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汉字文化圈汉语学习者的拼音依赖症
- 格式:pdf
- 大小:327.04 KB
- 文档页数:4
非汉字文化圈论文: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汉字教学研究【中文摘要】近几十年来对外汉语教学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主要环节之一的汉字教学目前仍处于相对滞后状态,这已成为影响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瓶颈。
“汉字难”也成为留学生对汉语的普遍印象。
汉字对于没有任何汉字基础的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学生而言更是难上加难。
本文拟抓住汉字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特点,结合非汉字文化圈学生自身的特殊性,提出一些对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学生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并进行个案实践。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研究意义和对外汉字教学发展的概况;第二,对外汉字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深层次的原因;第三,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汉字学习者特殊性分析以及加强对其教学的必要性;第四,根据学生的特殊性给出的教学策略;第五,根据提出的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汉字教学策略进行的个案教学实践的总结。
现阶段的汉字教学存在训练方法单调,缺乏针对性和阶段性,很难满足不同学生水平的实际需要。
此次教学策略的提出考虑了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学生的特殊性,加强了对外汉字教学的针对性,使得汉字教学更趋合理化和科学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学生对汉字学习的畏难情绪,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汉字学习效率。
【英文摘要】In recent several decades,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CFL) has made tremendous progress. However, teaching Chinese character to foreigners (TCCF), which as amajor element of TCFL, has been still in a relatively backward state and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of the development of TCFL. Difficult characters has become the general impression of foreign students. So to the non-Chinese cultural circle of the primary stage students, Chinese character is even moredifficult.The form, pronunciation...【关键词】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汉字教学策略【英文关键词】non-Chinese character cultural sphereprimary stage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strategy【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目录】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汉字教学研究摘要4-5Abstract5 1 引言8-12 1.1 研究意义8 1.2 对外汉字教学的发展8-10 1.2.1 先语后文8-9 1.2.2 语文并进9 1.2.3 拼音汉字交叉出现9-10 1.2.4 听说与读写分别设课10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0-12 1.3.1 汉字本体研究10-11 1.3.2 对外汉字学习策略11 1.3.3 对外汉字教学策略11-12 2对外汉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2-16 2.1 存在的问题12-13 2.1.1 识字难12 2.1.2 写字难12-13 2.2 深层原因13-16 2.2.1 对汉字形、音、义一体的特色重视不够13 2.2.2 对汉字和拼音文字的差异不够重视13-14 2.2.3 对汉字的认知习得特点不明14 2.2.4 汉字教学方法存在问题14-16 3 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汉字学习者特殊性及加强对其教学的必要性16-20 3.1 特殊性分析16-19 3.1.1 劣势16-17 3.1.2 优势17-19 3.2 加强对其汉字教学的必要性19-20 4 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学生汉字教学策略20-30 4.1 汉字的形、音、义理论20-23 4.1.1 汉字的字形和字义间的联系21-22 4.1.2 汉字的字义和字音间的联系22 4.1.3 汉字的字形和字音间的联系22-23 4.2 该理论对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学生汉字教学的启示23-30 4.2.1 汉字字形教学23-26 4.2.2 汉字字音、字义教学26-30 5 教学实践个案报告30-34 5.1 个案教学实践目的30 5.2 个案教学实践对象情况30-31 5.3 个案教学策略31-32 5.4 个案教学实践主要内容32 5.5 个案教学效果32-33 5.5.1 书面测试成绩较理想32 5.5.2 口语表达和听说能力提高较快32-33 5.5.3 对汉语产生了浓厚兴趣33 5.6 个案教学策略总结33-34参考文献34-36致谢36。
1、教材评估的基础原则是针对性、实用性、_____科学性______ 、__趣味性_________、系统性和知识性。
2.、____功能法____ 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3、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包括____总体设计___、___教材编写____、__课堂教学____和语言测试等四个环节,其中心环节是_______。
4.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是由____语言规律____、___语言学习规律_____、____语言教学规律___等共同决定的。
5、直接法是作为________ 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____贝立慈___。
6.一份试题对学生重复测试,是验正试题___信度________的方法之一保证____效度_____的关键是测试项目和测试内容要与测试目的相一致。
7.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地位在我国已得到学术界和政府的确认是在 1984年8.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创始于___1950年___9.1978年,__吕必松____提出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科。
10.汉语水平考试(HSK)正式实施于_1990__,迄今约有40万人参加。
11.HSK考试分为基础汉语水平考试、__初、中等____汉语水平考试、高等汉语水平考试三种12、认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基础是_转换生成语言学(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12. _____教材______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它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共同构成学校教学内容的主体。
13.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原则包括科学性___实用性_____、____适合性____、趣味性。
14.___《基础汉语课本》_____是到那时为止的按照结构法路子编写的一部最成熟的教材。
1980,李培元15._《汉语教科书_____第一次提出完整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
16.《基础汉语》受_直接法______影响。
17.按照测试的内容特点划分,完形填空属于___综合性测试____。
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教学策略分析摘要:该文主要针对非汉字文化圈学生汉字学习的特点,对留学生的汉字习得偏误进行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期为非汉字文化圈学生汉字学习这一难题提供解决思路和具体的方案。
关键词:汉字教学策略构形偏误基金项目:本文为黑龙江省人文社科规划项目“跨文化交际语用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1E085)研究成果之一;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跨文化交际语用研究”(项目编号12512173)研究成果之一。
一、留学生汉字认知的心理特点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时候,在汉字学习方面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效果并不明显。
因为其头脑中还没有建立起汉字方块模式的概念,缺乏对汉字的感性认识,这一点是由他们对语言的认知特点决定的。
神经语言学研究认为,人脑的语言功能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位于前脑的“布洛卡区”,另一个是位于后脑的“威尼克区”。
汉字阅读的主要区域是布洛卡区,而拼音文字阅读的主要区域在威尼克区。
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认知模式与汉字文化圈学生的认知模式不同,威尼克区的记忆主要靠听说。
对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来说,习得汉字需要通过布洛卡区的通道,即“视觉-图形-阅读-语言”,而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习惯于利用威尼克区的通道来掌握拼音文字的语言,即“听觉-语音-听说-语言”(张必隐,1992)。
这种习得惯性很自然地在学习和运用汉字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因此大部分欧美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总要优于读写能力的发展。
二、留学生汉字习得偏误分析笔者把留学生的汉字学习偏误归纳为四类:部件偏误、笔画偏误、结构混淆、音同或音近造成的偏误。
1.部件偏误部件偏误包括部件混淆、部件缺省和部件替代。
留学生汉字习得中的部件混淆大部分发生在部件的上部。
部件缺省或添加的部分主要是形符,以左右结构的字居多,因为他们对音符的识记比形符要稍强一些。
部件替代包括形似形符和义近形符的替代,形似形符替代,如将“暖”写作“目+爰”,“眼”写作“日+艮”,“往、住”混淆等;义近形符替代是用与整字或整词义类相近的形符来改写原来的形符,如“祝贺”,很多学生以为“祝贺”是一种言语行为,就将“祝”写作“讠”与“兄”的组合。
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汉字教学构想作者:刘婧来源:《文学教育》 2017年第2期刘婧内容摘要:汉字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大难点,集中表现为难认、难记、难写。
汉字的认读和书写涉及到汉字信息提取的两种不同方式:信息识别和信息再现。
这两种方式不同,难度也不同。
文章基于汉字认读和书写的不同加工过程,结合汉字系统本身的特点,如常用字有限,使用频率相差较大,形声字多,但高频字的读音规律性低,部件数量有限等,提出了汉字教学的一些想法,要重视初级阶段的汉字教学,在认读和书写上可采用认写分离,多认少写的思路来提高汉字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汉字教学认知加工认读书写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对大多数学习者来说,尤其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人来说,汉字是其汉语学习的一大难点,这一认识已为众多从事汉语教学的专家和教师所认可。
汉字的难主要表现为难认、难记、难写,这与汉字自身的特点相关,难认、难记、难写又涉及到汉字的认读和书写两个不同的加工过程。
本文将基于汉字自身特点和认知加工过程提出汉字教学的一些想法。
一、汉字系统的特点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来说,汉字是一套不同于拼音文字的表意文字系统,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总量多,但常用字数量有限,并且使用频率相差较大汉字的总量很大,1994年出版的收字最多的字典《中华字海》收字条85000多个,但常用的汉字数量并不多。
国家语委1988年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常用字2500个,覆盖率为97.97%,次常用词1000个,覆盖率为1.51%,3500个常用词的合计覆盖率为99.48%。
另外,《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共收汉字2605个,《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收甲级字800个,乙级字804个,丙级字601个,丁级字700个,共计2905个。
以上数据说明,不论是汉语母语者还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掌握3000左右的汉字是够用了,所以汉字的教学一定要严格控制数量。
(二)形声字占大多数,但高频字的读音规律性较低李燕(1992)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7000字为基数统计得到形声字5636个,占80.5%。
对外汉字教学的特点、难点及其对策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汉语热的持续升温,对外汉字教学已成为国际汉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对外汉字教学的特点、难点及其对策,以期为提高汉字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首先概述对外汉字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背景,明确研究的范围和意义;分析对外汉字教学的特点和难点,包括汉字本身的复杂性、学习者的认知差异、教学资源的限制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对策,包括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对外汉字教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对外汉字教学的特点对外汉字教学,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的教学特点。
对外汉字教学强调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三者的紧密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准确发音,理解汉字的含义,同时还要关注汉字的字形特点,使学生能够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都能够熟练掌握汉字。
对外汉字教学注重汉字的文化内涵。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每一个汉字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因此,在对外汉字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汉字的文化背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对外汉字教学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背景和需求。
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来说,汉字学习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汉字教学的效果。
对外汉字教学还需要注重汉字的应用和实践。
汉字不仅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更是实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因此,在对外汉字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汉字的应用和实践,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汉字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外汉字教学具有字形、字音、字义紧密结合、注重文化内涵、考虑学生需求和注重应用实践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对外汉字教学成为一项既具有挑战性又充满机遇的任务。
1、教材评估的基础原则是针对性、实用性、_____科学性______ 、__趣味性_________、系统性和知识性。
2.、____功能法____ 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3、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包括____总体设计___、___教材编写____、__课堂教学____和语言测试等四个环节,其中心环节是_______。
4.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是由____语言规律____、___语言学习规律_____、____语言教学规律___等共同决定的。
5、直接法是作为________ 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____贝立慈___。
6.一份试题对学生重复测试,是验正试题___信度________的方法之一保证____效度_____的关键是测试项目和测试内容要与测试目的相一致。
7.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地位在我国已得到学术界和政府的确认是在 1984年8.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创始于___1950年___9.1978年,__吕必松____提出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科。
10.汉语水平考试(HSK)正式实施于_1990__,迄今约有40万人参加。
11.HSK考试分为基础汉语水平考试、__初、中等____汉语水平考试、高等汉语水平考试三种12、认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基础是_转换生成语言学(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12. _____教材______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它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共同构成学校教学内容的主体。
13.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原则包括科学性___实用性_____、____适合性____、趣味性。
14.___《基础汉语课本》_____是到那时为止的按照结构法路子编写的一部最成熟的教材。
1980,李培元15._《汉语教科书_____第一次提出完整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
16.《基础汉语》受_直接法______影响。
17.按照测试的内容特点划分,完形填空属于___综合性测试____。
非汉字圈汉语学习者的汉字初级阶段教学研究作者:邱月来源:《商情》2010年第30期【摘要】本文在分析非汉字圈汉语学习者的汉字初级阶段学习难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这一类型的汉语学习者进行初级阶段汉字教学的原则——“语文分开”、“认写分流”、“多认少写”,并阐述了这种汉字教学的几个重要策略。
【关键词】非汉字圈汉字教学初级阶段在对外汉语教学界,汉字难教又难学的问题早已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尤其是对于第一次接触汉字这种全新文字体系的非汉字圈汉语学习者而言,汉字无疑是汉语学习初级阶段的“拦路虎”。
本文着力分析现状,尝试从汉字教学的原则和策略等方面寻求战胜这一人人生畏的“拦路虎”的方法。
一、非汉字圈汉语学习者的汉字初级阶段学习难点有学者曾对中国和美国儿童的阅读情况作了一个调查对比:中国儿童对已学知识掌握得很好,却难以阅读有生字的内容;美国儿童能阅读有生词的篇章,却不一定理解已读的内容。
这种阅读能力的差异是由两种文字的差异造成的。
汉字不传递口语信息,拼音文字却可以以语音为中介达到拼读、辨识、拼写目的。
所以,汉字对非汉字圈的汉语学习者来说,就如同“天书”。
非汉字圈的汉语学习者在初级阶段学习汉字往往有两种困难。
(1)认读和识记上的困难非汉字文化圈汉语学习者的母语背景是拼音文字。
拼音文字可以直接拼读,在字形结构上为从左至右的线性排列,无论拼读还是识记都很方便。
而汉字对他们来说则像一幅幅图画,汉字笔画走向分上下、左右、内外多向行进,且重叠交叉,比较复杂。
非汉字文化圈汉语学习者认读汉字要分三步走:“音、义”相联;“形、义”相联;“音、形”结合。
他们往往受其母语的负迁移,在认读与识记汉字时,倾向于走“从音到义”的一步,而舍弃“从形到义”、“音形结合”这两步,表现在实践中就是求听说,不愿学读写。
(2)书写障碍拼音文字中字母是构成单词的基础,书写规则是由左至右的线性横向排列,圆笔画不交叉,并且有倒笔和逆笔。
但是如果要写汉字,就必须改变拉丁字母的笔画观:改弧形为弯曲,改圆形为方形,改斜线为撇捺,改圆点为锋点。
汉字圈和非汉字圈学生语音感知的差异及成因探析作者:安然张仕海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6年第06期[摘要] 通过三种不同方式(问卷、访谈和教学观察)的调查,发现初级水平的汉字圈和非汉字圈学生在汉语语音感知上存在明显差异:非汉字圈学生听辨声调最难,而汉字圈学生最难的是听清声韵母的组合。
我们从汉外语言对比和学习迁移的角度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教学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汉字圈非汉字圈语音感知听力教学0.引言世界上主要有四大文化圈,即基督教文化圈、佛教印度教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和儒家文化圈。
其中“儒家文化圈”亦叫“汉字文化圈”,大体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朝鲜半岛、日本、越南及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冯天瑜,2004[1])。
“非汉字文化圈”则是对另外三大文化圈的笼统称呼。
“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常被简称为“汉字圈”和“非汉字圈”,每一圈内自然有其差异,但又都拥有共同一致的语言文化因素:前者共有“汉字”这一文化要素,后者共有“字母文字”这一要素。
两大文化圈的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差异,特别是在汉字学习上,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界不争的一个事实。
听力的学习也不例外。
迄今,在对汉字圈和非汉字圈学生听力教学的研究中,大多是针对具体国别的学生的研究,例如马燕华[2](1995,1996,1999)曾专门对日本、韩国、美国学生的听力障碍进行了调查研究,此外还有Chen[3](1997)对美国学生声调错误的研究,王又民[4](1998)对匈牙利学生声调标注的研究等。
在学生的听力难点上,他们有所发现,并据此为听力教学和训练的针对性提供了可靠依据。
但是,把汉字圈学生和非汉字圈学生分别作为一个整体,探求各自内部的一致性,然后把两者相比较,以揭示差异并寻求其成因,这种研究在学界很少有。
我们认为针对差异提出不同的教学策略,对目前切实可行的汉字圈和非汉字圈分班教学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选此角度来研究,缘于听力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发现。
汉语拼音省两点规则汉语拼音作为中国汉字的拉丁文转写方式,是帮助非汉字文化圈的国际友人学习汉语的重要工具。
在拼音转换中,我们会遇到一些特殊的规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省两点规则。
了解并正确运用这个规则,对于提高拼音转写的准确性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省两点规则主要适用于部分韵母的拼音转换。
在拼音中,有些韵母的发音过程中,口腔形状会发生变化,导致声音的音调也发生变化。
为了在拼音中准确地表示这种变化,对于一些特定的韵母,我们会省略其中的两个字母,以表示这种发音变化。
例如,“好”字的拼音是“hao”,其中“a”和“o”之间的过渡音在实际发音中是省略的,这个过程就体现了省两点规则。
再如,“强”字的拼音是“qiang”,其中“a”和“ang”之间的过渡音在实际发音中也是省略的,这也体现了省两点规则。
省两点规则是汉语拼音中一个重要的规则,它能够确保拼音转写的准确性,帮助国际友人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汉语。
然而,由于语言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省两点规则并不能完全涵盖所有的发音变化。
因此,我们需要在实际使用中灵活运用这个规则,根据具体的语境和发音习惯进行调整。
展望未来,随着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我们期待有更多的技术和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更高效地进行拼音转换。
我们也期待汉语拼音能够更加完善和精确地反映汉语的发音特点,为国际友人学习汉语提供更好的帮助。
汉语拼音是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用字母和拼法拼成一个现代汉语的标准语音即普通话的语音音节。
它主要用于标注汉语普通话读音,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
汉语拼音方案是由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于1955年至1957年研究制定,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汉语拼音的构成基于普通话的音节构成规律,包括声母、介母、韵母和声调。
非汉字文化圈汉语学习者汉字学习策略研究关键词:非汉字文化圈汉字学习策略摘要:随着汉语热潮席卷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
汉字学习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汉语初学者的主要障碍。
但是较汉字文化圈而言,非汉字文化圈的汉语学习者的学习难度无疑更大。
因此,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就显得很迫切很重要。
本文从分析非汉字文化圈汉语初学者的思维方式和汉字特点着手,寻求二者的契合点,试图发现适合非汉字文化圈汉语初学者的学习策略。
(非汉字文化圈主要指西方国家)一非汉字文化圈及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汉字文化圈是以儒家文化构建基础社会的区域的统称。
又称为儒家文化圈,为文化圈的概念之一。
其指的是文化相近、历史上受中国政治及中华文化影响、过去或现在使用汉字、并曾共同使用文言文(日韩越称之为‚汉文‛)作为书面语(并不使用口头语言的汉语官话作为交流媒介)、覆盖东亚及东南亚部分地区的文化区域。
所谓‚非汉字文化圈‛,是相对汉字文化圈而言。
而非汉字文化圈零起点留学生则是指除此以外没有任何汉字背景的、母语是拼音文字的汉语初学者。
汉字文化圈的学生由于文化相通,学习汉字相对容易;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没有任何汉字背景,学习起来非常困难。
著名外交家卢秋田先生认为东西方思维的差异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自觉不自觉地以固定的思维模式来看待问题‛而造成的。
东西方的种种差异,以一定的普遍性、相对的稳定性和变化性存在着,发展着。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理性的、逻辑的,因而是清晰的;西方人注重分析。
对于西方人而言,要弄清楚一件事物,必须要首先把事物进行分割和拆开,才能弄清内部的结构;西方人崇尚科学思维。
西方人注重科学的思维方式,西方人面对世界,通过理念或逻辑结构,使之变成一种可以交流的东西,以便所有人都能够依据公认的统一尺度决定对它的取舍;西方人热衷于求异思维。
在西方文化中,求异,即强调矛盾的斗争性的思维方式则是普遍的,西方人追求个体生存的意义,在面对群体和整体时,认为那是一种异己的、压抑自我的力量,个人应该随时抗拒这种异己的力量对自我的吞噬。
摆脱拼音的辩论总结咱们来聊聊这摆脱拼音的事儿啊。
我就觉着啊,这拼音呢,就像是个拐杖。
刚开始学认字的时候啊,那可离不开它,就像小孩子刚学走路,得扶着点东西才行。
我记得我小时候,那拼音本上一个个字母写得歪歪扭扭的,就跟那小虫子在爬似的。
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大大的“a”,圆圆的脑袋,还有个小尾巴,我就跟着在本子上画,眼睛瞪得老大,生怕画错了。
那时候,拼音就是我的宝,有了它才能知道字咋读啊。
可现在呢,咱要是一直依赖这拼音啊,就有点像大人走路还拄着小孩子的小拐棍儿,看着就别扭。
我就见过那种啊,都挺大个人了,看书还得一个字一个字拼拼音,那速度慢得哟,就像那老蜗牛在爬。
脸上还皱着眉头,眼睛紧紧盯着字,嘴里嘟嘟囔囔的,念出来的音还不准。
旁边人看了都着急,可他自己还在那跟拼音较劲儿呢。
咱们汉字啊,那可是有自己的韵味儿的。
一笔一划都有讲究,你看那“永”字,包含了多少笔画的精髓在里头。
要是光靠着拼音去认字,就像吃饺子光吃皮儿,把里头那肉馅儿给丢了。
这汉字的美啊,从它的形状,从它的结构,从它背后的文化内涵里透出来的。
咱得去品,去感受,不能老是靠着拼音这个“翻译官”。
就说咱们平常说话吧,哪有一个字一个字拼着音来说话的呀?都是顺着就把那词儿、把那句子给溜出来了。
要是老想着拼音,说话都不利索。
我有次跟一个朋友聊天,他读书读得有点傻了,老是把拼音挂在嘴边。
我就说他:“你呀,能不能别老像个小学生似的,都这么大个人了,还离不开拼音。
”他还跟我急眼了呢,眼睛瞪得像铜铃,脸涨得通红,说:“这拼音要是丢了,我好多字都不认识了。
”我就笑他:“你这是懒,不肯下功夫去好好认字,光想走捷径呢。
”咱得摆脱拼音,就像小鸟得离开鸟巢自己去飞一样。
去直接拥抱汉字,感受它的温度,领略它的风采。
这就跟交朋友似的,你老是通过别人去了解你的朋友,那能交得深吗?得自己去接触,去相处,才能知道这汉字的好啊。
咱中国文化这么博大精深,汉字就是那把打开文化宝库的钥匙,可不能让拼音把这钥匙给盖住了光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