鼻出血患者的抢救预案及程序
抢救措施:
1、鼻出血时陪伴并安慰患者,让患者安静地坐下,并通知医生。
2、局部止血:按病因和病情不同区别对待。
(1)指压止血法:如出血量小,可让患者坐下,头部应该保持正常竖立或稍向前倾的姿势。
用拇指和食指紧紧地压住患者的两侧鼻翼,压向鼻中隔部,暂让患者用吸。
一般压迫5-10分钟左右,出血即可止住。
注意:捏鼻止血时,安慰患者不要紧张,张大嘴呼吸,头不要过分后仰,以免血液流入喉中。
(2)压迫填塞法:如果出血量大,或用上法不能止住出血时,可采用压迫填塞的方法止血。
具体做法是:用脱脂棉卷成如鼻孔粗细的条状,向鼻腔充填。
不要松松填塞,因为填塞太松,达不到止血的目的。
鼻内充填消毒棉球或浸有1%麻黄素的棉球止血,亦可用各种止血海绵、凝血质、凝血酶等。
用凡士林纱条作前鼻充填或后鼻充填法c、冷冻止血法:鼻中隔前方的少量出血可作鼻部冷敷。
可以用碎冰或冰毛巾冷敷鼻子、颈部及脸颊,促使血管膨胀,减少流血。
d、让患者坐在椅子上,将双脚浸泡在热水中,可止鼻血。
3、遵医嘱全身治疗:
(1)注意营养,给予高热量易消化饮食。
对老年或出血较多者,注意有无失血性贫血、休克、心脏损害等情况,并及时处理。
失血严重者,须予输血、输液。
(2)寻找出血病因,进行病因治疗。
(3)反复鼻腔填塞时间较长者,应加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抢救程序:
发现患者鼻出血——安慰患者
——采取坐位(头部应该保持正常竖立或稍向前倾的姿势】——通知医生——局部止血
——遵医嘱用药——严密观察病情
——做好各项记录。
鼻出血临床路径一、鼻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鼻出血(ICD-10:R04.0)。
行鼻止血术(ICD-9-CM3:21.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单侧或双侧鼻腔出血,可经后鼻孔流至咽部。
严重者可合并休克表现。
2.体征:鼻腔内有活动性出血,或已行前鼻孔填塞/前后鼻孔填塞。
3.前鼻镜或鼻内镜检查。
4.必要时CT或MRI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可行鼻腔出血点烧灼或前鼻孔填塞;来源于鼻腔后部出血可行后鼻孔填塞。
2.内镜下止血术。
3.必要时责任血管结扎或栓塞。
(四)标准住院日≤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R04.0鼻出血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4)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输血相关检查;(2)凝血因子等检查;(3)鼻窦CT扫描;(4)颈动脉介入检查或血管造影。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局麻。
2.术中用药:全身止血药物,局部减充血剂。
3.手术: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4.输血:血色素低于6克应予输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4天。
1.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复查部分检查项目:(1)血常规;(2)凝血功能;(3)鼻窦CT扫描。
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鼻出血
2016 年版)
一、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鼻出血。
行内镜下鼻腔止血术。
(二)诊断依据。
(2015 年最新鼻出血诊断及治疗指南)病史:单侧或双侧鼻腔出血(出血量大,剧烈,或反复多次出血,保持治疗无效)。
查体:鼻腔可见波动性出血点,或鼻腔粘膜血管扩张明显(有明显再出血可能)。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鼻腔出血。
2.鼻腔出血伴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的治疗,病例不影响进入临床路径的执行。
(四)标准住院日。
小于等于3 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血型,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胸片。
2. 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相应检查项目
肺CT,心脏彩超,病房生化组合,尿常规,乙肝五项
感染 3 项,肺功能。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手术:局麻或全麻鼻内窥镜下鼻腔止血术。
2.保持保守治疗:反复少量出血或出血点不明确,病人焦虑需要住院治疗。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 号)。
(八)手术日。
为入院后第一天或第二天。
麻醉方式:局麻后全麻。
手术方式:鼻内窥镜鼻腔止血术。
(九)术后恢复。
术后住院治疗小于等于3 天。
1.根据病情情况复查检查。
2.抗菌药物使用。
3.注意休息,监测血压。
(十)出院标准。
患者无明显鼻出血再发作,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及其他疾病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 再次鼻出血手术治疗。
2. 出现与手术相关并发症或其他疾病并发症,需要进步治疗。
二、临床路径执行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鼻出血(ICD-10 : R04.000 )
行内镜下鼻腔止血术
患者姓名_________________ 性别 _年龄_______________ 门诊号_____________ 住院号 __________
住院日期__________ 年—月_日出院日期 _______________ 年_月_日标准住院日W3天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