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常见症状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51
内分泌系统疾病护理常规一、内分泌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内分泌系统包括人体内分泌腺及某些脏器中内分泌组织所形成的一个体液调节系统。
其主要功能是在神经支配和物质代谢反馈调节基础上释放激素,从而调节人体内的代谢过程、脏器功能、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等多种生理活动和生命现象,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适应复杂多变的体内、外变化。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发生系由于内分泌及组织和(或)激素受体发生病理状态所致。
1、热情接待病人,安排床位,做入院介绍。
2、测量生命体征和体重,糖尿病病人还要测量身高和腹围,记录在病历上并通知医生。
3、准确及时执行医嘱,并遵医嘱做好饮食、药物宣教。
4、协助留取化验标本,做好各项检查前宣教。
5、经常巡视观察病人情况,发现异常告知医生并及时处理,同时做好护理记录。
6、危重病人应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7、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他们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更有利于维护病人健康。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护理常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是指由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功能增强,从而分泌甲状腺激素(TH)过多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其特征表现为基础代谢增加、甲状腺肿大、眼球突出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常。
1、体位与休息将病人安置于安静、无强光刺激的房间,保证充分休息。
合并甲亢心脏病或甲亢危象等重症病人应遵医嘱绝对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给予“三高一低”饮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碘饮食),鼓励多饮水,禁止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以免引起病人精神兴奋。
病人腹泻时应食用含纤维素少且容易消化的食物。
3、心理护理关心体贴病人,态度和蔼,以减轻病人心理负担,避免情绪激动。
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定期测体重(一般每周1次),如发现病人有高热、心率增快、烦躁、大汗、腹泻、呕吐等症状加重时,提示可能有甲亢危象,应立即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5、药物治疗护理遵医嘱指导病人按时按量服药,注意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如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皮疹、发热、关节痛及肝功能损害等。
第六章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1.简述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常见病因(1)遗传因素。
(2)肿瘤:垂体瘤是成人垂体功能减退症最常见的原因。
(3)垂体缺血性坏死。
(4)手术、创伤或放射性损伤。
(5)垂体感染和炎症。
(6)下丘脑病变。
(7)其他。
2.简述腺垂体功能減退症的典型临床表现(1)性腺(卵巢、睾丸)功能减退:女性多有产后大出血、休克、昏迷病史,乳腺萎缩、长期闭经与不孕为本症的特征。
男性胡须稀少,性欲减退、阳痿等。
男女均易发生骨质疏松,毛发脱落,尤以腋毛、阴毛明显,眉毛稀少或脱落。
(2)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中枢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其表现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相似,但程度较轻,病人常诉畏寒、皮肤干燥且粗糙等,通常无甲状腺肿大。
(3)肾上腺功能减退:可致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与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表现相似。
病人常有乏力、厌食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血压低,重症者出现低血糖等。
但由于本症黑色素细胞刺激素减少,故出现皮肤色素减退,面色苍白,乳晕色素浅淡,而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则有皮肤色素加深的表现。
(4)垂体功能减退性危象:简称垂体危象(pituitary crisis)。
在全垂体功能减退症基础上,各种应激(如感染、腹泻、呕吐、脱水、饥饿、受寒、中暑、手术、外伤、酗酒等)、麻醉及各种镇静安眠药、降糖药等均可诱发垂体危象。
临床表现不一,可为高热(体温>40°C)或低温(体温<30°C)、低血糖、循环衰竭、水中毒等,可伴有精神异常、谵妄、恶心、呕吐、昏迷等症状。
3.简述垂体功能减退症病人的健康指导(1)疾病知识指导:避免诱因,指导病人保持情绪稳定、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2)饮食指导:指导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进食粗纤维食物预防便秘。
(3)用药指导与病情监测:教会病人认识所服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及不良反应。
4.垂体功能减退性危象的诱因及症状(1)诱因:在全垂体功能减退症基础上,各种应激(如感染、腹泻、呕吐、脱水、饥饿、受寒、中暑、手术、外伤、酗酒等)、麻醉及各种镇静安眠药、降血糖等药物应用均可诱发垂体危象及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