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
- 格式:docx
- 大小:20.58 KB
- 文档页数:3
内科学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讲稿内分泌、代谢疾病总论一、概述为了适应不断改变着的外界环境并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人体必须依赖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相互配合和调控,使全身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协调一致,共同担负起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生殖、运动、衰老和病态等生命现象。
内分泌系统除其固有的内分泌腺(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和胰岛)外,尚有分布在心、肺、肝、胃肠、肾、脑的内分泌组织和细胞。
它们所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传递(内分泌),也可通过细胞外液局部或邻近传递(旁分泌),乃至所分泌的物质直接作用于自身细胞(自分泌),更有细胞内的化学物直接作用在自身细胞称为胞内分泌(intracnine)。
内分泌系统辅助神经系统将体液性信息物质传递到全身各细胞组织,包括远处的和相近的靶细胞,发挥其对细胞的生物作用。
激素要在细胞发挥作用必须具有识别微量激素的受体,并在与激素结合后,改变受体的立体构象,进而通过第二信使在细胞内进行信号放大和转导,促进蛋白合成和酶促反应,表达其生物学活性。
我国古代医书早有关于糖尿病(消渴)、甲状腺肿(瘿瘤)、性腺功能减退症(睾丸阉割)、侏儒等详细记载,但是对内分泌学的深入认识,始于内分泌腺的解剖、组织、生理、生化和临床医疗,经历了三个阶1/ 3段:1.腺体内分泌学研究即将内分泌腺切除,观察切除前、后的生理生化改变,再将该内分泌腺中提取的有效成分补充给所切除的动物,观察激素补充后的恢复情况。
从内分泌腺提取激素,分析其有效成分,了解其化学结构,进而制备各种类同物和拮抗物,丰富了对各个内分泌腺的认识。
2.组织内分泌学研究此方面研究推动了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激素的提纯及其抗体制备,激素的放射性核素标记,创建了放射免疫测定,奠定了微量激素测定的特异性和高度敏感性,由此又推动了放射受体测定,酶联免疫化学和发光免疫测定等,对微量激素可精确测定。
免疫荧光显微技术利用抗体与细胞表面或内部高分子(抗原)的特异性结合,进行定位研究,了解激素分布情况,通过光镜、电镜可以识别各种激素分泌细胞,加深对分泌激素或类激素的恶性肿瘤的认识。
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病人护理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是指由于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或代谢紊乱导致的一系列疾病。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身体机能和生活质量都有重要影响,因此患者护理对于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针对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护理工作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合理的饮食: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是关键。
护士要协助患者规划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和糖分摄入,并鼓励适量的蛋白质和脂肪摄入。
对于甲亢患者,要控制碘摄取量,避免食用富含碘的食物。
对于肥胖症患者,要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并进行营养指导,鼓励适量的运动。
2.监测病情变化:护士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测,包括血糖、甲状腺功能、血压等指标的监测。
在使用长效胰岛素或甲状腺激素等药物治疗的患者中,还需要进行药物浓度的监测。
护士要及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并与医生沟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教育患者和家属:护士要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疾病的教育,包括疾病的病因、症状、并发症、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还要教育他们如何正确使用药物,如何监测自己的病情,以及在紧急情况下应该采取的措施。
通过科学的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和管理能力,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4.情绪支持和心理疏导: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的患者由于疾病的长期治疗和复发风险,常常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护士要给予患者积极的情绪支持,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疾病,保持乐观的心态。
同时,护士要倾听患者的诉求,了解他们的困惑和焦虑,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调整情绪,增强应对能力。
5.预防并发症: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常常伴随着一些并发症的风险,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病变等。
护士要通过定期的健康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并发症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如对于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总之,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病人护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护士需要了解疾病的特点和治疗原则,掌握相关的护理技能和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2、甲状腺3、甲状旁腺4、胰腺内分泌部5、肾上腺6、性腺7、胸腺8内分泌细胞:分布于脑(内啡肽、胃泌素),胃肠(30多种胃肠肽,如胃泌素、缩胆囊素、促胰液素、抑胃肽、胃动素),胰(生长抑素、胰多肽),肾(肾素、前列腺素),肝(血管紧张素原),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素、NO),心房肌细胞(心房钠尿肽),脂肪细胞(瘦素Leptin)低钾血症病因:1. 摄入缺乏:长期饥饿、昏迷、吸收障碍、神经性厌食2. 排出过多:①非肾性失钾:过多出汗、腹泻、呕吐②肾性失钾: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利尿药、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肾小管性酸中毒、镁缺失3.钾向细胞内转移:代谢性碱中毒、过量胰岛素使用、大量细胞生成、周期性瘫痪临床表现:1. 心血管:洋地黄毒性耐受下降、心律失常、加重心衰,甚至心脏骤停2. 肌肉:肌无力、疼痛、痉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3. 肾脏:引起加重代谢性碱中毒40~80mmol不等2. 对因治疗:纠正碱中毒、改用保钾利尿剂3. 注意:①禁用洋地黄类药物;②见尿补钾;③氯离子可以提高肾的保钾能力高钾血症病因:1. 摄入过多:高钾食物、含钾药物、输入库存血2. 排除减少:①肾小球滤过下降:急性肾衰竭②肾小管分泌减少:醛固酮减少症3. 钾向细胞外转移:酸中毒、大量细胞坏死〔挤压、烧伤〕、应用高渗药物临床表现:1. 心血管: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2. 神经-肌肉:兴奋性先升后降,感觉异常、嗜睡、乏力3. 内分泌:引起加重代谢性酸中毒,胰岛素分泌增加2. 促使钾离子转入细胞内:①输注碳酸氢钠溶液②输注葡萄糖溶液及胰岛素,再参加葡萄糖酸钙可对抗心肌毒性3. 促进钾离子排泄:①排钾利尿剂②阳离子交换树脂③血液透析高渗性脱水病因:1. 摄入缺乏:吞咽因难,重危病人的给水缺乏,断绝水源2. 丧失过多:高热大量出汗、甲亢、大面积烧伤、尿崩、呕吐、腹泻临床表现:轻度缺水:口渴中度缺水:极度口渴。
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
1 单纯性甲状腺肿最常见的原因是:( 缺碘)
2 男,52岁,身高170cm,体重80kg(可判断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
查:空腹血糖8mmol/L,多次尿糖+,治疗方案首选:( 控制饮食+体育锻炼)糖尿病早期的治疗是饮食加运动治疗。
3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前,最必须检查的项目是:( 血中白细胞计数——血常规)与药物治疗的副作用有关,应为该药物治疗会引起粒细胞减少等问题,查血常规是看粒细胞的基础数。
4 I型糖尿病患者,男,20岁,经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正常,今早突然晕倒(可能刚扎完胰岛素),其最可能的原因是(低血糖)
5 I型糖尿病(胰岛素绝对是少的)与2型糖尿病(易发生)的主要区别是:( 对胰岛素依赖性及发生酮症倾向)
6 糖尿病神经并发症中,最常见的是:( 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四肢的麻木)
7用胰岛素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低血糖)低血糖比高血糖对机体威胁更大。
8 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重要原因是(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小血管并发症)
9 女性患者,糖尿病病史10年,近2个月感双足趾端麻木(可能周围神经病变),下肢皮肤针刺样疼痛伴尿失禁,无汗就诊。
体检:消瘦,营养欠佳,双手骨间肌萎缩,肌力IV级,空腹血糖14.5 mmol/L,血酮(-)。
糖尿病神经病变
10 诊断临床甲亢的首选指标是血清甲状腺激素增多,表现为FT3、FT4(游离t3,t4)增多,TSH减少【TT3、TT4总的t3,t4】
11糖尿病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合并症是A
A、周围神经病变
B、中枢神经损害
C、自主神经损害
D、神经根炎
E、运动神经炎
12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是A
A、血糖
B、血胰岛素水平
C、糖化血红蛋白A1(GHbA1)描述的是3-4周的
D、24小时尿糖定量
E、口服糖耐量试验
13 II型糖尿病的描述错误的是起病常较急
多伴肥胖、酮症少见、三多一少”症状较轻、血浆胰岛素水平常正常
14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炎,糖尿病足,不包括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15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内容控制饮食,体育锻炼,监测血糖,长期药物控制
但不能进食富有营养的食物,而是要控制各种营养的比例
16 下面哪一项是糖尿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四肢麻木
17 确诊糖尿病首选的检查方法是空腹血糖测定和饭后2h血糖测定
18诊断低血糖症,血糖应低于( 2.8 )毫摩尔每升
19 随机血糖大于或等于11.1mmol/l,即可诊断糖尿病✘
一次随机血糖≧11.1mmol/l,不能诊断糖尿病,要多次连续检测才行
20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最常见的是视网膜病变✔
一.填空题
1甲亢的临床表现主要由血液循环中(甲状腺激素)过多所致
2糖尿病前期是指(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
二.判断题
3 有些老年人甲亢也可以症状不典型(老年人一些疾病并不典型)✔
4 甲亢病人不一定有突眼表现,少数人会有✔
5 甲亢长期控制不佳可能导致甲亢性心脏病✔
6 甲亢的诊断主要依据FT3和FT4升高、TSH降低✔
7 TRAb是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是诊断GD甲亢的重要指标之一。
✔
8 抗甲状腺药物的副作用包括粒细胞减少、皮疹、肝病、血管炎。
✔
9 甲亢伴心率增快时也可以应用倍他乐克治疗(β受体阻滞剂)✔
10 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出现便秘、月经过多、水肿✔
11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是诊断原发甲减和自身免疫甲状腺炎的重要指标。
✔
12 糖耐量异常是指空腹血糖小于7.0毫摩尔每升,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7.8小于11.1毫摩尔每升✔
13 HbA1c是反映检测者8-12周之前的血糖水平的指标✔
14 糖尿病不一定是胰岛素缺乏导致的(二型糖尿病又称为)✔
15 糖尿病病人的热量供给建议中,建议食用食物生成指数低的碳水化合物✔
16 普通糖尿病病人蛋白质摄入量占供能比的10%-15% ✔
17二甲双胍比较安全,可以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比较肥胖的患者也可以用✔
18 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治疗可以应用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
✔
19 代谢综合征主要包括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20 骨质疏松的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包括酗酒和卧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