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分解行的发运公用属性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1
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学生能够:(一) 掌握运动技能的概念和组成,理解能力与技能的区别。
(二) 了解运动技能的分类,理解不同类型运动技能间的区别与联系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 掌握熟练运动技能的特征,了解技能测量的指标和评价的方法。
(四) 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的理论和过程,自觉按照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进行学习。
(五) 了解运动技能获得的途径,正确认识技能练习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和反馈的作用。
(六) 掌握反馈的概念和种类,了解在实践中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利用反馈。
(七) 了解影响运动技能学习效率的因素,并能在实际训练中灵活运用。
(八)掌握运动技能的迁移、正迁移、负迁移与干扰现象等概念,了解技能间的迁移是如何形成的。
(九) 了解影响技能间迁移产生的因素,以及如何利用迁移的规律以实现最大的练习绩效。
二、教学内容框架(见图19-1)2三、知识拓展与深化(一)运动技能学习的研究与发展1.运动技能学习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大多数有关运动技能学习的早期研究都起源于心理学领域。
1823年,天文学家Bessel做了最早的有关运动技能操作的一些实验,用以探讨技能操作过程的差异以及为什么他的同事有些能准确估计星体通过子午线的时间而有些却不能,结果发现了著名的人差方程式。
而最早对动作技能学习过程进行系统研究的是Woodworth (1899),他主要探讨了快速手臂和手运动的基本规律,揭开了运动技能学习的一系列学习规律如肢体间迁移等。
自此,对运动技能学习的研究开始逐步展开,Bryan和Hatter (1897,1999)通过对儿童学习收发摩尔斯电码的技能学习研究,发现了人类技能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现象――高原现象。
Hill和Thorndike 等(1913)对人类打字技能的保持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即使在连续25年不练习之后,在重新练习打字时技能仍具有保持效应(Hill, 1934, 1957)。
此外研究者还研究了诸如有关人类书写技能熟练程度、通过各种练习方法以获得最佳的运动学习效果,以及各种技能是否可以通过分解而练习等。
国外高尔夫运动发展现状研究综述高尔夫运动起源于15世纪的格兰,率先涉及打髙尔夫球的是格兰岸的七兵,后来逐渐引起宫廷贵族和民间青年的浓厚兴趣,最终成为素个蓝的一项传统项目。
尔后传入英格兰。
十九世界末传到美洲、澳洲及南非,二十世纪传到亚洲。
由于高尔夫球最早在宫廷贵族中盛行,加之高尔夫球场地设备昂贵,故有“贵族运动”之称。
1.国外高尔夫运动发展现状研究综述自1894年美国高尔夫协会成立以来,高尔夫运动在美国十分盛行,由于人口、土地、经济发展的优势,美国逐渐取代英国成为髙尔夫球坛霸主。
美国投身高尔夫运动的人约有2500万,建设球场23000多个,是高尔夫运动最为普及的国家。
据不完全统计,英国建有球场2000多个,法国有250个,加拿大有2000多个,澳大利亚有1500多个,人口800万的瑞典也有几百个球场,这些数字每年还在不同幅度地递增。
上述%国平均打高尔夫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19%。
1829年印度成为最早成立髙尔夫俱乐部的亚洲国家,英后在泰国、国、日本、新加坡、马来四亚都相继成立高尔夫俱乐部。
19世纪末,在中国高尔夫运动有过短暂的历史。
20世纪末,亚太地区一跃成为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高尔夫运动与开发也掀起高潮。
亚太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均衡,与社会经济紧密相连的髙尔夫运动的发展也各具特色。
日本堪称高尔夫王国,虽然寸上似金,但高尔夫运动倍受宠爱,建设球场2000 多个,打球人数超过1200万,平均每12人就有1个高尔夫爱好者,每6万人拥有1个球场, 高尔夫球成为日本的国球。
由于国上而积有限,日本的高尔夫球场趋于小型化,服务大众化。
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由于高尔夫属于西方外来文化,发展历史较短,人均球场数疑少,高尔夫人群局限于上层社会和富裕人群,相关的产业不完整,高尔夫发展的资金与设施依赖于西方发达国家。
国外高尔夫运动发展有如下特点:一、产业性。
高尔夫人口的需求带动高尔夫制造业和餐饮、旅游、房地产开发等配套行业的发展,增加了大量就业机会,形成完善而综合的高尔夫产业。
PPP模式的作用与运用要点基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法》的分析I. 前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政府和企业纷纷寻求创新的投融资模式。
在这一背景下,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合营)模式应运而生,逐渐成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发展的重要投融资方式。
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的一种合作模式。
本文将基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法》,对PPP模式的作用与运用要点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PPP项目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简要介绍PPP模式的定义和背景;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合作)模式是一种政府与民间资本合作共同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基础设施或公共服务项目的运作方式。
这种模式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英国,随后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PPP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将公共部门的职责与私营部门的效率相结合,通过市场竞争和风险共担,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高效率、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PPP模式的应用始于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修订明确提出鼓励采用PPP模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
此后中国政府在多个领域大力推广PPP模式,如城市交通、水利、环保、医疗等。
特别是在“十三五”规划期间中国政府将PPP模式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大对PPP项目的支持力度。
《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法》是中国政府为规范PPP模式发展制定的一部专门法律。
该法明确了PPP模式的基本原则、组织形式、合同内容、监管体系等方面的规定,为PPP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同时该法还强调了政府在PPP项目中的主导作用,要求政府在项目选择、风险管理、利益分配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确保PPP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引出本文分析的重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的需求日益增长。
铁路运输成本计算引进作业成本法初探作者:何云霞来源:《中国经贸》2018年第19期【摘要】铁路运输成本管理是铁路运输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
本文对传统的铁路运输成本计算方法进行阐述,提出了作业成本法,旨在利用作业成本法对铁路运输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关键词】铁路运输成本;成本计算;作业成本法;应用一、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在铁路运输企业发展过程中,对成本进行计算和分析的方法主要是支出率法,这种方法起源于德国,后来在很多个国家中都有应用,我国也采用支出率法进行计算,具体来讲,就是将运输的产品的位移分解成为小的与运量有关的运输业内部的中间产品,即某些带有产品性质的指标,比如发送人、机车公里、车辆公里等,然后计算出这些产品的变动成本,通过各种中间产品的组合,将变动成本归集起来成为最终的产品成本。
在计算过程中,用同一指标的变动成本总和除以该指标总量就可以得出这个指标的支出率,在我国的铁路运输成本计算过程中也不断地对支出率算法进行了改进,但是这种计算方法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能反映出和运量无关的各种项目对成本的影响,尤其是一些固定成本,很容易被忽略。
如果要对某一个具体的运输项目的成本进行计算,一般还需要按照经验或者具体确定的比例,在变动成本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固定成本,计算得出的结果才是最终的成本。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传统的支出率计算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计算要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主要关心的是个体成本,所以导致支出率算法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
因为支出率算法和铁路运输业的行业之间是存在矛盾的,变动成本法是基于成本性态进行成本分析的一种方法,对于企业短期经营决策而言比较适用,而且也只适用于比较简单的产品分类在,与产品直接相关的各种人工以及材料所占的比重较大,间接费用的比重反而比较小,人们在直接分配人工或者材料的时候所产生的间接费用也很容易造成成本扭曲,变动成本法的优势无法体现出来。
北宋时期对漕运官发运使的管理北宋时期,对于官发运使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太宗皇帝于公元960年建立了北宋朝廷,并开始推行了一系列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管理的改革政策。
官发运使的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负责管理和监督运输和贮存粮食、军需品等物资的官员,对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北宋时期对官发运使的管理进行分析,探讨其管理方式、作用和影响。
北宋时期的官发运使制度起源于唐代,经过了不断的改革和发展,在北宋时期逐渐完善。
官发运使是由朝廷派遣的官员,负责管理和监督国家的运输和贮存工作。
他们分布在各地区,根据地方的生产和需要情况,负责调度和管理粮食、军需品和其他物资的运输和储备。
他们的任务包括监督粮食的收购、储存、运输和分发,保障地方粮食的收储、储备和供应,以及保障军队和朝廷的物资储备。
在北宋时期,官发运使的管理主要由三司院、仓部等官署负责,并在地方设立了粮食监察所、屯田监察所等机构进行具体管理。
为了加强对官发运使的监督,朝廷还设立了对官发运使进行考核和惩处的制度。
官发运使的管理方式主要有几种。
首先是对官发运使的选拔和任命。
在北宋时期,官发运使大多由有丰富经验和才干的官员担任,他们都是在农业、运输、贮存等方面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才。
其次是对官发运使的监督和考核。
朝廷设立了专门的监督机构,对官发运使的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并根据其工作表现进行奖惩。
朝廷还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政策,规定了官发运使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加强对官发运使的管理。
最后是对官发运使的奖惩机制。
对于工作出色、效率高的官发运使进行奖励,激励他们更好地履行职责;对于工作不力、有失职行为的官发运使进行惩处,以震慑和警戒其他官发运使。
这些管理方式共同构成了对官发运使的全面管理体系。
官发运使在北宋时期的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保障了朝廷和军队的物资供应。
在北宋时期,军事对外扩张,对内巩固,军需品的供应是十分重要的。
官发运使通过精细的调度和管理,保障了军队和朝廷的物资供应,保证了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安全。
摘要物理学起源于西方,是一门研究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的学科,是其他各个自然学科的基础学科,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方向和方法。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同疾病做斗争的丰富经验的总结,具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但如何用物理学的理论阐释中医,让中医更快地走向世界是众多中医学者和物理学者一直探讨的问题。
随着现代物理学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发现中医学理论与物理学理论之间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
该文通过对两种理论体系在结构特征与运动规律等方面的比较与分析,探讨二者理论体系之间的相同点,为中医学理论的科学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学;物理学;结构特征;运动规律;相通性The Thinking Similarity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ysics in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Motion Rules //LI Muyang,WANG Wendi,LIU Xi,ZHANG Li,HOU JunlingAbstract Originating in the West,physics is a discipline that studies the most basic forms and laws of motion of matter.It is the basic discipline of other natural disciplines and provides directions and method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orld.A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s of the Chinese na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 summary of the Chinese nation’s rich experience in fighting diseases for thousands of years,and has a complete theoretical system.However,how to use the theory of physics to expla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k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o to the world faster is a question that man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actitioners and physicists have been discussing.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odern physics,people have gradually discovered that there is a very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theor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ysics.This paper will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two theoretical systems in terms of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motion rules,and explore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two theoretical system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cientific natureof the theor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hysics;structural fea‐tures;motion rules;similarity物理学是所有自然学科中最具有科学性的学科,它的理论与方法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
第一章复习参考题1.古代邮政的作用服务于国家政权是邮驿的本质。
邮驿本身就是国家统治体系的基础,它起源于统治阶级传递政令和军事情报的需要,对维护国家统一和强盛、促进生产力发展等,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信是古代邮驿的根本作用。
中国各个朝代,通信的需求都是产生邮驿的最主要原因。
同时中国邮驿对促进国际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汉朝初期中国邮驿已通达缅甸、印度等国。
国际驿道的开辟,使得国家之间文化的交流、人员的交往、物品的流通成为可能,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交往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近代邮政的演进阶段中国近代邮政的演变大体上可分为“客邮”、“海关邮政”、“大清邮政”、“中华邮政”和“中华苏埃维邮政”等几个阶段。
1.“客邮”是指19世纪后半期,英、美、法、德、俄、日等几个帝国主义国家,侵犯中国主权,非法在中国开办的邮政机构。
2.海关邮政包括海关兼办邮政和海关试办邮政。
3.“大清邮政”正式开办,这标志着中国邮政诞生。
4.中华邮政于1913年成立,隶属于交通部,并在1914年加入万国邮政联盟。
5.中华苏埃维邮政1927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首先开辟了井岗山革命根据地,并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权。
6.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年11月1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主管全国邮政和电信工作。
1950年1月1日邮电部邮政总局成立。
3. 现代邮政的特征(1)邮电分营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各国都采取了邮电分营的方式。
邮电分营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同时也是邮政、电信两大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2 政企分开,邮政独立运营邮政体制改革是垄断行业改革的必然要求。
政企分开可以解决邮政经济运行中积累的邮政企业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效率不高等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通过一系列配套的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邮政新体制和新机制。
(3)邮政市场逐步开放、邮政专营范围缩小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邮政市场的发展表现出普遍服务市场相对萎缩,商业服务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的局面;商业服务市场的业务收入在整个邮政企业业务收入的比重逐步加大,已成为邮政企业效益的主要来源。
物流的特点有那些特征物流的概念最早是在美国形成的,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原意为“实物分配”或“货物配送”。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物流的特点有那些特征,欢迎阅读与收藏。
物流的特点物流系统本来说是客观存在,但一直未为人们所认识,从而未能能动地利用系统的优势。
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这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域跨度大,二是时间跨度大。
物流系统稳定性较差而动态性较强。
物流系统属于中间层次系统范围,本身具有可分性,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
物流系统的复杂性使系统结构要素间有非常强的“背反”现象,常称之为“交替损益”或“效益背反”现象,处理时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系统总体恶化的结果。
物流的定义解释一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关信息进行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
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从供应开始经各种中间环节的转让及拥有而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实物运动,以此实现组织的明确目标。
现代物流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服务业。
世界现代物流业呈稳步增长态势,欧洲、美国、日本成为当前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物流基地。
中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物流行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物流体系不断完善,行业运行日益成熟和规范。
七大构成部分:物体的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用户服务、需求预测、订单处理、配送、存货控制、运输、仓库管理、工厂和仓库的布局与选址、搬运装卸、采购、包装、情报信息。
1、运输使用设施和工具,将物品从一个点向另一个点的物流活动。
2、库存库存控制:对库存数量和结构进行控制分类和管理的物流作业活动。
3、包装包装是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面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