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直肌的解剖
- 格式:doc
- 大小:112.00 KB
- 文档页数:2
肌肉起止点12345上图说明:1・斜方肌2•棘上韧带3・背阔肌4•胸腰筋膜5•紙结右韧带1上图说明:1 •肩胛提肌2・菱形肌3•棘上韧带4•下后锯肌5・竖脊肌6•胸腰筋膜7•舐结节韧带上图说明:1・胸大肌2•腹外斜肌3・腹直肌4・胸小肌5•肋间外肌6•腹内斜肌上图说明:1•肩胛提肌2・三角肌(前部)3・三角肌(中部)4•肱二头肌(长头)5・肱二头肌(短头〉6.喙胧肌7•肩胛下肌8・前锯肌17.大圆肌上图说明:1•肩胛提肌8・前锯肌9•小菱形肌10•大菱形肌11・冈上肌12.三角肌(后部)13•脏三头肌(外侧头)14•肱三头肌(长头)15.冈下肌16.小圆肌17.大圆肌上图说明:1 •拇短伸肌2・税侧腕短伸肌3・挠侧腕长伸肌4•小指伸肌5・指伸肌上图说明:6.肱挠肌7.掌长肌8•旋前圆肌9•尺侧腕屈肌10•挠侧腕屈肌上图说明:1.酩腰肌2.臀中肌4.缝匠肌5.阔筋膜张肌6.耻骨肌7・股薄肌8.长收肌9・股直肌10 •股四头肌上图说明:2・臀中肌3・臀大肌7・股薄肌11 •股二头肌12.半腱肌13.半膜肌14•腓肠7 W上图说明:1 •胫骨前肌2•趾长伸肌3•拇长伸肌上图说明:1・腓肠肌2•比目鱼肌3•胫肯后肌4•趾长屈肌7•跟腱斜方肌斜方肌及其起止点部位:项部及背上部皮下,一侧为三角形,两侧相合为斜方形。
起点: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颈椎棘突、全部胸椎棘突及其棘上韧带。
止点:锁骨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
功能:近固定时,上部肌纤维收缩,使肩胛件上提、上回旋和后缩:中部肌纤维收 缩,使肩胛丹后缩;下部肌纤维收缩,使肩胛竹下降、上回旋和后缩。
远固泄时,一侧肌 纤维收缩,使头向同侧屈和对侧旋转:两侧收缩,使脊柱伸。
斜方肌I:部肝雜 Φ9∣⅝rm背阔肌部位:腰背部和胸部后外侧皮下。
起点:第7〜12胸椎及全部腰椎棘突、恥正中暗、酩靖后部和第10〜12肋外侧而。
止点:肱骨小结节新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伸、内收和内旋。
肌肉起止点上图说明: 1. 斜方肌 2. 棘上韧带 3. 背阔肌 4. 胸腰筋膜 5. 骶结节韧带上图说明:1. 肩胛提肌 2. 菱形肌 3. 棘上韧带 4. 下后锯肌 5. 竖脊肌 6. 胸腰筋膜7. 骶结节韧带上图说明: 1. 胸大肌 2. 腹外斜肌 3. 腹直肌 4. 胸小肌 5. 肋间外肌 6. 腹内斜肌上图说明: 1. 肩胛提肌 2. 三角肌(前部) 3. 三角肌(中部) 4. 肱二头肌(长头) 5. 肱二头肌(短头) 6. 喙肱肌7. 肩胛下肌8. 前锯肌17. 大圆肌上图说明: 1. 肩胛提肌8. 前锯肌9.小菱形肌10. 大菱形肌11. 冈上肌12. 三角肌(后部)13. 肱三头肌(外侧头)14. 肱三头肌(长头)15. 冈下肌16. 小圆肌17. 大圆肌上图说明: 1. 拇短伸肌 2. 桡侧腕短伸肌 3. 桡侧腕长伸肌 4. 小指伸肌 5. 指伸肌上图说明: 6. 肱桡肌 7. 掌长肌 8. 旋前圆肌 9. 尺侧腕屈肌10. 桡侧腕屈肌上图说明: 1. 髂腰肌 2. 臀中肌 4. 缝匠肌 5. 阔筋膜张肌 6. 耻骨肌 7. 股薄肌 8. 长收肌 9. 股直肌10.股四头肌上图说明: 2. 臀中肌 3. 臀大肌 7. 股薄肌11. 股二头肌12. 半腱肌 13. 半膜肌 14. 腓肠肌上图说明: 1. 胫骨前肌 2. 趾长伸肌 3. 拇长伸肌上图说明: 1. 腓肠肌 2. 比目鱼肌 3. 胫骨后肌 4. 趾长屈肌7. 跟腱斜方肌部位:项部及背上部皮下,一侧为三角形,双侧相合为斜方形。
起点: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 颈椎棘突、所有胸椎棘突及其棘上韧带。
止点:锁骨外侧1/ 3、肩峰和肩胛冈。
功能:近固准时,上部肌纤维缩短,使肩胛骨上提、上盘旋和后缩;中部肌纤维缩短,使肩胛骨后缩;下部肌纤维缩短,使肩胛骨降落、上盘旋和后缩。
远固准时,一侧肌纤维缩短,使头向同侧屈和对侧旋转;双侧缩短,使脊柱伸。
腹腔解剖学了解腹腔内的器官和解剖学细节腹腔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并描述腹腔内的器官和解剖学细节。
腹腔位于人体躯干的下部,是包含多个重要内脏器官的空腔。
通过对腹腔解剖学的了解,可以帮助医学生、医生和解剖学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诊断腹腔相关的疾病。
一、腹腔器官腹腔内的器官包括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等。
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有胃、小肠、大肠和肝脏等。
胃位于腹腔的上部,是消化食物的重要器官。
小肠位于胃的下方,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大肠则负责吸收水分和排除体内废物。
肝脏是体内最大的实质器官,位于腹腔的右上区域,具有分泌胆汁和代谢物质的重要功能。
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包括肾脏、膀胱和输尿管等。
肾脏位于腹腔的后部,是体内排泄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的关键器官。
膀胱则用于暂时储存尿液,输尿管则负责将尿液从肾脏输送到膀胱。
生殖系统的腹腔内器官包括卵巢、输卵管和子宫等。
卵巢位于腹腔的下方,是女性生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卵子的产生和激素的分泌。
输卵管连接卵巢和子宫,起着输送卵子和受精卵的作用。
子宫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承载着胎儿发育的器官。
二、腹腔解剖学细节1. 腹膜腹腔内覆盖着一层薄膜,称为腹膜。
腹膜是腹腔内大部分器官的外膜,分为腹腔腹膜和脏层腹膜。
腹腔腹膜附着在腹腔壁上,脏层腹膜附着在内脏器官表面。
腹膜之间夹层有一定间隙,称为腹腔。
腹膜通过腹腔脏膜给予内脏器官支持和保护。
2. 腹肌腹腔解剖学中另一个重要结构是腹肌。
腹肌位于腹腔的前部,主要由腹直肌、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组成。
这些肌肉起到保护腹腔内器官的作用,同时也参与呼吸和维持身体姿势。
3. 血管和神经腹腔内存在着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主要的血管有腹腔动脉和下腔静脉。
腹腔动脉供应腹腔内器官血液,下腔静脉则负责将血液从下肢输送回心脏。
腹腔内还有丰富的神经支配,其中最重要的是腹腔迷走神经和腹腔交感神经。
三、腹腔解剖学的临床应用腹腔解剖学的广泛应用在临床医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腹股沟三角名词解释解剖学
腹股沟三角是人体解剖学中的一个区域,位于腹股沟(腹股沟是大腿根部与腹部交界处)的上方。
它是由腹直肌、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组成的三角形区域。
腹股沟三角在解剖学中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是腹股沟疝的常见发生地点。
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的脏器(如肠管或脂肪组织)通过腹股沟区域的缺陷或薄弱处突出到腹股沟外的情况。
了解腹股沟三角的解剖结构和特点,对于诊断和治疗腹股沟疝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腹股沟三角的边界由以下结构组成:
1. 上缘,腹内斜肌的下缘。
2. 内侧缘,腹直肌的外侧缘。
3. 外侧缘,腹外斜肌的内侧缘。
腹股沟三角内还包含其他重要的结构,如腹股沟深筋膜、腹股
沟浅筋膜、腹膜、腹股沟神经、腹股沟动脉和静脉等。
这些结构与腹股沟疝的形成和治疗密切相关。
总结而言,腹股沟三角是人体解剖学中一个重要的区域,由腹直肌、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组成。
了解腹股沟三角的结构和特点对于诊断和治疗腹股沟疝非常重要。
腹直肌手法修复原理腹直肌是人体腹部的一个重要肌肉,它不仅是躯干的主要稳定肌肉,还是腹部力量训练的关键肌肉。
腹直肌手法修复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手法操作来修复腹直肌的功能和结构,促进腹直肌的康复和健康。
本文将介绍腹直肌手法修复的原理及其作用。
腹直肌手法修复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腹直肌解剖学知识,了解腹直肌的结构和功能是进行手法修复的基础。
腹直肌位于腹部前壁,由左右两块对称的肌肉组成,是腹部的重要肌肉之一。
它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躯干的稳定性,参与呼吸和腰部活动。
在手法修复中,需要根据腹直肌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操作。
2. 手法操作技巧,腹直肌手法修复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技术,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和实践才能掌握。
操作者需要熟练掌握按摩、推拿、拉伸等手法技巧,通过适当的力量和角度作用于腹直肌,促进其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改善肌肉功能。
3. 理疗原理,腹直肌手法修复的原理与理疗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手法操作可以促进腹直肌组织的新陈代谢,加速废物的排出,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同时,手法操作还可以刺激神经系统,调节肌肉张力,改善腹直肌的功能状态。
4. 个体化治疗,每个人的腹直肌问题可能不尽相同,因此在手法修复过程中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操作。
操作者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格特点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针对性地进行手法修复操作,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腹直肌手法修复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缓解肌肉紧张,腹直肌手法修复可以通过按摩、拉伸等手法,缓解腹直肌的紧张和疼痛,改善肌肉的松弛状态,促进肌肉的舒展和柔软。
2. 促进血液循环,手法操作可以刺激腹直肌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加速废物的代谢和排出,有利于腹直肌的康复和修复。
3. 改善腹部稳定性,腹直肌是躯干的主要稳定肌肉,通过手法修复可以增强腹直肌的力量和稳定性,提高腹部的支撑能力,预防腰部和腹部的损伤。
肌肉起止点上图说明:1.斜方肌 2.棘上韧带 3.背阔肌 4.胸腰筋膜 5.骶结节韧带上图说明:1.肩胛提肌 2.菱形肌 3.棘上韧带 4.下后锯肌 5.竖脊肌 6.胸腰筋膜 7.骶结节韧带上图说明:1.胸大肌 2.腹外斜肌 3.腹直肌 4.胸小肌 5.肋间外肌 6.腹内斜肌上图说明:1.肩胛提肌 2.三角肌(前部)3.三角肌(中部)4.肱二头肌(长头)5.肱二头肌(短头)6.喙肱肌 7.肩胛下肌8.前锯肌 17.大圆肌上图说明:1.肩胛提肌 8.前锯肌 9.小菱形肌 10.大菱形肌 11.冈上肌 12.三角肌(后部)13.肱三头肌(外侧头)14.肱三头肌(长头)15.冈下肌16.小圆肌 17.大圆肌上图说明:1.拇短伸肌 2.桡侧腕短伸肌 3.桡侧腕长伸肌 4.小指伸肌 5.指伸肌上图说明:6.肱桡肌 7.掌长肌 8.旋前圆肌 9.尺侧腕屈肌 10.桡侧腕屈肌上图说明:1.髂腰肌 2.臀中肌 4.缝匠肌 5.阔筋膜张肌 6.耻骨肌 7.股薄肌 8.长收肌 9.股直肌10.股四头肌上图说明:2.臀中肌 3.臀大肌 7.股薄肌11.股二头肌 12.半腱肌 13.半膜肌 14.腓肠肌上图说明:1.胫骨前肌 2.趾长伸肌 3.拇长伸肌上图说明:1.腓肠肌 2.比目鱼肌 3.胫骨后肌 4.趾长屈肌 7.跟腱斜方肌部位:项部及背上部皮下,一侧为三角形,两侧相合为斜方形。
起点: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颈椎棘突、全部胸椎棘突及其棘上韧带。
止点:锁骨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
功能:近固定时,上部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上提、上回旋和后缩;中部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后缩;下部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下降、上回旋和后缩。
远固定时,一侧肌纤维收缩,使头向同侧屈和对侧旋转;两侧收缩,使脊柱伸。
背阔肌部位:腰背部和胸部后外侧皮下。
起点:第7~12胸椎及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髂嵴后部和第10~12肋外侧面。
止点:肱骨小结节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