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path微创后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 格式:docx
- 大小:28.29 KB
- 文档页数:2
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配合一、巡回护士的配合1.安全核查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三方按照手术三方核查表共同逐项核对病人信息,并在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2.安放体位病人睡侧卧位体位板,全麻下由护士、麻醉医生、外科医生共同摆放健侧卧位,头下垫头圈,腋下垫10cm厚软垫,两腿间膝部处垫软枕,健侧下肢摆直,患侧下肢屈膝90°,前后用4根挡板分别固定于胸骨柄、肩胛下角、骶骨及耻骨联合,并用棉垫保护,妥善固定骨盆,避免术中盆骨移动。
纱布覆盖会阴,薄膜封闭会阴,双层托手板放置双手避免牵拉腋神经。
腋下、髂前上棘、健侧外踝等受压部位用棉垫或硅胶垫体位垫保护。
3.皮肤准备安放好体位后用含4%氯己定的消毒液刷洗术区皮肤2次,清洗干净后用75%医用酒精脱脂,准备好聚维酮碘溶液消毒病人皮肤。
4.手术物品清点手术开始前和器械护士严格清点器械物品,保证消毒灭菌合格,并检查器械的完整性。
5.连接仪器设备认真检查高频电刀,负压吸引等仪器设备是否处于工作状态,选择健侧肢体肌肉发达血流丰富且毛发较少的地方张贴负极板,待手术台上准备好后进行安装连接。
6.关注术中出血情况和生命体征的变化为了保证有效止血,减少出血,术中巡回护士应准备好医生术中会用到的止血材料,随时查看高频电刀,负压吸引是否处于工作状态,负极板是否脱落,保证输液管道通畅,以便药物能迅速进入体内。
随时观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
7.术中保温所有的输入液体及血液经加温输液器加温至36.5~37.5℃输入,术中用冲洗液经由电子恒温水温箱加温至38℃用脉冲反复冲洗术区。
随时查看保温毯电源线及导气管是否有脱落。
8.完善相关文书认真填写手术病人交接单、手术安全核查单、手术护理器械清点单等,植入假体的合格证贴在各个记录单相应的位置,术毕持手术护理器械清点单与器械护士逐项进行清点。
9.预防再脱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置换的关节脱位是主要并发症之一,因此术后保持外展中立位很重要。
早读SuperPATH入路微创THA技巧及要点详解,值得一看!展开全文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全髋关节置换术(T 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不断发展,THA手术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成功率显著增加,越来越成为一种常规的手术方式。
早期的假体设计及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较多,这促使人们持续思考和不断改进,继而发明了许多不同入路的THA技术。
手术技术的提高优化了整个治疗流程,实现了创伤更小、住院时间更短、康复更加迅速的早期目标。
对于罹患髋关节疾病的患者来说,THA不仅能够消除患者的疼痛症状、增加术后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行走功能,还能重建髋关节稳定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 2]。
传统后外侧入路THA需要切断部分外旋肌,破坏了原有解剖结构,出现术中失血较多、术后引流量较大、患肢功能恢复较慢以及假体脱位率较高等问题[3]。
随着手术技术和假体设计朝着微创及快速康复目标的不断前进,THA发展为日间手术将成为可能。
微创意味着更加准确的切口选择、更加精准的手术操作、更少的组织切开与牵拉损伤、更小的创伤打击、更安全的手术过程[4];快速康复意味着术后短时间内即可恢复正常的行走功能,减少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这两个观点越来越成为骨科医生不断追求的目标,例如Richard报道的前外侧双切口微创入路以及由Smith Peterson入路演化而来的DAA直接前方微创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均在临床上获得了成功。
这些技术的核心观点是尽量减少对术区软组织的显露与剥离,通过肌肉及韧带间隙完成手术,目的是进一步改良传统的后外侧入路,减少相关并发证,最终实现快速康复[5]。
2008年SuperPATH(supercapsular percutaneously-assisted total hip)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问世再一次掀起微创及快速康复的热潮。
【骨科讲堂】髋关节入路术式:传统后方入路VSSuperPATH®入路2021年11月5日 GMT+8 下午14:00#THA置换术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经历了数十年的临床实践,帮助全球数百万出现髋关节炎、髋关节活动受限、髋关节疼痛等症状患者恢复了髋关节的运动功能。
随着髋关节置换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更多髋关节入路供术者选择。
Jimmy Chow 教授于2008年首次推出:关节囊上方经皮辅助通道全髋关节置换术(The Supercapsular Percutaneously-Assisted Total Hip Arthroplasty,SuperPATH®),并认为 SuperPATH®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项完全从肌间隙进入的髋关节后入路技术,是一种“微创”的入路。
SuperPATH®技术,是对标准后方入路的改良。
其采用了由英国Stephen Murphy 教授发明的股骨侧处理SuperCAP®技术和由美国Brad Penenberg教授发明的髋臼侧 PATH®技术相融合从而形成的一个真正保留肌肉和肌腱软组织的 THA 技术。
本期将对常规后侧入路及SuperPATH®入路进行对比分析。
#术式对比#手术体位传统后方入路与SuperPATH®入路基本一致。
——传统后方入路患肢取标准侧卧位,由于 SuperPATH®技术术中患者下肢无需进行最大程度的内收,因此准备时无需将患者置于手术台前缘。
可以将髋关节稍向后倾,可以确保骨盆合适的旋转。
术侧髋关节屈曲45°、下肢内旋10°-15°,保证大粗隆朝向上方。
术侧足部稍微抬高,下肢稍微内收。
术前需将患肢按标准程序进行消毒。
——SuperPATH®入路术中切口切口起自髂后上棘外下方5cm处,沿臀大肌纤维方向至股骨大粗隆后缘,远端沿股骨干方向延伸5cm。
第一节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护理配合一.概述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造髋关节置换所有髋关节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术。
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负重关节是多轴的球窝状关节,由股骨的股骨头和髋骨的髋臼两部分组成。
股骨近端的球形部分股骨头被包容在骨盆上的髋臼内。
有一条圆韧带连接着髋臼和股骨头提供了关节的稳定。
股骨头和髋臼的骨质表面均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作为“衬垫”使它们之间的运动更加灵活。
关节的表面有一层薄的、光滑的滑膜组织覆盖。
在正常的髋关节中滑膜组织可以分泌出少量的液体,这些液体对髋关节起到润滑作用以减少股骨头和髋臼这间的磨损。
髋关节特点1.头大、臼深,有髋臼唇。
2.囊紧壁厚,后下部薄弱。
3.有股骨头韧带。
髋关节的功能有屈曲、伸展髋关节、过伸、外展、内收、内旋、外旋。
适应症:1. 年满50岁以上具有下列适应症者,可行人工全髖置换,对50岁以下者应慎重。
髋臼破坏重或有明显退变,疼痛重,关节活动受限明显,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
2. 类风湿性髋关节炎,关节强直,病变稳定,但膝关节活动良好者。
3.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和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并发股骨头坏死,并严重变形,塌陷和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4.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人工全髖置换术、髋关节融合术失败者。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除有人工股骨头置换的并发症外,尚有人工髋臼的松动,脱位及负重区的超高分子聚乙烯面磨损后引发的局部反应。
手术分类:按照置换范围分为全髋关节置换、股骨头置换、髋关节表面置换按照假体固定方式分为骨水泥固定型、非骨水泥固定型二.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配合(一)麻醉和体位1.麻醉:全麻2.体位:90度健侧卧位体位垫:头圈、大果冻垫(置于双腿之间保护健侧)、胸枕、不消毒的棉垫4块(三)手术步骤及护理配合手术主要步骤护理配合1.常规皮肤消毒、铺巾2.髋关节外侧切口,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3.分离臀大肌与阔筋膜肌间隙显露关节囊外侧4.切开关节囊,屈膝屈髋大腿外展外旋脱出股骨头5.股骨颈截骨①截骨②取股骨头并测量股骨头尺寸6.修整残端7.髋臼置换①切除髋臼边缘盂唇及韧带。
全髋关节置换的新革命,真正的微创——SuperPATH全髋关节置换微创化是关节外科医生一直探索的目标。
SuperPATH的出现,让我们真正看到了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时代的到来。
切口长度150px~200px;不需要切断外旋肌,经犁状肌和臀小肌的间隙进入,几乎保存髋关节周围所有的肌肉功能;几乎保留了完整的关节囊;手术操作过程中不需要外科脱位(术中不造成肢体极度的旋转与扭曲);手术由主刀和助力2人即可完成。
该技术由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圣路加医学中心James Chow博士首创。
(St. Luke's Medical Center,Phoenix,Arizona,USA)SuperPATH入路(Supercapsular Percutaneously Assisted Total Hip)是经标准后侧入路改良而来,SuperPATHTM入路保留了标准后侧入路的所有优点;还可以进一步延伸,很容易的转换成标准后侧入路。
该入路容易学习,并且在术中给予外科医生完全的自由。
St. Luke's Medical Center官网:/该技术目前由Wright Medical Technology公司推广,技术介绍官网:/=========>>>手术操作<<<=========准确的术前模板测量需要良好质量的标准骨盆和髋关节X线片。
注意:术前模板测量仅用于估计的目的。
最终假体的大小和位置由术中决定。
1、患者体位患者取标准侧卧位,手术台高度调整至术者舒适的位置。
该技术操作不需要最大限度内收下肢,因此没有必要将患者的位置偏移至手术台的前缘。
最好是应用透射线挡板支架维持患者体位,在以下位置放置:1)耻骨联合2)骶骨3)胸部水平,乳房下4)肩胛骨–长钉为确保适当的骨盆旋转位置,髋部稍后倾。
患髋屈曲45°,患肢内旋10°~15°使大转子朝上。
患肢的足置于带衬垫的Mayo手术托盘车上,患肢轻度内收,肢体的重量将平衡髋关节,使骨盆旋转中立。
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配合一、适应症:各种非感染性髋关节炎,各种原因导致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颈骨折不愈合,股骨近端或髋臼肿瘤,先天性髋关节半脱位,有严重疼痛和失稳,且继续加重,髋关节固定术后位置不佳或融合不良。
二、麻醉方式:全麻或腰硬联合硬膜外麻醉三、手术体位:侧卧位四、物品准备:手术衣、敷料、骨科包、骨科消毒包、电刀(长、短)、大榔头、PDS线、硅球、导尿包、40×40手术粘贴膜、11×24套针、缝线1、4、7、注射器10ml、20ml、50ml各一只、泽荣2支。
五、手术步骤:1、手术野皮肤常规消毒铺单2、递22号手术刀切开皮肤,切口沿髂后上棘与大粗隆连接的2/3处作皮肤切口,向股骨干纵轴方向延长5-8cm,电刀切开皮下组织和深筋膜,电凝止血。
3、递查理拉钩暴露,吸水巾钝性分离至臀大肌筋膜和髂筋囊,递助手小拉钩暴露,髋臼剪刀剪开关节囊,上下摇动一下患肢,确认定位针位置,小榔头敲入定位针。
4、递电刀、有齿直血管钳,分离髂外侧滑囊、筋膜组织,将髋关节屈曲,内旋,内收致髋关节脱位。
5、准备电锯,锯股骨头下端,递大骨刀小榔头,将股骨头取出(或股骨颈骨折可直接用取头器将股骨头取出)。
6、暴露髋臼,递小霍夫曼拉钩、克氏针、大霍夫曼拉钩暴露,递大号骨膜剥离器分离髋臼底部软组织、韧带,有齿直血管钳、尖刀清除软组织,周围骨赘用骨刀、咬骨钳加以去除,髋臼锉39#开始磨,2号一跳,纱布球擦拭,髋臼锉加深髋臼,选择假体型号是髋臼锉号加2号,髋臼型号于内衬型号是一致的,上假体前,准备骨泥,在最后几个髋臼锉里取出骨泥,去掉骨屑备用,冲洗,生理盐水――稀碘水――生理盐水,骨泥,用于填塞髋臼内,纱布球压实后,髋臼假体安装在髋臼打入器上,大榔头敲,上假体。
上完假体后,上1至2枚螺钉(钻头――测深――上钉),再次冲洗后,纱布球擦干,递28号顶棒小榔头敲入同种型号聚乙烯内衬,避免用手直接接触。
7、去除查理拉钩,递面包板和小拉钩,暴露股骨近端,在股骨距截骨断面上开口,开凿器开凿,先递电动髓腔扩大器扩髓,再递髓腔锉扩髓,8号开始,由小到大,小榔头敲打,选择合适的假体型号,生理盐水――稀碘水――生理盐水冲洗,安装假体柄,试股骨头,标准头+5,高颈+8.5,短颈+1.5,顶棒复位后,小拉钩量选择的头是否合适,检查其患肢长度及活动度,确定股骨头型号,骨钩使其脱位,上股骨头假体,小榔头敲打顶棒,髋关节复位,做伸直外旋和屈曲内旋活动,证实假体稳定且位置满意。
SuperPath微创髋关节置换一、概述SuperPathTM(superior capsular percutaneously assisted total hip)是一种微创后入路髋关节置换手术技术,于2008年在美国正式用于临床,至今已有8年临床应用经验,2013年上海微创医疗公司收购了美国Wright Medical公司的该项专利技术和相关产品。
2014年1月28日SuperPath 正式获得中国CFDA注册证。
SuperPath是经臀中肌后缘、臀小肌与梨状肌间隙纵向切开上方关节囊,完全从肌间隙进入,在术中无需切断任何肌肉和肌腱组织,保留了前后关节囊,最大限度实现了髋关节周围重要组织的完整保护,并利用微创手术中常用的导向器等微创工具和通道技术,使切口缩小至6~8cm,是目前创伤最小的微创髋关节置换技术,使病人术后的疼痛明显减轻、髋部肌力恢复快、手术创伤反应小、术后并发症减少。
由于很好地保护了前后关节囊和外旋肌、臀中肌等关节稳定结构和动力结构,在假体选择和安装满意的前提下,允许病人术后即可全负重行走和深蹲等大范围活动,因此使得髋关节置换术后快速恢复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成为可能,不少病人术后很快就可以独自上下床、不扶拐行走、下蹲穿鞋袜,轻松翻身侧卧和上厕所等活动。
需人照护的时间大为缩短,完全满足了病人术后更快功能恢复这一加速康复外科新趋势,大大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术后护理和照护成本,据国外文献报道,病人手术时间最短为35分钟,平均住院时间已缩短为1.6天,60%病人术后6小时即可下地行走,使病人可以更快重回工作岗位或较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2014年10月27日美国发表的“SuperPathTM技术30天再入院率”一文,对三个中心479例髋关节置换术进行了数据分析,结论是使用SuperPathTM技术能将输血率从22.2%降低为3.3%,各种原因的30天再入院率从4.2%减少到2.3%;91.5%的病人无需医院特殊护理即可直接回家(91.5%VS.27.3%)。
快速康复干预在Super PATH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干预在Super PATH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接收的Super PATH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一共60例。
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为30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基础上给予快速康复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差异。
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Harris评分、Barthel评分、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首次抬腿、坐起、下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快速康复干预在Super PATH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效果较佳,能够改善髋关节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加快术后恢复,值得重视并积极采纳。
【关键词】快速康复干预;Super PATH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Harris评分目前,老龄化问题非常突出。
由于人群预期寿命的延长,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1]。
老龄群体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股骨颈骨折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2]。
骨关节病变终末期、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是髋关节置换术。
传统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需要切除部分关节囊,切断外旋肌群,术后髋关节活动受限,存在切口长、手术创伤大、容易脱位、恢复时间长、患者心理负担重等问题[3]。
Super PATH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在直视下通过工作通道进行手术,不切断外旋肌群,保留完整的关节囊,能够提高早期关节稳定性,术侧髋关节活动范围无需严格限制,能进行更早期及更大范围的运动训练。
但是优良的手术方式只是为术后患者康复提供基础,不等于患者就能快速康复。
因此还需要更加有效的护理康复干预措施介入,结合患者的主动性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快速康复外科是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证明有效的围术期处理措施,通过降低手术创伤的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从而达到加速康复的目的[4]。
Superpath微创后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摘要】目的:探讨Superpath微创后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方法:2015年5月—2016年2月采用Superpath后入路切口70例,结果:手术切口长6~8cm;术中出血量200~350ml;手术时间55~90min;术后均放置负压引流,24h负压引流量100~250ml。
术后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7~16个月,均无1
例发生神经血管损伤、假体松动脱位、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结论:采用Superpath微创后入路全髋关节置换创伤小、术后早期疼痛轻、功能恢复较快、
早期临床疗效满意,较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有明显的优势,符合现代快速康复
外科的要求。
但有严格的手术指征,丰富的THA手术经验及术中娴熟的配合及术
前术后细致的护理,才能确保患者的安全,手术的顺利成功。
【关键词】Superpath微创后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配合
【中图分类号】R68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3-0062-02
THA是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手段,其既可解除或缓解患者的疼痛,
亦可通过重建髋关节功能,使患者恢复正常行走和生活的能力,已在临床得到广
泛应用。
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THA手术入路为后侧及外侧传统入路;但传统手术
入路具有创伤大、失血多、术后疼痛时间长、康复慢等缺点;近年来微创理念与
快速康复概念的提出促使国内外学者均在不断地尝试将传统切口小型化并探索新
的微创入路。
微创SuperPATH技术(supercapsular percutaneously-assisted total hip,SuperPATH) 由美国James Chow教授提出并报道,该入路THA经臀小肌和梨状肌
间隙进行操作,无需切断髋部短外旋肌群,几乎完整保存了髋关节周围所有的肌
肉及关节囊,具有微创化的优点,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我院于2015年5月
对此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无严重畸形的首次THA患者;(2)术侧髋关节无手术史;(3)非炎症性髋关节疾病,包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骨性
关节炎、CroweⅠ型或Ⅱ型DDH;(4)骨骼发育成熟;(5)BMI<40kg/㎡。
排
除标准:(1)术侧髋关节短期内发生过感染;(2)明确的远处感染病灶;(3)Crowe3、4型DDH;(4)骨骼发育未成熟;(5)神经性关节;(6)患有可影
响关节功能恢复的严重内科疾病或会对步态或负重造成不良影响的神经或骨骼肌
肉疾病。
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将2015年5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拟行初
次THA的患者,男30例、女4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5例、发育性髋关节发
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14例、股骨颈骨折11例,纳
入研究。
2.术前准备
2.1心理护理
术前到病房访视患者,通过阅读病历及与患者床边交流,解除患者对手术的
怀疑和焦虑,并针对性的给患者提供心理支持,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了解微创
后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并讲解Superpath后入路
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法、优点、注意事项、预期效果以及手术成功的案例,有效地
与患者沟通,使患者能够减轻痛苦、增强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2.2 术前常规检查及假体器械的准备
术前常规拍摄骨盆及髋关节标准X线片,采用模板测量预测假体尺寸、臼杯
位置、旋转中心高度、偏心距,通过测量大粗隆顶端至假体肩部的距离预测假体
植入深度及股骨截骨线高度,并检查手术工具是否有磨损或损坏。
术前30min经
静脉给予抗生素,并留置导尿。
3手术配合
3.1 麻醉的配合
70例手术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健侧上肢建立静脉通路,在患者接受麻醉时,护士站在患者面前,协助麻醉师给予患者最佳的麻醉体位,并给予患者心理
和精神安慰。
3.2 体位的放置
麻醉后,将患者置于便于手术医生操作的标准侧卧位。
在患者摆体位过程中
最好使用垫板,并使用可透视性的柱子固定体位:患侧在上,健侧腋下距腋窝
10cm处垫起,使腋窝悬空,以不影响上肢循环为度,患侧的上肢放于侧卧架上,外展不超过90度,并用约束带固定。
腹背侧下部用软棉纱袋垫稳,特别是肩臀
部要垫牢,维持骨盆于垂直位避免摆动,肩胸部用约束带固定。
下肢要交错放置,且关节处要垫一软垫以免压伤及影响下肢血液循环。
为了确保合适的骨盆旋转,
将髋关节稍向后倾,术侧髋关节屈曲45°,内旋10°~15°,让大粗隆朝上,下肢
稍内收,术侧下肢的重量可使骨盆置于平衡旋转中立位。
3.3 术中配合
(1)切口始于大粗隆尖部后角,沿股骨轴线向近端延伸6~8cm。
切口止于
臀大肌表层筋膜水平。
电刀切开筋膜,分离臀大肌,暴露覆盖臀中肌的滑囊,切
开滑囊组织,暴露关节囊。
(2)沿主切口方向切开关节囊(范围从股骨颈鞍部延伸至髋臼近端1cm 处),对关节囊进行标记后分离梨状窝、大粗隆尖部和股骨颈前方(鞍部)。
对
股骨进行扩髓和锉髓腔,保持股骨头完整,以最大限度减少股骨颈骨折的风险。
(3)使用窄锯片摆锯沿着锉刀顶端进行股骨颈截骨,并使用往复锯完成前
方和后方部分截骨,取出股骨头,在直视下切除所有髋臼和髋臼唇上的残留组织。
锉完髋臼后置入髋臼杯和螺钉。
(4)通过测量截骨面或使用术前模板测量确认的假体组件,选择股骨头和
股骨颈试模,测试完毕后将试模拆卸,将髋臼杯内衬打入合适的位置,然后将股
骨柄打入合适的位置,将股骨头假体植入到髋臼杯中,开口朝向后上方。
(5)按照标准流程缝合切口。
4.体会
Superpath微创髋关节手术是一种新型的髋关节置换术,我院最新开展后作
为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不仅需要重新学习手术步骤,更要学
习掌握各种假体手术工具的使用,确保能够准确无误地传递和组装每项操作所需
要的工具。
【参考文献】
[1]张国栋,杨晨,杨光,等.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不同颈干角股骨假体对股骨
近端解剖重建的比较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6,30(1):30-34.
[2]白波,陈玉书.中国微创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现状和将来[J].中华关节外
科杂志:电子版,2015,9(6):707-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