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83.52 KB
- 文档页数:2
高频振荡通气改善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改善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本科室2011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呼吸困难的新生儿36例,在常频通气治疗失败后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36例患儿中达到阶段性有效的有29例(80.6%),最终有效26例(72.2%),最终治疗失败10例。
患儿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30 min后氧分压及氧合指数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频振荡通气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肯定,安全性较高。
标签:新生儿;呼吸衰竭;高频振荡通气;疗效;氧合指数高频振荡通气(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是指用小于解剖死腔的潮气量和超生理呼吸频率4倍以上的振荡以产生双相压力实现有效的气体交换,以减少二氧化碳潴留。
新生儿呼吸衰竭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是许多重危疾病的主要并发症[1]。
本科室采用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3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科室2011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呼吸困难的新生儿36例,其中,早产儿25例,足月儿11例,男17例,女19例;平均胎龄(34.6±4.7)周,出生时平均体重(2219.3±346.7)g;原发疾病包括早产儿肺透明膜病15例,呼吸暂停3例,肺炎合并气胸5例,胎粪吸入综合征3例,新生儿窒息10例。
所有患儿均诊断为2型呼吸衰竭。
1.2 方法明确诊断后立即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同时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因,给予抗感染、纠正酸中毒及水电解质紊乱、抗休克等综合治疗。
采用定时、定压、恒流式呼吸机,常频机械通气治疗预调参数为呼吸频率40~60/min,吸气峰压18~24 cm H2O,呼气末压3~5 cm H2O,呼吸比为1∶(1~1.5),气体流量为6~10 L/min。
高频振荡通气与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疗效分析孙慧清;熊虹;康文清;陈宇辉;许帮礼;张雨;王江涛;李雪琴【摘要】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HFOV)联合吸入一氧化氮(iNO)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共97例急性低氧血症呼吸衰竭新生儿,入选标准为氧合指数(OI)>20,在机械通气(常频或高频)下,患儿随机被给予iNO或无iNO,比较常频机械通气(CMV)、CMV+iNO、HFOV、HFOV+iNO组间疗效.结果治疗12h,HFOV+iNO组中PaO2/FiO2变化最大,氧合指数下降最快.治疗24h,HFOV、HFOV+iNO组PaO2/FiO2均有明显变化,两组分别与CMV、CMV+iNO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V+iNO、HFOV、HFOV+iNO组OI均明显下降,其中以HFOV+iNO组下降最显著,与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FOV联合iNO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疗效最佳,二者有协同作用.【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年(卷),期】2010(028)009【总页数】3页(P877-879)【关键词】一氧化氮;呼吸衰竭;高频震荡通气;机械通气【作者】孙慧清;熊虹;康文清;陈宇辉;许帮礼;张雨;王江涛;李雪琴【作者单位】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河南郑州,450053;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河南郑州,450053;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河南郑州,450053;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河南郑州,450053;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河南郑州,450053;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河南郑州,450053;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河南郑州,450053;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河南郑州,45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随着医学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的死亡率大大下降,但仍有一部份顽固性低氧血症患儿抢救成功率低下,病死率相对较高。
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戴立英;张健;刘光辉;傅燕娜【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年(卷),期】2014(000)008【摘要】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方法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科用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38例,男27例,女11例,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6、24 h的血气分析、氧合指数( OI),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 a/A),监测治疗效果及副作用。
结果所有病例PH、PaCO2、PaO2、OI、a/A在治疗后1、6、24 h均较治疗前改善( P均<0.01),治愈28例(73.7%),因病情危重放弃治疗及死亡10例(26.3%),未发现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结论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度呼吸衰竭是安全和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总页数】4页(P1362-1365)【作者】戴立英;张健;刘光辉;傅燕娜【作者单位】230051 安徽合肥,安徽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30051 安徽合肥,安徽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30051 安徽合肥,安徽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30051安徽合肥,安徽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观察吸入一氧化氮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 [J], 杨晓琴2.吸入一氧化氮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J], 余佳3.吸入一氧化氮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J], 郑增鑫;陈运彬;黄洁玲;何敏;黄威;谭素勤;李晓芬;吴时光;史学凯;高平明4.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高频振荡通气和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 [J], 戴立英;傅燕娜;张健;王琍琍5.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观察 [J], 王春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NO吸入联合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的可行性分析唐瑜【摘要】目的:探讨NO吸入联合高频通气用于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中的可行性。
方法统计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重度呼吸衰竭新生儿76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入选患儿治疗后1、6、24h的PaO2、pH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PaCO2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6、24h的FiO2、OI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a /A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6、24h的MA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平均住院时间、上机时间、吸入NO平均有效浓度、时间分别为(21.3±11.6)d、(124.8±53.2)h、(10.2±2.6) ppm、(40.6±9.7)h;76例患儿中,治愈56例,死亡20例,治愈率和死亡率分别为73.7%、26.3%;血小板计数下降12例,气胸2例,持续肺动脉高压1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84%(28/76)。
结论 NO吸入联合高频通气用于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中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分析及呼吸功能,提升患儿的治愈率,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安全有效可行,值得在临床推广。
【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3页(P2301-2303)【作者】唐瑜【作者单位】541001 广西桂林,桂林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正文语种】中文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sever respiratory failure,SRF)目前主要治疗方式是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一氧化氮吸入、高频振荡通气等。
其中,吸入一氧化氮、高频振荡通气具有较为简单的操作和较低的成本,因此近年来在临床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对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重度呼吸衰竭新生儿7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NO吸入联合高频通气用于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中的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年2月第6卷第6期临床医学新生儿严重呼吸衰竭为重症监护室中的常见危急重症,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1]。
疾病发生时,由于机体肺血管持续痉挛,进而导致通气-灌流失调,给予其常规扩血管药物和机械通气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效果不佳,而吸入一氧化氮(iNO)和高频震荡通气(HFOV)等新技术能够改善患儿的低氧血症,同时能够对肺组织细胞炎症产生抑制和调节作用[2]。
但研究发现,单一治疗方式易导致不良反应,因此,联合治疗方式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与单一治疗方式相比,具有多种优势[1]。
本次研究通过对iNO联合HFOV治吸入一氧化氮联合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张建霞,王宁*(西安大兴医院,陕西西安,710016)摘要:目的探究吸入一氧化氮(iNO)联合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200例严重呼吸衰竭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iNO联合HFOV治疗)和对照组(HFOV治疗),各100例。
比较两组的动脉血气指标(pH、PaO2、PaCO2)、机械通气时间、总氧疗时间、呼吸功能指标(OI和PaO2/FiO2)、预后情况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2、24h,观察组pH、PaCO2均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
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及总氧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24h,观察组OI低于对照组,PaO2/FiO2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肺出血、肺气肿、治疗后1个月内死亡的患儿占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iNO联合HFOV治疗新生儿严重呼吸衰竭,能显著改善动脉血气指标、呼吸功能指标、预后情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总氧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新生儿呼吸衰竭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疗效与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衰竭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6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吸入氧浓度、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 h两组患儿上述各指标均所有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实施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可显著改善患儿肺通气氧合功能,并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价值显著,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衰竭;高频振荡通气新生儿呼吸衰竭为儿科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对患儿健康的威胁性极大,临床上通常将机械通气作为该病的有效治疗方式[1]。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高频振荡通气也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应用。
本研究为探讨新生儿呼吸衰竭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采用不同方法对患儿进行处理,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9月~2014年9月接收的6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女27例,平均日龄(35.9±9.3)h,平均胎龄(35.4±5.3)周;平均体重(2588.5±34.9)g。
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60例患儿均接受充足的热卡供应,维持内环境稳定,且加强对预防感染的重视。
观察组同时采用高频振荡呼吸机进行通气治疗,高频振荡呼吸机采用英国SLE5000型号的呼吸机,参数设置:平均气道压应控制在10~15 cm H2O (1 cm H2O=0.098 kPa),振幅处于零位,并适当增加振幅,通常应控制在25~40 cm H2O,频率应控制在10~15 Hz,吸入氧浓度应控制在30%~80%。
重度呼吸衰竭新生儿早期联合使用一氧化氮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探讨重度呼吸衰竭新生儿早期联合使用一氧化氮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88例重度呼吸衰竭新生儿,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基础治疗和机械通气,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联合使用一氧化氮吸入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6 h、12 h、24 h的FiO2、平均气道压、OI比较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治疗后6 h、12 h、24 h的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大于治疗前,肺动脉压力有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用氧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比较,观察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8.18%)低于对照组(38.64%),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联合使用一氧化氮吸入治疗重度呼吸衰竭新生儿具有显著疗效,能快速改善患儿呼吸功能指标,安全有效,减少病死率。
标签:重度呼吸衰竭;新生儿;一氧化氮吸入治疗重度呼吸衰竭是新生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属于NICU的急重症[1]。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NICU接受治疗的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患儿共88例为研究对象,男48例,女40例,体重1657~3059 g,平均体重(2328.5±721.6)g,入院年龄1~24 h,平均年龄(10.34±2.18)h。
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患儿,两组患儿的性别构成、体重及入院年龄等方面比较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均符合重度呼吸衰竭指征,即常规机械通气4 h以上,吸入氧浓度(FiO2)>0.50时其动脉血氧分压(PaO2)15;均在机械通气4 h内使用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接受治疗。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效果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效果。
方法:对在我院使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无效后的18名新生患儿给予吸入一氧化氮治疗的方法。
并观察患儿心率、肺动脉压力、动脉氧分压等各项指标在使用吸入一氧化氮的变化。
同时监测平均吸氧浓度、氧饱和浓度氧和浓度的不同。
结果:在使用吸入一氧化氮治疗的18名患儿中11名患儿痊愈、5名病情得到好转、2名患儿因家属选择放弃治疗而死亡。
但痊愈和好转的患儿中平均吸氧浓度(fio2)、氧饱和浓度、氧合指数(qi)等各项指标均有达到医学标准或好转的结果。
结论: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效果较常规的治疗方法效果更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吸入一氧化氮低氧性呼吸衰竭临床效果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145【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135-0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新生儿(足月或近足月)低氧性呼吸衰竭已经成为临床山的一个难题[1]。
伴随此难题的产生,吸入一氧化氮治疗的方法在临床应用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可以有效地改善持续低血症、降低体外肺膜使用的效果。
笔者对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患儿的选取为自2010年7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且在我院经过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无效后的18例新生患儿(足月或近足月)作为研究对象。
18例患儿中所有患儿胎龄>30周;18例患儿均为机械通气6h后qi(氧合指数)>40、fio2(吸入氧浓度)>0.80、pao2(动脉氧分压)<50mmhg、spo2<0.85、sao2在2h或2h以上任不能达到90%的标准;患儿中原发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胎粪吸入综合症、重症肺炎的患儿人数分别为7名、8名、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