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东扩及俄罗斯与北约关系走向分析_唐玉华
- 格式:pdf
- 大小:265.29 KB
- 文档页数:9
北约东扩的影响一、背景: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北约的东扩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北约就在琢磨着怎么把东欧那些以前属于苏联势力范围的国家拉进来。
那个时候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大家都觉得东欧的这些国家,应该也能享受西方的“美好”生活了。
于是,北约就想着:不如让这些国家也加入我们,共享这片“和平的港湾”。
说白了,就是想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不过这事儿,一开始并不是所有人都乐意,毕竟苏联还没完全走出历史的阴影呢。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东欧国家真的是迫不及待地想加入北约,好像吃了甜头,想再多吃几口。
二、影响:北约东扩确实给了这些新成员一个“保障”,至少在军事上有了更多的支持。
加入北约之后,大家就成了“自家人”,有个强大的军事盟友罩着,哪怕有点小问题也能“呼叫”北约帮忙。
这对一些曾经被外界大国“压迫”过的东欧国家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好消息”。
但是,这个事儿对于俄罗斯来说就不太好了。
你看看,俄罗斯一度是世界超级大国,结果眼看着自己周围的一些邻居变得越来越“西化”,还要加入北约,俄罗斯当然不干了。
你要是站在俄罗斯的立场上,心里肯定是五味杂陈的吧。
也可以理解,毕竟历史上,他们就和西方国家有点“爱恨情仇”,尤其是俄罗斯一直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保护神”,有点强烈的安全感需求。
所以,北约东扩这事儿,直接把俄国人给气坏了。
三、再说说它对全球政治的影响。
哦,别忘了,北约东扩不仅仅是对俄罗斯不太友好,也让国际局势变得更加复杂了。
你看,过去北约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西欧,那时候大家都挺安心的,但一旦东扩,北约的势力范围就大了,甚至把中东欧的国家也给包括进来了。
于是,局势就变得微妙了,尤其是对于其他大国来说,他们开始担心自己的利益会不会被“侵犯”。
比如中国,就觉得这事儿太复杂,北约的扩张不仅影响了欧洲安全,也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战略平衡。
说实话,哪个大国会喜欢自己的“后院”突然多了几个不认识的邻居呢?尤其是这些邻居还和北约关系密切,谁不觉得这事儿有点“过于接近”了?四、经济方面也有些反应。
冷战后北约与俄罗斯军事安全问题分析作者:黄涛来源:《山东青年》2014年第12期摘要:冷战后北约迅速调整战略,通过东扩竭力向中东欧和前苏联地区拓展影响。
普京对俄罗斯的对外政策也进行了很大调整,选择了理性务实灵活的现实主义对外政策。
转型后的北约与调整后的俄罗斯之间的合作一直是北约军事外交的难点。
本文试图通过论述冷战后北约与俄罗斯的国际合作及发展动向,为当今北约与俄罗斯军事安全做出预测性分析。
关键词:北约;俄罗斯;军事安全;对外政策一、普京时代俄罗斯的对外政策回顾普京执政以后,针对与其前任不同的国内外环境,对俄罗斯的对外政策进行了调整。
他摒弃了前任总统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对外政策,选择了理性务实的现实主义对外政策。
其外交战略的原则是:“学习中国韬光养晦的外交经验,一切外交政策和措施都以国内建设和经济发展为前提,争取创造和平的周边环境,最大限度地避免冲突,特别是同那些俄罗斯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指美国)”①。
在国家的外交定位上,不图“虚名”,彻底放弃冷战时期的“超级大国”的思维,外交上不再追求和维护与自身实力不相称的目标和利益,力求在未来世界中得到自己应有的地位。
2000年7月通过的《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强调,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基础是“务实,经济效益,国家利益”;对外政策的宗旨和原则为“国内目标高于国外目标”,②即外交最迫切的任务是为国家经济振兴服务,尽量避免冲突和对抗,为顺利实施国内改革和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对外政策的目标在于通过振兴经济,维护国家利益,捍卫大国地位,反对单极世界,重振俄罗斯的大国雄风。
通过对伊朗核政策的实施,俄罗斯在油价飙升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通过积极参与,俄罗斯使国际格局朝着结束美国单边主义,建立多边合作机制的世界新秩序又前进了一步,其国际地位得到空前提高。
俄罗斯取得的成果部分地满足了国人的大国梦,有助于其国内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
从伊朗核问题的演变看,不管情况怎样变化,俄罗斯永远是伊朗核问题上的最大赢家③。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与北约东扩的开题报告题目:普京时期的俄罗斯与北约东扩一、背景北约(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是由西方国家组成的军事联盟,成立于1949年。
其最初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应对苏联的威胁,随着冷战的结束和苏联解体,北约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
自1991年苏联瓦解以来,北约开始向东扩张,涵盖了原属于苏联的波罗的海三国和东欧国家。
而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则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扩张对其国家利益的挑战。
二、北约东扩引起的俄罗斯反应1. 改变俄罗斯的战略格局北约东扩导致俄罗斯感到被包围和孤立,俄罗斯国内开始呼声加强军备和国防,认为美国及其盟友的行动威胁了俄罗斯的安全。
俄罗斯也开始寻求建立新的军事联盟和策略盟友,以此来对抗北约的扩张。
2. 严重影响俄罗斯与欧洲国家的关系随着北约东扩,俄罗斯和欧洲国家的关系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俄罗斯的负面形象被放大,欧洲国家普遍对俄罗斯充满了不信任和敌意,这限制了俄罗斯与欧洲国家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3. 俄罗斯采取行动回应北约东扩作为回应北约东扩的策略,普京政府开始加强对俄罗斯西部边境的军事部署和实力升级。
同时,俄罗斯还加强了对于前苏联国家的控制和干预,认为这些地区对于俄罗斯的利益至关重要。
三、俄罗斯对于北约东扩的立场和主张1. 反对北约继续向东扩张俄罗斯认为,北约的东扩扩大了其在欧亚大陆的势力范围,这使得俄罗斯不能在其周边地区维护其核心利益。
因此,俄罗斯强烈反对北约继续向东扩张。
2. 呼吁建立新的安全架构普京政府呼吁建立一种新的安全架构,以确保欧洲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这个新的安全架构应该包括所有欧洲国家,同时应该尊重俄罗斯作为一个强大国家的利益和地位。
3. 对话和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俄罗斯认为,对话和合作是解决北约东扩问题的关键。
俄罗斯希望和欧洲国家展开互惠互利的合作,解决当前的分歧和不信任,从而建立一个稳定和平的局面。
四、结论北约东扩是俄罗斯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
从敌人到伙伴?北约东扩与俄罗斯关系演变
翁明贤
【期刊名称】《《世界航空航天博览:A版》》
【年(卷),期】2002(000)019
【摘要】关于在冷战后北约面临主要安全威胁消失之后的任务与角色的定位都会
涉及到一个战略思维:华约消失,但是北约依旧存在,为了显示其合理存在的理由,北约需要发现一种新威胁-“不安定”。
换言之,北约不再需要为防御前苏联而保卫西欧,可是如何把此种“安定感“带给脱离自前苏联的各独立国家更是至关重要。
另外,北约要考虑到其扩张行为会直接影响到俄罗斯的安全感,如同俄罗斯的一位退役将领莱戴德(Alexgnder Leded)指出,俄罗斯为了对付北约的扩张,需要成立一个反制性的军事集团,并取消各项传统与核武器的协议。
而且,莱戴德将北约向波兰的扩张视同希特勒侵占波兰后对俄罗斯所构成的威胁。
【总页数】6页(P74-79)
【作者】翁明贤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14.1
【相关文献】
1.北约东扩对俄罗斯地缘政治变迁的影响 [J], 王妍
2.北约东扩不止俄罗斯应对有策 [J], 胡昊
3.北约东扩对俄罗斯的影响及俄罗斯的应对之策 [J], 周琦
4.论北约东扩与俄罗斯的欧洲战略 [J], 刘邦凡;王宏禹
5.北约东扩与俄罗斯关系演变从敌人到伙伴? [J], 翁明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约东扩、华约瓦解之根源【摘要】文章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北约东扩的历史背景、对华约瓦解的影响、引发的冲突与分裂以及与华约瓦解之间的联系,揭示了北约东扩与华约瓦解的深层联系。
华约瓦解的根源分析显示,北约东扩加剧了东西方之间的裂痕,导致了华约的分裂和瓦解。
结论部分探讨了北约东扩、华约瓦解之根源的深层意义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文章通过揭示北约东扩与华约瓦解之间的关联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和影响力。
【关键词】北约,东扩,华约,瓦解,历史背景,影响,冲突,分裂,根源分析,联系,深层意义,发展趋势。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东西方阵营对抗的时代也已经过去。
在这样的背景下,北约东扩和华约瓦解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北约东扩指的是北约向东方扩张,吸纳了原苏联和东欧国家加入其成员国行列;而华约瓦解则是指华沙条约组织的解体,东欧国家相继脱离这一组织。
这两个过程的同时发生,不仅改变了欧洲安全格局,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世界格局的演变。
北约东扩的背景可以追溯至苏联解体后东欧国家的政治经济转型,这些国家希望通过加入北约来获得西方的支持和保障。
北约也认为扩张自身影响力是保障欧洲安全和稳定的重要途径。
北约东扩对华约瓦解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华沙条约组织面临分裂和解体的命运。
华约的瓦解根源也可以追溯至苏联解体后东欧国家的政治体制转型和民族主义思潮的抬头,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华约的解体。
在这样的背景下,北约东扩和华约瓦解之间的联系日益凸显。
本文将深入探讨北约东扩和华约瓦解的根源及其深层意义,同时分析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以期对全球安全格局的演变做出一定的预测和探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北约东扩和华约瓦解之间的关系及根源,分析北约东扩对华约瓦解的影响,揭示北约东扩引发的冲突与分裂背后的深层原因,剖析华约瓦解的根源所在,探讨北约东扩与华约瓦解之间的联系与影响,最终揭示北约东扩、华约瓦解之根源的深层意义,为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提供参考和启示。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第25卷第2期JOU RNA L OF JI NAN U N IVERSIT Y Vo l.25N o.2 2003年3月(Philosophy&So cial Science Edition)M ar.,2003北约东扩及俄罗斯与北约关系走向分析唐玉华(暨南大学法学院,广东广州510632)[摘要]北约东扩是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具有全局性影响的大事件。
作为首当其冲的俄罗斯对此感受最紧迫,因为东扩会威胁到俄罗斯的生存。
普京总统上任后,采取更为现实的应对措施,以图缓和双方的冲突。
对于俄罗斯能否加入北约,以及俄罗斯与北约关系前景问题,目前就下结论似乎为时尚早。
[关键词]北约;东扩;俄罗斯-北约;关系[中图分类号]D81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072(2003)02-0009-009 2002年5月14日,在冰岛雷克雅未克举行的北大西洋理事会春季外长会议就北约东扩进程做出决定,拟在11月的布拉格首脑会议上确定东扩名单,被邀请加入北约的候选国在2003年北约春季外长会议之前签署入约议定书。
此次外长会议发表的最后公报说:/北约内部正在进行各项先期工作,准备接纳新成员。
0会议当日审议了有关5加入行动计划6新一轮入约进程报告。
就此,在1999年首次北约东扩后,北约再次扩大其规模。
两周之后的5月28日,北约19个成员国和俄罗斯的领导人聚首罗马,签署了关于建立北约)))俄罗斯理事会的5罗马宣言6。
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北约和俄罗斯/20机制0的正式成立和生效,同时也意味着北约同俄罗斯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北约与俄罗斯这对昔日的冷战/宿敌0开始向/盟友0关系转变。
用北约秘书长罗伯逊的话说,/这是一个显而易见且不可逆转的冷战结束的信号0。
[1]不仅北约方面对双方新型关系的确定给予高度评价,俄罗斯方面显然也比较满意,俄外长伊万诺夫指出,双方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0。
第28卷第6期2004年11月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iangtan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 )Vol.28No.6Nov.,2004北约东扩对俄罗斯的影响及俄罗斯的应对之策Ξ周 琦(湘潭大学 教务处,湖南 湘潭 411105)摘 要:北约东扩的目标将超出欧洲的范围,有可能导致俄罗斯与西方集团或其它大国之间的冷战对抗与现实。
东扩将使东欧地缘政治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对俄罗斯安全利益构成很大威胁;东扩是美国实施控制欧亚大陆战略的重要步骤,将使俄美及俄欧关系更加复杂化;东扩使独联体的政治军事形势变得更加严峻,俄罗斯在该地区的传统利益有被进一步削弱的危险。
面对美国和北约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俄罗斯从加快国内发展步伐、增强自身实力和采取灵活对外政策上积极寻找应对措施。
关键词:北约东扩;俄罗斯;影响;对策中图分类号:D8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81(2004)06-0092-03 一、北约东扩的目标与冷战思维1.北约东扩55年来,北约先后进行了5次扩充,成员国由成立时的12个发展到现在的26个,其扩充的基本轨迹是势力范围东移。
1952年,土耳其和希腊加入北约。
1955年,联邦德国加入北约。
1982年西班牙加入北约。
1999年,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三国加入北约,北约开始向中东欧和前苏联地区拓展影响。
2004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7国加入北约,这是北约自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充。
至此,北约成员国达26个。
在门外,还有若干国家在等待着召唤。
尽管莫斯科发出了不满和带有威胁意味的信号,但华盛顿却并不掩饰将继续扩张北约的计划。
2.华盛顿的北约蓝图北约东扩的最终目标,或者说华盛顿的北约蓝图是什么?第五次东扩后在华盛顿举行的庆典仪式上,布什意味深长地表示:“北约的大门将一直敞开,直到整个欧洲实现自由与和平的大团结。
俄罗斯与北约关系的制度管理分析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对于全球格局与地区安全形势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制度管理进行深入分析。
一、俄罗斯与北约的历史背景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可追溯到冷战时期。
在冷战期间,东西方阵营的对立使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紧张关系日益加剧。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成为其继承者,并与北约展开合作与对抗的复杂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紧张态势在某些方面得到缓解,但仍存在诸多冲突与争议。
二、俄罗斯与北约的制度管理机制1. 外交对话机制俄罗斯与北约通过外交对话机制进行制度管理。
这一机制包括双方高层定期会晤与磋商,以寻求共识与解决分歧。
然而,受到历史遗留问题与各自政治动机的影响,外交对话机制并未取得显著成果,双方之间的信任度依然较低。
2. 军事透明度机制为了减少误判与军事摩擦,俄罗斯与北约建立了军事透明度机制。
通过彼此提供军事信息与交流,双方在一定程度上摸清了彼此军事力量与意图。
然而,该机制并未完全解决军事对抗的问题,双方仍存在军备竞赛与区域争端。
3. 经济合作机制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经济合作机制起到了一定的稳定作用。
经济合作旨在促进互利共赢与经济繁荣,为俄罗斯与北约改善关系提供了一定基础。
然而,由于制裁与贸易争端等问题的存在,经济合作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三、制度管理的挑战与前景展望1.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俄罗斯与北约的制度管理面临来自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挑战。
双方在乌克兰危机等地区冲突中持不同立场,互相指责对方干涉他国内政。
这种情况使得制度管理难以推进,紧张态势持续存在。
2. 武器现代化与军备竞赛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武器现代化与军备竞赛对制度管理构成了挑战。
双方都致力于提升军事实力,加大军备投入。
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了两者之间的紧张对抗,制度管理的前景仍然不太明朗。
3. 外部因素影响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也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其他大国的介入与利益博弈使得双方更难以实现有效的制度管理。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第25卷第2期JOU RNA L OF JI NAN U N IVERSIT Y Vo l.25N o.2 2003年3月(Philosophy&So cial Science Edition)M ar.,2003北约东扩及俄罗斯与北约关系走向分析唐玉华(暨南大学法学院,广东广州510632)[摘要]北约东扩是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具有全局性影响的大事件。
作为首当其冲的俄罗斯对此感受最紧迫,因为东扩会威胁到俄罗斯的生存。
普京总统上任后,采取更为现实的应对措施,以图缓和双方的冲突。
对于俄罗斯能否加入北约,以及俄罗斯与北约关系前景问题,目前就下结论似乎为时尚早。
[关键词]北约;东扩;俄罗斯-北约;关系[中图分类号]D81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072(2003)02-0009-009 2002年5月14日,在冰岛雷克雅未克举行的北大西洋理事会春季外长会议就北约东扩进程做出决定,拟在11月的布拉格首脑会议上确定东扩名单,被邀请加入北约的候选国在2003年北约春季外长会议之前签署入约议定书。
此次外长会议发表的最后公报说:/北约内部正在进行各项先期工作,准备接纳新成员。
0会议当日审议了有关5加入行动计划6新一轮入约进程报告。
就此,在1999年首次北约东扩后,北约再次扩大其规模。
两周之后的5月28日,北约19个成员国和俄罗斯的领导人聚首罗马,签署了关于建立北约)))俄罗斯理事会的5罗马宣言6。
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北约和俄罗斯/20机制0的正式成立和生效,同时也意味着北约同俄罗斯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北约与俄罗斯这对昔日的冷战/宿敌0开始向/盟友0关系转变。
用北约秘书长罗伯逊的话说,/这是一个显而易见且不可逆转的冷战结束的信号0。
[1]不仅北约方面对双方新型关系的确定给予高度评价,俄罗斯方面显然也比较满意,俄外长伊万诺夫指出,双方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0。
英国外交大臣斯特劳说得更为形象, /这是冷战的最后葬礼,俄罗斯已成为朋友,不再是敌人。
0如同苏东剧变、冷战结束,北约推出新战略,并成功实施首次东扩,从而对欧洲以及世界战略格局带来深刻变化一样,这一个月内接连发生的两大事件同样引人注目。
回首10年来,在围绕东扩问题上,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经历了尊重、反对、坚决抵制、再到重新接近的过程,历史似乎绕了个大圈,双方回到了冷战结束之初的关系。
然而,回顾这十年来风云际会、起伏跌宕的双边关系,并探讨它们之间未来关系的发展,无疑将是十分有益而必要的。
X[收稿日期]2002-12-08[作者简介]唐玉华(1967-),男,重庆人,副教授,国际关系学博士生,从事国际关系综合研究,侧重亚太大国关系、中国周边战略研究等。
一、北约:东扩的内在逻辑、外因与首次成功北约是战后美国为对付苏联东欧国家而成立的军事集团,是冷战产物。
1949年4月4日,美、加、英、法、荷、比、卢、丹、挪、冰、葡、意等12国外长在华盛顿举行了北大西洋条约签字仪式,宣告北约正式成立,嗣后,又有希腊、土耳其、联邦德国、西班牙先后加入。
与此相对,在苏联的倡仪下,1955年5月14日,苏、保、罗、波、匈、捷、阿尔巴尼亚、民主德国8个欧洲国家在华沙召开会议,缔结5华沙条约6,宣告与北约对立的华约组织正式成立。
两大军事集团战后几十年来严重对峙,有好几次走到战争边缘,给世界安全带来空前的威胁,笼罩在人们头上的巨大阴影数十年来挥之不去。
历史走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国家易帜,而同时苏联已先期自行终结了华约。
俄罗斯天真地认为,既然俄罗斯先行/示好0,主动解散了作为北约对立面的华约,北约也应该/投桃报李0,相应解散。
然而,北约不但没有跟着解散,反而趁机提出了东扩目标。
这使得俄罗斯的/理想主义0显得十分滑稽,更为严重的是,北约东扩严重地威胁到俄罗斯的国家安全。
那么,北约为何要东扩?对于美国决策者来说,北约组织是欧洲安全支柱的核心,也是将北美与欧洲安全联接在一起的关键。
[2]冷战之初任国务卿并对当时美国的欧洲政策发挥过重要影响的艾奇逊曾在1958年发表过这样的见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及其共同防御部队,不但对于西欧的安全是主要的,而且没有这种部队就很少可能恢复东欧的民族独立或取得德国的巩固与持久的统一,,由于对苏联在欧洲的力量加以限制和约束,南斯拉夫和波兰才能享有今天这样大的民族独立。
0[3]这里包含着冷战后北约注定要东扩的内在逻辑,即在当时的美国决策人物看来,北约从成立之日起除了要遏制苏联的扩张外,还要通过军事威慑来影响东欧地区的局势。
应该说,北约东扩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首先是华约瓦解,打破了战后欧洲的安全结构,而且使欧洲政治军事力量对比出现了有利于北约的变化。
随着华约的解体,北约相对于苏联及后来的俄罗斯的优势凸现,西方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
单就与华约对峙的角度来说,北约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因此,很有必要对北约进行职能转换,重新制定其新战略,北约才重获存在的价值。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第二,东欧国家新政权/西靠0政策,为北约东扩提供了历史性的机会。
从地缘政治来讲,东欧和中欧一样,历来是欧洲列强争夺的战略要地。
冷战结束后,由于历史原因,中、东欧国家,尤其是波兰、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等国非常担心成为欧洲强国瓜分对象和大国争斗的缓冲地带。
我们都清楚地记得,在20世纪,部分东欧国家有过惨痛的被侵略、被凌辱的历史(苏联曾分别于1956年武装干涉匈牙利、1968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这些国家希望美国留在欧洲,抑制过分强大的德国(它曾挑起人类有史以来破坏性最大的两次世界大战)。
它们更担心俄罗斯民族扩张主义传统的再次恢复。
苏联解体过程前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使中、东欧国家胆战心惊。
为了使来之不易的独立不再受到威胁,它们求助于美国为首的北约,并希望加入北约,使其安全问题得到保障。
此外,北约国家同时也汇聚了世界上主要的经济发达国家。
在加入北约后,这些东欧国家希望可以获得发展经济所需的经济和技术支援。
这也是它们的主要考虑之一。
美国提出的/和平伙伴关系0计划使它们欢呼雀跃,各国争相加入,甚至对美国为首的北约没有直接接纳它们成为北约成员而满腹怨言。
第三,保留北约,向东扩展,是美国的主张。
克林顿曾经毫不隐讳的说,尽管这要美国军队付出代价并冒风险,但/扩大北约将会加强我们的安全。
这是需要做的正确的事情。
我们要去应付历史的挑战。
0[4]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撰文指出,人们一直认为北约东扩是对中欧的请求做出答复,而不是加强美国的利益,但,/总而言之,北约东扩首先代表美国的重要政治利益。
0[5]美国的外交战略体现了这种利益:巩固和扩大冷战成果,推广美国的民主价值观,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
如同克林顿在1997年2月4日5国情咨文6中所说:/为了使美国做好进入21世纪的准备,我们必须把握世界变化的力量,在一个险恶不明的时代保持美国有力而可靠的领导作用。
0[6]第四、维系欧美关系。
当华约解散、苏联解体之后,欧洲国家发觉数十年来严重的威胁一夜之间就消失无存,这样北约的存在就缺乏重大目标危机,北约的凝聚力减弱。
欧美双方在波黑冲突、对日贸易等问题上分歧日趋明显,特别是经济矛盾上升,不信任感增加,长此以往无疑会影响政治关系。
因而,修补大西洋两岸的联盟关系就成为当务之急。
北约东扩成为密切欧美关系的粘合剂。
美国希望借助北约加强它在欧洲的存在,继续在欧洲发挥领导作用。
对于欧洲来说,波黑冲突已表明它无力单独解决战后遗留的难题,仍然需要美国的安全保障。
另外,在德国统一后,势力增大的德国也是其他欧洲国家不得不防备的,它们希望借美国之力对德国/一国独大0能有效约束。
何况,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威胁和地中海沿岸极端主义势力的蔓延,美国在欧洲的存在会起到无可替代的威慑作用。
这是一种相互需要所决定了的。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北约东扩是防范/俄帝国0卷土重来,遏制俄罗斯势力向西扩展的战略举措,也就是通常说的/围俄弱俄0战略。
随着俄国政治、经济改革出现的困难,俄国内一些人开始对俄罗斯的改革提出质疑。
俄罗斯民族主义代表人物日里诺夫斯基更认为俄对内应实行国家极权主义,对外应当重塑大国地位。
在1991年的总统大选和1993年12月进行的议会选举中日氏分别获得了700万张和255张选票,说明民族主义思想在俄有着相当的基础。
而俄罗斯共产党的复兴则更加引起了西方的关注与担心。
1995年,其领导人久加诺夫一度成为1996年最有影响的总统候选人。
在这样的背景下,北约东扩显然是大西洋联盟遏制俄罗斯势力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美国/预防性外交0战略的体现。
当在西欧与俄罗斯之间出现数百乃至上千公里的缓冲区时,西欧强国的安全感自然会大大增加。
而在续扩后,把波罗的海、黑海沿岸甚至其他独联体国家也吸收入北约,俄罗斯除了忍气吞声、接受/二等国家0身份、任西方宰割之外,大概也就别无选择了。
对于北约东扩,俄罗斯最初的反应是默认,至少是不反对。
1993年8月,叶利钦访问东欧国家,谈及波兰等国意欲加入北约时,显得很放松。
在俄波5联合宣言6中,俄表示对波兰加入北约的要求表示理解,认为/拥有主权的波兰这种旨在推动全欧一体化的决定将不违背其他国家的利益,其中包括俄罗斯的利益。
0在访问捷克和斯洛伐克时,叶也做了类似的表示。
然而,仅仅在一个月以后,俄的立场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1993年9月30日,叶利钦分别致信美、英、德、法四国领导人,警告西方不要匆忙行事,以免引发俄罗斯国内民族主义,使俄/国内形势失控0。
同时也强调,东欧的安全应由北约和俄罗斯/共同来保证0,但美国不顾俄罗斯反对,在同年10月召开的北约国防部长会上,提出了一个中东欧国家/分步骤加入北约0的计划。
1994年1月10~11日,北约召开苏联解体后第一次首脑会议,正式提出北约东扩战略。
在这次会上,根据美国的建议,北约抛出了一个折衷方案)))/和平伙伴关系计划0。
这表面上是一个向东欧国家和一些中立国开放的军事合作计划,实质上是为中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做准备而又不会惹恼俄罗斯的一个/软方案0。
这个方案实际上是缓兵之计。
它并没有改变西方东扩的决心,只是在时间、步骤和策略上略做调整而已。
自酝酿和诞生之日起,该计划就是一个以发展与前华约国家间军事合作为基本内容,同时又与北约扩大相联系而又具深远政治意义的计划。
[7]这样,既让要求加入北约的东欧国家吃了定心丸,又不给俄罗斯以反对的口实。
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北约暂不接纳东欧和中欧国家为北约成员国;北约将与和平伙伴关系成员国在军事计划、处理危机、维护和平和人道主义援助以及联合军事演习等方面进行合作;当成员国安全受到威胁时,北约将积极与其磋商,但不提供安全保障;成员国有权向北约总部及和平伙伴关系组织机构派遣常驻联络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