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事故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5.93 MB
- 文档页数:65
危大工程事故案例及处罚那我给你讲个危大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事故案例以及相应的处罚情况哈。
一、建筑外墙脚手架坍塌事故案例。
1. 事故经过。
有这么一个建筑工程,要盖个十几层的大楼。
施工方为了赶工期呢,在外墙搭脚手架的时候就开始各种偷工减料。
那些脚手架的钢管啊,好多都是薄壁的,不符合标准,就像你用很薄的纸糊的架子似的,不结实。
而且在搭建的时候,工人也没有按照规范来,连接的扣件有的都没拧紧。
结果有一天,工人们正在脚手架上干活呢,突然“轰”的一声,脚手架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塌了下来。
好多工人直接就从上面掉下来了,那场面真是惨不忍睹啊。
2. 事故原因分析。
首先就是材料不合格,那些薄壁钢管根本承受不了那么大的重量和压力。
就好比让一个小婴儿去扛一袋大米,肯定扛不住呀。
工人操作不规范,没有拧紧扣件,这就使得整个脚手架的结构不稳定。
就像搭积木的时候,你有几块积木没搭好,整个积木塔就容易倒。
还有呢,施工方的管理也是一团糟。
没有专门的人员对脚手架的搭建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这就好比放羊一样,让工人随便弄,不出事才怪呢。
3. 处罚情况。
施工单位可惨喽。
监管部门对施工单位进行了重罚,罚了一大笔钱,就像从他们口袋里掏走了一块大肥肉。
而且责令他们停工整顿,什么时候把问题彻底解决了,什么时候才能重新开工。
项目经理也受到了处罚,他的职业资格证书被暂扣了。
这就好比他开车的驾照被暂时没收了一样,不能再随便接工程了。
对于那些违规操作的工人,有的被辞退了,有的还被要求重新进行安全培训,合格了才能继续上岗。
这就像学生考试不及格,要重新学习补考一样。
二、深基坑坍塌事故案例。
1. 事故经过。
在一个城市的中心,要建一个大型的地下停车场,所以就挖了一个挺深的基坑。
这个基坑周边呢,有很多老旧的居民楼。
施工方在挖基坑的时候,没有对基坑的边坡进行有效的支护。
他们就觉得应该没事,挖着挖着,有一天下了一场大雨。
雨水就像个调皮的小恶魔,不停地往基坑里灌。
模板支撑和基坑事故事例事例一:邹平县鹤伴公馆7.14 模板支撑坍塌事故一、事故经过2012 年 7 月 14 日,邹平县鹤伴公馆工程进行屋顶混凝土浇注作业时,下部模板支撑系统忽然坍塌,在屋顶的10 名作业工人随混凝土一同坠落,下边放灰的 2 名工人亦被混凝土和脚手管掩埋,造成 4 人死亡,8 人受伤。
二、直接原由1、纵横向水平杆件单方向设置,以致这一方向步距无穷增大;2、模板支撑系统剪刀撑严重缺乏;3、模板支撑系统未与已浇构造连结;4、施工方法存在缺点:事故发生部位梁板柱同时浇注;5、相邻立杆对接扣件在同一平面内;6、未依据规定组织方案编制和专家论证审察。
事例二:经济开发区9.8 模板支撑坍塌事故一、事故经过2010 年 9 月 8 日,经济开发区中海 4 号星在混凝土浇筑时,发生坍塌,造成 2 人死亡,8 人受伤。
二、直接原由1、模板支撑方案未专家论证;2、模板支撑基础在回填土上连续降雨支撑基础降落;3、支撑系统不坚固;4、梁板柱同时浇筑。
事例三:潍坊峡山4·30 模板支撑坍塌事故一、事故经过2015 年 4 月 30 日,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潍坊实验中学演艺中心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一同坍塌事故,造成 4 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负约460 万元。
二、直接原由1、未按规定编制演播厅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2、满堂支撑架基础不坚固,支撑架体搭设不规范、任意施工;3、支撑系统未与周围已达成构件靠谱拉接;4、支撑系统所使用的钢管、扣件、可调托撑等材质不合格。
事例四:淄博高新区付山企业碳酸钙厂烧结工程烧结车间事故一、事故经过2006 年 9 月 30 日,由山东建设建工企业第七有限企业施工的淄博高新区付山企业碳酸钙厂烧结工程烧结车间,工程为单层混凝土框架构造,长22 米,宽 12 米,高 13.1 米,在进行车间顶板混凝土浇筑施工时,模板支撑系统失稳坍塌,造成作业面上7 人坠落,此中 3 人死亡,1 人小伤。
建筑质量事故分析实例摘要:最近几年来,在对工程质量事故鉴定工作中,我收集了一些典型的工程质量事故案例。
这些案例涉及基本建设程序、工程地质勘察、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材料供应以及质量检测等各方面。
现列举一部分,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质量事故实例案例一:某工厂新建一生活区,共14 幢七层砖混结构住宅(其中10幢为条形建筑,4幢为点式建筑)。
在工程建设前,厂方委托一家工程地质勘察单位按要求对建筑地基进行了详细的勘察。
工程于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四年相继开工,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六年相继建成完工。
一年后在未曾使用之前,相继发现10幢条形建筑中的6幢建筑的部分墙体开裂,裂缝多为斜向裂缝,从一楼到七楼均有出现,且部分有呈外倾之势;3幢点式住宅发生整体倾斜。
后来经仔细观察分析,出现问题的9幢建筑均产生严重的地基不均匀沉降,最大沉降差达160mm 以上。
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对该工程质量事故进行了鉴定,审查了工程的有关勘察、设计、施工资料,对工程地质又进行了详细的补勘。
经查明,在该厂修建生活区的地下有一古河道通过,古河道沟谷内沉积了淤泥层,该淤泥层系新近沉积物,土质特别柔软,属于高压缩性、低承载力土层,且厚度较大,在建筑基底附加压力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沉降。
凡古河道通过的9栋建筑物均产生了严重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均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生活区内其它建筑物(古河道未通过)均未出现类似情况。
该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在对工程地质进行详勘时,对所勘察的数据(如淤泥质土的标准贯入度仅为3,而其它地方为7~12)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地下土层出现了较低承载力的现象未引起重视,轻易的对地基土进行分类判定,将淤泥定为淤泥质粉土,提出其承载力为100kN,Es为4Mpa.设计单位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基础为浅基础,宽度为2800mm,每延米设计荷载为270kN,其埋深为- 1.4m~2m左右。
该工程后经地基加固处理后投入正常使用,但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经法院审理判决,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向厂方赔偿经济损失329万元。
施工技术最详细的深基坑工程安全事故总结及坍塌案例分析(工程人必读!!)深基坑工程是最近30多年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领域,由于高层建筑、地下空间的发展,深基坑工程的规模之大、深度之深,成为岩土工程中事故最为频繁的领域,给岩土工程界提出了许多技术难题,当前,深基坑工程已成为国内外岩土工程中发展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深基坑工程概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深基坑工程指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地下室3层以上(含3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基坑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深基坑工程特点当前我国各大城市深基坑工程主要突出了以下四个特点:①深基坑距离周边建筑越来越近由于城市的改造与开发,基坑四周往往紧贴各种重要的建筑物,如轨道交通设施、地下管线、隧道、天然地基民宅、大型建筑物等,设计或施工不当,均会对周边建筑造成不利影响。
②深基坑工程越来越深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基坑越来越深,对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都提出的更难的要求。
如无锡恒隆广场基坑深近27m,上海中心深基坑达30m,均已挖入了承压水层。
下图为宁波嘉和中心二期项目基坑,平均开挖深度18.3m,最大挖深25.9m,整体为3层地下室布局,局部有夹层。
③基坑规模与尺寸越来越大图为天津西站二期项目基坑,总面积为39000m2,基坑周长达855m。
④施工场地越来越紧凑图为宁波春江花城二期项目基坑全景,地下室距离外墙用地红线仅3.5m。
深基坑工程安全质量问题深基坑工程安全质量问题类型很多,成因也较为复杂。
在水土压力作用下,支护结构可能发生破坏,支护结构形式不同,破坏形式也有差异。
渗流可能引起流土、流砂、突涌,造成破坏。
围护结构变形过大及地下水流失,引起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破坏也属基坑工程事故。
粗略地划分,深基坑工程事故形式可分为以下三类:1)基坑周边环境破坏在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对周围土体有不同程度的扰动,一个重要影响表现为引起周围地表不均匀下沉,从而影响周围建筑、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严重的造成工程事故。
建筑基坑安全事故案例
据工地负责人介绍,当天上午,工人们正在进行基坑挖掘作业,突然发生了地面塌陷事故。
大量土石崩落,造成数名工人被困在基坑里,其他工人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紧急呼叫救援人员进行抢救和救援工作。
经过多小时的紧张救援,
被困工人们终于被成功救出,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其中一名工人伤势较重,被送往重症监
护室进行观察治疗。
经过调查,事故原因初步定性为基坑工程施工不当所致。
在进行基坑挖掘作业时,施工单
位未按照规范采取支护措施,导致基坑土体失稳,最终引发了地面塌陷事故。
另外,施工
单位在挖掘基坑时未对周围区域进行充分的加固和支护工程,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起建筑基坑安全事故给当地施工单位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除了因事故造成的数名工人受
伤和巨额的经济损失外,施工单位还可能面临相关法律法规的处罚和责任。
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已展开调查,并对施工单位进行了相应的问责和处理。
同时,该事
故也引起了各界对建筑工程安全的高度关注,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防范类似事故
再次发生。
建筑基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再次提醒人们,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措施的重
要性,希望不再出现类似事故的发生。
抱歉,我无法满足这个要求。
常见基坑工程案例、事故原因分析依据建设部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2009 ]87号文规定: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或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一、事故案例近年来,基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频繁,发生安全事故的类型可分为:1、周边环境破坏:围护结构变形过大或地下水位降低造成周围路面、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破坏事故。
2、支护体系破坏:主要包括:①墙体折断;②整体失稳;③基坑坡脚隆起破坏;④锚撑失稳。
3、渗透破坏;土体渗透破坏(流土、管涌、突涌)。
案例一(经济适用住房基坑土方坍塌)2006年1月4日,黑龙江省哈东筑市某勘察设计院经济适用住房工程发生一起基坑土方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3人轻伤。
施工单位未按施工程序埋设帷幕桩,帷幕桩抗弯强度及刚度均未达到《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的要求;在进行帷幕桩作业时,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毗邻建筑物(锅炉房)一侧杂填上密度低于其他部位,在开挖土方和埋设帷幕桩时,对杂填士层产生了扰动,进一步降低了基坑土壁的强度,导致坍塌事故发生;施工单位在抢险救援过程中措施不力,致使事故灾害进一步扩大。
案例二(广州某广场基坑坍塌)2005年7月21日中午12点左右,广州市海珠区某广场B区施工工地发生基坑坍塌,基坑南边支护结构坍塌,东南角斜撑脱落。
基坑支护坍塌范围约104.55延米,面积约2007平方米,南侧海员宾馆的基础桩折断滑落,结构部分倒塌。
同时造成3人死亡、8人受伤。
主要原因分析:超挖:原设计地下4层基坑深度17米,后开挖成地下5层基坑(深度达20.3米),挖孔桩成吊脚桩。
超时:基坑支护结构服务年限一年,实际从开挖及出事已有近三年。
超载:坡顶土方车、吊车超载。
地质原因:岩面埋深较浅,但岩层倾斜。
模板支撑和基坑事故案例案例一:邹平县鹤伴公馆7.14模板支撑坍塌事故一、事故经过2012年7月14日,邹平县鹤伴公馆工程进行屋顶混凝土浇注作业时,下部模板支撑系统突然坍塌,在屋顶的10名作业工人随混凝土一起坠落,下面放灰的2名工人亦被混凝土和脚手管掩埋,造成4人死亡,8人受伤。
二、直接原因1、纵横向水平杆件单方向设置,致使这一方向步距无限增大;2、模板支撑系统剪刀撑严重缺少;3、模板支撑系统未与已浇结构连结;4、施工方法存在缺陷:事故发生部位梁板柱同时浇注;5、相邻立杆对接扣件在同一平面内;6、未按照规定组织方案编制和专家论证审查。
案例二:经济开发区9.8模板支撑坍塌事故一、事故经过2010年9月8日,经济开发区中海4号星在混凝土浇筑时,发生坍塌,造成2人死亡,8人受伤。
二、直接原因1、模板支撑方案未专家论证;2、模板支撑基础在回填土上连续降雨支撑基础下降;3、支撑体系不稳固;4、梁板柱同时浇筑。
案例三:潍坊峡山4·30模板支撑坍塌事故一、事故经过2015年4月30日,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潍坊实验中学演艺中心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一起坍塌事故,造成4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460万元。
二、直接原因1、未按规定编制演播厅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2、满堂支撑架基础不牢固,支撑架体搭设不规范、随意施工;3、支撑体系未与四周已完成构件可靠拉接;4、支撑体系所使用的钢管、扣件、可调托撑等材质不合格。
案例四:淄博高新区付山集团碳酸钙厂烧结工程烧结车间事故一、事故经过2006年9月30日,由山东建设建工集团第七有限公司施工的淄博高新区付山集团碳酸钙厂烧结工程烧结车间,工程为单层混凝土框架结构,长22米,宽12米,高13.1米,在进行车间顶板混凝土浇筑施工时,模板支撑体系失稳坍塌,造成作业面上7人坠落,其中3人死亡,1人轻伤。
二、直接原因1、未按规定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论证;2、支撑架体搭设不规范、随意施工;3、支撑体系未与四周已完成构件可靠拉接;4、支撑体系所使用的扣件等材质不合格。
9种基坑坍塌事故的原因及案例整体失稳整体失稳是指在土体中形成了滑动面,围护结构连同基坑外侧及坑底的土体一起丧失稳定性,一般的失稳形态是围护结构的上部向坑外倾倒,围护结构的底部向坑内移动,坑底土体隆起,坑外地面下陷。
例:龙潭空中花园基坑事故2005年9月3日12时,武昌区彭刘杨路金榜名苑已开挖至设计深度5.2m 的深基坑东侧(cd)段约40余米长的边坡发生滑塌险情。
凌晨,约30m宽位置坡顶出现开裂并出现沉降,坡脚水泥土搅拌桩出现断裂。
早晨7时,下起大雨,半小时后该段出现塌滑。
原因主要是基坑北侧东端滑塌地段出现超挖,开挖后放置了较长时间;坑内大量积水未及时抽排;坡脚土层受水浸泡,降低了土层强度,势必导致边坡蠕动变形;紧邻坑边下水管长期漏水,边坡蠕动变形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坡顶道路下的下水道出现开裂,大量水浸入边坡土体内,导致边坡失稳。
坑底隆起1.坑底隆起是一种向上的位移,产生的原因一是深层土的卸荷回弹,二是由开挖形成的压力差导致的土体塑流。
2.由于土体是连续体,坑底的隆起和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必然导致坑外土体产生沉降和水平位移,带动相邻建筑物或市政设施发生倾斜或挠曲,这些附加的变形使结构构件或管道可能产生开裂,影响使用,危及安全。
3.一般解决的方法是被动区加固,提高土的抗力,减少变形,同时解决整体稳定和坑底隆起问题。
例:三金·鑫城国际C地块事故围护结构倾覆失稳围护结构倾覆失稳主要发生在重力式结构或悬臂式围护结构,重力式结构在坑外主动土压力的作用下,围护结构绕其下部的某点转动,围护结构的顶部向坑内倾倒。
抵抗倾覆失稳的力矩主要由围护结构自身的重力形成,坑底的被动抗力也是构成抵抗力矩的因素。
例:武汉火炬大厦事故武汉火炬大厦开挖深度10m,上部为老钻土,下部为基岩,采用¢900mm 人工挖孔嵌岩排桩支护,开挖至设计标高后,由于老粘土局部浸水,强度降低,土压力剧增,由于桩嵌人岩层,变形不易谐调,造成十余根支护桩折断,危及邻近六层综合楼,使该楼楼梯间悬空,情况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