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政民共奏锡都和谐曲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7
弘扬延安精神诗词
1.长城万里控延安,饮马泉腥夜月寒。
——郑真《送蒋仲原官府谷·其一》
2.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屎不黄金。
——毛泽东《七律·忆重庆谈判》
3.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
——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4.延安绥德边报急,秦州在陷家当失。
——沈周《送人归秦州》
5.种柳穿湖后,延安盛可游。
——范仲淹《依韵和延安庞龙图柳湖》
6.世界光明两灯塔;延安遥接莫斯科。
——柳亚子《延安一首五月二十六日赋寄毛主席》7.西师十万趋延安,此时空说有范韩。
——洪亮吉《尚书令》
8.九重诏遣延安侯,祥光一道东南浮。
——乌斯道《赠都阃掾张彦刚》
9.千秋雅举传名山,真州延安同不朽。
——孔宪彝《张诗舲方伯以伏波铜鼓送焦山寺中作诗纪事依韵和之》。
民族团结演讲稿范文简单(素材稿件9篇)好的演讲稿通常会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或例子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让听众对演讲内容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优秀的民族团结演讲稿范文简单要怎么写?下面给大家整理民族团结演讲稿范文简单,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民族团结演讲稿范文简单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一个团结和睦的民族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一曲优美动听的“爱我中华”唱出了十三亿人的心声,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祖国大地,安定祥和,到处奏响民族团结的凯歌。
我们的国家大多数是汉族,在内蒙古有着众多的蒙古族,而库伦就是蒙汉杂居的地方。
那么这里的民族团结又将是怎样呢?那就先从我的家说起。
我是个汉族女孩儿,奶奶在九年前去世了,在七年前爷爷又给我找了个蒙古族后奶奶。
据说他们是在“福缘寺”一见钟情的呢。
婚后,虽然俩人感情很好,可是各自只会自己的民族语言,后来爷爷教奶奶学汉语,奶奶教爷爷说蒙语。
功夫不负有心人,时间不长,爷爷奶奶居然蒙汉兼通了!就连姑姑们回来也学起了蒙语,偶尔一句话一半用蒙语一半用汉语,有时引起人们哄堂大笑,真是其乐融融。
每逢春节,爷爷的拿手好菜满桌摆上,奶奶的蒙古族馅饼黄圆透亮;那大盘的手抓羊肉升腾祝愿;那大碗的奶茶飘着浓香;那大块的奶酪装满幸福;那大口的奶酒盛着豪情。
爷爷的一句汉语祝福真挚到永远,奶奶的一支蒙古族歌曲婉转悠扬。
我爱我家,我爱爷爷,我更爱奶奶,因为奶奶不仅让爷爷的晚年更加幸福,让全家快乐,而且因为奶奶的一份爱的牵引,给了我们更多的民族之爱,浇开了民族团结的盛开之花。
我爱汉族的节日风情,我更爱蒙古族的传统风俗。
这就是我的蒙汉之家,这就是我充满祥和、充满民族气息的幸福之家,这就是我们民族团结的真实故事。
俗话说:一滴水能映出太阳的光辉。
在我们库伦地区,这样的家庭何止我家!蒙汉两族人民共同生活,共同工作,共同建设我们的家园,使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上升,谛造了安代之乡、荞麦之乡的美称……的确,正因为我们全国五十六个民族同胞们和睦相处,友好互助,才促使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我爱我家,我更爱多彩的中华之家。
九年级音乐上册第4单元《拥军花鼓》《拥军花鼓》
历史背景素材花城版
早在1940年1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农业展览会上说:八路军也是老百姓,军队不能忘本,本就是工农;老百姓是主人,我们要军民协作;大家勾搭起来,日本侵略者一定会被打倒的。
1940年8月5日,八路军总政治部收回«关于严整纪律改善军政军民关系的训令»。
从1942年底末尾,我军在陕甘宁边区部队率先展开拥政爱民运动。
1943年1月1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布了«支持军队的决议»、«拥军条约»和«〝展开拥军运动月〞的任务指示»。
1月25日,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部收回«关于支持政府保护人民的决议»和«关于拥政爱民运动月的任务指令»,决议把2月5日至3月4日定为边区部队拥政爱民运动月。
于是,一场〝军爱民、民拥军〞的运动在陕甘宁边区蓬勃展开起来。
1943年10月,中央决议,以后每年的阴历正月都要举行一次拥政和拥军的大规模群众运动。
从此,〝双拥〞成为我军的荣耀传统。
在这场拥政爱民运动中涌现出一大批歌曲,其中影响最大、最为著名的就是这首由安波依据陕北民歌«打黄羊调»填词编曲的«拥军花鼓»。
游广西南丹诗词
以下是关于广西南丹的诗词,以供参考:
《南丹赞》
满园春色颂南丹,美在河池万古欢。
汉宋诗风征越岭,秦唐剑雨服长安。
人间正道拈来暖,日月光辉不怕寒。
一口难吟千里调,梦圆华夏好评弹。
《美在南丹》
扶贫精准腾华夏,美在南丹盛誉嘉。
南丹唱响新时代,善政铺春好未来。
绿水青山天地美,富民强国福花开。
苗乡火火同圆梦,瑶寨欣欣广进财。
坦道条条通四海,小康户户动情怀。
《江城子·赞南丹》
南丹大美染霞红,岭葱茏,寨从容。
白裤梯田,千载任情浓。
铜鼓敲来天地韵,腾瑞霭,带春风。
青山绿水蕴英雄,气如虹,势如龙。
茶邑锡都,豪迈在其中。
更把精神凝做画,华夏梦,铸襟胸。
《七律·南丹颂》
四秩扶搖誉十佳,南丹美丽景无涯。
人文经济千秋业,族脉风情一个家。
追梦凝心扬特色,迓春泼墨绽奇葩。
瑶鸡年味和谐曲,中国锡都映彩霞。
《南丹吟》
南丹春色实堪夸,水秀山青燕子斜。
雾绕云缭添画趣,蜂飞蝶舞采诗花。
小康落户民追梦,善政归心福到家。
唱响瑶鸡惊世外,和谐百族醉流霞。
人民万岁交响乐曲赏析交响乐是一种以管弦乐器为主的音乐形式,它以其庄严、雄壮的气势和丰富多样的音乐表达方式而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
而《人民万岁》这首交响乐曲更是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民万岁》是中国作曲家聂耳创作的一首交响乐曲,它是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创作的。
这首乐曲以其激昂的旋律和雄壮的气势,表达了人民对新中国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整首乐曲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
开头的部分以悠扬的小提琴独奏为主,渐渐引出了整个乐队的合奏。
这部分音乐旋律优美,给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感觉,仿佛是在讲述着一个美丽的故事。
接下来的部分,乐曲逐渐加快节奏,音乐变得更加激昂起来。
这部分的音乐充满了力量感和豪情,仿佛是在庆祝着新中国的诞生。
乐曲中的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的运用,使得整个乐队的声音更加饱满,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力。
在乐曲的高潮部分,乐队奏出了一段激情四溢的旋律。
这部分的音乐充满了激情和豪情,仿佛是在歌颂着人民的力量和伟大。
乐曲中的弦乐器和管乐器的合奏,使得整个乐队的声音更加和谐,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
最后,乐曲以悠扬的旋律渐渐落下帷幕。
这部分的音乐给人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感觉,仿佛是在祝福着人民的幸福和安宁。
整首乐曲以其庄严、雄壮的气势和丰富多样的音乐表达方式,让人们感受到了人民的力量和希望。
《人民万岁》这首交响乐曲以其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和深刻的主题,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是一首音乐作品,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它让人们感受到了人民的力量和希望,激励着人们为实现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欣赏《人民万岁》这首交响乐曲,感受到人民的力量和希望。
它让我们回顾过去的辉煌,也让我们展望未来的美好。
无论是在何时何地,人民的力量和希望都是不可忽视的,而《人民万岁》这首交响乐曲正是将这种力量和希望通过音乐的方式传递给我们。
人民万岁,这是一句激励人心的口号,也是一种对人民的赞美和祝福。
《民族大团结》交响乐简介
《民族大团结》交响乐是由中国作曲家冼星海创作的一部交响乐作品。
这部作品灵感来自于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期的历史事件,旨在表达中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战斗的精神。
作品于1937年创作完成。
《民族大团结》交响乐以丰富的音乐形式、热烈的旋律和饱满的节奏展现了冼星海对于人民大团结的热爱和赞颂。
作品首先通过庄严的开场,充满力量感的音乐来描绘红军长征的伟大呼唤。
接着,音乐渐渐转入欢快的乐章,表现各个民族的欢聚团结。
随后的乐章展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以及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激烈战斗。
最后,交响乐以庄严的大结局,表达了各族人民在困境中的勇敢和以团结为力量的意志。
《民族大团结》交响乐通过音乐表达了对人民大团结的赞美和崇敬,展现了中国各族人民在困难时期的团结精神和英勇斗争的意志。
这部作品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特色,深厚的历史内涵和高昂的艺术气息,被誉为中国文化艺术的经典之一。
人教版音乐九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教案1、在本节课中,突出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能用科学的方法完成歌曲的演唱。
通过欣赏这两首红色歌曲,同时进行爱国教育激励学生发奋学习。
感受革命歌曲的革命风格。
感受表现人民军队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革命精神,塑造了人民解放军肩负历史重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英勇奋战的英雄形象。
了解人民解放军的性质、任务、革命精神和战斗作风。
2、进行曲风格在队列行进的节奏感突出听觉体验,从视频中感受直接建立对歌曲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利用听唱式教学法,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能力,与学生一起完整学唱完歌曲。
使学生对歌曲的情感、节奏、旋律有一个有更深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用的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人民解放军军歌》《毛委员个我们在一起》的教学内容。
1939年秋,公木、郑律成在延安合作创作《八路军大合唱》组歌,由公木作词,郑律成作曲的《八路军进行曲》是组歌中的8首歌曲之一。
同年冬,由郑律成指挥,在延安中央大礼堂举行首场演出。
1940年夏,《八路军进行曲》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刊载后,便在各抗日根据地军民中传唱。
1941年8月,该歌曲获延安“五四青年节”奖金委员会音乐类甲等奖。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进行曲》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歌词略有改动。
1951年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颁发试行的《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将《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改名为《人民解放军军歌》。
1953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重新颁布的《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又将其改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1965年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1988年7月25日,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人民解放军的军歌。
《人民解放军军歌》的歌词内容,反映了人民解放军的性质、任务、革命精神和战斗作风。
曲调气势磅礴,坚毅豪迈,热情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