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生物与环境》练习卷
- 格式:doc
- 大小:27.56 KB
- 文档页数:2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具有警戒色的动物是( )。
A .背部深灰色、腹部银白色、生活在海水上层的鱼B .具有毒蛇的鲜艳体色的无毒蛇C .体节有棕色斑纹、幼虫有毒的美洲棕王蝶 2.蚂蚱是以( )来避害的。
A .拟态 B .保护色 C .警戒色 3.仙人掌的叶退化成为刺,这是( )的结果。
A .变异 B .适应环境 C .退化 4.由蛇、蝗虫、高粱、青蛙、鹰可以组成一条食物链,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 )。
A .高粱 蝗虫 蛇 青蛙 鹰 B .蝗虫 高粱 青蛙 蛇 鹰 C .高粱 蝗虫 青蛙 蛇 鹰 5.雌黄蜂的外表长得与蜂兰花瓣相似,这种自我保护方式属于( )。
A .保护色 B .警戒色 C .拟态 6.下列说法与干旱环境中的植物特征不符的是( )。
A .具有发达的根系 B .具有肥厚的肉质茎 C .具有宽大的叶面 7.我国长江下游地区生活着一种古老的爬行动物,是恐龙的后代,也是研究中生代爬行动物的活标本。
它是( )。
A .大鲵 B .扬子鳄 C .白鳍豚 8.下列动物的活动,因受温度影响而产生的是( )。
A .候鸟迁徙 B .蛾类在夜间活动 C .蝗虫群集迁飞9.沙漠狐的耳朵比极地狐的耳朵大,造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阳光 B .水 C .温度 10.向日葵的花盘会跟随太阳位置变化而变化,这是植物的( )。
A .向光性 B .向水性 C .向肥性 D .向地运动 二、填空题 11.大象生活在( );北极熊生活在( );鲸生活在( )里;骆驼生活在( )里。
不同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 )相互依存。
12.蚯蚓喜欢生活在_________的土壤里。
13.毒箭蛙用( )警告掠食者,以保护自己。
14.变色龙能( ),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15.大熊猫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野生大熊猫目前仅剩( )多只。
( )被誉为“茶花皇后”。
人教新版六年级下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共12小题)1.从仙人掌的针状叶、茎肥厚多汁等外形特征,可以知道它适宜生长在()环境中。
A.高山B.沙漠C.草原2.下列行为中,不利于保护环境的行为是()A.节约用水B.垃圾分类投放C.使用一次性餐具D.少买衣服3.下列行为中,不会破坏生态平衡的做法是()A.过度捕捞B.放生外来生物C.救治珍稀动物D.大量食用野生生物4.从保护自然资源角度考虑,下列行为与其他三种行为不同的是()A.饮食浪费B.随手关灯C.使用一次性餐具D.提高暖气温度5.爱护环境与健康不利的行动有()A.垃圾分类B.预防污染C.多用农药D.减少噪音6.下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B.建立濒危物种基因库C.把濒危物种集中起来种植或者饲养7.北极熊体表长着厚厚的、无色透明的毛,可以()A.减少体内热量散失B.让北极熊变得可爱,更容易觅食C.让北极熊更漂亮,得到人类喜爱8.在近几个世纪,灭绝生物的数目正以惊人的速度增加,目前有的种类正濒临灭绝。
造成生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B.天敌过多C.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9.“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下列措施中能有效促进“碳中和”的是()A.增加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B.绿色出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C.手机充电插头一直插在插座上10.自然界不同的环境中,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下列对于植物生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仙人球是一种不需要水就能生长的植物B.植物的生长环境都是相同的C.在不同环境中的水稻,生长情况是不同的D.只要保持水分的充足,水仙花可以在任何环境下生长11.如图M处,能推断出大树生长过程中可能受到的环境影响有()A.旁边的树遮住了阳光,夺走了养分B.干旱的气候持续了几年,大树基本上没怎么生长C.雨水、阳光充足,是一个风调雨顺年12.珍惜资源、爱护环境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选择题1.下面()不能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A.一个池塘B.一只老鼠C.一块草地2.我们用来制作生态瓶的瓶子是透明的,这是因为()。
A.让里面的植物见光B.便于观察C.以上两者都是3.植物学家们发现,在()的情况下,叶片能不断产生大量养分。
A.黑暗B.阳光照射C.两者都行4.大约()年前,地球上出现了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
A.20亿B.2千万C.20005.下列关于动物的迁移或冬眠中,错误的是()。
A.生活在非洲的角马每年都要进行迁移B.燕子南飞是为了适应季节的变化C.蛇的温度不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蛇不用冬眠6.下列动物中,()在冬天会冬眠。
A.角马B.燕子C.蝙蝠7.人类已知的地球上的生物超过了()种。
A.170万B.180 万C.200万8.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自然资源B.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C.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9.食物链是依据动植物间()的关系建立的。
A.“吃”与被“吃”B.追与被追C.同一种类10.设计并制作的小生态瓶要长期维持稳定,最应该注意的是()。
A.开放、透明B.置于烈日下C.生物种类和数量配比合理二、填空题11.冬眠是动物________环境变化的一种生理现象。
12.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不仅来自于_________,也来自于空气中的________。
13.动物、植物、_________等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人类已知的地球上的生物超过了________种。
14.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状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_______。
15.根据食物关系,可以把一些动植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像一条由多链环组成的锁链一样,人们把动植物之间的这种食物关系叫做________。
16.池塘为生活在其中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食物等__________条件,我们把这样的生活环境称为________。
2023年青岛版(六三制)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教案第一课时《给植物分类》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课时《给植物分类》。
旨在引导学生对比观察不同类型的植物,全面了解各种植物的特征,并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其进行分类。
地球上存在多种多样的植物,而我们身边的植物形态结构千变万化,如何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同时探究植物分类的起点,引导学生掌握二歧分类法的概念,学会二歧分类法的方法和步骤。
用二歧分类的方法给常见植物分类。
二、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常用的给植物分类的方法是二歧分类法。
【科学思维】: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能用二歧分类的方法对植物进行简单分类。
【探究实践】: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态度责任】:自觉采取行动,爱护植物,保护环境。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常用的给植物分类的方法是二歧分类法。
【教学难点】:基于所学的知识,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能用二歧分类的方法对植物进行简单分类。
四、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对于学生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是一个很微妙的时期,也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
在这个关键的时期,六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怎么样的呢?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呢?对与学习的态度又是怎样呢?这些问题都不容教师和家长的忽视。
于是我们对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了一次调查,以此来了解小学生学习的情况,从而探究现在六年级学生是否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愉快的学习过程、合适的学习方法,并对调查结果作分析,提出应对的方法和建议,为小学六年级学生更好的学习提供依据。
五、教法学法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看,记住几个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通过学习过程,来真正激发学生的个体意识,并通过学生的观念、思维、实践、态度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了解给植物的分类。
第四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大多数植物生长需要、和。
2.植物吸收阳光、水、二氧化碳通过产生氧气和能量。
3.动物按照食性不同可以分为、、。
4.按照动物食性相互关系形成的关系链条被称为。
5.池塘是生物的,为生物提供了生存、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水、适宜的温度和。
6.栖息地中的生物、非生物构成的相互作用的整体被称为。
7.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状况,被称为。
8.动物为适应环境会有、等行为。
9.动物的迁移往往受到、食物、空气、等的影响。
10.生物与人类的生活,所以我们要保护自然、珍爱生命,与自然。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1.一种生物数量减少会影响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
( )12. 生物之间是息息相关的,引进新的物种必定会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生态系统素乱。
( )13.影响植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
( )14.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 )15.外来生物是对生态系统而言的,不会威胁当地原有生物种类的生存。
( )16.干旱天气导致粮食减产,说明环境会对植物的生存产生影响。
( )17.外来生物一定会破坏原有生态系统,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 )18.我国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除了有对人类无威胁的金丝猴外,还有一些会对人类造成危害的毒蛇,这样是在保护生物多样性。
( )19.休渔期、禁猎区的设立有利于保护生物资源。
( )20.保护自然就是在保护人类自身。
( )三、选择题(每题 2 分,共20 分)2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食物链表述正确的是( )。
A.蝉→螳螂→黄雀B.黄雀→螳螂→蝉C.植物→蝉→螳螂→黄雀D.黄雀→螳螂→蝉→植物22.下列属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田鼠大量繁殖使农作物减产B.大量捕捉青蛙使农作物减产C.杂草丛生使农作物减产D.旱灾使农作物大量减产23.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
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下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_________为生物的生活提供了阳光、空气、水、食物和庇护所等基本条件。
2、蚯蚓的体表分布着很硬的_______,且能分泌________。
3、变色龙善于随着环境的变化,随时改变身体的_______。
4、在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构成的统一整体叫作________。
5、在一定时期内,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之间、_______与_______之间保持着一定的平衡。
6、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多样性、_______多样性和________多样性等三个层次。
7、2000年,联合国确定每年的______月______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8、建立动物救助站、________、自然保护区以及________,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每3分,共18分)1、环境的类型包括海洋、池塘、河流、草原、森林、沙漠等。
()2、多种多样的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3、国家基因库的建立是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4、 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最重要的场所。
()5、蚊子从地球上消失了一定是令人高兴的事情。
()6、长颈鹿和斑马生活在山地上。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每题4分,共32分)1、能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的生态系统是()A.森林B.湿地C.海洋2、设计并制作的生态瓶要长期维持稳定,不合理的是()A.可以放一些植物B.只放动物C.动植物的数量配比要合理3、动物的生活环境叫做(),包括它生活区域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
A.栖息地B.食物网C.生态系统4、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萤火虫减少的原因是()A.环境污染B.栖息地减少C.物种入侵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情况是()A.北极熊有白色的体毛B.沙漠中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C.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6、下列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整个原始森林B.池塘中的鱼C.草地上的生物7、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方法的方法是()A.建立动物园B.建立动物研究所C.建立自然保护区8、下列动物以拟态的形式适应环境变化的是()A. 枯叶蛱蝶B. 油甲虫C.北极狐四、连线题(共6分)老鹰山洞牦牛森林蝙蝠高原松鼠悬崖峭壁北极熊北冰洋五、实验题(共15分)做一个生态瓶。
六年级科学下册《生物与环境》练习题班级考号_姓名_总分_一、选-选(将正确的序号填到括号里)1.下列植物中,属于种子植物的是( )。
A.肾蕨B.蘑菇C.松树2.久旱蝗虫成灾。
是因为( )A.干旱造成食物丰富B.有更多适合蝗虫产卵的场所C.蝗虫喜欢干燥的环境3.水城污染以后。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处理后再利用B.排入河流中C.浇灌农作物4.下列植物没有落叶的是( )。
A.苔藓﹑B.海带C.肾蕨5.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包括( )A.睡眠不好,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B.心情烦躁,情绪不稳定c.适应后听力提高6.下列最适合住在寒冷地带的动物是( )。
A.大象B.长颈鹿C.北极熊7.我们给桃树、西瓜、风仙花分类。
可以这样分( )。
A.有种子无种子B.有茎叶无茎叶c.草本木本8.下雨前昆虫低飞的原因( )。
A.气压较低B.空气湿度大C.飞累了9.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和发展,下列关于环境对人体的影响的阐还不正确的是( )A.雾霾天气只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不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B.高强度的噪音会使听力下降其至耳聋c.垃圾和污水会引起肠胃疾物.皮肤病等10.关于分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多选)A.给植物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种B给植物分类前必须正确掌握每种植物的特征c.给植物分类是认识植物的重要方法D.给物体分类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技能之一二、小法官(在括号中打“√“或”×”1.面对全球变暖.北极熊为了获取食物,不得不选择迁徒。
( )2.我国的塞罕坝机械林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可抵御风沙.净化水质.缓解污染。
( )3.食物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会发生变化。
( )4.雾霾和雾没有本质的区别。
( )5.蚯蚓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存。
( )6.同一种动物.在野外生活和由人工饲养在身体和行为上没什么不同。
( )7.噪声污染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影响工作效率,严重时还会危及人的生命。
六年级科学下册《生物与环境》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选择题。
(每题3分,共30分)1.假如你有幸登上南极大陆,你会看到()。
A. 鲸鱼在海面上戏水B. 企鹅在海里捕鱼C.熊趴在冰块上晒太阳D.海岸边布满了苔藓2.下列关于制作生态瓶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在池塘、河边采集水源时要注意安全。
B.移动小鱼、小虾时动作要轻,避免它们受伤。
C.生态瓶里的水质没有要求。
D.生态瓶里的水草、沙石起到了模拟池塘环境的作用。
3.下列关于骆驼的说法,不正确是()。
A.骆驼是沙漠中重要的交通工具。
B.骆驼是温顺的食草动物。
C.骆驼极能忍饥耐渴。
D.骆驼都有两个驼峰。
4.当非洲塞伦盖蒂大草原的水草干枯时,生活在那里的角马会()。
A.迁徙B.冬眠C.夏眠D.掉毛5.狗在夏天会伸出舌头,是因为它们()。
A.想吃东西B.想喝水C.想散热D.想咬人6.下列关于蚯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
B.蚯蚓生活在松软的土里,能帮助植物生长。
C.蚯蚓身体表面光滑,没有刚毛。
D.蚯蚓是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
7.当我们来到南美洲的热带丛林时,我们最有可能看到()。
A.斑马B.老虎C.山羊D.美洲狮。
8.下列几种动物会通过拟态的方式进行伪装的是()。
9.下列表述,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是()。
A.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最重要的场所。
B.栖息着各种陆生和水生生物。
C.种类繁多的动植物的家园。
D.调节气候,净化水质。
10.2000年,联合国确定每年的()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A.4月22日B.5月22日C.6月22D.7月22日二、填空题。
(每空2分,共36分)1.企鹅生活在寒冷的________,骆驼生活在炎热的________,莲生活在池塘里。
动植物都有它们生活的家园。
2.地球上的栖息地多种多样,例如_______、_______、海洋、________等。
3.动物适应环境的特殊本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能反应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B.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C.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2.生物的形态布局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单从体形看,你以为下列那一种动物最适宜生活在炎热环境中()A. AB. BC. CD. D3.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觉了一只潮虫,他和同砚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载各处发觉潮虫的数据.根据他们的记载,可知适宜潮虫生活的环境条件是()A. 阳光充足B. 阴暗流湿C. 空气新鲜D. 高温干燥4.蚯蚓能生活在黑暗流湿的环境中,同时它又可以疏松泥土,分化有机物增加泥土肥力,这说明()A. 环境影响生物B. 环境适应生物和影响生物C. 生物影响环境D. 生物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5.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现象是()A. 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向水性B. 森林能够保持泥土中的水分C. 候鸟迁移D. 骆驼能长时间生活在荒漠中6.我们学到的成语很多与生物学有关。
下列成语说明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原理。
()A.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D.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7.语文课上学到的成语中,很多与生物学有干系.下列成语中,说明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原理的是()A.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D.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8.“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可作为下列哪项的实例()A.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9.各种动物都以各自独特的方法适应环境,下列错误的是()A. 蚯蚓﹣细长柔弱,用肺呼吸,皮肤帮助呼吸B. 蝗虫﹣有外骨骼防备水分蒸发C. 鲫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D. 家鸽﹣前肢特化成翼,骨中空,有气囊10.关于蜥蜴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特点,下列各项正确的是()①头部后面有颈②体表笼盖角质鳞片③用肺呼吸④在水中受精⑤卵有稳固卵壳⑥用皮肤帮助呼吸.A. ①②③⑥B. ②③④⑤C. ①②③⑤D. ③④⑤⑥11.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特殊少,当体温升高到45摄氏度时才会出汗,骆驼的这些生理现象说明了()A. 生物能影响环境B. 环境能影响生物C. 生物能适应环境D. 环境能适应生物二、填空题12.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在维持________ 中有重要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________ 循环;帮助________ 传粉、传播种子。
小学六年级《科学》生物与环境单元练习题
生物与环境单元复习题
班级:_________ _姓名: 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生长于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是(针状的),以减少(水分)蒸发。
2、(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
3、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4、森林的破坏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如:(洪灾、干旱、沙尘暴、水土流失)
5、动物们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6、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微生物)。
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7、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动物的数量变化也会影响(环境);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的结构特征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适应环境。
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将会被(淘汰)
8、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
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
9、植物适应环境,一般表现为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二、判断题。
1、动物会有一些独特的习性,跟适应生存环境有关。
(v )
2、小华画了一条食物链:虎→羊→草。
( x )
3、环境污染、盲目的物种引进、大量捕杀动物和砍伐森林都曾经在历史上造成过部分地区的生态灾
难。
(v )
4、根总是向下生长,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
( v )
5、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 v )。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下面是一些基本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常识,请你将它们准确地补充完整。
1.将特征不同的植物用()的方法逐步对比排列,就是在进行()分类。
2.()、()、()等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会发生变化。
3.()、()、()等是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
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二、下面是一些科学问题和现象,请你判断一下是否正确。
在你认为正确的后面画“√”,不正确的后面画“×”1.蕨类植物属于绿色开花植物。
( )2.噪声污染也属于环境污染。
( )3.动物的行为变化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 )4.很多环境变化是由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的。
( )5.人不能喝污染的水,但可以用来浇灌树木和庄稼。
( )6.使用一次性木筷干净卫生,能预防传染病,所以要提倡使用。
( )7.同一种动物,在野外生活和由人工饲养,在身体和行为上会有较大的变化。
( )8.海带不会开花,没有种子,但有茎和叶。
( )9.燕子低飞与下雨前气压低有关。
( )10.在海边洗衣服是不会污染海水的。
( )三、下面是隐藏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科学问题,请你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1.下列植物,属于草本植物又属于水生植物的是( )。
A.莲藕B.柳树C.玉米2.水稻无法在沙漠中正常生长,这主要是因为沙漠里( )。
A.缺少水分B.温度太低C.阳光不足3.燕子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
A.温度的变化B.降水量的减少C.空气质量的降低。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说明可以听到蛙声一片的环境特点是( )。
A.夏季、有水B.夏季、无水C.冬季、有水5.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身体胖胖的,有厚厚的皮毛和脂肪层,而生活在热带的沙漠狐的皮毛却较少,身体也很矫健。
这说明( )。
A.生物会影响环境B.生物会适应环境C.环境会适应生物6.关于生物与环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污染了环境,最终受害的是人类自己②气候发生变化,动物的活动规律也会发生变化③不同环境中适宜生长的植物不同A.①②③B.②③C.①②7.下列现象,不属于动物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行为变化的是( )。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课一课“顽强”的小树1. 植物的生长具有()性、()性和()性。
2. 爬山虎的叶子都散开且互不遮盖,这样有利于每片叶子获取()。
第2课从“南橘北枳”说起3. ()、()、()、()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但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和适应能力不一样。
4. 青蛙、狗、大雁通过()、()、()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5. 属于南方的水果有()、()等,属于北方的水果有()、()等。
6.橘在南方可以结出又大又甜的(),在北方只能结出又小有苦的()。
7.各地区的()也决定了该环境条件下动植物的()。
8.()、()、()、()都是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9.()和()帮助北极地区的动物们抵御严寒。
10.()有利于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
第3课走进池塘11.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像链条一样的联系叫()。
常常从()开始,到()结束。
12.()能把死亡的动植物的尸体进行分解。
13.()是蚊子的幼虫,()是蜻蜓的幼虫。
第4课假如大树都倒下14.自然界中()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达到()、()的作用。
15.曾经在历史上由于()、()、()和()都造成过部分地区的生态灾难。
16.乱砍滥伐,破坏森林,会造成()、()、()、()等自然灾害。
参考答案第1 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课一课“顽强”的小树1.向水、向地、向光2.阳光第2课从“南橘北枳”说起3.阳光、水分、温度、土壤4.冬眠、迁徙、换毛5.香蕉、荔枝、苹果、梨子6.橘、枳7.特定环境、种类分布8.纺锤形体形、鳍、背部颜色深、腹部颜色浅9.肥厚的脂肪层、密集的体毛10.强劲的四肢、捕食和逃跑第3课走进池塘11.食物链、绿色植物、凶猛的肉食动物12.微生物13.孑孓、水虿第4课假如大树都倒下14.所有的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15.环境污染、盲目的物种引进、大量的捕杀动物、砍伐森林16.洪灾、旱灾、沙尘暴、泥石流。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能力检测卷(生物与环境)一、重点知识填一填。
(每空1分,共19分)1.大约年前,地球上出现了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它们利用吸收阳光,合成植物需要的 ,同时释放出。
2.只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属于动物。
3.除角马外,、斑马、等也有迁移习性。
(答案不唯一)4.动物在进行各种活动时,都需要消耗。
5.栖息地可以为生活在其中的生物提供、空气、水、、食物等必备条件。
6.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有着 ,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状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7.有些不能迁移的动物,用的方式来适应环境的。
8.人类已知的地球上的生物超过了种。
9.在近几个世纪,灭绝生物的数目正以_的速度增加,目前有的种类正灭绝。
10.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过度开发是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而人类自身。
二、是非判断我知道。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每小题2分,共20分)1.自然环境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进行。
()2.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3.草原上的动物都是植食性动物。
()4.青蛙是蝗虫的天敌,蛇是青蛙的天敌。
()5.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6.制作生态瓶时,为了有充足的氧气,可以多放些水草。
()7.当生态系统中某一类生物突然减少或消失,生态系统可能会失衡。
()8.动物需要的能量是从食物中来的,不同种类的动物需要的食物一样。
()9.为适应迁移,动物进化出了很多特殊本领。
()10.刚出生的小角马,几分钟之内就能从基本站立到独立行走。
()三、认真分析选一选。
(每小题2 分,共20分)1.300 多年前,比利时()为了弄清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来源,栽种了一颗柳树做实验。
A.林奈B.达尔文C.海尔蒙特2.绿色植物通过自身的()吸收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
A.茎和根B.叶和根C.叶和茎3.下列选项中,()不是鹰的食物。
A.兔子B.玉米C.小鸡4.下列选项中,()不会在食物链中出现。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综合训练一、单选题1.鱼离不开水,离开水它就会死亡,这说明生物()。
A.能影响环境B.依赖环境C.能改变环境2.冬天到了,并不是所有的鸟类都飞到南方,有一些鸟类,比如麻雀、喜鹊会留在本地,这是因为()。
A.它们无法飞那么远的距离B.它们已经适应寒冷的环境C.它们会通过冬眠度过寒冬3.下列不属于环境污染的是()。
A.某工厂经常将废弃物料倒入河中B.某商店为获得更多利润,以次充好C.某水库中的淡水被化工品污染4.平平在海岸上发现了大量的塑料垃圾,关于海洋垃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海洋垃圾只会影响海洋生物的健康,对人类健康影响不大B.要防治海洋垃圾污染,关键在于从源头上减少海洋垃圾的产生C.海洋中的塑料可能以微塑料的形式进入人体,影响健康5.下列措施不能保护水土的是()A.加大开荒力度,改种易活、经济价值高的植被B.设立禁牧区、禁牧时段C.绿化沙漠6.北极熊的皮下有着一层厚厚的脂肪,其作用是()A.伪装B.保护C.保温7.下面的动物行为,()主要是为了适应环境变化。
A.孔雀开屏B.蜻蜓点水C.大雁南飞8.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行为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比如()A.小猪喝母乳B.小鸡啄食C.青蛙冬眠9.刺猬的身体外面长者刺,是为了()从而适应环境。
A.捕食动物B.保护自己C.好看10.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的是()。
A.工厂废气B.汽车尾气C.植树造林11.青蛙具有哪种生活习性()。
A.冬眠B.迁徙C.储藏食物12.北极熊的体毛不具有哪个特点()A.中空B.白色C.透明二、填空题13.大量的垃圾被丢弃后,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从而影响我们的和。
14.在寒冷的冬季,一些动物会用的方式过冬;一些植物到秋季会等。
15.刺猬会通过冬眠的方式来度过寒冬,这是因为受到了(填”昼夜交替”或“四季变化”)的形响。
16.雷鸟的毛色随着的变化而变化。
17.冬天到了,青蛙是通过方式过冬的,大雁是通过方式过冬的。
生物与环境测试题一、填空题1、各种生物都必须生活在()的环境里,所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蚯蚓生活中()、()的环境中,动物与环境()。
2、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的环境越()就越容易隐蔽自己,像青蛙这种适应环境的方式叫做()。
用这种方式隐藏自己的动物还有()、()。
3、枯叶蝶的翅膀合起来时就像一片枯黄的树叶,它以此来隐藏自己,这种适应环境的方式叫做(),还有()和()也是这样的。
4、毒箭蛙用鲜艳的肤色来警告掠食者不要吃它,这种适应环境的方式叫做()。
还有()也是用这样的方式。
5、向日葵的头受光刺激而引起的生长弯曲现象叫做(),植物的根向下生长的现象称为(),这是植物受到()的刺激而引起的。
植物的根向着有肥料的地方生长,即(),在干旱土壤中根也会向着有水分的地方生长,即()。
这些统称为植物的()。
6、食物链一般从()开始,到凶猛的()终止。
7、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动物,为世界人民所喜爱。
野生大熊猫分布在()省南部及()省西北部山区等地。
8、()是一种高度可达20米的树木,树叶背面有两条银白色的“带子”闪闪发光,被称为()。
9、()是一种高度可到35米的树木,其淡绿色的叶在树枝上排成羽毛状,非常美丽,被称为()。
10、人们根据葱叶的结构特点,设计、制造出了(),这就是()。
人们根据鸟的特点,发明了();根据蝙蝠的特点,发明了();根据()的特点,建造了薄壳建筑;根据人的特点,发明了()。
二、选择题1、蚯蚓喜欢生活的环境是()A、干燥阴暗B、阴暗潮湿C、明亮潮湿2、仙人掌的刺状叶子是植物()的表现。
A、退化B、适应性C、变异3、植物的分布与温度密切相关,有的植物不能在热带种植,如()A、椰子B、苹果C、柑橘4、植物的向性运动与下列哪个因素没有关系?()。
A、阳光B、重力C、食草动物D、水分5、绿豆适意生长的环境是()A、阴暗潮湿B、明亮湿润C、低温干燥三、判断题1、人参是我国的珍惜植物。
()2、葱叶能承受比较大的压力,与它的结构无关。
第四单元生物与环境15 瓶子中的科学班级:姓名:一、填空题1.在大兴区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系统中,沼气被用来和 ,沼渣用来养鱼和。
2. 生态系统中的之间、生物与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3. 生态系统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状况,被称为。
4. 生态瓶中的生物之间能量是的。
5.在生态瓶里增加可以为生态瓶里的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
二、判断题6.制作生态瓶时,要先用开水烫一下瓶子和瓶盖,这样做是为了消毒。
( )7. 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的骤减并不会打破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
( )8.狼的数量减少最终会影响人类的生活。
( )9.人类活动是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
( )10.如果自然界中没有植物,人和动物就不能生存。
( )三、选择题11. 生态平衡是一种( )。
A.只有物质的平衡B.只有能量的平衡C.较长时间的动态平衡D. 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变的平衡12. 关于池塘中进入外来水生动物的结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会影响其他生物生存B. 外来生物一定无法正常生存C. 生态系统内部平衡会发生改变D. 能够改造池塘的生态平衡113. 下列行为不会破坏生态平衡的是( )。
A. 草场放牧B.砍伐森林C. 围湖造田D.建立生态区14.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不能够( )。
A. 大量引进新的物种B.建立生态保护区C.制定法律、法规D.保护动物生存环境15.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不包括( )。
A.保护生物多样性B. 美化环境C.增加经济收入D.助力生态平衡四、简答题16.什么是生态平衡?2第四单元生物与环境15 瓶子中的科学答案1.做饭发电充当肥料2. 生物非生物3. 生态平衡4. 流动5.绿色植物6.√7. ×8.√9.√ 10.√11.C 12.C 13.D 14.A 15.C16.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状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态平衡。
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所以我们要保护生物,维持生态平衡,不要过多人为干预。
拱墅区小学科学总复习《生物与环境》练习卷学校班级姓名成绩一、判断。
1.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自然界里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实际上并不是生物。
()3.凡是生物,都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4.种子的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充足的空气。
()5.当阳光、空气、水、温度、肥料等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植物生长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6.在研究光照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时,需要保证光照和水分这两个条件不变。
()7.在一定环境中生存的各种生物,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群落。
()8.小明画了一条食物链:老鹰→蛇→青蛙→蝴蝶→花。
()9.在做生态瓶时,水生植物的数量要与水生动物的数量保持平衡。
()10.当水质受到污染时,一些浮游生物会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氧气。
()11.在自然保护区里,不准狩猎和采伐,但可以栽种一些新品种的植物。
()12.拟斑马、袋狼、卡罗莱纳鹦哥鸟都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13.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但动物的数量变化不会影响环境。
()14.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所有生物的结构特征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继续生存下去,不会被淘汰。
()15.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6.减少丢弃、重新使用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17.给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能减少垃圾的数量,节约大量的自然资源。
()18.水污染大多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污水需要经过处理才能重新被利用。
()19.防止空气污染,就是要多扫地、多洒水,防止尘土扬起来。
()20.人类面临着垃圾和水污染、大气污染、物种加速灭绝等环境问题。
()二、选择。
1.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称为()。
A 制养者B 生产者C 消费者2.()不能自行制造养料,而需要直接或间接地利用植物制造的养料。
A 利用者B 生产者C 消费者3.各种生物之间在食物关系上形成的复杂的网状结构,称为()。
小学科学总复习《生物与环境》练习卷
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一、判断。
1.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
2.自然界里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实际上并不是生物。
()
3.凡是生物,都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
4.种子的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充足的空气。
()
5.当阳光、空气、水、温度、肥料等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植物生长也会发生相应
的变化。
()
6.在研究光照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时,需要保证光照和水分这两个条件不变。
()
7.在一定环境中生存的各种生物,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群落。
()
8.小明画了一条食物链:老鹰→蛇→青蛙→蝴蝶→花。
()
9.在做生态瓶时,水生植物的数量要与水生动物的数量保持平衡。
()
10.当水质受到污染时,一些浮游生物会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氧气。
()
11.在自然保护区里,不准狩猎和采伐,但可以栽种一些新品种的植物。
()
12.拟斑马、袋狼、卡罗莱纳鹦哥鸟都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
13.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但动物的数量变化不会影响环境。
()
14.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所有生物的结构特征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继续生存下
去,不会被淘汰。
()
15.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
16.减少丢弃、重新使用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
17.给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能减少垃圾的数量,节约大量的自然资源。
()
18.水污染大多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污水需要经过处理才能重新被利用。
()
19.防止空气污染,就是要多扫地、多洒水,防止尘土扬起来。
()
20.人类面临着垃圾和水污染、大气污染、物种加速灭绝等环境问题。
()
二、选择。
1.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称为()。
A 制养者
B 生产者
C 消费者
2.()不能自行制造养料,而需要直接或间接地利用植物制造的养料。
A 利用者
B 生产者
C 消费者
3.各种生物之间在食物关系上形成的复杂的网状结构,称为()。
A 食物链
B 食物网
C 生态系统
4.各种生物和周围的非生物一起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称为()。
A 食物链
B 食物网
C 生态系统
5.某个区域中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之间形成稳定和谐的平衡状态,称为()。
A 生态平衡
B 生态和谐
C 生态系统
6.动物的生活环境叫做动物的()。
A 栖息地
B 居住地
C 生活区
7.要了解一只小猫在冬季的变化,需要对它进行()观察。
A 追踪
B 跟踪
C 跟随
8.()可以减少垃圾的产生。
A 使用一次性用品
B 重新使用
C 选择精美包装物品
9.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要包装一下,从环保角度看,()不合适。
A 印花绸布
B 塑料包装纸
C 纸质包装纸
10.处理玻璃、金属、纸和塑料垃圾最科学的手段是()。
A 填埋
B 焚烧
C 回收
三、简答。
1.阅读以下《狼和鹿》故事,回答相应问题。
“上世纪初,在美国西部森林里,许多狼正在捕捉可爱的鹿。
于是,美国总统下令召集猎人打狼。
森林里的狼纷纷丧生在猎人枪口之下。
不久,鹿群的数量飞快地增加,从原来的几万只猛增到十几万只。
但是几年后,森林渐渐变得憔悴,日益枯黄。
更为可怕的是一种怪病在鹿群中蔓延开来,大量的小鹿倒了下去,还有一些则由于饥饿难耐死去。
现在,这片难觅狼的踪迹的森林里的鹿反而锐减到了几千只。
”
(1)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写出一条食物链。
(2)请你利用“生态平衡”的知识,解释鹿群的数量最终迅速减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