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最新鼻出血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参考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6
鼻出血诊疗规范鼻出血(epistaxis;nosebleed)常由鼻、鼻窦及其邻近部位局部病变、颅面外伤,以及某些影响鼻腔血管状态和凝血机制的全身性疾病引起,是鼻科常见症状和急症之一。
根据病因和出血程度,应积极地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病因及病理】1.鼻-鼻窦疾病:(1)创伤或医源性损伤:局部血管或粘膜破裂而致。
如鼻骨、鼻中隔或鼻窦骨折、鼻窦气压骤变、鼻-鼻窦手术及经鼻插管、挖鼻或用力揖鼻和剧烈喷嚏、鼻腔异物。
严重的鼻-鼻窦外伤、前颅窝底或中颅窝底骨折,可引起严重鼻出血,危及生命。
(2)炎症:各种鼻腔和鼻窦的非特异性或特异性感染,均可损伤粘膜血管而出血。
(3)鼻中隔病变:鼻中隔偏曲、粘膜糜烂、溃疡或穿孔。
(4)肿瘤:良性肿瘤如鼻腔血管瘤或鼻咽纤维血管瘤,出血一般较剧。
恶性肿瘤如鼻-鼻窦癌或鼻咽癌,瘤体溃烂,早期反复少量出血或血涕,晚期可因破坏较大血管致大出血。
2.全身性疾病:(1)急性发热性传染病:流感,出血热,麻疹,疟疾,鼻白喉,伤寒和传染性肝炎等。
由于高热患者体温过高及血管神经功能障碍,以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2)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血管硬化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均可因一过性动脉压升高而发生鼻出血,并因鼻粘膜血管的回缩力和收缩力减弱,破裂后常不易愈合,而致反复出血不止。
(3)血液病:①凝血机制异常的疾病,如血友病、白血病、纤维蛋白形成障碍、异常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胶原性疾病和大量应用抗凝药物后等。
②血小板量或质异常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4)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K、P或钙缺乏,可致毛细血管壁脆性和通透性增加。
此外维生素K与凝血酶原形成有关,缺乏时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易发生鼻出血。
(5)肝、肾等慢性疾病和风湿热等:肝功能损害致凝血障碍;尿毒症时由于肾功能不全致体内毒素积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和减少了肠道对生血素和镁的吸收,易致小血管损伤;风湿热患儿的鼻出血系由高热及鼻粘膜血管脆性增加所致。
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诊疗摘要】目的讨论鼻出血的治疗。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结论医师遇鼻出血症状时必须镇静,对患者安慰及鼓励,以免因精神紧张致血压升高,加剧出血。
必要时可给予镇静剂,一般用巴比妥类药物,但对老年人则以苯海拉明或异丙嗪(非那根)为宜,心力衰竭时避免用吗啡以免抑制呼吸。
【关键词】鼻出血治疗鼻出血(epistaxis)又称鼻衄,既是鼻腔、鼻窦疾病常见症状之一,也是某些全身性疾病或鼻腔、鼻窦邻近结构病变的症状之一,但以前者为多见。
多为单侧出血亦可为双侧,亦可呈持续性出血。
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涕中带血或倒吸血涕;重者可大出血甚至休克,反复出血则可导致贫血。
多数出血可自止,出血部位多在鼻中隔前下方易出血区,老年人的出血部位多位于鼻腔后部的伍德拉夫鼻-鼻咽部静脉丛、鼻中隔后部的动脉性出血。
我院自2008年9月~2012年6月收治鼻出血患者98例,经过治疗患者全部治愈,现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98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33例,年龄12~78岁,平均年龄45岁,患者均为单侧出血,右侧56例,左侧42例,其中高血压性鼻出血62例,鼻腔术后出血14例,炎性反应9例,创伤性鼻出血2例,凝血功能障碍1例。
1.2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注意有无鼻骨骨折、鼻窦骨折等。
行鼻腔检查前应清除鼻内的凝血块,并用浸有l‰的肾上腺素棉片置于患侧,数分钟后取出,可使出血减少,以便观察鼻内情况。
检查时首先注意鼻中隔前下区,如未见出血点,应再注意检查各鼻甲、鼻道及鼻顶等处。
凡鼻腔后部出血流入咽部者需用后鼻孔镜、鼻咽纤维镜或鼻内镜检查,此时需仔细检查鼻腔,注意有无充血、糜烂、溃疡、静脉曲张及血痂附着等,并注意出血是否来源于鼻窦;如出血较剧或出血部位隐蔽或出血已自止者,则难以确切发现出血点。
1.3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1.4诊断对鼻出血患者,应进行全面、精确检查,这关系到以后的治疗效果。
鼻出血(2016年版)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鼻出血。
行内镜下鼻腔止血术。
(二)诊断依据。
(2015年最新鼻出血诊断及治疗指南)病史:单侧或双侧鼻腔出血(出血量大,剧烈,或反复多次出血,保持治疗无效)。
查体:鼻腔可见波动性出血点,或鼻腔粘膜血管扩张明显(有明显再出血可能)。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鼻腔出血。
2.鼻腔出血伴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的治疗,病例不影响进入临床路径的执行。
(四)标准住院日。
小于等于3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血型,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相应检查项目肺CT,心脏彩超,病房生化组合,尿常规,乙肝五项+感染3项,肺功能。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手术:局麻或全麻鼻内窥镜下鼻腔止血术。
2.保持保守治疗:反复少量出血或出血点不明确,病人焦虑需要住院治疗。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
(八)手术日。
为入院后第一天或第二天。
麻醉方式:局麻后全麻。
手术方式:鼻内窥镜鼻腔止血术。
(九)术后恢复。
术后住院治疗小于等于3天。
1.根据病情情况复查检查。
2.抗菌药物使用。
3.注意休息,监测血压。
(十)出院标准。
患者无明显鼻出血再发作,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及其他疾病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再次鼻出血手术治疗。
2.出现与手术相关并发症或其他疾病并发症,需要进一步治疗。
二、临床路径执行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鼻出血(ICD-10:R04.000)行内镜下鼻腔止血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鼻出血患者应急预案处理措施及流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当遇到鼻出血患者时,正确的应急处理措施至关重要。
鼻出血临床路径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龄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院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入院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出院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住院天数____________________ 主管医生____________________ 主管护士____________________鼻出血临床路径表(1)适用对象:第一诊断:鼻出血姓名:___________性别:_______年龄:_______住院号:_________门诊号:_________ 住院日期:_______年___月___日出院日期:_______年___月___日标准住院日:_____天住院第1天目标初步诊断、评估病情、选择治疗方案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制定诊疗计划□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完成大病历辅助检查必查项目:□血常规+血型□小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凝血四项□血生化常规□肝功能八项□乙肝二对半□EB病毒□HIV □RPR □全胸片□EKG□ENT常规检查(前鼻镜检查,鼻咽镜检查,间接喉镜检查)□鼻咽CT(拔除鼻腔填塞物后,入院前已做则不开)入院诊断中医诊断:鼻衄证型:□肺经风热□胃热炽盛□肝火上逆□心火亢盛□肝肾阴虚□脾不统血西医诊断:鼻出血入院评估全身情况评估:治疗一般稳定病人情绪,取半卧位或坐位中医特色辨证使用中药汤剂:(急则治标、标本兼治)□桑菊饮加减□凉膈散加减□龙胆泻肝汤加减□泻心汤加减□知柏地黄丸加减□归脾汤加减对于胃热炽盛或肝火上逆者,点刺少商、少冲、耳尖放血中成药:云南红药胶囊 0.5 口服 Tid西医□止血剂止血敏1.5、止血芳酸0.3+5%GS 250ml 静滴 qd□镇静剂安定针10mg 肌注□抗生素特殊局部处理口填塞法口烧灼法合并症对合并症作相应处理饮食□普食□清淡饮食□高蛋白饮食□低脂饮食□低盐饮食□低糖饮护理工作护理级别:□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其它:□入院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医院规章制度及医护人员等□入院护理评估□建立护患关系,□执行医嘱活动□限制剧烈活动健康教育健康宣教、饮食调理病情变异□无□有原因:知情告知□入院告知□手术告知□家属及患者术前签字执行医师签名:_______________ 执行护士:_________________鼻出血临床路径表(2)填表日期:_______年___月___日住院号:______________住院第2至3天目标明确诊断、评估治疗效果、必要时根据检查结果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诊疗工作□上级医师查房评估治疗效果□确定诊断□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辅助检查前鼻镜检查诊断中医诊断:鼻衄证型:□肺经风热□胃热炽盛□肝火上逆□心火亢盛□肝肾阴虚□脾不统血西医诊断:鼻出血治疗中医特色辨证使用中药汤剂:(急则治标、标本兼治)□桑菊饮加减□凉膈散加减□龙胆泻肝汤加减□泻心汤加减□知柏地黄丸加减□归脾汤加减对于胃热炽盛或肝火上逆者,点刺少商、少冲、耳尖放血中成药:云南红药胶囊 0.5 口服 Tid西医□止血剂止血敏1.5、止血芳酸0.3+5%GS 250ml 静滴 qd□抗生素特殊前鼻孔填塞合并症对合并症作相应处理饮食□普食□清淡饮食□高蛋白饮食□低脂饮食□低盐饮食□低糖饮活动□限制剧烈活动护理工作护理级别:□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专科护理□其它□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心理与生活护理会诊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健康教育健康宣教、饮食调理病情变异项目:原因:知情告知□住院期间沟通备忘录执行医师签名:_______________ 执行护士:_________________鼻出血临床路径表(3)填表日期:_______年___月___日住院号:______________住院第4至7天目标巩固及评估治疗效果诊疗工作□上级医师查房评估治疗效果□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向患者交待出院注意事项□开出院诊断书□完成出院记录辅助检查前鼻镜检查诊断□同上□其它治疗中医特色辨证使用中药汤剂:(急则治标、标本兼治)□桑菊饮加减□凉膈散加减□龙胆泻肝汤加减□泻心汤加减□知柏地黄丸加减□归脾汤加减中成药:云南红药胶囊 0.5 口服 Tid西医□止血剂止血敏1.5、止血芳酸0.3+5%GS 250ml 静滴 qd□抗生素特殊鼻腔填塞物拔除合并症对合并症作相应处理饮食□普食□半流食□清淡饮食□高蛋白饮食□低脂饮食□低盐饮食□低糖饮活动□正常活动体位□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无特殊要求护理工作护理级别:□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专科护理□其它□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心理与生活护理健康教育健康宣教、饮食调理病情变异项目:原因:知情告知□住院期间沟通备忘录□出院告知执行医师签名:_______________ 执行护士:_________________。
鼻出血鼻腔填塞术及操作规程鼻腔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叫鼻出血。
引起鼻出血的原因有局部的,也有全身的。
局部原因以外伤、炎症、肿瘤、鼻中隔偏曲、鼻腔异物为多见,全身原因以急性发热性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维生素缺乏及严重肝肾等疾病为常见。
局部原因引起的出血常限于一侧,全身性原因引起的出血多为双侧或交替出血。
出血部位大多在鼻中隔前下方易出血区(黎物尔区)动脉与克氏静脉丛,儿童患者几乎全部发生在该部位,青年患者也以该部位为多见,少数严重出血发生在鼻腔后部,该处的鼻黏膜与血管易发生退行性变,所以一般老年人出血量大,且常呈阵发性出血。
治疗方法有:指压法(用于鼻腔前部少量出血);烧灼法(用于反复少量出血且出血部位明确者);填塞法(用于出血较剧、渗血面较广、出血部位不明确或用上述措施止血无效者);后鼻孔填塞术(用于鼻腔后部出血或鼻填塞术失败者)。
【操作评估】1. 评估患者年龄,了解有无与鼻出血有关的局部或全身性疾病史。
2. 评估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少量出血时可不出现任何症状。
急性出血时如出血量不超过400mL,一般并不会引起全身症状。
但出血量达500mL以上时,则有头晕、口渴、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如有出汗、血压下降、脉搏无力等症状,则出血量为500~1000mL。
血压及脉搏测量对估计老年人的出血量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患者在鼻出血的过程中,如血压降低,则应注意患者有无休克或休克前期表现型,切不可误认为血压正常。
3. 了解实验室检查情况,如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红细胞比容的测定来估计失血程度。
4. 了解患者及家属是否因出血而精神紧张,甚至恐惧。
【操作步骤】1. 安抚患者,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
2. 嘱患者取坐位或半坐卧位,疑有休克者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嘱患者勿将血液咽下。
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测量血压、脉搏每小时1次。
如发现患者面色苍白、出冷的汗、胸闷、脉细数、血压证降等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协助进行紧急处。
鼻出血临床路径的标准住院流程英文回答:Clinical Pathway for Nasal Bleeding: Standard Inpatient Procedure.Nasal bleeding, also known as epistaxis, is a common condition that may require hospitalization in certain cases. The clinical pathway for managing nasal bleeding aims to provide standardized and efficient care for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this condition. Here is the standard inpatient procedure for nasal bleeding:1. Initial Assessment and Triage:The patient is assessed upon arrival at the hospital, and vital signs are recorded.The severity of the bleeding is determined using a standardized scale, such as the Epistaxis Severity Score.Triage is performed based on the severity of bleeding and the patient's overall condition.2. Stabilization and Management:The patient's airway, breathing, and circulation are assessed to ensure stability.Direct pressure is applied to the bleeding site to control the bleeding.Nasal packing may be performed using anterior or posterior packs, depending on the site of bleeding and severity.If bleeding persists despite packing, further interventions, such as cauterization or embolization, may be considered.Pain management and hydration are provided as necessary.3. Investigations:Blood tests, including complete blood count and coagulation profile, are performed to assess the patient's clotting status.Imaging studies, such as nasal endoscopy or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 may be ordered to identify the source of bleeding or underlying causes.4. Specialist Consultation:An otolaryngologist (ENT specialist) is consulted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or recurrent nasal bleeding.The specialist evaluates the patient, reviews investigations, and determines further management options.5. Inpatient Care:Patients with severe or uncontrolled bleeding mayrequire admission to a specialized ENT ward or intensive care unit (ICU).Close monitoring of vital signs, oxygen saturation, and fluid balance is performed.Regular nasal examination and repacking, if necessary, are carried out.Medications, such as nasal sprays or systemic agents, may be prescribed to manage bleeding and prevent recurrence.Patient education regarding self-care measures and follow-up appointments is provided.6. Discharge Planning:Patients are discharged once bleeding is under control, and they are stable with adequate self-care knowledge.Discharge instructions, including wound care,medication regimen, and signs of recurrence, are provided.Follow-up appointments with the otolaryngologist are scheduled to monitor healing and address any ongoing concerns.中文回答:鼻出血临床路径的标准住院流程。
名称:鼻出血(鼻腔血管瘤)主诉:突发右侧鼻腔出血2小时现病史:患者2小时前无明确诱因出现右侧鼻腔出血,出血量较大,色鲜红,捏鼻而后感口腔内有血液;急至当地医院行填塞治疗,但出血未停止,急至我院。
急诊行鼻腔填塞止血后,拟“鼻出血”收入我科,病程中神清,精神紧张,无头痛、头晕,无鼻部疼痛,无面部口唇苍白,无牙龈出血等表现,饮食、大小便无异常。
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良好,否认先天性疾病病史,无肝炎,无结核,无伤寒等传染病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无输血史、无外伤、无中毒及无手术史。
个人史:于原籍,未去过外地,无放射性工作环境接触史。
家族史:否认有明确家族性传染病及遗传病史.神经系统: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未发现阳性体征。
专科检查:耳部检查:双耳对称,耳郭及外耳道无异常,无牵拉痛。
外耳道通畅未见新生物及分泌物。
鼓膜无充血、肿胀、膨出、内陷、疤痕及钙质沉着等。
乳突部无红肿、压痛、瘘管及疤痕。
粗听力正常。
鼻部检查:外鼻无畸形,皮肤无红肿,双侧上颌窦、筛窦区、额窦底壁无红肿及压痛。
双侧鼻腔填塞无异味,无明显血液渗出。
咽喉部检查:口腔无明显血迹。
间接喉镜检查:见后鼻孔残留新鲜血迹,会厌、杓状隆突及杓间区无红肿,梨状窝无积液,两室带无肥厚。
两声带表面光滑、无充血,运动好。
颈部检查:颈软无压痛,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辅助检查:-诊断依据:1.中年患者,急性病程,“突发右侧鼻腔出血2小时”主诉入院。
2.专科查体:鼻部检查:外鼻无畸形,皮肤无红肿,双侧上颌窦、筛窦区、额窦底壁无红肿及压痛。
双侧鼻腔填塞无异味,无明显血液渗出。
咽喉部检查:口腔无明显血迹。
间接喉镜检查:见后鼻孔残留新鲜血迹。
鉴别诊断:1.鼻中隔偏曲:可由发育不良、外伤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鼻塞、鼻出血、头痛及邻近气管症状,检查可见鼻中隔呈“C”型、“S”型、嵴突、棘突等类型。
临床症状与偏曲程度有关,鼻中隔有偏曲且有明显症状者方可诊断。
2.鼻咽部肿瘤:回缩性血涕,或者反复鼻出血为表现,鼻咽镜可见鼻腔肿物。
XX院住院病历科室:内科姓名:XXX性别:女床号:7床住院号入院记录:姓名:王成珍籍贯:中国性别:女婚姻状况:已婚年龄:59 岁入院时间:2012年03月15日20时30分民族:汉族记录时间:2012年03月15日20时30分陈述者:本人职业:务农可靠程度:可靠单位或住址:XX主诉: 右侧鼻出血半小时。
患者不明原因开始右侧鼻腔流血,血液呈鲜红色,出血较多,在家中自行填塞,半小村卫生站医生建议转我院治疗,于是来我院住院治疗。
发病病以来患者神清、神萎食欲差,二便可,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平常体质一般,有胃炎多年、腰椎骨质增生1年,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於本地,无外地长期居住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婚后爱人及子女体健。
家族史:家中无遗传病史,无类似疾病史。
体格检查T :37.5℃P:90次/分R: 21次/分BP:145/85mmo/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语晰,查体合作,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外观无畸形,瞳孔等大等圆约0.3cm,对光反射灵敏,鼻腔通畅,鼻甲不肥大,鼻中隔向右偏曲,外耳廓无畸形,无分泌物,口腔无脓肿,咽部无充血,红肿,扁桃体无肿大,颈部无颈阻,气管居中,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粗,有中等量干湿啰音,哮鸣音,叩诊双肺呈轻音,心律齐,心音有力,叩诊心界无扩大,心尖搏动不弥散,各瓣膜区无杂音,腹软压痛,肝脾肋下未扪及,肠鸣音不增强,双肾区无叩痛,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脊柱叩痛,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辅助检查暂缺专科情况:双侧鼻腔通气畅,鼻甲不大,鼻中隔向右侧偏曲,右侧鼻腔又少许血性分泌物,鼻中隔粘膜水肿充血糜烂,李斯区有一个明显出血点。
触之易出血。
诊疗计划:内科护理常规大竹县人和乡卫生院住院病历科室:内科姓名:王成珍性别:女床号:7床住院号一级护理镇静、止血维持电解质平衡1、右侧鼻出血2、慢性胃炎3、腰椎骨质增生XXXXX院住院病历科室:内科姓名:王成珍性别:女床号:7床住院号首次病程记录2012年03月15日21时30分患者王成珍,女 59岁,家住野坪村1组,农民,“因右侧鼻出血1小时。
一、概述鼻子出血,又称鼻衄,是生活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干燥天气、用力擤鼻、鼻炎、高血压等。
为有效应对鼻子出血,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内容1. 发现患者鼻子出血,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保持冷静,安抚患者情绪,避免紧张和焦虑。
(2)让患者坐直或稍向前倾,避免血液流入咽喉引起不适。
(3)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两侧鼻翼,向中间尽量捏紧,持续压迫10-15分钟。
(4)用冷水或冰袋敷在患者额头、鼻梁上方或颈部,有助于收缩血管,减轻出血。
2. 若上述措施无效,可采取以下方法:(1)用脱脂棉、干净棉花或纱布蘸取麻黄素滴鼻液,轻轻填塞出血侧鼻孔,压迫止血。
(2)将患者平卧,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
(3)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3. 特殊情况处理:(1)儿童鼻出血:用手指轻轻捏住儿童双侧鼻翼,让其张口呼吸,同时用冷湿毛巾敷在鼻根部及额部。
(2)高血压患者鼻出血:让患者侧卧,头部垫高,避免血液流入脑部。
(3)术后大量出血:立即汇报医生,适当加快输液速度,测量生命体征,观察面色、脉率、血压、尿量变化,安慰患者,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
4. 预防措施:(1)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干燥天气对鼻腔造成刺激。
(2)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用力擤鼻。
(3)注意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4)高血压患者定期检查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
三、应急处理流程1. 发现患者鼻子出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按照应急预案内容采取相应措施。
3.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出血不止或出现严重症状,立即就医。
4. 救治过程中,保持与患者沟通,安抚其情绪。
5. 救治结束后,总结经验,完善应急预案。
四、应急预案培训定期对医护人员、安保人员等进行鼻子出血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应急预案演练定期组织鼻子出血应急预案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新版:鼻出血临床路径一、鼻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鼻出血(ICD-10:R04.0)。
行鼻止血术(ICD-9-CM3:21.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单侧或双侧鼻腔出血,可经后鼻孔流至咽部。
严重者可合并休克表现。
2.体征:鼻腔内有活动性出血,或已行前鼻孔填塞/前后鼻孔填塞。
3.前鼻镜或鼻内镜检查。
4.必要时CT或MRI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可行鼻腔出血点烧灼或前鼻孔填塞;来源于鼻腔后部出血可行后鼻孔填塞。
2.内镜下止血术。
3.必要时责任血管结扎或栓塞。
(四)标准住院日≤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R04.0鼻出血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4)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输血相关检查;(2)凝血因子等检查;(3)鼻窦CT扫描;(4)颈动脉介入检查或血管造影。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局麻。
2.术中用药:全身止血药物,局部减充血剂。
3.手术: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4.输血:血色素低于6克应予输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4天。
1.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复查部分检查项目:(1)血常规;(2)凝血功能;(3)鼻窦CT扫描。
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鼻出血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鼻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鼻出血(ICD-10:R04.0)。
行鼻止血术(ICD-9-CM3:21.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单侧或双侧鼻腔出血,可经后鼻孔流至咽部。
严重者可合并休克表现。
2.体征:鼻腔内有活动性出血,或已行前鼻孔填塞/前后鼻孔填塞。
3.前鼻镜或鼻内镜检查。
4.必要时CT或MRI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可行鼻腔出血点烧灼或前鼻孔填塞;来源于鼻腔后部出血可行后鼻孔填塞。
2.内镜下止血术。
3.必要时责任血管结扎或栓塞。
(四)标准住院日≤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R04.0鼻出血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4)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输血相关检查;(2)凝血因子等检查;(3)鼻窦CT扫描;(4)颈动脉介入检查或血管造影。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局麻。
2.术中用药:全身止血药物,局部减充血剂。
3.手术: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4.输血:血色素低于6克应予输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4天。
1.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复查部分检查项目:(1)血常规;(2)凝血功能;(3)鼻窦CT扫描。
一、背景鼻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鼻腔干燥、外伤、鼻腔炎症、高血压等。
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应对鼻出血的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1. 领导小组:由医院领导、医务科、护理部、急诊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实施、监督应急预案的执行。
2. 执行小组:由急诊科、护理部、医务科等相关科室人员组成,负责具体实施应急预案。
三、应急预案1. 患者发现鼻出血后,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2. 医护人员迅速评估患者病情,根据出血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1)轻度鼻出血: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止血:a. 让患者保持安静,头稍向前倾,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两侧鼻翼,压迫鼻中隔前部,持续5-10分钟。
b. 用冷水或湿毛巾敷在鼻梁上方,使血管收缩,达到止血目的。
c. 如出血量较少,可给予止血粉、凝血酶等药物。
(2)中度鼻出血: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止血:a. 在轻度鼻出血的基础上,可使用鼻腔填塞法,如使用脱脂棉、纱布等材料填塞鼻腔。
b. 如出血不止,可考虑使用血管收缩剂,如麻黄碱滴鼻液。
(3)重度鼻出血: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止血:a. 在中度鼻出血的基础上,可进行前后鼻孔填塞。
b. 如出血不止,应立即将患者送往手术室,进行内窥镜下手术止血。
3. 在处理鼻出血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a. 避免患者紧张,安慰患者,使其保持安静。
b.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呼吸等,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c.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患者感冒。
d. 如患者出现休克症状,如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等,应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
4. 术后护理:a.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呼吸等,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b. 保持鼻腔湿润,避免鼻腔干燥,可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
c. 观察鼻腔填塞物,如有松动、脱落,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d. 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
四、预防措施1.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鼻腔干燥。
2. 勿用力擤鼻,避免鼻腔外伤。
鼻出血诊断及治疗指南(草案)腔异物、血液系统疾病、肾脏疾病以及饮食偏食等。
表常见鼻出血的原因三、诊断图5鼻出血的处理流程在出血期,经前鼻镜或鼻内镜检查出血点明确,应采取电凝止血;如果不具备内镜诊疗条件,建议采用指压止血法或鼻腔填塞止血,危重患者,应在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安全的情况下,必要时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若鼻出血处于间歇期,应行鼻内镜探查,明确出血部位,切忌盲目施行鼻腔填塞。
(一)局部治疗首先取出鼻腔内填塞物及血凝块,以1%丁卡因(含减充血剂)棉片收缩、麻醉鼻腔黏膜,详细检查鼻腔及鼻咽部,根据出血部位或出血状况选择合理的止血方法[1,2,3,4,5]。
1.指压止血法:适用于鼻腔前部的出血,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
方法:患者取坐位、头部略前倾,用手指按压出血侧鼻翼或捏紧双侧鼻翼10~15 min,同时令患者吐出口内血液,避免误咽。
2.电凝止血法:适用于出血点明确的患者。
注意电凝功率不宜过大,一般双极电凝<10 w、单极电凝<25 w。
在出血剧烈的情况下,直接烧灼出血点不仅止血困难,且持续烧灼可导致局部组织过度损伤,建议先用减充血剂棉片局部压迫止血,或先在出血点周围烧灼,待出血停止或血流减缓后再封闭血管断端。
位于鼻中隔的出血,应避免同时处理相同部位的两侧黏膜,以防造成鼻中隔穿孔。
3.鼻腔填塞术:包括前鼻孔填塞术和后鼻孔填塞术。
(1)前鼻孔填塞术:适用于内镜检查出血部位不明或无内镜诊疗条件的应急止血,以及全身疾病引起的弥漫性出血。
采用无菌凡士林纱条、高分子膨胀海绵、可吸收止血材料及气囊或水球囊等材料,填塞24~48 h取出。
填塞期间酌情使用抗菌药物。
(2)后鼻孔填塞术:适用于前鼻孔填塞无效者。
填塞物一般应在3 d内取出。
因该法有可能引起鼻中隔溃疡穿孔、鼻-鼻窦炎、中耳炎以及低氧高碳酸血症等并发症,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或采取以下替代疗法。
填塞期间应使用抗菌药物。
4.血管凝固(结扎)术:经内镜检查出血部位不明或经鼻腔填塞后出血仍不能控制时,应根据鼻腔血管分布和可疑出血部位考虑进行相应的血管电凝(结扎)术。
X年X月X日17:20:14 首次病程记录患者XXX, 性别:男, 年龄:32岁,农民。
因“反复鼻出血3小时。
”于X年X月X日16:50:10由门诊以“鼻出血”收入住院。
值班医师于X年X月X日16:58:40到病房及时查视患者。
病例特点:1、现病史:患者于无明显诱因感反复鼻出血3小时,未在院外诊治,近日感病情加重,为求进一步系统诊治急来我院就诊,由门诊以“鼻出血”收住院。
入院症见:鼻中出血,量多,血色鲜红,鼻内干燥,口干口臭,烦渴引饮。
患者神清语利,精神可,平素饮食可,夜寐可,小便短赤,大便燥结。
2、既往史:既往体健。
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疟疾等传染病史,否认重大外伤史、手术史及输血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预防接种史不详。
3、体格检查:T:36℃P:78次/分R:19次/分BP:120/85mmHg患者一般情况差,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对答切题,言语清楚,体型适中,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急性痛苦病容,抬入病房,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未见斑疹、色素沉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双眼睑无浮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mm,对光反射灵敏,鼻外形正常,鼻窦区无压痛,鼻通气良好,鼻中隔无偏曲,鼻无出血。
耳廓正常,外耳道无分泌物,乳突无压痛,双耳听力无障碍,颜面无发绀,口唇红润,黏膜正常,腮腺导管开口正常,舌、齿龈无红肿出血,齿齐,伸舌居中,扁桃体无肿大,咽部无充血及淋巴滤泡增生,声音正常,颈对称,无抵抗感,气管居中,无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逆流征阴性,颈动脉无异常搏动,双侧甲状腺无肿大,质软。
胸廓正常,乳房无异常,胸壁无静脉曲张、皮下气肿等,呼吸运动对称无异常,无肋间增宽或变窄,呼吸动度可,语颤对称无增强、减弱,无胸膜摩擦感、皮下捻发感等,双肺叩诊清音,肺下界及肺下界移动度无异常,双肺呼吸规整,呼吸音正常,双下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语音传导无异常,无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于锁骨中线内侧第五肋间0.5cm,无弥散,心尖搏动正常,心前区无异常博动,心尖搏动正常,无震颤及心包摩擦感,叩诊心浊音界无增大、移位,心率78次/分,S1、S2正常,无S3、S4,律齐,A2>P2,无心音分裂、额外心音、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脉搏节律规则,强度适中,动脉壁弹性可,紧张度无异常,无异常血管征,全腹外形正常,胸式呼吸存在,胃肠型、蠕动波阴性,无凸脐、色素、曲张静脉、疝等,腹部平坦,肝胆脾肾未触及异常,墨菲征阴性,肋脊、肋腰、季肋、上中输尿管点无压痛,未触及膀胱,肝上界在第五肋间,肝浊间界无异常,肝区叩痛阴性,无移动性浊音,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无气过水声,无振水音及血管杂音等,肛门及外生殖器无异常。
鼻出血
(2016年版)
一、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鼻出血。
行内镜下鼻腔止血术。
(二)诊断依据。
(2015年最新鼻出血诊断及治疗指南)病史:单侧或双侧鼻腔出血(出血量大,剧烈,或反复多次出血,保持治疗无效)。
查体:鼻腔可见波动性出血点,或鼻腔粘膜血管扩张明显(有明显再出血可能)。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鼻腔出血。
2.鼻腔出血伴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的治疗,病例不影响进入临床路径的执行。
(四)标准住院日。
小于等于3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血型,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相应检查项目
肺CT,心脏彩超,病房生化组合,尿常规,乙肝五项+感染3项,肺功能。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手术:局麻或全麻鼻内窥镜下鼻腔止血术。
2.保持保守治疗:反复少量出血或出血点不明确,病人焦虑需要住院治疗。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
(八)手术日。
为入院后第一天或第二天。
麻醉方式:局麻后全麻。
手术方式:鼻内窥镜鼻腔止血术。
(九)术后恢复。
术后住院治疗小于等于3天。
1.根据病情情况复查检查。
2.抗菌药物使用。
3.注意休息,监测血压。
(十)出院标准。
患者无明显鼻出血再发作,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及其他疾病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再次鼻出血手术治疗。
2.出现与手术相关并发症或其他疾病并发症,需要进一步治疗。
二、临床路径执行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鼻出血(ICD-10:R04.000)
行内镜下鼻腔止血术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