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骅港煤炭港区四期工程

黄骅港煤炭港区四期工程

黄骅港煤炭港区四期工程
黄骅港煤炭港区四期工程

黄骅港(煤炭港区)四期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二〇一三年六月

一、建设项目概况

黄骅港(煤炭港区)四期工程位于黄骅港煤炭港区,新建储煤筒仓位于现有黄骅港二期工程防风网北侧,在建三期工程筒仓区西侧,新建露天堆场位于筒仓堆场北侧。本工程依托三期工程预留的接口,完善1个10万吨级、2个7万吨级、1个3.5万吨级煤炭泊位(水工结构按照双侧靠泊10万吨级散货船舶设计),泊位长度1072.5m;新建1个5万吨级煤炭泊位,码头长度310m;设计年吞吐量5000万吨。配套建设24座仓容3万吨的筒仓、并建设露天堆场、翻车机房、生产及生活辅助建筑物以及供电照明、给排水、通信、控制、消防、环保等辅助设施。本工程的施工期约30个月。本工程的建设对完善我国煤炭保障体系,提高保障能力;顺应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加快沧州组团发展;实现神华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优化完善煤炭产运销一体化体系,提高企业整体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工程位于黄骅港煤炭港区,新建储煤筒仓位于现有黄骅港二期工程防风网北侧,在建三期工程筒仓区西侧,新建露天堆场位于筒仓堆场北侧。

本工程港池疏浚量约2152万m3,本用海类型属于交通运输用海中的港口用海。用海方式包括填海造陆、非透水构筑物,透水构筑物用海0.8891公顷、填海造地114.1951公顷,总用海面积115.0842公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

黄骅港一期煤码头工程

黄骅港一期煤码头工程

等均为预制构件,现场安装后再浇注节点形成整体。 青岛港前湾

3#、4#码头工程,码头总长度约662m。码头主体采用沉箱结构,沉箱长*宽*高为20*17*19m。 天津港集装箱公司28号29号泊位改造工程 提供港口工程施工和建筑工程承包服务

?所在地:天津天津 ?发布日期:2009-06-27 ?有效期至:- ?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点击留言 详细信息 一航局有限公司是一个以港口工程施工为主,多元经营、跨行业、跨地区的国有大型骨干施工企业。截至2007年底,公司拥有总资产约120亿元人民币;拥有各类工程船舶228艘,施工机械5690多台;公司拥有1个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14个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和15个专业承包一级资质。 60多年来,一航局有限公司在国内外承建了诸多大中型工程,经营领域包括港口、船厂、通航建筑物等水工工程和道路、桥梁、机场、轻轨、大型成套设备安装、工业民用建筑以及其他大中型建设项目,同时还参与市政工程建设,包括澳门国际机场、首都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东海大桥、杭州湾大桥等境内大型工程;自2006年以来,一航局进军铁路和地铁市场,先后参建太中银铁路、哈大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天津地铁3号线,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领域。 工程案例如下: 黄骅港一期工作船多用途码头工程 黄骅港工作船多用途码头为黄骅港一期工程的主体水工建设项目,码头总长378m,宽为35m,分为两个泊位。其中1#泊位为工作船兼杂货泊位,长度为180m;2#泊位为多用途泊位,长度为198m。码头面顶标高为 6.00m,引桥分为接岸段、正常段和扩展段,其中1#引桥宽16.5m,2#、3#引桥宽15m。 码头结构型式为高桩梁板式,基桩采用预应力钢筋砼方桩,桩身断面为60cm*60cm,长为39 ~52m。码头上部结构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横梁、轨道梁、面板、前后边梁、靠船构件等均为预制构件,现场装配后再现浇成整体。 大连造船厂新建大坞

黄骅港自然条件

黄骅港历史,地位,优势,发展趋势,细节(场区,设备,功能区) 历史沿革 1、建港历程 黄骅港工程自1985年开始; 1992年9月由国务院批准项目立项; 1996年9月经国家计委报请国务院批准工可研; 1997年2月经国家计委批准初步设计; 1997年11月25日正式开工; 2001年底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 2002年9月,一期完善项目和二期工程开工建设; 2003年5月,一期完善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 2004年10月,二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 2、公司的成立 神华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是黄骅港的项目法人,负责黄骅港的开发、建设和经营。公司于1997年3月由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省建设投资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其中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占股比70%,河北省建设投资公司占股比30%。 3、基建管理的历史性突破 一期工程,新建2个5万吨级泊位和1个3.5万吨级泊位,年吞吐量3000万吨,总投资49.5亿元人民币。1997年底开工到2001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仅用了4年时间,比设计工期提前3年,创造了国内建港史的新纪录。 一期工程完善项目,新建1个万吨级泊位,年吞吐量500万吨。2002年9月开工至2003年5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仅用了8个月时间。 二期工程,新建1个10万吨级和2个5万吨级泊位,年吞吐量3000万吨,总投资24.6亿元人民币。2002年9月开工,2004年10月投入使用,工期仅两年时间,再创建港新纪录。黄骅港用了一期工程建设的时间(计划的7年工期),完成了一、二期工程的建设任务,使黄骅港煤炭设计吞吐能力在短短的时间内迅猛增至6500万吨,此发展速度开了国内港口建设的先河。 4、生产经营取得长足进展 黄骅港投入运营后,充分发挥了神华煤矿、铁路、港口、电厂一体化经营的独特优势,呈现了强劲的竞争能力,港口生产呈跨跃式发展态势。 2002年,黄骅港投入使用第一年,仅用了9个月时间,吞吐量突破1 000万吨,跻身国内大港行列。当年完成吞吐量1653万吨,达到设计能力55%。 2003年,黄骅港投入使用第二年,吞吐量即超过设计能力,达到3116万吨。创造了国内港口达产最快纪录,比秦皇岛港煤二期、煤四期的达产时间分别提前11年和5年。 2004年,黄骅港完成吞吐量4543万吨,比上年增长45%,连续第二年实现吞吐量千万吨跨跃,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成为全国第三大输煤大港.

黄骅港VTS监督管理细则

黄骅港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细则 冀黄海事字〔2002〕22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海上船舶交通管理,保障黄骅港口水域船舶交通安全,提高船舶交通效率,保护水域环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规则》等有关法律、规章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在以黄骅港南侧防波堤堤头灯(配备雷达应答器 38°20′24.559″N117°55′22.647″E)为圆心,28海里为半径的扇形水域(以下称VTS水域)内航行、停泊和作业的船舶、设施及人员(以下简称船舶)及其所有人、经营人和代理人。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黄骅海事局是监督实施本细则的主管机关(以下简称主管机关)。 主管机关设置的黄骅船舶交通管理中心(以下简称VTS中心)负责对VTS水域船舶交通秩序实施统一管理。 第二章船舶报告 第四条VTS水域实行下列船舶报告制度: (一)船舶应在进入VTS水域之前2海里,用中文或英语在VHF CH08频道向VTS中心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船名、国籍、预抵港时间(ETA)、进港意图等。(二)船舶在锚地抛锚后,应立即通过VHF CH08频道向VTS中心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船名、国籍、呼号、抛锚时间和船位(相对黄骅港南侧防波堤堤头灯的真方位和距离)、船长、船宽、吃水、上一港、载货情况及VTS中心需要了解的其它情况。 (三)船舶拟进行靠泊、移泊、离泊及从锚地离港等涉及航行安全的活动时,需至少提前20分钟向VTS中心申请,经同意后方可进行,结束后也应及时报告。(四)若航行计划变更或锚位发生变动,当事船舶应立即向VTS中心报告。(五)载客旅游的船舶应在驶离码头前20分钟向VTS中心报告航行计划、载客人数,经同意后方可进行。

《黄骅港三期工程项目实施策划书》学习心得

《黄骅港三期工程项目实施策划书》学习心 得 根据局和公司下发的《关于组织学习<黄骅港三期工程项目实施策划书>的通知》,我项目部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快速行动,组织全体员工召开了专题学习会,作为项目部负责人,我本人对此次学习尤为重视:南京地铁项目开工在即,项目部人员又普遍年轻,加之我本人和领导班子也缺乏工程项目前期策划的经验,所以,这正是一次对项目前期策划进行学习的绝佳机会。 《黄骅港三期工程项目实施策划书》中详细的规定了工程进行的每个环节,从对工程的整体认识到体系建设再到过程管理,可以说是未雨绸缪,面面俱到,不论是宏观制度还是具体措施,都体现出了局总项目部的高瞻远瞩和细致入微。通过认真学习和热烈讨论,使我受益菲浅,下面我就谈谈这次学习的一些心得。 一、宏观策划,体系把握方向 纵观整个策划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体系建设十分完善。局总项目部面对黄骅港三期工程这个我局有史以来承揽的合同额最大的水工总承包工程,对工

程整体和施工难点的把握非常细致,并且依据工程特点,因地制宜的制定出了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不仅有利于优化结构,提高效率,还能确保权责一致,执行顺畅,为工程的顺利开展和完成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给了我很多启发。我项目成立不到三年,比较顺利的完成了郑州地铁项目,但项目部基层管理人员太年轻,经验不足,在项目整体运作上虽然没出现什么大的问题,可在体系建设方面,我们确实存在一些差距。 首先,从部门设置和权责分工上来说,我们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再加上近一年来项目部员工调入调出太过频繁,所以在个别部门设置上存在空缺,权责分工上有时也会出现重叠和漏洞,我项目部曾多次为此做出调整,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然没有完全杜绝这种问题的出现。 其次,从体系建设的完善和成熟程度的长远方向来看,我项目部管理体系建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之所以要有一套成熟顺畅,执行有力的管理体系,是因为只有把管理科学化,体系化才能保证一个团队的凝聚力。项目部也好,企业也罢,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如何能在人员发生变动甚至大面积调整的时候还能高效的运作,保持旺盛的战斗力,树立品

场外临时路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表 A.0.1-1 监A-01 工程名称:黄骅港散货港区干散货作业区堆场地基处理工程(一期)—场外

场外临时道路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黄骅港综合港区起步工程已进入雨季施工。长度为W2~W16点未铺设连锁块路段、W16~W17点、W17~W11点。道路本身在雨水天气后经常出现积水、积淤现象,且路面高低不平。 工程量见下表: 注明:建筑垃圾和灰土用于道路加宽 该道路结构为在原土层上铺设山皮石垫层,其上为石硝面层(具体见结构示意图)。

二、施工工序: 道路表面清理→山皮石垫层施工→石硝面层施工 1.道路表面清理: 利用装载机和推土机将道路上的障碍物清理干净,使道路露出硬土。在清理过程中将清理出来的粉土放在路边集中堆放,前面两种机械进行清理作业,后面用反铲将集中堆放的散土清理出施工区域,防止道路堵塞。 2.山皮石垫层施工: 道路表面清理完毕后,进行山皮石垫层施工。山皮石进场后,运送到指定地点。然后铺40cm山皮石做为垫层,利用自卸车进行运输,运到现场后用装载机和反铲进行整形,最后整形完毕后用20T压路机进行振动碾压6~8遍。 3.石硝面层施工: 山皮石面层施工开始100m段后,然后铺设10cm石硝面层。在碾压过的山皮石垫层上用反铲进行摊铺,最后用20T压路机进行振动碾压。 三、施工部署: 先将现场障碍进行排查,确定好施工部位。整幅施工,在工作船码头东侧道路入口处设立警示牌。施工范围由W2~W16轴线以北20m范围内跟原路的连锁块相接;W16~W17轴线以西6米范围内预留不做处理,6m~26m做山皮石垫层,不够26m进行加宽,加宽按原路方案进行铺设上;W17~W11轴线以南保证山皮石垫层宽度12m。 具体见附图。 四、质量管理措施:

黄骅港自然条件

黄骅港自然条件 气象 黄骅新村气象站位于大口河河口三千吨级码头,117°51ˊE ,38°16ˊN。风速风向观测采用EL电接自记仪,24小时连续观测,风速感应 器离地高度9m。 气温 年平均气温:12.2 年平均最高气温:17.3 年平均最低气温:7.8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7.7℃(1981年6月7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9.5℃(1983年12月30日 年日平均气温低于-5℃的天数为71天,低于-10℃的天数为23.8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501mm 历年最大年降水量:719.4mm(1984 历年最小年降水量:336.8mm(1982 历年最大一日降水量:136.8mm(1981年7月4 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日降水量大于25.0mm的年日数为5天,最多7 风 根据黄骅新村气象站2002年风的实测资料统计分析得出,该区常风向为E向,次常风向为SW,其出现频率分别为10.5%和9.8%;强风向 为E向和ENE,该向≥6级风的频率均为1.2%。详见风频率统计表2-1和 风玫瑰图。 黄骅港2002年风频率统计表 表2-1

图2-1 黄骅港风玫瑰图 雾 雾日多出现在秋、冬两季。年平均雾日数为12.2天,最多20天。灾害性天气 影响本区大风的天气系统主要为寒潮和台风、龙卷风。多年资料统计,寒潮大风居多。应特别说明的是:2003年10月10日~13日黄骅 港海域出现一次偏NE向的大风过程,据中央气象台报告,这次偏NE向 大风为历史罕见,自有记录以来,46年内首次出现如此大风。黄骅港 区气象站观测资料,10月10日~13日≥7级风连续出现40小时,≥8级 风连续出现27小时,≥9级风连续出现8小时,瞬时最大风速达31.9m/s,风向为ENE。

黄骅港规划建设情况

黄骅港规划建设情况 2008年12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修订后的《黄骅港总体规划》,按照规划,黄骅港共分为四个港区,分别是:煤炭港区、综合港区、散货港区和河口港区,共规划建设泊位209个,规划用地面积79.53平方公里。 1、煤炭港区。由神华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共规划码头岸线10.35公里,规划泊位32个,规划用地面积18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万吨级以上生产性泊位11个,其中煤炭装船泊位8个,杂货泊位2个,液体化学品泊位1个。8个煤炭装船泊位中,有10万吨级泊位1个,5万吨级泊位5个,3.5万吨级泊位1个,1万吨级泊位1个。2010年完成煤炭装船8903万吨,杂货456万吨,电厂转运煤559万吨,合计9918万吨。2011年煤炭吞吐量奋斗目标为9600万吨,杂货450万吨,总吞吐量突破1亿吨。2010年国家批准黄骅港煤三期工程,计划建设5万吨级专业化煤炭泊位4个,设计年通过能力5000万吨。 2、综合港区。沧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管理经营黄骅港四大港区中除煤炭港区以外的三个港区。综合港区以散杂货、集装箱和液体化工品运输为主,共规划码头岸线27.21公里,规划用地面积31.88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万吨级以上散杂泊位52个。 综合港区一期工程在距神华煤炭港区航道3.6公里处,平行开辟了一条10万吨级航道,航道底宽210米,底标高-14.5米,总长44公里。并建设4个10万吨级通用散货和4个10万吨级

多用途泊位。4个通用散货泊位已正式通航,今年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800多万吨,预计全年完成1000万吨以上。年底还将运营2个集装箱泊位。已开工建设的综合港区二期工程主要是在一期10万吨级航道基础上疏浚深至20万吨级的航道及建设16个矿石、集装箱、原油、煤炭、液体化学品及粮油码头等5—20万吨级泊位,其中有5个10万吨级专业化煤炭、2个10万吨级集装箱、1个10万吨级粮油、4个20万吨级矿石、2个5万吨级液体化学品和2个20万吨级原油泊位。 3、散货港区。以铁矿石、原油等大宗散货物资运输为主,规划码头岸线18.32公里,规划用地面积20.55平方公里,规划建设10万吨级以上泊位49个。 4、河口港区。以1000~5000吨级小型散杂泊位为主,规划码头岸线10.8公里,规划泊位76个,规划用地面积9.1平方公里。现有2个1000吨级泊位和4个3000吨级泊位,设计通过能力260万吨。 2

黄骅港实践报告

黄骅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港口组成部分。工作内容及流程 码头与船公司的结合 港口、码头在国家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对内地的辐射作用 沧州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临渤海,北靠京津,南接山东。现辖18个县(市、区),人口690万。国家跨世纪重点工程黄骅港的建成运营,结束了沧州有海无港的历史,使沧州步人了从大运河奔向渤海湾的新时代。2006年河北省把沧州放在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前沿位置,要求沧州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沿海经济发展的隆起带和拉动朔黄铁路沿线发展的新引擎。为此,2007年2月成立沧州渤海新区,新区核心面积830km2,海岸线130km,12万人口,包括港城区、中捷产业园区、南大港产业园区和化工产业园区。没有港口带动,沿海经济就无法迈步;没有内陆腹地支撑,沿海经济也就失去发展根基。由此沧州成为黄骅港、渤海新区与内陆腹地互动发展的根据地。 1.1黄骅港现状 黄骅港位于河北省沧州市以东约90km的渤海之滨,恰置河北、山东两省交界处,环渤海经济圈的中部,地理坐标约为38°19′30〃N/117°52′30〃E。黄骅港海上距天津60海里,陆上112公里;东距龙口约149海里,陆上280公里;西距黄骅市45公里,朔黄铁路、邯黄铁路直通港口。 黄骅港是河北地区运距最短的出海口,也是我国的主要能源输出港之一。现已建成20万吨级航道和万吨级以上泊位25个,吞吐量连续3年突破亿吨。由杂货港区、煤炭港区、综合港区和河口港区4个港区组成。 (一) 煤炭港区航道 煤炭港区航道为5万吨级双向航道,底宽270米,底标高-14.0米;航道总长44.48 公里,边坡均取1:5,乘潮(2.47米、保证率90%)情况下,航道满足5万吨级船舶安全通航的要求。 (二) 散货港区、综合港区航道 为10万吨级散货船舶单向乘潮进出港航道,总长44公里,有效宽度210米,边坡比为1:5,走向为239°30′00″~59°30′00″,底标高-14.5米。 正在建设中的20万吨级航道总长62.5公里,在3+700~44+000处保持现有10万吨级航道走向59.5°~239.5°,在44+000~62+500段航道轴线向北偏转13°,轴线方位为226.5°~46.5°。远期规划为25万吨级航道。 (三) 河口港区航道 1000吨级航道属天然河道,由河口航道及内河航道组成,系双向自然航道。内河航道走向为23o~203o。 3000吨级码头目前尚未开挖航道。 1.2 黄骅港的区位影响 黄骅综合大港的开航,对冀中南、晋陕蒙等地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全方位开放影响深远。冀中南地区,以及黄骅港腹地可延伸覆盖晋中南、鲁北、豫北、陕西、内

黄骅港设计资料

自然条件 2.1 工程地理位置 黄骅港位于河北省与山东省交界处、沧州市区以东约90km的渤海之滨,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2′、北纬38°19′,陆上距黄骅市区约45km,水上北距天津60海里,东距龙口149海里。汇集漳卫新河与宣惠河的大口河在此入海。 2.2 气象 黄骅新村气象站位于大口河河口三千吨级码头,北纬38°16ˊ,东经117°51ˊ。风速风向观测采用EL电接自记仪,24小时连续观测,风速感应器离地高度9m。 2.2.1 气温 年平均气温:12.2 年平均最高气温:17.3 年平均最低气温:7.8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7.7℃(1981年6月7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9.5℃(1983年12月30 年日平均气温低于-5℃的天数为71天,低于-10℃的天数为23.8 2.2.2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501mm 历年最大年降水量:719.4mm(1984 历年最小年降水量:336.8mm(1982 历年最大一日降水量:136.8mm(1981年7月4 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日降水量大于25.0mm的年日数为5天,最多7 2.2.3 风 根据黄骅新村气象站2002年风的实测资料统计分析得出,该区常风向为E向,次常风向为SW,其出现频率分别为10.5%和9.8%;强风向为E向和ENE,

该向≥6级风的频率均为1.2%。详见风频率统计表2-1和风玫瑰图。 黄骅港2002年风频率统计表 表2-1

图2-1 黄骅港风玫瑰图 2.2.4 雾 雾日多出现在秋、冬两季。年平均雾日数为12.2天,最多20天。 2.2.5 灾害性天气 影响本区大风的天气系统主要为寒潮和台风、龙卷风。多年资料统计,寒潮大风居多。应特别说明的是:2003年10月10日~13日黄骅港海域出现一次偏NE向的大风过程,据中央气象台报告,这次偏NE向大风为历史罕见,自有记录以来,46年内首次出现如此大风。黄骅港区气象站观测资料,10月10日~13日≥7级风连续出现40小时,≥8级风连续出现27小时,≥9级风连续

风暴潮对港口水陆域及航道安全影响研究

离岸深水港口建设关键技术研究课题之三 风暴潮对港口水陆域及航道安全影响研究 报告简本 1. 概述 风暴潮(Storm Surge)系指由于强烈的大气扰动(强风和气压骤变)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风暴潮发生时除了强风浪破坏外,还会引起港域强烈的增、减水效应(潮位的大幅度升降)和强烈的水流、波浪和泥沙运动,同时泥沙运动会可能会引起港口、航道的泥沙骤淤。离岸深水港建设是我国“十一五”水运规划建设的重点课题之一。开发离岸深水港和人工岛建港是我国港口规划和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港池、航道的开发是港口建设的重要环节,近几十年来除了少数天然深水港外,我国大部分港口、航道都采取浅水深用的办法,如天津港、唐山港京唐港区、黄骅港、连云港、汕头港、上海港、厦门港和广州港等,通过人工疏浚来维持港口港池、航道和外航道的通航水深,但通航水深的维护受到水文泥沙等自然条件的制约,特别是风暴潮引起的强烈泥沙骤淤及增、减水问题是我国港口深水航道通航安全中的极大隐患。 风暴潮引起的强烈的泥沙骤淤是我国港口深水航道通航安全中的一大隐患,进行风暴潮对港口水陆域安全影响课题的研究非常必要,许多科学问题需要解决,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1) 风暴潮与波浪联合作用对离岸深水码头水陆域高程确定的影响。

(2) 典型海岸风暴潮和台风浪作用下泥沙悬浮、沉降过程,泥沙输移特性和输沙规律;典型港口、深水航道骤淤的形成条件。 (3) 风暴潮引起的深水港航道增、减水的数值模拟技术,风暴潮和台风浪联合作用下的泥沙数值模拟技术。 (4) 风暴潮作用下典型港口、航道泥沙骤淤的物理模型模拟技术及预报方法。 (5) 结合依托工程的深水港口、航道风暴潮骤淤的防淤与减淤措施。 2 主要研究内容 项目分五个课题进行研究,各专题研究内容见图3-1。 专题一:国内典型港口、航道增、减水及骤淤类型和骤淤特性的调查研究 专题二:风暴潮和台风浪联合作用对码头水陆域高程确定影响的研究专题三:风暴潮增、减水预测及风暴潮和台风浪联合作用下泥沙运动数值模拟的关键技术研究 专题四:风暴潮和台风浪联合作用下泥沙运动特性及骤淤规律的研究专题五:典型港口风暴潮骤淤物理模型模拟、预测及防淤、减淤措施的研究 3实施方案 (1) 通过实地调研、文献资料收集工作掌握大量一手、二手基础资料,进一步明确研究背景和研究基础,并提供部分验证资料。 (2) 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形成国内现有有关风暴潮骤淤和增、减水影响,以及减淤防灾对策最为完整系统的总结报告。

黄骅港(煤炭港区)四期工程

黄骅港(煤炭港区)四期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二〇一三年六月

一、建设项目概况 黄骅港(煤炭港区)四期工程位于黄骅港煤炭港区,新建储煤筒仓位于现有黄骅港二期工程防风网北侧,在建三期工程筒仓区西侧,新建露天堆场位于筒仓堆场北侧。本工程依托三期工程预留的接口,完善1个10万吨级、2个7万吨级、1个3.5万吨级煤炭泊位(水工结构按照双侧靠泊10万吨级散货船舶设计),泊位长度1072.5m;新建1个5万吨级煤炭泊位,码头长度310m;设计年吞吐量5000万吨。配套建设24座仓容3万吨的筒仓、并建设露天堆场、翻车机房、生产及生活辅助建筑物以及供电照明、给排水、通信、控制、消防、环保等辅助设施。本工程的施工期约30个月。本工程的建设对完善我国煤炭保障体系,提高保障能力;顺应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加快沧州组团发展;实现神华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优化完善煤炭产运销一体化体系,提高企业整体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工程位于黄骅港煤炭港区,新建储煤筒仓位于现有黄骅港二期工程防风网北侧,在建三期工程筒仓区西侧,新建露天堆场位于筒仓堆场北侧。 本工程港池疏浚量约2152万m3,本用海类型属于交通运输用海中的港口用海。用海方式包括填海造陆、非透水构筑物,透水构筑物用海0.8891公顷、填海造地114.1951公顷,总用海面积115.0842公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

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神华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对黄骅港(煤炭港区)四期工程进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二、建设项目所在海域环境状况概述 1、水文动力现状调查 (1)潮位观测期的涨潮平均历时小于落潮平均历时,小潮期涨、落潮平均历时差较小,中、大潮期较大。潮差以大潮期最大,中潮期次之,小潮期最小,符合潮汐的一般规律。 (2)准调和分析结果表明,测验海区潮流性质主要属于规则半日潮流。潮流运动形式以往复流为主。 (3)实测海流统计结果表明,小潮期各测站的涨、落潮历时无明显规律性,大潮期除V1测站位于港池内较特殊,涨潮历时大于落潮历时以外,其余测站的涨潮历时均小于落潮历时。 从平面上来看,V1、V4、V7测站平均流速值整体上小于其它测站。从垂向上来看,随着深度的增加,各测站涨、落潮时的平均流速值基本呈减小趋势。从涨、落潮过程来看,除V4测站外,大、小潮期各测站的垂线平均涨潮平均流速值均大于落潮平均流速值。从全潮过程来看,较普遍存在有小潮期平均流速小于大潮期的现象。 从平面上来看,V1、V4、V7测站最大流速值整体上小于其它测站。从垂向上来看,随着深度的增加,各测站涨、落潮时的最大流速值基本呈减小趋势。从涨、落潮过程来看,大、小潮期各测站的垂线平均涨潮最大流速值均大于落潮最大流速值。从全潮过程来看,小潮期最大流速普遍小于大潮期。

港区综合危险因素告知资料全

黄骅港矿石港务 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及周边环境安全告知 一.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和程度 1.作业人员伤亡事故 (1)清舱工 由于清舱工作业环境较差,作业过程较复杂,抓斗、清舱机械和人力清舱处于同一作业环境中,易发生因抓斗碰撞、矿石塌方、机械清舱和人力清舱配合不当而造成的伤亡事故。其主要危险性有:起重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坍塌及其他。造成这些危险发生原因有: a 作业环境不良。例如舱作业环境狭窄、照明不良、粉尘阻碍视线等造成高处坠落。 b 设备、设施存在缺陷。导致起重伤害、物体打击等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c 运动物的伤害。主要表现为塌方的物料、掉落的块料、抓斗碰撞等造成物体打击。 d 误操作与违章作业。如抓斗﹑清舱机械和人力清舱同时作业时,由于作业安排不当,而存在交叉作业,导致抓斗伤人,清舱机械伤人。 e 清舱工缺乏安全意识、自我防护能力差。 本公司装卸作业货种中的铁矿石经长途运输后,由于氧化及呼吸作用,舱可能缺氧,船舶到港开舱后若不及时通风增氧,作业人员贸然下舱进行作业、维修或检查,有发生缺氧窒息事故的可能。 (2)舱口指挥工 舱口指挥工这一作业岗位在整个装卸过程中责任重大,而且较易发生伤亡事故。舱口指挥工作业需经过舷梯上下甲板,稍有不慎或防护缺陷易造成高处坠落或淹溺事故发生;夏季处于高温、直射没有防护设施条件下工作,受高温、噪声干扰较大,虽然与抓斗和物料不直接接触,但处于立体交叉环境中,站位不当或躲避不及时易造成绊跌,有可能会造成坠落舱底或码头高处坠落事故以及溺水事故,或因抓斗摆动、物料撒落而造成起重伤害和物体打击事故;此外,夜间作业照明不良、作业环境不良,雨雪天作业、大风天气作业,易发生滑跌、摔倒导致

3#堆场联锁块施工交底

中国交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交底 单位工程: 黄骅港散货港区矿石码头一期工程- 3#堆场工程 分部工程:面层 分项工程:联锁块铺砌

编制单位: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黄骅港 矿石码头工程项目经理部第三分部编制人:审核人: 编制日期:年月日 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通知单 施工单位: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黄骅港矿石码头工程编号: 项目经理部第三分部 单位工程黄骅港散货港区矿石码头一期工程-3#堆场 工程 交底时间2014、3、29 分项工程联锁块铺砌工程部位3#堆场面层 接受交底部 门3#堆场管理人员及施工 班组 工程数量 64590㎡进度要求 2014、3、29-2014、 6、5 质量标准 一、质量标准采用的规范《水运工程质量控制标准》(JTS257-2008)中 6.4.4章节 1、主要检查项目 (1)路面四角块和六角块等的质量检验应符合 2.1.6.27节的有关规定。 预制四边形、六边形铺砌块和侧缘石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应符合表2.1.6.27 的规定。 预制四边形、六边形铺砌块和侧缘石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表2.1.6.27 序号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数量 单元 测点 检验方法 路面块坡面块 1长度±2±5 抽查1%, 且不少于 1 用钢尺测量,取大值2宽度±2±51 3厚度±5 +10 -31 平面对四边形35用钢尺测量

质量标准 4角线差六边形7810 块1用钢尺测量,取大值 5外露面平整度332用钢直尺和塞尺测量两对角线方向注:①外露面应抹平、压实,拉毛应均匀一致,不得有裂缝和飞边; ②立浇铺砌块的外露面不得有露石和连续性气泡; ③外露面棱角残缺长度应不大于20mm 且不多于一处。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抽样送检,监理单位见证取样并按规定抽样平行送 检。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和检验报告。 2、一般检验项目 (1)找平砂垫层的厚度应均匀。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 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2)砌块铺砌应紧密、稳固,砌缝应均匀,灌缝应饱满。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3)铺砌面层应平整,格缝应清晰,表面应无砂浆和沥青等污染。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与侧缘石和其他构筑物的交接应平顺、挤紧。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混凝土块体铺砌面层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应符合表6.4.4.6 的 规定。 混凝土块体铺砌面层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表6.4.4.6序号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数量单元 测点 检验方法 一般铺面块联锁块 1标 高 ±20±20 道路每20m 一处,堆场每 100m2 一处 3 或1 用水准仪测量道路中线和边 测10m 方格网中部2平整度1 52 用2m 靠尺和塞尺测量垂直两3相邻块顶面531用钢尺测量,取大值 4砌缝顺直1102拉20m 线用钢尺测量,取大值 二、图纸要求 1、预制混凝土联锁块的质量标准反应符合质量检验方法执行国家建材行业 标准“混凝土路面砖”(JC/T446-2000) 序号项目质量标准及允 许偏差 序号项目质量标准及允 许偏差

黄骅港一期工程及完善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公示材料-环境影响评价司

黄骅港一期工程及完善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公示材料 一、工程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黄骅港一期工程及完善项目 建设内容:煤炭外运能力3500万吨/年港口1座,包括5万吨级泊位2个、3.5万吨级泊位1个、1.0万吨(兼顾1.5万吨)泊位1个以及与之配套的3.704km 引堤、港池、1.106km码头、34.83km航道、38万m2堆场、23.6km港内铁路和其它设备等。 建设单位: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黄骅港建设指挥部 建设地点:河北省沧州市黄骅港 工程投资:工程实际总投资49.5亿元,其中环保投资0.9553亿元,占总投资的1.9% 。 工程建设情况:1997年11月开工,2001年11月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实际生产负荷:2003年上半年外运煤炭1445万吨,达到设计能力的82.6%。 环评报告书编制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环保设施设计单位: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 环保设施施工单位:中港建设集团总公司、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北京静冶园林公司、天津港保税区海加利工程有限公司 验收调查单位: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验收监测单位:沧州市环境监测站、天津市塘沽区环境保护监测站 二、环境保护执行情况 该工程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制度,落实了环评报告书及有关批复提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工程港池疏浚作业采用自航耙吸式和绞吸式挖泥船进行施工,疏浚的多余淤泥由驻船监理、建设单位和海洋局三级监督抛至指定的抛泥区;吹填中采取先围堰后吹填及分区吹填的施工方式,增大吹填点与出水口的距离,减少泥浆入海;施工船舶排放的固废、废水、废油均统一处置;回填引堤、堆场的土石方外购,对渔民和养殖户进行了一次性经济补偿;港口翻车机房、转接机房、堆场、堆取装卸设备、输煤廊道、皮带机等建有干、湿法除尘、封闭或挡风等抑尘措施;在堆场、码头周围设有冲洗设施和排水沟、集水池;锅炉烟尘采用多管除尘器;管理区、生活区建有污水

河北省沿海港口基本情况介绍和分析(超详细)

河北省沿海港口基本情况介绍和分析 一、秦皇岛港 秦皇岛港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输出港,主要运输煤炭等货类,当前秦皇岛港区拥有各类泊位50 个,其中煤炭泊位23 个。由于受到港口功能定位的影响,秦皇港货类过于集中于煤炭,近年来增速逐渐放缓。2016 年秦皇岛港煤炭吞吐量被黄骅港超过,失去了“中国第一运煤大港”的称号。秦皇岛港的运营管理归属河北港口集团,泊位主要由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分公司运营管理。 二、唐山港京唐港区 京唐港的开发建设始于1989 年,以煤炭、铁矿石及钢材为主。2016 年,在全国港口运量普遍放缓的环境下,增长16.32%、达到2.71 亿吨,已经取代曹妃甸港区成为河北省运量最大的港区。京唐港区所驻港口企业情况。京唐港区的运营管理归唐山港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唐山港集团股份公司中,唐山京唐港首钢码头有限公司和京唐港煤炭港埠有限责任公司是其非全资子公司。唐山京唐港首钢码头有限公司股权中唐山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占60%,首钢总公司出资占35%,唐山首钢宝业钢铁有限公司出资占5%;京唐港煤炭港埠有限责任公司股权中唐山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占96.42%,另外 3.58% 由河北省地方煤炭工业公司控制。唐山港集团股份公司主要运输煤炭、铁矿、钢材等货类。 三、唐山港曹妃甸港区

曹妃甸港区是河北省四大港区中最近一段时期发展最快的港区,2005 年实现通航。曹妃甸港区的码头企业较多,既有主要以运输煤炭为主的曹妃甸煤港一期到四期,以运输矿石为主的曹妃甸实业港务有限公司,还有以曹妃甸港集团有限公司为主的本地码头公司以及大大小小的货主码头。 曹妃甸煤港一期是指国投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国投曹妃甸)。国投曹妃甸是由国投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河北建投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珠江港口发展有限公司、唐山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五家企业于2005 年4月26 日发起设立,其中国投交通控股有限公司股比为51%。国投曹妃甸设计吞吐量 1.3 亿吨。 曹妃甸煤港二期是指唐山曹妃甸煤炭港务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09 年10 月29 日,分别由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唐山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河北建投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国投交通公司等八家股东出资组建,其中,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占股51%。唐山曹妃甸煤炭港务有限公司设计吞吐量5000 万吨。 曹妃甸煤港三期和四期分别指曹妃甸华电煤码头和曹妃甸华能煤码头。两码头设计吞吐量共8000 万吨,目前还在施工过程中。 唐山曹妃甸实业港务有限公司(曹妃甸实业)是由秦皇岛港务集团有限公司、首钢总公司、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省建设

黄骅港自然条件审核稿

黄骅港自然条件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黄骅港历史,地位,优势,发展趋势,细节(场区,设备,功能区) 历史沿革 1、建港历程 黄骅港工程自1985年开始; 1992年9月由国务院批准项目立项; 1996年9月经国家计委报请国务院批准工可研; 1997年2月经国家计委批准初步设计; 1997年11月25日正式开工; 2001年底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 2002年9月,一期完善项目和二期工程开工建设; 2003年5月,一期完善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 2004年10月,二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 2、公司的成立 神华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是黄骅港的项目法人,负责黄骅港的开发、建设和经营。公司于1997年3月由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省建设投资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其中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占股比70%,河北省建设投资公司占股比30%。 3、基建管理的历史性突破

一期工程,新建2个5万吨级泊位和1个万吨级泊位,年吞吐量3000万吨,总投资亿元人民币。1997年底开工到2001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仅用了4年时间,比设计工期提前3年,创造了国内建港史的新纪录。 一期工程完善项目,新建1个万吨级泊位,年吞吐量500万吨。2002年9月开工至2003年5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仅用了8个月时间。 二期工程,新建1个10万吨级和2个5万吨级泊位,年吞吐量3000万吨,总投资亿元人民币。2002年9月开工,2004年10月投入使用,工期仅两年时间,再创建港新纪录。 黄骅港用了一期工程建设的时间(计划的7年工期),完成了一、二期工程的建设任务,使黄骅港煤炭设计吞吐能力在短短的时间内迅猛增至6500万吨,此发展速度开了国内港口建设的先河。 4、生产经营取得长足进展 黄骅港投入运营后,充分发挥了神华煤矿、铁路、港口、电厂一体化经营的独特优势,呈现了强劲的竞争能力,港口生产呈跨跃式发展态势。 2002年,黄骅港投入使用第一年,仅用了9个月时间,吞吐量突破1 000万吨,跻身国内大港行列。当年完成吞吐量1653万吨,达到设计能力55%。 2003年,黄骅港投入使用第二年,吞吐量即超过设计能力,达到3116万吨。创造了国内港口达产最快纪录,比秦皇岛港煤二期、煤四期的达产时间分别提前11年和5年。 2004年,黄骅港完成吞吐量4543万吨,比上年增长45%,连续第二年实现吞吐量千万吨跨跃,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成为全国第三大输煤大港. 黄骅港综合港区地处渤海湾,毗邻京津,背靠大西北,是河北省南部沿海的地区性

黄骅港规划建设情况简介

黄骅港规划建设情况简介 黄骅港谋划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黄骅港为西煤东运第二条大通道出海口。1997年11月工程开工建设,2001年12月建成运营。目前有4个5万吨级、1个10万吨级、1个3.5万吨级煤炭专用泊位、1个2万吨级液体化学品泊位和2个1.5万吨级杂货泊位。2006年吞吐量突破8000万吨。 经过20余年大量的科学研究和过程实践,特别是随着制约港口发展的瓶颈一航道回淤问题的基本解决,黄骅港建设成为多功能、综合性深水大港的条件已经具备。 2007年2月9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了《黄骅港总体规划》,这是河北省第一个得到批准的港口总体规划。按照这个规划,黄骅港分为:综合港区、煤炭港区和河口港区。 1、 综合港区在现有煤炭港区北部,总面积128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03平方公里。以挖入式港池和突堤相间的布置形势,分期开发形成不同功能的码头岸线、陆域及临港产业、服务设施用地,规划岸线31.9公里,可建设2-20万吨级以上综合泊位121个,规划建设集装箱作业区、通用散杂作业区、液体化工品作业区、并预留远景发展区及支持系统区,码头生产作业区后方相应布置物流园区和临港工业园区。 2、 煤炭港区以专业化的煤炭专用泊位为主,规划的煤三期工程建设5个5-10万吨级泊位,届时形成1.5亿吨的煤炭装船能力。根据煤炭运输发展需要,远期规划2亿吨,远景预留3亿吨的煤炭船能力。 3、 河口港区以1000—3000吨级小型散杂泊位为主,利用现有设施为本地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服务,并适当开展仓储、物流、商贸等业务。 2005年11月黄骅港综合港区起步工程开工,工程包括建设南疏港路、中疏港路和防波堤、开挖主港池兼航道、打开口门、形成岸线、建设泊位和吹填土地建设堆场等八个部分。 黄骅港的发展将加快实现两个转变,即由单一煤炭输出港向综合大港转变,由单一业主码头向多元投资主体的公用社会型码头转变。拓展综合运输、临港产业、仓储、物流等现代港口功能,发展成为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港口。

黄骅港港口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黄骅港港口发展问题及 对策研究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黄骅港港口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今世界,港口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水陆交通枢纽,更是国际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过程中成为了中心环节。它既是对外开放的门户,又是产业聚集的平台,更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上海、天津等老工业基地经济成功转型的实践证明,利用港口优势发展经济,促进结构调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之路。作为连接海陆和陆路运输的中间节点,港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种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港口自身的繁荣上,更体现在它对内对外的通达作用上。 一黄骅港的现状 沧州黄骅港位于渤海湾,始建于1984年,其建设历程至今已有30多年,目前已形成综合、煤炭、散货、河口四大港区,其中,综合港区和散货港区以散杂货、集装箱和成品油、液体化工品、原油运输为主,是黄骅港综合性特征的重要支撑;煤炭港区建有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型煤炭装船码头,是我国“北煤南运”第二大通道的重要入海口;河口港区主要接卸小吨位船舶,以满足本地生产、生活物资需要,是其他港区的有力补充。 随着港口各项指标的发展与完善,综合港区实现快速崛起,煤炭港区也达到稳步发展。黄骅港2011年至2013年连续三年实现吞吐量突破亿吨。然而,全国超亿吨的港口在2004年就已经达到八个之多。相比之下黄骅港还有很大差距,发展速度也明显滞后。多年来,黄骅港的建设没有突破把港口仅仅视为基础设施和运输行业的传统认识,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多功能、全方位的发展目标。在港口发展的大好形势下,黄骅港发展速度缓慢的原因究竟在哪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二黄骅港港口发展存在的问题 1 内在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沧州市作为河北省仅有的三个沿海城市之一,起初经济发展是比较迟缓的,这主要 由于城市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没有形成相当规模的产业链和较好的商品流通市场。而且 其所依托的腹地主要是以能源、原材料及初级加工品运输为主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对落 后的地区,腹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制约了黄骅港的发展规模和水平。

黄骅港港口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黄骅港港口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今世界,港口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水陆交通枢纽,更是国际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过程中成为了中心环节。它既是对外开放的门户,又是产业聚集的平台,更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上海、天津等老工业基地经济成功转型的实践证明,利用港口优势发展经济,促进结构调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之路。作为连接海陆和陆路运输的中间节点,港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种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港口自身的繁荣上,更体现在它对内对外的通达作用上。 一黄骅港的现状 沧州黄骅港位于渤海湾,始建于1984年,其建设历程至今已有30多年,目前已形成综合、煤炭、散货、河口四大港区,其中,综合港区和散货港区以散杂货、集装箱和成品油、液体化工品、原油运输为主,是黄骅港综合性特征的重要支撑;煤炭港区建有现代化、专业化的大型煤炭装船码头,是我国“北煤南运”第二大通道的重要入海口;河口港区主要接卸小吨位船舶,以满足本地生产、生活物资需要,是其他港区的有力补充。 随着港口各项指标的发展与完善,综合港区实现快速崛起,煤炭港区也达到稳步发展。黄骅港2011年至2013年连续三年实现吞吐量突破亿吨。然而,全国超亿吨的港口在2004年就已经达到八个之多。相比之下黄骅港还有很大差距,发展速度也明显滞后。多年来,黄骅港的建设没有突破把港口仅仅视为基础设施和运输行业的传统认识,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多功能、全方位的发展目标。在港口发展的大好形势下,黄骅港发展速度缓慢的原因究竟在哪?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二黄骅港港口发展存在的问题 1 内在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沧州市作为河北省仅有的三个沿海城市之一,起初经济发展是比较迟缓的,这主要由于城市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没有形成相当规模的产业链和较好的商品流通市场。而且其所依托的腹地主要是以能源、原材料及初级加工品运输为主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对落后的地区,腹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制约了黄骅港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