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案:必修二+第二课+第一框+民主选举
- 格式:doc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5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影响和制约选举方式的因素;(2)知道我国现阶段的选举方式。
2.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各种选举方式的适用范围,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逐步培养他们政治参与的本领;(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端正参加选举的态度,立志今后积极参加民主选举,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
【知识体系】【活动过程】【情景之一】(一)自主学习一——结合教材P16-171.我国当前有哪些选举方式?这些选举方式各有什么优缺点?2. 选举方式的选择受哪些因素制约?我国正采用的选举方式?(二) 自主探究一:完成探究一的(1)、(2) 、(3)选举方式选择依据镜头一:某村村委换届选举中,村民来到投票站,参加由他们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的投票。
此前,3名候选人已经进行了10场演讲和答辩,面对面回答了村民提出的有关问题镜头二 在某选区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会上,四位候选人分别向选民介绍了自 己的工作情况,回答了选民提出的问 题。
根据规定,该选区将选举产生三位人大代表,这就意味着要有一人落选。
探究一:(1)镜头一、二分别是什么类型的选举? (2)分析镜头一、二选举方式?(3)进一步分析,这些选举方式的优缺点及选择的依据。
珍惜公民的选举【情景之二】(三)自主探究二:影响选择选举方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情景之三】(1)漫画反映了什么现象?(2)某些选民:“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先收下再说”。
选民中存在的这些想法对我们有何警示。
(四)自主学习二——教材P18(1)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积极意义是什么?(2)公民应以怎样的态度参与选举?为什么?(3)公民应当如何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利,郑重地投出自己的一票?为什么?(4)自主探究二完成情景之三的(1)、(2)我国民主选举的历程1953年12月,我国进行首次普选,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含义及优缺点(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含义及优缺点(3)民主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2、能力目标:(1)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评价、权衡四种选举方式的利弊。
(2)学会把理论和实际材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讨论,明白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于民主和公民的意义,逐步增强和提高政治参与的责任感和实际本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初步理解民主建设是要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拥护我国的民主选举。
(2)关注社会的公共生活和公共管理,培养公民意识。
珍惜得来不易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认真投出自己的一票选出人民满意得当家人,努力提高自己参与民主政治的意识,增强自己的政治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之间的区别和利弊。
(难点)2、我国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重难点)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分钟)老师:同学们,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我们总要参与政治、总会参与政治。
在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在这么多的政治自由和权利中,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那么,关于选举,我们了解多少呢?幻灯片显示:1、选举有何方式?2、我国的选举方式是怎么样?为什么?3、怎样珍惜这个公民的最基本政治权利?老师:问题答案何在?让我们一起去探究。
(二)讲授新课1、选举面面观(3分钟)幻灯片上展示图片:图片①:美国布什和克里总统选举大战;图片②:我国村民委员会选举;图片③:我国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国家领导人。
老师:图片中人们在做什么?图片①和图片③有何区别?学生甲:图片①显示的是美国全国上下直接选举总统,图片③选举我国的领导人是通过全国人大代表来选举的。
图片②则是我国的村民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
老师:很好。
图片①和②是直接选举代表,图片③则是代表选举代表。
《2.1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安排的内容。
本框题承接第一课所讲到的国家的本质和公民的民主权利,进一步研究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实现途径问题。
人民当家作主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其中选举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学好本框题,能提升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不同的选举方式既有各自的优点,又存在各自的局限性,了解民主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懂得公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的意义;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有关错误观点和行为进行分析和批判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评价、权衡四种选举方式的利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民主建设是要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理解我国目前采取的民主选举;懂得我国民主选举权利来之不易,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提高自身的民主参与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之间的区别和利弊。
【教学难点】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多媒体课件,选举的案例。
导入新课: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公民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关于民主选举,同学们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关于民主选举的内容。
学习新课:选举方式是指选举的形式和方法。
选举方式是影响选举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决定着选举人个体选举意愿表达的方式和质量,也直接会影响到选举结果。
如果从选民的角度划分,选举方式可以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直接选举是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间接选举是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代表参加选举投票的选举方式。
(观点辨析:选举我知道)问题一:有的同学认为:“还是直接选举好,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更民主。
”你是怎样看待这种观点的。
班组姓名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不同选举方式既有各自的优点,又存在各自的局限性,理解影响选举方式的因素;2、能力目标: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对有关观点和行为进行分析和批判,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实际本领;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加强法制观念,培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优点及局限性;我国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阅读法;理解记忆法;探讨法;(一)教材知识梳理:1、通过阅读教材16页,在理解的基础上并归纳总结完成下面的表格。
选举含义优点局限性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择2、为什么我国当前以及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采取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3、结合课本和所学知识,谈谈公民如何才能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利?(二)经典例题1、在某省2007年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有的实行指定候选人的差额选举,有的实行“海选”(不指定候选人的选举)。
与差额选举相比,“海选”的局限性主要在于()①增加了选举成本②加剧了被选举人之间的竞争③不利于选民意愿的集中④不利于增强选举结果的合理性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2、选举方式的确定,受一系列因素的制约。
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是()①物质生活条件②国家性质③选民文化水平④候选人的结构构成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③D ①②③④3、09年选举法修正案修改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我国已经实行五十多年的城乡按不同人口比列选举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有望得到改变,重点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要求。
“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A 有利于我国城乡居民享有同样的民主权利B 坚持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C 体现了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D 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4、当前,我国选民可以通过直接选举产生的包括()①兰考县人大代表②江苏省人大代表③居委会主任④马棚乡乡长A ①③B ①④C ③④D ②③5、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差额选举的方式,差额选举的优点在于()①可以充分的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②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③被选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④可以促使候选人与选民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6、居民对居民委员会主任的选举方式属于()①直接选举②间接选举③等额选举④差额选举A ①③B ①④C ③④D ②③7、下列说法中对我国民主选举方式认识错误的是()A 我国选举方式有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B 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的区别在于是否确定候选人C 我国公民可以直接选举县人大代表D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差别在于是否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8、某县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选民明确提出:“不了解的候选人不选,不办实事的候选人不选,不替百姓说话的候选人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