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书必修二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4.60 KB
- 文档页数:11
部编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深入理解与实践:部编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范本### 正文在当今社会,高中生的政治教育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也关系到未来公民社会的构建。
因此,高质量的政治课程教案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依据最新教育部颁布的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材,提供一个详细的教案范本,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升课堂效率。
#### 一、教案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使学生理解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如民主、法治、权利与义务等,并能够将这些概念与中国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分析现实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成为合格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 二、教学内容本节教案围绕“政治生活的基本规范”展开,重点讨论以下几个方面:- 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与实践- 法治精神及其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社会公正与个人行为规范#### 三、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辨。
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播放相关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讲解知识点:系统阐述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3. 案例分析: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4. 互动提问: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提出引导性问题,深化学生的理解。
5. 小结回顾: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记忆点。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报告,锻炼其应用能力。
#### 五、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时,将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课堂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发言和讨论情况。
- 作业质量:学生提交的作业是否能够准确运用所学知识。
- 思维深度: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能否展现出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 六、课后反思教师应在每节课后进行反思,评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状态,以便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2024年高中政治教案必修二电子版【教学目标】1.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掌握我国的政治制度及其优越性。
3.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提高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我国的国家性质与政治制度第二课我国的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课我国的分配制度与社会保障体系【教学重点】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我国的政治制度及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优势。
2.我国分配制度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我国近年来的发展成就,激发学生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我国的发展离不开哪些制度保障吗?二、基本概念讲解1.讲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
2.分析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三、案例分析1.分析我国政治制度在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具体案例。
2.分析我国经济制度在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具体案例。
四、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我国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对国家发展的作用。
五、深入探讨1.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优势。
2.讨论我国分配制度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六、课堂小结2.强调我国制度优势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深入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我国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在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具体作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政治参与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资源】1.教材:高中政治必修二2.网络资源:相关新闻报道、视频资料等3.教学课件:PPT或教学白板【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政治体制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2. 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特点和优势。
3. 探讨政治体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 政治体制的概念- 不同政治体制的类型和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构成- 政治体制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 小组讨论法- 互动式教学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例如:“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哪些关于政治体制的基础知识?”- 展示一些国家的政治体制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图片对应的国家及其政治体制类型。
新课讲解- 详细解释政治体制的概念,包括其定义、功能和分类。
- 通过T或多媒体展示不同政治体制的特点,如议会制、总统制等,并举例说明。
- 深入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构成,强调其独特性和实践意义。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政治体制类型,分析其优缺点,并与其他小组分享。
-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国内外政治事件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这些事件背后的政治体制因素。
总结提升- 总结学生的讨论和分析,指出其中的亮点和不足。
- 强调政治体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关注时事政治,提高政治素养。
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主题为“我眼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 准备下一次课的预习内容,如阅读相关章节,了解政治体制的历史演变。
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应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适宜性,以便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2024秋季高中政治思想必修二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生活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增强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认同感,理解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和内涵,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公民责任感。
2.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我国政治现象的能力,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以及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
3.法治意识:使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权利的保护,树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4.公共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了解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和素养。
二、教学重点•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及其优越性。
•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及其相互关系。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区分其与西方政治制度的不同。
•帮助学生认识到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实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四、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教辅材料。
•多媒体课件(包含我国政治制度介绍、公民权利与义务案例、政治参与途径图示等)。
•相关法律法规文本摘录或解读资料。
•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实际案例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介绍我国政治制度、公民权利与义务等基础知识。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公民权利的实现与保障,以及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实例。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政治现象的看法和见解,促进思想交流。
•实践体验法:设计模拟政治参与活动,如模拟选举、听证会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政治生活。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展示一段关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作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政治制度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从而引出本课主题。
2. 新课教学2.1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讲授:介绍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概念、历史背景及优越性,强调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对比分析:简要对比西方政治制度,帮助学生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独特性和优势。
在政治教学中,每个政治老师都应该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学识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政治老师你会写高中政治教案?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高一政治必修二教案”,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高一政治必修二教案篇1目标预设: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
树立共同的目标,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心目中班集体的描绘,让学生了解到加强集体观念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明白只有每个人热爱集体,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创建出优秀的班集体,才能在集体中不断成长成材。
教学重难点:重点:如何创建新集体难点:如何创建新集体教学准备:多媒体、图片、粉笔,学生课前准备好展示才艺的道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踏入初中生活,当每一位同学熟悉了新的班级、新同学之后,一个新的集体也就诞生了。
通过学习,你们打算怎样去创造一个大家都为之自豪的班集体呢?二、新授师:集体是个人成长的园地,我们知道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个人的成长发展确实太重要了,那么,同学们心目中的班集体是什么样子的?板书课题创建新集体(一)共同的目标,前进的动力 (板书)活动1想一想:你最喜欢的班级是怎样的?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师生交流)填一填:我希望生活在班集体中,因为在这样的集体中,我们。
因此,我们都愿意生活在一个集体中。
提示:(1)可用“健康、活泼、团结、和谐、民主、奋进”或“目标一致,团结互助,人尽其才,民主和谐”之中任意三个词来描绘最喜欢的班级。
因为,它能激发我们对学校生活的热爱,有助于同学间融洽关系的形成和纯洁友谊的建立,能为我们提供团结奋斗的不懈动力,能让我们认识到自己之所长,发挥自己的闪光点,能促进我们沟通协作、相互配合,在集体中不断成长。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师:我们生活在一个班级中,如果没有共同的期望,各想各的,各做各的,班级就像一盘散沙,不可能成为我们为之自豪的集体。
所以我们首先要通过讨论总结出最喜欢的班级的模样,这样我们就有了共同的目标,就可以让我们的集体向着我们理想的方向发展,而共同的目标自然也就给了我们团结奋斗的不懈动力。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材内容设计的一套教学方案。
通过系统地讲解和讨论政治理论,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国家政权组织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
2.了解和分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越性和特点。
3. 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践要求。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国家政权组织的原则和运行机制1. 国家政权组织原则的概念和基本要求2. 国家政权组织运行的原则和特点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组织和运行机制4. 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建设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1.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点2.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3.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越性和对中国的重要意义4. 发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路径和方向第三单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和表现形式3. 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和方法4.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的作用和意义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教材内容,梳理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掌握重要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分组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小组作业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发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视听教学法:利用相关视频和音频资料,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国家政权组织原则的概念和基本要求1.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国家政权组织原则的重要性。
2. 介绍国家政权组织原则的概念和基本要求。
3. 分组讨论:小组讨论小组作业《国家政权组织原则的实践案例分析》。
4. 分享讨论结果,进行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二课时:国家政权组织运行的原则和特点1. 通过视频资料展示,介绍国家政权组织运行的原则和特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全册完整教案第一单元:政治思想的火种第一课: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教学目标:- 了解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政治思想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 掌握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原理和特点。
- 分析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对社会和政治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古代印度政治思想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包括的发展、吠陀时期的宗教和哲学思想等内容。
2.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原理和特点- 包括种姓制度的分类、社会等级、职业分工和互动等内容。
3.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对社会和政治的影响- 包括社会结构的稳定、道德规范的建立和宗教的影响等内容。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的特点和重要性。
2. 课堂讲授:讲解古代印度政治思想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其对社会和政治的影响。
3. 小组讨论:以种姓制度为主题,分组讨论种姓制度的原理、分类和特点,并分析其对社会和政治的影响。
4. 总结归纳:向学生解释古代印度政治思想和种姓制度的关系,总结课堂内容。
5. 课堂练:布置小组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古代印度政治思想或种姓制度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报告。
教学评价:- 课堂讨论表现: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思路清晰。
- 小组作业报告:学生能准确描述所选内容,并能分析其对社会和政治的影响。
- 研究笔记:学生的听课笔记完整、准确,表达思路清晰。
第二单元:西方近代政治思想的形成第一课:近代欧洲政治思想的形成教学目标:- 了解近代欧洲政治思想的形成背景和基本特点。
- 掌握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和思想体系。
- 分析近代欧洲政治思想对现代政治理论的影响。
教学内容:1. 近代欧洲政治思想的形成背景和基本特点- 包括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社会变革等背景因素。
2. 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和思想体系- 包括休谟、洛克、卢梭等思想家的观点和思想体系。
3. 近代欧洲政治思想对现代政治理论的影响- 包括自由主义、平等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思想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2024年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二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及其优势。
2.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我国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内容及优势。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作用。
3.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和举措。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
2.培养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我国要坚持这一制度?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优势。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内容及其优势。
2.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作用。
3.教师讲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和举措。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讨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1.学生绘制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思维导图。
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如: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我国要坚持这一制度?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优势。
3.课堂讲解:(1)讲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讲解我国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讲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作用。
(4)讲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和举措。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精品教案全套1. 导言本文档是关于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精品教案的全套内容。
这些教案是根据最学大纲和人教出版物编写的,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政治知识,提高研究成绩。
2. 教案内容单元一: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题:政治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了解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
- 教学内容:- 政治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与内涵- 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小组报告、个人作业主题:法律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和原则,了解法律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 教学内容:- 法律的定义和特点- 法律与道德、俗的关系- 法律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评价:个人作业、小组讨论、总结性测试单元二:权利与义务主题: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教学目标: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培养学生履行自己权利与义务的意识。
- 教学内容:-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基本概念-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种类和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小组报告、总结性测试主题:权利保障与维权- 教学目标:了解权利保障和维权的重要性,研究一些保护自己权利的方法。
- 教学内容:- 权利保障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维权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评价:个人作业、小组讨论、总结性测试单元三:国家的根本任务...3. 总结本教案全套涵盖了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的所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政治知识。
每个单元都配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以便教师能够根据教学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希望本教案能够对学生提高政治素养、加强政治学习有所帮助。
新课标高中政治必修二全册教案必修2教案本教案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份辅助教学的材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课标高中政治必修二全册》中必修2的内容。
教学目标1. 了解政治文化的概念及其特点。
2. 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历史演变。
3. 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特点。
4. 掌握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事件及其影响。
5. 了解国际政治文化的形成和演变。
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历史演变。
2.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特点。
3.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事件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1. 国际政治文化的形成和演变。
2. 如何将政治理论应用于实际社会生活中。
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讲解政治文化的概念,介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历史演变。
2. 互动讨论: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特点。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事件及其影响,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社会中的应用。
4. 媒体观看:通过观看相关媒体材料,了解国际政治文化的形成和演变。
教学内容1. 政治文化的概念及其特点。
2.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历史演变。
3.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特点。
4.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事件及其影响。
5. 国际政治文化的形成和演变。
教学评估1. 课堂小测验:随堂进行,检查学生对政治文化相关概念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检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理解情况。
3. 作业评估:针对作业内容,检查学生对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事件及其影响的掌握情况。
4. 期末考试: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考核。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政治文化的概念及其特点,了解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情况,认识国际政治文化的形成和演变。
同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将政治理论运用于实际社会生活中的能力。
希望本教案能够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提供有用的借鉴。
高中政治书必修二教案【篇一:高一政治必修2全册学案】第一课生活在人们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一课时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们当家作主【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国家的含义、我国国家的性质、我国人民民主广泛性和真实性的表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要求。
2、理解我国民主和专政的辩证统一关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点:1、我国的国家性质及本质。
2、人民民主广泛性和真实性的表现。
3、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
【基础自学】一、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阅读p4探究材料,回答课本问题。
二、广泛、真实的民主1、.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
本质是。
3、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1)人民民主;〖重点设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第5-6页,谈谈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表现在哪里?(2)专政:〖问题思考〗人民民主专政的对象是什么?目的是什么?4、民主与专政:(1)民主及其阶级性:民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主具有___。
专政_________。
(2)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问题思考〗我国的民主与专政关系怎样?在什么地方互相区别、互相对立?在什么地方相辅相成、互为前提?三、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重点设问〗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2、现阶段如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重、难点解析】一、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思考提示】(1)1931年发生洪灾时,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社会制度腐败,国家一盘散沙。
1998年发生洪灾时,我国的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国家。
政通人和,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2)1931年发生洪灾时,国家政权掌握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手中,为少数人利益服务。
1998年时,国家政权掌握在人民手中,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政权是为广大人民利益服务的。
(即已经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
)二、广泛、真实的民主1、国家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概念:从国家的产生来看,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过程,因此国家是历史范畴,它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从国家的构成要素来看,国家由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构成(见教材第89页)。
2、国家性质又称为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国家性质。
按性质分国家类型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等。
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对占全国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是我国的统治阶级,国家政权掌握在人民的手中,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因此,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在我国,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具有必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国家的说法不正确地的是()a.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b.国家是为社会谋利益的工具c.国家性质是由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d.国家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的这一规定直接表明了我国的:(1)国体(2)国家性质(3)民主的广泛性(4)民主的真实性()a.(2) b.(3) c.(1)(2) d.(3)(4)3、下列对民主与专政关系的理解不正确地是()a.对一定阶级既有民主又有专政b.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c.民主与专政互为前提 d.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4、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a.人民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的各方面的民主权利b.一切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都是国家的主人c.对社会的大多数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d.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使人民的利益得到充分实现二、问答题5、简答: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人民民主专政?第一课生活在人们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二课时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运用实例说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学习重点: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基础自学】我国一、生活中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探究与共享〗请同学们预习教材,结合第8页,思考图中反映了我国公民行使了哪些政治权利,履行了哪些政治性义务?二、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1、政治生活与政治权利和政治性义务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1)含义: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公民应该履行的政治性义务:(1)含义:公民的政治性义务,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容包括: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思考〗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9页的两个观点,并思考如何理解政治自由才是正确的?三、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表明,我国公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表现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重点设问〗(1)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怎样?(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对公民有怎样的要求?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重点设问〗(1)在我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因是什么?(2)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有何要求?【重、难点解析】1、公民、人民、选民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公民是法律概念,凡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的公民;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时期,人民的范畴是不同的。
选民:凡年满18周岁(被剥夺政治权利除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都是选民。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特指选人大代表和被选为人大代表的权力)2、权利和权力是不同的:权利是法律概念,包括权力和利益,与义务相对应。
权力是政治概念,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
3、要全面认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1)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平等享受权利,平等履行义务,即司法和守法平等。
(3)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立法的平等,法律只能反映统治阶级意志。
(4)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
【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政治权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它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b、这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c、它是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的主要方式d、它是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的基础和标志2、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有多种合法的渠道。
下列方式中不可取的是 ( )a、向有关人员当面指出,提出批评和建议b、给国家机关写举报信,反映自己的意见c、把自己的意见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d、广发手机短信,反映领导问题3、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应当在享有政治自由权利的同时,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因为 ( )①每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盛衰和民族兴旺紧密联系在一起②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③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④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公民的政治自由和权利及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这里的平等是指 ( )①立法上的平等②适用法律上的平等③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④享有同样的权利履行同样的义务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二、问答题5、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谈谈应该如何正确地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第一课生活在人们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三课时政治生活:积极参与重在实践【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当代中国人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2、知道中学生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二、学习重点:1、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2、中学生应当怎样参与政治生活【基础自学】一、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法实行____、____、____、____,积极_____________,这是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社会主义____,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______、______和____的有机统一。
因此,____________是我们政治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应对着严峻的挑战。
关心________,维护____,关注我国的____和__,维护_______,也是我们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内容。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既是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__。
二、我们总要参与我们总会参与〖理解点拨〗我们总要参与——指明了参与的必要性;我们总会参与——指明了参与的主动性。
1、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____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存在着____的关系。
政治生活的内容更多地涉及______和____的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____的实现程度,与我们每个人的____息息相关。
因此,我们_______________观念,自觉地投身于____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