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概念 码长 ——码字的码元数目,例如(n,k)分组码的码长为n 码重 ——指码字中“1”的数目,记作W(A)。例如W(110110)=4 码距(汉明距) ——两个等长码对应位不同的数目,记作d(A,B),
例如A=110110,B=101011,则d(A,B)=4 码距与码重的关系 ——d(A,B)=W (A+B)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
5.1.2 信道编码
最小码距(最小汉明距)
——(n,k)分组码总共有2k个码字,记作Ai(i=0,1,…,2k-1),则这些码 字两两之间都有一个码距,定义该(n,k)分组码的最小码距为 :
d 0 m i d j ( A i i ,A j n )} i { 0 , 1 , 2 , , 2 k 1 ;j 0 , 1 , 2 , , 2 k 1
2k个 许用码字
2n-2k个 禁用码
字
2n个n位比特的码字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
5.1.2 信道编码
实例分析 I 对本节开始时的例子采用(2,1)重复码: 11”---- 晴,“00” --- 雨 许用码组为:“11”和“00”,禁用码组为:“01”和“10” 此时接收端可以发现单个错误,但不能纠正错误 也不能发现2位错误,如下图所示: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
5.1.3 基于信道编码的差错控制方式
混合纠错(HEC: Hybrid Error Correction)方式 原理 ——采用纠检错码,是ARQ和FEC方式的折衷方案
纠检错码
发
收
反馈信息
特点 ——集合了ARQ和FEC的优点,在保证系统较高的有效性的同时,大 幅度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无需采用纠检错编码,故设备和控制由于规程较简单; 需一条与前向信道相同的反馈信道; 由于采用发端检错,相当于信息传输距离增加一倍,可能导致额外 的差错和重传; 可能使整个通信系统的传信率很低; 收发两端需较大容量的存储器来存储传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