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汾河上游河道渗漏对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汾河上游河道渗漏对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I 第一章前言 (1)

1.1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研究内容 (5)

1.4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5)

第二章晋祠泉域地质环境条件 (7)

2.1地理位置 (7)

2.2地形地貌 (8)

2.3气象与水文 (8)

2.3.1气象 (8)

2.3.2水文 (9)

2.4地质条件 (10)

2.4.1太古界(Ar) (11)

2.4.2元古界(Pt) (11)

2.4.3古生界(Pz) (11)

2.4.4中生界(M Z) (13)

2.4.5新生界(Kz) (13)

2.5地质构造 (14)

第三章晋祠泉域水文地质条件 (17)

3.1泉域边界 (17)

3.2泉域含水岩组 (17)

3.3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20)

3.4泉域富水特征及水化学特性 (20)

3.5晋祠泉域地下水位动态 (21)

3.5.1年际变化特性 (21)

3.5.2年内变化特性 (22)

3.6晋祠泉断流的原因分析 (23)

3.6.1气候因素 (23)

3.6.2汾河渗漏量 (24)

3.6.3人工开采量及煤矿排水 (24)

3.6.4侧向排泄 (25)

3.7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位回升的原因 (25)

3.8晋祠泉域的复流条件 (26)

3.8.1岩溶水资源总量控制 (26)

3.8.2泉域岩溶水位及流场控制 (26)

第四章汾河上游河道渗漏量的计算 (29)

4.1河道渗漏段的确定 (29)

4.2汾河上游流量的变化趋势 (30)

4.2.1径流量年际变化趋势分析 (31)

4.2.2径流量年内变化趋势分析 (34)

4.3河道渗漏量与汾河上游流量间的关系 (35)

4.4河道渗漏量的计算结果 (38)

第五章河道渗漏量的变化对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的影响 (41)

5.1模型建立 (41)

5.1.1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41)

5.1.2数学模型 (43)

5.2数值模型 (44)

5.2.1模型网格剖分 (44)

5.2.2模型资料整理及参数确定 (46)

5.3模型识别与检验 (53)

5.4模型预测 (57)

5.4.1预测方案 (57)

5.4.2预测结果 (58)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63)

6.1结论 (63)

6.2建议 (63)

参考文献 (65)

致谢 (6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1)

太原市晋祠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2013年修正本)

太原市晋祠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2013年修正本)(1990年12月21日太原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 1991年2月2日山西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0次会议批准 2003年10月30日太原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3次会议第一次修订 2004年1月10日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8次会议批准 2013年6月26日太原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4次会议第二次修订 2013年8月1日山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4次会议批准 2013年8月14日太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公布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了加强晋祠泉域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改善水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晋祠泉域水资源保护区范围: 东边界:沿柳林河与狮子河的分水岭向南至王封村,折向三给村,沿汾河至汾河二坝。 南边界:从汾河二坝经清徐县西高白村沿古交市与交城县的行政分界线至郭家梁村。 西边界:沿娄烦县、古交市、静乐县的交界处往南经牛头山、罗家曲村、白家滩村、康庄村到郭家梁村。 北边界:古交市与静乐县的行政分界线。 第三条凡在晋祠泉域水资源保护区范围内从事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泉域水资源的活动,均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市、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晋祠泉域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领导,将泉域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实现泉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第五条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晋祠泉域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其所属的晋祠泉域水资源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万柏林区、晋源区、古交市、清徐县、娄烦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晋祠泉域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市、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城乡管理、国土资源、林业、环境保护、煤炭工业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晋祠泉域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市、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宣传,对在晋祠泉域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七条晋祠泉域水资源保护区按照水文地质特征和水资源保护的要求,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实行分级保护和管理。 在晋祠泉域水资源保护区范围内,应当搞好水土保持、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工作。 第八条一级保护区为重点保护区,其范围: 古交重点保护区:从西向东经罗家曲――古交――寨上――河口的汾河河谷。 西边山断裂带重点保护区: 北界:西铭――北寒――闫家沟。

汾河上游河道渗漏对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I 第一章前言 (1) 1.1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研究内容 (5) 1.4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5) 第二章晋祠泉域地质环境条件 (7) 2.1地理位置 (7) 2.2地形地貌 (8) 2.3气象与水文 (8) 2.3.1气象 (8) 2.3.2水文 (9) 2.4地质条件 (10) 2.4.1太古界(Ar) (11) 2.4.2元古界(Pt) (11) 2.4.3古生界(Pz) (11) 2.4.4中生界(M Z) (13) 2.4.5新生界(Kz) (13) 2.5地质构造 (14) 第三章晋祠泉域水文地质条件 (17) 3.1泉域边界 (17) 3.2泉域含水岩组 (17) 3.3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20) 3.4泉域富水特征及水化学特性 (20) 3.5晋祠泉域地下水位动态 (21) 3.5.1年际变化特性 (21)

3.5.2年内变化特性 (22) 3.6晋祠泉断流的原因分析 (23) 3.6.1气候因素 (23) 3.6.2汾河渗漏量 (24) 3.6.3人工开采量及煤矿排水 (24) 3.6.4侧向排泄 (25) 3.7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位回升的原因 (25) 3.8晋祠泉域的复流条件 (26) 3.8.1岩溶水资源总量控制 (26) 3.8.2泉域岩溶水位及流场控制 (26) 第四章汾河上游河道渗漏量的计算 (29) 4.1河道渗漏段的确定 (29) 4.2汾河上游流量的变化趋势 (30) 4.2.1径流量年际变化趋势分析 (31) 4.2.2径流量年内变化趋势分析 (34) 4.3河道渗漏量与汾河上游流量间的关系 (35) 4.4河道渗漏量的计算结果 (38) 第五章河道渗漏量的变化对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的影响 (41) 5.1模型建立 (41) 5.1.1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41) 5.1.2数学模型 (43) 5.2数值模型 (44) 5.2.1模型网格剖分 (44) 5.2.2模型资料整理及参数确定 (46) 5.3模型识别与检验 (53) 5.4模型预测 (57) 5.4.1预测方案 (57) 5.4.2预测结果 (58)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63)

中国水利年鉴2018_地方水利-山西省-【水利规划】

加大对违法案件的查办力度,坚决遏制违法案件频发势头,达到了“查处一方、震慑一片、教育一方”的目的。2017年共查处水事违法案件76件,其中:河湖案件25件,水工程案件3件,水资源案件41件,水利建设管理案件1件,其他案件6件。 对2013年7月以后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取消下放和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梳理,涉及行政审批事项共39项。进一步推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一站式办结”的服务程序,取消涉水行政审批5项,24项实行了网上办理,其中4项已试行承诺制无审批管理。取水许可审批由45个工作日缩短至34个工作日办结,建设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批承诺在19个工作日办结。2017年受理办结的488件审批申请,无一例超时办理。 【水资源】完成压减地下水开采量1.23亿m3目标,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积极推进山西省地下 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工作。 在晋祠泉域重点保护区实施禁采限采,编制完成了晋祠泉域及重点保护区范围的拐点坐标地理信息图,对泉域内煤矿进行了重新排查,提出了19座煤矿的分类处置意见。实施汾河水库、汾河二库的联合调度,加大汾河河道对晋祠泉域的入渗补给,二库库区年平均渗漏量达到6370万m3,二库大坝下游—兰村水文站区间河道年平均渗漏量达到5140万m3。截至2017年年底,晋祠泉地下水位埋深3.8m,相较于2017年1月1日上升了0.17m。 《山西省水资源全域化配置方案》于6月8日通过山西省人民政府第152次常务会议审议,9日通过 中共山西省委十一届第27次常委会议审议,8月省人民政府予以印发。 2017年年初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度全省用水计划管理工作的通知》,将82亿m3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解到各市。2017年10月,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批与取水许可审批合二为一,简化了取水许可审批手续;全年共完成水资源论证报告、水环境评价报告、取水许可报告批复124个。 【水利规划】2017年6月7日,在大同举行“七河”生态修复启动暨桑干河治理工程开工仪式,标志 着山西省“七河”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启动,大同天阳盆地地下水置换、桑干河水质净化、怀仁牧草基地喷灌以及沁河干流河道治理等9个生态修复项目开工建设。 5月27日编制完成了《山西省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实施方案》,总投资70.5亿元,其中水利投资65.83亿元。7月31日,国家发改委印发《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三年滚动任务清单和项目清单(2017—2019年)》,山西省重点开展了农业高效节水、神头泉域保护、在桑干河干流建设蓄水水域和湿地、建设天(镇)阳(高)盆地生态调水工程等。至2017年年底,批复14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下达投资计划4.3亿元,万家寨引黄总干和南干泵站二期扩机工程,大同市南郊区冯庄、田村等片区节水灌溉工程,桑干河固定桥生态蓄水工程等6个工程已开工建设。6月17日,利用大水网工程万家寨引黄北干线向桑干河实施生态补水,补水流量12m3/s,历时38天,累计向桑干河干流调引黄河水3000万m3。 配合黄委、陕西省编制《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任务书》,并通过了水利部水规总院的审查。2017年5月2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布 《关于禁止在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占地和淹没区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的通告》。9月,完成可研总 报告及《黄河水沙变化及古贤入库水沙设计》《工程规模》《坝型比选》等专题。编制完成《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山西省供水区专题规划报告》,规划近期 (2030年)年供水量18亿m3(其中农业15亿m3,工业、生活3亿m3),供水流量161m3/s,农业灌溉 面积为598.5万亩。远期(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实施后)供水量23亿m3,新增灌溉面积191万亩。 根据10月19日水利部《关于完善2018—2020年江河湖库水系连通项目库的通知》,组织各市水利 (水务)局上报了山西省江河湖库水系连通项目,结合2016年上报的《山西省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实施方 案》对34个项目进行了筛选和排序。优先安排前20个项目纳入2018—2020年江河湖库水系连通项目库。 【前期工作】完成水利项目审查46项,其中可研26项,初步设计11项,设计变更9项。 2017年3月启动了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项目主要涉及大同、朔州两市。截至2017年年底,朔州市33个项目,完成前期立项17项;大同市28个项目,完成前期立项24项。全力推进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批复汾河新二坝工程、一坝段综合治理工程的初步设计报告及中游核心区汾河大堤应急加固工程实施方案等项目。城市水安全保障和水质提升工程:滹沱河太原水质提升调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审完成;临汾市引沁入浮至尧都区专线水质提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审完成,进入研究筹资方案中。 推进县域小水网调蓄水库前期工作,年底完成前期立项批复12项,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9项。完成大水网骨干工程东山供水、中部引黄、小浪底引黄三大骨干工程阶段性调概工作。 【投资计划】 1.年度投资计划分解下达 (1)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106596万元,其中: 5 8 2 山西省

关于兰村泉域泉源区的保护整治方案建议

关于兰村泉域泉源区的保护整治方案建议 陈拉才 (太原市兰村泉域水资源管理处,太原030009) 摘要:文中根据目前兰村泉域泉源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现状环境,提出了对兰村泉域泉源区保护的治理方案建议。 关键词:保护泉域现状环境治理方案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B 太原市兰村泉域属省管岩溶大泉之一。位于太原市的东北部,泉域内有兰村水源地、枣沟水源地、三给水源地和西张—太钢水源地,是向太原市工农业生产、生活供水的主力水源地。兰村泉上世纪50年代平均流量为4.05m3/s,“烈石寒泉”是兰村泉的典型代表。从1957年兰村水厂建成投产之后,人工开采量不断增加,泉水流量逐渐减小,再加上枣沟水厂、五水厂、十水厂、西张—太钢水厂的建成投产,特别是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旱情持续,补给量减少,人工开采量增加,岩溶水位急剧下降,导致1986年“烈石寒泉”断流。 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十一五”期间在全省范围实施兴水战略的总体思路,保护地下水资源,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快兰村泉域泉源区的保护与整治力度,是保护兰村泉域水资源的核心。这对稳定岩溶地下水位,使泉域岩溶水生态环境逐步得以修复,促进省城太原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1、基本情况 1)兰村泉源区保护范围。泉源区行政区划属于太原市尖草坪区的西北部、位于汾河在太原盆地的出山口处。北界为兰村军库岗楼向东、西各1km,宽约2km的范围,东界为汾河一坝渠首至中北大学的西围墙,西部至边山断裂带,面积约为5km2。 2)地形地貌。泉源区西、北面邻基岩山区,海拔高度多在800-1100m之间。东、南部为太原断陷盆地平原区,为冲、洪积平原地貌,海拔高度在800-830m之间,地形平坦,略向南倾。中部为汾河河道,地势总趋势是北高南低,东西两侧高,中间低。 3)气象水文。泉源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季风气候,总的特点是干旱多风,雨量集中,蒸发强烈,四季分明。冬春季以西北风为主,夏秋季以东南风为主,且风沙较大。泉域内最大的河流是汾河,汾河在兰村泉源区段为兰村峡谷口至汾河一坝渠首,河段长约1km。

太原市兰村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2013年6月26日修订)

太原市兰村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1995年4月28日太原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通过1995年7月20日山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6次会议批准2003年10月30日太原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3次会议修订2004年1月10日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8次会议批准2013年6月26日太原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4次会议修订2013年8月1日山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4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为了加强兰村泉域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保障水源地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兰村泉域水资源保护区范围: 东边界:太原市与阳泉市、晋中市行政区划边界。 南边界:从王封村起向东经三给村、杨家峪村、孟家井村至张家河村。 西边界:沿柳林河与狮子河分水岭向南至王封村。 北边界:太原市与忻州市行政区划边界。 第三条凡在兰村泉域水资源保护区范围内从事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泉域水资源的活动,均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市、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兰村泉域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领导,将泉域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实现泉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五条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兰村泉域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其所属的兰村泉域水资源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迎泽区、杏花岭区、万柏林区、尖草坪区、古交市、阳曲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兰村泉域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市、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城乡管理、国土资源、林业、环境保护、煤炭工业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兰村泉域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市、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宣传,对在兰村泉域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

调蓄池工程设计研究

调蓄池工程设计研究 1晋祠泉复流工程概况 晋祠泉出露于太原西边山断裂带悬瓮山脚下,属上升泉,是太原西山岩溶地下水的集中排泄点,泉口出露高程802.53~805.26m,距太原市城区25km。由于地下水长期严重超采和采煤排水,使晋祠泉地下水的补给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泉域断流。晋祠泉水的枯竭,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部分工矿企业置换利用黄河水,关闭所有中小煤矿,泉域内关井压采范围的扩大,以及汾河清水复流工程的实施,使得泉域内汾河渗漏段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水量逐年增加,地下水得以涵养,泉域内岩溶地下水位明显回升。晋祠泉自1994年4月30日泉水断流起,水位逐年持续下降。从2008年8月止跌回升后,2011年度岩溶水位回升6m。若有进一步的补水工程,地下水位继续回升,可使晋祠泉再度出流。2002年启动了晋祠泉水景观工程。 2工程建设必要性 明仙沟引蓄水工程是利用引黄清徐原水直供工程输水至明仙沟蓄水池,可补充晋祠泉域地下水并置换103号井供水任务的工程。为实现晋祠泉尽快复流,实施晋源区关井压采,确保关井压采后引黄供水的安全,在明仙沟内新建调蓄池,通过下渗向晋祠泉域补水,可对晋祠泉域复流起到促进作用。同时,根据可调蓄的水量,向晋祠泉域提供应急补水,可置换地下水部分供水任务。因此,建设明仙沟引蓄水工程尤为紧迫和必要。 3调蓄水池位置选择 在满足自流给用水户供水的前提下,调蓄池应尽可能围绕难老泉附近选址。晋祠泉附近为边山开阔区域,土地肥沃,是古晋阳城旧址区域,因此村庄及文物古迹

比较密集,为避免征地移民,调蓄池应选在沟谷等人口和建筑物较为分散的区域。明仙沟位于距离难老泉泉眼上游1km处,根据该区等水位线图,晋祠泉主要由西北方向来的岩溶水补给,调蓄池位于西北方向,且距离近,故分析渗漏水会有相当一部分流向晋祠泉,对晋祠泉的恢复有促进作用。明仙沟控制流域面积5.446km2,5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64.6m3/s,10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81.4m3/s,洪水可自明仙沟调蓄池右侧排洪涵下泄,不影响补水和供水水质。明仙沟引蓄水工程取水口位于清徐原水直供工程迎宾路与滨河西路交汇处,分水口管中心高程767.184m,明仙沟沟顶高程1142m,沟口高程828m。沟长4.5km,地形高程828~1142m,平均纵坡6.6%,河谷底宽20~50m,向上逐渐开阔,河床覆盖层在0~6m左右。明仙沟沟窄坡陡,为得到较大的容量,必须修建相对高的坝体,但对下游晋祠古镇和赤桥村防洪不利,同时蓄水会破坏一定淹没范围内的植被。调蓄池蓄水后,可能存在塌岸等问题。根据《小型水库更新建设工程设计文件汇编》精神,本次在沟内下段河谷底宽最宽处(70m)选择适宜的调蓄池位置。 4调蓄水池容量确定 受地形条件所限,依据太原市对西山生态的保护原则,调蓄池按照不淹没明仙沟内两岸坡植被的要求,采用在沟底较宽处放坡开挖覆盖层的方案,该方案可形成1.0万~2.0万m3左右的调节容量,以满足晋祠泉应急补水和调节蓄水的工程任务。方案一:选定的调蓄池处沟谷谷底左岸高右岸低,可充分利用地形条件以及沟内现状洪水下泄路径,选择在右岸布置排洪建筑物,因地制宜开挖池底覆盖层后碾压回填至右岸谷底,并通过排洪建筑物的设计完成洪水排泄与消能。同时,开挖出的弃渣可碾压回填在调节池下游原土后,既满足挖填平衡,同时可对调蓄池起到加固作用。蓄水位850.5m,池顶高程852.5m。调蓄池下游填方处采用碾压均质土坝,最大坝高6.5m,总容量1.75万m3。调蓄池左侧地势较高,为安全起见可在此处布置进

晋祠泉域概况

泉域概况 晋祠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祠“三绝”之一的晋祠泉水,出露于太原西山悬瓮山下,距太原市25km,“悬之山晋水出焉”,是晋祠泉域岩溶水的集中排泄点,由难老泉、圣母泉、善利泉组成,出露高程802.59-805m。1933年及1942年分别实测流量约2.0m3/s,1954-1958年实测泉水平均流量为l.94m3/s,最大2.06 m3/s (1957年),最小1.81m3/s (1954年),动态稳定。自6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泉水流量逐年减少,由60年代1.69m3/s,70年代1.21 m3/s,80年代0.52 m3/s,降至90年代的0.18 m3/s,1994年4月30日断流。 泉水化学类型为SO4·HCO3-Ca·Mg型,矿化度598mg/1,总硬度447mg/l。 按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晋祠泉域分布于太原西山一带属西山石千峰复向斜构造。其范围主要包括太原市的古交市、原南、北郊区、清徐县以及忻州地区静乐县、吕梁地区交城县的小部分地区。为便于管理,本次划分未包括忻州及吕梁地区部分。 汾河于泉域北部自西向东穿过,据寨上水文站观测,多年(1953-1983年)平均流量为13.07 m3/s,其较大支流有天池河、狮子河、屯兰川、原平河、大川河等,均为季节性河流。 泉域多年(1953~1994年)平均降水量为441.1mm(寨上站),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按时段统计,50年代降水量为483.1mm,60年代为475.3mm,70年代为418.0mm,80年代为416.8mm,90年代减少为408.4mm,总体呈减少趋势。 泉域范围 东部边界:沿柳林河与狮子河的分水岭向南至王封村,折向三给村,沿汾河至汾河二坝。 南部边界:从汾河二坝经清徐县西高白沿古交市与交城县的行政分界线至郭家梁村。 西部边界:沿娄烦县、古交市、静乐县的交界处往南经牛头山、罗家曲村、白家滩村、康庄村至郭家梁村。 北部边界:古交市与静乐县的行政分界线。 泉域面积2030km2,其中裸露可溶岩面积391km2,包括后山径流补给区、前山径流排泄区及冲积平原区。山丘区面积1771km2,平原区面积259 km2。主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