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
- 格式:ppt
- 大小:21.15 MB
- 文档页数:20
23课古诗词三首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3课古诗词三首,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23课古诗词三首篇1独坐敬亭山①[唐]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②。
相看两不厌③,只有敬亭山。
注释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②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③厌:满足。
23课古诗词三首篇2望洞庭①[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②,潭面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④。
注释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②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③潭面:指湖面。
④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23课古诗词三首篇3忆江南①[唐]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②。
是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注释①忆江南:词牌名。
原题下有词三首,这里是其中第一首。
②谙:熟悉。
③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23课古诗词三首篇4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23课古诗词三首篇5 静夜思李白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23课古诗词三首篇6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3课古诗词三首篇7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3课古诗词三首篇8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第23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书写“蚕桑、耘田、白鹭”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重点:了解诗歌的意思,背诵并默写古诗。
难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ppt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繁荣的都市,感受着现代文明的气息,举目高楼大厦,却难见蓝天白云,举足车水马龙,却总是来去匆匆呀。
这就是我们都市生活的最真实的写照了,于是假日里,我们便走出都市,向往……(蓝蓝的天空,碧绿的山原,清新的空气……)这样的乡村。
其实很多诗人都喜欢乡村田园生活,像南宋诗人翁卷就是其中一位,对比李白杜甫,翁卷很陌生,那我们就先简单地了解一下他。
他是浙江永嘉(温州)人,很有才华,却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乡村四月》。
板书:乡村四月二、初读诗,了解诗意。
1.请大家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
2.谁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诵吟诵?(多音字:卷、了,正音:“蚕”、“桑”是平舌音)3.听录音朗读并划出节奏,生个性读,把诗读通了。
4.小组读,齐读。
5.先自己利用这些方法悟一悟,不懂的可以请教别人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6.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
三、品读美景。
1.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山原白川子规烟雨3.理解字词:(1)很多人写了“山原”,那就首先看看山原: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诗人看到的是“绿遍山原”,你说这有什么不同?那是怎样的山原啊?翠绿翠绿的山原、绿得淋漓尽致的山原、漫山遍野都是绿的山原、多美的绿遍山原,它与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不就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吗?(2)烟雨过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笼罩雨里,谁能说说这又是怎样的雨啊?(蒙蒙细雨……)像轻烟般的细雨笼罩着水田和山原如诗如画如仙境。
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23古诗词三首教学内容:23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23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1、认识“蚕、昼、耘”3个生字,读准“蚕、桑、了、昼、供、傍、耘”7个字的字音,会写“蚕、昼、桑、耘”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并能默写。
3、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
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乡村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4、激发学生对祖国古诗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乡村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赏画入诗,轻叩诗门。
那乡间的小路,那瓜果的飘香,那青蛙的歌唱,那牛羊的成群,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吸引我们走进田园,热爱乡村。
老师也带来了两幅乡村生活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乡村四月》插图和《四时田园杂兴》插图】同学们自由说说自己所看到的。
谁来说说?是啊,多么清新自然的乡村生活画,宋代有两位诗人分别看到这样的画,诗兴大发,各自写下一首诗来赞美乡村生活。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两首古诗。
【课件出示:两首诗题目】齐读课题。
比较这两首诗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这两首诗都是写乡村的诗,“乡村”与“田园”的意思差不多;“四月”和“四时”有区别,“四月”是农历四月,“四时”是四季。
)你是从哪儿知道的?1、【课件出示:两首古诗】自由读这两首诗一遍,要求读准读通。
2、指名读。
【课件出示生字:蚕、昼、耘、塞、箬、笠、蓑】3、男女生相互读二诗,相互评价。
4、【课件出示:两首古诗】齐读两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撞击诗心。
A、叩响古诗《乡村四月》1、乡村四月是一副怎样的画面?人们在做什么呢?【课件出示:《乡村四月》全诗】请全班女生来读一读。
4年级语文下册全部古诗
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课本中,一共有6首古诗。
第1课:《古诗词三首》
(1)独坐敬亭山李白(唐)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望洞庭刘禹锡(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忆江南白居易(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第23课:《古诗词三首》
(1)乡村四月翁卷(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2)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宋)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渔歌子张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田园诗:一般以书写田园生活,自然风光为主,以表现自己不愿投身官场,淡泊名利,热爱自然生活的思想感情。
田园诗人:陶渊明、孟浩然、王维、韦应物、范成大。
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桑又插田。
蚕蚕cán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出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昼昼zhòu 耘耘yún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鱼肥。
青,绿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塞塞sài 鳜鳜guì蓑蓑suō箬箬ruò笠笠lì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白满,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蚕桑又插田。
山陵和原野。
山原子规杜鹃鸟,即布谷鸟。
川了结束平地【译文】一条小河中流淌在碧绿的山间,细雨微风中杜鹃在欢快地歌唱。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宋)范成大昼出夜,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耕织,也桑阴学种瓜。
杂兴各种兴致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未解不懂。
供从事。
傍靠近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白天锄草夜间搓捻细麻,农家男女没有片刻闲暇。
小孩子不懂得耕田织布,也靠在桑阴下学着种瓜。
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箬笠【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蚕昼耘塞箬笠蓑桑绩鹭。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古诗词三首词语盘点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古诗词三首》由两首诗《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及一首词《渔歌子》构成。
店铺在此整理了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古诗词三首》词语盘点,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古诗词三首》词语盘点《乡村四月》①山原:山陵和原野。
②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川,平地。
③子规:杜鹃鸟。
④了:结束。
《四时田园杂兴》①杂兴:各种兴致。
②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
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未解:不懂。
⑤供:从事。
⑥傍:靠近。
《渔歌子》①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②鳜鱼: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
③箬笠: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
④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乡村四月[宋] 翁卷绿遍山原①白满川②,子规③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不,才了④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①[宋] 范成大昼出耘田②夜绩麻③,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④供⑤耕织,也傍⑥桑阴学种瓜。
渔歌子[唐] 张志和西塞山①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②肥。
青箬笠③,绿蓑衣④,斜风细雨不须归。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古诗词三首》句子赏析《乡村四月》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
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
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
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