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室性期前收缩及严重心律失常
- 格式:ppt
- 大小:27.24 MB
- 文档页数:92
心律失常治疗原则1.无症状——观察2.有症状,无血流动力学改变——药物治疗3.有症状,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电复律窦性心动过速及过缓一、窦性心动过速(一)病因见健康人吸烟、饮茶或咖啡、饮酒、体力活动及情绪激动时。
某些病理状态,如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休克、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应用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亦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二)心电图符合窦性心律的特征,频率超过100次/分,一般小于180次/分。
(三)治疗针对病因,去除诱因,必要时可应用(β受体阻滞剂以减慢心率。
二、窦性心动过缓(一)病因多见于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与睡眠状态。
病理状态见颅内疾患、严重缺氧、低温、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疸、应用拟胆碱药物、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的钙通道阻滞剂或洋地黄等药物、窦房结病变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二)心电图检查符合窦性心律的特征,频率低于60次/分,一般在40~59次/分,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即不同PP间期的差异大于0.12秒)。
(三)治疗针对病因,去除诱因。
无症状者无须治疗。
若因心动过缓引起心排血量不足症状,如头晕等,可应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必要时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期前收缩一、房性期前收缩(一)病因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肺心病、心肌病、甲亢等是常见的病因。
部分患者见于心脏正常者。
也可出现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
(二)心电图检查1.P波提前发生,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
2.房性期前收缩下传的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其后代偿不完全间歇。
(三)治疗通常无需治疗。
有明显症状或触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应给予治疗。
劝导患者戒烟、戒酒与咖啡。
治疗药物包括普罗帕酮、β受体阻滞剂。
二、室性期前收缩(一)病因正常人与各种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
心肌炎、缺血、缺氧、麻醉和手术均可发生。
洋地黄、奎尼丁、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之前常先有室性期前收缩出现。
(二)临床表现可感到心悸,频发时可诱发心绞痛与低血压。
小儿克山病的症状有哪些?常见症状:心脏扩大、头痛、胸痛、出汗异常、恶心、呕吐、腹痛、眩晕1.一般症状与体征克山病的临床表现,根据发病的缓急及心脏功能状态可分4型:急型、亚急型、慢型、潜在型。
(1)急型:多见于7岁以上的儿童。
因心肌广泛变性、坏死,心排血量急骤减低,主要表现为急性心源性休克。
按病情分为轻症、重症。
常在某种诱因下突然发作。
重症于发病前数小时至数天病人往往有头晕、头痛、胸闷、“心难受”、全身无力,进而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烦渴、出冷汗、四肢发凉、烦躁不安、颜面灰暗等休克表现,此后出现干咳、心悸、气短等急性左心衰竭的症状。
有的患者以阵发性腹痛开始发病。
也有的患者突然以阿-斯综合征反复发作开始发病。
有的腓肠肌痛甚明显。
在早期可见体温降低(35℃左右),仅少数患者有超过37℃的微热。
体检可见脉搏过快或过缓、细弱不整或触不清。
血压下降,脉压缩小,或完全测不出。
心界扩大,心音钝,心音减弱,尤以第1心音明显,多有Ⅱ级以内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心律失常,心律多变和易变是其特点,可听到奔马律。
肝脏增大。
如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则有呼吸困难、发绀、肺部?音等。
此外,神经系统检查可有膝腱反射亢进、迟钝或消失,腹壁反射消失,可出现巴氏征及两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等自主神经紊乱表现。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较高,血沉快。
心电图有心肌损伤的表现。
如不适当治疗可能很快死亡。
急型轻症的临床表现与重症比较只是程度较轻,变化较少,心源性休克不明显,收缩期血压在12.0kPa(90mmHg)以上。
(2)亚急型:是小儿克山病主要的型别。
多见于2~6岁的小儿,发病比急型稍慢。
临床表现为较急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还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源性休克。
早期似上感,有精神萎靡、疲乏无力、不爱玩、烦躁、易哭闹、食欲不振。
以后咳嗽、气短加剧,呼吸困难,常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四肢凉、颜面灰暗、口周苍白、双颊红紫、眼睑水肿、尿少等心功能衰竭加重的表现。
体检可见发绀、颈静脉怒张、心界扩大、心律不齐、心率增快呈奔马律、肝脏肿大、血压降低、脉压缩小。
动态心电图在小儿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诊断分析目的:对动态心电图在小儿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75例心律失常患儿,患儿均使用静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对比两种方法的检出率。
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的检出率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存在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且房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传导阻滞等的检出率同样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患儿的心率变异性明显低于其他心律失常患儿,存在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小儿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具有极高的敏感性,有效提高小儿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性诊断的准确性,同时又可对患儿的心率变异性进行诊断,保证患儿及早进行治疗。
标签:动态心电图;小儿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诊断准确性【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2-0190-02心电图[1]能够快速诊断心脏疾病,且具有无创、操作简便的特点,能够迅速定位患者的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情况,但是常规心电图检查时,对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的记录时间较短,容易造成遗漏现象。
24h动态心电图在使用过程中,不受患者活动与体位的影响,记录时间也长,因此在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性诊断中更具有优势。
笔者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75例心律失常患儿,患儿均使用静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对比两种方法的检出率,以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小儿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75例心律失常患儿,其中50例男,25例女,患儿年龄是1—11岁,平均是(6.3±0.9)岁,病程在3—24日之间,平均是(12.4±5.2)日。
患儿均在静态心电图或是常规体检中发现存在心律失常症状。
步长稳心颗粒联合心律平治疗小儿室性早搏48例疗效分析叶明阳;黄星原
【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3(017)011
【摘要】室性早搏又称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见于健康人群和各类心脏病患者。
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总有效率仅为
30%~60%[1]。
近年来作者采用步长稳心颗粒联合普罗帕酮(心律平)治疗小儿室性早搏,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98-99)
【作者】叶明阳;黄星原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科,湖北武汉,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科,湖北武汉,4300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7
【相关文献】
1.步长稳心颗粒联用心律平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观察
2.步长稳心颗粒与心律平治疗室性早搏疗效的对比观察
3.步长稳心颗粒联合心律平治疗小儿室性早搏32例疗效观察
4.量子共振检测步长稳心颗粒与心律平治疗室性早搏100例临床研究报告
5.步长稳心颗粒联合普罗帕酮治疗小儿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有些室早不用治疗)室性早搏(室早)很常见,室早在动态心电图上的检出率高达40%~75%,在75岁以上人群中69%的人可见室早。
多数室早因精神紧张或劳累等引起,一般不需特别处理,但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室早,建议及时干预。
病因室早,一般指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期前收缩可见于正常人,正常人在情绪激动、紧张、过度劳累、饮酒、吸烟或熬夜时都可能出现室早。
室性期前收缩更多见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二尖瓣脱垂、洋地黄或奎尼丁中毒、低血钾等患者。
症状一般偶发的期前收缩不引起任何不适。
当期前收缩频发或连续出现时,可使心排出量下降及重要器官灌注减少,可有心悸、胸闷、乏力、头昏、出汗、心绞痛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听诊时可听到突然提前出现心搏,第1心音较正常响亮,第2心音微弱或听不到,随后有较长的代偿间歇。
脉诊可以触到提前出现的微弱脉搏,随后有一较长的代偿间歇。
处置对有症状者,应作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对期前收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室性期前收缩应按Lown分级,评定良性(LoWn分级<ΠI级)、恶性(LOWn分级>ΠI级)。
频发的期前收缩可并发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等。
经过全面详细的检查不能证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期前收缩,可认为是良性的,无需治疗。
有器质性心脏病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认为是具有潜在恶性或恶性室性期前收缩,必须治疗。
①频率平均25/分钟;②多形性或多源性,但要注意除外房性期前收缩伴差异传导③呈二联律或三联律;④连续3个以上,呈短暂阵发室速;⑤急性心肌梗死,即使偶发室性期前收缩,亦应及时治疗。
治疗除针对病因治疗外,可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多选用作用于心室的I类和In类药。
对于期前收缩患者,应综合考虑患者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风险和收益,伴有心衰或心肌梗死的患者禁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有潜在致命危险的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需紧急静脉给药。
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治疗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应该吃什么药。
*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包括终止发作及预防复发两方面。
1.终止发作应根据病因、患儿心功能状态及心律失常的机制,选择适当的方法及药物。
并注意消除病因及纠正血流动力学改变。
(1)房室交界区折返及顺向型房室旁道折返室上速:绝大多数室上速属于这两型。
①兴奋迷走神经:通过血管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增强迷走神经张力,延缓房室传导从而终止发作。
兴奋迷走神经有致血压下降、心搏骤停的可能,应监测心电图及血压。
心动过速终止,立即停用。
适用于发病早期,心功能正常。
无器质性心脏病及窦房结功能正常者。
可采用以下方法: A.按压颈动脉窦:较大儿童有效。
病儿仰卧位,头略后仰、侧颈。
按压部位为下颌角水平,触及颈动脉搏动,向颈椎横突方向用力,每次5~10s,先按压右侧,无效可再压左侧,不可同时按压两侧。
B.屏气法:用于较大儿童,令患儿吸气后用力屏气10~20s。
C.冰袋法:对小婴儿和新生儿效果较好。
用装4~5℃的冰水袋,或以冰水浸湿的毛巾敷整个面部,引起潜水反射,强烈兴奋迷走神经。
每次10~15s,1次无效,隔3~5min可再用,一般不超过3次。
较大儿童可令其屏气,并将面部浸入冰水盆中。
D.静脉注射升压药:适用于并发低血压及上述方法无效者。
常用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0.01~0.1mg/kg,加生理盐水10ml缓慢静脉注射,如血压较用药前上升一倍或发作终止,立即停用。
也可用甲氧明0.05~0.1mg/kg缓慢静注。
②抗心律失常药:静脉用药应监测心电图,转复后改为静脉滴注或口服维持疗效。
可选用下列药物: A.心律平:是IC类药,疗效高。
北京儿童医院37例次室上速患儿的转复率达89%。
该药起效快,平均复律时间8min。
25例小儿心律失常的护理及临床分析李雪梅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心律失常患儿的治疗并总结其护理经验。
[方法]对25例小儿心律失常患儿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给予对症治疗,同时为患儿创造适宜的病房环境,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基础护理、恢复期护理及预后护理。
[结果]25例患儿在出院时心律失常消失18例,减轻5例,无效2例。
[结论]小儿心律失常的治疗首先要做好原发疾病的治疗,同时做好心律失常的对症治疗,并且要加强护理。
关键词:心律失常;小儿;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32.015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11B-2999-02 小儿心律失常是儿科急诊原因之一,其心电图表现虽与成人相似,但其病因与成人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治疗方案不尽相同[1]。
目前,小儿心律失常已成为儿科临床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发现率、就诊率日益提高,因此,临床上应该对小儿心律失常给予足够重视、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2]。
现将25例小儿心律失常的护理及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25例小儿心律失常患儿,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为4个月至12岁(8.22岁±3.65岁),6岁及以下的16例,6岁以上9例。
患儿入院时均进行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检查,经过严格的检查后确诊为心律失常。
1.2 临床表现 相对于成人心律失常来说,小儿心律失常的症状一般较轻,一些年幼的患儿由于年龄原因导致无法主诉,一些年长的患儿向医生主诉有心悸、胸闷、不适。
患儿期前收缩次数情况呈现多样化,即使是同一患儿在不同时间也相差较大。
部分患儿在运动后心率增快时期前收缩增多,但也有的患儿反而减少。
1.3 治疗方法 首先针对病因治疗原发病。
对期前收缩次数不多、无自觉症状或期前收缩虽频发呈联律性,但药物治疗形态一致、活动后减少或消失的患儿不用药物治疗。
论著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救和护理姜云仙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S VT )发生的原因,药物急救的效果,以及有效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2004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52例患儿进行临床资料及药物治疗效果的分析。
结果三磷酸腺苷(ATP )及心律平复律成功率较高,护士在复律过程中的配合、监护、护理对复律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
结论护士应该密切观察病情,作好急救准备,熟悉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加强复律前、复律操作中和复律后的护理。
关键词!室上性心动过速复律护理中图分类号!R54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740(2010)1903018502作者单位镇江江苏大学附属医院Young ch ild paroxys m altachycardia first aid and nursi ngJI ANG Yun-xianA bstr ac t !O b jec ti veDiscusses reaso n wh ich i n the young ch il d paroxys m al tachycardi (S VT)occurs ,m ed i c i nefirst a i d effec t ,as we ll as effecti ve nursi ng me t hod .M ethod s 52examp l e bab i es who ~2009yea r i n Dece m be r ad m itted to January ,2004carr i ed on the c li n i ca lm ate rial and the phar m acolo gical treat m ent e ffect analysis .R esultsThreephosphoric ac i d adenosi nes (ATP )and the heart rhyth m re t urns to nor m a l the la w success rati o to be hi gh ,nurse s 'i n dup licate l aw process co ord i nati on ,gua rdiansh i p ,nu rsing to dup licate la w success vita l rol e .C onclusionNurse shoul d observe t he cond iti on close l y ,fi n i shes the first a i d preparati on ,the fa m ili a rm edic i ne f uncti on and the side effect ,a fter before strengthen i ng the dup lica te l aw ,dupli cate la w ope ra tio n neutra l dup licate la w nursi ng .K ey words !P aro xys m a l tachycard i aCo nversi onNursing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S VT )是小儿常见的心血管急症,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