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做聪明的购物者1走进购物场所名师制作优质教案未来版
- 格式:doc
- 大小:131.00 KB
- 文档页数:3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上《做聪明的消费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做聪明的消费者》是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如何辨别商品的真伪、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如何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等内容。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生活的实例,使学生了解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成为聪明的消费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消费经验,对购物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所了解。
但他们在面对复杂的消费环境时,往往缺乏辨别商品真伪的能力和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掌握消费技巧,提高消费智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消费者的基本权益,学会辨别商品的真伪,掌握维护自身权益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消费习惯,提高消费智慧,成为聪明的消费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消费者的基本权益,学会辨别商品的真伪,掌握维护自身权益的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养成健康的消费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成为聪明的消费者。
2.讨论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购物心得,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消费实践,学会辨别商品真伪,提高消费智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准备消费实践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辨别商品真伪。
3.准备与课题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导入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视频资料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消费者权益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做个聪明的消费者》四年级品德社会上册活动课的优秀教案活动目标:1、能够观测和发觉商品价格的差异和改变,尝试了解造成差异、改变的缘由,并在购物中,能够依据自己的需要,学会选择价格比较合适的商品。
2、了解选择商品的有关常识,回看包装袋或商品说明书中的有关信息。
能依据这些信息识别商品的真伪、优劣。
3、初步具有消费者自我爱护意识,并知道在购物时涌现问题如何爱护自己的权益。
教学预备:1、课前布置孩子们走进商场进行商品价格调查,并询问价格改变的缘由。
2、收集商品的包装袋或商品说明书。
3、爸爸、妈妈或自己买的食品一种。
课时安排一课时活动过程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都盼望花最少的钱,多买一些自己喜爱的东西,并且还要保证质量,是不是?其实,这里面有许多的学问。
你们想知道吗?今日,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
活动一:小小调查员1、依据孩子们课前布置的作业,参考第59页调查表进行调查:〔1〕蔬菜每天早晚价格是否一样?〔2〕水果的价格在不同的季节有什么改变?〔3〕哪些衣服在打折?〔4〕水产在不同季节,活物与死物价格有什么不同?2、依据同学调查状况进行整理归纳,并选出代表在班里汇报。
依据汇报结果,同学从中发觉了什么奥秘,让同学谈谈怎样选购商品。
活动二:火眼金睛看包装1、把自己搜集到的食品包装袋、衣服标签、商品说明书拿出来,认真观测上面有哪些信息,问问四周的同学及老师,弄懂各种标识表示的意思。
2、自己设计一个包装袋,自己要知道设计的包装袋上要有哪些说明。
3、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包装袋、标签及自己设计一个包装袋等,让大家评一评,合格不合格。
活动三:当一名聪慧的消费者1、分组进行,让同学拿出自带的食品,依据所学知识进行鉴别,什么样的是合格的食品能食用,否那么就不能运用。
提示同学做到:〔1〕看生产厂家;〔2〕看它含的成分;〔3〕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4〕看食用方法;〔5〕食品的外观,等。
2、把鉴别的结果进行,对不合格的食品教育同学不能贪廉价买,更不能吃。
新人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做个聪明的消费者》公开课教案《做个聪明的消费者》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具有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并知道在购物时出现问题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能力:能够观察和发现商品价格的差异和变化,尝试了解造成差异、变化的原因,并在购物中,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会选择价格比较合适的商品。
能根据包装袋或商品说明书中的有关信息识别商品的真伪、优劣。
知识:了解选择商品的有关常识,会看包装袋或商品说明书中的有关信息。
教学重点知道物品的价格会变,并明白造成差异、变化的原因。
学会看包装袋或商品说明书中的有关信息,能根据这些信息识别商品的真伪、优劣。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辨别商品的优劣、真伪的能力和作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衣物、食品若干;制作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按教材提供的调查表调查商品价格变化的情况及原因;按衣、食、住、行、用分组,收集有关商标、了解食物包装袋、衣服标签、商品说明书等各种标志的含义。
教学过程活动一:会变的价格1.引导学生掌握调查的方法。
[播放动画:学生调查情景]2.通过调查记录,探究发现同一商品价格的变化情况。
[播放课件:我的调查记录]小结:看来,同一商品的价格是会发生变化的。
(板书:会变的价格)3.小组讨论,探寻价格变化的原因。
[播放动画:会变的价格]小结:影响同种商品价格变化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季节(时间)的不同,有的是因为购买地点的不同,有的是因为物品的新鲜程度不同,有的是因为购买方式的不同等等。
(板书:原因:季节(时间)不同、购买地点不同、新鲜程度不同、购买方式不同……)4.思考:价格变化的启示。
[播放动画:价格变化的启示]学生交流从价格的变化得到哪些启示。
小结:虽然价格变化多,但只要我们巧安排,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商品购物时机和购物场所,一定会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的。
(板书: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购物时机和场所)(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商品价格的差异和变化,尝试了解造成差异、变化的原因,并在购物中,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会选择比较合适的商品。
山东版品社四上《做聪明的消费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购物的基本常识,了解消费者的权益、增强学生的消费保护意识。
2、学习学习用品的购买方法;3、学习购买健康食品。
二、教学准备:食品调查表三、教学过程(一)了解学生生活暑假中你都去哪些地方买过东西呀?都买过什么?食品衣服学习用品同学们都是小消费者在购物时遇到过什么困惑吗?我发现大家真是生活的小主人,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做一个消费者,还应该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板书课题:做聪明的消费者(二)学会聪明消费1、在购物中你都有什么小窍门吗?学习用品的购买小窍门:物美价廉你怎么知道质量好?打开笔袋看看怎样辨别质量?铅笔:好用耐用看外观:包装完整无缺陷购物要看质量仅仅好看行吗?要实用不要太在意包装不要攀比猜价格这只笔多少钱? 便宜两只同样的笔为什么会相差包装注重实用性不攀比购买学习用品除了看质量、比价格、实用性还要注意什么?购物小博士的温馨提示指读谈收获:注意学习用品的安全性。
挑选食品的小窍门:同学们知道这么多购买学习用品的小窍门,真不简单。
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带来了这么多好吃的。
请5名同学挑选你喜欢的食物。
你是怎样挑选的?(注意生产日期保质期营养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营养成分你会看吗?辨别:一个不过期一个过期你选到的是合格的吗?三无产品?2、同学们既然都是些聪明的消费者,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我们分组来看看,相同类的产品,如果叫你选择,你选哪个?为什么?小组来讨论一下。
同学们,关于生产日期,国家有明确规定:必须用年月日的方式标注。
看看你挑选的食品是不是合格的?3、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怎么办?表演一下拿发票去退去换。
不退?3.15消费者协会,拿起法律的武器。
如果对自己和家人造成损失:理赔4.去哪挑选合格产品?那些符合国家规定的都是老师在大型超市买的,有营业执照固定摊位那些没有生产日期的都是在学校附近的小商店买的。
这些不合格食品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严重危害,你以后还吃不吃?所以选场所也很重要。
四年级思品——做个聪明的消费者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 培养学生理性消费、合理消费的观念。
3. 提高学生辨别商品质量、选择合适商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 理性消费、合理消费的观念。
3. 辨别商品质量、选择合适商品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2. 如何在消费过程中做到理性消费、合理消费。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商品实物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各种商品,引导学生关注商品的质量和价格。
2. 提问:你们在购物时,是如何判断商品的质量和选择合适商品的呢?二、学习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 学生通过讨论,了解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出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消费者的权益是否受到侵犯。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四、学习理性消费、合理消费的观念(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理性消费、合理消费的含义。
2.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如何做到理性消费、合理消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在实际消费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消费者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理性消费、合理消费观念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3. 学生对案例分析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学习消费者权益的保护(10分钟)1. 教师介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措施,如消费者协会、法律途径等。
2. 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如何在消费过程中保护自己的权益。
七、角色扮演(10分钟)1. 教师分发角色卡,让学生扮演消费者、商家的角色。
2.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消费场景,锻炼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能力。
八、辨别商品质量、选择合适商品的实践(10分钟)1. 教师出示多种商品,学生分组进行商品质量辨别和选择合适商品的实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
苏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逛商场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本地或家庭附近的一些购物场所,了解购买商品的初步常识,增强作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2.学会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知道有些商品由于时间、地点的不同,价格也会有所变化,具有独立购买商品的能力,能把钱花得更巧。
3.初步形成“多吃绿色食品”、“节俭生活、不乱花钱”、“文明购物”、“购物时注意人身安全”等消费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认读食品的保质期,能够通过辨别食品包装上的种种安全标志来分辨食品的质量。
2.学会购买价廉物美、实用性高的学习用具。
3.注意文明购物并养成索要、保留发票的习惯。
4.学会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了解商品价格变化规律,把钱花得更巧。
5.注意购物时的安全保障。
教具准备废旧的食品包装袋、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图片、工商管理员解说录像、两位同学购买文具的录像、发票图示、“巧花十元钱”课前实践调查表。
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带包装食品的安全标志师:同学们,你们独自买过东西吗?你最近一次是在什么地方买过什么东西呢?生:我在超市帮妈妈买过瘦肉。
生:我在市场买过生菜。
生:我在学校附近的文具店里买了钢笔。
师:看来大家买过的东西还不少。
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积累了不少购物经验。
今天,请大家陪老师一起去逛商场。
(板书:逛商场——)首先,我要去超市购买一些食品,如牛奶、面包等等,有谁愿意提醒我在买这些带包装食品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生:要注意食品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师:这位同学真细心。
谢谢你!(板书:生产日期保质期)课前老师让大家准备食品包装袋、包装盒或者包装罐,都准备好了吗?举起来大家互相看看。
(学生纷纷举起自己准备的包装袋)快找找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在哪里?(学生寻找)(请一名同学拿着自己的包装袋到前面来,借助大屏幕把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指给大家看。
) 师:请你说说你这盒牛奶的生产日期。
生:这盒牛奶的生产日期是20XX年1月1日。
师:请你教大家认认,前四位指的是——生:年份,20XX年!师:中间的两位“01”指的是——生(齐):1月!师:如果把“0l”改为“11”呢?生(齐):那就是11月!师:中间两位数代表的是月份,那么后两位数“0l”呢?生(齐):表示1号!师:如果是“20”呢?生(齐):那就是20号1师:那么这盒牛奶的生产日期就是——生(齐):20XX年1月1日。
经典教育
经典教育资料一《元日》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读4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能说出古诗诗句的意思。
3.通过诵读,联系实际生活想象,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重点
认读4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学习难点
通过诵读,联系实际生活想象,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导学问题
1.我会给下列字注音。
爆苏桃符
2.辨字组词。
爆()屠()瞳()
瀑()屋()曈()
3.我理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这两句的意思是:
4.我理解“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两句的意思是:。
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课时编号: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商品价格的差异和变化,了解造成差异和变化的原因。
课前准备:课件
课堂设计:
教学环
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
预习交
流
(5—10分
)
让小组讨论回答自己观察到的商品的价
格的变化。
小组讨论回答
二、
探究
新知
(约20分
钟)
任务一
结合58页的内容,让小组讨论商品价格
变化的规律,并探讨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老师最后总结。
小组讨论
抽代表回答
二、
探究
新知
任务二
让小组讨论如何利用价格的变化,选择
适合的商品购物时机及购物场所。
老师最后总结
小组讨论并回答
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课时编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选择商品的有关常识。
过程与方法:会看包装袋或商品说明书中有关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根据包装袋或商品说明书识别商品的真伪、优劣。
教学重难点:会看包装袋或商品说明书中有关信息,
课前准备:课件
课堂设计:
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第三课时教学时间:
课时编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让学生具有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知道在购物时出现问题时怎样保护自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维权意识。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知道在购物时出现问题时怎样保护自己。
课前准备:课件
课堂设计:。
走进购物场所
教学目标
场所活动。
给学生制作学习卡片,指导调查活动,让学生对调查情况进行记录。
.每个小组组员共同介绍、展示本组调查的内容。
.总结活动情况。
活动表现突出的要给予表扬,存在问题的要揭示纠正和鼓励。
活动三:你会选择购物场所吗
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学生在小组内达成共识,教师总结各组讨论结果,指导学生填写在书中的指
组织学生课前深入不同经营类型的购物场所,搜集同一商品在不同经营类型购物场的观点。
最后进行小组内总结,以供全班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