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5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练精析(人教版):第六章 第1讲 电场力的性质
- 格式:doc
- 大小:242.49 KB
- 文档页数:8
咐呼州鸣咏市呢岸学校第六章第1讲电场力的性质3[体系构建][点击]1.物质的电结构、电荷守恒 (Ⅰ)2.静电现象的解释 (Ⅰ)3.点电荷 (Ⅰ)4.库仑律 (Ⅱ)5.静电场 (Ⅰ)6.电场强度、点电荷的场强 (Ⅱ)7.电场线 (Ⅰ)8.电势能、电势 (Ⅰ)9.电势差 (Ⅱ)10.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Ⅰ)11.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Ⅱ)12.示波管 (Ⅰ)13.常见的电容器 (Ⅰ)14.电容器的电压、电荷量和电容的关系 (Ⅰ)[复习指导]1.复习时对根本概念、规律的理解,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偏转以及电容器的有关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用。
2.本章知识与其他物理知识的综合,如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掌握处理较为复杂的物理问题的方法,如类比、效、建立模型思维方法。
电荷及其守恒律库仑律电荷内容元电荷元电荷:e=1.6×10-19C。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其中质子、(1)内容:电荷既不会创造,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转移到另一;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2)三种起电方式①摩擦起电: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
②感起电:导体中的电荷重分布。
导体靠近带电体时,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出现与带电体电性相反的电荷,另一端出现与带电体电性相同的电荷(相对带电体)。
③接触带电:电荷的转移,一般是电子的转移。
与带电体接触的导体带上了与带电体相同电性的电荷。
3.库仑律(1)内容: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作用力的方向在两点电荷的连线上。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导种电荷相互吸引。
(2)表达式:F =kq 1q 2r 2,其中k =9.0×109_N·m 2/C 2。
1.物体带电的实质 物体带电的实质是得失电子。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必考要求]1.行星的运动(a)。
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a)。
3.万有引力定律(c)。
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c)。
5.宇宙航行(c)。
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a)。
知识网络构建规律方法速记1.同步卫星的六个“一定”2.处理卫星运动问题紧抓以下两点 (1)一个模型天体(包括卫星)的运动可简化为质点的匀速圆周运动模型。
(2)两组公式G Mm r 2=m v 2r =m ω2r =m 4π2T2r =ma mg =GMmR2(g 为星体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题组一 行星的运动及太阳与行星的引力1.(2015~2016诸暨市第一学期期末)如图所示为某行星绕太阳运行的椭圆轨道,其中F 1和F 2是椭圆轨道的两个焦点,已知该行星在A 点的速率比在B 点的大,则太阳是位于下列哪一位置 ( ) A .F 1 B .F 2C .OD .在F 1与F 2之间答案 A2.关于太阳系中各行星的轨道,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B .有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圆C .不同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是相同的D .不同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相同解析 八大行星的轨道都是椭圆,A 正确,B 错误;不同行星离太阳远近不同,轨道不同,半长轴也就不同,C 、D 错误。
答案 A3.关于行星的运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关于行星的运动,早期有“地心说”与“日心说”之争,而“地心说”容 易被人们所接受的原因之一是由于相对运动使得人们观察到太阳东升西 落B .所有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且近地点速度小,远地点速度大C .开普勒第三定律a 3T2=k ,式中k 的值仅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D .开普勒三定律也适用于其他星系的行星运动解析 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以推断出近地点速度大,远地点速度小,故选项B 错误。
答案 B4.若认为行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则关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就是行星运动的动力B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小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与行星和太阳间的距离成反 比C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由实验得出的D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是由开普勒定律和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推导出来 解析 行星运动时引力提供向心力,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所以不能称为动力,选项D 正确。
第六章第1讲电场力的性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7分,选对但不全的得4分,有选错的得0分.)1.在真空中有一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离该点电荷距离为r0的一点,引入一电量为q的检验电荷,所受电场力为F,则离该点电荷为r处的场强大小为()A.Fq B.Fr20qr2C.Fr0qr D.Fqr0r【解析】根据点电荷场强公式E=kQr2可得:真空中同一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与场点位置r的平方成反比,则EE0=r20r2,又E0=Fq,所以E=Fr20qr2,故B对.【答案】 B2.如图6-1-17所示为两个点电荷在真空中所产生电场的电场线(方向未标出).图中C点为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MN为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D为中垂线上的一点,电场线的分布关于MN左右对称.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6-1-17A.这两点电荷一定是等量异种电荷B.这两点电荷一定是等量同种电荷C.D、C两点的电场强度一定相等D.C点的电场强度比D点的电场强度小【解析】由电场线分布的特征可知,产生电场的电荷一定是等量异种电荷,A正确,B不正确;D、C两点电场线的密度不同,D、C两点的电场强度不同,C不正确;C点电场线的密度大,电场强度大,D不正确.【答案】 A3.(2011·新课标全国高考)一带负电荷的质点,在电场力作用下沿曲线abc 从a运动到c,已知质点的速率是递减的.关于b点电场强度E的方向,下列图示中可能正确的是(虚线是曲线在b点的切线)()【解析】由a至c的弯曲情况可知受力方向指向图中虚线的右下方,b点的速度方向v b如图,由a至c速率递减可知受力方向如图中F,α角大于90°,因为电荷为负,故场强方向应与F反向,故D正确.【答案】 D4.(2011·海南高考)三个相同的金属小球1、2、3分别置于绝缘支架上,各球之间的距离远大于小球的直径.球1的带电量为q,球2的带电量为nq,球3不带电且离球1和球2很远,此时球1、2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为F.现使球3先与球2接触,再与球1接触,然后将球3移至远处,此时1、2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仍为F,方向不变.由此可知()A.n=3 B.n=4C.n=5 D.n=6【解析】由于各球之间距离远大于小球的直径,小球带电时可视为点电荷.由库仑定律F=k Q1Q2r2知两点电荷间距离不变时,相互间静电力大小与两球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又由于三小球相同,则接触时平分总电荷量,故有q×nq=nq2×(q+nq2)2,解之可得n=6,D正确.【答案】 D5.(2013·安徽高考)如图6-1-18所示,xOy平面是无穷大导体的表面,该导体充满z<0的空间,z>0的空间为真空.将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置于z轴上z=h处,则在xOy 平面上会产生感应电荷.空间任意一点处的电场皆是由点电荷q 和导体表面上的感应电荷共同激发的.已知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则在z 轴上z =h 2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为(k 为静电力常量)( )图6-1-18A .k 4q h 2B .k 4q 9h 2C .k 32q 9h 2D .k 40q 9h 2【解析】本题需抓住题中的隐含条件: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然后利用电场的叠加原理求解.在z 轴上z =-h 2处的B 点,电场是由点电荷q 和导体表面上的感应电荷共同激发的.由于该处电场强度为零,设导体表面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为E ,则有k q (32h )2=E .根据对称性知,导体表面感应电荷在z =h 2处的A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也为E ,但方向与B 点相反.则z =h 2处A 点的合电场强度E 合=k q (h 2)2+E =k 40q 9h 2.故选项D 正确.【答案】 D6.ab 是长为l 的均匀带电细杆,P 1、P 2是位于ab 所在直线上的两点,位置如图6-1-19所示.ab 上电荷产生的静电场在P 1处的场强大小为E 1,在P 2处的场强大小为E 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6-1-19A.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同,E1>E2B.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反,E1>E2C.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同,E1<E2D.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反,E1<E2【解析】由于细杆均匀带电,则如图所示把细杆分成四等份,四份电荷量依次设为q1、q2、q3、q4,且q1=q2=q3=q4,由对称性知,q1、q2在P1处的合场强为0,但q3、q4在P1处形成的合场强大小为E1,在P2处的合场强大小为E1′且E1′=E1.q1、q2在P2处的合场强大小为E2′,所以P2处场强大小为E2=E1′+E2′=E1+E2′>E1,又因为q1、q2、q3、q4电性相同,所以两处电场方向相反,故选项D正确.【答案】 D7.如图6-1-20所示,两质量均为m的小球A和B分别带有+q和-q的电量,被绝缘细线悬挂,两球间的库仑引力小于球的重力mg.现加上一个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待两小球再次保持静止状态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图6-1-20A.悬线OA向右偏,OA中的张力大于2mgB.悬线OA向左偏,OA中的张力大于2mgC.悬线OA不发生偏离,OA中的张力等于2mgD.悬线AB向左偏,AB线的张力比不加电场时要大【解析】首先应用整体法对AB整体平衡分析,悬线OA张力为2mg,并且OA处于竖直方向,选项C正确;然后再采用隔离法以B为研究对象分析,悬线AB向左偏,其张力为电场力、库仑力与重力的合力,较不加电场时要大,选项D正确,故答案为C、D.【答案】CD8.(2014·茂名模拟)如图6-1-21所示,在粗糙绝缘的水平面上有一物体A 带正电,另一带正电的点电荷B沿着以A为圆心的圆弧由P到Q缓慢地从A的上方经过,若此过程中A始终保持静止,A、B两物体可视为质点且只考虑它们之间的库仑力作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6-1-21A.物体A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先增大后减小B.物体A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保持不变C.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D.库仑力对点电荷B先做正功后做负功【解析】分析物体A的受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可得:F f=F cos θ,F N =F sin θ+mg,随θ由小于90°增大到大于90°的过程中,F f先减小后反向增大,F N先增大后减小,A、C正确,B错误;因A对B的库仑力与B运动的速度方向始终垂直,故库仑力不做功,D错误.【答案】AC9.(2014·南昌二中检测)如图6-1-22所示,实线为不知方向的三条电场线,从电场中M点以相同速度垂直于电场线方向飞出a、b两个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则()图6-1-22A.a一定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B.a的速度将增加,b的速度也将增加C.a的加速度将减小,b的加速度将增加D.两个粒子的动能,一个增加一个减小【解析】设电场线为正点电荷的电场线,则由轨迹可判定a带正电,b带负电;若电场线为负点电荷的电场线,则a带负电,b带正电,A项错.由粒子的偏转轨迹可知电场力对a、b均做正功,动能增加,B项对D项错;但由电场线的疏密可判定,a受电场力逐渐减小,加速度减小,b正好相反,故C项正确.【答案】BC10.如图6-1-23所示,两个带等量的正电荷的小球A、B(可视为点电荷),被固定在光滑的绝缘的水平面上.P、N是小球A、B的连线的水平中垂线,且PO=ON.现将一个电荷量很小的带负电的小球C(可视为质点),由P点静止释放,在小球C向N点的运动的过程中,下列关于小球C的速度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图6-1-23【解析】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从无穷远处到O点电场强度先变大后变小,到O点变为零,负电荷受力沿垂直平分线运动,电荷的加速度先变大后变小,速度不断增大,在O点加速度变为零,速度达到最大,v-t图线的斜率先变大后变小;由O点到无穷远,速度变化情况与另一侧速度的变化情况具有对称性.如果PN足够远,B正确,如果PN很近,A正确.【答案】A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计算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1.(14分)(2013·徐州模拟)如图6-1-24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A穿在绝缘细杆上,杆的倾角为α,小球A带正电,电荷量为q.在杆上B点处固定一个电荷量为Q的正电荷.将A由距B竖直高度为H处无初速释放,小球A下滑过程中电荷量不变.不计A与细杆间的摩擦,整个装置处在真空中,已知静电力常量k和重力加速度g.求:图6-1-24(1)A球刚释放时的加速度是多大;(2)当A球的动能最大时,A球与B点的距离.【解析】(1)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mg sin α-F=ma,根据库仑定律F=k Qq r2r=H/sin α,得a=g sin α-kQq sin2αmH2.(2)当A球受到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时,动能最大.设此时A球与B点间的距离为d,则mg sin α=kQq d2,解得d=kQq mg sin α.【答案】(1)g sin α-kQq sin2αmH2(2)kQqmg sin α12.(16分)在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中,取O点为圆心,r为半径作一圆周,在O点固定一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a、b、c、d为相互垂直的两条直线和圆周的交点.当把一检验电荷+q放在d点恰好平衡(如图6-1-25所示,不计重力).问:图6-1-25(1)匀强电场场强E 的大小、方向如何?(2)检验电荷+q 放在点c 时,受力F c 的大小、方向如何?(3)检验电荷+q 放在点b 时,受力F b 的大小、方向如何?【解析】 (1)由题意可知:F 1=k Qq r 2F 2=qE由F 1=F 2,所以qE =k Qq r 2,E =k Q r 2,匀强电场方向由d →b .(2)检验电荷放在c 点:E c =E 21+E 2=2E =2k Q r 2所以F c =qE c =2k Qq r 2.方向与ac 方向成45°角斜向左下(如图所示).(3)检验电荷放在b 点:E b =E 2+E =2E =2k Q r 2所以F b =qE b =2k Qq r 2,方向由d →b .【答案】 (1)k Q r 2 方向由d →b (2)2k Qq r 2 方向与ac 成45°角斜向左下 (3)2k Qq r 2 方向由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