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下册语文23课

五年级下册语文23课

五年级下册语文23课

23*刷子李

一、一锤定音(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欺诈.(zh à z à) 刷浆.

(ji ǎng ji āng) 师傅.

(fu b ó) 露馅.(xi àn x àn)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三、我会选(在每组中不是同类的画“——”)。

1.树 根 枝 叶 花

2.寒冷 温暖 晴朗 炎热 凉爽

3.毛笔 铅笔 钢笔 圆珠笔 电笔

4.大米 谷子 高粱 麦子 红薯

5.数学 物理学 化学 语文 生物学

四、花落谁家(选词填空)。

1.我们应该接受这个( )的教训。

2.他这两天的心情特别( )。

3.山民们朴素的话( )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4.有经验的人看了这块石头,就清楚它内在的( ),懂得它的价值。

五、小法官,巧断案(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海边上不是还有些白色的浪花吗?”这句话是疑问句。 ( )

2.“这不是一件坏事”和“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好事”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相同

的。 ( )

3.“这么多的书报堆在她的床头,像一座小山,这么多的声音在她的耳畔,

像在热烈地交谈。”这句话中的标点都用得对。 ( )

4.“我爸爸是个集邮迷”这句话可以缩句为:我是个集邮迷。 ( )

日期

次数 评价 包蕴 含蕴 沉痛 沉重 屁 庇 ( ) ( ) 袱 狱 ( ) ( ) 诈 炸 ( ) ( ) 陷 馅 ( )

( ) 缚 傅 ( ) ( ) 浆 桨 ( ) ( )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 《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

23古诗词三首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一:以图导题,理解题意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2: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明了时间和地点) 3: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4: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四: 背诵,积累语言。 五: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 2:小组内交流,教师知道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理解课题: 1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 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 3简介词的内容。 4简介作者背景: 张志和:在朝廷作国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一、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020年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套课课练(含答案)-名师推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课练练习(精编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 古诗三首课时练(含答案) 第一课时 一、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傍学种瓜。 1.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耘田()①在田里锄草②犁地 傍()①靠近②并排 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二、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 【答案】 一、1.夜绩麻童孙未解供耕织桑阴 2.①① 3. 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二、乡村四月作者:翁卷 (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第二课时 一、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稚子弄冰 宋代: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稚子:。 2.钲:。 3.磬(qìng):。 4.玻璃:。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稚子弄冰》前两句的意思。 【答案】 一、1.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2.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3.磬(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击乐器。 4.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二、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取,当做银钲。 第三课时 一、把诗句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所填字词的意思。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山衔落日()寒漪。 牧童()横牛背,短笛无腔()吹。 1. 。 2. 。 3. 。 4. 。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村晚》后两句的情景。 【答案】 一、陂浸归去信口 1.陂(bēi):池塘。 2.浸:淹没。 3.归去:回去。 4.信口:随口。 二、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 祖父的园子课时练(含答案) 2祖父的园子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读拼音,写汉字。 春天到了,爷爷把我家院子后面的空地上的杂草bá()掉,用来种菜。我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还东一脚西一脚地xiā()闹。几天后,爷爷种的菜发芽了,我和爷爷一起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课课练(含答案)

1 古诗三首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傍学种瓜。 1.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耘田()①在田里锄草②犁地 傍()①靠近②并排 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二、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 【答案】 一、1.夜绩麻童孙未解供耕织桑阴 2.①① 3. 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二、乡村四月作者:翁卷(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第二课时 一、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稚子弄冰 宋代: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稚子:。 2.钲:。 3.磬(qìng):。 4.玻璃:。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稚子弄冰》前两句的意思。 【答案】 一、1.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2.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3.磬(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击乐器。 4.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二、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取,当做银钲。

第三课时 一、把诗句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所填字词的意思。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山衔落日()寒漪。 牧童()横牛背,短笛无腔()吹。 1. 。 2. 。 3. 。 4. 。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村晚》后两句的情景。 【答案】 一、陂浸归去信口 1.陂(bēi):池塘。 2.浸:淹没。 3.归去:回去。 4.信口:随口。 二、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2祖父的园子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读拼音,写汉字。 春天到了,爷爷把我家院子后面的空地上的杂草bá()掉,用来种菜。我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还东一脚西一脚地xiā()闹。几天后,爷爷种的菜发芽了,我和爷爷一起chǎn()地,我往往把菜苗当做野菜gē()掉,把野菜留着。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课练合集

1古诗三首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___________ ,村庄儿女各当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傍 ______ 学种瓜。 1.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耘田()①在田里锄草②犁地 傍( )①靠近②并排 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二、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

答案】 、1.夜绩麻童孙未解供耕织桑阴 2.①① 3.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二、乡村四月作者: 翁卷(宋)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 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第二课时 一、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稚子弄冰 宋代: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稚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钲:O 3.磬(q 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玻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稚子弄冰》前两句的意思。

答案】 一、1。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2。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3?磬(q lng): -种用玉或石制成的击乐器。 4.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二、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取,当做银钲.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全册(附答案)

1 《古诗三首》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傍学种瓜。 1.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耘田()①在田里锄草②犁地 傍()①靠近②并排 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二、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 【答案】 一、1.夜绩麻童孙未解供耕织桑阴 2.①① 3. 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二、乡村四月作者:翁卷(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第二课时 一、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稚子弄冰 宋代: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稚子:。 2.钲:。 3.磬(qìng):。 。 4.玻璃: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稚子弄冰》前两句的意思。 【答案】 一、1.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2.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3. 磬(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击乐器。 4. 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二、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取,当做银钲。

第三课时 一、把诗句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所填字词的意思。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山衔落日()寒漪。 牧童()横牛背,短笛无腔()吹。 1. 。 2. 。 3. 。 4. 。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村晚》后两句的情景。 【答案】 一、陂浸归去信口 1.陂(bēi):池塘。 2.浸:淹没。 3.归去:回去。 4.信口:随口。 二、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课课练及答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课课练 第一课时课堂作业 1.读一读,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在烟波浩渺(miǎo mǎo)的海边,我们点起篝(gòu gōu)火。听着海浪声,看着火光闪动,一种激动在心底萌(méng míng)发。抬头望去,那澄(dèng chéng)澈(chè cè)的月光是如此的温柔。 (2)那位耄(māo mào)耋(dié dé)老人,一个人住在乡下。夏天,他的小院儿充满绿色,各色花朵点缀(zuì zhuì)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 2.给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换一个词语,意思不变。 (1)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不可胜数。()() (2)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3)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 3.把词语和相关的意思用直线连起来。 烟波浩渺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乐此不疲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巍峨雄奇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而雄伟。 【答案】 1.(1)miǎo gōu méng chéng chè (2)mào dié zhuì 2.(1)陪衬(衬托)不可胜数(不可计数)(2)大概(可能) (3)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3.烟波浩渺: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巍峨雄奇: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而雄伟。 第二课时课堂作业 1.在括号里加上表示数量的词语。 一()月亮一()柱子几()大苇坑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含答案)--9 古诗三首

9 古诗三首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将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后面练习。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1.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边塞__________的景象,突出了将士们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2.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心声,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的意志和豪情。

【答案】 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荒凉、严寒、空旷、阴沉 2立誓破敌,决战决胜

第二课时 一、对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一“喜”字。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洛阳”到“襄阳”已改换了陆路。二、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_____________,诗人“涕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心境。

【答案】 一、D 二、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三、消息来得突然听到胜利的消息喜极而泣,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疾速飞驰迫不及待、归心似箭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课练(全册带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课练附带答案 1、草原课课练 1.看拼音写词语。 ɡāoɡēlǜtǎn róu měi cuì sè yù liú ( ) ( ) ( ) ( ) qílìhuí wèi jīn piāo dài wǔ ( ) ( ) ( ) 2.词语手拉手: 无边的小诗各色的帽子 白色的带子静寂的微笑 奇丽的大花尖尖的衣裳 迂回的绿毯会心的草原 3.形近字组词。 渲()吁()勒()羞()喧()迂()勤()差()【句段集锦】 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填一填: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在这个句子里,运用了两个比喻,一个是把()比作绿毯,另一个是把()比作()。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

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渲染是指: (2)勾勒的意思是: (3)这句话说明了: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你的理解是: 【课文链接】 1.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草原的特点是:(),草原上的景美()更美。 2.你觉得本课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课外延伸】 1.阅读: (1)、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天空是那么(),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 ),而并不()。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绣上了白色的()。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就像只用绿色(),不用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既愿(),又想坐下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课练题

第一单元神奇的西部 1 草原 一、看拼音写词语。 ɡāo ɡē lǜ tǎn róu měi xuàn rǎn ɡōu lè lǐmào jūshù ()()()()()()()huíwèi sǎ tuō yūhuíjíchí xiūsè ()()()()() shuāi jiāo tiān yárè hū hūyíbì qiān lǐqílì ()()()()() c uìsèyùliú jīn piāo dài wǔ mǎtí dīyín ()()()() 二、词语手拉手: 无边的小诗各色的帽子 白色的带子静寂的微笑 奇丽的大花尖尖的衣裳 迂回的绿毯会心的草原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草原上绿色无边的景象。() 2、十分自在、不受拘束。() 3、绿色浓郁得将要流动似的。() 4、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5、细细地回忆、品味。() 6、形容骏马奔腾,草原上的人们热情奔放的样子。()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天空是那么(),是我总是想(),表示我满心的()。在天底下,一碧(),而并不(),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绣上了白色的()。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就像只用绿色(),不用墨线()的中国画那样,到处(),轻轻流入()。这种境界,既使人(),又叫人(),既愿(),又想坐下()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好像()着草原的无限()。 2、草原上行车十分(),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 (),也看不见(),除了一些()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一条()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快了,快到了。忽然,像()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襟飘带舞,像()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3、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草原的特点是:、,草原上的景美更美。 五、品味探究。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个句子运用了两个比喻,一个是把比作绿毯,另一个是把比作大花。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里的“渲染”是指:;勾勒的意思 是:;这句话说明了:。 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课练 附带答案(直接打印版)

1、草原课课练 1.看拼音写词语。 ɡāo ɡē lǜ tǎn róu měi cuì sè yù liú ( ) ( ) ( ) ( ) qí lì huí wèi jīn piāo dài wǔ ( ) ( ) ( ) 2.词语手拉手: 无边的小诗各色的帽子 白色的带子静寂的微笑 奇丽的大花尖尖的衣裳 迂回的绿毯会心的草原 3.形近字组词。 渲()吁()勒()羞() 喧()迂()勤()差() 【句段集锦】 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填一填: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在这个句子里,运用了两个比喻,一个是把()比作绿毯,另一个是把()比作()。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渲染是指: (2)勾勒的意思是:

3.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你的理解是: 【课文链接】 1.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草原的特点是:(),草原上的景美( )更美。 2.你觉得本课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课外延伸】 1.阅读: (1)、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天空是那么(),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而并不()。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绣上了白色的()。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就像只用绿色(),不用()的中国画那样,到处(),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既愿(),又想坐下()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好像()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 (2)用短文中带点的词语造句。 (3)读完这段话,你有怎样的感受? (2)、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的衣裳,群马()襟飘带舞,像一条向我们飞奔过来。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原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原文 1. 我们每个人,都随时随地随身带着十根手指,永不离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 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sāo)痒,人舒服后,感 谢的是其他四指。 3.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yǎo)窕(tiǎo),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线条。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hùi;)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y

à)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 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niǔ)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要他主干的。 4.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5.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无名指本身的用处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小指的用处则更渺(miǎo)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他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别人。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全册(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全册(附答案)

,也傍 学种瓜 。 1. 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耘田 ( )①在田里锄草 ②犁地 傍 ( )①靠近 ②并 排 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二、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 1 《古诗三首》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并完成后面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 ,村庄儿女各当家 。 【答案】 一、1.夜绩麻 童孙未解供耕织 桑阴 2.① ① 3. 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二、乡村四月 作者:翁卷 (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 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第二课时 一、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稚子弄冰 宋代: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稚子:。 2.钲:。 3.磬(qìng):。 。 4.玻璃: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稚子弄冰》前两句的意思。 【答案】 一、1.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2.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3. 磬(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击乐器。 4. 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二、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取,当做银钲。

第三课时 一、把诗句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所填字词的意思。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山衔落日()寒漪。 牧童()横牛背,短笛无腔()吹。 1. 。 2. 。 3. 。 4. 。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村晚》后两句的情景。 【答案】 一、陂浸归去信口 1.陂(bēi):池塘。 2.浸:淹没。 3.归去:回去。 4.信口:随口。 二、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课文-最新教育文档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课文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课文《小嘎(gǎ)子与胖墩(dūn)比赛摔跤》 “小嘎子”是作家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中的主人公。《小兵张嘎》讲述了小嘎子在老钟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八路军战士的过程。下面这个片段写的是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 “要不――摔跤。” “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了。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厦摔?”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恃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两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鹞(qiān)架似地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抖擞精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地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个人走马灯似地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任你怎么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勾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

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临死前的严监生》 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在这部小说里,作家吴敬梓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社会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在小说里,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下面这个片段描写的是他临死前的情形。 严监生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 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 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kāi)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 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6 田忌赛马课课练(含答案)【新教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6 田忌赛马课课练(含答案)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mó quán cā zhǎng yuè yuè yù shì ( ) ( ) ( ) xìng zhì bó bó yáo yáo lǐng xiān bú dòng shēng sè ( ) ( ) ( ) 二、查字典填空。 1.用音序查字法查“忌”,应先查(),再查音节(),它是个()结构的字。 2.用数笔画查字法查“丧”气,应查()画,读音(),组词()。3.“羸”的读音是(),“赢”的读音是(),它们可以分别组词为()、()。 三、把下面的词语和对应的意思用线连一连。 赏识对人的推荐、荐举的意思。 信任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等的价值而给予重视或赞扬。 对阵相信并加以任用。 好奇指两军摆开作战阵势,现也比喻摆开比赛阵势。 引荐流露或显示出好奇的(尤指对他人之事) ;对还不了解的新鲜事物有兴趣的。 四、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1.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孙膑,表现了孙膑的足智多谋。() 2.这篇课文主要是批评齐威王没有谋略,结果导致失败。() 3.这篇课文告诉我们遇到问题要善于思考,找出最佳办法。()

【答案】 一、胸有成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兴致勃勃遥遥领先不动声色 二、1.J jì上下 2.八 sàng 沮丧 3. léi yíng 更羸输赢 三、赏识: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等的价值而给予重视或赞扬。 信任:相信并加以任用。 对阵:指两军摆开作战阵势,现也比喻摆开比赛阵势。 好奇:流露或显示出好奇的(尤指对他人之事) ;对还不了解的新鲜事物有兴趣的。 引荐:对人的推荐、荐举的意思。 四、1.(√)2.(×)3.(√) 第二课时 一、请你分别用一个四字词来形容一下孙膑、田忌和齐威王。 1.孙膑是一个的人。 2.田忌是一个的人。 3.齐威王是一个的人。 二、你想对孙膑、田忌和齐威王分别说些什么话? 1.孙膑我想对你说: 2.田忌我想对你: 3.齐威王我想对你说: 三、读一读,完成练习。 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不动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课练》答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课练》答案 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开心词典 一、xiān rùn jiān pàn zhuóchēng 二、裸露寂寞拥抱咆哮歌谣蹦跳荒山野岭枝繁叶茂 三、美丽幸福金色丰收丰收方向 妙语连珠 四、多年以后,曾经的荒芜山岭变作了青山碧岭。曾经幼小的树苗渐渐枝繁叶茂,变作了参天大树,引来无数鸟儿在树枝上搭窝筑巢。清晨,鸟儿啁啾着迎来第一缕阳光;傍晚,鸟儿们又在最后一缕余晖中归巢。每当一阵风吹过,便掀起阵阵林涛,哗啦啦得响。荒山化林海,只见得碧波荡漾,让人们激动不已:山岭的春天终于来了。因为植树活动改变了环境,绿化了祖国,把荒山野岭变成了青山碧岭,让祖国母亲又多了一片绿色。 博览精思 五、1.作者热爱草原、无比喜悦的感情。 2.如“我的脸蛋儿,会变成一朵美丽的花儿开放把”,因为这句诗写出了作者奇特瑰丽的想象,诗味极浓。 2 暖流 开心词典 一、和蔼婵娟致意抑扬顿挫兴致勃勃情不自禁琼楼玉宇 二、观察考察视察 妙语连珠 三、1.秋水共长天一色 2.人有悲欢离合 3.千里共婵娟 四、1.,,,、、。 2.虽然……但是(但)…… 3.示例:读完一本书,做读书笔记并写一个读后感。 4.为了更好地引导青年学生去背诵优秀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博览精思 五、1.“我的同桌是总理”等 2.kōng 印厉huǎng 3.温总理,您整日奔波,为国事操劳,请您一定要保重身体! 4.“我”不敢举手是因为“我”内心激动不已,温总理坐在“我”旁边,“我”很紧张。“我”后来举手是因为“我”得到了温总理的鼓励,有了信心。 5.示例“温总理给我的印象是和蔼、可亲。 3 只拣儿童多处行 开心词典 一、魔术栏杆围聚成千盈百释放舒展烂漫座无隙地 二、zhuǎn pēn rāng xiè xíng lán 三、1.集中形容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样子 2.清楚、明白小孩子不明白春天在哪里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课练_附带答案(直接打印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课练_附带答案 1、草原课课练 1.看拼音写词语。 ɡāo ɡē lǜ tǎn r?u měi cuì sa yù liú ( ) ( ) ( ) ( ) qí lì huí wai jīn piāo dài wǔ ( ) ( ) ( ) 2.词语手拉手: 无边的小诗各色的帽子 白色的带子静寂的微笑 奇丽的大花尖尖的衣裳 迂回的绿毯会心的草原 3.形近字组词。 渲()吁()勒()羞() 喧()迂()勤()差() 【句段集锦】 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填一填: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在这个句子里,运用了两个比喻,一个是把()比作绿毯,另一个是把()比作()。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渲染是指: (2)勾勒的意思是:

(3)这句话说明了: 3.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你的理解是: 【课文链接】 1.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草原的特点是:(),草原上的景美( )更美。 2.你觉得本课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课外延伸】 1.阅读: (1)、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天空是那么(),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 ),而并不()。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绣上了白色的()。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就像只用绿色(),不用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既愿(),又想坐下()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好像()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 (2)用短文中带点的词语造句。 (3)读完这段话,你有怎样的感受? (2)、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的衣裳,群马()襟飘带舞,像一条向我们飞奔过来。 2.写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课练23 童年的发现课时练(含答案)

23 童年的发现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读得准,选的好。(给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____标出。) 1.我的发现竟如此的简单明了(le liǎo),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 2.哈!我总算明白了!这就跟画地图差(chāchà)不多。 3.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jīn jìn)的笑出了声,竟使我当众受到惩(chěng chéng)罚。 4.我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tán dàn)动,似(sìshì)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二、填空,把词语补充完整。 ()不自()默()()声 ()尽脑()随()所() 三、读句子,将画线词的近义词写在括号里。 1.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 2.我们万分惊讶。() 3.我的发现竟是如此简单明了。() 4.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树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yùn zhuǎn zìrú(),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里。 我以为在同学中间只有我一个人具有飞行的tiān fù(),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们也都会在梦中飞腾。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1.在拼音旁的括号里写上词语。 2.给带点的字词选正确解释划上“√”。 欲:①欲望②想要;希望③需要④将要 明白:①清楚;明确②公开的;不含糊的③聪明;懂

道理④知道;了解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迷恋()轻盈()舒展()澄澈()4.你认为“我”的梦有趣吗?为什么? 【答案】 一、1. liǎo 2.chà 3. jīn chéng 4.tán sì 二、(情)不自(禁);(绞)尽脑(汁);默(不)(作)声;随(心)所(欲) 三、1.开始 2.惊奇 3.明白 4.惭愧 四、1.运转自如天赋 2.欲:②想要;希望明白:①清楚;明确 3. 迷恋(着迷)轻盈(轻巧)舒展(伸展)澄澈(澄清) 4.有趣。因为我对于飞行是那样迷恋,那样喜欢,以至于做梦都会梦到如此奇异的意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课练及答案

1.古诗三首 一、读拼音,写词语。 zhòu yè gēng yún sāng shù pò xiǎo ()()()()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童孙未解.供耕织() 解:①把束缚着或系着的东西打开;②懂得;明白。 2.稚子金盆脱晓.冰() 晓:①天刚亮的时候;②知道;③使人知道。 3.短笛无腔信.口吹。() 信:①诚实,不欺骗;②随便,放任;③消息。 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1.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四、课内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将古诗补充完整。 3.这首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4.诗歌三、四两句写儿童天真可爱的目的是什么?

2 祖父的园子 一、读拼音,写词语。 mà zha fēn gē xiā nào shuān zhù ()()()()hú dié chéng rèn chǎn chú bá cǎo ()()()() 二、对号入座。 【漂飘瓢】()泊水()随风()动 【樱婴鹦】()鹉()桃()儿 三、按要求,写句子。 1.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改为陈述句) 2.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我觉得它们并不存在。(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四、课内阅读。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2课

22、人物描写一组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叉”,能正确读写生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鲜明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外貌、心理、语言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鲜明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外貌、心理、语言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紧扣主题,谈话导入。 1、同学们,想想,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指名)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因为这些人物特点鲜明,所以让我们印象深刻。今天我们将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看看作家又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2、人物描写一组(齐读课题)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齐读课题) 2、认识这两个人物吗?小嘎子就是电影《小兵张嘎》里的主人公。《小兵张嘎》是崔嵬导演根据作家徐光耀的作品改编的。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小嘎子由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成长为一名八路军战士的过程。然我们先来欣赏一下电影中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看看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课件出示) 3、谁能说说小嘎子和胖墩儿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感知形象。 1、原著中对这个情景是怎样进行描写的呢?请大家打开书到p13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也可以联系刚才看到的影片来理解课文。 2、下面,我想先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出示) 鹐架破绽咕咚 合了裆扳不动冷绊子 精神抖擞手疾眼快 ①认识吗?先自由读一读。 ②谁来读? ③我们一起读读,一个两遍。 3、文中还有一个多音字需要我们注意,让我们一起读读。(课件出示)“叉腰”“一叉一搂” 3、下面我请一位同学读课文,其他的同学边听边用笔划出文中描写小嘎子的语句。(出示:小嘎子) 三、读懂课文,再现形象。 1、谁来读读你找到哪句? ①“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②“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儿,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③“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 分析出小嘎子:机灵、富于心计的性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课课练(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课课练 第一课时课堂作业。 1.给下列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剖(pōu pāo) 汹(xōnɡ xiōnɡ) 宰(zhǎi zǎi) 遣(qiǎn qǎn) 2.补充词语。 井( )有( ) 镇( )自( ) 纹( )不( ) 舍( )救(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镇定——( ) 浸没——( ) 反义词:惊慌失措——( ) 威严——( ) 4.选词填空。 威严严肃 (1)就在这时,船长( )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 (2)李老师态度( )地批评了小明。 违背违抗 (3)没有一个人( )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 空。 (4)学生不能有( )学生守则的行为。 【答案】 1.剖(pōu) 汹(xiōnɡ) 宰(zǎi) 遣(qiǎn) 2.井(然)有(序) 镇(定)自(若) 纹(丝)不(动) 相(提)并(论) 3.镇定——(镇静) 浸没——(淹没) 惊慌失措——(镇定自若) 威严——(和气) 4.(1)威严 (2)严肃 (3)违抗 (4)违背 第二课时课堂作业 1.看拼音写汉字。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即将葬身yú fù()的危险,诺曼底号上的人们jī

nɡhuānɡshīcuò(),只有哈尔威船长穿梭在人群中,指挥船员们坚守ɡǎnɡ w èi(),指挥人们有zhì xù()地安全撤离。 2.填空。 (1)雨果是()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九三年》等。 (2)《“诺曼底号”遇难记》体裁是,它按照“雾海夜航→→盛赞船长”这一海难发生过程安排情节,主人公是。 3.哈尔威船长说:“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文章指出:“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船长真的把自己忘了吗? 【答案】 1.秩序鱼腹岗位惊慌失措 2.(1)《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2)小说、海难发生、舍己救人、哈尔威船长 3.没有忘记,这是船长舍己救人。如果把自己算进去,根本就没有时间了,只有营救60个人的时间,多一个都没有。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pōu kāi kū lonɡ hùn luàn wéi hù ()()()() 二、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剖(pāo pōu)开遇难(nàn nán) 葬(zàng zhàng)身湍(chuǎn tuān)急 薄(báo bó)雾调(diào tiáo)遣 三、辨一辨,再组词。 例( )抗( ) 秒( )哗( ) 淹( )奥( ) 列( )杭( ) 抄( )桦( ) 掩( )懊( ) 四、句子加工厂。(按要求改写句子) 1.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改为“把”字句)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基础知识练习

22《手指》基础知识练习 一、比一比,组词语。 拇()瘙()秽()汤() 母()搔()岁()烫() 扭()享()曾()康() 纽()哼()憎()庸() 二、我读懂了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 1.食指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 (1)这句话运用了()的手法。 ①对比②拟人③夸张 (2)突出食指()、()的外形特点。 2.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人的全体,阐明“()”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 三、课文整体梳理:按照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完成填空。 《手指》是()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和()。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等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四、重点段落品析。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高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

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1.“屏障”的意思是(),在这里,“屏障”是指()。 2.“养尊处优”的意思是()。联系文段,中指养尊处优,体现在()。 3.文中说中指“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表现在哪里? 4.这段话运用了()的手法,以精妙之笔勾勒出中指()的姿态和()的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