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常频机械通气(CMV)失败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效果及安全性
- 格式:docx
- 大小:28.61 KB
- 文档页数:3
最新: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规要点解读机械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选择合适的通气方式及规范化治疗对患儿的临床预后至关重要。
自2004年“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常规”发表至今已10余年,此间欧洲部分新生儿专家于2007年首次发布欧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管理指南,并分别于2010、2013年进行了2次修订。
2014年美国J科学会更新了早产儿出生时的呼吸支持指南。
为反映新生儿领域最新进展,保持常规的先进性和权威性,2015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对”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常规”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对其解读如下。
一、持续气道正压(CPAP)CPAP是目前最常用的无创呼吸支持技术,由于其非侵入性、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容易撤离等优势,已成为早产儿无创呼吸支持的重要手段。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CPAP使用越早,越可能避免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减少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应用,甚至可能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
因此,本常规补充了CPAP的应用指征、参数调节及撤离条件等。
有关CPAP的应用指征,首先包括极早早产J府产房早期使用,目前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已被普及。
特别是有学者建议,CPAP于复苏一开始若被使用,更有助于功能残气量的早期形成,提高肺氧合。
tePas和Wa1ther将产房中207例极早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经鼻咽管早期经鼻连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另一组先经面罩-气囊反复通气后再进行NCPAP f比较两组需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天数、NCPAP时间、肺气漏及中重度BPD发生率,结果前者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后者。
一项回顾性综述显示,多数极早早产儿能接受CPAP治疗,50%出生体重≤750g的患儿早期接受NCPAP z即使未补充PS,也获得治疗成功。
2014年美国儿科学会更新早产儿出生时的呼吸支持指南,通过CPAP荟萃分析得出结论:早期应用CPAP和随后选择性予以PS治疗可降低早产儿病死率和BPD发生率;对于仅接受早期CPAP治疗的早产儿,即使PS给药被推迟或未给予,患儿不良转归的风险并不会增加;早期开始CPAP可缩短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减少出生后糖皮质激素应用。
高频振荡通气高频通气(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HFV)是指通气频率超过150次/分(2.5 Hz, 1 Hz=60次/分)的通气方式。
高频通气是1959年由Emerson首次发展起来的新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衍生出多种高频通气方式。
一般按照其气体运动方式将高频通气分为五类:1.高频正压通气(high frequency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HFPPV)2.高频喷射通气(High frequency jet ventilation,HFJV)3.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4.高频阻断通气(High frequency flow interruption ventilation,HFFI)5.高频叩击通气(High-frequency flow interruption ventilation,HFFI)高频振荡通气以其可清除CO2、不易引起气压伤、小潮气量、操作简便、副作用少的优点,在近年来逐渐成为高频通气的首选。
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高频振荡通气在儿科已经成为儿科重症治疗的首选通气方案之一,在ARDS、支气管胸膜瘘等疾病的治疗中,也逐渐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其余四种通气方式由于各自的不足,在临床使用中越来越少见。
一、高频振荡通气(HFOV)概述1972年Lukeuheimer等人在心功能研究试验中发现,经器官的压力振动可以使狗在完全肌松的情况下维持时间氧合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正常;与此同时,加拿大多伦多儿童医院Bryan及Bohn等发现应用活塞驱动振荡器对健康狗进行研究时发现,在高频率、低潮气量及远端气道极低压力的时候,动物可维持正常的CO2分压及O2分压,由此开始了人们对高频振荡通气机制的探究。
早期的高频振荡通气仅仅直接在气道上加用振荡器,后来发现这种方法短时间内虽然可以保证氧合和通气,但是长时间使用会造成严重的二氧化碳潴留。
高频通气联合米力农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观察黄列;徐锡
【期刊名称】《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年(卷),期】2016(0)13
【摘要】目的:通过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症的治疗经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米力农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PPHN的临床价值.方法: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儿分为米力农组、高频振荡通气组(HFOV)和米力农并高频振荡通气(HFOV)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h、48小时连续动态监测患儿血气分析的变化,并指导临床治疗.结果:动态血气分析结果显示米力农并HFOV组患儿的血液pH、PaCO2、PaO2、BE 以及OI等肺血氧合指标的改善均明显快于米力农组和HFOV组.结论:米力农联合高频振荡通气在治疗PPHN的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改善肺通气、降低肺动脉压效果更好.
【总页数】2页(P23-24)
【作者】黄列;徐锡
【作者单位】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宁夏银川 750001;银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夏银川 7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米力农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护理 [J], 张琼燕;卢维城;邢雯
2.米力农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护理 [J], 高石如
3.米力农注射液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护理 [J], 阚艳丽
4.高频振荡通气下西地那非联合米力农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观察 [J], 刘倩;张爱梅
5.西地那非联合米力农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疗效及对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J], 李明耀;陈文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频振荡通气与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疗效分析孙慧清;熊虹;康文清;陈宇辉;许帮礼;张雨;王江涛;李雪琴【摘要】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HFOV)联合吸入一氧化氮(iNO)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共97例急性低氧血症呼吸衰竭新生儿,入选标准为氧合指数(OI)>20,在机械通气(常频或高频)下,患儿随机被给予iNO或无iNO,比较常频机械通气(CMV)、CMV+iNO、HFOV、HFOV+iNO组间疗效.结果治疗12h,HFOV+iNO组中PaO2/FiO2变化最大,氧合指数下降最快.治疗24h,HFOV、HFOV+iNO组PaO2/FiO2均有明显变化,两组分别与CMV、CMV+iNO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V+iNO、HFOV、HFOV+iNO组OI均明显下降,其中以HFOV+iNO组下降最显著,与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FOV联合iNO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疗效最佳,二者有协同作用.【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年(卷),期】2010(028)009【总页数】3页(P877-879)【关键词】一氧化氮;呼吸衰竭;高频震荡通气;机械通气【作者】孙慧清;熊虹;康文清;陈宇辉;许帮礼;张雨;王江涛;李雪琴【作者单位】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河南郑州,450053;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河南郑州,450053;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河南郑州,450053;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河南郑州,450053;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河南郑州,450053;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河南郑州,450053;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河南郑州,450053;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河南郑州,45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随着医学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的死亡率大大下降,但仍有一部份顽固性低氧血症患儿抢救成功率低下,病死率相对较高。
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对比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高频振荡通气和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方法5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A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B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变化、治愈率、用氧浓度、并发症发生、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平均气道压等情况,并实施比较分析。
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血气指标、用氧浓度、氧合指数、平均气道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B组,且并发症发生少于B 组,机械通气时间比B组短,治愈率高于B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安全且有效,并发症少,可将其作为首选方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呼吸衰竭;高频振荡通气;新生儿;临床;常频机械通气所谓呼吸衰竭是指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肺通气或者(和)换气功能障碍,不可有效进行气体交换,造成缺氧伴或者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以此所引发的一系列代谢紊乱以及生理功能综合征[1]。
在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中传统方式为常频机械通气,伴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的深入研究,出现了一种新通气方法,即高频振荡通气,目前该方法已广泛应用临床疾病治疗中[2]。
本次研究采取随机法将本院近年来所收治的5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分为A组(高频振荡通气)与B组(常频机械通气),比较分析高频振荡通气和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4年2月到本院进行诊治的5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全部患儿均为Ⅱ型呼吸衰竭,男28例,女22例,患儿均在出生后24 h入院,其平均胎龄(35.1±5.7)周,平均体重(2632.4±354.6)g。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分为A组与B组,各25例。
两组患儿性别构成、平均体重以及平均胎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高频震荡通气与传统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对比作者:王品品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8期【摘要】目的对传统机械通气CMV)与高频震荡通气(HFOV)在临床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0月到2013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54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采用高频震荡通气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将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
结果治疗组采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后,患者的氧合指数以及氧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患者的肺泡/动脉氧分压比值(a/APO2)呈上升趋势,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传统机械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频震荡通气;临床疗效新生儿呼吸综合征作为导致新生儿呼系统衰竭的主要致病因,有着极高的死亡率[1]。
临床所采取的治疗方式,主要是通气治疗。
然而传统的机械通气治疗方案毕竟有着一定的缺陷。
我院于2006年开始引进一种全新的通气治疗方案—高频震荡通气,文章对我院54例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分别采用高频震荡通气与传统机械通气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0月到2013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54例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
将54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HFOV组)和对照组(CMV组),每组患儿27例。
其中治疗组中男性16例,女性11例;胎龄(30.3±1.4)周,出生时体重(1650±250)g;Apgar评分为6.1±2.3/min。
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9例;胎龄(31.0±1.6)周;出生时体重为(1680±280)g;Apgar评分为6.1±2.5/min。
将两组Apgar评分、胎龄及出生体重进行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评价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常频机械通气(CMV)失败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效果及安全性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常频机械通气(CMV)失败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经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失败患儿21例,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将其治疗方法与效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
结果:治疗效果:21例患儿中治愈19例,治愈率为90.5%;死亡3例,死亡率为9.5%。
血气指标检测值变化情况:患者治疗24小时后、48小时后氧分压、血氧饱和度、pH值均高于治疗前;二氧化碳分压、吸入氧浓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
并发症发生情况:脑室内出血1例,发生率为4.8%。
结论:将高频振荡通气应用于常频机械通气失败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治疗中,其能够有效改善患儿氧合状态,减少呼吸机对机体损伤程度,对促进患儿病情转归及提高治疗效果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频振荡通气;常频机械通气;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and study 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 (HFOV)therapy is often the frequency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CMV)fail newborns with 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efficacy andsafety.METHODS:April 2013 - April 2015 the frequency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children often fails 21 cases,the use of 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 therapy,treatment methods and their effect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summarized.Results:The treatment:21 patients were cured in 19 cases,the cure rate was 90.5%;3 patients died,the mortality rate was 9.5%.Detect changes in blood gas values:patients after 24 hours,48 hours after the oxygen partial pressure,oxygen saturation,pH values were higher than before treatment;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inspired oxygen concentrations were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P<plications were: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in one case,the rate was4.8%.Conclusion:The 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 applied normal frequency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children with 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 failure treatment,which can improve the oxygenation status of children and reduce the extent of damage to the body breathing machine,and the promotion of children with the disease outcome improve treatment have an important role.Key words 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normal frequency ventilation;newborns;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是指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使患儿肺部肌层增生或动脉痉挛而致肺动脉阻力增高的一种疾病类型[1],其具有病情发展快速、临床死亡率高等特点。
据相关资料统计[2]: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占新生儿总数的0.1%左右,而死亡率却高达50%。
若临床不能给予有效治疗,易引发患儿出现动脉或心房血液右向左分流、低氧血症、呼吸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从而危及患儿生命。
为了探寻治疗该病症有效方法,本文选取经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失败患儿21例,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将其治疗方法与效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经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失败患儿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患儿发病时间在出生后2—13小时,平均时间为(7.6±5.1)小时。
胎儿孕周情况分为:足月儿15例;早产儿4例;过期产儿2例。
原发疾病类型分为:胎粪吸入综合征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5例;宫内感染4例;肺透明膜病2例;膈疝1例;气胸1例。
入选标准:经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失败患儿。
排除标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1.2 方法选择英国的SLE5000新生儿高频震荡呼吸机,型号为3100A。
初设参数:氧浓度为0.6-0.8;吸氧时间为0.33s;震荡频率在10-15Hz;震荡幅度以患儿腹部、胸廓触及明显振动为度;平均气道压高于常频呼吸机治疗时2-3cmH2O。
患儿采用高频震荡呼吸机治疗后即为其拍摄X 片,根据胸片情况适当调整各参数,以膈肌位第8-9肋间为宜。
撤机指标:患儿病情稳定后,血气指标检测值均在较正常范围内,将吸入氧浓度降至40%以下;平均气道压下降8cmH2O 时,可改为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或者直接撤机。
1.3 评价指标(1)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3]:给予患儿吸氧后低氧血症无改善;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肺动脉收缩压高于30mmHg;经皮对动脉导管前、后血氧饱和度检测,差值超过10%;心动图结果显示:经动脉导管测试存在着血流右向左分流;高氧试验结果呈阳性。
(2)采用微量血气分析仪对患儿治疗前、治疗24小时、48小时后的血气指标进行检测,记录出氧分压、血氧饱和度、pH值、二氧化碳分压、吸入氧浓度等指标。
(3)观察并统计21例患儿治愈、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相比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均数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治疗效果:21例患儿中治愈19例,治愈率为90.5%;死亡3例,死亡率为9.5%。
2.2血气指标检测值变化情况:患者治疗24小时后、48小时后氧分压、血氧饱和度、pH值均高于治疗前;二氧化碳分压、吸入氧浓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详见表一。
3 讨论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在临床上又被称为持续胎儿循环。
从患儿临床表现上看: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常发生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等疾病之后,患儿多在出生12小时后可能有气急、发绀等症状,但无三凹征、呻吟、呼吸暂停等表现。
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症原则为[4]:降低肺血管床压力、维持正常体循环压、逆转血液右向左分流及提高血液中氧含量,最终达到改善患儿缺氧症状的目的。
近些年来,药物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也取得了较好疗效,但由于该类疾病患儿常并发其他并发症,若单纯应用药物治疗较难改善患儿全身症状及肺部功能,需联合呼吸机行辅助通气治疗。
常频机械通气是临床常用的通气治疗模式,在改善患儿肺部组织氧合状态及机体缺氧症状等方面疗效较明显,但常频机械通气对一些并发严重并发症患儿却不能快速、有效缓解其呼吸功能,若长期应用,可因无法撤机常导致治疗失败。
高频振荡通气是通过高通气频率、低潮气量、低呼吸压力、超生理频率振荡模式以达到改善患儿呼吸功能效果,尽管呼吸机近端的平均气道压设置参数高于常频机械通气治疗,但在高频振荡下,压力在气道内衰减较快,当其抵达肺泡时压力已降至最小,从而避免了对患儿产生的气压伤[5],实现了常频机械通气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故有效改善了患儿肺内的气体分布,使肺容量达至最佳状态,利于促进患儿血气指标恢复及病情转归,有效降低了患儿临床死亡率。
另外,气漏与颅内出血是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易发生的并发症,但本组病例通过根据患儿病情随时调整其治疗参数,有效避免或减少了相关并发症发生,只有1例患儿出现了颅内出血,经对症治疗后,患儿痊愈。
综上所述,对于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辅助治疗,其可有效改善患儿机体缺氧症状,缩短患儿使用呼吸机治疗时间,对节省医疗资源及提高治疗效果均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1]郑增鑫,黄洁玲,何敏等.吸入一氧化氮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4,17(12):14-17.[2]高淑强,巨容,胡旭红等.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30(2):114-117.[3]黄胜奇,农定猛,吴昔林等.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7):141-143.[4]黄少兵.硫酸镁联合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分析[J].当代医学,2014,08(27):98-98.[5]申孟平,李晓艳,贾冬梅等.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疗效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