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10号线过江隧道开掘
- 格式:pdf
- 大小:65.22 KB
- 文档页数:1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住建委市物价局市交通运输局关于缓解过江交通难的工作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9.05•【字号】宁政办发[2011]115号•【施行日期】2011.09.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路正文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住建委市物价局市交通运输局关于缓解过江交通难的工作意见的通知(宁政办发[2011]115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市住建委、市物价局、市交通运输局拟定的《关于缓解过江交通难的工作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一年九月五日关于缓解过江交通难的工作意见(市住建委、市物价局、市交通运输局 2011年9月)随着我市拥江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江北地区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人口、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与江南主城的交通联系迅猛增长。
目前,我市过江交通的断面总流量约18.8万辆,现有过江通道的总设计通行能力约20万辆,略大于交通流量。
经预测,2035年我市过江交通的总量需求将达到55万辆左右,远大于现有过江通道提供的总通行能力,如不提前采取应对措施,过江交通拥堵将进一步加剧。
现提出缓解过江交通难的工作意见如下:一、总体时序安排鉴于过江交通拥堵问题产生的历史性、解决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按照“统筹兼顾,建管并举,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原则,分阶段实施相关工作措施,逐步解决过江交通难问题:(一)2012年底前:主要采取收费调整和交通管理等政策措施。
2011年底前实行纬七路隧道优惠收费、交通组织调整优化等措施(含长江大桥交通限行;增配及更新过江公交车、试设公交专用道及调优线路、建设过江公交智能化管理系统等);2012年底前建成长江四桥,以初步平衡过江通道流量分布,基本落实公交优先过江政策,一定程度缓解长江大桥的交通拥堵状况。
(二)2014年7月底前:完成纬三路过江通道建设并实现通车、梅子洲过江通道江南陆地段建设;地铁3号线、10号线建成并投入运行;开工实施长江大桥整治改造及两端接线道路改造,以显著扩大过江通道容量,逐步显现轨道交通的骨干作用,快速缓解长江大桥的交通拥堵状况。
中国电信江苏公司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杨建发【期刊名称】《江苏通信》【年(卷),期】2015(031)004【总页数】2页(P22-23)【作者】杨建发【作者单位】江苏电信【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在移动网络市场,随着3G产业的成熟以及4G网络的商用,数据对语音的替代已开始加速,重点从语音业务转到网络的开放和公平接入,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成为推动网络开放的重要举措。
共建共享工作既是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更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中国电信江苏公司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和省通信管理局共建共享相关工作要求,协调市场、网络、业务及技术等各方面的资源,积极做好与铁塔公司、移动、联通公司各项建设对接工作;全面落实年度考核任务要求,努力完成杆路、管道、室内分布系统的共建共享考核指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深入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
中国电信江苏公司对重点场所通信设施建设继续遵循“共建共享、共进共退”的原则,积极主动依靠省通信管理局和省、市通信行业协会的力量,努力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加强与铁塔公司及移动、联通公司的沟通协调,并加强铁路、公路、机场、风景区及大型场馆等6类重点场所,以及结合开发区等地方建设项目的建设与管理部门的协调工作,积极推进采取统一设计、统一施工、费用分摊的形式推进重点场所和开发区的集约化电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工作,并重点加强地铁等通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通信服务。
2015年上半年,各市分公司将电信部分自有铁塔、基站资源与移动、联通公司进行交换,双方就可用的存量资源进行梳理,并完成了部分存量铁塔、基站共享协议签订工作。
各市分公司会同铁塔公司、移动、联通公司定期召开共享需求对接会,商议各运营商新建基站站址需求与其他运营商已有基站如何协调解决,在铁塔公司收购基站前各家运营商基站共享工作如何更好开展等事宜。
目前阶段,各运营商提出新建和共享需求给铁塔公司,铁塔公司结合新建与原有资源和各运营商协调,涉及到原有基站,运营商之间友好协商,建立月度、季度工作例会制度,共同协调解决电信基础设施、重点场所共建共享工作中的问题。
“桥梁+隧道”全长6165米据介绍,南京长江隧道主体工程距离长江大桥约10公里。
江南出口接主城滨江大道和纬七路(即应天西路),通过纬七路再接城西干道和城东干道;江北出口接江北滨江大道和浦珠路。
南京长江隧道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工程采用“左汊盾构隧道+右汊桥梁”方案,隧道埋深在江下11米—22米,工程总长约6165米。
其中从江北浦口区黄家村下地,穿过江底到江心洲为隧道,从江心洲钻出地面后,经过一段路面道路,连接一座桥梁和河西相接——主体工程主要包括江北接线道路、江北收费广场、过江隧道、江心洲地面道路、江心洲疏解工程、江心洲至江南跨夹江大桥等组成,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是目前长江上长度最长、盾构直径最大、施工难度最高、挑战性最多的过江隧道工程。
隧道设计为双隧道,两者相距约20米,各为单向3车道,设计车速为每小时60公里,预计2008年底建成,2009年上半年通车。
过江隧道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隧道设有公交车专用通道隧道具有高科技含量,其中的安全性特别引人关注。
这点在隧道设计时就有考虑。
南京长江隧道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介绍,建成后,如果发生意外,市民可通过逃生滑梯来到隧道路面下的通道。
隧道每隔80米在一侧路面上都有一个大盖子,市民只要按一下开关,这个盖子就会弹开,然后市民可顺着逃生滑梯来到路面下的通道。
这个设计主要是考虑到隧道内发生火灾并产生大量烟雾时逃生所用。
在隧道设计截面图上,记者发现,隧道内安装了水喷雾头、加强照明灯、车道信号灯、扬声器、监控摄像机、防冲击侧石、路边沟、电缆通道、安全通道等共23种设置,可充分保证行车安全。
截面图显示,每个隧道共3车道,其中两个车道宽3.5米,一个车道宽3.75米。
隧道设计专家介绍,这股宽车道为客车、公交车专用车道。
考虑到南京长江隧道设计时作为城市内的道路通道,建成后不允许载重车辆通行。
据悉,为提高车道亮度,隧道两侧墙面色彩将采用乳白色的瓷砖贴面,而3.5米高以上墙面及天花板则喷涂黑色耐火涂料,与白色墙面形成强烈的对比。
第47卷第3期6|J送坊Vol.47,No.3 2021年3月Sichuan Building Materials March,2021过江隧道大型泥水盾构接收施工工艺武孝徽(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11)摘要:过江隧道泥水盾构施工难度较大,通过水中接收技术的应用,有助于维持洞内外压力的均衡性,给盾构接收提供保障。
本文以工程实例为依托,根据过江隧道大型泥水盾构施工的特点,围绕其中的水中接收技术展开探讨。
关键词:过江隧道;钢套筒;盾构接收中图分类号:U231.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4011(2021)03-0123-02DOI:10.3969/j.issn.1672-4011.2021.03.0611工程概况某过江通道南段工程隧道盾构段A3标段,该部分为穿越长江主江隧道右线盾构段,起讫桩号YK1+732.548~YK4 +708.454。
盾构段长2975.906m,最大平曲线4000m,最大竖曲线R2700m o以江北工作井为盾构始发点,按-3. 975%下坡前行,再以-2.963%下坡,到达江底最低点处,此后转为3.90%上坡前行,后以2.90%上坡前行并达到江南工作井处,经上述路线后由工作井吊出。
2钢套筒工法加固2.1加固原理盾构接收钢套筒为重要施工装置,一端采取开口形式,另_端为封闭状的圆柱形容器。
通过预埋环形钢板的方式实现开口端与洞门的有效连接,由此构成具有密闭特性的容器,向其中注入填充物,产生压力后可视为平衡盾构推进期间的反力。
通过该受力机制可减少盾构切削过程中大块混凝土的产生量,从而避免循环管路受堵塞的情况。
考虑到凿除洞门过程中易发生涌水、涌砂的特点,施工期间可增设素混凝土墙。
2.2优劣势优势:①钢套筒接收工法的适应能力较强,地质条件对其产生的限制性作用相对较小,几乎在各类地层中都可得到有效的应用;②可省去端头加固作业;③钢套筒经过简单修整后可循环利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涵洞隧道工程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我国在涵洞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涵洞隧道工程。
本文将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著名涵洞隧道工程施工案例,以展示我国在该领域的卓越成就。
一、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是我国首座采用盾构法施工的过江隧道,全长约5.4公里,分为双向六车道。
该隧道工程自2005年开工,2009年竣工,历时4年多的时间。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的建成,极大地缓解了南京市区过江交通压力,对于促进南京两岸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上海人民广场隧道工程上海人民广场隧道工程是我国首座采用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隧道工程。
该隧道工程全长1.6公里,分为双向四车道,于2001年开工,2004年竣工。
人民广场隧道工程的建成,有效地缓解了上海市中心区域的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
三、北京地铁4号线国家图书馆隧道工程北京地铁4号线国家图书馆隧道工程是我国首座采用暗挖法施工的地铁隧道。
该隧道工程全长1.2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
工程自2002年开工,2009年竣工。
国家图书馆隧道工程的建成,为北京市地铁线路增添了一条重要的南北通道,进一步优化了北京市的交通布局。
四、重庆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重庆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是我国首条采用轨道交通方式连接多个片区的隧道工程。
该工程全长约18.5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
工程于2010年开工,2015年竣工。
重庆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的建成,大大提高了重庆市的城市交通运行效率,缓解了市区交通压力。
五、广州珠江底隧道工程广州珠江底隧道工程是我国首座采用沉管法施工的过江隧道,全长约1.8公里,分为双向四车道。
该隧道工程于1990年开工,1993年竣工。
广州珠江底隧道工程的建成,极大地促进了广州市区过江交通的便捷,对于推动广州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我国在涵洞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些著名的涵洞隧道工程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树立了典范。
第一章工程概况南京地铁十号线D10-TA02标为三站三区间工程,包括松花江路站、绿博园站、江心洲站、奥体中心站~松花江路站区间、松花江路站~绿博园站区间、绿博园站~江心洲站区间。
1.1 工程地理位置松花江路站位于南京河西地区,车站沿乐山路南北向布置,位于梦都大街和松花江西街之间,为地下两层岛式站台车站。
绿博园站为地铁10号线和规划9号线的换乘站,车站位于纬七路越江隧道南侧匝道接地处,下穿扬子江大道,主体大部位于扬子江大道东侧规划路(月安路西延)下方,车站呈东西走向。
江心洲站位于江心洲上南北走向主干道穿洲公路下方,车站主体垂直于穿洲公路,平行于洲泰路。
奥体中心站~松花江路站区间为明挖区间,线路沿乐山路向北,南端连接既有奥体中心站,下穿向阳河、梦都大街后至松花江路站。
松花江路站~绿博园站区间线路从绿博园站的东端头井出发,向东穿越月安街北侧的金基G51地块后,左右线在苍山路向东南下穿中华中学、向阳河,再沿乐山路向南到达松花江路站。
绿博园站~江心洲站区间线路从绿博园站西端头井出发,向西以半径R600m 穿越向阳河、绿博园,再下穿夹江,沿江心洲的红光渡口南侧,到达江心洲站。
1.2 周边环境1.2.1松花江路站(1)松花江路站位于南京河西地区,车站沿乐山路南北向布置,位于梦都大街和松花江西街之间,为地下两层岛式站台车站。
乐山路道路红线宽40m,梦都大街道路红线宽65m,松花江西街道路红线宽24m。
目前交通量均较小。
车站位于乐山路下方。
(2)乐山路西侧为滨江奥城沿街3~4层商铺(汽车修理店等)和4层烟波渔港。
烟波渔港门前地下建有地源热泵,紧贴乐山路及梦都大街道路红线布置。
滨江奥城沿街商铺下面建有一层地下室,地下室顶板埋深0.1m,底板埋深3.3m,地下室外墙距离乐山路红线5.3m,距离车站主体结构最近约15m,距离车站3、4号出入口侧墙仅2.0m。
(3)车站建设范围内市政管线较多,有地下高压电缆、污水管、雨水管、天然气管、给水管、光缆等。
南京过江隧道中部火灾风机失效模式的安全疏散研究
陈咏军;龚啸;徐志胜
【期刊名称】《消防科学与技术》
【年(卷),期】2006(025)003
【摘要】以长江南京段上游过江隧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隧道火灾的特点,介绍了隧道安全疏散救援的思路和方法,设定了火灾场景,通过火灾时人员所需安全疏散时间与可用安全疏散时间的比较分析,探讨了隧道疏散口间距和逃生滑梯通行能力的初步设计方案.
【总页数】4页(P351-354)
【作者】陈咏军;龚啸;徐志胜
【作者单位】南京市消防支队,江苏,南京,210008;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湖南,长沙,410075;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湖南,长沙,4100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21;X924
【相关文献】
1.地铁过江隧道火灾CFD数值模拟研究 [J],
2.高抗水分散性同步注浆浆液在南京地铁10号线过江隧道中的应用研究 [J], 单洪萍
3.高抗水分散性同步注浆浆液在南京地铁10号线过江隧道中的应用研究 [J], 单洪萍;
4.南京市拟建过江隧道河段河床极限冲刷深度研究 [J], 于洋;李瑞杰;王华;罗锋
5.杭州过江隧道火灾时人员安全疏散研究 [J], 高峻;谢宝超;徐志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京地铁工程南京地铁十号线D10-TJ01标工程监理实施细则(见证取样)内容提要:工程特点见证取样依据见证取样内容见证取样程序建筑材料取样方法、检测项目见证人员职责项目监理部(章):专业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日期:一、工程特点南京地铁过江隧道D10-TA03标中间风井起点里程右CK14+851.141,终点里程右CK14+971.141,全长120m。
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内支撑的结构形式,主体结构为地下三层框架结构。
中间风井平面图见图1。
图1 中间风井结构平面布置图中间风井~江心洲站区间起点里程右CK11+251.067,终点里程右CK14+851.141,全长3600.074m,为单洞双线断面,采用盾构法施工。
盾构隧道管片内径10.2m,外径11.2m,厚度0.5m,管片环宽2m。
管片采用通用双边楔形环,衬砌圆环分为7+1块,根据结构形式,为5(标准块)+2(邻接块)+1(K块)。
隧道下部结构采取中间预制“口”字件+两侧现浇边涵的结构形式,双线间设置中隔墙,顶部设置烟道板。
二、编制依据1、工程建设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3)《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4)其他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2、本工程项目的合同及相关文件(1)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2)建设工程施工合同(3)监理规划(3)本工程有关的协议、补充合同及其他相关文件。
3、设计文件、其他有关文件及其说明文件(1)工程地质、水文勘察报告(2)工程设计施工图、设计更改及工程变更(3)其他工程建设相关文件4、工程建设规范、规程、技术标准(1)《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2)《水泥取样方法》(GB12573-1990)(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6)《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7)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的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盾构始发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桌面上,我拿起笔,思绪开始飘散。
关于南京长江隧道工程的盾构始发方案,我已经构思了许久,现在,就让我用这流畅的文字,将这份方案一气呵成。
一、项目背景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是我国长江流域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长约10.3公里,西起南京江北新区,东至南京主城区。
工程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直径达14.93米,是我国直径最大的盾构隧道之一。
项目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南京过江交通压力,促进两岸经济发展。
二、盾构始发方案1.始发井建设盾构始发井位于江北新区,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
井内设置盾构机安装、调试、维修等设施,同时配备相应的供电、供水、通风等系统。
始发井建设采用明挖法施工,确保施工安全、高效。
2.盾构机选型3.盾构始发程序(1)盾构机安装调试在始发井内,将盾构机各部件组装完毕,并进行调试。
确保盾构机在始发前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最佳状态。
(2)盾构机进洞盾构机进洞前,需要对洞口进行加固处理,防止土体流失。
进洞时,要注意控制盾构机姿态,确保顺利进入隧道。
(3)盾构机推进盾构机推进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地质条件变化,调整推进参数。
同时,加强对盾构机的维护保养,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4)盾构机出土盾构机出土过程中,要合理控制出土速度,避免对地面产生影响。
出土后的渣土要及时外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施工安全措施(1)加强监测施工过程中,要对地面、地下水位、隧道结构等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施工安全。
(2)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施工过程中能够迅速应对。
(3)人员培训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安全意识,确保施工安全。
三、施工进度安排南京长江隧道工程盾构始发方案预计施工周期为24个月。
具体进度安排如下:1.始发井建设:3个月2.盾构机安装调试:2个月3.盾构机进洞:1个月4.盾构机推进:15个月5.盾构机出土:2个月6.施工验收:1个月四、项目效益1.缓解过江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
中间风井始发井端头加固施工方案6.15南京地铁十号线土建工程D10-TA03标盾构始发端头地基加固方案编制:审核:审批: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二○一一年四月十五日目录1、工程概况 (1)1.1、水文、地质情况 (1)1.1.1 东端盾构始发井水文情况 (1)1.1.2 东端盾构始发井地质情况 (2)1.2、周边环境和地下障碍物情况 (4)2、盾构始发存在的风险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4)2.1 盾构始发流程 (5)2.2盾构始发风险点分析 (5)2.3风险点应对措施 (6)3、端头加固范围和形式 (6)4、洞门土体加固施工方案 (7)4.1端头加固前的施工准备 (7)4.2 施工总体方案 (10)4.2.1三轴搅拌桩施工 (10)4.2.2 冻结施工 (15)4.2.3 高压旋喷桩施工 (17)5、质量保证措施 (21)5.1 三轴搅拌桩质量保证措施 (21)5.2 冻结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22)5.3 高压旋喷质量保证措施 (23)6、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24)6.1施工现场 (24)6.2机械操作安全技术要点 (25)6.3供电及照明安全措施 (25)1、工程概况中间风井设计起迄里程:左线起点里程为DK14+850.039,左线终点里程为DK14+970.539,盾构机主机长14.5m,中间风井为地下三层构筑物,明挖法施工,区间采用盾构施工,盾构机开挖直径11.64m,盾尾采用4道盾尾刷+1道钢板束。
中间风井平面及横断面图结构布置如图1-1所示。
区间大盾构从风井小里程端始发(以下均称为东端盾构始发井)。
图1-1 中间风井结构平面布置图东端盾构始发井长21m,宽19.35m,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形式。
始发井底板埋深约30.5m。
东端盾构始发井平面、剖面如图1-2、1-3所示。
图1-2 东端盾构始发井平面图图1-3 东端盾构始发井剖面图1.1、水文、地质情况1.1.1 东端盾构始发井水文情况1施工场区范围内地下水主要为潜水和承压水。
南京地铁3号线过江段优化设计方案研究
罗运国
【期刊名称】《现代交通技术》
【年(卷),期】2013(010)002
【摘要】文章结合南京地铁3号线穿越长江的工程实例,对沿线控制条件、不同地层情况进行分析,优化了具体线路与车站方案,采用大盾构过江和尽量减少明挖的施工方法.
【总页数】3页(P88-90)
【作者】罗运国
【作者单位】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1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31.2
【相关文献】
1.南京地铁十号线越江段盾构隧道接缝防水设计 [J], 张勇;贾逸
2.南京地铁6号线栖霞山片区线站位方案研究 [J], 赵提
3.南京地铁4号线车辆段试车线方案研究 [J], 王宁
4.南京地铁10号线二期工程线站位方案研究 [J], 徐源
5.南京地铁7号线工程信号系统车辆段与试车线方案研究 [J], 周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2年第3期(5月)第30
卷
22114.56元人民币。
从该数据可知,这样的公路绿化
成本对于一个普通城市或经济欠发达的城市而言,无疑将是沉重的财政负担。
而从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出发,我们在衡量银杏树带来的“适用美观”的同时,也要考虑“经济”因素,不能一味的追求生态效益,而忽略了经济效益。
但银杏树确实比较适合作为行道树,因此,各城市应在自己财政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选用,以提升城市公路绿化的整体水平。
4北京市行道树选择的建议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文化生活的丰富,生态
理念的关注,北京市的绿化也越来越趋于完善。
植树造林,乔灌搭配,树种选择多样化,种植形式多元化,借以营造植物群落,园林景观,这无形中将提高城市绿化的科学技术和艺术水平。
但总的看来,目前北京市内的树木,特别是大树还不能满足城市绿化的需要,市中心地区绿地更少,周边地区也没有完全形成以树木为主的绿化隔离林带。
我们以改善城市小气候为目的,针对北京市行道树和路边树木栽培的具体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1)大量增加优良树种。
目前,北京市行道树最常用
的树种是国槐、银杏、杨、柳、白腊、法桐、椿、枫、松、柏和云杉等,其品种十分有限。
为充实行道树队伍,在实际应用中既可以适当选用现有品种的变种,也可以培养能在北京生长的优良树种,大量繁殖,甚至可以从世界各地引进适宜生长的高大乔木。
2)适当选用开花结果的品种。
北京市行道树一般
为观叶类植物,无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季,鲜有花朵盛开的景象。
为了增加公路绿化的色彩,建议适当选择能够开花结果的树种作为行道树。
3)增加秋色叶树种。
北京市行道树夏季枝叶繁茂,
树荫浓密,但是到了秋季树叶飘落时,却缺少色彩的变化,使得整条公路色彩单一。
如果能对树种加以选择,特别是选择秋色叶树种,那么到了秋季,树叶颜色各异,色彩丰富,且变换有致,会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从而提高整条公路的景观效果。
5结语
在公路绿化中,行道树既美化了地方的生态环境,
也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
因此,公路绿化设计者在选择行道树时,应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地方特色、经济适用以及色彩美观等各方面,力争呈现出一个美丽的公路绿化环境,以提高行车者视觉、感官上的享受,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陈有明.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154-156.
[2]陈耀华.中国城乡行道树[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5:98-102.
收稿日期:2012-02-13
作者简介:陈晓然,女,助理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园林绿化的设计
与施工工作。
南京地铁10号线过江隧道开掘
近期,直径达11.64m 的超大型盾构机“穿越号”顺利始发,开始在江底从北往南掘进。
标志着南京地铁10号线过江隧道工程正式动工。
这一“穿山甲”将以每天8m 的速度进发,预计1年后将到达对岸。
隧道横跨长江两岸,单洞双线,全长3600m ,其中2800m 在长江下掘进,困难地层1700m ,区间地质情况复杂,水压力高,施工风险大。
根据设计,地铁10号线的过江部分采取的是单洞双线的地铁隧道方案:即上行和下行的列车共用一个隧道,两个轨道之间用隔墙隔开。
直径如此大的单洞双线过江地铁隧道,在国内还是首次,工程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据了解,“承受水压高”是10号线过江隧道的最大特色。
与邻近的长江隧道相比,长江隧道的起点深埋较浅,而地铁隧道的起点深埋是27m ,地铁隧道必须要经受住高水压的考验。
地铁10号线过江隧道在江底最深处54m ,江底高水压下盾构掘进施工对于盾构设备安全性、管片拼装防水质量要求高。
另一方面,地铁过江隧道离长江隧道最近的距离只有60余m ,地铁建设方为了保护长江隧道而设计了特级基坑,以保证在长达1年的水下掘进中不会对长江隧道造成影响。
此外,由于地铁过江隧道所穿过的是长江主航道,每年长江发水的季节都有可能对江下造成冲刷,为了保证洪水冲刷时不会把隧道暴露出来,在10号线地铁过江段设计时,特别按照300年一遇洪水冲刷槽的设计标准,保证隧道覆盖层的厚度。
此次负责掘江的“穿越号”盾构机刀盘直径达11.64m ,全长120m ,而前几天纬三路过江隧道所用的盾构机刀盘外径则为14.98m 。
不少人会关心,地铁从长江下穿过,如突发故障,乘客将如何逃生?建设方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单洞双线的过江地铁隧道里,每隔
600m 都会设置一个“逃生门”,乘客通过“逃生门”,将可以疏散到另外一个安全的空间。
沿线一共有7个这样的“逃生门”。
目前,地铁10号线安德门站正在维护施工,5月份也将进入全面开挖阶段。
10号线目前大部分站点已经开挖,另1条过江线路
3号线的过江盾构也将于下个月底在威尼斯水城向滨江路方向始发。
Road &Traffic Engineering
道路与交通工程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