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程事故中吸取教训-之深基坑篇
- 格式:pptx
- 大小:9.65 MB
- 文档页数:76
基坑工程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一、前言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基坑工程作为重要的工程之一,存在着很多安全风险。
基坑工程安全事故不仅会对建设进度产生影响,更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及时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应对,对保障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基坑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供相关人员参考。
二、基坑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1. 施工过程中安全意识不强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当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时,很容易在施工中松懈警惕,造成各种不安全行为。
例如,不带安全帽、互相扔工具、操作不熟练等等,这些行为都会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
2. 基坑工程设计不合理基坑工程是建筑工程中比较危险的施工之一,所以在基坑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特别谨慎。
如果设计不合理,会造成基坑支撑不稳、坑底渗水等问题,给施工过程带来很多安全风险。
3. 基坑边坡稳定性差在基坑工程中,边坡稳定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如果边坡稳定性不好,容易发生滑坡、坍塌等事故,这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将产生巨大的威胁。
4. 基坑工程材料不合格基坑工程需要广泛使用许多建筑材料,如混凝土、钢筋等。
如果这些材料的质量不合格,就会对基坑工程的安全造成威胁。
例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如果液态混凝土与空气接触时间过长,会引起凝结,出现混凝土缺陷,直接影响基坑的强度和稳定性。
5. 基坑周围建筑物因素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周围建筑物的问题也会对安全带来威胁。
例如,施工现场周围有高楼大厦,风险就会加大。
此外,当周围的建筑物不稳定、施工过程中未能预判灾害等因素也是造成基坑安全事故的原因。
三、对策措施在基坑工程中,为了避免安全事故,应采取以下对策措施:1. 安全意识培训施工前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
通过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 坚决杜绝安全隐患。
2. 合理设计基坑工程在基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地质环境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综合考虑基坑的深度、面积、临近建筑物等多种因素。
深基坑支护事故处理经验录引言深基坑工程是现代建筑领域中常见的一种特殊工程形式,它在城市建设和土木工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由于复杂的地质条件、设计不合理、施工不规范等原因,深基坑支护事故时有发生。
本文将总结深基坑支护事故处理的经验,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事故分类与原因分析1. 事故分类根据深基坑支护事故发生时的具体情况,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土方崩塌事故:主要是由于土层稳定性差、雨水渗入导致软土液化等原因引起。
•支撑结构失效事故:常见于支撑结构设计不合理、材料质量差、施工过程中操作不当等情况。
•地下水涌入事故:可能由于设计排水系统不完善、地下水位变化大等原因引起。
2. 原因分析对于深基坑支护事故的发生,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设计不合理:包括基坑尺寸、支护结构设计不当等。
•施工不规范:施工过程中操作不当、使用劣质材料等。
•地质条件复杂:地下土层特性复杂,包括土层稳定性差、地下水位变化大等。
事故处理经验总结1. 加强前期调查与设计在深基坑工程的前期调查阶段,需要充分了解工程所处地质条件,包括土层特性、地下水位变化情况等。
对于基坑尺寸、支护结构设计等方面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以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2. 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在深基坑工程的施工阶段,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进行操作。
对于关键部位的支撑结构需采用高质量材料,并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操作规范。
应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
3.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深基坑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加强现场巡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风险。
4. 加强沟通与协作深基坑工程涉及多个专业领域的合作,需要各方密切配合、沟通协作。
加强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工程进展顺利。
结论深基坑支护事故处理经验录总结了深基坑支护事故的分类与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基坑工程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基坑工程是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程,主要用于建筑物的基础深掘和支撑,是建筑物稳定性的基础保证。
但是,由于基坑工程的复杂性和危险性,经常发生一些安全事故,例如基坑坍塌、土方车翻等。
为此,本文将从基坑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入手,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
一、基坑工程安全事故原因分析1. 设计不合理有时候,由于设计不合理,基坑支护结构不够牢固或不符合实际情况,导致基坑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
例如,在不考虑地下水位条件的情况下,设计支撑结构,并未考虑地下水位,造成基坑支撑结构致使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坍塌。
2. 施工不规范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有时候由于工人操作不当、没有按照规范流程施工或者没有合理使用机具,导致基坑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
例如,当土方车倾翻时,原因往往是超载或者转弯过急,这一方面是由于操作员缺乏经验;另一方面是由于没有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施工而造成的。
3. 材料质量不过关在基坑工程的施工中,材料的质量是安全事故的一个因素。
例如,在支撑结构中使用的材料如果存在开裂或者穿孔等问题,可能会导致其支撑能力降低或者支撑结构失效,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基坑工程安全事故防范对策1. 设计符合实际情况设计师应该根据基坑工程的实际情况,考虑到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合理的设计措施和更好的支撑结构,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实施。
设计师还应该考虑到可能的地下水位和地质条件变化,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 合理使用机具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操作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确保机具的合理使用和操作规范。
针对土方车倾倒的问题,操作者应该严格按照要求操作,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 材料质量检测在基坑工程施工中,要进行材料质量检测,如果出现问题应及时淘汰和更换。
为了避免材料质量问题,应该在工程开展前选择正规的材料生产厂家,在选购材料时严格控制质量,防止因材料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
深基坑工程安全管理与事故案例目录1. 内容简述 (2)1.1 背景介绍 (2)1.2 目的和意义 (3)2. 深基坑工程概述 (4)2.1 定义与特点 (4)2.2 施工工艺及流程 (5)2.3 常见问题与挑战 (7)3. 安全管理体系建立 (8)3.1 安全管理组织架构 (9)3.2 安全管理制度与规范 (10)3.3 安全责任落实 (12)3.4 安全教育培训 (13)4. 安全生产实施要点 (15)4.2 施工过程控制 (17)4.3 验收与交付 (18)4.4 监测与应急处理 (19)5. 事故案例分析 (21)5.1 事故类型及原因 (22)5.2 事故处理与救援 (23)5.3 事故责任追究与处罚 (24)5.4 案例学习与反思 (25)6. 改进措施与建议 (26)6.1 技术创新与优化 (27)6.2 管理制度完善 (28)6.3 监管力度加强 (29)6.4 行业交流与合作 (31)7. 结论与展望 (32)7.2 展望与未来发展趋势 (34)1. 内容简述本文档旨在探讨深基坑工程的安全管理及其相关事故案例,深基坑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中一项复杂且风险较高的工程,其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首先概述深基坑工程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进而分析深基坑工程中的安全管理要点,包括前期策划、设计、施工、监测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措施。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结合具体的事故案例,探讨事故发生的成因、后果以及处理措施,旨在通过案例分析,提高人们对深基坑工程安全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本文的目的在于为从事深基坑工程的相关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确保工程安全、顺利进行。
1.1 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开发等工程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这些项目中,深基坑工程作为支撑建筑物的重要基础,其安全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深基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周边环境敏感、技术难度大等,这些都给工程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上海深基坑事故案例咱来说说上海的深基坑事故案例哈。
就有这么一个工程,在上海的某个繁华地段打算盖个超酷炫的大楼。
这深基坑工程一开始看着挺顺利,各种机械轰隆隆地挖着,大家都觉得按这节奏,大楼很快就能拔地而起。
这个深基坑呢,周边的环境那叫一个复杂,就像一个娇贵的小孩被各种东西围着。
一边是老居民楼,那些房子就像一群颤颤巍巍的老爷爷老奶奶,经不起啥大折腾;另一边是各种地下管线,就像人体的血管一样,密密麻麻的,哪根断了都得惹出大麻烦。
施工队呢,可能是有点过于自信或者想赶工期。
在支护结构这块儿,就没有做到尽善尽美。
这支护结构啊,就好比是深基坑的保镖,得强壮又靠谱。
结果他们这保镖有点弱不禁风,有些地方的支撑强度不够。
随着基坑越挖越深,问题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突然有一天,周围的地面开始有点小裂缝了,就像大地的脸上突然长了皱纹一样。
这可不得了,住在附近的居民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慌得不行。
紧接着,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部分基坑壁开始有点小塌方,泥土就像不受控制的调皮孩子,一个劲地往基坑里跑。
那些地下管线也开始受到牵连,就像被扯到的蜘蛛网一样,有些地方出现了破损。
好在发现得还算及时,施工方赶紧采取各种补救措施。
又是加固支护结构,又是检查地下管线的受损情况,忙得不可开交。
不过这件事呢,可给周围的居民、过往的行人还有整个工程都带来了不小的惊吓。
也给其他搞深基坑工程的人提了个醒,这深基坑工程啊,就像走钢丝,每个环节都得小心翼翼,可不能马虎。
还有一个例子呢,也是在上海的一个建设项目。
这个深基坑本来就比较深,像一个深深的大口子要被埋进土里。
施工过程中,防水措施没做到位。
这水啊,就像是狡猾的小贼,瞅准了机会就往基坑里钻。
水一进来,整个基坑就像变成了一个泥潭。
那些本来好好的机械设备,就像陷进沼泽地的大怪兽,动弹不得。
而且这积水还影响了基坑的稳定性,让基坑壁变得软趴趴的。
本来按照计划,后续的工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的,这一出事,全都乱了套。
•地基基础□黄洪海 易 琨 殷春风常见原困浅祈深基坑工程事故深基坑工程是高风险工程,工程事故频繁。
总结事故的经验教训有利于提高人们对基坑工程事故的认识,从事故中吸取教训,提高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水平,降低基坑工程的风险。
一、深基坑事故原因分析对20世纪90年代的部分基坑事故报道进行事故原因分析。
1.典型案例1(1) 基坑尺寸:基坑深度6m,建筑物长45m,宽13.5m,淤泥质粉质粘土,顶板埋深3.5m, 最大厚度10.5 m o(2) 基坑的支护:基坑边坡坡角75%,用4 排锚杆加固坡体,加挂钢筋网喷浆护面。
36(3)事故简要描述:当中段挖至淤泥质土后北坡面开裂,地表塌陷最大深度0.9m,坑外10m处最大水平位移70mm,经注浆后稳定,西段挖至淤泥质土时南坡及坑底失稳,大量淤泥涌出,18m长的坡壁报废。
(4)事故的简易分析: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及抗隆起安全系数均小于1,喷锚方案不当。
2.典型案例2(1)基坑尺寸:某商厦基坑开挖深度5.6m。
(2)基坑的支护:桩径0.5m双排粉喷桩支护,桩长9m,基坑四周设轻沏井点降水,井点埋深8m。
(3)事故简要描述:开挖基坑1周后粉喷桩剪断,相邻建筑出现不均匀沉降及幵裂,围墙倒坍,外墙基础外露,上下水管断裂,墙体裂缝宽度50~120mm,窗间墙水平裂缝宽60mm,地面裂缝宽度8~18mm,长度20m。
(4)事故的简易分析:围护结构抗倾覆安全系数仅0.5,止水失效,降水引起相邻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和地面沉降。
3.典型案例3(1)基坑尺寸:基坑宽10m,长度超过200m,开挖深度约10m。
(2)基坑的支护:宽度80cm地下连续墙,长度20m,2道钢筋混凝土支撐。
(3)事故简要描述:挖土接近设计高程时地下连续墙发生整体滑移,坑底隆起,第2道支撑大部分剪断,第1道支撐拉脱跌落,坑外地面下沉最大达4m。
(4)事故的简易分析:被动区抗力不足,土体失稳。
4.典型案例4(1)基坑尺寸:主楼高29层,基坑开挖深度12.35m。
深基坑工程事故的建议及对策1、坚持分层分段开挖与支护的原则一般情况下,边坡破坏有一个从局部开始,逐渐扩大的过程。
首先产生局部破坏的部位为突破点。
当某部位土体应力达到或超过其强度时,突破点开始破坏,并引起周围土体力学性质的变化和临近部位应力的升值,使破坏面扩大。
城市高层建筑的发展,使基坑深度日益增大,边坡也越来越陡立(一般在80~90°)。
目前各种边坡稳定的理论计算模式都是在60°左右建立的,与陡立边坡的初始受力状态有较大差异。
边坡开挖后,破坏了原自然土体的三向受力状态,在开挖面附近产生一个高能区。
其中一部分能量传给周围土体,一部就成为使土体变形的动力。
对近于直立的边坡,若一次开挖深度太大,积聚的能量就很大,有可能成为破坏的突破点而产生塌方。
所以施工中必须控制开挖面的长度与深度,并进行快速支护,使支护尽早发挥效能,达到控制和消灭破坏突破点的目的。
分层分段开挖并支护有利于边坡能量的释放。
前期开挖掘层段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锚体传到土层较深部位,有一部分受已施工面板影响留在坡面浅层部位。
当下一层段开挖后,就被后期开挖段吸收并释放。
因此,分层分段开挖并支护的施工方也是一个能量释放的过程,最后总的开挖能量留在坡面的较少,这对整个破面的稳定是有利的。
边坡层段开挖的大小应作为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分析土体力学性能、地下水和边坡附加荷载分布的基础上预测突破点可能产生的部位,这是划分层段的重要依据。
据此绘出每一坡面的层段开挖图,作为施工依据,并在施工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信息反馈是基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施工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基本上指两方面:一是指坡面开挖过程中对暴露出来的地质构造、地下水分布的变化及未知地下建筑物的信息反馈;二是指施工过程中对边坡位移及应力监测的信息反馈。
其中,施工中发生侧移有以下原因:(1)土力学的模糊性:土的层面结构多变,影响因素多,物理力学性能分散性大。
其结构计算原理及各种参数取值有较大的模糊性,不可能一次计算到位。
第1篇一、事故背景某市某污水处理厂于2010年10月进行扩建工程,工程总投资1.2亿元,工期为两年。
在工程进行到基坑开挖阶段时,发生了污水基坑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
二、事故经过1. 施工单位概况施工单位为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具有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注册资本5000万元。
该公司在施工过程中,对污水基坑坍塌事故负有直接责任。
2. 坍塌事故发生原因(1)施工前未进行地质勘察,对基坑周边地质情况了解不足;(2)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支护,基坑支护结构存在缺陷;(3)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对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排查不力;(4)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施工人员违规操作。
3. 事故发生经过2010年10月15日,施工现场进行污水基坑开挖作业。
在开挖至深度约6米时,突然发生坍塌,导致3名施工人员被困。
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救援,但由于坍塌范围较大,救援工作困难重重。
经过5小时的紧张救援,3名被困人员被成功救出,但已不幸遇难。
三、事故调查及处理1. 事故调查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
经调查,认定事故原因如下:(1)施工单位未进行地质勘察,对基坑周边地质情况了解不足;(2)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支护,基坑支护结构存在缺陷;(3)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对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排查不力;(4)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施工人员违规操作。
2. 事故处理(1)对施工单位进行处罚,责令其停业整顿,并处以罚款100万元;(2)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给予相应党纪、政纪处分;(3)对事故现场进行整改,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四、事故警示1. 加强地质勘察,确保施工安全在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基坑周边地质情况,为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对地质条件复杂、风险较高的区域,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深基坑工程的变形与事故分析,供参考借鉴!来源:筑龙论坛某深基坑工程,在施工和开挖过程中不断出现涌水冒砂,最多一天涌水冒砂约达2000 m3,周边地面以及建筑物沉降变形明显,且大大超过规范规定的预警值。
本文以该基坑的设计方案、施工记录、变形监测数据为依据,综合分析了该深基坑工程变形和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总结经验教训,以期为类似深基坑工程提供借鉴。
1 工程概况1.1 工程区域基坑工程周长约为430 m,占地面积约为9800 m2。
场地内陆形较平坦,地面标高介于1309.85~1313.20 m 之间,平均高程为1311.70 m,场地高差为 3.35 m。
基坑开挖深度为15.85~16.05 m。
1.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场地地层情况见表1。
在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地下水属潜水型,弱承压水型孔隙水。
主要含水层为第② -1 层粉土、第④层粉砂。
初见水位埋深在0.1~3.4 m之间,平均为1.96 m。
表1 场地地层情况/m1.3 周边环境基坑东面为小区住宅,有8 栋7 层住宅楼,框架结构,桩基础,基础埋深为9~14 m,其中有4 栋住宅楼紧邻用地红线,距基坑边线20.5~36.4 m ;基坑北面临市政主干道,道路距基坑边线约40 m ;基坑西北、西南面为2~3 层住宅群;西面为2~4 层住宅群,以砖结构和砖混结构为主,独立基础、满堂基础或毛石基础,基础埋深为1.5~2.5 m,紧邻用地红线;基坑南面为6 栋6 层住宅楼,框架结构,距基坑边线最近建筑为1 栋4 层砖混结构住宅,距离约为8.3 m,基坑布点如图1 所示。
图1 基坑监测布点图1.4 基坑支护和止排水方案1.4.1 基坑支护方案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
基坑北面1-1、2-2 剖面为Ф1200 旋挖灌注桩+5 排预应力锚索,桩长为25~26 m,桩间距和锚索横向间距为1.8 m,锚索竖向间距为3.0~3.2 m。
锚索总长为25~19 m,锚固端长为13~1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