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的新革命,真正的微创SuperPATH
- 格式:doc
- 大小:765.20 KB
- 文档页数:13
SuperPATH改良技术的髋关节置换技术研究发布时间:2022-04-27T09:44:59.97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3期作者:杨田薛广訾峰牛文隆王全刁树魁李军王阳[导读] 目的:探究改良superpath髋关节置换术对于髋部骨折和髋部疾病患者的治疗。
杨田薛广訾峰牛文隆王全刁树魁李军王阳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 161000摘要:目的:探究改良superpath髋关节置换术对于髋部骨折和髋部疾病患者的治疗。
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齐齐哈尔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抽样方法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SuperPATH改良技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相比,治疗效果更优越。
结论:通过superpath改良技术的髋关节置换术能够保护好外旋肌群和梨状肌不被切断,增加髋关节稳定性,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功能训练。
临床上达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SuperPATH技术髋关节置换术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和髋部疾病的常用手术方式,临床效果良好,但是传统后外侧手术入路,需要切断外旋肌群止点和梨状肌止点,虽然在放置完假体后,再重建外旋肌群和梨状肌止点,但是对于患者术后不能早期进行功能训练,髋关节稳定性也会降低,康复时间慢也会变慢。
SuperPATH 技术切口小、不切断任何肌肉、保留了关节囊,可快速康复,但需特殊器械、假体,价格昂贵;因此通过改良普通器械,利用 SuperPATH 技术,在临床中治疗髋部骨折和髋部疾病进行人工全髋置换术,技术可行,便于推广。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齐齐哈尔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共收治65名髋部骨折和髋部疾病的患者。
纳入标准:①年龄60-80岁之间;②髋部骨折;③髋部疾病④术前X线、CT、MRI影像学提示髋部骨折,髋部疾病;⑤具有完整的病历资料,包括入院记录、入院相关文书、手术记录、手术前后生化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
快速康复干预在Super PATH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干预在Super PATH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接收的Super PATH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一共60例。
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为30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基础上给予快速康复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差异。
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Harris评分、Barthel评分、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首次抬腿、坐起、下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快速康复干预在Super PATH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效果较佳,能够改善髋关节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加快术后恢复,值得重视并积极采纳。
【关键词】快速康复干预;Super PATH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Harris评分目前,老龄化问题非常突出。
由于人群预期寿命的延长,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1]。
老龄群体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股骨颈骨折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2]。
骨关节病变终末期、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是髋关节置换术。
传统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需要切除部分关节囊,切断外旋肌群,术后髋关节活动受限,存在切口长、手术创伤大、容易脱位、恢复时间长、患者心理负担重等问题[3]。
Super PATH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在直视下通过工作通道进行手术,不切断外旋肌群,保留完整的关节囊,能够提高早期关节稳定性,术侧髋关节活动范围无需严格限制,能进行更早期及更大范围的运动训练。
但是优良的手术方式只是为术后患者康复提供基础,不等于患者就能快速康复。
因此还需要更加有效的护理康复干预措施介入,结合患者的主动性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快速康复外科是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证明有效的围术期处理措施,通过降低手术创伤的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从而达到加速康复的目的[4]。
Super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胡方煜;赖仁欢;梁木荣;安玉梅;胡田生【摘要】目的探讨SuperPATH人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行Super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1例(23髋),观察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结果行Super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平均为6.73 cm,手术平均时间(102±11)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274±53)mL,术后24h引流量平均(123 ±41)mL,平均住院时间为5.7d;术后Harri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令人满意,无切口感染、假体脱位、骨折及双下肢长度不等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SuperPATH人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切口小、损伤小、失血量少、术后活动快、可快速康复等优点,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度高,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值得在临床推广.【期刊名称】《微创医学》【年(卷),期】2016(011)003【总页数】3页(P416-418)【关键词】SuperPATH入路;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股骨头坏死【作者】胡方煜;赖仁欢;梁木荣;安玉梅;胡田生【作者单位】广东省连州市人民医院外科四区、康复医学科,连州市513400;广东省连州市人民医院外科四区、康复医学科,连州市513400;广东省连州市人民医院外科四区、康复医学科,连州市513400;广东省连州市人民医院外科四区、康复医学科,连州市513400;广东省连州市人民医院外科四区、康复医学科,连州市513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治疗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及骨关节炎等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手段,其通过重建髋关节功能,不仅可减轻患者长期的疼痛,还能使患者恢复正常行走的能力,已经广泛应用于骨科临床[1]。
SuperPath与Hardinge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临床疗效比较一、概述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手段,其既可解除或缓解病人的疼痛,亦可通过重建髋关节功能,使病人恢复正常行走和生活的能力,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THA手术入路为后侧及外侧传统入路;但传统手术入路具有创伤大、失血多、术后疼痛时间长、康复慢等缺点;近年来微创理念与加速康复概念的提出促使国内外学者均在不断地尝试将传统切口小型化并探索新的微创入路。
SuperPath技术(supercapsular percutaneously-assisted total hip,SuperPath)由美国James Chow教授提出并报道,该入路经臀小肌和梨状肌间隙进行操作,无需切断外旋肌群,且几乎完整保存了髋关节周围所有的肌肉及关节囊,理论上具有微创化的优点,且有利于病人的快速康复。
目前已有关于SuperPath技术临床疗效的相关报道,但国内尚无SuperPath入路与传统外侧(Hardinge)入路THA比较研究的报道。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于2015年5月对此进行了比较研究,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二、临床资料将2015年5月~2016年2月我科收治的182例(203髋)拟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SuperPath组(92例、100髋)、Hardinge组(90例、103髋),分别经SuperPath入路和Hardinge 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SuperPath组男45例、女47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8例(63髋)、DDH 18例(21髋)、股骨颈骨折16例(16髋);Hardinge组男42例、女4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5例(62髋)、DDH 14例(18髋)、股骨颈骨折23例(23髋)。
SuperPath组的平均年龄(65±5.3)岁大于Hardinge组(56±8.1)岁(P<0.05),两组病人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疾病类型、术前HHS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SuperPATH与直接前方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比较张林林;李守民;徐泽【摘要】目的比较应用SuperPATH入路与直接前方入路(DA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行THA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A组(SuperPATH入路行THA,15例)和B组(侧卧位DAA行THA,15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疼痛VAS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髋臼角.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 ~ 14个月.切口长度A 组短于B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A组长(多)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两组髋臼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均未见关节假体松动、移位或下沉.结论应用SuperPATH入路行THA可取得与侧卧位DAA 同样良好的髋关节功能,且SuperPATH入路切口小,可以减少组织损伤.【期刊名称】《临床骨科杂志》【年(卷),期】2019(022)002【总页数】5页(P172-176)【关键词】SuperPATH入路;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作者】张林林;李守民;徐泽【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骨科,安徽合肥23000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骨科,安徽合肥23000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骨科,安徽合肥2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7;R687.4SuperPATH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具有创面小、术后疼痛轻、关节稳定、康复快速等优点[1]。
SuperPATH全髋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疼痛程度及髋关节功能比较作者:刘伟刘醒池高宏梁王国荣李建有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22年第06期[摘要] 目的比較SuperPATH全髋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疼痛程度及髋关节功能。
方法纳入2019年1—12月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使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分别实施SuperPATH全髋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记录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评估患者疼痛、髋关节功能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随访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比较,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SuperPATH全髋置换;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并发症;术中出血量[中图分类号] R68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2)06-0078-03[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urative effect, pain degree, and hip joint function between SuperPATH total hip replacement and total hip replacement.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admitted to Huzhou Central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9 were include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n=30) and the control group (n=30) by envelope method, and separately underwent SuperPATH hip replacement and total hip replacement surgery. The surgical indicators, the pain score (VAS) and hip joint function score (Harri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postoperative drainage volu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ess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length of incision was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Key words] SuperPATH hip replacement; Pain degree; Hip joint function; Complications;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主要手段,其在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缩短卧床时间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
Super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体会作者:梅丽芳金正跃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13期【摘要】目的:探讨Super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
方法:行SuperPA 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6例,观察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
结论:Super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切口小、损伤小、失血量少、术后活动快、可快速康复等优点,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度高,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SuperPATH入路;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6例,排除重症肥胖、严重髋发育异常、髋关节翻修等病例。
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35~68岁平均(52.7±7)岁,病程1~8年。
人院后均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均行单侧手术。
1.2 方法1.2.1 手术方法全部病例由同一治疗组医师完成。
1.2.1.1 患者体位标准侧卧位,1.2.1.2 关节囊显露与切开助手外展、外旋髋关节,用1把Cobb调位器置于梨状肌腱与臀小肌间隙的后方,然后用钝H ohmann牵开器替换,置后关节囊和外旋肌之间,暴露关节囊。
1.2.1.3 股骨扩髓及髓腔成形助手按压膝关节将患肢轻微内收,暴露股骨颈鞍部,用开口铰刀通过转子窝进入股骨髓腔,骨凿扩大近端开口。
用适当大小的Round Calcar Punch和冲击手柄扩槽,选用合适的髓腔锉进行髓腔成形,用刮匙处理股骨近中段。
再置入合适的髓腔锉,去除手柄,用摆锯沿髓腔锉顶端截断股骨颈,再用斯氏针将股骨头取出。
1.2.1.4 髋臼的准备在切口近侧髋臼缘骨膜下放置zelpi牵开器,在远端关节内放Rom anelli牵开器,直视下去除髋臼及髋臼唇上残留的所有软组织。
SuperPath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加速康复一、概述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技术和假体设计朝着微创这一目标的不断进步,整个治疗流程得以不断持续改进。
微创意味着更准确的切口选择、更少的组织切开与牵拉损伤、更小的创伤打击、更安全的手术过程和更加快速的功能康复。
自2001年以来,Richard Berger报道的前外侧双切口微创入路,自Smith peterson入路演化出的DAA微创入路,均在临床上获得了成功。
这些技术的核心理念是局部组织结构的微创,即尽量减少对术区软组织的显露与剥离,采用肌肉韧带间隙完成手术,其目的是减少后外侧传统入路易导致的后脱位等并发症,实现加速康复。
但我们需要认识到,由于上述微创入路对局部组织结构的牵拉张力较大,对骨的质量要求较高,因而对许多高龄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病人而言是相对禁忌的。
同时对于已经熟练掌握传统后外侧入路的手术者而言学习曲线较为困难。
二、SuperPath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开始讨论这一技术之前,我们需要重申微创THA三个重要核心理念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以上这些技术的优势和不足:①微创手术实现快速康复的前提是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不仅仅是缩短住院时间;②微创手术实现快速康复的方法是减少手术对全身、局部的创伤打击,而不仅仅是缩短皮肤切口;③微创手术实现快速康复的远期临床结果应当不低于传统手术技术,不能降低假体远期生存率。
因此微创技术是THA发展高度的标志,更是加速康复的核心保证。
SuperPath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技术问世于2008年。
从历史沿革上看,SuperPath是对两项后外侧入路微创THA技术的融合与创新。
2003年Baptist医院的Dr.Stephen Murphy发明SUPERCAP技术:从髋臼顶部切开关节囊,逐步暴露髋臼。
此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的保护软组织,不脱位髋关节,不过度扭曲下肢,保留完整的前后关节囊。
但由于髋臼暴露有限,使用此项技术安装髋臼杯的难度远高于安装股骨假体。
Super PATH微创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观察颜汉平;刘伟;严志强;刘强;肖艳;甘敏玲【摘要】目的观察SuperPATH微创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
方法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实施SuperPATH微创入路髋关节置换术。
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水平、疼痛、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疗效。
结果治疗1、3d后,两组的血红蛋白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间的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的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增高,且以观察组更为显著(P<0.01)。
治疗后两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uperPATH微创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可缓解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其髋关节功能水平,短期疗效优于常规髋关节置换术。
【期刊名称】《广东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37)004【总页数】3页(P410-412)【关键词】SuperPATH微创入路;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骨折;效果;血红蛋白【作者】颜汉平;刘伟;严志强;刘强;肖艳;甘敏玲【作者单位】[1]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500;[1]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500;[1]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500;[1]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500;[1]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500;[1]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2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
流行病学显示,股骨颈骨折发病率为10.5%,男女之间的发病比例差异不大[1]。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也越来越丰富。
Super PATH 微创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新型的手术方式 [2-3]。
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行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恢复时间、术后Harris评分。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恢复时间均显著短(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Harri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结论: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舒适度比传统手术明显提高,手术伤口小,术中失血少,没有引流管,术后疼痛少,无术中及术后脱位风险,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患者可更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SuperPath;微创;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间;出血量;Harris评分在外科治疗过程中,全髋关节置换微创化是关节外科医生一直探索的目标。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骨科治疗技术,它的技术比较成熟,而传统手术治疗的缺点是切口大,对患者有比较大的创伤[1]。
SuperPATH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开创了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时代,该手术切口长度6cm~8cm,不需要切断外旋肌,经犁状肌和臀小肌的间隙进入,几乎保存髋关节周围所有的肌肉功能,也保留了完整的关节囊,具有切口小、手术创伤较小、术中显露更加清楚、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对体位无特殊限制、提高术后患者的舒适度等优点。
现将我院行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0例患者的研究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行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为38~79岁,平均年龄为(59.7±6.2)岁,头下型14例,头颈型9例,颈中型2例,基底型5例,术前Harris评分0-20分,平均(9.2±2.4)分。
SuperPATH技术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早期临床效果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髋关节置换中应用SuperPATH的早期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我院接受的42例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通过分采用数字表随机分组,将患者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21例,予以常规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研究组为21例,予以SuperPATH全髋关节置换技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各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前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价、疼痛情况评价。
结果比较分析,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以及Harris评分比较均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以及Harris评分改善效果显著,且优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均要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采用SuperPATH技术治疗,患者临床疗效优异,值得推广。
关键词:SuperPATH技术;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治疗效果;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髋关节功能参考目前临床中针对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的临床研究内容,发现通过采用SuperPATH技术,能够提升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1]。
在此研究背景下,我院选择于2015年10月~2017年12月,对42例患者,积极研究应用SuperPATH技术的临床价值,现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我院接受的42例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通过分采用数字表随机分组,将患者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21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56~71周岁,平均年龄(62.13±1.37);研究组为21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55~69周岁,平均年龄(61.35±0.65),对照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全髋关节置换的新革命,真正的微创——SuperPATH全髋关节置换微创化是关节外科医生一直探索的目标。
SuperPATH的出现,让我们真正看到了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时代的到来。
切口长度150px~200px;不需要切断外旋肌,经犁状肌和臀小肌的间隙进入,几乎保存髋关节周围所有的肌肉功能;几乎保留了完整的关节囊;手术操作过程中不需要外科脱位(术中不造成肢体极度的旋转与扭曲);手术由主刀和助力2人即可完成。
该技术由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圣路加医学中心James Chow博士首创。
(St. Luke's Medical Center,Phoenix,Arizona,USA)SuperPATH入路(Supercapsular Percutaneously Assisted Total Hip)是经标准后侧入路改良而来,SuperPATHTM入路保留了标准后侧入路的所有优点;还可以进一步延伸,很容易的转换成标准后侧入路。
该入路容易学习,并且在术中给予外科医生完全的自由。
St. Luke's Medical Center官网:/该技术目前由Wright Medical Technology公司推广,技术介绍官网:/=========>>>手术操作<<<=========准确的术前模板测量需要良好质量的标准骨盆和髋关节X线片。
注意:术前模板测量仅用于估计的目的。
最终假体的大小和位置由术中决定。
1、患者体位患者取标准侧卧位,手术台高度调整至术者舒适的位置。
该技术操作不需要最大限度内收下肢,因此没有必要将患者的位置偏移至手术台的前缘。
最好是应用透射线挡板支架维持患者体位,在以下位置放置:1)耻骨联合2)骶骨3)胸部水平,乳房下4)肩胛骨–长钉为确保适当的骨盆旋转位置,髋部稍后倾。
患髋屈曲45°,患肢内旋10°~15°使大转子朝上。
患肢的足置于带衬垫的Mayo手术托盘车上,患肢轻度内收,肢体的重量将平衡髋关节,使骨盆旋转中立。
SuperPath微创髋关节置换一、概述SuperPathTM(superior capsular percutaneously assisted total hip)是一种微创后入路髋关节置换手术技术,于2008年在美国正式用于临床,至今已有8年临床应用经验,2013年上海微创医疗公司收购了美国Wright Medical公司的该项专利技术和相关产品。
2014年1月28日SuperPath 正式获得中国CFDA注册证。
SuperPath是经臀中肌后缘、臀小肌与梨状肌间隙纵向切开上方关节囊,完全从肌间隙进入,在术中无需切断任何肌肉和肌腱组织,保留了前后关节囊,最大限度实现了髋关节周围重要组织的完整保护,并利用微创手术中常用的导向器等微创工具和通道技术,使切口缩小至6~8cm,是目前创伤最小的微创髋关节置换技术,使病人术后的疼痛明显减轻、髋部肌力恢复快、手术创伤反应小、术后并发症减少。
由于很好地保护了前后关节囊和外旋肌、臀中肌等关节稳定结构和动力结构,在假体选择和安装满意的前提下,允许病人术后即可全负重行走和深蹲等大范围活动,因此使得髋关节置换术后快速恢复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成为可能,不少病人术后很快就可以独自上下床、不扶拐行走、下蹲穿鞋袜,轻松翻身侧卧和上厕所等活动。
需人照护的时间大为缩短,完全满足了病人术后更快功能恢复这一加速康复外科新趋势,大大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术后护理和照护成本,据国外文献报道,病人手术时间最短为35分钟,平均住院时间已缩短为1.6天,60%病人术后6小时即可下地行走,使病人可以更快重回工作岗位或较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2014年10月27日美国发表的“SuperPathTM技术30天再入院率”一文,对三个中心479例髋关节置换术进行了数据分析,结论是使用SuperPathTM技术能将输血率从22.2%降低为3.3%,各种原因的30天再入院率从4.2%减少到2.3%;91.5%的病人无需医院特殊护理即可直接回家(91.5%VS.27.3%)。
SuperPATH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67例观察李荣群;吴铭洲;周家旺;周军;朱锋;张连方;徐耀增【摘要】背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一直以来都是骨科医师关注的热点,伴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SuperPATH技术逐步进入了广大骨外科医师的视野。
目的:探讨SuperPATH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优越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采用SuperPATH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7例(76髋)患者,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
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术后输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估假体位置和髋臼外展角,采用VAS评分及髋关节HHS评分评定患者的髋关节功能。
结果:术后6~23个月,平均(9.1±8.4)月。
手术切口平均长度(7.6±0.7)cm。
58例单侧THA平均手术时间为(122.9±35.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68±258)ml,术中平均输血(268±230)ml,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平均差值(28.7±11.5)g/L,术后平均输血(135±229)ml,术中透视(6±2)次。
9例双侧THA平均手术时间为(262.2±32.9)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17±571)ml,术中平均输血量(744±259)ml,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平均差值(32.6±12.8)g/L;术后平均输血量(372±385)ml;术中透视(13±3)次。
67例患者髋臼外展角平均46.7°±0.6°,前倾角17.8°±1.1°。
术前HHS评分为(40.0±25.4)分;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71.7±13.6)分、(84.1±6.5)分、(92.1±5.3)分、(94.2±4.2)分。
SuperPath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坏死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任东伟;杨革军;赵华磊;查建跃;陆顺;徐永升【摘要】目的探讨SuperPath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股骨头坏死患者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试验组接受SuperPath 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Harris评分进行分析,评价治疗效果;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双下肢长度差异、WOMAC 评分,评价治疗后生活质量.结果手术后2组Harr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和首次下床行走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双下肢长度差异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行SuperPath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小,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7)012【总页数】4页(P1416-1419)【关键词】股骨头坏死;关节成形术,置换,髋;生活质量【作者】任东伟;杨革军;赵华磊;查建跃;陆顺;徐永升【作者单位】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青华医院骨科,云南临沧677000;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青华医院骨科,云南临沧677000;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青华医院骨科,云南临沧677000;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青华医院骨科,云南临沧677000;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青华医院骨科,云南临沧677000;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青华医院骨科,云南临沧67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8股骨头坏死是一个漫长的病理演变过程,初始发生在股骨头的负重区,骨小梁结构发生损伤,随即出现针对损伤骨组织的修复过程[1]。
全髋关节置换的新革命,真正的微创——SuperPATH 2015-01-08胡东才骨科一刀骨科一刀hudongcai111传播骨科知识、技术、资讯。
全髋关节置换的新革命,真正的微创—— SuperPATH 原创翻译:胡东才(骨科胡一刀)注:本文最早发布于本人丁香园骨科论坛和新浪微博,后被骨科在线、骨科周讯等多家网站转载,现转至微信公众平台推送。
全髋关节置换微创化是关节外科医生一直探索的目标。
SuperPATH的出现,让我们真正看到了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时代的到来。
切口长度6cm~8cm;不需要切断外旋肌,经犁状肌和臀小肌的间隙进入,几乎保存髋关节周围所有的肌肉功能;几乎保留了完整的关节囊;手术操作过程中原位截骨,不需要外科脱位(术中不造成肢体极度的旋转与扭曲);手术由主刀和助力2人即可完成。
该技术由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圣路加医学中心James Chow博士首创。
(St. Luke's Medical Center,Phoenix,Arizona,USA)SuperPATH入路(Supercapsular Percutaneously Assisted Total Hip)是经标准后侧Moore入路改良而来,SuperPATH TM入路保留了标准后侧Moore入路的所有优点;还可以进一步延伸,很容易的转换成标准后侧入路。
该入路容易学习,并且在术中给予外科医生完全的自由。
St. Luke's Medical Center官网:/该技术目前由Wright Medical Technology公司推广,技术介绍官网:/手术操作准确的术前模板测量需要良好质量的标准骨盆和髋关节X线片。
注意:术前模板测量仅用于估计的目的。
最终假体的大小和位置由术中决定。
1、患者体位患者取标准侧卧位,手术台高度调整至术者舒适的位置。
该技术操作不需要最大限度内收下肢,因此没有必要将患者的位置偏移至手术台的前缘。
最好是应用透射线挡板支架维持患者体位,在以下位置放置:1)耻骨联合2)骶骨3)胸部水平,乳房下4)肩胛骨–长钉为确保适当的骨盆旋转位置,髋部稍后倾。
患髋屈曲45°,患肢内旋10°~15°使大转子朝上。
患肢的足置于带衬垫的Mayo手术托盘车上,患肢轻度内收,肢体的重量将平衡髋关节,使骨盆旋转中立。
这是手术技术“主体位”,手术的大部分操作在该体位下完成。
2、软组织剥离切口起自大转子尖端,向近端延伸6 cm ~ 8 cm,沿股骨轴线切开至臀大肌的筋膜层。
用电刀切开臀大肌的筋膜,从大转子尖端开始,顺着主切口线延伸。
可以通过屈、伸、内收患肢调整主切口手术视野。
用2把翼状尖调位器(P/N 20070038; 带角度的翼状尖调位器可能也会用到, P/N 20070040)分开臀大肌。
暴露覆盖臀中肌的囊,沿臀中肌后缘小心切开一层很薄的囊组织。
1把Cobb调位器置于臀中肌下方,然后用钝Hohmann牵开器(P/N 20073114)替换,助手用温和的力量维持牵开器的位置以保护臀中肌。
Hohmann牵开器叶片与伤口不超过90°,置于臀中肌和臀小肌之间的间隙。
可能需要松解短外旋肌群,尤其是髋部紧绷的部位。
在学习过程中,开始时尽量缩小切口,松解更少的短外旋肌;最终达到不松解短外旋肌,可能梨状肌是例外的。
3、关节囊显露助手外展、外旋髋关节(抬高膝关节,足部仍维持在Mayo手术托盘车上),减小外旋肌的张力。
1把Cobb调位器置于梨状肌腱与臀小肌间隙的后方,坐骨神经将由外旋肌保护。
然后用钝Hohmann牵开器替换,置于后关节囊和外旋肌之间,Hohmann牵开器叶片与伤口不超过90°,2把牵开器手柄相互平行。
放低膝关节,恢复“主体位”。
如果梨状肌腱产生的张力过大,此时可以在直视下进行松解。
4、关节囊切开利用Cobb调位器向前轻推臀小肌后缘,显露深层的关节囊。
切开关节囊内用电的主要切口。
用电刀沿主切口的方向切开关节囊,用长电刀头切开转子窝以防股骨颈基底部周围的出血。
确保用电刀完整的准备整个股骨颈鞍部和大转子。
此处有很多返支血管,可能引起出血,因此过度准备要比准备不足要好。
将关节囊从股骨颈的鞍部切开,向近端延伸至髋臼,长约1cm。
小心的骨膜下剥离关节囊髋臼缘附着部1cm,并向前、后延伸1cm,限定这部分的剥在所有方向上的都只有1cm;同时让助手注意患者任何足的活动,因为坐骨神经就在后方2cm处。
关节囊切口应该是一个简单的直线切口,以便手术结束时像修复肩袖一样修复。
助手抬高患者膝关节以降低外旋肌的张力,在关节内后关节囊和后股骨颈之间放置一把Cobb调位器,然后用钝Hohmann拉钩替换,置于后关节囊的前方。
然后下肢恢复“主体位”。
用相似的方式在前关节囊重新放置钝Hohmann牵开器。
关节囊标记以助修复时辨认,显露犁状窝、大转子顶点和前股骨颈(鞍部)。
5、股骨准备在股骨头完整的状态下进行股骨扩髓和髓腔成形,降低了股骨颈骨折的风险。
助手按压膝关节将患肢轻微内收,股骨颈的鞍部暴露至切口。
使用开口铰刀(P/NS PRR00080或4700R09000;不包括在SuperPATH的器械中)通过转子窝进入股骨髓腔。
用干骺端铰刀(P/N PTMR0001)来扩大近端开口,确保后续的器械正确对位,不内翻。
为使股骨髓腔锉容易插入,可以使用适当大小的Round Calcar Punch(P/NS 20070052,20070053和20070054)和冲击手柄(P/N 8000010)。
首先打开的股骨颈,从铰刀开口处开始刀,朝髋臼缘的方向建立一个槽。
助手内收患肢,以获得最大显露。
用刮匙(P/N 20071006)处理股骨近中段,确保表面提供了良好的皮质骨接触,促进骨骼的生长,防止沉降和微动。
6、髓腔成形根据所用的铰刀-髓腔锉或髓腔锉的大小,选用合适的髓腔锉进行髓腔成形。
用开口锉手柄(P/N SLBROHAN;不包括在SuperPATH的器械中)检查插入的深度,测量开口锉的顶部相对于大转子尖端在深度,深度通常为15mm~25mm,当然还取决于病人的解剖及术前腿的长度差异;也可以使用髓腔探针进行检查确认(P/N 20071008)插入的深度。
一旦最终型号的髓腔锉置入后,去除手柄,根据髓腔锉指导股骨颈截骨。
7、股骨头切除将股骨颈截骨平面与外科伤口一致,助力抬高膝关节使髋关节轻度外展,用摆锯配窄锯片,沿髓腔锉顶端截断股骨颈。
8、股骨头取出将一根斯氏针(P/N 20070057)置入股骨头的坚硬部分,用斯氏针的杠杆力将股骨头旋转至最大内收位,再将第二根斯氏针置入股骨头的另一坚硬部分,留置电钻的夹头在斯氏针尾端,将股骨头拉出主切口。
如果股骨头取出困难,可先去除第一枚斯氏针,将股骨头进一步旋转至更大内收位后,再置入另一枚斯氏针。
使股骨头持续“行走”至最大内收位,直至圆韧带撕裂或可被电刀切断为止。
9、髋臼的准备使患肢在“主体位”,两个锐Hohmann拉钩(P/N 20073113)分别放置在前、后髋臼唇与关节囊之间的腋窝处。
直视下去除髋臼及髋臼唇上残留的所有软组织,闭孔动脉常在后方出现。
软组织切除后,电刀止血(推荐使用长刀头)。
在切口近侧髋臼缘骨膜下放置zelpi牵开器(P/N 20071004),在远端关节内放置Romanelli牵开器(P/N 20071001)。
这些自动牵开器的组合将提供旋转稳定性,并为髋臼锉和植入物引入关节内提供一个空间。
此时去除锐Hohmann 拉钩。
10、经皮切口建立患肢仍然在“主体位”,助手将骨钩(P/N 20071011)的尖端转入髓腔锉的顶部,并将股骨拉向前方。
瞄准手柄(P/N 20071009)/入口定位器(P/N 20070015)/Threaded Cup Adapter(P/N 20070013)/髋臼试模(P/N 20070146)装配在髋臼上,导向器的顶端垂直于患者的躯干;由于在手术台上,患者的骨盆有倾斜,因此导向器的杆部与垂线倾斜10°~15°。
通过导向器置入钝Trocar(P/N 20070116)与套管(P/N 2007ST20)。
在Trocar 与大腿交叉的部位做一1cm水平切口。
钝Trocar与套管通过此小切口,于股骨后1cm~2cm继续向深部插入,直到通过主切口可见到钝Trocar与套管。
去除瞄准手柄(P/N 20071009)/入口定位器(P/N 20070015)/ThreadedCup Adapter(P/N20070013)/髋臼试模(P/N 20070146)以及钝Trocar,仅留置套管。
通过调整肢体可轻易移动套管的方向。
11、打磨髋臼通过主切口使用髋臼锉手柄Reamer Basket Holder (P/N 20070048)置入合适大小髋臼锉Hex Acetabular Reamer(P/Ns PATHRM40 - PATHRM64,不包括在SuperPATH的器械中)。
通过套管置入髋臼锉的杆,并与髋臼锉原位匹配连接。
开始磨锉髋臼。
12、臼杯置入ThreadedCup Adapter穿入髋臼杯根尖孔,通过瞄准手柄装配髋臼杯。
瞄准手柄与患者垂直时便可获得25°前倾角,与地面垂直时便可获得40°外展角。
髋臼杯在髋臼内,瞄准手柄直接控制臼杯的位置。
通过套管置入臼杯撞击器(P/N 20071010)。
由于在手术台上,患者的骨盆有倾斜,因此导向器的杆部再次与垂线倾斜10°~15°。
臼杯撞击器打击臼杯直至固定牢靠。
可用瞄准器(P/N 33330080)连接臼杯撞击器。
13、螺钉置入用长套管建立髋臼螺钉固定孔。
通过套管置入长钻套,并连接至目标固定孔。
通过长钻套置入螺丝钻,并测量深度;拧入合适长度的螺钉,去除螺丝钻和长钻套。
可以用钻管和斯氏针以类似的方式建立螺钉孔,用这种方式时,钻入斯氏针直至到过钻套底部,继续前进,建立30mm 深的螺钉孔。
注意:螺丝钻(P/N 20071007)仅能使用长钻套(P/N 20071012),不可用于钻管(P/N 20071005),因为深度尺寸不匹配。
可以通过主切口置入一螺钉把持器,控制螺钉方向。
用球关节螺钉起或直螺钉起连接螺钉起手柄,通过套管与并拧紧螺丝。
14、试模复位根据切除的骨量和术前模板测量的结果选择合适的股骨头和颈。
调整肢体的位置,将金属试模颈安装至已在股骨髓腔内的髓腔锉。
将试模股骨头(P/NAPA02121- APA02154,或组合P/NS 41102800 - 41104800和APA0TSS3–APA0TSl3;不包括在SuperPATH的器械中)安装至髋臼杯,并使其开口朝向上后方。
将钝Trocar插入髓腔锉的顶部,试行复位,将试模颈复位至试模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