腘窝囊肿手术步骤
- 格式:pdf
- 大小:64.01 KB
- 文档页数:1
Operative Report
Operation date: 2001/1127
Pre-op diagnosis:右月国窝囊肿
Post-op diagnosis: 同前
Operation done:. 囊肿切除术
Surgeons: R、方向前R .
Anesthesia done: 硬麻
Anesthesiologists: 方晓、张坚.
Procedure:
1.患者麻醉实施成功后取俯卧位,右下肢常规消毒、铺巾。
右下
肢充气止血带充至0.075mp a。
2.右月国窝作S形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深筋膜。
见
囊肿大小约5x5cm ,完全显露囊肿直至蒂部,见囊肿由半腱肌与腓肠肌间隙澎出,与关节腔相通。
完整切除蒂部,加强缝合蒂部出口。
3.松止血带后彻底电凝止血,冲洗后,予逐层缝合。
加压包扎。
切除之囊肿送病检。
4.术程顺利,经PACU复苏后安返病房。
记录:R。
腘窝囊肿手术记录
手术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患者姓名:XXX,性别:女,年龄:XX岁
主治医生:XXX
手术名称:腘窝囊肿切除术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手术过程:
1. 患者入室后,进行全身消毒和铺巾。
2. 给予全身麻醉,并进行气管插管。
3. 采用侧卧位,将患肢向上抬起并加以支撑。
4. 在腘窝处进行局部消毒,并注射局部麻醉药物。
5. 制作外科手术场,在腘窝处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层。
6. 手指探查到囊肿后,用钳子轻轻地将其取出。
同时检查周围组织是否有病变或感染迹象,并做必要处理。
7. 将取出的囊肿送至病理科行常规检查和病原学培养等相关检测项目。
8. 清洁伤口并缝合皮肤及组织层。
在伤口处敷上无菌纱布和压力包扎带,并加以固定保护。
9. 完成手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并转移到恢复室观察一段时间。
如无异常情况,则可以回到普通病房接受进一步治疗和康复训练等工作。
注意事项:
1、在操作前应对患者的基本情况、既往史、过敏史等方面进行详细询问与评估;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3、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止血方法;
4、在缝合时应注意美容效果与功能恢复问题;
5、为了减少感染风险,在手术结束后应给予足够的预防性抗生素治疗。
4字位关节镜下双后内入路腘窝囊肿切除(步骤详解)术前MR提示外侧半月板损伤,腘窝囊肿形成详细手术步骤(包你看懂)1、先处理损伤的外侧半月板2、镜子放在前内入路,前外入路放交换棒4字体位,镜头在前内,交换棒在前外4字体位,镜头在前内,交换棒在前外4字体位,镜头在前内,交换棒在前外交换棒从PCL、股骨内髁、内侧半月板后根部之间的间隙进入后内侧间室3、将镜头交换至后内侧间室,刨除后内侧关节囊(即囊肿内口)在光影处穿刺定位(左膝9点、右膝3点)穿刺针垂直于皮肤刺入,位点正好位于关节囊反折处用尖刀扩大后内侧入路刨除后内侧关节囊后内侧关节囊刨除后显露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两者在屈膝时呈垂直关系镜头可以从腓肠内侧头内侧插入囊肿内,囊内可见淡黄色囊液4、建立双后内入路,彻底切除囊壁镜子监视下,将交换棒放入囊肿内交换棒从后内入路放入囊肿内镜头切换至后内入路,镜下可见囊肿全貌囊肿有分膈第一后内入路监视下穿刺针定位第二后内入路此时也同样是4字体位直血管钳扩大第二后内入路直血管钳扩大第二后内入路血管钳左侧是腓肠肌内侧头,下方是半膜肌双后内入路操作,对囊壁行彻底切除4字体位操作,方便灵活囊肿彻底切除后所见纵形走向是腓肠肌内侧头,横形的是半膜肌腘窝囊肿的解剖心得体会1.腘窝囊肿病例大多数伴有关节内疾病(半月板损伤、骨关节炎),关节镜手术在处理囊肿的同时一期可处理关节内病变;2.腘窝囊肿形成的病理基础是位于腓肠肌腱内侧头与半膜肌腱之间的后关节囊反折,类似活瓣,使囊液由关节内进入囊肿内(只进不出),故手术重点要切除后关节囊反折,扩大囊肿内口;3.4字位操作的优势是不需要档板,此时屈膝后囊肿往前靠,更易切除,还可伸屈关节看到不同的视野,操作灵活。
术式发明者。
腘窝囊肿的治疗方法腘窝囊肿是指在膝盖后方的腘窝部位出现的囊肿,常见于年轻人。
腘窝囊肿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保守治疗是针对轻度症状和没有明显功能障碍的患者,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和进行物理治疗来缓解症状。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保守治疗方法:1. 修正姿势:腘窝囊肿与长时间保持膝关节弯曲的姿势有关。
因此,要避免长时间保持膝关节弯曲的姿势,如长时间保持蹲姿或跪姿。
2. 休息:休息是腘窝囊肿治疗的重要环节,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减少肿胀。
建议每天休息1-2小时,以减少对腘窝区域的压力。
3. 使用冰敷:冰敷可以减少炎症和肿胀,同时还可以缓解疼痛。
每天使用冰袋冰敷腘窝区域,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天2-3次。
4.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通过热敷、电疗、按摩等手段缓解疼痛和肌肉僵硬。
热敷可在活动前使用,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电疗可通过电流刺激促进血液循环和愈合;按摩则可以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
5.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反应。
非处方药如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可以缓解疼痛,但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
如果疼痛严重,可以咨询医生使用处方药。
对于症状严重且保守治疗无法缓解的患者,手术治疗是必要的选择。
手术治疗的目标是将囊肿完全清除,并修复腘窝的正常结构,以防止囊肿再次形成。
手术治疗的常见方法包括囊肿切除术和囊肿粘连术。
1. 囊肿切除术:通过手术将囊肿完全切除,包括囊肿囊壁和囊内液体。
手术通常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通过腘窝后方的切口进入,并使用显微镜和特殊仪器进行囊肿的切除。
术后需注意休息和恢复,避免剧烈运动和蹲姿。
2. 囊肿粘连术:囊肿粘连术通过手术引导自体血液或其他物质填充腘窝囊肿内部,使囊肿壁与周围组织黏连。
这样可以减少囊肿内液体的积聚,并防止囊肿再生。
囊肿粘连术常用的填充物包括血小板富血浆(PRP)和硬化剂(如酒精或甘油)。
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术后的康复和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术后需遵医嘱,注意休息、保持切口清洁、避免剧烈运动和蹲姿,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
手术全过程:关节镜四字位双后内入路治疗腘窝囊肿本文为作者授权骨今中外发布01概述· 早在1840年已经被Adams所认识,Baker在1877年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贝克囊肿(Baker囊肿)。
· 腘窝囊肿是腘窝滑液囊肿的总称,多发生于半膜肌与腓肠肌,并常与关节腔相通。
· 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
·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腘窝囊肿的解剖(滑动观看)02发病机制· 单向流通的“阀门机制”(只进不出)。
· 存在半膜肌与腓肠肌内侧头滑液囊(GSB)。
· 关节积液增多引起关节囊内压增高,通过平股骨髁腓肠肌内侧头处的横向裂隙样结构进入GSB,但不能从GSB流向关节腔,导致囊肿的形成和持续存在。
· 关节内疾病(半月板损伤、软骨退变、交叉韧带损伤、滑膜炎等)在腘窝囊肿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Sansone等认为半月板尤其是内侧半月板损伤是致病的关键,84%~90%的患者可见有内侧半月板损伤。
03临床表现Rauschning和Lndgren对腘窝囊肿评价分级如表1:04诊断· 症状及体征。
· MRI、B超。
· B超将腘窝囊肿分为3型:(1)单纯囊肿型:囊肿孤立存在于腘窝软组织间,与深部关节腔不相通,其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囊壁较薄,边界光滑清楚,包膜完整,透声好。
(2)分叶囊肿型:此型基底部与关节腔相通,有宽窄不一的蒂部管状结构,囊肿形态欠规则呈多样性,囊壁厚薄不均,可见粗细不一的光带及散在点状回声,探头加压囊肿形态改变。
(3)囊液混浊型:囊肿呈单房或分叶状,囊壁毛糙增厚,内见密集光点回声或粗斑点状回声,呈悬浮状,可飘动,下垂部位可见回声分层,此型可见于囊内出血或感染。
>>MR及关节镜分型05治疗· 原则:有症状才处理。
· 开放手术、关节镜手术。
柳林屯中心卫生院手术记录
姓名:张素明性别:男年龄:44岁科室:外科住院号150080术前诊断:右腘窝囊肿。
术后诊断:右腘窝囊肿。
拟施手术:囊肿切除术。
手术日期:2015年1月9日9时30分至10时30分
手术者:董云鹏助手:
麻醉方法:局麻麻醉者: 董云鹏
手术指征:肿块较大,影响功能。
手术步骤:
患者麻醉实施成功后取俯卧位,患肢置于台面。
常规消毒、铺巾。
取右腘窝内侧切口长约10㎝,切开皮肤、皮下深筋膜,见囊壁,钝性分离显露囊肿根部,根部在左股骨内髁部,显露清楚,完整切除囊肿,活动无异常,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及医源性损伤后,予生理盐水冲洗切口,清点纱布器械无误,逐层缝合切口,放置皮片引流,包扎,结束手术。
麻醉满意,手术顺利,术毕安返病房。
记录者:
记录时间:2015年1月9日。
腘窝囊肿(单侧,手术)临床路径一、腘窝囊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腘窝囊肿(ICD10:M71.261)行腘窝贝克囊肿切除术(ICD-9-CM3:83.39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腘窝囊肿多发生于儿童与老年人,儿童发病为先天导致,两侧对称。
老年人多表现为膝关节无力、软弱、关节后部疼痛等。
囊肿较大时可妨碍膝关节的伸屈活动,甚至可影响腘窝的静脉回流,出现局部或膝关节以下部位水肿。
但大多数患者自觉症状不多。
囊肿长大到一定程度则膝关节屈曲活动受限2、体格检查:在腘窝部可触及有弹性的波动性肿物,表面光滑,质地较软,压痛不明显,而且和皮肤或其他组织不粘连。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将空气注入囊内拍摄X线片,可发现滑囊与关节相通,以此则可确定诊断。
超声检查检查腘窝囊肿可明确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腘窝囊肿诊断明确。
2.腘窝囊肿经1年半到2年的观察后未见自然消失者。
3.近期内囊肿增大明显,影响膝关节的活动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6-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71.26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片、心电图;(4)浅表包块彩超或膝关节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2)手术部位CT检查、MRI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
手术记录单
姓名:薛仙叶性别:女年龄:56岁床位:103-2 住院号:002608
手术日期:2011-6-29
手术前诊断:右腘窝囊肿。
手术后诊断:右腘窝囊肿。
手术起始时间:17:05
手术名称: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双侧)。
手术医师:苏汝康助手:刘霞护士:陆莹器械护士:刘红玲
麻醉医师:苏如康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手术经过:
麻醉起效后,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手术野,铺无菌巾单,大腿根部上止血带,做腘窝部“S”切口,自外上向内下,长约7-8cm。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显露出膨出的囊肿,沿囊肿周围做钝性分离,切除取出全部囊肿。
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器械敷料无误,缝合深筋膜,皮下组织,皮肤。
手术顺利,麻醉满意,术中出血
5ml,未输血,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安返病房。
手术医师签名:苏如康
1。
病人取俯卧位,大腿根部上止血带,做腘窝部“S”切口,自外上向内下,长约7-8cm。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显露出膨出的囊肿,沿囊肿周围做钝性分离,并向其深部和根部解剖。
尽量保持囊肿不破,观察囊肿与周围的关系。
如果囊肿从膝关节后侧的内侧关节囊上发生,即为腓肠肌内侧头滑囊炎。
如发自半腱肌与半膜肌之间,即为半膜肌滑囊炎。
对于前者,可钝性分离直达囊肿。
在膝关节后关节囊的基部附近,用止血钳夹住囊肿的基底部切断。
但要保留足够长的蒂,使蒂能内翻关闭。
如为后者,可在半膜肌和腓肠肌内侧头之间分离囊壁。
在深部,囊壁常和周围组织粘连,此时可能要切除一部分和囊壁粘连的浅层肌肉组织,以免将囊壁切破,从而难以确定整个囊肿的外形。
还应注意囊肿有无蒂。
是否与关节囊相通。
如与关节相通,可见囊肿与腓肠肌内侧的深层与关节囊相连。
应将囊肿与粘连的关节囊一起切除,不需关闭关节囊破口。
但也有人主张把腓肠肌内侧头劈下一片,盖在关节囊破口缝合固定,如未发现囊肿与关节囊相通道,如有必要,可在膝关节内注射空气或含少量美蓝的液体来帮助确定。
囊肿切出后,冲洗伤口,松止血带,彻底止血。
关闭伤口。
术后用长腿石膏托固定膝关节伸直位。
术后第二天可开始练习股四头肌收缩。
术后7天起床,10天开始行走,两周拆线,去除石膏固定。
腘窝囊肿临床路径(2015年版)一、腘窝囊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腘窝囊肿〔ICD-10:M47.1↑ G99.2*〕行囊肿切除术(ICD-9-CM-3:81.02-81.0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病史:有膝关节酸痛等的临床症状。
2.体征:出现膝关节活动障碍的阳性体征。
3.包块彩超:囊性包块。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有肉眼所见明显的包块,膝关节酸痛的症状。
2.保守治疗无效时选择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47.1↑G99.2*颈椎病〔脊髓型〕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病情需手术治疗。
〔六〕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血型;〔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c反应蛋白;〔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6〕包块彩超,必要时行MRI检查。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6天。
1.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或局麻+强化或全麻。
2.手术方式:包块切除术。
3.输血:一般不需要输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4-8天。
1.术后处理:〔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3〕激素、脱水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4〕部分患者可根据病情给予抗凝治疗;〔5〕术后康复:支具保护下逐渐进行功能锻炼。
腘窝膎窝囊肿手术步骤及术后恢复
病情分析:腘窝囊肿是由于膝关节周围韧带的退化和松弛、关节腔内润滑液的持续产生以及关节腔的挤压以将润滑液挤压到松弛的软组织中而在腘窝中形成的囊性肿块,通常,诊断可以通过超声检查来确认,手术方法是去除肿块,然后修补松动甚至损坏的关节囊,防止关节液再次渗出。
一般腘窝囊肿若是有明显增大以及蹲起的时候有明显的不适症状的话,建议是需要采取手术切除治疗为好,手术后约二十天左右时间,可以适当的走路,但是不要走路过多以及负重过大就可以了,伤口通过换药使其愈合就可以。
手术在止血带下进行:
1.麻醉,采用硬膜外麻醉;
2.体位(俯卧位);
3.手术操作步骤:
(1)切口:在腘窝内侧做一长约7-8CM的S形切口,切开皮扶,皮下目织.
(2)显露囊肿:纵行切开深筋膜,显露膨出的滑囊,沿着滑囊,做钝性剥离,向其深部和根部解剖.尽量保持滑囊不破。
手术操作应靠近平膜肌、腓肠肌内侧和滑囊进行.注意防止损伤重要的血管和神经。
(3)切除囊肿:将囊肿钳住提起,于根部切除之。
如与关节囊相通,应做贯穿缝合。
如关节囊开口较大,应修补缝合。
(4)缝合伤口:逐层缝合,稍加压包扎。
术后处理:术后用长腿石膏托固定于伸膝位。
第2天起开始做股四头肌锻炼,第7天起下床扶拐行走。
第12d天拆线.两周去除石膏托。
逐步加强膝关节功能锻炼.期间注意手术口的卫生清洁和恢复情况,在锻炼过程注意术口和力度,切不可过度用力。
叮嘱患者术后饮食注意事项。
腘窝囊肿手术记录
病历号:XXXXXX 患者姓名:王某某年龄:45岁性别:男
主治医生:XXX 手术时间:XXXX年XX月XX日手术名称:腘窝囊肿切除术
手术经过:
1. 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取左侧卧位,局部消毒。
2. 术者在左侧腘窝区切开皮肤,剖开皮下组织,进一步解剖游离肌肉,最终发现腘窝囊肿。
3. 术者将囊肿完整剥离,清理周围肌肉组织及瘢痕组织,并检查其他神经组织无明显压迫。
4. 术者将切口处洗刷干净,缝合皮肤。
5. 术中顺利,无出血,手术时间约30分钟。
术后处理:
1. 手术结束后,患者定位转移到恢复室进行观察。
2. 术后第1天,患者进行局部冷敷,术后第2天起改用局部热敷,并加强局部消毒。
3. 第3天拆线,恢复期间严禁剧烈运动,饮食要清淡,保持身体
健康。
4. 术后无明显渗血渗液,无明显肿胀,无发热等不良反应。
总结:
腘窝囊肿切除术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手术,通过切除囊肿,清理周
围组织以缓解患者的痛苦。
手术需要注意局部消毒和手术器械的选择,对于囊肿的剥离须要谨慎以免损伤其他神经或肌肉组织。
在术后的处
理中,及时进行局部冷敷、热敷和消毒是必要的,患者在术后的生活
中也要注意饮食及身体锻炼,以更好地恢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