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第10章-差错控制编码
- 格式:ppt
- 大小:340.00 KB
- 文档页数:28
差错控制概述1。
差错的概念所谓差错,就是在通信接收端收到的数据与发送端实际发出的数据出现不一致的现象.2。
差错类型通信信道的噪声分为热噪声和冲击噪声两种。
由这两种噪声分别产生两种类型的差错,随机差错和突发差错.热噪声是由传输介质导体的电子热运动产生的,它的特点是:时刻存在,幅度较小且强度与频率无关,但频谱很宽,是一类随机噪声。
由热噪声引起的差错称随机差错。
此类差错的特点是:差错是孤立的,在计算机网络应用中是极个别的。
与热噪声相比,冲击噪声幅度较大,是引起传输差错的主要原因。
冲击噪声的持续时间要比数据传输中的每比特发送时间要长,因而冲击噪声会引起相邻多个数据位出错。
冲击噪声引起的传输差错称为突发差错。
常见的突发错是由冲击噪声(如电源开关的跳火、外界强电磁场的变换等)引起,它的特点是:差错呈突发状,影响一批连续的bit(突发长度)。
计算机网络中的差错主要是突发差错。
通信过程中产生的传输差错,是由随机差错和突发差错共同构成的.3。
误码率数据传输过程中可用误码率Pe来衡量信道数据传输的质量,误码率是指二进制码元在数据传输系统中出现差错的概率,可用下式表达:4。
差错控制差错控制是指在数据通信过程中能发现或纠正差错,将差错限制在尽可能小的允许范围内。
差错检测是通过差错控制编码来实现的;而差错纠正是通过差错控制方法来实现的。
差错控制编码差错控制编码的原理是:发送方对准备传输的数据进行抗干扰编码,即按某种算法附加上一定的冗余位,构成一个码字后再发送。
接收方收到数据后进行校验,即检查信息位和附加的冗余位之间的关系,以检查传输过程中是否有差错发生。
差错控制编码分检错码和纠错码两种,检错码是能自动发现差错的编码,纠错码是不仅能发现差错而且能自动纠正差错的编码。
衡量编码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参数是编码效率R:其中,n表示码字的位长,k表示数据信息的位长,r表示冗余位的位长.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差错控制编码是奇偶校验码和循环冗余码。
第一部 通信原理部分习题答案第1章 绪论1—1 设英文字母E 出现的概率为0.105,x 出现的概率为0.002。
试求E 及x 的信息量。
解:英文字母E 的信息量为105.01log 2=E I =3.25bit 英文字母x 的信息量为002.01log 2=x I =8.97bit 1—2 某信息源的符号集由A 、B 、C 、D 和E 组成,设每一符号独立出现,其出现概率分别为1/4、l/8、l/8/、3/16和5/16。
试求该信息源符号的平均信息量。
解:平均信息量,即信息源的熵为∑=-=ni i i x P x P H 12)(log )(=41log 412-81log 812-81log 812-163log 1632-165log 1652- =2.23bit/符号1—3 设有四个消息A 、BC 、D 分别以概率1/4、1/8、1/8和l/2传送,每一消息的出现是相互独立的,试计算其平均信息量。
解:平均信息量∑=-=ni i i x P x P H 12)(log )(=41log 412-81log 812-81log 812-21log 212- =1.75bit/符号1—4 一个由字母A 、B 、C 、D 组成的字。
对于传输的每一个字母用二进制脉冲编码,00代替A ,01代替B ,10代替C ,11代替D ,每个脉冲宽度为5ms 。
(1)不同的字母是等可能出现时,试计算传输的平均信息速率。
(2)若每个字母出现的可能性分别为P A =l/5,P B =1/4,P C =1/4,P D =3/10 试计算传输的平均信息速率。
解:(1)不同的字母是等可能出现,即出现概率均为1/4。
每个字母的平均信息量为∑=-=ni i i x P x P H 12)(log )(=41log 4142⨯-=2 bit/符号因为每个脉冲宽度为5ms ,所以每个字母所占用的时间为 2×5×10-3=10-2s每秒传送符号数为100符号/秒 (2)平均信息量为∑=-=ni i i x P x P H 12)(log )(=51log 512-41log 412-41log 412-103log 1032-=1.985 bit/符号 平均信息速率为 198.5 比特/秒1—5 国际莫尔斯电码用点和划的序列发送英文字母,划用持续3单位的电流脉冲表示,点用持续1个单位的电流脉冲表示;且划出现的概率是点出现概率的l/3; (1)计算点和划的信息量; (2)计算点和划的平均信息量。
通信原理第六版课后思考题第1章绪论1、何谓数字信号?何谓模拟信号?两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答:数字信号:电信号的参量仅可能取有限个值;模拟信号:电信号的参量取值连续;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电信号的参量取值是有限个值还是连续的。
2、画出模拟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3、何谓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有哪些优缺点?答:数字通信即通过数字信号传输的通信,相对模拟通信,有以下特点:1)传输的信号是离散式的或数字的;2)强调已调参数与基带信号之间的一一对应;3)抗干扰能力强,因为信号可以再生,从而消除噪声积累;4)传输差错可以控制;5)便于使用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6)便于加密,可靠性高;7)便于实现各种信息的综合传输3、画出数字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答:4、按调制方式,通信系统如何分类?答:分为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5、按传输信号的特征,通信系统如何分类?答:按信道中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可以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6、按传输信号的复用方式,通信系统如何分类?答: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码分复用(CDM)7、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第3章随机过程1、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主要有哪些?它们分别表征随机过程的哪些特征?答:均值:表示随机过程的n 个样本函数曲线的摆动中心。
方差:表示随机过程在时刻t 相对于均值a(t)的偏离程度。
相关函数:表示随机过程在任意两个时刻上获得的随机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
2、何谓严平稳?何谓广义平稳?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严平稳:随机过程δ(t)的任意有限维分布函数与时间起点无关。
广义平稳:1)均值与t 无关,为常数a 。
2)自相关函数只与时间间隔τ=t 1-t 2有关。
严平稳随机过程一定是广义平稳的,反之则不一定成立。
4、平稳过程的自相关函数有哪些性质?它与功率谱的关系如何?答:自相关函数性质:(1) R(0)=E[ξ2(t)]——ξ(t)的平均功率。
(2) R(τ)=R(-τ)——τ的偶函数。
2.差错控制编码2.1. 引言什么是差错控制编码(纠错编码、信道编码)?为什么要引入差错控制编码?差错控制编码的3种方式?本章主要讲述:前向纠错编码(FEC)、常用的简单编码、线性分组码(汉明码、循环码)、简单介绍RS码*、BCH码*、FIRE码*、交织码,卷积码极其译码、TCM编码*。
一、什么是差错控制编码及为什么引入差错控制编码?在实际信道上传输数字信号时,由于信道传输特性不理想及加性噪声的影响,接收端所收到的数字信号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错误。
为了在已知信噪比情况下达到一定的误比特率指标,首先应该合理设计基带信号,选择调制解调方式,采用时域、频域均衡,使误比特率尽可能降低。
但若误比特率仍不能满足要求,则必须采用信道编码(即差错控制编码),将误比特率进一步降低,以满足系统指标要求。
随着差错控制编码理论的完善和数字电路技术的发展,信道编码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中,并且在计算机、磁记录与存储中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思路:在发送端将被传输的信息附上一些监督码元,这些多余的码元与信息码元之间以某种确定的规则相互关联(约束)。
接收端按照既定的规则校验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关系,一旦传输发生差错,则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的关系就受到破坏,从而接收端可以发现错误乃至纠正错误。
研究各种编码和译码方法是差错控制编码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差错控制的三种方式1、检错重发(ARQ)检错重发:在接收端根据编码规则进行检查,如果发现规则被破坏,则通过反向信道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直到接收端检查无误为止。
ARQ系统具有各种不同的重发机制:如可以停发等候重发、X.25协议的滑动窗口选择重发等。
ARQ系统需要反馈信道,效率较低,但是能达到很好的性能。
2、前向纠错前向纠错(FEC):发送端发送能纠正错误的编码,在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码和编码规则,能自动纠正传输中的错误。
不需要反馈信道,实时性好,但是随着纠错能力的提高,编译码设备复杂。
TXYL通信原理(第章)差错控制编码11.1概述信道分类:从差错控制角度看随机信道:错码的出现是随机的突发信道:错码是成串集中出现的混合信道:既存在随机错码又存在突发错码差错控制技术的种类检错重发前向纠错反馈校验检错删除差错控制编码:常称为纠错编码监督码元:上述4种技术中除第3种外,都是在接收端识别有无错码。
所以在发送端需要在信息码元序列中增加一些差错控制码元,它们称为监督码元。
不同的编码方法,有不同的检错或纠错能力。
多余度:就是指增加的监督码元多少。
例如,若编码序列中平均每两个信息码元就添加一个监督码元,则这种编码的多余度为1/3。
编码效率(简称码率):设编码序列中信息码元数量为k,总码元数量为n,则比值k/n就是码率。
冗余度:监督码元数(n-k)和信息码元数k之比。
理论上,差错控制以降低信息传输速率为代价换取提高传输可靠性。
自动要求重发(ARQ)系统3种ARQ系统发送码组停止等待ARQ系统3ACK11223NAK4ACK5ACK5NAK6ACKACK接收码组t3有错码组345有错码组5t数据按分组发送。
每发送一组数据后发送端等待接收端的确认(ACK)答复,然后再发送下一组数据。
图中的第3组接收数据有误,接收端发回一个否认(NAK)答复。
这时,发送端将重发第3组数据。
系统是工作在半双工状态,时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传输效率较低。
4拉后ARQ系统34567重发码组重发码组发送数据2568910119101112NAK9ACK1NAK5ACK5接收数据2345675678910119101112有错码组有错码组选择重发ARQ系统重发码组重发码组发送数据345675891011ACK5 9121314ACK9ACK1接收数据NAK5NAK92345675891011有错码组9121314有错码组它只重发出错的数据组,因此进一步提高了传输效率。
ARQ的主要优点:和前向纠错方法相比监督码元较少即能使误码率降到很低,即码率较高;检错的计算复杂度较低;检错用的编码方法和加性干扰的统计特性基本无关,能适应不同特性的信道。
对数字通信中差错控制编码的研究摘要:由于实际信道传输特性不理想,使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干扰,造成信息码元波形的改变,使传输到接收端后造成信息错误判决,从而产生误码,这将严重影响数字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为了增强数字通信系统的可靠性,由于信道中乘性干扰引起的码间干扰,通常可以采用均衡的办法纠正,而加性干扰的影响则要从其他途径解决。
虽然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采取某些措施来改善数字信号的传输质量,如提高发射功率,选择调制、解调方法等,但这些措施往往要受到某些客观和人为条件的限制,难以到达预期的目的。
因此,人们把改善传输质量的目标放在了数字信号的编码上。
而本文主要针对差分控制编码进行论述。
关键字:数字通信、差错控制、编码、传输质量正文:数字通信由传统的模拟通信发展而来,而又优于模拟通信。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不同,它是一种无论在时问上还是幅度上都属于离散的负载数据信息的信号。
与传统的模拟通信相比数字通信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数字信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
由于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系统外部以及系统内部的噪声干扰,而且噪声会跟随信号的传输而进行放大,这无疑会干扰到通信质量。
但是数字通信系统传输的是离散性的数字信号,虽然在整个过程中也会受到噪声干扰,但只要噪声的绝对值在一定的范围内就可以消除干扰。
其次是在进行远距离的信号传输时,通信质量依然能够得到有效保证。
因为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利用再生中继方式,能够消除长距离传输噪音对数字信号的影响,而且再生的数字信号和原来的数字信号一样,可以继续进行传输,这样一来数字通信的质量就不是因为距离的增加而产生强烈的影响,所以它也比传统的模拟信号更适合进行高质量的远距离通信。
此外数字信号要比模拟信号具有更强的保密性,而且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形式非常简便,对其设备中所用电路的要求较简单,轻巧、故障少、耗电低、成本低的集成电路即可满足通信需求目前的终端接口都采用数字信号,同时数字信号还便于和电子计算机结合,由计算机来处理信号,能够适应各种类型的业务要求,例如电话、图像以及数据传输等等,它的普及应用也方便实现统一的综合业务,便于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便于实现信息传输的保密处理,便于实现计算机通信网的管理等。
第十章 差错控制编码图见附图:10 ①、19、2010-1 请说明随机信道、突发信道、混合信道各自的特点。
答:随机信道的特点是错码的出现是随机的。
且错码之间是统计独立的。
突发信道的特点是错码集中成串出现。
混合信道的特点是既存在随机错码又存在突发错码。
10-2 请说明差错控制方式的目的是什么?常用的差错控制方式有哪些?答:差错控制方式的目的是在数字通信过程中发现(检测)错误,并采取措施纠正,把差错限制在所允许的尽可能小的范围内。
常用的差错控制方式包括:ARQ 、反馈校验、FEC 、HEC 。
10-3请说明ARQ 方式有哪几种?答:停止等待ARQ 、连续ARQ 、选择重发ARQ 。
10-4 已知线性分组码的八个码字为:000000,001110,010101, 011011,100011,101101,110110,111000,求该码组的最小码距。
解:线性分组码的最小码距等于码的最小码重,故30=d。
10-5 上题给出的码组若用于检错,能检出几位错码?若用于纠错, 能纠几位错?若同时用于纠错,检错如何? 答:1230+≥=d ,故可检出2个错。
11230+⨯≥=d ,故可纠正1个错。
11130++≥=d ,(1≥1)故纠检结合时可检1个错同时纠正1个错。
10-6 若两个重复码字0000,1111,纠检错能力如何?解:d=4,故可检出3个错,纠正1个错,可同时检出2个错、纠正1个错。
10-7 写出k=1,n=5时重复码的一致检验矩阵[H]及生成矩阵[G],并 讨论它的纠、检错能力。
解:①n=5,k=1,r=4。
设码字为01234|c c c c c ,只取11111或00000,0123c c c c为监督码元。
则有⎪⎪⎩⎪⎪⎨⎧====4414243c c c c c c c c⇒⎪⎪⎩⎪⎪⎨⎧=⊕=⊕=⊕=⊕000040414243cc c c c c c c⇒⎥⎥⎥⎥⎦⎤⎢⎢⎢⎢⎣⎡=⎥⎥⎥⎥⎥⎥⎦⎤⎢⎢⎢⎢⎢⎢⎣⎡⎥⎥⎥⎥⎦⎤⎢⎢⎢⎢⎣⎡00001|10000|10010|10100|110001234c c c c c故⎥⎥⎥⎥⎦⎤⎢⎢⎢⎢⎣⎡=⨯1000110010101001100054H,[]111141==⨯TPQ。
差错控制与信道编码数据通信原理1. 引言在数据通信中,差错控制和信道编码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差错控制是指通过在发送端和接收端添加一些冗余信息,以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出现的错误。
信道编码则是通过对数据进行编码,在发送端添加一些冗余信息,以提高在有噪声或其他干扰的信道中的传输质量。
本文将介绍差错控制和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数据通信中的应用。
2. 差错控制差错控制是一种在数据传输中检测和纠正错误的技术。
它可以有效地减少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差错,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差错控制一般包括两个主要方面:错误检测和错误纠正。
2.1 错误检测错误检测是指通过在数据中添加冗余信息,使接收端能够检测出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了错误。
常见的错误检测方法包括纵向冗余校验(Vertical Redundancy Check,简称VRC)、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简称CRC)等。
在VRC中,数据在传输前会添加一个校验位,该校验位是通过对数据中每个字节进行奇偶校验得到的。
接收端在接收到数据后,会重新计算校验位,并与接收到的校验位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出是否存在错误。
在CRC中,数据在传输前会进行一系列的运算,生成一段校验码,并将该校验码添加到数据中。
接收端在接收到数据后,会重新进行运算,生成校验码,并与接收到的校验码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是否存在错误。
CRC具有更高的错误检测能力,广泛应用于数据通信中。
2.2 错误纠正错误纠正是指通过添加冗余信息,使接收端能够检测出并纠正在传输过程中发生的错误。
常见的错误纠正方法包括海明码(Hamming Code)和奇偶校验码等。
在海明码中,数据会经过一系列的运算,生成一段冗余码,并将该冗余码添加到数据中。
接收端在接收到数据后,会进行一系列的运算,检测并纠正数据中的错误。
海明码具有较好的纠错能力,广泛应用于存储介质和数据通信中。
在奇偶校验码中,数据在传输前会进行奇偶校验处理,生成一个校验位,并将该校验位添加到数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