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23课
- 格式:ppt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10
四年级下册第23课课堂笔记
摘要:
一、课文概述
1.课文标题:《四年级下册第23 课》
2.作者:无
3.课程年级:四年级
二、课文内容梳理
1.课文主题: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2.主要情节:描述了地球资源的有限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呼吁大家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课文知识点分析
1.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2.资源的有限性
3.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4.可持续发展理念
四、学习方法与建议
1.提高环保意识
2.节能减排,绿色生活
3.爱护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
4.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正文:
《四年级下册第23 课》是一篇关于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课文。
通过描绘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呼吁大家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课文首先介绍了地球资源的有限性。
告诉我们,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无节制地开发和消耗,总有一天资源会枯竭。
接着,课文分析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如过度开发土地、排放污染物、乱砍滥伐等行为,都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为了应对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课文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强调人类应该在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进行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后,课文给出了具体的学习方法与建议,如提高环保意识、节能减排、绿色生活、爱护动植物等,鼓励大家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力量。
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高个子和大胖子》。
本课主要讲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的故事。
教材通过描述米开朗基罗为西斯廷教堂创作壁画《创世纪》的过程,展现了他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二、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词,能正确读写“禁闭、鞭答、衰弱、吩咐”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背诵。
3. 了解米开朗基罗为西斯廷教堂创作壁画《创世纪》的过程,知道他在艺术上的成就。
4. 学习米开朗基罗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米开朗基罗为西斯廷教堂创作壁画《创世纪》的过程。
难点:学习米开朗基罗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课文原文3. 相关图片4. 作业纸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背景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这个时期的文化特点和著名艺术家。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其意思。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米开朗基罗为西斯廷教堂创作壁画《创世纪》的过程,以及他在艺术上的成就。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典型的句子,如“他把自己关在教堂里,一天到晚只吃面包和喝清水。
”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如“米开朗基罗为什么把自己关在教堂里?”“他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米开朗基罗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学习他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
7. 课堂小结:8.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阅读更多关于米开朗基罗的资料,了解他的其他作品,并写一篇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米开朗基罗与《创世纪》1. 米开朗基罗:艺术家、雕塑家、画家、建筑师2. 《创世纪》:壁画、西斯廷教堂、上帝、亚当、夏娃3. 精神品质: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七、作业设计1. 阅读更多关于米开朗基罗的资料,了解他的其他作品。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文主要讲述的是夜雾中“诺曼底号”邮船被“马丽号”货轮撞破。
混乱中,船长哈尔威镇定自若地指挥,救下了六十人,而他自己却与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的价值观体系尚在构建,可能对哈尔威船长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救出旅客的伟大人格不太理解,需要教师进行分析、指导,让学生受到“先人后己”伟大人格的熏陶。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哈尔威船长恪尽职守、沉静果断的优秀品质。
3.抓住哈尔威船长的话语,品味在灾难面前每个人所应承担责任的精神4.学习作者通过场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哈尔威船长恪尽职守、沉着果断的优秀品质。
难点:学习作者能通过场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录像欣赏。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看视频,情境导入1.播放“诺曼底号”遇难的视频片段:故事发生在1870年3月17日的一个夜晚,哈尔威船长像平常一样把“诺曼底号”从南安普敦开往根西岛,谁也没有想到,一场可怕的灾难正悄悄地逼近“诺曼底号”。
2.融情想象:若此刻你就在“诺曼底号”上,你会怎么样?3.揭题:“诺曼底号”遇难时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相机板书:“诺曼底号”遇难记4.交流维克多·雨果资料。
(1)学生介绍搜集的作者资料,同学间互相补充。
(2)教师补充。
维克多·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的旗手,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设计意图]由“诺曼底号”遇难的视频片段和“若此刻你就在‘诺曼底号’上,你会怎么样?”的融情想象,触动学生的心弦,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引导根据阅读要求,合作自读课文。
2.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课文|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四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分别是《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渔歌子》。
WTT在此整理了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乡村四月[宋] 翁卷绿遍山原①白满川②,子规③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不,才了④蚕桑又插田。
注释①山原:山陵和原野。
②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川,平地。
③子规:杜鹃鸟。
④了:结束。
四时田园杂兴①[宋] 范成大昼出耘田②夜绩麻③,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④供⑤耕织,也傍⑥桑阴学种瓜。
注释①杂兴:各种兴致。
②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
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未解:不懂。
⑤供:从事。
⑥傍:靠近。
渔歌子[唐] 张志和西塞山①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②肥。
青箬笠③,绿蓑衣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①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②鳜鱼: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
③箬笠: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
④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课文同步练习题一、我能把字写好。
蚕桑昼耘塞鹭绩笠二、照样子,做一做吧!例:sàisāisè塞车(sāi) 边塞(sài) 茅塞顿开(sè) lù lǜ绿化( ) 碧绿( ) 绿林( ) 鸭绿江( )le liǎo好了( ) 行了( ) 对了( ) 了不起( )jiě xiè未解( ) 浑身解数( ) 解释( ) 解甲归田( )ɡònɡ ɡōnɡ供给( ) 供耕织( ) 提供( ) 供词( )三、比一比,再组词,烟()闭( ) 耕( ) 膀( ) 衷( ) 观( )咽( ) 闲( ) 耘( ) 傍( ) 蓑( ) 规( )塞( ) 须( ) 若( )赛( ) 烦( ) 箬( )四、默写《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
四年级下册语文学霸笔记23课23课《海上日出》一、多音字转:zhuǎn(转弯)zhuàn(转圈)难:nán(难题)nàn(遇难)还:hái(还有)huán(归还)号:háo(号叫)hào(号码)差:chà(差不多)chā(差别)chāi(出差)cī(参差)二、重点词语【荣幸】光荣而且幸运。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被誉为“20世纪中国的良心”。
【刹那】极短的时间;瞬间。
【出现了】显现出。
【分辨】分辨。
【镶嵌】比喻深深地进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拔地而起】指山峰、植物、建筑物等高耸在地面上。
【峰峦】山峰和山峦。
【重重叠叠】形容山峰一层层的样子。
【仿佛】好像。
【挺拔】高而直;刚强有力。
【茂盛】兴盛;旺盛。
【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
形容极度疲乏;一点也没有力气。
【喜鹊】一种鸟,嘴尖,尾长,身体大,黑色的羽毛,叫声很响亮。
【漫灭】磨灭;消失。
【一摇一晃】形容走路不稳。
【闪耀】光芒闪耀。
【逗人】逗趣;引人发笑。
【绵延】延续不断。
【乎和】胡同。
【慰勉】安慰鼓励。
【兴味】兴趣。
【傲然】高傲地;自高自大地。
【富翁】很有钱的人。
【伴侣】同伴;伙伴。
【雏鸟】幼鸟。
【照耀】照耀;明亮地照耀。
【暗淡】昏暗;不明亮。
【隔壁】房间隔墙附近的房间。
【困窘】为难。
【指教】指示;指导。
【襟怀】胸怀;胸襟。
【傲骨】高傲不屈的性格。
【琢磨】思索;考虑。
【欲界】指没有出家的人修行的境界。
【仙人和尚】仙人和尚。
【全神贯注】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大概】表示不很精确的估计。
【等得不耐烦】等待得烦躁不安。
【目不转睛】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废寝忘食】顾不上睡觉;忘记了吃饭。
形容非常勤奋专心。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经历,理解课文内容。
4.抓住关键句子,理解课文,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5.掌握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二、作者简介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19 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雨果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散文、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代表作品:《九三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三、我会写注音及组词伦:lún(伦理、天伦、伦常)腹:fù(腹部、捧腹、空腹)剖:pōu(解剖、剖析、解剖)窟:kū(窟窿、石窟、窟穴)窿:lóng(窟窿、穹窿、平窿)混:hùn(混乱、混浊、混合)嘶:sī(嘶哑、嘶叫、嘶声)维:wéi(维持、维护、纤维)秩:zhì(秩序、秩次、有秩)卑:bēi(谦卑、卑鄙、自卑)岗:gǎng(站岗、岗位、上岗)宰:zǎi(宰相、宰杀、主宰)措:cuò(措施、措辞、举措)遣:qiǎn(派遣、消遣、差遣)践:jiàn(实践、践行、践踏)四、我会认注音及组词弥:mí(弥漫、弥留、弥天大罪)脉:mài(山脉、血脉、来龙去脉)泣:qì(哭泣、抽泣、泣不成声)裸:luǒ(裸体、赤裸、裸身)泣:qì(哭泣、抽泣、泣不成声)汹:xiōng(汹涌、来势汹汹)酣:hān(酣战、酣睡、酒酣)械:xiè(机械、器械、枪械)五、多音字薄:bó(单薄)báo(薄片)脉:mò(脉脉含情)mài(山脉)六、近义词照例——照常估计——估测大约——大概隐约——模糊混乱——杂乱维持——维护猝然——突然酣睡——熟睡违抗——违背争执——争吵七、反义词漆黑——明亮笔直——弯曲简短——冗长违抗——遵守伟大——渺小惊慌失措——镇定自若八、理解词语弥漫:(烟雾、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二十二课《古诗三首》预习笔记近义词、反义词、多音字
第23课《古诗三首》
【原文】
第一首: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第二首: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第三首:
墨梅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预习笔记】
1、近义词
(1)楚山:楚地,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
(2)遁:逃,逃走;
(3)吾家:我家;
(4)池头:池边。
2、反义词
(1)乾:天,坤:地,乾坤互为反义词。
3、多音字
单:chán(单于);dān(单独);shàn(单姓);。
四年级下册语文23课黄旭光笔记四年级下册语文23课黄旭光笔记一、课文导读《黄旭光》是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第23课,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位为国家英勇牺牲的英雄黄旭光的事迹。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黄旭光的坚定信念和爱国情怀,激励我们学习他的精神,并在日常生活中追求真理、关心他人。
二、黄旭光的一生黄旭光,作为一位优秀的中国军人,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
自幼立志要为国家做出贡献。
他顶着家庭的压力,辍学参军,毅然投身部队。
在部队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锻炼了身体和意志,同时也养成了坚定不移的信念。
三、爱国情怀黄旭光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祖国,他认为只有为国家做出实际贡献,才能证明自己真正的价值。
他常常主动承担艰苦的任务,甚至在危险的战场上,也毫不畏惧地冲向敌人,为国家保卫土地。
他的这种爱国情怀和勇敢的行为,树立了我们每个人的榜样。
四、坚守信念在黄旭光的一生中,他一直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不畏艰辛,不惧危险。
正因为有了坚定的信念,他才能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毫不退缩地面对一切困难。
他的坚守和顽强的精神,鼓舞着我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五、追求真理黄旭光在成长过程中,对知识的追求始终不曾停止。
尽管他缺少学历,但他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见识。
他明白只有追求真理并将其付诸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改变世界。
我们应该向黄旭光学习,积极追求真理,用知识改变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六、关心他人黄旭光在生活中始终关心他人,他乐于助人,愿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他在战场上关心战友的安危,在生活中关心家人的健康与幸福。
他的关心和爱护让他成为一个受人尊敬和喜爱的人。
我们通过黄旭光的事迹,也应该学会关心他人,关心周围的人事物,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
七、总结黄旭光是中国革命历史中的一位英勇军人,他的事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通过学习黄旭光的精神,我们应该坚定自己的信念,热爱国家,积极追求真理,关心他人,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