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色谱法用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动力学跟踪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09.12 KB
- 文档页数:5
微波预处理-超声波辅助提取紫山药多糖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WANG Yan-ping;CHEN Yue-ying;JIA Yan-jie;CAO Ya;XU Shi;LOU Fang-hui 【摘要】以紫山药粉为原料,对微波预处理-超声波提取紫山药多糖的工艺进行优化,并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研究其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40(g/mL)、微波功率300 W、微波时间30 s、超声功率270 W、超声时间30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紫山药多糖平均得率为11.12%.醇沉后的紫山药多糖粉末中多糖的质量分数为45.80%.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试验中,紫山药多糖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较阿卡波糖弱.【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9(040)014【总页数】6页(P7-12)【关键词】紫山药;多糖;微波预处理;超声波辅助提取;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者】WANG Yan-ping;CHEN Yue-ying;JIA Yan-jie;CAO Ya;XU Shi;LOU Fang-hui【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紫山药多糖是紫山药细胞壁的结构成分,具有抗氧化[1]、免疫调节[2]、抗衰老[3-4]、降糖[5]、耐缺氧[6]等多种生物活性。
目前研究紫山药多糖的提取方法主要集中在热水浸提法[7]、超声波提取法[8]、微波提取法[9]和生物酶法提取[10]等,其中热水浸提法耗时长、温度高、得率低、纯度低,超声波法提取时间短、得率高,但长时间作用会破坏多糖活性[11],微波法虽提取时间大为减少,但提取温度难以控制,亦会破坏多糖活性。
微波预处理-超声波辅助提取法首先采用微波对经水浸润的物料粉进行0.5 min~3 min 微波预处理,利用微波的热效应使生物细胞壁和细胞膜迅速破裂,然后进行20 min~60 min 超声波提取,利用超声波空化作用、机械作用和热效应进一步破坏生物细胞壁结构,加快多糖释放速度[12]。
中药化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章测试1.甘遂与甘草煎煮,会增加甘遂的毒性成分甾体类成分的溶出。
A:对 B:错答案:对2.延胡索用醋炒后能增强镇痛作用,其原因是延胡索的生物碱与醋酸结合成易溶于水的醋酸盐,使水煎液中溶出的总生物碱含量增加。
A:对 B:错答案:对3.麻黄中具有肾上腺素样作用的有效成分是A:伪麻黄碱 B:去甲麻黄碱C:α-松油醇 D:麻黄碱答案:麻黄碱4.中药材栽培质量管理规范简称A:GAP B: GMP C:SOP D:GSP答案:GAP5.麻黄中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作用的有效成分是A:α-松油醇 B:麻黄碱 C:伪麻黄碱 D:去甲麻黄碱答案:去甲麻黄碱6.新型中药的“三小”是指A:副作用小B:毒性小 C:剂量小 D:包装小答案:副作用小;毒性小;剂量小7.中药剂型的五方便原则是服用、携带、生产、运输、贮藏方便。
A:错 B:对答案:对8.中药化学主要是研究中药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结构鉴定、生物合成途径和必要的化学结构的修饰或改造。
A:对 B:错答案:对9.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中的作用包括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促进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深入、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原理、阐明中药炮制的原理。
A:对 B:错答案:对10.中药化学在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包括建立和完善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改进中药制剂剂型,提高药物质量和临床疗效、研制开发新药、扩大药源。
A:错 B:对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挥发油又称精油,是一类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相溶的油状液体物质。
A:对 B:错答案:错2.高分辨质谱法(HR-MS)不仅可给出化合物的精确分子量,还可以直接给出化合物的分子式。
A:对 B:错答案:对3.用于测定化合物的共轭体系的结构信息,可据此判断共轭体系中取代基的位置、种类和数目,该波谱是A:GC B:UV C:HPLC D:IR答案:UV4.以下提取方法中提取效率最高的方法是A:回流提取法 B:煎煮法 C:浸渍法 D:连续回流提取法答案:连续回流提取法5.旋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在测定手性化合物的构型和构象、确定某些官能团在手性分子中的位置方面有独到之处,是其他波谱难以代替的。
荞麦蜂花粉多酚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胡童霞;张楠;朱鑫麗;曾彬;吴帆;李红亮【期刊名称】《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24(36)6【摘要】蜂花粉多酚是一类能够有效降低血糖的天然物质。
α-淀粉酶是高等生物体内血糖控制的关键酶,抑制其活性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
为探究蜂花粉多酚抑制α-淀粉酶发挥降糖活性的机制,本文以荞麦蜂花粉多酚(buckwheat bee pollen polyphenol,BBPP)为对象,采用比色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BBPP对α-淀粉酶活性影响及其抑制机理。
结果表明,BBPP能对α-淀粉酶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IC_(50))为2.00±0.06 mg/mL,抑制类型为可逆性混合型抑制。
高温、强碱、光照以及高浓度氧化剂与还原剂等处理,均能降低BBPP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
在273~298 K和298~310 K时其结合过程分别为动态猝灭和静态猝灭。
随着BBPP浓度增加,α-淀粉酶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产生蓝移,表明α-淀粉酶构象改变,疏水性增加。
本研究发现荞麦蜂花粉多酚对α-淀粉酶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对荞麦蜂花粉多酚的临床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总页数】8页(P930-937)【作者】胡童霞;张楠;朱鑫麗;曾彬;吴帆;李红亮【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2【相关文献】1.8种蜂花粉醇提物对酪氨酸酶的单酚氧化活性的抑制作用2.十种蜂花粉醇提物对酪氨酸酶的二酚氧化活性抑制作用研究3.八种蜂花粉醇提物对酪氨酸酶的二酚氧化活性的抑制作用4.烟草花多酚对α-淀粉酶及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机制分析5.青香蕉果肉多酚成分鉴定及其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二讲糖的分析方法一、中性糖的测定1.还原糖的次亚碘酸盐定量法适用:各种醛糖;适用于测定淀粉酶解时糖苷键水解的百分率,也可测定淀粉酶产物的寡聚糖链长。
基本反应:CH2OH(CHOH)n CHO+I2+3NaOH→CH2OH(CHOH)nCOONa+2NaI+2H2O (氧化)I2+2Na2S2O3→Na2S4O6+ NaI (滴定) 2.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原理:在碱性溶液中,3,5-二硝基水杨酸与还原糖共热后被还原成棕红色氨基化合物,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反应液的颜色强度呈比例关系,利用比色法可测定样品中的含糖量。
注意:该法不是化学计量反应,戊糖、已糖和双糖与DNS反应的生色度A500/μmol糖的值分别是:戊糖(木糖、阿拉伯糖):0.42;已糖(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0.46;双糖(麦芽糖、乳糖):0.65。
有人认为还原糖的醛基被氧化为羧基,但当量不准确,不同的糖类产生不等等量的色度,表明它的化学反应是较复杂的。
3.Somogyi-Nelson法还原糖将铜试剂还原成氧化亚铜,在浓硫酸存在下与砷钼酸生成蓝色溶液,在560nm下的光密度与还原糖浓度呈比例关系。
注意:比方法重复性较好,产物稳定,测定范围10-180μg/mL。
4.苯酚-硫酸法苯酚-硫酸试剂可与游离的或寡糖、多糖中的已糖、糖醛酸(或甲苯衍生物)起显色反应,已糖在490nm处,戊糖及糖醛酸在480nm处有最大吸收,吸收值与糖含量呈线性关系。
注意:(1)该法颜色持久,较稳定;(2)每种糖的显色值不同,故不宜直接用于杂多糖的定量测定;分析杂多糖时,可根据各种单糖的组成比及主要组分单糖的标准曲线的校正系数加以校正计算。
(3)有颜色的样品,测定值偏高;(4)此法较适于检测凝胶柱部分收集样品中相对糖量的分析。
5.蒽酮-硫酸法糖类遇浓硫酸脱水生成糠醛或其衍生物,可与蒽酮试剂缩合产生颜色物质,反应后溶液呈蓝绿色,于620nm处有最大吸收,显色与多糖含量呈线性关系。
阿可拉定的作用机制1. 引言阿可拉定(Acarbose)是一种糖尿病治疗药物,属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Glucosidase Inhibitor)类药物。
它通过抑制肠道中的α-葡萄糖苷酶,从而延缓消化吸收糖类,降低血糖水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阿可拉定的作用机制。
2. 葡萄糖的消化和吸收在正常情况下,食物中的淀粉、蔗糖等碳水化合物在消化过程中会被分解为单糖,主要是葡萄糖。
葡萄糖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但过多的血糖会导致糖尿病等疾病。
葡萄糖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发生在肠道。
在肠道中,葡萄糖通过肠壁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进入肠细胞,然后再通过肠细胞内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将葡萄糖转运至血液中。
3. 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α-葡萄糖苷酶是一种存在于肠道中的酶,能够将复杂的多糖分子(如淀粉、蔗糖等)水解为单糖,包括葡萄糖、半乳糖和麦芽糖等。
α-葡萄糖苷酶主要分布在小肠的刷状缘上皮细胞中。
α-葡萄糖苷酶是葡萄糖消化和吸收的关键酶之一。
它能够将复杂的多糖分子分解为单糖,然后单糖通过肠细胞内的葡萄糖转运蛋白进入血液。
因此,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直接影响着血糖水平的升降。
4. 阿可拉定的作用机制阿可拉定是一种强效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它通过抑制肠道中的α-葡萄糖苷酶,减慢葡萄糖的消化和吸收,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具体来说,阿可拉定能够与α-葡萄糖苷酶结合,形成稳定的酶药复合物。
这种复合物能够阻止α-葡萄糖苷酶对多糖进行水解,从而减少单糖的生成。
这样一来,肠道中的葡萄糖吸收速度就会减慢,血糖上升的幅度也会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阿可拉定只对肠道中的α-葡萄糖苷酶起作用,对其他消化酶如胰蛋白酶等没有影响。
这种高度选择性的作用使得阿可拉定在降低血糖的同时不会影响其他消化过程。
5. 阿可拉定的药效特点阿可拉定的药效特点如下:•延缓肠道中的糖类消化和吸收,降低血糖水平。
•降低餐后血糖峰值和血糖曲线下面积,减少餐后高血糖的发生。
•不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不引起低血糖。
寡糖研究新进展寡糖(oligosaccharides) ,亦称低聚糖,由2~9个单糖单元经苷键结合而成。
根据结合的单糖个数,可分为双糖、三糖、四糖直至九糖,分子式为(C6H10O5 ) n , n = 2~9。
许多寡糖及其糖缀合物因独特的结构而成为重要的生命物质,如乳果糖、大豆低聚糖、异麦芽糖等不仅以其缀合物起作用,而且其本身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可作为促双歧杆菌生长因子,有拮抗机体过氧化损伤及降脂作用。
目前,我国功能性寡糖的研发尚处于起始阶段,对一些功能显著、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寡糖产品的研发相对滞后。
人们对寡糖在食品、医药及农业方面的开发寄予厚望。
1 寡糖的分类寡糖类组分多以游离状态存在于植物体和果实中。
构成寡糖的单糖主要是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等五碳糖和六碳糖。
根据寡糖的单糖组成可分为同寡糖和杂寡糖,前者由同类单糖组成,后者由不同单糖组成;根据分子中是否存在游离的半缩醛羟基,还可分为还原性寡糖和非还原性寡糖,前者为糖基2糖基2糖的形式,后者为糖基2糖基2糖苷的形式;根据生物学功能可分为普通寡糖和功能性寡糖,前者可被机体消化吸收,产生能量,如蔗糖、麦芽糖、海藻糖、环糊精、麦芽寡糖等,后者具有特殊的生理学功能但不被肠道吸收。
还有一类寡糖是在侧链上修饰不同的化学基团,如胺基、羟基、硫酸基等,此类产物有糖醛酸、胺基糖、脱氧糖等。
2 寡糖的提取与制备目前主要有从天然产物直接提取、酶催化合成或酶解天然多糖、酸水解天然多糖和化学合成等4种途径。
2. 1 天然产物直接提取从天然原料中提取未衍生化的寡糖产品十分困难。
目前适用此法的寡糖有棉籽糖(从甜菜提取) 、大豆寡糖(从大豆乳清提取) 、黑曲霉寡糖(从菌体提取)等。
近年此法不断取得进展。
武卫红用不同体积的75 %乙醇室温提取鲜地黄中的总寡糖。
Kotiguda等用70 %乙醇室温浸泡菜豆, 130 r/min摇床提取13 h,用薄层色谱和纸色谱在提取液中检测到筋骨草糖(六糖) 。
药代动力学复习资料第二章药物体内转运(一)药物肠吸收的研究方法和特点(1)在体回肠灌流法:本法能避免胃内容物和消化道固有生理活动对结果的影响。
(2)肠外翻囊法:该方法可根据需要研究不同肠段的药物吸收或分泌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3)Caco-2(Cancer colon )细胞模型:优点:①可作为研究药物吸收的快速筛选工具;②在细胞水平上研究药物在小肠黏膜中的吸收、转运和代谢;③可以同时研究药物对黏膜的毒性;④由于Caco-2细胞来源于人,不存在种属的差异性;⑤重现性好。
缺点:酶和转运蛋白的表达不完整,此外,来源、培养代数、培养时间对结果都有影响。
(4)整体动物实验法:灌胃,口服后与静注相比。
(二)常用的药物血浆蛋白结合试验方法与注意事项血浆蛋白结合率%100][][][?+=PD D PD (1)平衡透析法equilibrium dialysis原理:平衡透析法是利用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不透过半透膜,药物可以透过,将血浆蛋白置于一隔室内,平衡时两室游离药物浓度相等,可计算相应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平衡透析法注意事项①药物与膜发生结合。
药物与膜结合程度取决于药物的性质,当结合程度高时,会给出不正确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应更换其他类型半透膜或改用其他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应设立一对照组。
②空白干扰。
有时从膜中溶解一些成分会干扰药物的测定,尤其是用荧光法。
因此在实验前应对膜进行处理,尽可能降低空白干扰。
③Donnan 效应。
由于膜两侧的电荷特性不同,往往出现Donnan 效应。
可采用高浓度的缓冲液或加中性盐溶液,最大限度地降低这种效应。
④当药物在水中不稳定或易被血浆中酶代谢时,不易用此法。
⑤应防止蛋白质的破坏。
(6)膜完整性实验优点:成本低,简单易行缺点:费时,对不稳定的药物不合适,易被血浆中酶代谢的药不合适(2)超过滤法ultrafiltration注意事项:(1)根据药物分子量大小采用适当孔径的滤膜(2)注意滤膜的吸附问题(3)过滤速度要适当快且过滤量不宜多,以免打破药物和血浆蛋白的原有平衡原理:与平衡透析法不同的是在血浆蛋白室一侧加压力或离心力,将游离药物快速通过滤膜进入另一隔室。
1.多糖的提取方法生物活性多糖主要有真菌多糖、植物多糖、动物多糖3大类。
多糖的提取首先要根据多糖的存在形式及提取部位,决定在提取之前是否做预处理。
动物多糖和微生物多糖多有脂质包围,一般需要先加入丙酮、乙醚、乙醇或乙醇乙醚的混合液进行回流脱脂,,多糖提取温度、浸提固液比、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次数等。
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不需特殊设备,生产工艺成本低,安全,适合工业化大生产,是一种可取的提取方法。
但由于水的极性大,容易把蛋白质、苷类等水溶性的成分浸提出来,从而使提取液存放时腐败变质,为后续的分离带来困难,且该法提取比较耗时,提取率也不高。
1.1.2酸提法为了提高多糖的提取率,在水提醇沉法的基础上发展了酸提取法。
如某些含葡萄糖醛酸等酸性基团的多糖在较低pH值下难以溶解,可用乙酸或盐酸使提取液成酸性,再加乙醇使多糖沉淀析体是指物质处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时的状态,这种流体兼有液体和气体的特点,密度大,粘稠度小,有极高的溶解,渗透到提取材料的基质中,发挥非常有效的萃取功能。
而且这种溶解能力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大,提取结束后,再通过减压将其释放出来,具有保持有效成分的活性和无溶剂残留等优点。
由于CO2的超临界条件(TC=304.6℃,Tp=7.38MPa)容易达到,常用于超临界萃取的溶剂,在压力为8~40MPa时的超临界CO2足以溶解任何非极性、中极性化合物,在加入改性剂后则可溶解极性化物。
壁内的活性多糖,多糖释放的多少和复合酶的加入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H值有直接的关系。
酶解法提取的实质是通过酶解反应强化传质过程。
此法具有条件温和、杂质易除和得率高等优点。
1.3物理强化法1.3.1微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萃取是高频电磁波穿透萃取媒质,到达被萃取物料的内部,能迅速转化为热能使细胞内部温度快速上升,细胞内部压力超过细胞壁承受力,细胞破裂,细胞内有效成分流出,在较低的温度下溶解于萃取媒质,通过进一步过滤和分离,获得萃取物料。
多糖(polysaccharides)=聚糖(glycans)第一节序言多糖具有储存能量、结构支持、防御等功能;80 年代又发现其可控制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调节细胞的生长和衰老。
近年发现糖及其缀合物是细胞识别的主要标记物,在细胞间物质运输、信号传导、免疫功能调节等方面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多糖及其分类与结构一、定义:十个以上单糖聚合而成的糖属于多糖,DP (degreepolymerization):10-105。
二、分类:分植物多糖和动物多糖,又从来源、功能和化学结构分类。
三、结构1.化学化学结构分类简单多糖结合多糖(蛋白多糖)均多糖(homosaccharides) 杂多糖(heterosaccharides) 直链多糖(liner PS) 支链多糖(branch PS)2.表示方法均多糖:glucan fructan xylan 杂多糖:galactomamnan glucomannan3.糖的组成Gal、glc、xyl、ara、rha、fru、fuc,rib(核糖)mannose(甘露糖)糖醛酸:如Glucuronic acid = glu A 去氧糖、氨基糖、糖醇、酰基糖、磺酰酯糖、磷酸基糖4. 四级结构一级:糖的组成;(种类,glc, xyl......)糖的构型(ɑ、ß、D、L)连接方式(连接位置、支链、直链)连接顺序二级:以氢键结合的聚合体(糖骨架间)三级:一级结构重复顺序(有规则)四级:糖链间以非共价键结合形成聚集体的立体结构可拉伸的带状结构皱纹型带状结构屈曲状螺旋结构曲屈线圈状结构第三节多糖的提取、纯化和分离方法一、提取方法1.易溶于热水的多糖:90-100℃水提三次,也有用盐水提; 浓缩后加EtOH沉淀。
2.难溶于水,可溶于稀碱液的多糖:0.5N NaOH提两次,酸中和沉淀。
酸性糖?3.糖复合物:与蛋白质形成的糖复合物,需断裂糖和蛋白质的结合,常用的断裂法有碱解法和酶解法。
第二章 糖和苷【单选择题】1.最难被酸水解的是( D )A. 氧苷B. 氮苷C. 硫苷D. 碳苷E. 氰苷2.提取苷类成分时,为抑制或破坏酶常加入一定量的( C )A. 硫酸B. 酒石酸C. 碳酸钙D. 氢氧化钠E. 碳酸钠3. 提取药材中的原生苷,除了采用沸水提取外,还可选用( A )A . 热乙醇B . 氯仿C . 乙醚D . 冷水E . 酸水4. 以硅胶分配柱色谱分离下列苷元相同的成分,以氯仿-甲醇(9∶1)洗脱,最后流出柱的是(A)A . 四糖苷B . 三糖苷C . 双糖苷D . 单糖苷E . 苷元5. 下列几种糖苷中,最易被酸水解的是( A )6. 糖的纸色谱中常用的显色剂是( B )A .Molish 试剂B .苯胺-邻苯二甲酸试剂C .Keller-Kiliani 试剂D .醋酐-浓硫酸试剂E .香草醛-浓硫酸试剂7.糖及多羟基化合物与硼酸形成络合物后( A )A .酸度增加B .水溶性增加C .脂溶性大大增加D .稳定性增加E .碱性增加 8.在天然界存在的苷多数为( C )A .去氧糖苷B .碳苷C .β-D-或α-L-苷D .α-D-或β-L-苷E .硫苷 9.大多数β-D-和α-L-苷端基碳上质子的偶合常数为( C )A .1~2HzB .3~ 4HzC .6 ~8 HzD .9 ~10 HzE .11 ~12 Hz10.将苷的全甲基化产物进行甲醇解,分析所得产物可以判断( B )A .苷键的结构B .苷中糖与糖之间的连接位置C .苷元的结构D .苷中糖与糖之间的连接顺序E .糖的结构11.确定苷类结构中糖的种类最常用的方法是在水解后直接用( E )A .PTLCB .GC C .显色剂D .HPLCE .PC12.大多数β-D-苷键端基碳的化学位移在( C )A .δppm 90~95B .δppm 96~100C .δppm 100~105D .δppm106~110E .δppm 110~11513.下列有关苷键酸水解的论述,错误的是( B )A. 呋喃糖苷比吡喃糖苷易水解B. 醛糖苷比酮糖苷易水解C. 去氧糖苷比羟基糖苷易水解D. 氮苷比硫苷易水解E. 酚苷比甾苷易水解 O HO OH OH OR O HO OHOR O HOOH OH OR O HOOHOH ORNH 2a b c dA.苯酚-硫酸 B.α-萘酚-浓硫酸 C.萘-硫酸 D.β-萘酚-硫酸E. 酚-硫酸F. 氧化铜-氢氧化钠G. 硝酸银-氨水15.下列哪个不属于多糖( C )A. 树胶B. 粘液质C. 蛋白质D. 纤维素E. 果胶16.苦杏仁苷属于下列何种苷类( E )O CNC HA.醇苷 B.硫苷 C.氮苷 D.碳苷E. 氰苷17.在糖的纸色谱中固定相是( A )A.滤纸所含的水B.酸C.有机溶剂D.纤维素E.活性炭18.苷类化合物糖的端基质子的化学位移值在(C )A.1.0~1.5 B.2.5~3.5 C.4.3 ~6.0 D.6.5 ~7.5 E. 7.5 ~8.5 19.天然产物中,不同的糖和苷元所形成的苷中,最难水解的苷是(A )A.糖醛酸苷B.氨基糖苷C.羟基糖苷D.2,6—二去氧糖苷E. 6—去氧糖苷20.酶的专属性很高,可使β-葡萄糖苷水解的酶是( C )A.麦芽糖酶B.转化糖酶C.纤维素酶D.芥子苷酶E.以上均可以21. 糖类的纸层析常用展开剂:AA. n-BuOH-HOAc-H2O (4:1:5;上层)B. CHCl3-MeOH(9:1)C. EtOAc-EtOH(6:4)D. 苯-MeOH(9:1)22.用0.02—0.05N盐酸水解时,下列苷中最易水解的是(A)A、2—去氧糖苷B、6—去氧糖苷C、葡萄糖苷D、葡萄糖醛酸苷23. 能被碱催化水解的苷键是:AA. 酚苷键B. 糖醛酸苷键C. 醇苷键D. 4-羟基香豆素葡萄糖苷键E.碳苷F.氮苷24.不宜用碱催化水解的苷是:CA.酯苷B.酚苷C.醇苷D.与羰基共轭的烯醇苷25.β-葡萄糖苷酶只能水解:CA. α-葡萄糖苷B. C-葡萄糖苷C.β-葡萄糖苷D. 所有苷键26. 酸催化水解时,较难水解(注:不是最难)的苷键是:AA. 氨基糖苷键B. 羟基糖苷键C. 6-去氧糖苷键D. 2,6-去氧糖苷键E、糖醛酸苷27.对吡喃糖苷最容易被酸水解的是(B )A、七碳糖苷B、五碳糖苷C、六碳糖苷D、甲基五碳糖苷28. 对水或其它溶剂溶解度都小,且苷键难于被酸所裂解的苷是:CA. O-苷B. N-苷C. C-苷D. S-苷29. 关于酶的论述,正确的为:DA. 酶只能水解糖苷B. 酶加热不会凝固C. 酶无生理活性 D .酶只有较高专一性和催化效能30.用活性炭柱层析分离糖类化合物,所选用的洗脱剂顺序为:CA. 先用有机溶剂,再用乙醇或甲醇B. 直接用一定比例的有机溶剂冲洗C. 先用水洗脱单糖,再在水中增加EtOH浓度洗出二糖、三糖等D. 先用乙醇,再用水冲洗31.下列属于碳苷的是(D )32.能消耗2摩尔过碘酸的是:AA.葡萄糖苷B.2-甲氧基葡萄糖苷C.3 -甲氧基葡萄糖苷D.4-甲氧基葡萄糖苷33.苷类化合物糖的端基质子的化学位移值在:CA.1.0~1.5B.2.5~3.5C.4.3~6.0D.6.5~7.534.甲基五碳糖甲基上的质子的化学位移值在:AA.0.8~1.3B.3.2~4.2C.4.5~6.5D.6.5~8.535.糖的甲基碳的化学位移值在:BA.8~15B.15~20C.60~63D.68~8536.除端基碳和末尾碳外糖上其余碳的化学位移值在:DA.8~15B.15~20C.60~63D.68~8537.在吡喃糖中当端基质子位于横键时,其端基碳氢的偶合常数在:DA.155~160 HzB.160~165HzC.166~170HzD.170~175Hz38.大多数β-D-苷键端基碳的化学位移值在:CA.90~95B.96~100C.100~105D.106~11039.大多数α-D-苷键端基碳的化学位移值在:BA.90~95B.96~100C.100~105D.106~11040.大多数α-L-苷键端基碳的化学位移值在:CA.90~95B.96~100C.100~105D.106~11041.大多数β-L-苷键端基碳的化学位移值在:BA.90~95B.96~100C.100~105D.106~11044.最难水解的苷是:CA.氧苷B.硫苷C.碳苷D.氮苷46.苷类化合物的定义是:DA.糖与非糖物质形成的化合物称苷B.糖或糖的衍生物与非糖物质形成的化合物称苷C.糖与糖形成的化合物称苷D..糖或糖的衍生物与非糖物质通过糖的半缩醛或半缩醛羟基与苷元脱水形成的物质称苷47.酸催化水解时,最易断裂的苷键是:BA.6-去氧糖B.2,6-二去氧糖C.五糖醛糖D.六碳醛糖48.对水溶解度小,且难于断裂的苷键是:DA.氧苷B.硫苷C.氮苷D.碳苷49.糖在水溶液中以(D)形式存在。
检测分析 lll 0 ll | __ 2oo6.vo|27.No.8 纸色谱法用于 一葡萄糖苷酶 抑制动力学跟踪的研究
马庆一,陈丽华,李娜 (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河南郑州450002)
J『 _-一一
摘要:将纸色谱测定微量葡萄糖的方法移植到d一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及其抑制动力学筛选跟踪,优化了以麦芽糖 为底物的反应条件,并以甘草 一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筛选为例证实了该法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1)酶反应最佳条件: 底物浓度10mg/mL、酶用量为100 L、反应时间8 h;2)纸色谱法测定微量葡萄糖最佳条件:.占、样量70 L、展开体系正 丁醇一丙酮~水(2:7:1)、展开方向为径向、比色波长为365 Dm;3)甘草水提物及其多糖、皂甙、黄酮组分均为d一葡萄 糖苷酶抑制剂,其中水提物和黄酮组分抑制效果较好。该法堪为传统Trembly法的可靠替代,尤其是在天然植物色素 难以脱除,严重干扰比色时更是如此。 关键词:糖尿病;d一葡萄糖苷酶;纸色谱;甘草;抑制剂
APPL Yl G OF PAPER CHROMATOGRAPHY METHOD TO THE MONl ll【JRl G OF OL—GLUCOSIDASE INHIBIT10N KINETICS MA Qing-yi,CHEN Li-hua,LI Na (College of Food&Biological Engineering,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Zhengzhou 450002,Henan,China) Abstract:In this experiment the method of a combination of paper chromatography and a microscale of glucose assay was applied to OL—glucosidase activity assay and its inhibitor kinetics screening and monitoring,the condi— tions of the reaction with substrate of mahose were optimized,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method was confirmed by the example of licorice.The resuhs showed that 1)the optimum conditions ofthe enzymatic reaction:the concentra- tion of the substrate(mahose)was 10 mg/mL,applying amount of enzyme:100 L(0.143 U),reaction time:8 h;2) the optimum condition of the paper chromatography:applying valume of sample:70 L,the direction of develop一
作者简介:马庆--0944一),男(汉),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后,研究方向:保健食品功能因子和食品添加剂。
范围内时,回收率的变异系数在10%以内。 2.3蜂花粉中OTC残留的ELISA检测 从市场上购回5个花粉样品,甲醇水一乙醚法提 取OTC,间接竞争ELISA检测OTC含量,同时和TLC 的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如表4。 从表4的结果可以看出,几种样品都不同程度的 表4花粉中OTC含量的ELISA检测结果 含有OTC,其中5号样品中OTC残留量要显著高于其 它几个样品,但它们的残留量都在农业部规定的土霉 素在食品中的最高残留限量以下。ELISA结果和TLC 结果比较显示,ELISA法的灵敏度要远远高于TLC法。
参考文献: [1]邢淑婕,陈福生.土霉素人工抗原的合成[JJ_食品科学,2005,26 f4):242-245. [2】陈福生,罗信昌,周启,等.黄曲霉毒素B 的免疫检测Ⅱ.抗体的 产生及应用【JJ.菌物系统,1999,18(4):409~414. f3]张启华,张志军,田华.蜂蜜中四环素族抗生素残留量的薄层色 谱测定法fJ】.分析测试学报,1998,17(4):54-56. 收稿日期:2006—03—0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136 20D6I /-2 ~D.8 0 lI- 检测分析 ing:radial direction,the wavelength for the absorbance reading:365 nm;3)aqueous extract of licorice,licorice polysaccharide,licorice saponins and licorice flavanoids were good inhibitors of 一glucosidase,and aq—extract and the flavanoid were even better.This method can be used as a good alternative of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Trembly”。especially for the case of hard removal of interfering pigment existened in plant materials. Key words:diabetes;o【一glucosidase;paper chromatography;licorice;inhibitor
一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餐后 血糖及糖尿病的死亡率,目前已被亚太地区糖尿病治 疗药物指南推荐为一线药物,其市场前景看好,但目前 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21世纪是绿色 的世纪,追求天然安全高效已成为全球药品、保健品研 发的主流。天然植物抑制剂在体内残留少,副作用小, 注重对人体的综合调理,已成为医药、食品界新的研究 热点。我国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和延续几千年的中医 药理论和实践为开发天然 一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提供 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酶动力学方法通常被用来在体外 筛选 一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传统上,该方法使用昂 贵的进口对硝基苯 一葡萄糖苷底物,其试验成本 高,到货周期较长。本实验探讨了纸色谱与微量葡萄糖 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又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以廉价易得 的麦芽糖底物对对硝基苯 一葡萄糖苷的替换,并将 之应用于酶反应动力学,又以甘草[1]中 一葡萄糖苷 酶抑制活性组分的筛选与系统评价试验为例,证实了 新方法的可行性,从而为进一步开发新型降糖因子增 添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1仪器和试剂 ZFQ85A旋转蒸发器:上海医械专机厂;TGL一18C 高速台式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三用紫外灯 ZF—C:上海康禾光电仪器有限公司;微量移液器QYQ :北京表云航空仪表公司;75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上海分析仪器厂; 仅一哺葡萄糖苷酶:本实验室自制;4一硝基苯 一 一D一吡喃葡萄糖苷(PNPG)E.Merck公司;拜糖平: 购于郑州药店;大麦、甘草:购于郑州种子批发市场; 其余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2实验方法 2.1 一葡萄糖苷酶活力测定及纸层析跟踪分析方法 的优化 2.1.1底物浓度的确定 纸层析法分离微量葡萄糖时,苯胺一邻苯二甲酸 盐显色法测定葡萄糖的最低检出限为1 gt3j,根据模 型酶反应中葡萄糖产生量,我们在纸层析法试验中选 取5、10、50 mg/mL 3个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来确定合 适的底物浓度。 2.1.2比色波长的确定(苯胺一邻苯二甲酸盐显色) 取一张长为8 cm的长方形滤纸,将层析纸等分5 个区域,共设5个点样区,写上点样标记。样液为葡萄 糖标准液,点样量分别为40、50、60、70 L,喷适量苯 胺一邻苯二甲酸盐显色液,显色后剪下色斑,破碎后 移人5 mL带塞玻璃瓶中,加入3 mL蒸馏水,搅拌下浸 提24h,于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在300 nm~500 nm 波长范围扫描,选择最大吸收波长为比色波长(以等面 积不含色斑的滤纸剪片水浸出液为空白对照)。 2.1.3酶反应时间的确定【 于3 mL塑料管瓶中,加入麦芽糖溶液O.50 mL以 及pH6.81磷酸盐缓冲液O.20 mL,混合液于37℃下保 温5 min,再加入5O L酶液,混合摇匀,于37 cc下分 别反应6、12、24、31 h取样,各加入0.50 mL 0.2 mol/L Na2CO,终止反应,纸层析,色斑剪下以水浸提,在所确 定的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值,以不加酶的体系为空白对 照。选取6、12、24、31 h等时间层析,显色,洗脱后,由 A—t图确定反应合适时间。 2.1.4纸层析条件的确定 按照上述方法层析,通过选择不同的点样量、点样 方式、展开体系和展开方向多次实验以确定一个分离 效果较好的层析条件,便于进行甘草中仅一葡萄糖苷 酶抑制剂的研究。 2.2甘草中 一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提取、纯化及其 性质研究 2.2.1甘草水粗提物的提取 称取粉碎过40目筛的甘草50 g置于1 000 mL圆 底烧瓶中,加入蒸馏水(固液比1:10 w/v),于56℃下 搅拌3 h,趁热抽滤,滤渣弃去,滤液,浓缩、定容至100 mL,冷藏备用。 2.2.2甘草皂甙和黄酮的提取和纯化 称甘草粗粉50 g,按参考文献[5-7]提取和分离皂甙 和黄酮,最终得皂甙和黄酮溶液各50 mL,冷藏备用。 2.2.3甘草多糖的提取阎 在上述95%乙醇提取粗皂甙后的滤渣中,加入蒸 馏水(固液比1:10w/v),于56℃下搅拌2h,趁热抽滤,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