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期前收缩的诊治完整版本
- 格式:ppt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23
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yentricL,lar’beats),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病因】正常人与各种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室性期前收缩。
正常人发生室性期前收缩的机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心肌炎、缺血、缺氧、麻醉和手术均可使心肌受到机械、电、化学性刺激而发生室性期前收缩。
洋地黄、奎尼丁、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之前常先有室性期前收缩出现。
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等)、精神不安、过量烟、酒、咖啡亦能诱发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期前收缩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与二尖瓣脱垂患者。
;【临床表现】;室性期前收缩常无与之直接相关的症状;每一患者是否有症状或症状的轻重程度与期}前收缩的频发程度不直接相关。
患者可感到心悸,类似电梯快速升降的失重感或代偿间歇;后有力的心脏搏动。
,听诊时,窒性期前收缩后出现较长的停歇,室性期前收缩之第二心音强度减弱,仅能}听到第一心音。
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颈静脉可见正常或巨大的a波。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的特征如下:l1.提前发生的QRS波群,时限通常超过o.12秒、宽大畸形,ST段与T波的方向与垂QRS主波方向相反。
l2.室性期前收缩与其前面的窦性搏动之间期(称为配对间期)恒定。
耋3.室性期前收缩很少能逆传心房,提前激动窦房结,故窦房结冲动发放节律未受干攀扰,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完全性代偿间歇,即包含室性期前收缩在内前后两个下传的窦性l搏动之间期,等于两个窦性RR间期之和。
如果室性期前收缩恰巧插入两个窦性搏动之譬间,不产生室性期前收缩后停顿,称为问位性室性期前收缩。
4.室性期前收缩的类型室性期前收缩可孤立或规律出现。
二联律是指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期前收缩;三联律是每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期前收缩;如此类推。
连续发生两个室性期前收缩称成对室性期前收缩。
连续三个或以上室性期前收缩称室性心动过速。
同一导联内,室性期前收缩形态相同者,为单形性室性期前收缩;形态不同者称多形性或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图3—3—21)。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室性期前收缩?引言室性期前收缩(PVCs),也被称为室早或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脏节律不齐。
它是指在心脏的室壁处产生的异常搏动,早于正常的窦性搏动出现。
室性期前收缩通常起源于心室,而不是正常情况下由窦房结引起的心脏搏动。
PVCs的发生对许多人来说是正常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的标志。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室性期前收缩的常见情况和相关的健康问题。
室性期前收缩的症状室性期前收缩在许多人中是无症状的,特别是在健康的个体中。
然而,有些人可能会感到以下症状:1.心悸或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可能导致心脏跳动感觉不规则或过快。
2.胸闷或胸痛:一些人可能会感到胸部不适或疼痛,尤其是在室性期前收缩发生时。
3.突然失去意识:在某些情况下,室性期前收缩可能会导致突然晕厥或失去意识。
室性期前收缩的常见原因室性期前收缩的原因有很多,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原因:1.心脏病:心脏病是室性期前收缩的最常见原因。
包括冠心病、心肌炎、心肌梗死等。
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心室壁的异常兴奋性增加,从而引发室性期前收缩。
2.心肌病:心肌病是一组心肌结构或功能异常的疾病,也可能导致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
3.电解质失衡:低血钾、低血镁或高血钙等电解质失衡可能增加心室的兴奋性,引发室性期前收缩。
4.药物或刺激物:某些药物,如利多卡因和酮康唑等,以及咖啡因和酒精等刺激物,也可能引发室性期前收缩。
5.精神压力或焦虑:情绪紧张、精神压力或严重焦虑可能导致心脏的激动性增加,从而引发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期前收缩的诊断如果您怀疑自己有室性期前收缩,您应该寻求医生的帮助进行详细的诊断。
诊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临床评估:医生会询问您的症状、个人病史和家族病史等方面的信息。
2.心电图(ECG)监测:通过在您的胸部和四肢上放置电极,医生可以记录您的心脏电活动并观察是否存在室性期前收缩。
3.Holter监测:这是一种长时间的心电图监测,通常持续24小时或更长时间。
室性期前收缩是怎么回事
一、概述
爷爷有低血压,前段时间出现了心悸、心绞痛的症状,当时没去看医生,第二天出现了晕厥,家人都很着急,急忙把他送到医院。
医生检查过后,说爷爷患的是室性期前收缩。
大家都没听说过这种疾病,很是着急,医生就为大家讲解了一些关于该疾病的知识,并且给出了治疗建议。
现在爷爷已经出院了,在家里静养。
下面将爷爷的情况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步骤/方法:
1、爷爷之前患有低血压,前段时间出现了心悸、心绞痛的症状,当时没去看医生,第二天出现了晕厥,家人都很着急,某同事和爸爸妈妈急忙把他送到了省人民医院。
2、见到医生之后,医生简单的询问了一下爷爷的情况,让大家先去做一些检查项目。
大家便一同带着爷爷来到K栋进行检查。
主要做了心电图和心内电生理检查。
做完检查之后,大家焦急的等待着检查结果。
3、检查结果出来的第一时间,大家将它交到了医生的手上,爷爷被确诊为室性期前收缩。
医生为爷爷进行了紧急处理,药物的使用,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建议,不能盲目用药。
一切谨遵医嘱。
4、治疗过程的饮食也很重要,饮食主要以清淡为主,要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全面均衡。
这样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健!
三、注意事项:
饮食宜清淡,戒除烟酒,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谨遵医嘱。
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PVC),也被称为室性早搏,是指希氏束及分支以下心室肌的异位兴奋灶提前除极而产生的心室期前收缩[1]。
无论是患有各类心脏疾病的病人抑或身体健康的人都可能出现[2]。
有临床调查研究显示,普通人群中室性早搏的发病率低,一般不超过4%,可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逐步增加的趋势,其中大于75岁人群中的发病率高,可达69%[3-5]。
对于症状明显频繁发作的室性早搏,应用疗效不佳或不能耐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且无明显器质性冠心病的患者,可选择导管消融手术治疗,但适应证要严格掌握[2-3],且容易复发,花费也比较巨大。
中医很早就对室性期前收缩进行了研究与诊治,且疗效显著。
1 中医学对室性期前收缩的认识中医学无“室性早搏”这一病名,根据其症状及体征可归属于“心悸”“怔忡”等范畴。
《素问•平人气象论》云:“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素问•举蒲论》云:“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感无所定,故气乱矣。
”《灵枢·经脉》描述怔忡的症状表现有“心澹澹然”“心澹澹大动”[6]。
因此,《黄帝内经》虽然没有提出“心悸”或“惊悸”“怔仲”等病名,但已经认识到心脉不通、宗气外泄、复感外邪、突受惊恐等原因可致本病 [7]。
《伤寒杂病论》云:“悸,心动也。
”“伤寒两三日,心中悸……发汗过多……心下悸。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
”将患者自觉心中悸动不安,甚或不能自主的症状描述为“悸”“心下悸”“心中悸”等[8]。
多种因素引起心悸的发生,如:正气不足,饮食情志所伤,感受外邪等。
心悸的病位虽在心,但与其它四脏紧密联系,其基本病机主要是由于气、血、阴、阳不足,心失所养,或外邪扰其心神,导致心神不宁,惊悸而动[6]。
心悸属虚实混杂,可相互转化,心失所养为虚,病理产物痰饮、瘀血等阻滞为实。
2 经典方剂2.1 炙甘草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指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过早发生的、提前使心肌除极的心搏。
一、心电图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其前无P波;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0.12秒。
二、治疗1.无器质性心脏病药物宜选用β受体拮抗剂、美西律、普罗帕酮等。
2.有器质性心脏病急性心肌缺血首选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慢性心脏病变应避免使用I类药物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心动过速一、概念、心电图及治疗1.概述:室性心动过速是起源于希氏束分支以下的特殊的传导系统或者心室肌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异位心搏2.心电图:3个或3个以上,QRS波宽大畸形,心室率100〜250次/分;3.治疗:非器质性的心脏病:无症状不用治疗。
器质性心脏病:血流动力学稳定,首选利多卡因、胺碘酮、普罗帕酮;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有休克患者,及时行直流电复律。
二、特殊的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室速:a.病因:先天性和获得性b.类型:多形性室速的一个特殊类型c.心电图:发作时QRS波的振幅与波峰呈周期性改变;频率200〜250次/分;QT间期通常超过0.5秒;U波显著d.治疗:首选给予静注镁盐加速性心室自主节律:a.病因:心脏病患者b.类型:缓慢型室速c.心电图:连续发生3〜10个起源于心室的QRS波;心率常为60〜11。
次/分;心动过速的开始与终止呈渐近性;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常见d.治疗:通常无需抗心律失常治疗二、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1.心室扑动:a.病因:冠心病等b.特点:致命性心律失常c.临床表现: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止d.心电图:心室扑动呈正弦图形,波幅大而规则,频率150〜300次/分e.治疗:应立即抢救;最有效的终止室颤的方法是电除颤。
f.电除颤:血流动力学不稳时用;只有室颤用非同步;室颤360 J非同步2.心室颤动:a.病因:冠心病等b.特点:致命性心律失常c.临床表现: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止d.心电图:波形、振幅与频率极不规则的颤动波e.治疗:应立即抢救;最有效的终止室颤的方法是电除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