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岩溶泉域水资源保护立法工作探析
- 格式:pdf
- 大小:162.19 KB
- 文档页数:2
第1期 山西焦煤科技 No.1 2008年1月 Shanxi Coking Coal Science&Technol ogy Jan.2008 ・专题综述・山西水资源与煤矿开采的若干问题及对策冀 涛①(太原煤炭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 煤炭是山西的主要能源,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水资源保护认识不足,对环境和生态保护重视不够,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水环境问题,在一些地区已表现的十分严重。
如何解决好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的矛盾,是一个非常紧迫的课题。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水资源;煤矿开采;问题;对策 煤炭开采严重危及地下水资源,加剧缺水地区的供水紧张。
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矿井水和矸石淋溶水等未经净化处理就被直接排放,对周围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仅山西省水资源的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300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山西省每年的环境污染损失大约占到G DP的15%左右,而新增的G DP大约只有9%左右。
随着煤炭开采强度和延伸速度的不断加大提高,矿区地下水位大面积下降,使缺水矿区供水更为紧张,以致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另一方面,大量地下水资源因煤系地层破坏而渗漏矿井并被排出,这些矿井水被净化利用的不足20%,对矿区周边环境又造成了新的污染,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地下水位的严重下降,也使区域内的作物大面积减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下降,严重危害农业生产。
如何解决好经济发展中山西省煤炭生产与水资源的矛盾,是一个非常紧迫的课题。
1 采煤对山西水资源及其水环境的影响煤炭开采过程中形成的巷道和开采后形成的采空区,严重地破坏了地表水、地下水运移、赋存的天然状态,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诸如河水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流量锐减甚至干涸、水污染加重等。
严重影响着山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建设。
1)采煤对地表水的影响。
神头泉水源保护情况汇报一、近年来神头泉域在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由于近年来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用水量逐年增加,岩溶水取用量已达到极限,造成岩溶地下水位逐年下降。
神头泉部分泉组水质得不到保障。
为此,朔州市政府、朔州市水务局和朔州市神头泉域管理处近年来对岩溶地下水保护也做了很多工作:加强了对岩溶地下水开采的保护力度,严禁违法凿井、违法取水,采取了很多工程措施。
1、2005年—2009年,投资1610万元对神头泉五花泉组进行了综合治理,该项目经山西省发改委和山西省水利厅批复,属21世纪初首都水资源规划项目,由朔州市神头泉域管理处组织实施,1610万元均为中央财政投资,主要工程内容:①泉组清淤26.3万m³;②浆砌石围堰4.66km;③泉周围垃圾清运3.3万m³;④修筑环泉路3.4km ;⑤泉周保护林带建设工程;工程完工后形成34万㎡的水面面积,显著的改善了五花泉的水质(水质由治理前的Ⅳ类变为Ⅱ类水),增加了涌水量(五花泉组恢复出流量0.16m³/s),对五花泉组周边的生活、供水条件和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2012年6月——2012年10月投资3500万元,实施了以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为主的“神头泉水源保护神婆山生态恢复工程”,一期治理面积0.5平方公里,主要工程分为绿化种植工程:栽植乔木2.3万株,灌木5.4万珠;供水工程:打井1眼,灌溉工程一处;山体恢复工程;填土15万左右;交通道路工程:6米宽水泥路730米,上山景观路3000米;景观工程:主峰修阁一处,配套双亭一处,瀑布水景工程一处。
该生态恢复工程的建设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原山体面貌,有效的防止了因水土流失对神头泉造成的破坏。
、二、正在实施和计划实施的神头泉域保护项目及规划1、神头泉东西海泉组和小泊泉组水源保护治理工程该项目总投资2740万元,目前到账资金2410万元,已由“山西省水利厅水投公司”于2012年下半年开始实施,主要内容是在东西海泉组和小泊泉组进行以清淤、围堰为主的水源保护治理工程。
第一节岩溶水资源及水环境保护研究现状第一节岩溶水资源及水环境保护研究现状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岩溶水资源及水环境保护研究现状一、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北方山西、山东、河北、河南、辽宁、陕西、内蒙古、北京、天津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布有大片碳酸盐岩地层,岩溶裂隙地下水丰富,原始流1在InvVs以上的岩溶大泉有60多处,其中山西省的娘子关泉、天桥泉、辛安泉不仅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岩溶泉,而且也位列世界干爭及半干旱区的岩溶大泉之中。
与南方岩溶区的地下河不同,北方岩溶泉水流景稳定而集中、水质优良、地下调蓄能力强,在供水方面有很大优越性,成为北方很多城市及工农业供水水源地。
据统计,H前山西、陕西、山东、河南4省岩溶太原的晋祠泉等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一)我国北方岩溶水资源开发研究现状我国北方岩溶水研究工作在20 Ik 纪50 70年代,主要集中于地面调查、水源地勘探地下水开采量达24.39亿很多岩溶泉区具有景观和历史价值,如济南的趵突泉、与矿山涌水的治理方面,岩溶地F水幵发利用程度较低,岩溶水文地质环境问题仅在局部对岩溶水的次生环境地质问题基本没有涉及。
地区出现。
1981年在太原市召开的第一届“中国北方岩溶和岩溶水”会议提交的论文中,20世纪80年代,进入了大规模岩溶水源地勘探、评价与幵发阶段,与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相伴生的泉水流ft衰减、岩溶地下水降落漏斗形成与扩展、岩溶地下水污染、地面塌陷等一系列岩溶环境地质问题也逐步凸显并受到人们关注。
1989年完成的《中国北方岩溶地下水资源及大水矿区岩溶水的预测、利用与管理的研究》中,得出我国北方岩溶水资源在60年代后处于衰减过程的结论,并提出“衰减是否会导致岩溶水的逐步枯竭,应议上,岩溶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问题已成为讨论的重要内容。
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1991年在济南市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北方岩溶和岩溶水研究”会环境水文地质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水文地质界的研究主题,与能源建设关系最密切的岩溶地下水环境问题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北方岩溶大泉地下水系统的圈划:以太原盆地东西山地区为例
太原盆地东西山地区位于山西省境内,是一个重要的岩溶地貌区。
这里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其中北方岩溶大泉地下水系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
北方岩溶大泉地下水系统是由多个岩溶水源组成的,包括山地草甸泉、喀斯特隙缝泉和溶洞泉等。
这些水源分布在太原盆地东西山地区的山间和山谷之间,充分利用了地下岩层的岩石裂隙和洞穴等自然空间。
这一区域的地下水系统具有很高的地下水储量和释放能力。
由于多年的自然形成和降雨补给,这里的地下水能够长期滋养着当地的大量农田、生态环境等。
然而,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这一区域的地下水系统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消耗和污染威胁。
矿山开发、大规模工业和农业灌溉等都会对地下水造成威胁,可能导致地下水资源减少、水质下降和生态环境受损等问题。
因此,对北方岩溶大泉地下水系统进行合理的圈划和保护至关重要。
应当特别注意将这一区域的地下水系统与周边地区的地下水分开进行管理。
同时,应当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产生、规范地下水开采和加强保护工作,以确保这一区域的地下水系统能够持续健康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和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长治市立法保护辛安泉饮用水水源地的特点解析程飞;武举国;李福翠;田昊【摘要】长治市辛安泉是山西省第二大岩溶泉,为全国重要水源地之一.长治市启动了首批地方性法规《长治市辛安泉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的立法工作.本文从立法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方面,解析了长治市立法保护辛安泉饮用水水源地的特点,旨在推进水源地保护工作的“于法有据”.【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7(000)010【总页数】3页(P41-43)【关键词】水资源;立法;辛安泉;饮用水水源地;水污染;长治市【作者】程飞;武举国;李福翠;田昊【作者单位】山西省长治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046000,长治;长治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046000,长治;山西省长治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046000,长治;山西省长治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046000,长治;山西省长治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046000,长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4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源地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成为共同关注的话题。
诸多学者结合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等工作,针对国内的重要流域或典型片区进行了饮用水水源地现状调查评价及保护探讨,更有许多学者研究和解决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立法的健全、完善以及执法问题,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提升到法律保障层面。
结合山西省长治市实际,加强辛安泉饮用水水源地立法保护已成为非常重要与迫切的议题。
长治市启动了《长治市辛安泉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立法工作。
从地方立法工作部署、专题调研、《条例》草案以及立法说明,可以看出长治市立法保护辛安泉饮用水水源地的工作具有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辛安泉是山西省第二大岩溶泉,泉域面积10 950 km2,涵盖长治市除沁源县之外的其他12个县(市、区),以及晋中市的榆社县。
辛安泉水量丰沛,水质优良,泉水集中出露于潞城市、黎城县、平顺县三地交界的浊漳河河谷地带。
SHANXI WATER RESOURCES山西水利吕梁市加快柳林泉域水资源保护立法调查樊秉更1薛皓天2赵艳荣3(吕梁市水利局,山西离石033000)[摘要]2016年6月,实测柳林泉水流量下降到0.6m 3/s ,低于规划保护目标的全年平均流量0.7m 3/s 的最低要求,泉域生态环境问题敲响了警钟。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柳林泉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呼吁加快柳林泉域水资源保护立法进程。
[关键词]柳林泉域;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立法;吕梁市[中图分类号]TV211.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7042(2017)07-0008-02柳林泉是吕梁市最大的岩溶泉,也是山西十大泉之一。
柳林泉域岩溶地下水是吕梁最大的岩溶水,它的开发利用对保障吕梁全市尤其是泉域范围县、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由于多年来气候变化、岩溶地下水大量开采、泉域内矿产开采、地表水补给减少、区域地下水的变化等因素,柳林泉出流量明显衰减,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表现突出。
通过对柳林泉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及保护现状的调查研究,认为加快柳林泉域水资源保护立法进程,依法对柳林泉域水资源进行有效保护,以确保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1柳林泉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概况柳林泉域地处吕梁山中段西部,行政区包括吕梁市的离石区、方山县全部,中阳县、柳林县大部,临县东部和南部,兴县南部,总面积6281km 2。
泉域地处吕梁市中西部离柳煤电能源区,有煤、铁、铝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资源数量大、质量优。
泉源水出露于吕梁市柳林县城东的寨东至上青龙一带,散布于三川河河谷中,出露面积约2km 2,由北岸的寨东、杨家港、刘家圪塔和南岸的龙门会、上青龙五个泉群组成,呈散泉出露。
柳林泉岩溶地下水是吕梁市区、中阳和柳林县城供水,及6县区部分农村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对保障泉域内各县区城乡居民饮水安全,生态环境平衡、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以及吕梁离柳能源基地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山西水资源短缺的法律对策论文导读.加强节水教育。
重要的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水价政策。
贯彻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高耗水项目的水资源综合评价制度。
关键词: 缺少,节水,水价,环境影响评价山酋是水资源最为紧缺的两个省之一,人均水资源为381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远低于人均500立方米的国际极度缺水标准, 这种水资源的严重匮乏己经严重制约了山西的经济发展和民生发展。
1山西的缺水现状水资源是指可以更新补充,可供永续开发和可被利用的水源。
我国《水法》所指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即是陆地水水源。
山西是全国水资源最为贫乏的省份之一。
山西水资源总量为142亿立方米,人均占水量为381立方米,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17%,世界水平的4丄%。
山西河流基木上属于外流水流,分属于黄河.海河两大水系,地表径流量受地形、降水的影响,呈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西北部水资源比较贫乏。
且时间分布不均匀,多集中在入8、9三个月,且年际变化较大。
山西地下水资源为12146亿立方米,但可采资源只占45%。
目前山西水资源开发比例己高达68%,远远超出20%.40%的国际公认用水标准, 地下水位己经下降到1100-1200米,水资源持续锐减。
全省目前城市缺水量约60万吨,50万农村人口吃水困难。
据专家分析,到2010 年,山酋中等干旱年的缺水量将达50亿立方米,将是目前缺水量的 2.5 倍O 山西水污染严重。
在全国污染严重的30个城市中,山西占了 13个。
十五末,山西仍有1092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其中有672.23万人的饮用水质不达标,其中,约有338.7万人饮用高氟高神水。
2山西缺水的原因分析山西缺水,根本原因何在?缺水之痛,究竟有多重?只有深入分析山西缺水的主客观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找出解决山西缺水困惑的出路。
2A地理环境。
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属于半干旱气候区域,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水资源先天不足。
降水量具有季节上和区域上分布不均匀和降水变化不稳定性,且蒸发量较大。
《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篇一一、引言晋祠泉域位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是一个典型的岩溶地下水系统。
岩溶地下水因其独特的形成环境和地质条件,具有丰富的水化学特征,对区域水文地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并利用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技术进行模拟分析,为该区域的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1. 水质类型与分布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的水质类型主要为重碳酸盐型和硫酸盐型。
其中,重碳酸盐型水主要分布在区域的中部和南部,硫酸盐型水则主要分布在区域的北部和西部。
2. 水化学参数通过对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的采样分析,我们发现该区域地下水的pH值、总硬度、矿化度等水化学参数均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变化特点。
具体来说,该区域地下水的pH值多在6.5-8.5之间,总硬度以碳酸盐型为主,矿化度受地质条件和水流路径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3. 水化学组分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的水化学组分主要包括Ca2+、Mg2+、HCO3-、SO42-等。
其中,Ca2+和HCO3-的含量较高,是该区域地下水的主要成分。
此外,受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区域地下水中还可能含有一定量的其他离子,如Na+、K+、Cl-等。
三、水文地球化学模拟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的形成过程和水化学特征,本文采用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技术进行模拟分析。
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模拟区域和边界条件根据晋祠泉域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确定模拟区域和边界条件。
同时,收集该区域的地质、水文、气象等数据,为模拟分析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 选择合适的模拟方法根据晋祠泉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方法。
本文采用离子交换模型和化学反应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模拟分析。
3. 模拟结果分析通过模拟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的形成过程和水化学组分的变化规律。
具体来说,该区域地下水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质条件、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
长治市立法保护辛安泉饮用水水源地的特点解析
程飞;武举国;李福翠;田昊
【期刊名称】《中国水利》
【年(卷),期】2017(000)010
【摘要】长治市辛安泉是山西省第二大岩溶泉,为全国重要水源地之一.长治市启动了首批地方性法规《长治市辛安泉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的立法工作.本文从立法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方面,解析了长治市立法保护辛安泉饮用水水源地的特点,旨在推进水源地保护工作的“于法有据”.
【总页数】3页(P41-43)
【作者】程飞;武举国;李福翠;田昊
【作者单位】山西省长治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046000,长治;长治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046000,长治;山西省长治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046000,长治;山西省长治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046000,长治;山西省长治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046000,长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3.4
【相关文献】
1.江苏省立法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新意解析 [J], 陈红卫
2.长治市辛安泉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立法讨论 [J], 程飞;武举国;靳建红
3.辛安泉排泄区水源保护对策 [J], 赵林中
4.长治市降雨量与水资源和辛安泉的规律分析 [J], 李福翠
5.辛安泉改扩建工程长治市屯留区供水配套工程水资源论证分析 [J], 王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