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七年级生物上册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练习
- 格式:docx
- 大小:66.19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选择题1、从2010年春季以来,云南省连续四年大旱,造成某些地区植物干旱死亡.这一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无关2、近几年,由于我市大力推广植树造林,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前几年近乎销声匿迹的雉鸡、喜鹊等多种鸟类又重返家园.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C、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生物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3、芦山地震导致部分地区山体滑坡,许多动植物被掩埋死亡.这一事例说明()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4、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这种菊花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5、2008年贺州市遭受罕见的冰冻灾害,造成某些植物死亡,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6、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熊具有白色的体毛和较厚的皮下脂肪,这说明()A、环境能够适应生物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7、下列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B、枯叶蝶外形和体色象一片枯叶C、荒漠中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D、工业城市中深色的桦尺蠖较浅色的多8、生物的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下列对不同动物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鱼用鳃呼吸适应水中生活B、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生活C、昆虫有外骨骼适应陆地干燥环境D、青蛙有肺适应水陆两栖生活9、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
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A、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D、有些树木秋天落叶,有些四季常青10、西藏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有利于捕食和御敌。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习重点:非生物因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生物的生存空间统称为_____________。
2.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要受到环境的____________。
3.生物____________环境,也能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环境。
4.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________________。
6.7.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有捕食关系、互惠互利关系、竞争关系等,最普遍的是_______________关系。
8.在___________因素和______________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
①形态上:保护色(北极熊)、警戒色(毒箭蛙)、拟态(竹节虫)②结构上:有翅(昆虫)、鳍(鱼)、足(多数动物)等③习性上:冬眠(青蛙,蛇)、休眠(落叶乔木)等。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受环境的____________,反过来也会____________环境。
2.无论是草坪还是灌木丛,对环境都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绿色植物调节气候的作用与其___________________有着密切的关系。
4.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有利弊之分,但其结果都是使其存活下来的生物更能适应环境,生物的生存也会影响环境,生物与____________是统一的有机整体。
5.作为生物圈中有特殊地位的人类,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_____________!6.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休止地破坏环境必定会使人类自身走向________!达标检测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诗中主要描写了哪种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A.水B.土壤C.空气D.温度2.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实例中,哪一项描述与其他三项不同()A.仙人掌叶特化为刺B.骆驼刺有非常发达的根系C.蚯蚓改良土壤D.竹节虫与竹的枝叶相似3.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荒漠中生长的骆驼刺可以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B.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状可以适应环境C.噬菌体和它侵染的大肠杆菌之间的寄生关系D.捕食使大量个体死亡,不利于物种的生存和发展4.广东温暖潮湿,生物种类和数量比新疆要多,影响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阳光B.温度和水C.植物D.土壤和空气5.鼠妇俗称潮虫,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一、选择题1.沙漠里的一种鼠白天躲在洞里并且将洞口封住,夜间才出来活动。
能正确解释这种现象的是()2.北极熊体色为白色,这是它对环境的()A.影响B.适应C.改变D.影响和适应3.下列实例哪项不能反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企鹅、北极熊生活在寒冷的极地,它们的皮下有厚厚的脂肪D.鱼离开了水一段时间后就会死亡4.陆生植物的蒸腾作用是对环境的一种()A.适应B.竞争C.影响D.反应5.下列实例中不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B.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C.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质恶化D.蚂蚁搬家6.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又能使岩石腐蚀,说明生物体()7.被称为“地球的肾的是()8.探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某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_________。
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变量是_________,对照实验的实验条件分别_________是_________。
9.环境中的湿度通常用_________来表示,它是指在特定温度下空气中实际_________与_________的百分比。
10.在科学探究中,用不同的方法处理相同的数据,常常可以说明不同的问题。
例如,在做“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实验中,如果把裸地、草地和灌木丛中测量的数据分别求平均值以后进行比较,可以知道_________;如果把某处早、中、晚的平均值做成曲线,可以了解_________;如果把三处的曲线画在同一个坐标图上,还可以比较______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11.“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你能对诗中所描述的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吗?12.松树生活在干旱贫瘠的地方,甚至岩石的缝隙中,松树的根都能够分泌出酸性物质,使岩石分解。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参考答案1.D2.B3.D4.C5.D6.D7.C8.对照实验温度低温潮湿和温暖潮湿9.相对湿度含水量最大含水量10.植被不同,空气湿度不同某处一天空气湿度的变化三处湿度的不同和变11.蝶黄与菜花颜色相近,不易被人或其他动物发现,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
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知识点1生物圈1.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地球表面的一个“薄层”里面,科学家称之为“生物圈”。
2.范围:生物圈的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 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 米之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3.生物圈里有维持生命的空气、水、阳光等条件。
知识点2生物的多样性使生物界生机勃勃4.生物圈中的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统称为生物多样性。
今天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长期生物进化的结果。
5.(1)物种多样性:生物的家族中有植物、动物、真菌、细菌和病毒等。
在过去的200万年中,生物学家已经发现、命名了200 多万种生物,其中70 %以上是动物(绝大多数是昆虫),约22 %是植物和真菌。
科学家估计,自生命诞生以来,在地球上生活过的生物(包括已经灭绝的物种)很可能有10亿种左右。
(2)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遗传多样性。
这是因为在不同种的生物体内,控制性状的遗传信息是不同的,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遗传信息也不尽相同。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陆地、湿地、海洋生态系统。
这三大类生态系统又可细分为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知识点3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6.应激性: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反应,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
7.生长: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性,生物体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
8.繁殖: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
9.新陈代谢: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动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排出汗液和尿液等现象。
10.生物所具有的其他特征:生物都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知识点1生物圈1.(2017·安徽阜阳期中)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B)A.湿地生态系统B.生物圈C.海洋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知识点2生物的多样性使生物界生机勃勃2.(2017·河南商丘期中)生物多样性不包括下列哪一项?(C)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遗传的多样性C.生物数量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知识点3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3.生菜有“蔬菜皇后”之称,营养价值高,所以有条件可以自己种植。
第1单元《认识生命》测试题一、单选题1.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下列哪一项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朵朵葵花向太阳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2.在牛、羊等草食动物的胃肠内寄居着一些细菌,它们可以帮助这些动物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这些细菌与动物的关系是()A.腐生B.寄生C.共生D.捕食3.科学探究是生命科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生物的方法之一.在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六个环节中,探究成功的关键是()A.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B.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C.应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D.购买所需要的材料用具4.要了解耒阳市初中学生近视情况,最合适的研究方发是()A.实验法B.资料分析法C.调查法D.探究法5.下列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A.螳螂、珊瑚B.鸟巢、蘑菇C.珊瑚虫、菟丝子D.雪莲、牛粪6.下列哪一项是调查活动中必须有的步骤()A.品尝一下B.采摘植物C.写调查记录D.注意安全7.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仙人掌的刺变成针状,这都说明了()A.环境影响生物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影响环境D.生物改造环境8.含羞草的叶片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种现象反映生物能A.进行呼吸B.生长和繁殖C.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D.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9.谷文昌同志带领东山人民战飞沙、抓绿化,把荒岛打造成了宝岛。
这事例说明()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10.下列哪个实例不能说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受环境的影响()A.大旱之年易闹蝗灾B.低洼多水的地区容易流行疟疾(一种由蚊传播的疾病)C.把美国出现畸形蛙的地区的水取来,用非洲爪蟾做实验,结果爪蟾在发育过程中出发生畸形D.青蛙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11.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是()A.水中 B.潮湿的土壤 C.干燥的陆地 D.海滩12.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装片的同一部位,应选择下列哪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A.目镜8 ×,物镜10 ×B.目镜10 ×,物镜100×C.目镜5×,物镜10 ×D.目镜10 ×,物镜40 ×13.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都能运动B.都能繁殖C.都有细胞结构D.都生活在水中14.下列各项属于生物学研究范畴的是A.城市中行道树品种的选择B.水由液体变为气体的条件C.月亮圆缺的变化规律D.铁生锈的原因15.一般的探究过程,可以概括为()A.作出假设→发现问题→进行实验或调查→得出结论B.得出结论→作出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或调查C.提出问题→得出结论→作出假设→进行实验或调查D.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实验或调查→得出结论16.自然界中,凡是具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生物,其中关“生命”正确的看法正确的是()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B.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17.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生物课本B.电脑病毒C.煮熟的鱼D.珊瑚虫18.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蚕叶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是()显微镜序号①②③④目镜10×15×10×15×物镜10×40×4×45×A.①B.②C.③D.④19.在调查社区的生物种类时,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正确的做法是()A.记录数量最多的生物B.记录看到的全部生物C.记录自己最喜欢的生物D.记录最珍贵的生物20.透明玻片上的“6”,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A.9B.6C.a D.以上都不是21.如果在显微镜的视野中有一个单细胞动物在顺时针方向运动,那么此动物在载玻片上真正的运动方向是()A.顺时针B.逆时针C.静止D.无规则22.老鼠发现猫追击就迅速奔逃,老鼠的这一行为属于下列的哪一生物特征A.生长B.新陈代谢C.应激性D.繁殖23.调试显微镜时,最理想的效果是()A.镜头正对通光孔B.在目镜中看到明亮的视野C.使用低倍物镜D.反光镜正对光源二、连线题24.分析下列生物之间具有的关系对应起来三、综合题25.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儿童期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常规治疗以A药为主.为了研究B药的辅助治疗是否有效,研究人员进行了儿童水痘治疗的临床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以下问题:(1)感染水痘的儿童通常被隔离两周,痊愈后再返校,这属于预防措施中的________.儿童注射水痘疫苗可以避免患病,这属于________(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2)上述临川研究中,第________组起对照作用.在每组人数相同的基础上,你认为每组的男女比例应________.(3)以上临床实验的结果说明________.26.如图是光学显微镜的一组目镜和物镜及观察到清晰物像时物镜与载玻片间的距离图示.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在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为了要观察到数量更多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载玻片间距离最为合适的组合是[______]。
1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知识点1 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1.环境:包括生物 生存条件 和 生存空间 。
2.生态因素的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 形态 、 生理 、 分布 的因素,区分为 生物 因素
和 非生物 因素。
3.生态因素的种类:(1)非生物因素:包括 阳光 、 空气 、 水分 、土壤、 温度 、湿度
等多种因素。
(2)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生物 彼此之间 的相互影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有种内 互助 和种
内 斗争 等;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比较复杂,如海葵和寄居蟹是 互惠互利 的关系,杂草
和豆苗是竞争关系,狮子和斑马是 捕食 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在 非生物 因素和 生物 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生物适应环
境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鸟类有适于飞翔的 翅膀 ;长臂猿的 长臂 适于在森林中灵活地攀援
或跳跃;北极熊皮下厚厚的 脂肪 与极地生活相适应。
知识点2 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5.生物的生存不仅受 环境 的影响,反过来也会影响和改变 环境 。
6.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可以 改善 环境,也能 破坏 环境。如蚯蚓 改良 土壤;
森林 净化 空气、调节气候;蝗虫 啃食 庄稼;水体中的 浮游生物 急剧繁殖,将导致水体恶
化。
知识点1 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1.(2017·福建漳州期中)莲“中通外直”,其地下茎(莲藕)和荷叶叶柄中有贯通的气腔,适于在水
中或缺氧环境中生活,这种现象体现了(A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适应生物 D.生物改变环境
知识点2 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2.(2017·广西桂林期中)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植物吸水的动力,这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同
时,蒸腾作用又把大量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增加空气湿度。这个实例说明(B )
A.生物能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B.生物适应一定的环境,同时又能影响环境
C.生物对环境有依赖性
D.生物首先要适应环境
3.(2017·辽宁铁岭月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C )
A.环境对生物的生存总是有利的
B.环境对生物的生存总是不利的
C.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D.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
1.导学号71384004(2017·福建泉州期中)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D )
A.只选择带有植物的地点进行测量
B.可以用温度计代替湿度计进行测量
C.在测量灌木丛的湿度时,把湿度计放在地上
D.选择3个不同的环境,分早、中、晚分别测试,每次测量3个数据,取平均值
2.(2017·北师大附中期中)对于一棵生活在花园中的玫瑰来说,影响它生存的环境因素是(D )
A.阳光、空气和水分 B.森林里的所有动物
C.森林里的其他植物 D.非生物因素和其他生物
2
3.导学号71384005(2017·辽宁抚顺期中)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叙述,
正确的是(B )
A.生物离不开环境,但不影响环境
B.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生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孤立,毫无影响
D.环境不能制约生物的生存
4.导学号71384006(2017·辽宁辽阳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787年,有一个叫飞利浦的船长带了一些仙人掌到澳大利亚种植,由于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非
常适合仙人掌的生长,而且没有天敌的存在,仙人掌便在澳大利亚快速地蔓延开来,严重地影响其他
生物的生长,成为当地的一大灾难。后来,人们从仙人掌的原产地引进了吃这种植物的昆虫,这才遏
制住仙人掌的蔓延。
(1)仙人掌在澳大利亚能迅速蔓延并占领大片土地,成为当地一大灾难,说明生物能够 适应 环境,
同时也能 影响 环境。
(2)资料中,昆虫是影响仙人掌生活的 生物 因素。
(3)1787年,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仙人掌的生长,影响仙人掌生存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B )
A.光照 B.水分 C.昆虫 D.空气
(4)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是为了(C )
A.吸引昆虫传粉
B.保护自己免受天敌的侵害
C.适应干旱的环境
D.以上情况都不是
1.(2016·山东滨州中考)生命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环境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各种影响。下列
现象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B )
A.枯叶蝶静止时像一片枯叶
B.马里亚纳海沟没有绿色植物
C.雷鸟的羽毛冬季为白色,夏季为灰色
D.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能加速岩石的风化
2.(2016·山东日照中考)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D )
A.一山不容二虎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螳螂捕食,黄雀在后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2016·四川遂宁中考)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到处都是不毛之地,而云南的西双版纳却植物繁茂,
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D )
A.阳光 B.空气 C.温带 D.水分
4.(2016·甘肃临夏中考)每当冬季来临时,蛇类、蜥蜴等动物要进行冬眠,这种现象说明(B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环境能影响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5.(2016·安徽桐城中考)黄山是举世闻名的风景名胜区,景区内的黄山松大多分布在海拔800米以
上的区域。影响黄山松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D )
A.水 B.阳光 C.空气 D.温度
6.导学号71384007(2016·湖北荆门中考)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说法,正确
的是(B )
A.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影响生物的所有非生物因素
B.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着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D.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互助关系
3
导学号71384008每年春天有十几万只黑尾鸥、近千只黄嘴白鹭等迁徙到某海岛繁衍
生息,海岛的兴盛,诠释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哪里具备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哪里就可能有生物。该海岛吸引黑尾鸥的生态因素主要是 生
物 因素,因为黑尾鸥主要以海中鱼类为食,也吃虾、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等,黑尾鸥与这些生物之
间构成了 捕食 关系。
(2)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得以生存。黑尾鸥的形态结构特征与海岛生活相适应,如趾间有蹼,适
于 游泳 ;喙细而侧扁,前端具钩,适于从海岛周围的水域中捕食鱼虾和软体动物;黑尾鸥的这些
特征,既体现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又体现了 生物与环境 相适应。
(3)当地政府通过采取禁止采伐保护该海岛的植被,通过禁止“赶海”保护海岛周围水域中的生物
等措施,使来岛的海鸟逐年增加。这一现象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什么关系? 生物影响环境 。
(4)小明在该海岛游览时,发现一只黑尾鸥带有环志,小明认为影响这只黑尾鸥的生物因素就是它的
食物,即 鱼、虾、软体动物、水生昆虫 。小明的认识正确吗? 不正确 。为什么?影响这只黑
尾鸥的生物因素包括不同种的生物和同种生物(其他黑尾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