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11.18 KB
- 文档页数:1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Aug 29(16)高频震荡通气(HFV )是一种高频通气辅助呼吸治疗的方法,具有高频率、小潮气量、低气道压等优点,使用灵活度高,操作便捷[1]。
用于治疗呼吸衰竭病症的效果显著,能迅速改善患者的血氧和氧合情况。
目前,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炎及肺出血等严重危机患儿生命安全的疾病,通过改善人体的气血水平,改善病症。
该方法的应用极大的降低了重症患儿的死亡率[2]。
本文对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以我院受收治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共78例为例。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78例。
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
对照组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0~26(14.5±1.2)d ;出生体重2.5~4.5(3.1±0.25)kg ;其中早产儿14例、过期产儿12例、足月儿13例;包括:慢性肺发育不全患儿5例、胎粪吸入性肺炎19例、重症肺炎15例。
观察组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0~28(14.6±1.4)d ;出生体重2.5~5(3.2±0.3)kg ;其中早产儿13例、过期产儿14例、足月儿12例;包括:慢性肺发育不全患儿4例、胎粪吸入性肺炎22例、重症肺炎13例。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且患儿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诊断患儿呼吸衰竭类型,如果确诊II 型,则立即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给予原发病治疗,去除风险因素,抗感染、纠正酸中毒及水电解质紊乱等。
同时,在通气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血糖;给予抗休克治疗;并确保灌注良好,减少再灌注损伤发生率。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王英俊(周口市中心医院,河南周口466000)摘要:目的探讨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高频振荡通气改善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改善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本科室2011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呼吸困难的新生儿36例,在常频通气治疗失败后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36例患儿中达到阶段性有效的有29例(80.6%),最终有效26例(72.2%),最终治疗失败10例。
患儿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30 min后氧分压及氧合指数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频振荡通气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肯定,安全性较高。
标签:新生儿;呼吸衰竭;高频振荡通气;疗效;氧合指数高频振荡通气(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是指用小于解剖死腔的潮气量和超生理呼吸频率4倍以上的振荡以产生双相压力实现有效的气体交换,以减少二氧化碳潴留。
新生儿呼吸衰竭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是许多重危疾病的主要并发症[1]。
本科室采用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3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科室2011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呼吸困难的新生儿36例,其中,早产儿25例,足月儿11例,男17例,女19例;平均胎龄(34.6±4.7)周,出生时平均体重(2219.3±346.7)g;原发疾病包括早产儿肺透明膜病15例,呼吸暂停3例,肺炎合并气胸5例,胎粪吸入综合征3例,新生儿窒息10例。
所有患儿均诊断为2型呼吸衰竭。
1.2 方法明确诊断后立即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同时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因,给予抗感染、纠正酸中毒及水电解质紊乱、抗休克等综合治疗。
采用定时、定压、恒流式呼吸机,常频机械通气治疗预调参数为呼吸频率40~60/min,吸气峰压18~24 cm H2O,呼气末压3~5 cm H2O,呼吸比为1∶(1~1.5),气体流量为6~10 L/min。
高频振荡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应用价值-儿科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 是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是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病因,病情重、进展快、率高,是NICU 的常见危重症。
机械通气是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要手段,随着机械通气技术的发展,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抢救成功率已提高。
高频震荡通气( 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 是应用小于或等于解剖死腔的潮气量、正常 4 倍以上的通气频率,在较低的气道压力下进行通气的一种特殊通气方法。
大量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高频振荡通气较常频机械通气更有利于减少肺损伤及炎症因子的释放,近年来已被广泛用于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
本文对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 住院的NRDS 患儿应用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两种机械通气模式的治疗情况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旨在探讨高频振荡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择2010 年12 月-2014 年6 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 住院需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患儿45 例,均符合第四版《实用新生儿学》NRDS 诊断标准,按通气模式分为HFOV 组和SIMV 组。
HFOV 组25 例,男17 例,女8 例,胎龄( 31.72 2.05 ) 周,出生体重( 1. 53 0. 38) kg; SIMV 组20 例,其中男13 例,女7 例,胎龄( 31.55 1. 90) 周,出生体重( 1.60 0.34) kg。
2 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均>0.05) 。
1.2 方法常规治疗: 所有患儿入院后即行血气分析及胸部X 线检查,全部患儿上机前均常规给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固尔苏,意大利凯西制药公司) 150 ~200 mg/kg 经气管插管内注入,12 h 后根据患儿情况予以第 2 剂肺表面活性物质。
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以我院新生儿科于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20例行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对比两组的PaO2、SaO2、PaCO2、pH水平以及治疗前后所有患儿的氧体积分、二氧化碳分压,并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1)治疗后,本组患儿的氧体积分与二氧化碳分压分别为(33.14±1.64)%与(39.64±8.51)mmHg,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后,患儿的PaO2、SaO2水平有明显上升,PaCO2水平明显降低,pH基本恢复正常,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经相应护理后,18例患儿治愈出院,2例家长放弃治疗,死亡率为5%。
结论:在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中应用高频振荡通气,可以有效改善患儿呼吸功能,减少死亡率。
标签:高频振荡通气;新生儿;护理新生儿呼吸衰竭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危急重症,其传统治疗方法以机械通气(CMV)为主,但是CMV的通气压力难以缓解肺血氧合状况,而且容易造成肺组织气压伤,不适合在新生儿中推广[1]。
本文中将探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并总结相应的护理体会。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以我院新生儿科于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20例行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原发病分类:肺透10例、肺炎6例,围生期窒息3例,脑炎1例;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呼吸暂停、心率减缓、反应差,肺部细湿哕音增多为主。
1.2方法1.2.1高频振荡通气采用Stephnie呼吸机(德国),根据患儿的原发疾病与病情设置初设参数:平均气道压(MAP):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MAP为10-15 cmH2O;振荡压力幅度(△P)是提高患儿肺部通气的主要手段,治疗中将△P控制在35~45 cmH2O,以患儿胸廓有明显振动为标准;振荡频率(F)8-15 Hz(1Hz=60次/min),吸气时间(Ti)33%,治疗过程中吸气时间要保持不变[2]。
高频振荡通气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研究张莉;郑肖瑾;张耀【期刊名称】《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5(000)011【摘要】目的:探究高频振荡通气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海口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96例,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
观察组患儿给予高频振荡呼吸机进行辅助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婴儿型呼吸机进行辅助治疗。
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 FiO2)、PaO2/ PaCO2。
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 u =2.758,P =0.006)。
两组患儿治疗前 PaO2、PaCO2、PaO2/ FiO2、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48 h 后 PaO2、PaO2/ PaCO2高于对照组,PaCO2、PaO2/FiO2低于对照组(P ﹤0.05)。
观察组患儿气胸、慢性肺疾病、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
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儿氧合情况,且并发症较少。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high -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 in the adjuvant treatment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 A total of 96 children with neonatal respiratory failure were selected inthe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Service Center of Haikou from June 2011 to December 2014,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visiting sequence,each of 48 cases.Children of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baby - type breathing machine for adjuvant treatment,while children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high -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 Clinical effect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PaO2 ,PaCO2 ,PaO2 / FiO2 and PaO2 / PaCO2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u = 2. 758,P = 0. 006).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PaO2 ,PaCO2 ,PaO2 / FiO2 or PaO2 / PaCO2 was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 ﹥ 0. 05 );after 48 hours of treatment,PaO2 and PaO2 / PaCO2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while PaCO2 and PaO2 / FiO2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 ﹤ 0. 05). The incidence of aerothorax,chronic lung disease and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P ﹤ 0. 05). Conclusion High -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 has certain clinical effect in the adjuvant treatment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failure,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oxygenation function,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s low.【总页数】3页(P87-89)【作者】张莉;郑肖瑾;张耀【作者单位】570203 海南省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570203 海南省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570203 海南省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8【相关文献】1.常频机械通气与高频振荡通气在重症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对比 [J], 郭晓燕2.常频通气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价 [J], 刘杰3.高频振荡通气法与机械通气法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比较 [J], 韩昌4.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常频通气失败后的治疗效果分析 [J], 申飞飞;郭飞;吴尤佳5.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和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J], 陈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疗效陈长地【期刊名称】《医疗装备》【年(卷),期】2016(029)012【摘要】目的:研究高频振荡呼吸机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8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通气组和高频通气组。
常规通气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生素、营养支持、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维持等,并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高频通气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间治疗结果。
结果高频通气组、常规通气组成功救治率均为100.00%(P >0.05);高频通气组患儿与常规通气组相比较,肺损伤率、气胸发生率、感染率更低(P <0.05);治疗后高频通气组、常规通气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 和吸氧浓度(FiO)均比治疗前显改善著(P <0.05)。
高频通气组与常规通气组相比较,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更低(P <0.05)。
结论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患儿血气指数和改善肺通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有利于节省治疗时间和费用,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推广。
【总页数】2页(P8-9)【作者】陈长地【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儿科福建泉州 3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12【相关文献】1.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J], 罗吉平2.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J], 王英俊3.常频通气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价 [J], 刘杰4.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J], 姬静璐;李少华5.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J], 林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一、高频振荡呼吸机的治疗原理
高频振荡呼吸机是一种能产生高频振荡气流的机器,通过使气道内气流快速振荡,以
达到低波动压力、高氧合和二氧化碳清除的治疗效果。
它的主要治疗原理包括:一、通过
高频小潮气量的通气方式,减少了气道内压力的波动,减轻了肺组织的牵拉损伤;二、振
荡气流能够改善肺内气体分布,使得通气更均匀,氧合效果更好;三、高频振荡气流能够
更好地清除二氧化碳,减少了新生儿的通气负担,从而提高了呼吸功能。
二、高频振荡呼吸机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高频振荡呼吸机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主要适用于
以下几种类型的呼吸衰竭: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二、新生儿肺出血;三、先天性
肺发育不全;四、感染性呼吸衰竭等。
临床研究表明,高频振荡呼吸机能够改善新生儿的
氧合和二氧化碳清除,减轻肺损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存率。
三、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评价
针对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评价,相关临床研究表明,该治疗方
法在改善氧合、清除二氧化碳、减轻呼吸负担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项针对先天性
肺发育不全新生儿的研究显示,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组患儿的氧合指数、二氧化碳潴留率
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组患儿的呼吸挣扎情况明显减轻。
另一项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
症的研究显示,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组的氧合指数、通气指数显著改善,患儿的通气支持
时间明显缩短。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高频振荡呼吸机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中具有显著的
疗效。
四、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副作用相对较少,但仍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气道内压力和部分氧分压,以避免气压过高导致肺气压伤;
二、严格掌握呼吸频率和潮气量的控制范围,避免频率过高或潮气量过大导致呼吸不同步;
三、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儿,需慎用高频振荡呼吸机,以免增加出血风险;四、治疗过程
中应定期监测患儿的肺功能、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