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深基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83 MB
- 文档页数:45
施工技术最详细的深基坑工程安全事故总结及坍塌案例分析(工程人必读)第一篇:施工技术最详细的深基坑工程安全事故总结及坍塌案例分析(工程人必读)施工技术最详细的深基坑工程安全事故总结及坍塌案例分析(工程人必读!)深基坑工程是最近30多年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领域,由于高层建筑、地下空间的发展,深基坑工程的规模之大、深度之深,成为岩土工程中事故最为频繁的领域,给岩土工程界提出了许多技术难题,当前,深基坑工程已成为国内外岩土工程中发展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深基坑工程概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深基坑工程指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地下室3层以上(含3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基坑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深基坑工程特点当前我国各大城市深基坑工程主要突出了以下四个特点:①深基坑距离周边建筑越来越近由于城市的改造与开发,基坑四周往往紧贴各种重要的建筑物,如轨道交通设施、地下管线、隧道、天然地基民宅、大型建筑物等,设计或施工不当,均会对周边建筑造成不利影响。
②深基坑工程越来越深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基坑越来越深,对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都提出的更难的要求。
如无锡恒隆广场基坑深近27m,上海中心深基坑达30m,均已挖入了承压水层。
下图为宁波嘉和中心二期项目基坑,平均开挖深度18.3m,最大挖深25.9m,整体为3层地下室布局,局部有夹层。
③ 基坑规模与尺寸越来越大图为天津西站二期项目基坑,总面积为39000m2,基坑周长达855m。
④施工场地越来越紧凑图为宁波春江花城二期项目基坑全景,地下室距离外墙用地红线仅3.5m。
深基坑工程安全质量问题深基坑工程安全质量问题类型很多,成因也较为复杂。
在水土压力作用下,支护结构可能发生破坏,支护结构形式不同,破坏形式也有差异。
渗流可能引起流土、流砂、突涌,造成破坏。
围护结构变形过大及地下水流失,引起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破坏也属基坑工程事故。
深基坑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基坑工程的主要内容:一、深基坑的概念及特点二、深基坑工程事故类型处理措施三、以某项目为例如何进行土方开挖阶段事故预防四、深基坑工程事故预防及处理五、深基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六、未来基坑支护的发展一、深基坑的概念及特点●1、深基坑的概念●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成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本规定所称深基坑工程,包括工程勘察、围护结构设计、围护结构施工、地下水控制、基坑监测、土方挖填等内容由于岩王工程具有很强的地城性,所以各地对于深基坑的定义也有所差别。
如上海、广东、山东、江西、南京规定5m以上为深基坑。
宁波、厦门、苏州规定4m以上为深基坑。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m的基坑或开挖深度小于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也有一些专家的建议,可采用稳定系数Ns来判定,但不常用:N=r·H/CH●其中: (kN/m3); 开挖深度(m),是土的不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kPa)。
对于27的基坑为深基坑2、深基坑工程的特点(1)深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岩土工程区域性强岩土工程中的深基坑工程区域性更强。
如黄土地基、砂土地基、软粘土地基等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同的地基中,基坑工程差异性很大。
因此,深基坑开挖要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简单地完全照搬外地的经验。
(2)深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个性深基坑工程不仅与当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有关还与基坑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及市政地下管网的位置、抵御变形的能力、重要性以及周围场地条件有关。
因此,对深基坑工程进行分类,对支护结构允许变形规定统一的标准是比较困难的,应结合地区具体情况具体运用。
(3)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深基坑工程涉及土力学中强度(或称稳定)、变形和渗流3个基本课题三者融溶一起需要综合处理。
某基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深基坑支护施工在各大城市已经频频出现,基坑支护工程每年都会发生一些事故,小者产生一些经济损失,大者会产生极恶劣的社会影响甚至人身伤害事故。
基坑施工虽然只属于一个分部工程,但由于开挖深度深、土层地质情况复杂,而施工单位又极不重视报着一种侥幸心理,未严格按照设计施工,最终产生事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基坑支护设计施工一、工程概况本次基坑围护施工的内容是工厂内一小型的机械设备基础,基坑面积仅7.0×4.0m2,但基坑的开挖深度达到7.5m深,且整个设备基础基坑在厂房内施工。
厂房建筑为已建单层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层高为9m,基础为天然地基独立基础。
基坑边缘距离最近的两个排架柱边为6.m左右,排架基础为4m×5m的矩形独立基础,基础埋深为室内地坪以下2.5m,基坑边缘距离厂房排架柱基础边的距离仅3m左右。
因此该基坑虽小,但在开挖过程中的位移影响将涉及到整个厂房的使用和安全。
二、围护方式及事故产生原因由于本工程基坑面积小,业主未请专业设计单位对基坑的开挖做专项设计,施工单位也未认真地进行施工组织设计。
1.围护形式简介基坑的开挖深度为7.5m,围护施工的基本形式为钢板桩挡土、压密注浆隔水,支撑采用两道钢围檩十字型钢支撑。
鉴于在厂房内施工,厂房层高为9m,钢板桩的长度和机具设备均受到层高的限制。
因此施工中先放坡挖土2.5m后落坑打钢板桩,钢板桩为拉森Ⅳ,长度为9m。
插入深度为坑底以下仅3.1m。
隔水压密注浆仅一道,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由于第3层灰色砂质粉土砂性相当重,渗透系数大,注浆深度达到10m左右时无法控制,因此实际注浆深度仅为坑底以下2.0m。
此外由于基坑面积较小,坑底进行了压密注浆满堂加固,但是同样由于土层的原因,加固深度也仅为坑底以下2m。
2.基坑事故情况围护施工结束后不到一周,施工单位就开始挖土施工。
由于基坑面积小,土方少,挖土施工进行得非常迅速。
深基坑工程的常见质量问题及案例分析深基坑工程是最近30多年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领域。
以前的几十年中,由于建筑物的高度不高,基础的埋置深度很浅,很少使用地下室,基坑的开挖一般仅作为施工单位的施工措施,最多用钢板桩解决问题,没有专门的设计,也并没有引起工程界太多的关注。
近30多年来,由于高层建筑、地下空间的发展,深基坑工程的规模之大、深度之深,成为岩土工程中事故最为频繁的领域,给岩土工程界提出了许多技术难题,当前,深基坑工程已成为国内外岩土工程中发展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1、深基坑工程概念特点1.1、深基坑工程概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深基坑工程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基坑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1.2、深基坑工程特点当前我国各大城市深基坑工程主要突出了以下四个特点:、①深基坑距离周边建筑越来越近由于城市的改造与开发,基坑四周往往紧贴各种重要的建筑物,如轨道交通设施、地下管线、隧道、天然地基民宅、大型建筑物等,设计或施工不当,均会对周边建筑造成不利影响。
②深基坑工程越来越深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基坑越来越深,对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都提出的更难的要求。
如无锡恒隆广场基坑深近27m,上海中心深基坑达30m,均已挖入了承压水层。
右图为宁波嘉和中心二期项目基坑,平均开挖深度为18.3m,最大挖深为25.9m,整体为三层地下室布局,局部有夹层。
③ 基坑规模与尺寸越来越大上海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工程基坑面积达81000m2,无锡恒隆广场基坑面积35000m2。
这类基坑在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中,特别是支撑系统的布置、围护墙的位移及坑底隆起的控制均有相当的难度。
图为天津西站二期项目基坑,总面积为39000平方米,基坑周长达855米。
④施工场地越来越紧凑市区大规模的改造与开发,其中不少以土地出让形式吸引外资、内资开发,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常要求建筑物地下室做足红线。
深基坑工程安全质量问题总结及坍塌案例分析1、深基坑工程概念特点1.1、深基坑工程概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深基坑工程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基坑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1.2、深基坑工程特点当前我国各大城市深基坑工程主要突出了以下四个特点:①深基坑距离周边建筑越来越近由于城市的改造与开发,基坑四周往往紧贴各种重要的建筑物,如轨道交通设施、地下管线、隧道、天然地基民宅、大型建筑物等,设计或施工不当,均会对周边建筑造成不利影响。
②深基坑工程越来越深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基坑越来越深,对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都提出的更难的要求。
如无锡恒隆广场基坑深近27m,上海中心深基坑达30m,均已挖入了承压水层。
右图为宁波嘉和中心二期项目基坑,平均开挖深度为18.3m,最大挖深为25.9m,整体为三层地下室布局,局部有夹层。
③基坑规模与尺寸越来越大上海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工程基坑面积达81000m2,无锡恒隆广场基坑面积35000m2。
这类基坑在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中,特别是支撑系统的布置、围护墙的位移及坑底隆起的控制均有相当的难度。
图为天津西站二期项目基坑,总面积为39000平方米,基坑周长达855米。
④施工场地越来越紧凑市区大规模的改造与开发,其中不少以土地出让形式吸引外资、内资开发,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常要求建筑物地下室做足红线。
场地可用空间狭小大大的增加了施工难度,这必须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才能顺利实现。
图为宁波春江花城二期项目基坑全景,地下室距离外墙用地红线仅3.5米。
2、深基坑工程安全质量问题深基坑工程安全质量问题类型很多,成因也较为复杂。
在水土压力作用下,支护结构可能发生破坏,支护结构型式不同,破坏形式也有差异。
渗流可能引起流土、流砂、突涌,造成破坏。
围护结构变形过大及地下水流失,引起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破坏也属基坑工程事故。
深基坑桩锚支护破坏事故案例分析1 桩锚支护体系的破坏形式及相应原因桩锚支护体系是指护坡桩配合一道或多道锚杆的支护形式,它是一种超静定结掏,稳定性好,安全性能高,因而是深基坑支护的主要形式之一。
本文的讨论主要是针对护坡桩加一道锚杆的支护形式——单锚支护体系。
就单锚支护体系而言,支护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是通过以下三方面获得保证的;(I)桩有足够的嵌固深度;(2)桩身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3)锚杆能提供足够的锚拉力井且能将锚拉力可靠、有效地传递到桩上。
这三者中的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支护体系的结构破坏从这个意义上讲,桩锚支护体系的可能破坏形式及其相应的破坏原因可概括为三种(图1)。
图1 桩的三种破坏形式(a)一剔脚破坏;(b)一桩身断裂破坏;(c)一倒覆破坏1.1 剔脚破坏桩底端剔出,桩体绕锚点转动,原因是桩的嵌固深度不足。
1.2 桩身断裂破坏桩身在最大弯矩处断裂,桩体从跨中断为两截。
出现这种破坏的原因或者是桩体强度不足(配筋不足或混凝土强度不足或桩体有质量缺陷),或者是桩体因刚度不足导致跨中变形过大而折断。
这种破坏的标志是桩从跨中断裂。
1.3 倒覆破坏锚杆因某种原因而失效或因某种原因使未失效的锚杆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即无法将锚拉力有效传到桩上)。
使桩由锚拉支护转变为悬臂形式,桩的受力状态发生改变,导致桩体整体倒覆。
这种破坏的标志是桩整体倒覆,桩从根部折断。
发生这种破坏的原因可能有:(1)设计失误。
由于计算错误或因考虑的因素不够周全,使锚杆的承载力(锚杆实际能提供的锚拉力)不足,致使锚杆被拉断或从土中被拔出,锚杆失效,桩体因失去约束而倾倒。
一般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较小。
(2)由于实际条件发生变化,使实际作用于桩上的外推力大于原设计锚杆能提供的锚拉力,锚杆因承受了过大的外荷载而被拉断或被从土中拔出,桩体因失去约束而倒覆。
出现这种情况的具体原因可能比较复杂,如地面堆载过大;地面大面积粤{水使水体下渗导致土的强度降低,土压力加大;桩后积水并发生渗流,水压力加大等等。
深基坑工程的常见质量问题及案例分析深基坑工程是最近30多年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领域。
以前的几十年中,由于建筑物的高度不高,基础的埋臵深度很浅,很少使用地下室,基坑的开挖一般仅作为施工单位的施工措施,最多用钢板桩解决问题,没有专门的设计,也并没有引起工程界太多的关注。
近30多年来,由于高层建筑、地下空间的发展,深基坑工程的规模之大、深度之深,成为岩土工程中事故最为频繁的领域,给岩土工程界提出了许多技术难题,当前,深基坑工程已成为国内外岩土工程中发展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1、深基坑工程概念特点1.1、深基坑工程概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深基坑工程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基坑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1.2、深基坑工程特点当前我国各大城市深基坑工程主要突出了以下四个特点:①深基坑距离周边建筑越来越近由于城市改造与开发,基坑四周往往紧贴各种重要的建筑物,如轨道交通设施、地下管线、隧道、天然地基民宅、大型建筑物等,设计或施工不当,均会对周边建筑造成不利影响。
②深基坑工程越来越深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基坑越来越深,对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都提出的更难的要求。
如无锡恒隆广场基坑深近27m,上海中心深基坑达30m,均已挖入了承压水层。
右图为宁波嘉和中心二期项目基坑,平均开挖深度为18.3m,最大挖深为25.9m,整体为三层地下室布局,局部有夹层。
③基坑规模与尺寸越来越大上海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工程基坑面积达81000m2,无锡恒隆广场基坑面积35000m2。
这类基坑在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中,特别是支撑系统的布臵、围护墙的位移及坑底隆起的控制均有相当的难度。
图为天津西站二期项目基坑,总面积为39000平方米,基坑周长达855米。
④施工场地越来越紧凑市区大规模的改造与开发,其中不少以土地出让形式吸引外资、内资开发,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常要求建筑物地下室做足红线。
深基坑工程的常见质量问题及案例分析深基坑工程是指在地下施工中所遇到的较深的基坑工程,常见于城市建设、地铁、地下停车场等项目中。
由于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深基坑工程常常面临着各种质量问题。
本文将对深基坑工程的常见质量问题及案例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一、地下水渗漏问题地下水渗漏是深基坑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
由于地下水位高,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地下水渗漏进入基坑,给施工带来一系列问题。
例如,地下水渗漏会导致土壤软化,增加开挖困难;地下水渗漏还可能导致基坑内部的土壤液化,增加坍塌的风险。
案例分析:某城市地铁工程中,施工方在进行深基坑开挖时,由于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导致地下水渗漏进入基坑,导致基坑内土壤液化,最终导致基坑坍塌事故发生。
这一事故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还给项目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地下水渗漏问题,施工方应采取以下措施:1. 防水材料选择:选择适合的防水材料,如聚氨酯、水泥浆等,进行基坑地下水位以下部分的防水处理。
2. 防水施工工艺:采用合理的防水施工工艺,如预埋防水板、喷涂防水等,确保基坑的防水效果。
3. 监测与修补: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地下水位和渗漏水量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补。
二、地基沉降问题地基沉降是深基坑工程中另一个常见的质量问题。
由于深基坑工程对地基的承载能力要求较高,如果地基沉降过大,就会导致基坑结构的不稳定,甚至引发地面沉降。
案例分析:某城市高层建筑项目中,施工方在进行深基坑开挖时,没有进行充分的地基加固工作,导致地基沉降过大,最终导致整个建筑物倾斜,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地基沉降问题,施工方应采取以下措施:1. 地基加固:采用适当的地基加固措施,如灌注桩、钢筋混凝土地基板等,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2. 监测与调整: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地基沉降的监测,及时发现沉降情况,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补。
3. 施工工艺控制:控制基坑开挖的速度和深度,避免过快过深的开挖导致地基沉降过大。
常见基坑工程案例、事故原因分析展开全文基坑工程案例、事故原因分析原创作者:头条号/西北工程人依据建设部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2009 ]87号文规定: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或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一、事故案例近年来,基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频繁,发生安全事故的类型可分为:1、周边环境破坏:围护结构变形过大或地下水位降低造成周围路面、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破坏事故。
2、支护体系破坏:主要包括:①墙体折断;②整体失稳;③基坑坡脚隆起破坏;④锚撑失稳。
3、渗透破坏;土体渗透破坏(流土、管涌、突涌)。
案例一(经济适用住房基坑土方坍塌)2006年1月4日,黑龙江省哈东筑市某勘察设计院经济适用住房工程发生一起基坑土方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3人轻伤。
施工单位未按施工程序埋设帷幕桩,帷幕桩抗弯强度及刚度均未达到《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的要求;在进行帷幕桩作业时,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毗邻建筑物(锅炉房)一侧杂填上密度低于其他部位,在开挖土方和埋设帷幕桩时,对杂填士层产生了扰动,进一步降低了基坑土壁的强度,导致坍塌事故发生;施工单位在抢险救援过程中措施不力,致使事故灾害进一步扩大。
案例二(广州某广场基坑坍塌)2005年7月21日中午12点左右,广州市海珠区某广场B区施工工地发生基坑坍塌,基坑南边支护结构坍塌,东南角斜撑脱落。
基坑支护坍塌范围约104.55延米,面积约2007平方米,南侧海员宾馆的基础桩折断滑落,结构部分倒塌。
同时造成3人死亡、8人受伤。
主要原因分析:超挖:原设计地下4层基坑深度17米,后开挖成地下5层基坑(深度达20.3米),挖孔桩成吊脚桩。
超时:基坑支护结构服务年限一年,实际从开挖及出事已有近三年。
常见基坑工程案例、事故原因分析依据建设部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2009 ]87号文规定: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或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一、事故案例近年来,基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频繁,发生安全事故的类型可分为:1、周边环境破坏:围护结构变形过大或地下水位降低造成周围路面、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破坏事故。
2、支护体系破坏:主要包括:①墙体折断;②整体失稳;③基坑坡脚隆起破坏;④锚撑失稳。
3、渗透破坏;土体渗透破坏(流土、管涌、突涌)。
案例一(经济适用住房基坑土方坍塌)2006年1月4日,黑龙江省哈东筑市某勘察设计院经济适用住房工程发生一起基坑土方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3人轻伤。
施工单位未按施工程序埋设帷幕桩,帷幕桩抗弯强度及刚度均未达到《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的要求;在进行帷幕桩作业时,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毗邻建筑物(锅炉房)一侧杂填上密度低于其他部位,在开挖土方和埋设帷幕桩时,对杂填士层产生了扰动,进一步降低了基坑土壁的强度,导致坍塌事故发生;施工单位在抢险救援过程中措施不力,致使事故灾害进一步扩大。
案例二(广州某广场基坑坍塌)2005年7月21日中午12点左右,广州市海珠区某广场B区施工工地发生基坑坍塌,基坑南边支护结构坍塌,东南角斜撑脱落。
基坑支护坍塌范围约104.55延米,面积约2007平方米,南侧海员宾馆的基础桩折断滑落,结构部分倒塌。
同时造成3人死亡、8人受伤。
主要原因分析:超挖:原设计地下4层基坑深度17米,后开挖成地下5层基坑(深度达20.3米),挖孔桩成吊脚桩。
超时:基坑支护结构服务年限一年,实际从开挖及出事已有近三年。
超载:坡顶土方车、吊车超载。
地质原因:岩面埋深较浅,但岩层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