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
- 格式:ppt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35
最新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血脂异常管理指南》解读欧洲心脏病学会(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 和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 European Atherosclerosis Society,EAS)联合发布了欧洲血脂异常管理指南。
《2016年指南》以《2011年ESC /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 以下简称《2011年指南》)为基础,并结合最近5年的众多循证证据结果做出相应修订。
总体上,《2016年指南》对血脂异常总的管理原则与既往指南一致,有以下几大特点。
1 坚持总体的心血管风险评估,扩大风险评估及极高危人群范畴《2016年指南》继续强调评价患者整体心血管风险、强调生活方式改良是管理血脂异常的核心策略。
对于年龄>40 岁的无心血管病、糖尿病、慢性肾病或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证据的无症状成年人,建议应用诸如SCORE 等风险评估系统评估总体心血管风险(Ⅰ,C) 。
SCORE 风险评估基于年龄、性别、吸烟情况、收缩压和总胆固醇水平,系统评价了首次发生致死性动脉粥样硬化事件( 包括心脏病、卒中或其他闭塞性动脉疾病)的10 年累积风险。
根据评估结果,《2016 年指南》保留了《2011 年指南》的极高危、高危、中危和低危四个危险分层。
为了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针对比较年轻的患者,《2016 年指南》增加了危险年龄和终身风险两个指标,对这类患者进行准确风险评估,还对不同的危险组群设立了相应的靶标值,这使得临床治疗有章可循。
在《2011年指南》对极高危患者界定的基础上,《2016年指南》将高危人群范畴进一步扩大。
《2011年指南》中,极高危心血管病风险的患者包括:( 1)经侵入性或非侵入性检查确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 2) 既往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以及其他动脉血运重建手术、缺血性卒中和周围血管病变患者;(3) 有靶器官损害( 如微量白蛋白尿) 的2型和1型糖尿病患者、中重度慢性肾病患者、10年风险SCORE 评分≥10 分患者。
ESC血脂异常管理指南解读一、背景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脂质成分的异常,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
这些异常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中风等严重健康问题。
为了更好地管理血脂异常,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定期发布相关的管理指南。
二、指南主要内容1、血脂异常的诊断指南中明确提出了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包括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等指标。
根据这些指标的数值,可以将血脂异常分为不同类型,如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等。
2、血脂异常的管理指南中详细介绍了血脂异常的管理方法,包括饮食调整、运动锻炼、药物治疗等方面。
其中,药物治疗是重要的管理手段之一,包括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等。
3、特殊人群的管理指南还针对特殊人群的血脂异常管理提出了建议,如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等。
对于糖尿病患者,指南建议应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低于100mg/dl的水平;对于老年人,指南建议应定期监测血脂水平,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三、指南的意义ESC血脂异常管理指南对于医生和患者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提供了明确的诊断标准和管理方法,有助于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血脂异常。
同时,它也强调了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为医生提供了更加具体的用药建议。
指南还针对特殊人群的管理提出了建议,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四、结论血脂异常是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ESC血脂异常管理指南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通过遵循指南的建议,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血脂异常,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对于特殊人群的管理也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有助于更好地保护他们的健康。
血脂异常是指人体血液中脂质代谢异常,主要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的升高或降低。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
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血脂异常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表现:血脂异常通常无特异性症状,但可伴有心血管疾病的其他表现,如胸痛、胸闷、心悸等。
ESC EAS 血脂指南解读什么是ESC EAS血脂指南?ESC(欧洲心脏协会)和EAS(欧洲动脉硬化学会)共同发布的血脂指南,是针对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而制定的临床指南。
指南重点关注血脂代谢异常的诊断与治疗,以及适当的药物治疗方案。
该指南是以最新的临床试验结果为基础,旨在为医生提供明确、规范和详尽的血脂代谢异常的治疗指导,以期改善临床护理。
血脂异常及其影响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的任何改变,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并最终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
血脂异常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型(同时存在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
指南内容ESC EAS血脂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评估血脂异常风险评估血脂异常风险主要是通过测量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以及计算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来确定科学且准确的风险等级。
一般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血糖、肥胖等多种因素,综合判断是否存在血脂异常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建议的治疗方案ESC EAS血脂指南针对不同的血脂异常情况,提供了相应的治疗方案:•高胆固醇血症: 推荐患者采用非药品干预,如改变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戒烟、限制饮酒等。
而药物治疗则包括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胆固醇合成抑制剂、降脂药物以及其他二线药物等,可以同时选用两种药物进行治疗。
•高甘油三酯血症: 一般从非药品治疗入手,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加强运动,限制摄入易于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减少饮酒,放弃吸烟等。
若非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则需适当选用降脂药物,如贝特类药物、其他药物等。
•混合型血脂异常: 这种类型的血脂异常风险最高。
治疗方法和高胆固醇血症高度相似。
同时,也建议控制甘油三酯的水平。
3. 特殊人群的血脂治疗除了普通人口外,指南还关注了特殊人群的治疗。
比如,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应该在青少年或早期成年期进行治疗;对于肥胖或糖尿病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和心血管康复外,还应加大非药品干预的效果。
ESC2019丨血脂异常新指南发布,要点速览8月31日,法国巴黎,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019年会发布了ESC/EAS血脂异常管理新指南。
该指南就如何通过生活方式和药物来改变血脂水平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风险给出了建议,强调了“LDL-C越低越好”的概念。
指南在线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EHJ),并在ESC官网同步更新。
以下是指南要点总结。
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 1. 对于年龄>40岁且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性慢性肾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或LDL-C>4.9 mmol/L (>190 mg/dL)的无症状成人,建议使用SCORE等风险评估系统进行总体风险评估(I,C)。
2. 可以根据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中重度肾脏疾病、极高的个体危险因素、FH或高SCORE评分风险来确定高危和极危险的个体,并优先考虑对所有危险因素进行管理(I,C)。
3. 对于糖尿病或FH人群,不建议使用适合一般人群的风险评分(III,C)。
用于心血管风险评估的血脂分析 1. 通过SCORE 评分系统,总胆固醇分析可用于评估总体心血管风险(I,C)。
2. 使用在线SCORE评分系统时,建议使用HDL-C分析进一步完善风险评估(I,C)。
3. 建议将LDL-C分析作为筛查、诊断和管理的一线血脂分析方法(I,C)。
4. 建议将甘油三酯分析作为常规血脂分析的一部分(I,C)。
5. 建议风险评估中纳入非HDL-C分析,尤其是甘油三酯水平较高、糖尿病、肥胖或LDL-C水平非常低的人群(I,C)。
6. 建议风险评估中纳入ApoB风险,尤其是甘油三酯水平较高、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征或LDL-C水平非常低的人群。
如果可以的话,其可替代LDL-C分析作为筛查、诊断和管理的主要指标,在甘油三酯水平较高、糖尿病、肥胖或LDL-C水平非常低的人群中,可能优于非HDL-C(I,C)。
LDL-C的治疗目标 1. 对于极高危个体的二级预防,建议LDL-C水平比基线降低≥50%,LDL-C水平<1.4 mmol/L(<55 mg/dL)(I,A)。
最新欧洲「血脂管理指南」公布临床必看10大关键信息,一文掌握!今天下午,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下、塞纳河边、凯旋门附近,欧洲心脏协会(ESC)和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协会(EAS)震撼发布了包括《2019 ESC/EAS 血脂异常管理指南》在内的 5 大指南。
《2019 ESC/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10 大关键信息如下:01胆固醇和心血管疾病风险所有的前瞻性研究、随机临床试验和孟德尔遗传随机研究结果都一致表明:升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的原因。
至少降到1mmol/L 水平,在(以上)整个 LDL-C 水平范围内,“越低越好”,没阈值。
在 LDL-C 平均或低于平均水平的、已经接受降低 LDL-C 治疗的患者,降低 LDL-C 可能产生重要的得益。
降低 LDL-C(例如用他汀类药物,依泽替米贝,或 PCSK9 抑制剂)带来的 ASCVD 按比例减少的得益,取决于LDL-C 的绝对减少,即LDL-C 每降低1mmol/L,ASCVD 大约减少五分之一即 20%。
02PCSK9 抑制剂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他汀基础上加上 PCSK9 抑制剂可进一步降低 ASCVD 风险。
这一组合可用于高危 ASCVD 患者。
03影像技术用于危险分层对中危患者,冠脉钙化积分(CAC)有助于治疗决策。
对单独通过生活方式改变LDL-C 仍未达标、降LDL-C 治疗尚存疑问的患者,CAC 有助于治疗的共同决策。
04ApoB 用于危险分层ApoB 可能是衡量个体暴露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的更好指标,因此,在测量 LDL-C 水平可低估 ASCVD 风险的情况下,比如高甘油三酯血症(TG),糖尿病(DM),肥胖或LDL-C 很低的患者,ApoB 的使用可能对风险评估特别有用。
05Lp(a)用于危险分层一次性测量Lp(a)可能有助于识别高遗传性Lp(a)即那些终生 ASCVD 风险很高的人。
ESC/EAS血脂指南:规范降脂治疗要点血脂水平的控制是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永恒话题,控制血脂水平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石。
在ESC/EAS血脂指南中,强调心血管总体风险、重新定义极高危人群、血脂筛查的适用对象及检测内容,血脂控制靶点的选择,调脂治疗的靶标、调脂治疗的药物选择及注意事项(强调他汀的核心地位)、倡导更为积极的降脂策略,强调生活方式的干预是降脂治疗的基础;明确血脂异常检查对象及指标、细化特殊人群的血脂管理、明晰调脂治疗中监测及处理流程等。
通过学习指南,规范降脂治疗对临床血脂控制治疗有指导性的意义。
极高危人群的定义:1.通过有创或无创的方法(如冠脉造影、核素显像、负荷超声心动图及超声检出颈动脉斑块)确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陈旧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脉血管重建(介人或搭桥)、其他血管重建、缺血性卒中、外周动脉疾病。
2.2犁糖尿病或l型糖尿病伴有靶器官损害,如微量白蛋白尿异常。
3.中重度慢性肾脏疾病[肾小球滤过率(GFR)<60 ml·min~·(1.73 2 )-1。
4.其他SCORE≥10%的情况。
血脂筛查的适用对象及检测内容2型糖尿病、明确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吸烟、肥胖、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慢性炎性疾病、慢性肾脏疾病、血脂异常家族史的患者建议进行血脂谱检查。
男性大于40岁和女性大于50岁者也可考虑进行血脂检查。
TC、LDL-C、TG及HDL-C仍然是血脂检测的基本项目,用以评估风险。
而当存在混合型高脂血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或慢性肾脏疾病时,非HDL-C[等于TC—HDL—C,包括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等]或载脂蛋(Apo)B为可选的检测项目;某些高危患者及有家族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者,可以测定脂蛋白(Lp)a。
血脂控制靶点的选择LDL-C升高是导致动脉硬化及冠心病最为主要的危险因素,而干预LDL-C带来了充分的心血管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