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化学-2018届高考化学知识归纳复习导学案2018002 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72.51 KB
- 文档页数:3
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第课时)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了解反应速率的概念、表达式、单位;、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二、预习内容:预习课本—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来表示。
、公式:=ΔΔ、所对应的单位::,Δ:,Δ:。
预习课本—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三、提出疑惑一、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理解基本的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学习重难点: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二、学习过程【思考与交流】课本(一)、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或(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
【思考】①反应速率是瞬时速率还是平均速率?()单位:或。
练习.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化学反应速率是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生成或消耗某物质的质量的多少来表示.在同一个反应中,可以用反应物或生成物来表示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的常用单位有(·)和(·)() 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例]在一密闭容器里装有氮气和氢气。
反应开始时,氮气的浓度为,氢气的浓度为, 反应开始时,测得容器中氮气的浓度为。
后氢气的浓度为多少?这内氮气的平均反应速率是多少?氢气和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各是多少?内氮气、氢气和氨气的速率之比为多少?练习.已知反应+在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测得的物质的量增加了,求、、的平均反应速率及速率之比。
【思考】②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时,数值相同吗?意义相同吗?③同一化学反应,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与什么有关?练习.在容积不变的容器中,发生+的反应。
现通入和,后生成了,求()、() 、() 。
(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探究】现象结论热水中常温冷水中现象结论加加不加其他试剂【思考】结合探究实验及课本哪些因素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是怎样影响的?①②③④⑤[例]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加热. 不用稀硫酸,改用%的硫酸. 滴加少量溶液. 不用铁片,改用铁粉练习. 一定量的盐酸和过量锌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以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固体. 水. 固体. 氯化钠溶液(三)、反思总结(四)、当堂检测、同质量的锌与稀硫酸反应,欲使反应速率最大,选择下列组合中的反应条件()①锌粒②锌片③锌粉④%的稀硫酸⑤%的稀硫酸⑥%的稀硫酸⑦加热⑧用冰冷却⑨不断搅拌⑩迅速加入锌片后静置. ②⑥⑦⑩. ①④⑧⑩. ③⑤⑦⑨. ③⑥⑦⑨、在密闭容器中,某气体反应物在内由变为,则用此反应物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 ·(·)-. ·(·)-、反应2A+=+在2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的物质的量增加了,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表达正确的是(). ()=·-·-. ()=·-·-. ()=·-·-. ()=·-·-、和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起反应,生成和。
编号32沉淀溶解平衡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及溶度积。
2、小组合作探究灵活应用沉淀溶解平衡解决实际问题。
3、以极度的热情投入课堂,体验学习的快乐。
【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认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下课收齐。
下节课修改10 分钟后结合错题统计讨论10分钟,师生探究、学生展示20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
标有★★的B层可不做,标有★或★★的C层可不做【课前导学】一、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1、基本概念(1)以PbI2为例,当Pb2+和I-的速率与PbI2固体的速率相等时,固体的质量,得到____,这样就达到了一种平衡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称(2)Ksp只与____________ 有关,而与_____ 无关,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只能使,并不改变(3)Ksp反映了。
当___________________ 时,Ksp数值____________的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练习1、下列关于溶度积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度积大的化合物溶解度肯定大B、不同温度的碘化银的溶度积不同C、溶度积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有关D、将难溶电解质放入纯水中,溶解达到平衡时,电解质的浓度的乘积就是该物质的溶度积练习2、在一定温度下,将足量氯化银固体分别加入:①10ml蒸馏水中;②30ml 0.1mol·L-1盐酸;③5ml 0.5 mol·L-1食盐溶液;④10ml 0.2 mol·L-1氯化钙溶液中。
均使氯化银溶液达到饱和,此时所得各溶液中Ag+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③②④D、④③①②2、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将Ca(OH)2固体放入水中,一段时间后达如下平衡:Ca(OH)2(s)Ca2+(aq) +2OH-(aq),试分析下列变化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小结】①升高温度,沉淀溶解平衡一般向__________移动(除外)②加入少量水,沉淀溶解平衡向移动,溶液中离子浓度固体的质量会③加入含有该固体电离出的离子,会使平衡向______移动,固体的质量会④加入少量的该固体,平衡_移动,离子浓度练习3、写出钟乳石形成过程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沉淀的溶解与生成写出AmBn(s)的溶解平衡方程式:;其Ksp表示式为;其浓度商Q c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五、物质的分离提纯(1)物质的分离提纯解题思路通常根据样品的性质和状态来确定,具体如下:①固体样品:加热(灼烧、升华、热分解);溶解——过滤——洗涤沉淀——干燥;溶解——加热蒸发结晶(或加热蒸发——冷却结晶——过滤)。
②液体样品:分液(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蒸馏(互相溶解但沸点不同的液体);萃取(从溶液中提取溶质)——分液。
(2)常见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方法:①粗盐的提纯:溶解—加过量BaCl2(除去SO42-)、过量Na2CO3(除Ca2+、Ba2+)、过量NaOH溶液(除Mg2+)——过滤——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调pH=7)——加热蒸发结晶(当有大量体积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②海带(紫菜)中提取碘:海带(紫菜)烧成灰——加水溶解——过滤——滤液中滴加几滴硫酸,再加入H2O2溶液—加入四氯化碳,震荡(萃取)——分液——下层溶液进行蒸馏得到单质碘。
③皂化反应后的混合物(硬脂酸钠、甘油和水):加入食盐搅拌—过滤得到硬脂酸钠(肥皂)——滤液进行蒸馏得甘油。
④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和乙醇: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震荡,分液。
⑤分离氯化镁和氯化铝的混合物:样品溶解——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a、沉淀——沉淀后加稀盐酸至恰好溶解——边通HCl边加热蒸发浓缩——氯气结晶得氯化镁晶体;b、滤液通入过量CO2——过滤——沉淀加稀盐酸至恰好溶解——边通HCl边加热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氯化铝晶体。
⑥FeCl3溶液中有FeCl2:通入过量氯气或加入过量双氧水。
⑦FeCl2溶液中有FeCl3: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③除去CuCl2中的FeCl3可加入氧化铜、氢氧化铜、碳酸铜再过滤。
④除去CO2中的SO2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
⑤除去H2中的H2S可用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碱石灰。
⑥除去CH4中的HCHO可通过盛水的洗气瓶。
⑦除去Mg中的Al可用氢氧化钠溶液。
⑧除去BaSO4中的AgCl可用氨水。
药品取用、安全事故及物质检验鉴别、分离提纯编号:37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扎实掌握化学药品的取用方法。
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志,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物质检验鉴别、分离提纯的方法。
3、以极度的热情投入课堂,全力以赴,体验学习的快乐。
【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时间完成学案。
学生先自己阅读复习,在学案上划出自己不熟的知识并..........反复记忆....。
下节课学生先自查自纠15分钟,然后小组内互查并讨论出错的问题,学生展示教师点拨20分钟,5分钟搞好落实。
【课前自学】一、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的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取用时用或送入横放的试管中,然后将试管直立,使药品全部落到底部。
药量一般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
块状固体则用夹取放入横放的试管中,然后将试管慢慢直立,使固体沿管壁缓慢滑下。
2、液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根据取用药品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
取用少量时,可用吸取。
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可用。
取液体量较多时可直接倾倒。
往小口径容器内倾倒液体时(如容量瓶)应用引流。
二、化学试剂保存1、固态试剂要盛在中,液体试剂要盛在中。
2、见光易分解的试剂盛在中,例如3、NaOH等碱,Na2CO3、Na2SiO3等水解显碱性的盐,应盛在带有塞瓶中。
4、强酸、强氧化性试剂、有机溶剂、氯、溴的单质或其水溶液要盛在玻璃瓶这样的耐腐蚀性的容器中,但瓶塞不可用塞。
常见的强氧化剂:,5、特殊的化学试剂要附加特殊的保存措施。
①钠、钾极易与水、氧气反应,要保存在中,锂要保存在中。
②液溴的挥发性很强,要向其容器中加,并在其瓶口处熔上石蜡来强化密封措施。
三、实验中的安全及意外事故的处理1、常见事故的处理①浓H2SO4溅到皮肤上,先用,再并涂上。
浓碱液溅到皮肤上,用水冲洗后涂抹。
大量的酸液弄到桌上,要加适量的,然后用水冲洗,并用抹布擦净。
大量碱液弄到桌上,要加适量的。
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
②苯酚的浓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冲洗。
弱电解质的电离编号:29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能够准确判别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能够准确书写电离方程式。
3、掌握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完成学案,下课收齐。
下节课修改10分钟,进行检查基础知识。
针对存在问题重点讨论8分钟,师生探究、学生展示15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后当堂检测。
标有★的C层同学可不做【课前导学】一、基本概念1、强弱电解质和物质分类的关系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①BaSO4 ②Ca(OH)2 ③HI ④HF ⑤Fe(OH)3⑥Al(OH)3 ⑦SO2⑧Cu ⑨HClO ⑩Cl2 ○11NH3·H2O ○12盐酸○13 CaO属于强电解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弱电解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常见的强电解质有哪几类物质?弱电解质呢?2、弱电解质的证明方法例:下列实验事实不能证明醋酸是弱酸的是()A.常温下,测得醋酸钠溶液的pH>7B.常温下,测的0.1mol·L-1醋酸溶液的pH=4C.常温下,pH=1的醋酸溶液稀释1000倍,测得pH<4D.常温下,将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醋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恰好中和练习2、同浓度同体积的氢硫酸与盐酸相比,下列既能表明氢硫酸是弱酸,又能表明盐酸是强酸的是()A.c(H+):盐酸大于氢硫酸B.中和能力:氢硫酸是盐酸的2倍C.盐酸中:c(H+)=c(Cl-),氢硫酸中:c(H+)/c(S2-)>2D.各稀释一倍:盐酸中c(H+)减半,而氢硫酸中c(H+)未减半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例:写出下列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1)H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H2S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B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Fe(OH)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NaH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NaH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结] 电离方程式书写注意的问题: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常数:弱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比是一个常数,称之为电离平衡常数,CH 3COOH 、NH 3·H 2O 的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还原反应编号:18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本质。
2.熟练掌握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规律。
【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认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下课收齐。
下节课修改10分钟后结合错题统计讨论10分钟,师生探究、学生展示20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基础自学】一、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1、氧化剂化合价_______,_______电子,被_________, 发生________反应,得到______产物。
还原剂化合价_______,_______电子,被_________, 发生________反应,得到______产物。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图示的办法表示出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之间的联系。
练习1、已知反应:Fe+4HNO3(稀)=Fe(NO3)3+2H2O+NO↑,其中:氧化剂_______,还原剂______,氧化产物________,还原产物________,被氧化的元素_______,被还原的元素_______。
每生成1mol NO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被氧化,同时有元素被还原B.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难失电子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D.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时,它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二、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常见的氧化剂:①非金属单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某些金属性较弱的高价态离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过氧化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其他物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常见问题1、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O2→O3)。
2、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如向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Zn,得到Fe2+。
3、向新制氯水中加入FeBr2、FeI2的混合物,最先被氧化的是I-。
4、盐酸有酸性、氧化性、还原性。
亚硫酸有酸性、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
5、Ca(ClO)2溶液中通SO2、FeS+HNO3、Na2SO3+HNO3、Fe(OH)2+HNO3、Fe(OH)3+H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6、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考查(1)根据方程式判断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2)根据物质活动性顺序(常见元素)判断金属性越强的元素,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的元素,单质的氧化性越强,而对应的阳离子的还原性就越弱。
(3)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当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如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程度来进行判断。
例如:16HCl(浓)+2KMnO4=2KCl+2MnCl2+8H2O+5Cl2↑;4HCl+MnO2=MnCl2+2H2O+Cl2↑(加热)由此可得出结论:氧化性:KMnO4>MnO2>O2。
(4)根据原电池、电解池的电极反应比较①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
负极金属是电子流出极,正极金属是电子流入极。
其还原性:负极>正极。
②用惰性电极电解混合溶液时,在阴极先放电的阳离子的氧化性较强,在阳极先放电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较强。
二、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正误判断1、氧化还原反应是指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其实质是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其中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反应,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反应(√)2、置换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因为有单质参加和生成,化合价发生了变化(√)3、复分解反应全部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课前预习导学案一、预习目标1.了解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及递变规律2.了解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及递变规律3.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二、预习内容. 碱金属(Ⅰ族). 卤素(Ⅶ族)总结:同主族元素原子从上到下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逐渐,得电子能力逐渐;元素单质的还原性逐渐,氧化性逐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酸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越来越,非金属性越来越。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再下列空格中课内探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及递变规律2.理解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及递变规律3.使学生会从理论上推测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学习重难点:理解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及递变规律二、学习过程探究点一: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及递变规律怎样?.通过观察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你能发现他们在结构上的异同吗?试推测一下本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所表现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同一族元素的性质。
[实验]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的投入到热坩埚中,观察现象。
同钠与氧气的反应比较。
[实验]在培养皿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绿豆大的钾,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到培养皿中,观察现象。
同钠与水的反应进比较[学生活动,完成表格][思考与交流]根据实验讨论钠与钾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
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他们的原子结构有关系吗?相似点颜色均为银白色(略带金色)硬度密度熔沸点导电导热性递变性密度变化熔沸点变化.如果碱金属在物理性质上也表现出一些相似性和规律性。
那么,你能得出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吗?探究点二:卤族元素的有什么样的递变规律?.看多媒体展示的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表格,请大家根据表,总结出卤素单质在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溶解性等各方面的递变规律。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编号25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熟练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原电池的设计条件及有关简单的计算3、以极度的热情,全力以赴投入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
【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认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下课收齐。
下节课修改10 分钟后结合错题统计讨论10分钟,师生探究、学生展示20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
标有★★的B层可不做,标有★或★★的C层可不做。
【课前导学】Array一、原电池例1、右图原电池装置中,Zn是______极,Cu是______稀H2SO4 的名称),外电路电子由________通过导线流向_______;溶液中_______离子向Cu极移动,________离子向Zn极移动。
写出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Zn极:_____________________ Cu极:____________________氯化铁溶硫酸铜溶总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 __例2、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1)原电池的构成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是把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在这样的一个装置中实现:即把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还原剂在_______极上失电子,发生______反应,电子通过导线流向________极;氧化剂在______极上得到电子,发生_______反应。
盐类的水解编号30班级______ 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盐类水解的原理及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盐类水解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3、以极度的热情自动自发投入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 【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认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下课收齐。
下节课修改10分钟后结合错题统计讨论10分钟,师生探究、学生展示20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并进行当堂检测。
【基础自学】一、盐类水解1、盐类水解的实质是盐电离产生的离子与水电离产生的H+或者OH –结合生成____ __,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移动,从而水的电离。
2、盐类水解的特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例1:在0.1mol/L CH3COONa溶液中,改变下列条件,完成下表:改变的条件平衡移动c( H+ )变化c(OH - )变化水解程度升高温度加水稀释加入CH3COONa固体加入盐酸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氯化铵固体加入氯化钠固体【小结】(1)温度:温度升高,水解平衡向_________ 移动,因为水解反应是_____反应。
(2)盐的浓度:加该盐的固体和加水稀释,水解平衡均向__________移动。
(3)酸或碱:对水解显酸性的盐加入酸能_______该盐的水解,对水解显碱性的盐加入碱能_______该盐的水解。
(4)加其他与盐类水解有关的物质,如水解显相反性质的盐可相互________水解。
练习1、为了配制CH3COO-与Na+浓度比为1:1的溶液,可向CH3COONa溶液中加入()A、适量盐酸B、适量氢氧化钠固体C、适量氢氧化钾固体D、适量氯化钠晶体4、写出下列盐水解的离子方程式:(1)Na2C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e2(SO4)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Nan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MCl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CH3COONH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6)泡沫灭火器灭火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结】1、一种离子水解不彻底,方程式要写,且不能加沉淀符号和气体符号。
一、离子共存问题是离子反应条件和本质的最直接应用
所谓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注意是不能大量共存,而不是不能共存。
二、熟记常考离子的性质
为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
三、常见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酸性溶液:pH<7(常温);能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能使甲基橙呈红色或橙色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
碱性溶液:pH>7(常温);能使pH试纸呈蓝色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呈蓝色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
呈酸性或碱性的溶液:和Al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注:硝酸另外);能使甲基橙呈黄色的溶液;c(H+)或c(OH—)等于10—a mol/L (a>7)的溶液。
四、常见问题
8、常设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