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讲解模板:吻合血管的腓骨肌皮瓣游离移植下颌骨重建术
- 格式:ppt
- 大小:240.00 KB
- 文档页数:75
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的方法和经验下颌骨重建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主要用于治疗下颌骨缺损或缺失的患者。
在下颌骨缺损的修复中,使用腓骨肌皮瓣进行重建已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是一种自体组织移植的方法,它利用了腓骨肌的特殊解剖结构和血供,可以提供稳定的骨组织和软组织覆盖。
手术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术前的检查和评估,包括下颌骨缺损的大小、位置和形态等,以及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术前准备工作。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腓骨肌皮瓣供区。
腓骨肌位于小腿外侧,其血供主要来自腓肠动脉和腓浅动脉。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腓骨肌双束瓣、单束瓣或者腓骨皮瓣进行重建。
然后,进行手术切口和解剖。
手术切口一般位于腓骨肌供区的外侧,通过切口进入腓骨肌,进行解剖和准备工作。
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腓肠动脉和腓浅动脉,以确保腓骨肌皮瓣的血供不受影响。
接着,进行腓骨肌皮瓣的移植和重建。
腓骨肌皮瓣可以采用游离或者血管吻合的方式进行移植。
在移植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腓骨肌皮瓣的血供和解剖结构完整,确保其在下颌骨缺损区域的稳定性和生物力学功能。
进行手术切口的缝合和术后的护理。
术后要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包括伤口的清洁和消毒,预防感染的发生。
同时,还要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和口腔卫生的指导,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口腔功能和生活质量。
在临床应用中,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和经验:腓骨肌皮瓣具有较好的血供和组织兼容性,可以提供可靠的血管和软组织覆盖,有助于下颌骨缺损的修复和术后功能恢复。
腓骨肌皮瓣的供区损伤相对较小,术后恢复较快,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小。
腓骨肌皮瓣的移植和重建技术相对成熟,术者的经验和技术熟练度对手术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选择手术医生时应考虑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技术水平。
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方法,可以用于下颌骨缺损的修复。
但是在具体的手术操作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自体游离腓骨肌皮岛修复下颌骨大面积软硬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目的:研究下颌骨肿瘤及外伤致大面积软硬组织缺损,并行自体游离腓骨肌皮岛重建下颌骨及修复口腔内缺损的软组织的临床应用。
方法:2011年3月~2014年3月15例下颌骨肿瘤及外伤后大面积软硬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显微吻合微血管的方法,移植游离腓骨,修复大面积缺损的下颌骨及口腔内的软组织。
术后1、3、6个月观察修复效果,并发症发生及术后下颌骨的恢复情况。
结果:15例患者均移植腓骨瓣成活,以上15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面部及下颌外形、咬合情况良好,术区踝关节未出现不稳定情况,语言、咀嚼、吞咽功能恢复正常,供区愈合良好,行走正常。
但2例患者术后1个月出现跑步时,下肢疼痛及平衡困难症状,6个月后逐渐改善并恢复相关功能。
15例患者术后6个月行全口义齿修复治疗,修复效果可,恢复良好咬合功能及咀嚼功能,未出现颞颌关节紊乱情况。
结论:应用自体游离腓骨肌皮岛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及恢复患者面部外观及口腔重要生理功能方面都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ard and soft tissue defect caused by mandibular tumor and trauma,and to review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utologous fibula free flap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mandible and oral soft tissue defect. Methods From March 2011 to March 2013,15 patients who had large hard and soft tissue defect followed by mandibular tumor or trauma were underwent reconstruction of mandibular and oral tissue defect using microscopic anastomosis and Free fibula transplantation. Restorative effects,complication and recover condition of mandible were reviewed postoperative 1,3,and 6 months. Results The all flaps were alive after one year follow-up,the facial counter and mandibular counter were good,the ankle joint in the operation site was normal,speech,mastication,and the deglutition function recovered normally. However,two patients experienced pain on lower limbs while running and difficulty in body balance one month post-operatively,and recovered gradually six month post-operatively. 15 patients had complete denture restoration after six months operation,good occlusion and mastication functions were restored without TMJ disorders. Conclusion Autologous myocutaneous fibula free flap can produce satisfactory results in the repair of maxillofacial soft and hard tissue and restoration of vital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oral cavity.Key words:mandibular tumor and trauma;free fibula flap;transplantation传统的自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由于所移植的骨块无血液供应、移植到受区后需通过爬行替代达到骨愈合、骨吸收多、其容易合并感染、成功率较低。
吻合血管的腓骨皮瓣切取术适用于清创后或局部瘢痕切除后遗留的长管骨干和皮肤缺损,常规修复法难以闭合创面者。
1.体位同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术。
2.切口以腓骨为纵轴,按受区的皮肤缺损面积外加10%~15%设计皮瓣。
皮瓣一般呈梭形,近侧尖端位于腓骨颈,远侧尖端可依皮瓣的大小而定,但最长不超过20cm。
皮瓣的宽度可自皮瓣纵轴向前和向后各达5cm。
因此,皮瓣切取范围可达10~20cm2。
3.分离后侧用龙胆紫在皮肤上描出皮瓣的大小。
先切开皮瓣的后缘,自皮肤直达深筋膜,从深筋膜的深面与腓肠肌、比目鱼肌之间,向前分离皮瓣。
分离时应注意切勿进入皮下组织,一定要在深筋膜时的深面向前分离,以免损伤血供。
分离至腓骨后缘时,应特别注意在比目鱼肌附着腓骨的最下部稍向远侧数mm,有数条环形动脉的皮穿支,自腓骨后缘穿过深筋膜进入皮下组织,应仔细保护,避免损伤,否则将引起皮瓣坏死[图2 ⑵]。
距该皮穿支后侧约0.5cm处,纵形切开比目鱼肌,将该肌向后侧拉开,即可显露腓动、静脉。
沿此血管束向上分离至胫后动、静脉,向下分离至进入屈长肌腱弓处。
按照受区所需移植腓骨的长度,用线锯锯断腓骨,将腓骨向前旋转,沿腓动、静脉切开屈长肌,直至已切断的腓骨远端,于此平面结扎并切断腓动、静脉。
4.分离前侧皮瓣的前缘切口也深达深筋膜,自深筋膜的深面与小腿伸肌群,腓骨长、短肌之间,向后分离皮瓣至腓骨长肌后缘。
保护腓总神经后,依次切开腓骨前侧肌肉,并于腓骨上保留3~4mm厚的肌纤维。
将腓骨向后旋转,纵行切开骨间膜。
将移植的腓骨段向外侧拉开,看清胫神经,在其外侧切开胫后肌,并保留该肌附于腓骨的肌纤维厚约10mm,以保护来自腓动、静脉的腓骨营养血管、骨膜支及环形动脉。
切开胫后肌时,应经常辨认腓动、静脉的走向,以免误伤。
切开胫后肌后,腓骨皮瓣除与腓动、静脉相连外已完全游离。
5.缝合松开气性止血带后,可见皮瓣由苍白逐渐转为红润,皮缘出血活跃,毛细血管充盈良好,并可见肌肉、骨髓腔不断有鲜血渗出,提示骨皮瓣血供良好。
左下颌骨扩大切除并左腓骨肌瓣下颌骨重建术一例手术配合体会张娉婷;裴彬宏【摘要】下颌骨因外伤、感染、肿瘤切除后,造成下颌骨的缺损,必须经过整复治疗,重建其完整性、连续性,从而恢复颌骨的功能并矫正颌面部畸形,下颌骨良性肿瘤切除所造成骨缺损,应争取在同一次手术整复.由于腓骨系致密的长管状骨,不承重,可利用部分长,并有专一的血供系统,血管解剖位置、行径较恒定,并有分支供应皮肤,可形成骨皮瓣,特别有利于下颌骨缺损的功能性整复.我院2009年应用血管化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1例获得成功.【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2(023)002【总页数】2页(P143-144)【关键词】下颌骨;腓骨肌皮瓣;手术配合【作者】张娉婷;裴彬宏【作者单位】泉州市180医院麻醉科,福建泉州 362000;泉州市180医院麻醉科,福建泉州 3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2.2+3下颌骨因外伤、感染、肿瘤切除后,造成下颌骨的缺损,必须经过整复治疗,重建其完整性、连续性,从而恢复颌骨的功能并矫正颌面部畸形,下颌骨良性肿瘤切除所造成骨缺损,应争取在同一次手术整复。
由于腓骨系致密的长管状骨,不承重,可利用部分长,并有专一的血供系统,血管解剖位置、行径较恒定,并有分支供应皮肤,可形成骨皮瓣,特别有利于下颌骨缺损的功能性整复。
我院2009年应用血管化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1例获得成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5岁,左下后牙牙龈反复肿胀明显,伴有疼痛、局部流脓,左下颌骨升支可触及肿物,大小约4 cm×3 cm,界不清,质硬,无明显压痛。
诊断:下颌骨成釉细胞瘤。
手术方案:左下颌骨扩大切除术+左腓骨肌瓣下颌骨重建术+钛板内固定术。
麻醉方式:经鼻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
体位:仰卧位、头后仰、肩垫高,左腿外展内旋。
2 术前准备2.1 术前访视术前1 d到病房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评估其心理状况,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进手术室的流程,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前的注意事项,交代术前6~8 h禁食水,做好口腔护理,更换病号服及了解术前医嘱的执行情况。
游离皮瓣移植术手术步骤游离皮瓣移植术,听上去是不是有点高大上?简单来说就是从身体的一个地方“借”点皮肤,移到另一个需要修复的地方。
想象一下,就像在你家院子里剪下一些好看的花,再把它们栽到别的花坛里,听着是不是很有趣?这手术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搞定的,医生得有一套“绝活”,才能保证花儿(皮肤)在新家里茁壮成长。
医生得给患者做一个详细的检查,看看哪块皮肤比较适合,是否有好的血供,这可不是随便的选择。
就像挑水果一样,好的水果才会甜,挑皮肤也是同样的道理。
然后,麻醉,哦对,这一步可重要了!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痛苦,安心入睡,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救星。
医生开始“借花”,这时候得小心翼翼,像是在为艺术品做保护措施。
刀子划下去,那可是寸寸见血,不是说笑的!医生得精准掌握深度,不能太深了,也不能太浅,稍有不慎,后果可就大了。
那时候,护士们可得忙得不可开交,帮医生准备各种工具,手术室里一片忙碌的景象。
切完皮肤后,医生就开始准备“移花”了。
得仔细处理这些“借来的”皮肤,保持血液供应,确保它们在新家能够继续生存。
这一步就像是给花儿施肥、浇水,保证它们能在新环境中扎根。
医生用细针线将皮瓣与新的地方缝合,缝合得好,就像把花插得恰到好处,看着舒服又美观。
术后,患者的恢复可是个大工程。
就像一棵小树苗,刚栽上去的时候得小心照顾。
医生会给出一堆的注意事项,像是不能太剧烈运动,保持伤口清洁,这些都是为防止感染。
要知道,感染就像是潜伏在土壤里的虫子,随时可能来捣乱!慢慢的,经过一段时间,移植的皮瓣就会逐渐愈合,颜色也会慢慢接近周围的皮肤,感觉就像魔法一样,原本的伤口变得越来越不明显。
恢复过程中,患者的心理状态也很重要。
医生会时不时给患者打打气,鼓励他们,不要着急,慢慢来。
就像是爬山,看到山顶了,但脚下的路可还远着呢。
这过程也会有点小烦恼,比如说,可能会有些痒,或者出现红肿。
这就需要医生的“火眼金睛”来判断,哪些是正常的,哪些可能需要处理。
游离皮瓣移植手术记录
游离皮瓣移植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整形外科手术,主要用于修复面部、手部、足部等部位的皮肤缺损。
本文将介绍一例游离皮瓣移植手术的详细过程。
患者为一名35岁的男性,因为车祸导致左手掌部分皮肤缺损,需要进行皮瓣移植手术。
在手术前,医生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和术前准备,包括血液检查、心电图、胸片等。
手术开始后,医生首先在患者的大腿内侧取下一块大小适中的皮瓣,然后将其游离出来,保留了皮瓣的血管和神经。
接着,医生将皮瓣移植到患者的左手掌部位,用缝合线将皮瓣与周围组织缝合在一起。
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非常小心地操作,以免损伤皮瓣的血管和神经。
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留院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皮瓣移植成功。
在术后的几天里,患者需要注意手部的保护,避免碰撞和过度活动。
医生会定期对患者进行复查,以确保皮瓣移植的效果良好。
总的来说,游离皮瓣移植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整形外科手术,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皮肤缺损,提高生活质量。
但是,手术过程中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能,以确保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康复计划,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腓骨瓣再造下颌骨时血管蒂的位置及吻合方法竺涵光;郑家伟;顾章愉;马玉中;张志愿;林国础【期刊名称】《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年(卷),期】1998(8)4【摘要】目的:探讨腓骨瓣再造下颌骨时血管蒂的摆放及吻合方法。
方法:自1996年4月以来,应用腓骨(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26例。
按下颌骨术后缺损范围,将其分为八类。
根据每类的特点,提出血管蒂的放置,受区血管选择及吻合方法。
结果:26例腓骨(皮)瓣全部存活。
血管蒂长度在4~8cm;受区动脉大多数选用颌外动脉(19例),少数选用甲状腺上动脉(7例);受区静脉选用面静脉9例,颈外静脉17例。
23例为近心端腓血管与受区血管吻合,3例为逆行吻接。
结论:不论下颌骨缺损类型如何,血管蒂必须置于新建下颌骨下缘或内面,并千方百计靠近受区血管。
【总页数】4页(P235-238)【关键词】腓骨瓣;血管吻合;下颌骨重建【作者】竺涵光;郑家伟;顾章愉;马玉中;张志愿;林国础【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2.405【相关文献】1.微血管吻合器在放射性下颌骨坏死游离腓骨瓣移植静脉吻合中的应用 [J], 王友元;张大明;范松;林钊宇;周斌;钟江龙;陈伟良;李劲松2.带血管蒂游离腓骨骨肌瓣修复下颌骨缺损 [J], 耿中利;马斌林;李洪涛;阿力比亚体·艾尼3.带血管蒂腓骨组织瓣移植重建下颌骨的临床研究 [J], 陈勇;李强;闫威4.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和带血管蒂骨瓣转移治疗股骨病的护理 [J], 朱晓燕;沈永霞5.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和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治疗股骨病的护理 [J], 朱晓燕;沈永霞;郭祖艳;刘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例带血管腓骨瓣游离移植下颌骨重建术摘要】目的探究带血管腓骨瓣游离移植下颌骨重建术效果及手术配合方法。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1例CT检查结果显示为左侧下颌骨缺损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其采取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护理配合方法,评价效果。
结果手术经过顺利,麻醉满意,术中出血量少,术中输血100ml,术中输液2500ml,导出尿液900 ml,手术结束后安返病房。
结论血管腓骨瓣游离移植下颌骨重建手术恢复了患者的口腔颌骨畸形和生理功能,患者摆脱了自卑的心理,比较自信地出入公共场所,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进行这种治疗的过程中,辅以有针对性的护理配合,利于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提高治疗效果,利于充分发挥这种治疗方法在下颌骨缺损治疗中的作用。
【关键词】颌骨缺损;颌骨重建术;腓骨肌皮瓣【中图分类号】R7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486-01由于外伤感染、肿瘤等原因导致下颌骨缺损,影响了患者自身的外观,同时也使患者本人缺乏了自信,影响到了他们的工作及生活,近些年来,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血管化的游离组织瓣移植口腔颌面部手术后缺损日益受到重视。
腓骨肌皮瓣是重建大型下颌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1-2]。
1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有1例病人,女性,40岁,下颌骨肿物手术后8年,2月前左侧下颌反复肿胀3个月,患者面部不对称,颌部隆起、稍肿胀,左侧下颌角处可触到0.3×0.3cm肿物。
CT左侧下颌骨缺损。
1.2手术方法患者全麻手术后,协助其取仰卧位,将其肩部垫高,确保其头部稍微后仰,偏向右侧,常规铺巾消毒,口内0.5﹪碘伏消毒。
于颏下向左沿原来手术切口至耳垂下方,切开皮肤至颈阔肌层下,钝锐性分离至下颌骨残端及重建板表面,左下颌角处于皮下翻瓣,建重建板下颌角处0.3×0.3cm肿物,浅表与表面皮肤粘连,深面包绕重建板,肿物呈囊性,内容物为淡黄色稀薄液体,于肿物外锐性分离,完整并扩大切除肿物,与肿物粘连皮肤作梭形切口切除。
血管化游离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缺损赵芳【期刊名称】《中国美容医学》【年(卷),期】2011(20)8【摘要】Objective The analysis and summary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mandibular defects by means of the vascularized osteocutaneous free fibular flap. Methods Clinical analyses on 25 cases which were given the operations of vascularized free fibular flap to reconstruct and repair the mandibular defects. Discussion on survival rate of the composite flap and survey on the complications postoperation. The patients were all adopted the osteocutaneous free fibula flap to restore the vaired mandibular defects. Results The longest one of the fibular graft was 16 cm.The three segments were made in three patients.the two segments were in twenty patients.The contour and function of themandible were well. The donor site morbidity was mild.The survival rate was 100%. Conclusion The osteocutaneous fibula flap is a good method to reconstruct the composite mandible and soft tissue defects.lt has good blood supply, excellent ami-infectious resistance.lt was easy to be molded and to healed with the recipient area.%目的:总结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