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高中美术《走进意象艺术
- 格式:docx
- 大小:25.82 KB
- 文档页数:10
高中美术《走进意象艺术》教案三篇一、说教材《走进意象艺术》属于高中美术鉴赏模块,意象艺术属于三大美术类型之一,是介于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之间的综合的艺术类型,兼有两种艺术的特点,也为学生后续学习难理解的抽象艺术打下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学情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同时观察水平与感知水平增强,在美术学习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
但是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绝绝大部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判断标准普遍都只有一个标杆--就是“像”或者“不像”,所以吸引学生兴趣点,使学生以客观的态度学习欣赏意象艺术是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和理解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初步掌握什么是意象艺术,通过对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的分析,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提升审美素养,开阔眼界,理解多元化艺术。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物象多视角表达的两种方法即平面表达和立体表达。
【难点】能理解物象多视角表达的方法,并用手绘线条的形式表达物象的多个视角。
五、说教法、学法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美术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与学法:教法为情境法、展示法、实践练习指导法,而学法则用自主探究法、比较分析法。
六、说教学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我做了如下的准备:PPT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具体环节如下: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精心设计好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揉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导语】课件中包含了课⽂中的所有内容以及该课⽂的寓意。
可全⾯提升孩⼦们对于语⽂的兴趣。
课件是根据教学⼤纲的要求,经过教学⽬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设计等环节设计的。
下⾯是整理分享的⾼中美术课件:《⾛进意象艺术》,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 ⼀、教材分析: 1、教学⽬标 本课主要了解和认识三⼤美术类型中的第⼆种类型——意象艺术。
使学⽣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
2、教学重点 使学⽣分清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区别,并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3、教学难点 如何解释清楚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教法设计 课件图⽚展⽰、讲授、练习 三、学法: 鉴赏课本、观察、思维、想象 四、教学过程 1、导⼊: 美术作品并⾮完全是对客观现实的“如实”再现,除此之外,它还可以表达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这⼀点在具象艺术中也有表现,但在意象艺术中艺术表现的主观性更为突出,并已成为艺术家关注的重点。
教师活动:(1)展⽰作品《蒙娜丽莎》和《马蒂斯夫⼈像》 (2)提出问题:找出这两幅作品的不同之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学⽣活动:(1)讨论(2)回答 师⽣总结:这是两件肖像名作,但表现形式却迥然不同,《蒙娜丽莎》⽤笔细腻、描绘真实具体、形象逼真⾃然;⽽《马蒂斯夫⼈像》则是⽤笔粗放、⽤⾊⼤胆泼辣、表现对象特别、不符合⼀般常⼈的理解。
这说明,《马蒂斯夫⼈像》是画家马蒂斯为了表达⾃⼰的某种观点、看法⽽故意采取的⼀种表现⽅式。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意象艺术中艺术表现的主观性更为突出。
(引出课题并板书:)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进意象艺术 2、什么是意象艺术 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怪异?这句话从意象艺术的⼀个极端⽅⾯来解释意象艺术的,因为在⼀般⼈看来,意象艺术的作品往往是怪异的。
这样解释主要是为了打消⼀般⼈因为习惯于具象艺术的真实性⽽对意象艺术产⽣的不理解和排斥⼼理。
高中美术走进意象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意象艺术的发展背景、表现形式和特点。
2.理解艺术家意象创作的表达方式和内涵。
3.掌握意象艺术的基本技法和思考策略。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意象艺术的内涵和表现方式。
2.掌握意象艺术的基本技法和思考策略。
三、教学难点1.如何创造出独特的意象作品。
2.如何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和艺术解读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介绍意象艺术的概念和背景,并展示几幅著名意象作品,让学生对意象艺术形式和表达有初步了解。
2.学习(60分钟)(1)意象艺术的内涵和表现方式教师向学生介绍意象艺术所表达的内涵和风格特点,以及具体表现方式。
(2)意象艺术基本技法和思考策略1)运用笔、刀、手指等工具进行实验性绘画,发掘图案、字母、颜色的感性表达,尝试无具体主题创作。
2)用色彩斑斓的笔触画出经常出现在梦中的事物并进行想象性延申,尝试创作意象作品。
3)将一张图形、色块、数字或字母切割成几个部分,再重新拼凑组合成新的意象或造型。
4)用仿佛随意的涂抹和喷画技法运用各种颜料进行绘画,把画纸像床一样翻滚,让颜料和纸张产生新的互动关系。
(3)艺术家创作思想和艺术解读方法打开一幅意象作品,讨论艺术家的思想和创作方法,分析对观者的情感和思维产生的影响。
3.巩固(20分钟)学生开始进行意象艺术创作,把学到的技术和思维方法运用到实际中。
4.总结(10分钟)探讨此次课程所学习到的意义,并总结和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五、教学方式课堂讲解,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
六、教学评价学习评估:学生创作的作品,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
教学评估:学生的感受和反馈,课堂教学表现、参与度。
七、教学资源1.教育教学研究院文化艺术中心。
2.图书馆、网络、电视等媒体。
八、教学建议1.在创作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意象艺术的魅力和无限可能性。
2.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多样化展示作品。
走进意象艺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考官,我是面试高中美术的X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走进意向艺术》。
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走进意象艺术》属于高中美术鉴赏模块,意象艺术属于三大美术类型之一,是介于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之间的综合的艺术类型,兼有两种艺术的特点,也为学生后续学习难理解的抽象艺术打下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学情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同时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增强,在美术学习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
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绝大部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判断标准普遍都只有一个标杆——就是“像”或者“不像”,所以吸引学生兴趣点,使学生以客观的态度学习欣赏意象艺术是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初步掌握什么是意象艺术,通过对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的分析,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提高审美素养,开阔眼界,理解多元化艺术。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意象艺术的艺术特点。
【难点】感受意象绘画所表达的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
五、说教法、学法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美术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与学法:教法为情境法、展示法、实践练习指导法,而学法则用自主探究法、比较分析法。
六、说教学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我做了如下的准备:PPT 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高中美术《走进意象艺术》教案三篇一、说教材《走进意象艺术》属于高中美术鉴赏模块,意象艺术属于三大美术类型之一,是介于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之间的综合的艺术类型,兼有两种艺术的特点,也为学生后续学习难理解的抽象艺术打下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学情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同时观察水平与感知水平增强,在美术学习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
但是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绝绝大部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判断标准普遍都只有一个标杆--就是“像”或者“不像”,所以吸引学生兴趣点,使学生以客观的态度学习欣赏意象艺术是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和理解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初步掌握什么是意象艺术,通过对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的分析,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提升审美素养,开阔眼界,理解多元化艺术。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物象多视角表达的两种方法即平面表达和立体表达。
【难点】能理解物象多视角表达的方法,并用手绘线条的形式表达物象的多个视角。
五、说教法、学法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美术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与学法:教法为情境法、展示法、实践练习指导法,而学法则用自主探究法、比较分析法。
六、说教学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我做了如下的准备:PPT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具体环节如下: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精心设计好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揉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此,我将展示《布罗格利公主像》与《带帽的妇人》,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不同。
在学生对意象艺术有一个直观感知后,继续引出这样的一个故事:当年有一位女士看到《带帽的妇人》后,便问马蒂斯“难道我们女人都像您画的那样子吗”而马蒂斯却回答到:“夫人,那不是一位女士,那是一幅画”。
通过设疑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意象艺术的兴趣,让学生把精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环节二:欣赏作品,探究意象艺术根据费德门教授提出的美术鉴赏的程序“描述——分析——解释——评价”,我确定我的基本环节为:感知怪异—分析怪异—理解意象艺术。
(一)感知怪异在感知怪异环节,我或多媒体展示一系列的意象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谈一谈对这些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在学生答出怪异时我会继续追问:为什么会有“怪异”的感觉?师生共同总结出画面夸张。
在这个环节通过对名画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理解意象艺术的特别之处。
(二)分析怪异在学生感受了意象艺术的“怪异”后,展示《圣维克多山》油画和圣维克多山实景照片,引导学生对比赏析,师生共同探讨出艺术家表达传递出的不是艺术家的“眼”中之象,而是艺术家的“意”中之象,即“意象”,从而引出意象是画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通过老师设问,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探讨,增强师生互动,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意象艺术,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对于本课的重点,我将展示学生较为熟悉的作品《呐喊》,并且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启发,集思广益,通过对作品的内容、形象、色彩、线条等方面的描述、分析掌握意象艺术的基本特征,比如主观、夸张、变形等等,所以在这个阶段只要适度的引导,学生就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一些意象艺术的特征来,从而能挖掘出不同层次总结、归纳的水平,提升教学效率。
(三)理解意象艺术“如何理解意象艺术”是本课的关键,也是学生鉴赏意象艺术的根本要求。
这个环节,我重点是要传达给学生两个理解的切入点。
故此我分别展示两组作品,首先通过度析朱耷《鹌鹑图》中的眼睛理解艺术家是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然后展示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和培根的《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分析两幅作品,让学生实行小组讨论、交流,并使用比较法的方式寻找差异,进而总结归纳出意象艺术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体会意象艺术是“表达作者内心世界”的艺术形式,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是如何与作者个人的主观意识、生活经验等实行整合与联系的。
通过学生的发言、讨论,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归纳,学生对“意”与“象”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并体会到“我”在艺术中的重要性,对意象的“真实性”产生了认同和共鸣。
环节三:学以致用,辨析意象艺术最后,我设置了“学以致用,辨析意象艺术”的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实行迁移使用,理解本课的精髓,说出自己的收获。
故此我将展示一系列的意象艺术作品与具象艺术作品,并且设置辩论活动:你是否认为意象艺术比具象艺术更有表现力?为什么?通过大量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对各种艺术风格和世界多元化艺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拓展视野。
环节四:总结回顾,拓展提升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以回顾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意象艺术的概念及其特点实行归纳和梳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的理解。
<P style="BORDER-LEFT:#9F0000 5px solid; LINE-HEIGHT:35px;PADDING-LEFT:10px; MARGIN-BOTTOM:8px; BACKGROUND:#FFEEEE; COLOR:#9F0000"><B>篇二</B>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本课主要了解和理解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二种类型——意象艺术。
使学生初步了解和理解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
2、教学重点使学生分清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区别,并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3、教学难点如何解释清楚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二、教法设计课件图片展示、讲授、练习三、学法:鉴赏课本、观察、思维、想象四、教学过程1、导入:美术作品并非完全是对客观现实的“如实”再现,除此之外,它还能够表达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这个点在具象艺术中也有表现,但在意象艺术中艺术表现的主观性更为突出,并已成为艺术家注重的重点。
教师活动:(1)展示作品《蒙娜丽莎》和《马蒂斯夫人像》(2)提出问题:找出这两幅作品的不同之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学生活动:(1)讨论(2)回答师生总结:这是两件肖像名作,但表现形式却迥然不同,《蒙娜丽莎》用笔细腻、描绘真实具体、形象逼真自然;而《马蒂斯夫人像》则是用笔粗放、用色大胆泼辣、表现对象特别、不符合一般常人的理解。
这说明,《马蒂斯夫人像》是画家马蒂斯为了表达自己的某种观点、看法而故意采取的一种表现方式。
由此我们能够看出,意象艺术中艺术表现的主观性更为突出。
(引出课题并板书:)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2、什么是意象艺术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怪异?这句话从意象艺术的一个极端方面来解释意象艺术的,因为在一般人看来,意象艺术的作品往往是怪异的。
这样解释主要是为了打消一般人因为习惯于具象艺术的真实性而对意象艺术产生的不理解和排斥心理。
指出意象艺术主要是艺术家对现实的的感觉以及他们的个人情感、观点和意识的表现密切相关。
所以,艺术家的感觉和所要表达的意图越独特、强烈,所产生的艺术形象就可能越怪异。
教师活动:(1)板书:什么是意象艺术(2)提出问题:A、从下面即将展示的作品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分析,意象艺术的美术作品和我们习惯上对具象艺术作品的理解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有哪些不同。
B、为什么美术作品形象怪异?(3)展示作品:《圣维克多山》、《呐喊》《星月夜》《内战的预感》(4)提问(5)板书: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学生活动:(1)欣赏(2)讨论(3)回答师生总结:意象艺术主要是艺术家对现实的的感觉以及他们的个人情感、观点和意识的表现密切相关。
所以,艺术家的感觉和所要表达的意图越独特、强烈,所产生的艺术形象就可能越怪异。
3、如何理解意象艺术:“如何理解意象艺术”是本课的关键,也是学生鉴赏意象艺术的根本要求。
这个环节,我重点是要传达给学生这样两个理解的切入点,那就是: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突出的就是“感觉”和“想”。
教师活动:(1)板书:如何理解意象艺术(2)展示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和培根的《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3)提出问题:A、两幅作品的不同之处?(提示:我们从《教皇英诺森十世》中感觉到的对象的性格特点,在培根《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情绪和气氛,即紧张和惶恐)(4)展示:xx的《鹌鹑图》(5)提出问题:画面中鹌鹑的眼睛有什么特点?现实中会出现吗?学生活动:(1)欣赏(2)讨论(3)回答师生总结:理解意象艺术从以下两个角度: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意象艺术的特点:A、意象艺术更倾向于心理的真实B、艺术形象更集中更典型。
C、超越了具象艺术在形象和时空上的限制。
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在意象艺术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而每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感觉是不同的,所以意象艺术作品才给我们以怪异的感觉。
板书: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4、总结回顾:这个节课我们进一步深入的理解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我们知道,意象艺术就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理解意象艺术: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P style="BORDER-LEFT:#9F0000 5px solid; LINE-HEIGHT:35px;PADDING-LEFT:10px; MARGIN-BOTTOM:8px; BACKGROUND:#FFEEEE; COLOR:#9F0000"><B>篇三</B>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和理解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初步掌握什么是意象艺术,通过对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的分析,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提升审美素养,开阔眼界,理解多元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