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语用作用的重要性

现代汉语语用作用的重要性

现代汉语语用作用的重要性
现代汉语语用作用的重要性

现代汉语语用作用的重要性

仝金钟(宿迁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江苏宿迁 223800)

摘 要:汉语是我国交流、传播、学习,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代言工具,也是文化、教育、科技,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财富支援。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汉语语用作用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该文从现代汉语的几个层面来研究现代汉语语用作用的重要性。

关键词:词汇特点 体的范畴 语义场 短语的分类 重要性

1 现代汉语词汇静态动态特点

应该说现代汉语词汇是语言中发展变化较大的一部分,词汇发展的规律有静态和动态两种,保持稳定的静态规律主要是构词规律,不断变化的动态规律是词库中的新陈代谢。

我们知道汉语的词大多由单音节“语素”构成的。单音节“语素”在构词上有神奇的力量,单音节“语素”写出来是一个字,所以计算单音节“语素”的数量可以以字的数量来计,常用的大概有3000多个,次常用的也有3000多个。6000多个单音节“语素”,以一定的语法结构组合,可以构成的词有几万个,常用词也有上万个。

因此,当出现了一个新事物或新概念时,需要一个新词表达的时候,可供选择的构词语素有几千个。当人们创造出将活动景物的图像和声音变成电信号并通过无线电波传送出去,使图像和声音重现的过程,就制造出接收图像和声音的电视机,那么,就有了“电视”这个新词来表达上述概念。而“电”“视”这两个语素是古代就有的语素。可见,新词并不一定要创造了新语素才能形成,多半是用库存的语素经过筛选构成新词。

科学的认识,一个单音节语素构词能力强不强,有两个关键条件,一是能否独立成词,二是能否与别的语素构词,且构词时是否灵活。两者能力兼具的叫自由语素。只具备第二种条件,即不独立成词,但能与别的语素组合且组合位置灵活的是半自由语素。只能与别的语素组合且位置不灵活的叫不自由语素。单音节语素中大量的是自由和半自由的语素。自由语素很多,单音词也就很多。使得汉语词库中极易增添新的生命。比如“冰释”,冰是自由的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一块冰”,也可以和其它语素组成合成词,如冰棒、冰雹、冰河、旱冰、滑冰、溜冰鞋。“释”作为消除义,只能成为半自由语素,如:释疑、释然、焕然冰释。不自由语素称词的前缀、后缀,多半是虚化的语素。双音节和多音节语素在数量上始终是少数,而且没有发展的趋势。从古代汉语遗留的“联绵字”来看,数量比先秦西汉只少不多。外来词多数由双音节和多音节语素构成如:咖啡、巧克力、普罗列达里亚,总数量是比古代、近代时多,但仍然有限,这是受汉语言文字本身规律之约束造成的。

词汇的不断变化主要说明词库中新陈代谢的规律。且“动态”一词是和“静态”相比较而言,以词库内的贮存看,词语是在流动中的。有死亡的,有新生的,又有起死回生的,还

有保持长久的生命力生存了几千年的,所以总体来看,它是动态的。

静态的特点也是十分广泛的,就拿现代汉语标准普通话来说,现代汉语标准语普通话,语音有规范,《汉语拼音方案》准确地描写了这个是以“北京音为标准音”的规范。教学语法也描写了这个规范。但词汇的规范则就不同了,以北方方言为词汇规范的标准,不太科学,北方方言分支很多,就一个名称常有多种叫法,且以方言词汇为规范标准,就忽略了社区词汇。“以现代汉语的典范作品使用的词语为现代汉语的词汇规范”,这是基于认为书面语言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的文学加工的规范化形式。就是口语色彩极浓的词语,在文学作品中一般都会反映出来,就形成词汇的不断变化的动态规律,其中,有些是静态的表现在现代汉语语用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2 现代汉语体的范畴

我们在《语言学和语音学基础词典》里就可以看到,体是“对动词作语法描述的一个范畴,主要指语法标志动词表示持续或表示活动类型的方式。”在现代汉语中,部分形容词也有体的分别,所以《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有这样的肯定,“体的范畴是表示动作的过程”。现代汉语中存在某些虚词,它们表示体的意义,几乎是共识。然而,在此基础上要承认现代汉语中存在体的语法范畴,还存在分歧。但不管怎样,毕竟人们承认现代汉语中有表示体意义的手段,承认体意义是有几种类别。《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的“汉语语法的最大特点是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我国某些兄弟民族语言和西方语言里边用形态成分来表示的概念,汉语里边或者不作表示,或者用半独立的词来表示。”这些半独立的词在语法上往往有这样的特点:经常附着在实词之上,也经常附在自由短语之上。

利用半独立的词来表示体意义,是现代汉语表示体的主要语法手段。关于这一点,在各家的研究中有反映。有人在现代汉语中分出七种情貌,除了普通貌是零形式之外,其他六种都用情貌成分表示。这些成分按今天的一般说法,包括助词“着、了”,趋向动词“起来、下去”,语气词“来着”和动词重叠。也有人认为现代汉语中有三种体,“这些词,除了叠动和加强是重复或连用词外,其他的则由补助词表现。进行体和起动体的虚词加在具有动词功能的词之前,这些虚词多半还带有规定者的意味。完成体和结果体的虚词则是加在具有动词功能的词的后面的,这些虚词都是实词变来的,其本身本来可以具有动词的作用。”从中说的虚词,今天分别称为副词如

6—经典理论?现代汉语语用作用的重要性?

“正在、刚、才、恰”,助词如“了、过”,动词如“到、中”。《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提到了五种体,其中三种用助词“着、了、过”表示,短时体用动词重叠表示,可能体现在例如“说得清”“听不懂”。“说得清”“听不懂”之类。根据普通语言学理论,语法范畴的建立是有条件的,“构成语法范畴的基础是对立关系,因此,范畴必须包括两个或者更多相互处于对立关系的同类语法意义。”比如完成体和未完成体的对立。苏联语言学家兹维金采夫认为:“语法意义用语言中具有体系性的某种标志来表达,这就使语法意义变成了语法范畴。”对此我们的理解是指语法形式必须系统地表示语法意义,如果不系统,就不能概括出语法范畴。用这样的标准衡量,现代汉语中的体的语法意义似乎无法上升概括为语法范畴,因为甚至像“了、着、过”这类体助词在表示体意义时也缺乏一贯性,又何谈系统性呢?不过,也应该进一步提出这样的问题:一贯性是否意味着无例外。如果承认一贯性并不排除例外现象,那么结论就可能不同了。

有不少讨论的特点是大多把体当作一个语法范畴、语法概念看待,其实,对体应该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平面来看待和研究。如果能够放开眼界,那么对问题的认识可能会更为全面、准确和深刻,也更能发挥其重要性。

3 现代汉语语义场

现代汉语语义场是由语义系统中的一组有关联的义位组成的、具有一定共同语义特征的聚合体。现代语言学认为,语义现象尽管极为复杂,但它仍是成系统的,是一个与语音和语法相并列的同属于语言系统的子系统。同其它系统一样,语义系统也是由若干成分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性所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

我们分析语义场的性质。语义既是一个系统,包含着整体性原则和关联性原则,那么,它无疑是可以进行结构分析的。结构是系统内成分间内在有机联系形式,或者说是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及层次间依照一定的共同性所形成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总和以及其表现形式。在语义系统中,语义的众多成分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既相互隶属,又相互制约,从而成为一个有序的聚合体。这个聚合体具有层次化和网络化等特点,因而能从结构成分、结构关系等方面进行考察。

要分析语义系统的结构关系,就得必须先确定结构成分。把组成语义系统的基本结构成分称为“义位”。义位是语义系统中能独立存在的基本语义单位,它是以词义中的指称意义为基础,辅之以附加意义而形成的。也就是说,考察一个词义是否为义位,关键在于看它的指称意义能不能独立,能不能与其它指称意义相区别,如果能,则应算为义位;如果两个指称意义没有多大区别,那就应再分析其附加意义有无不同,如不同之处特别明显,也应分别算为义位。比如,把“枯萎”“逝世”“归天”这三个语义单位互相比较,可以看出,虽然它们均是指生物的发展过程,但前者和后两者的指称意义有明显不同,前者是指草木干枯、萎缩,而后二者则是指人的死亡。后二者的指称意义虽然基本一致,但附加意义有差别,分别带有庄重色彩和迷信色彩。因而,它们是三个不同的义位。

通过语义场的分析,有助于全面地观察义位,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意思不同的义位,必然处于不同的语义场,如“走”和“落”即是。意思相近或相类的义位,则处于同一语义场中,如“轻捷”“麻利”“快速”等即是。义位处于同一个语义场,是由它们之间的共性决定的,而个性又使它们相互区别开来。所以,在进行语义结构分析时,不能脱离语义系统对任何一个义位作孤立的研究,而应该首先明确义位在语义场的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并以此为出发点作进一步的比较分析。从这个意义上说,语义场是语义结构分析的基础。

分析语义场的结构模式。语义场是由互相联系的义位组成的。义位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和状态,就是语义场的结构模式。

对于义位之间的联系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词义制约的观点,一是词义联想的观点。就语义场本身的性质来分析,它主要是由义位间的共性联系联结起来的,这是语义场形成的前提,而义位各自所具有的个性,则是语义场得以存在的基础。根据这一看法,从组成义位的义素的角度,我们把语义场的结构描述为由“义素节”和“义素链”所组成的树状结构。在这一结构中,义素节是语义范畴的标志,是语义特征的集中表现。通过义素链的传递,某一义素节从另一高层次的义素节那里接受了语义信息,进行聚合形成义位,又以此为基点,通过义素链从不同的角度向低层次发出信息,继续形成其他义位。值得提出的是,义位是义素节的表现形态,但不是惟一的形态,因为有很少一部分义素节是没有或未用合适的义位来标示的,它们在结构中只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种未能显现出来的义素节称之为“零位”。所以,语义场所包含的语义结构单位是义位和零位,起联系重要作用的是义素链。

4 汉语短语的分类

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和短语结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除独词句外,句子只不过是独立的短语而已。根据这种观点,应当是有多少种结构的短语,相应的便会有多少种结构的句子。

“词组本位说”把句法结构类型和短语类型完全对应起来,即以分析短语的结构类型为基础,扩展到句子结构。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它有可取之处;从实际的作用上看,它也具有相当的成效。它操作起来十分简便,似乎可以一以贯之地分析汉语的一切“结构”,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恰恰是这种简便掩盖了汉语短语类型分析的句法分析中的一些实质性问题,如是不是每个短语都可以在结构类型中找出它的归属?有的虚词和实词组合,其内部结构关系如何看待?结构类型相同的短语,为什么其语法功能和转换关系不同?比如“人才交流”和“学者讨论”在结构分类中都是主谓关系,但前者能作“进行”类动词的宾语,后者不能;前者能在受定语限定之后作主语或宾语,后者不能。许多结构类型不同的短语却有同样的语法功能,这是为什么?

这和前文提到的词汇静态一样,短语同词一样是静态的、备用的语法单位,对它内部进行分析以及据此而进行的分类,其标准与动态的、使用的语法单位—句子的分析不应该是一

7

?现代汉语语用作用的重要性?经典理论

样的,事实上,构成短语的成分和构成句子的成分也并不具有完全的同一性。吕叔湘先生认为“从语素到句子”有一个“中间站”,即短语。这里借用下“中间站”这个说法。如果说汉语语法单位由静态转化为动态有一个中间站的话,那么,这个中间站不是短语,而是句子成分。语和短语都需要这个中间站的过度,才能由静态的备用单位转化为动态的使用单位。“词组本位说”所做的单纯的结构分析究其根源是混淆了两种不同性质的单位,因而没能解决上述问题,也就不能使短语研究向更深的方向发展。

笔者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给短语分类。有一个原则问题必须加以强调,那就是同划分任何语法单位类别一样,给短语分类也应该遵守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则:划分出来的类别能够有效地服务于分析。反过来说,就是不管用什么标准来划分,只要划分出来的类别可以用来有效地说明语法规律,这个分类就应该是有效的语法分类。

从已经掌握的语言材料进行试验的结果来看,依据短语内部的语义关系进行的分类能够较好地服务于语法分析的目的,能够较好地解决至今尚未很好解决的一些句法分析问题,如句法分析中的主宾类问题。用这个新的分类能够较好地说明短语作为与词一样的静态单位,其内部语义关系的不同对它的句法功能以及对包括它在内的更大一级的句法结构有什么影响,而这些问题是依据结构关系分类所无法说明的。事实上,类似这种分类的观点已经有人在实际的语法分析中运用过,只不过是非自觉的罢了。比如许多学者分过“受事主语句”的特点,从这些分析中可以看出:在他们的意识中肯定是把“施事—动作”格式和“受事—动作”格式加以对比,而这两种格式正是从分析语义关系的角度确定的。不过是试图把这种零散的、不自觉地运用语义关系进行语法分析的做法当作一种理论依据加以系统化而已。

给短语分类的标准是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当然,语

义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因此这里就需要给语义标准界定一个范围。如前所述,从分类的目的和结果来看,以语义关系为标准的分类也应该是语法分类,因为它最终是为解释语法现象或语法规律服务的。这种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不是指个别的词与词之间的具体关系,而是指某类性质的词与另一类性质的词之间的概括关系。

因此,任何一种语法分析方法都至少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切分层次;二是揭示被切分出来的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切分层次是对结构的处理,而说明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却与语义直接相联系,要想完全脱离开语义关系是不可能的。由于这种事实,再加上没有分清作为静态的备用单位的短语和作为动态的使用单位的句子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语法单位,目前许多语法论著中对短语结构关系类型的说明实际上是把短语内部的语义关系和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以及句法成分的语法地位纠结在一起了。从这角度看,研究现代汉语语用作用不光是在使用中的重要,而发展继承方面也同样重复,仍然需要我们研究和学习。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

(增订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吕叔湘.《〈近代汉语读本〉序》,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3〕张静.《实用现代汉语》,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4〕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作者简介:仝金钟(1958-)男,汉族,江苏省睢宁县人,南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宿迁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副教授,江苏教育学院宿迁分院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词汇、语法、修辞。

(上接第2页)那么,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走了一条与当今西

方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背景相反的路,因此,西方许多现代化建设中成功的经验,在中国历史发展大背景下,表现出很大的狭隘性和局限性。现实就是这样的,承继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切与新时代条件下建设中的诸多新问题,交相杂陈,使我国成为一个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并存的经济基础上的不均衡性的发展中国家,表现为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东西发展以及资源分布等不平衡现状。这个现实,正是我们党的各个管理部门做出相应正确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管理体制进行实行的基础。科学执政在治理国家发展的方略上表现为方法论原则和方法论具体,体现在从思想认识层面到管理运做层面的各个环节。例如,古人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正、奇作为指导原则,其对象分别是国家、军事,环境是和平时期、战争时期,历史、环境、条件、对象等决定着不同的指导思想,在这里两种环境、两种对象、两种条件,而形成两种方略,就是方法论原则;而方法论具体就是,具有科学思想认识的管理者,在运用管理科学的体制、方法、方式进行管理的过程;如表现在和平时期,治理过程中,走正道,做正事,成正果,方方正正,犹如写“正”字一样,一笔一

划,不能突发奇想而用“奇”。所以,坚持科学的执政观,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原则及方法论具体,在新的历史时期才能不断提高党所要求的执政党的五大执政能力。这正是科学执政观的方法论内涵。

总上所述,深刻而正确地理解科学执政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加强和提高执政能力重要环节,从理论内涵、认识论内涵、方法论内涵三个角度的认识探索,来深刻把握科学执政观的思想内涵,透过抽象概念的表象,挖掘其中的科学实质,这正是理论工作者的责任。因为,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有正确的行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文件.〔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43P.

〔3〕《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1800-1949,主编:许纪霖、陈达凯.生活、读者、新知上海三联书店1996.

〔4〕《中国现代化报告2001》著作责任者:中国现代化报告课题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8—经典理论

?现代汉语语用作用的重要性?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 1.范围 本规范(草案)提出了现当代社会生活中比较稳定的、使用频率较高的汉语普通话常用词语 56 008 个,形成《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给出了词语的词形。 本规范(草案)可供中小学语文教学、扫盲教育、汉语教育、中文信息处理和辞书编纂等方面参考、采用。 2.术语和定义 2.1 常用词 现代汉语普通话范畴中使用频率高、适用范围广的词语。 2.2 词形 本规范(草案)指词语的书写形式。 2.3 词频 在一定数量的语料中同一个词语出现的频度,一般用词语的出现次数或覆盖率来表示。本规范(草案)指词语的出现次数。 2.4 频级 同一语料调查范围中词频数相同的为一个频级。本词表频级统计分两步:第步形成不同类型语料库的频级,即原始频级。第二步形成总语料的频级,就是将几个原始频级之和再除以不同类型语料库的数目。 3.研制原则 3.1 词和语兼顾原则 本规范(草案)的词语收录,以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为主。同时,根据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也收录一些常用的缩略语、成语、惯用语等熟语,以及表达整体概念名称的其他固定短语。 3.2 系统性和实用性兼顾原则 本规范(草案)的词语收录,既注意词语的系统性,又注意词语在语用中的实用性。如以表示季节为根词的一些词,全部收录它的加缀词“初春”“初冬”“初

秋”“初夏”,但对于“‘晚'+季节”的词语,只收录“晚春”“晚秋”,未收录“晚冬”“晚夏”;对于“‘残'+季节”的词语,只收录“残冬”未收录“残春”“残 秋”“残夏”。 4.《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说明 4.1 本表研制过程中,收集词语同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语料库”核心语料库、厦门大学的新词语语料库、《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等所收词语进行了比对,并查验了该词在人民网《人民日报》报系网页以及 Google 网简体中文网页、百度网等常用网页上的使用情况。 4.2 本表用来检测词频的语料库有: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语料库”中经分词标注的4 500万字语料、《人民日报》2001年?2005年约1.35亿字的分词标注语料和厦门大学的现当代文学作品语料库约 7 000 万字的语料。总共 2.5 亿字。 4.3 本表共收录常用词语56 008个,包括单音节词3 181 个,双音节词语40 351 个,三音节词语 6 459个,四音节词语 5 855个,五音节和五音节以上词语 162个。表内条目按频级升序排列,频级相同的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 4.4 本规范(草案)提供了《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的音序索引,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同音的条目按笔画数由少到多排列。其中,词语的读音只供检索使用,不代表词语的读音规范。

《现代汉语语法》综合练习与答案

第十部分:现代汉语语法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哪个的“语法”是“语法规律”的含义?(B)A语法是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 B汉语语法有不同于英语语法的特点。 C《现代汉语》包括语法。 D你那本语法太难懂。 2、下列哪种词类是实词?(A) A副词B助词C介词D语气词 3、下列哪种词类是虚词?(C) A叹词B形容词C連词D量词 4、下列哪种词类是加词?(D) A数词B名词C代词D副词 5.、下列哪种词类是体词?A A数词B区别词C拟声词D动词 6.、下列哪种词类是谓词?D A区别词B副词C量词D形容词 7、下列词属于名词的是(A) A开关B勇敢C忽然D谢幕 8、下列词属于数词的是(B) A条B半C人D亮 9、下列词不属于量词的是:(C)

A关B山C趟D家 10、下列词属动词的是:(C) A清B别C请D很 11、下列词属形容词的是:(A) a.黑乎乎 b 夺取 c 休息 d 喜欢 12、下列词属区别词的是:(A) a、民用 b 努力 c 相继 d 依旧 13、下列词属于连词的是(C) a 在 b 至于 c 而且 d 我 14、下列词属于介词的是:(C) a 明确 b 的确 c 被 d 清醒 15、下列词属于助词的是:(A) a.所 b 够 c 就 d 朝 16、下列词属于语气词的是:(C) a关于 b依照 c 而已 d自从 17、下列词属于代词的是:(A) a 怎样b可以c愿意 d 十分 18、下列词属于叹词的是:(A) a 喂 b 在 c比 d 的 19、下列词属于拟声词的是;(B) a哎呀 b 哗然 c 唉 d 恩 20、下列短语属于主谓短语的是:(A)

《现代汉语通论》四五章答案

说明:本答案仅供参考,请不要当做绝对标准使用。另外,学习本课程应以读书为主,先把问题弄明白,精彩之处尽量做到“熟读成诵”。 第四章语法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法概述 练习参考答案 (略) 第二节词类和功能分析法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一、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并指出属于什么词类,以及什么小类。 答: 1、我的(一)个战友来了。(数词) 2、他去过三(次)上海。(量词,动量词) 3、我不(管)这种事。(动词) 4、青年们要到(山上)去。(名词) 5、桌子(上)有什么?(方位词) 6、我们在路上碰到了三个(熟人)。(名词) 7、他刚刚走(过)山。(助词) 8、他会干这种事(吗)?(疑问语气词) 9、你给我的书我看完了,(这)是我近年来最喜欢的一本书。(指示代词) 10、这个人非常(坏)。(形容词) 二、标明下列各组词的词性: 答: 坚决——决心(形容词——名词、副词)可爱——热爱(形容词——动词) 荣誉——光荣(名词——形容词)企图——意图(动词、名词——名词) 答案——答应(名词——动词)气愤——气魄(动词——名词) 批语——批示(名词——名、动)残杀——残忍(动词——形容词) 诱饵——诱惑(名词——动词)兴奋——兴趣(形容词——名词) 安心——担心(动词、形容词——动词)道歉——抱歉(动词——动词) 安慰——欣慰(动词、形容词——形容词)感激——激动(动词——动词、形容词)愉快——高兴(形容词——动词、形容词) 三、注明下列句中带黑线词的词性: 答: 1、我们马上开始这项工作。(动词,名词) 2、你说应该朝什么方面考虑?(动词,疑问代词) 3、对这个学生的经历,老师们都很了解。(动词) 4、三十岁以上的教师都可以享受休假。(名词,助动词) 5、新老同学开始都需要出操。(名词,动词) 四、鉴别下列带黑线的词,哪些是形容词,哪些是副词: 答: 1、这里风景的确不错(副词)——这里风景确实不错(副词) 2、长久没有好处(形容词)——永远没有好处(副词)

华师大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声调:指的是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 2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是构词的备用单位。 3兼类:指在词义上有联系,并在不同的场合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的的词类的语 法功能的词。 4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法成分的分句加上贯通全句的句调构成的。根据分句间的意义关系划分,复句可分为联合复句、偏正复句两大类。 5零声母:有一些音节的开头不是辅音而是元音,这就是说,它们的声母是“零”,所以把不用辅音充当声母的字称为“零声母字”。 6离合词:现代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拆开来使用,如“洗澡”、“理发”合起来算一个词,分开用时“我洗了个澡”,“我这个月理了两次发”,算两个词。这类词称之为离合词。 7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结构规律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三方面。 8紧缩句:是由复句紧缩而成,紧是紧凑,指语气上紧,隔开分句的语音停顿没有了,缩是缩减,指结构上有些词语被压缩掉了。是分句间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 9辅音的发音部位:指发辅音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部分,例如发辅音【p】时,上下唇形成对气流的阻碍,因此,双唇就是【p】的发音部位。 10成词语素: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叫成词语素,能够单独成词,也能够跟其他语素组合成词。 11活用:在特定的条件下为适应某种修辞上的需要,将甲类词偶尔或临时用在乙类词 上,这就是词的活用。 12句型:是句子的结构类,即根据句法成分的配置格局分出来的类。共分成两个大类:单句和复句。 13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14语义场:若干具有共同核心义素的词语(以义项为单位)构成的聚合体,就是语义场,又叫词汇场,有时简称义场或词场。 15语法功能:词与词相结合的能力和词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16语义指向:是句子中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主要指非连续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全国-现代汉语y试卷(精品)

现代汉语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 1、声母相同的是()(1分) A:南、劳 B:见、欠 C:兵、奔 D:是、思 2、属于成词语素的是()(1分) A:蛛 B:蝴蝶 C:蜘 D:语 3、属于单纯词的是()(1分) A:美好 B:高大 C:骆驼 D:驼毛 4、属于音译词的是()(1分) A:伏特加 B:美德 C:心疼 D:深浅 5、“六书”中,促使汉字字量大大增加的结构方式是()(1分) A:会意字 B:形声字 C:象形字 D:假借字 6、词性不同的同义词是()(1分) A:邂逅、碰到 B:纸、纸张 C:偶然、偶尔 D:悲伤、悲痛 7、属于前鼻音韵母的是()(1分) A:欧 B:灯 C:恩 D:微

8、下列加点词属于兼类词的是()(1分) A:白颜色|白跑一趟 B:态度很端正|端正了态度 C:人老了|别老哭啊 D:盐的结晶|这是他十年心血的结晶 9、属于述补短语的是()(1分) A:身材魁梧 B:称他为老同志 C:学懂 D:金子似的 10、属于谓词性短语的是()(1分) A:十年前 B:妈妈的微笑 C:有资格晋升 D:一百个 11、近2000年来,汉字的标准字体都是()(1分) A:隶书 B:楷书 C:篆书 D:行书 12、不属于主谓句的是()(1分) A:谁? B:书我买来了。 C:我把柳条编花篮儿了。 D:事情已经落实了。 13、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汉字规范化的产物是()(1分) A:小篆 B:大篆 C:隶书 D:金文 14、属于疑问语气的是()(1分) A:这样说是可以的。 B:你今天不走,是吧? C:哼,做梦! D:请稍等。 15、韵头、韵腹、韵尾俱全的是()(1分) A:鸟 B:娃

现代汉语“语法、语用”要点

1语法概说 1.1语法和语法学 语法√、语法学√ 1.2语法单位 语素√(语素的检验方法(替代法)、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词√ 短语√(短语和词的分界)(扩展法) 句子√ 2词的分类 2.1词类概说 划分词类的标准(词的语法功能,词的语法功能就是词的组合能力)、 词类(词的语法类别);词性(词的语法特征) 词类系统表5-1 2.2实词(能充当句法成分,既有词汇意义又有语法意义的词) 2.2.1体词√ 2.2.1.1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1.名词可以受量词修饰,一般不能直接受数词修饰,要在 数词之后加上量词,才可以修饰名词 2.一般不受副词“不,很”修饰 3.名次经常用做主语,定语、宾语(包括介词宾语),一般不能做状语。 【4.名词无单复数之分,不论单数复数,形式上是一样的←严格意义上不算 名词特点,是汉语特点】) 名词的特殊用法(部分名词可以充当谓语、状语、可以重叠) 名词的附类:方位词(是名词的一个附类,单纯/合成,黏着、定位、封闭) 2.2.1.2数词(是用来表示数目的,但数词不同于数目) 数词(有限的、封闭的 eg.一、二、三、十、百、千)、数目(无限的、开放 的 eg.十一、二十三、四百零五) (数词是用来表示数目的,但数词不同于数目。) 2.2.1.3量词(表示计量的单位) 物量词(名词前)、动量词(动词后)、时量词(兼有物量词和动量词的特点) 2.2.2谓词√(主要充当谓语,有时也可以做主语、宾语) 2.2.2.1动词 动词的语法特点(A绝大多数动词可以带宾语,不能带宾语的和只能带施事宾 语的是不及物动词 B多数动词可重叠。【单音节AA(第二音节轻声) 双音节ABAB(第二、四音节轻声)】【动词重叠表示动作的短暂,如“你休息 休息就会好的”;同时也表示尝试,如“这辆车让我先骑骑”】 C动词 前一般不能加“很”等程度副词 D大多数动词可以受“不,没(有)”修饰, 构成“V不V”或“V没V”肯定否定重叠形式 E动词经常加上“了、着、

《现代汉语通论》语法_课后作业答案[1]1

172页第四章第一节练习题 一、汉语语法的总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汉语语法的四个主要特点。 语言中用来表示语法关系、表现语法意义的语法手段有多种多样,重要的有:形态变化、词序变化、虚词运用等等。有的语言偏重于形态变化,例如法语、俄语;有的语言偏重于词序变化和虚词运用,例如汉语。汉语的特点是在跟印欧语的比较中表现出来的。它的总特点是:不依赖于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而主要借助于语序、虚词等其他的语法手段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这一总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例如:“名词+动词/形容词”构成“主谓结构”,词序一变化,“动词+名词”就构成了“述宾结构”,“形容词+名词”就构成了偏正结构。例如:我们同意(主谓关系)--同意我们(述宾关系)衣服干净(主谓关系)--干净衣服(偏正关系) 2.词的运用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重要作用。 汉语里的虚词十分丰富,作用也特别的重要。例如:某些句法结构有没有虚词,结构关系和语义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爸爸妈妈”和“爸爸的妈妈”意思不同。 3.语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在印欧语里,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简单的对应关系。但是在汉语里,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就比较复杂,除了副词只能做状语,属于一对一之外,其余的都是一对多,即一种词类可以做多种句法成分。例如:名词主要做主语宾语,但有时也可以做定语、谓语等。 4.短语的结构跟句子的结构以及词的结构基本一致。例如: 结构类型短语词句子 联合哥哥弟弟兄弟团结,团结,在团结。 偏正牛皮箱子皮箱伟大的人民! 述宾管理家务管家欢迎新同学。 述补说得明白说明高兴得跳起来。 主谓年纪轻年轻我们上课。 二、请以“不怕辣”、“辣不怕”和“怕不辣”为例,说明汉语语法语序变化的特点。 语序是汉语句法结构中的一个主要的表达手段,同样的词排列顺序不同,句法结构关系也不同,所表达的意义也有所不同,例如:“不怕辣”、“辣不怕”和“怕不辣”三个词:不、怕、辣,排列的语序不同,其结构关系分别是:述宾结构、主谓结构、述宾结构。其语义程度越来越深,其中和否定词“不”的语义指向有很大关系。“不怕辣”就有被动的承受,“辣不怕”有勇气主动来承受“辣”,因为这里的话题是明白的。“怕不辣”是“怕”的结果。 三、汉语的量词使用有什么特点? 量词一般不单独使用,而是与数词一起构成数量短语,如“一个”“两次”“三天”,或者与代词构成指量短语或疑量短语,如“这个”“那次”“哪天”。数量短语、指量短语和疑量短语统称量词短语。量词短语可以出现在名词前或动词后,如“一个人”“走两次”“等三天”,也可以与形容词组合,如“一丈长”“两尺宽”。 四、汉语常常使用重叠手段,请举出几种实例。 (一)ABAB式:

华东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6考研经验

复试终于尘埃落定,这一年的辛苦终于有所回报。回来以后很多学妹希望我能写一写今年的考试经验。结束一切之后匆匆打开电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记录来告诉你们我的过程,作为最微不足道的借鉴。 我是2015年报考的2016届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研究生,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学方向),初试成绩402分第一名(政治68,英语83,专业课一127,专业课二124),复试成绩第二名(267.6),综合成绩第一名。 我是二战华师,第一年的时候九月份回国着手准备考研,由于本身是跨专业,再加上自己没能做到彻底地静心学习,导致考试的时候准备非常不充分,只考了351分,其中最重要的专业课二语言学基础只有98分。 第二年我在九月份开始正式复习。可能对有些同学来说九月份稍晚,这个我觉得因人而异,因为对我来说战线拉得太长不是一件好事,而且第一年复习的专业课还没有完全忘记,所以我开始的时间相对较晚。建议时间还是依照大家自身情况而定。 下面主要谈一谈各科的复习计划和自己的经验。 政治68 其实我感觉政治我是最没有发言权的,第一年政治考了61分,经过一年的努力政治也只考了68分。说来惭愧,和我一起复习的同学在政治上花费的时间普遍比我要少,但分数都在70+。 我个人认为政治最重要的就是考研大纲和肖秀荣的最后四套卷。期间其实我做了很多题,但是最后似乎对我作用不大。本着不误人子弟的原则,建议大家还是百度一下各种政治大神的政治考研经验,不要像我一样背了两年还是六十多分。英语一83 我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出身,再加上考研之前已经考完了专八,所以英语对我来说需要花费的时间不大。整个准备期间英语资料我只用了全套考研真题和一本《经济学人》。 九月份开始到大概十一月初,我每天早上自己翻译一篇《经济学人》中的文章,然后把生词记录下来,晦涩的长难句摘抄下来,大约半小时。到十一月份整本《经济学人》翻译完,再回去每天背一张自己写的生词表,分析背诵长难句,时间大约也是半小时。这样算是把词汇量巩固了一遍。 十一月初我开始做真题,每天一套。做真题的时候要给自己采用模考的方式,不能看手机不能查资料,只能是一份真题,然后再自己对答案,改错。真题做了大概不到十套,其中2010年往后的是重点。 所有真题做完以后我又开始每天做一套,这时候做的只是2010年之后的题目。虽然大部分题目已经知道答案是什么,但是第二遍的目的在于了解出题思路而不是判断对错。这样反反复复真题做了四五遍。 上面谈到的做真题不包括作文。因为我觉得作文是一件很费脑费力却提高缓慢的过程。直到考试之前我也没有练习作文,其中不乏英语专业出身的优势。但是在最后的冲刺阶段作文相对其他部分来说却是最重要提分的项目,建议大家如果英语基础不是太好的话还是多搜一搜英语写作的经验贴,多练习,这样才能提高。 专业课一127 说实话专业课一我几乎是没有准备,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我不擅长的政治和专业课二了。专业课一写作和上面讲到的英语写作一样,是一个非常考察功底的项目。我觉得我的分数还是得益于我平时喜欢写些东西,看的书也比较杂。

现代汉语语法使用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 一、词类 词可分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得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得意义,基本用途就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与拟声词。 (一)实词 1.名词:表人与事物得名称。 (1)表人与事物得名称得,如:学生、书、瓜、菜、计算机 (2)表时间得叫时间名词,如:早、晚、上午、清晨 (3)表方位得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 (4)表专用名称得叫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 (5)表抽象事物得名称得叫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6)表处所得叫处所名词,如:墙上、书屋 2.动词:表人或事物得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表动作、行为得,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 (2)表发展、变化得,如:变化、生长 (3)表存现得,如:有、无、消失、存在 (4)表使令得,如:使、让、叫 (5)表判断得,如:就是 (6)表相似得,如:象、似 (7)表心理活动,如:爱、想、喜欢、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8)表能够、愿意得,叫能愿动词,如:能、会、要、应、肯、敢、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 3.形容词:表人或事物得形状、样式、性质 (1)表事物得形状,如:高、矮、胖、瘦、大、小 (2)表事物得性质,如:美、丑、恶、甜、苦、好、坏、奢侈 (3)表事物得状态,如:快、慢、迅速 4.数词:表人或事物数目得词。 (1)表确数得,如:一、十、亿、半 (2)表概数得,如:几、一些、上万 (3)表序数得,如:第一、老九 (4)表分数得,如:三分之一、七成 5.量词:表人、事物得单位或动作、行为得单位得词。 (1)表物量得,如:个、张、只、支、寸、吨 (2)表动量得,如:次、下、回、趟、场 6.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得词。 (1)表人称代词得,如:我、您、她、她、它、我们、您们、她们、咱们、自己、人家

现代汉语语法

层次分析法,又称“直接成分分析法”,是对句法单位(包括短语和句子)的直接成分进行结构层次分析的方法。由于切分过程中尽可能采用二分,所以层次分析法又称作“二分法”。 1、基本分析原则 语法从表面上看是线性排列的符号序列。线性排列是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说出或写出的形式。但是语法结构却是有层次性的,层次是指句法单位在组合时所反映出来的不同的先后顺序。 表层的线性关系背后暗含着隐性的层次关系。小的语法单位是大语法单位的组成部分,大的语法单位是由小的语法单位组合而成的,本身又可以成为更大语法单位的组成部分。 语法结构的每个层次一般直接包含比它小的两个语法单位,这两个小的语法单位就是直接成分。每一个直接成分又可以包含更小的直接成分。 例如: 我们进行社会调查 |主||____谓_______| |_述 | 宾____ | |_定)中 | 层次分析法就是逐层将一个句法单位(联合短语等由多个直接成分组成的短语除外)切分成两个直接成分,直到不能再切分为止的句子分析方法。 2、分析过程 层次分析法的分析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切分结构层次,第二步是确定结构关系。 例如: 他去年去了一趟美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谓关系 |___||______________| 状中关系 |________| |__| 述宾关系 |_| |___| 述补关系

切分过程中应注意: ①第一步切分非常重要,第一步切分不当,后面便容易全都切错。 ②必须逐层切分,直至分析出每个实词,语素不需要切分。 ③为避免切分过程中的遗漏,一般采用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逐块切分的分析步骤。 3、层次分析法的图解表示 层次分析法中常用的图解表示法是切分法、组合法和树形图。 ①切分法 切分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将所要分析的短语或句子作为一个整体,从大到小,逐层切分。 例如: 申奥成功有助于中国的改革与开放。 |_ 主 __| |______ 谓 ________________| |主| |谓| |_述_ |______ 宾___________| |__ 定_)_ 中 _______| | 联 + 合 | ②组合法 组合法是把所要分析的短语或句子切分到单词,然后从小到大,依次组合起来。例如: 他弟弟在北京念大学 |_定中_| |_介宾_| |_述宾_| | |____状中____| |_____主谓______| ③树形图

黄廖版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 导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1.现代汉语的含义见教材*第2页 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见教材第2-3页 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 3.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方言见教材第4-5页 3.1.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北方话、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北方方言可以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赣方言(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可以分为新湘语和老湘语两个方言片。 客家方言(客话)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福佬话)以福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可以分为五个次方言:闽南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以建瓯话为代表、闵中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以话为代表。 粤方言(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3.2.九大方言区(新增): 徽语皖南徽州一带方言,原属江淮官话。 晋语山西保留入声调的地区,原属北方方言 4.现代汉语规范化见教材第6-7页 语言规范的两层含义:形成规范、遵守规范 语言规范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制定语言规范):保障人际交流和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语言规范的可能性(实现语言规范的两个基本条件):建立合适的规范化标准、加强语言规范化的研究和教育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语音方面以北京音为基础,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语言规范化的持续性 第二节现代汉语课程 第一章语音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音概述 1.语音的属性 1.1.语音的三种基本属性:物理属性(与语音四要素的关系,详下)、生理属性、社会属性(语音的本质属性)见教材第14页 1.2.语音四要素见教材第14-15页

现代汉语模拟试卷D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现代汉语》试卷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跟汉语同属汉藏语系的语言是() A马来语 B老挝语 C蒙古语 D侗语 2.声母g k h不能拼的是() A开口呼 B齐齿呼 C合口呼 D撮口呼 3.下列各组词语,辅音声母为清浊对立的一组是() A鼓劲 B蛮荒 C男篮 D资质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音高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B妇女的声带比男子要厚。 C汉语中音长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D汉语“天”、“空”两个音节的音高不同。 5.“雷峰塔”、“塔吉克族”、“一座塔”中的“塔”分别是() A词、语素、字 B语素、字、词 C词、字、语素 D语素、词、字 6.属“词缀(前缀)+词根”的一组派生式合成词是( ) A老乡、老婆、老鹰 B老屋、老师、老几 C老鼠、老板、老少 D老外、老人、老友 7.“我跟老张商量了一下,感觉还是稳妥一点好。”中,划浪线的“跟”字是()A连词 B副词 C介词 D助词 8.“激动得掉下了眼泪”属于() A述宾短语 B述补短语 C偏正短语 D连谓短语 9.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他是一名翻译 ..。 ..还专家 ..,翻译 ..了很多文章。 B他比专家

C他花.了三块钱买了一盆花.。 D这位代表代表 ....大家发了言。10.“一树梅花就是一树诗。”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方式是( ) A明喻 B借喻 C暗喻 D拟物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语流音变 2.语义场 3.语法功能 4.语义指向 三、判断说明题(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不必说明理由;错误的打“×”,必须说明理由。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社会变体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上。() 2.语音的强弱跟说话时用力的大小没有关系。() 3.“清晨登程”这四个字的韵母,都是后鼻音。( ) 4.“象、悉、鼎、澳”这4个字的笔画数分别是11、11、12、15。() 5.“呼和浩特的小孩儿”中的语素有4个。() 6.“触电”原来指“人或动物接触电流,造成肌体受损,甚至死亡”,现在又可以表示“戏剧演员参与演电影,拍电视剧”,这种现象属于词义的转移。 7.形容词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8.“我们打算去北京。”这句话的谓语是连谓词组。() 9.“屋顶飘着一面红旗。”这个句子的主语是“红旗”。() 10.黑龙江人常说:“这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发芽。”——“插根筷子都会发芽”的说法是在打比方,以写土地的“肥沃”。 四、操作题(共34分) 1.有的方言区的人把“鱼翅”说成“鱼刺”,把“没有权”说成“没有钱”,请分析其发音错误,并指出在发音方法、发音部位或舌位、唇形上如何帮助他们纠正(6分) 2.给下列外来词语分类(8分) 蒙太奇 BBS 丁克敌敌畏托福(指一种考试)摩托艇取缔因特网3.请将“初六、唠叨、雪白、有限、拼搏、打倒”这7个词,按构造类型,分别填在相应的横线上(6分) (1)单纯词:(2)派生词: (3)联合式:(4)偏正式: (5)述宾式:(6)述补式: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 1.范围 本规范(草案)提出了现当代社会生活中比较稳定的、使用频率较高的汉语普通话常用词语 56 008个,形成《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给出了词语的词形。 本规范(草案)可供中小学语文教学、扫盲教育、汉语教育、中文信息处理和辞书编纂等方面参考、采用。 2.术语和定义 2.1 常用词 现代汉语普通话范畴中使用频率高、适用范围广的词语。 2.2 词形 本规范(草案)指词语的书写形式。 2.3 词频 在一定数量的语料中同一个词语出现的频度,一般用词语的出现次数或覆盖率来表示。本规范(草案)指词语的出现次数。 2.4 频级 同一语料调查范围中词频数相同的为一个频级。本词表频级统计分两步:第一步形成不同类型语料库的频级,即原始频级。第二步形成总语料的频级,就是将几个原始频级之和再除以不同类型语料库的数目。 3.研制原则 3.1 词和语兼顾原则

本规范(草案)的词语收录,以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为主。同时,根据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也收录一些常用的缩略语、成语、惯用语等熟语,以及表达整体概念名称的其他固定短语。 3.2 系统性和实用性兼顾原则 本规范(草案)的词语收录,既注意词语的系统性,又注意词语在语用中的实用性。如以表示季节为根词的一些词,全部收录它的加缀词“初春”“初冬”“初秋”“初夏”,但对于“‘晚’+季节”的词语,只收录“晚春”“晚秋”,未收录“晚冬”“晚夏”;对于“‘残’+季节”的词语,只收录“残冬”未收录“残春”“残秋”“残夏”。 4.《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说明 4.1 本表研制过程中,收集词语同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语料库”核心语料库、厦门大学的新词语语料库、《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等所收词语进行了比对,并查验了该词在人民网《人民日报》报系网页以及Google网简体中文网页、百度网等常用网页上的使用情况。 4.2本表用来检测词频的语料库有: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语料库”中经分词标注的4 500万字语料、《人民日报》2001年~2005年约1.35亿字的分词标注语料和厦门大学的现当代文学作品语料库约7 000万字的语料。总共2.5亿字。 4.3 本表共收录常用词语56 008个,包括单音节词3 181个,双音节词语40 351个,三音节词语6 459个,四音节词语5 855个,五音节和五音节以上词语162个。表内条目按频级升序排列,频级相同的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 4.4 本规范(草案)提供了《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的音序索引,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同音的条目按笔画数由少到多排列。其中,词语的读音只供检索使用,不代表词语的读音规范。

现代汉语语法学习题集

现代汉语语法学习题 名词解释 1、语法:语言中的词语之间相互结合的结构方式和结构关系。 2、语法形式:语法成分中能够表现语法意义的声音部分以及声音部分的结构变化和排列次序等形式。 3、语法意义:凡是语言过程中通过语法形式所产生出来的附加意义或结构意义。 4、语意意义:一个词所发生的形式变化,又称屈折变化。 5、后缀:附加在词根后面的构词成分。 6、形态:能够表达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7、狭义形态:同一词在不同功能上的语法形式的屈折变化,又称构形法形态。 8、语法范畴:词法内语法意义的归类与概括。 9、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不是逻辑概念上的分类。 10、主语:就是位于句子前半部的被陈述对象。 11、宾语就是谓语动词(述语)后所支配,涉及的对象。 12、谓语:位于句子的后半部(主语之后)的陈述词语。是用来陈述主语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 13、扩展:是拉长语言单位的长度。使一个语言片段由简单到复杂。 14、紧缩:即缩小语言单位的长度。使一个语言片段由复杂到简单。 15、层次分析法:就是逐层顺次找出某一语言片段的直接组成成分的方法。 16、狭义同构:要求两个语法形式长度相同,词的排列次序相同,词类一一对应,层次构造也相同,相对应的语法形式功能也同。即要求功能与层次全面对应 17、广义同构:两个语法形式其基本结构相同。 18、同一性原则:指具有变换关系的两个句式中相对应的实词或实词性成分,以及这些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必须保持一致。 19、语法条件限制:语法上的某些差别会影响到变换式的成立与否。 20、语音条件限制:音节的多少会影响到变换式的成立与否。 21、三向谓词:指可以与施事格,受事格,与事格组合的谓词。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笔记

第四章语法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法概述 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见教材第170-172页 1.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 所谓的词序不同实际上有三类不同层面的情况: a.语用的语序变化 b.语义的语序变化 c.语法的语序变化 2.虚词的运用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重要作用。 3.汉语词类根语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4.短语的结构跟句子的结构以及词的结构基本一致。 第二节词类和功能分析法 1.词类及其划分标准:形态标准(形态标志、形态变化)、意义标准、功能标准见教材第174-176页 2.实词与虚词的区别:能否充当句法成分见教材第176页 3.体词与谓词见教材第177页 4.各词类的语法特点及内部小类见教材第177-184页 第三节词类划分的理论与实践 词类辨析重点 动词和形容词,时间名词与时间副词,形容词和副词,区别词与形容词、名词,区别词与副词,介词和动词,介词和连词见教材第187-190页(参见课后练习) 第四节短语类型特点 短语的结构类型重点 短语(词组):偏正词组、述宾词组、述补词组、联合词组、主谓词组、同位词组、连谓词组、兼语词组 短语(结构):量词结构、方位结构、介词结构、“的”字结构

见教材第194-199页(参见课后练习) 第五节层次分析法重点 1.层次分析法的目的时揭示一个句法结构隐藏在线形排列背后的固有的层次特结构关系,其方法是逐层依次找出各层次的直接成份,并进一步说明直接成份之间的结构关系。见教材第204页 2.层次分析的三原则:结构原则、功能原则、意义原则见教材第206-207页 (参见课后练习) 第六节句型系统 1.前后都有停顿,带有一定语调,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人们用来进行交际的基本语言单位就叫句子。见教材第209页 2. 3.句型分析的原则和方法见教材第212-214页 表示语气的因素不影响句型。 功能相同的词语互相替换不影响句型。 扩展一般不影响句型。

现代汉语语法书籍介绍.

现代汉语语法书籍介绍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淑湘著,商务印书馆,1989年。 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84年。 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 语法讲义,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4年。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丁声树等著,商务印书馆,1962年。 汉语口语语法,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 语法研究和探索(1-8),北京大学出版社,始自1983年。 语法研究入门,吕叔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 现代汉语法研究的现状和回顾,朱一云、王正刚选编,语文出版社,1987年。 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陆俭明著,1993年。 现代汉语参考资料(下册),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 汉语语法研究参考资料,王松茂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 句型和动词,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教研室编,语文出版社,1987年。 汉语析句方法讨论集,《中国语文》杂志社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 汉语教学语法研究,高更生、王红旗等著,语文出版社,1996年。 歧义问题,文炼、允贻著,1985年。 语用学概论,何自然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 语用研究论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汉语运用的语用原则”课题组编著,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 动词用法词典,孟琮、郑怀德等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 三个平面的语法观,范晓著,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

三个平面:汉语语法研究的多维视野,袁晖,语文出版社,1998年。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沈阳、郑定欧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现代汉语虚词散论,陆俭明,语文出版社,1999年。 现代汉语语法基本知识,宋玉柱,语文出版社,1997年。 现代汉语短语,齐沪扬,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 现代汉语句子,陈昌来,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 现代汉语虚词,张谊生,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 现代汉语实词,方绪军,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范开泰等,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 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邵敬敏,华东师大出版社,1996年。

现代汉语语法练习题

第五章语法 一、名词解释 1.语法 2.实词 3.双宾句 4.虚词 5.兼语短语 6.句子 7.语素 8.短语 9.祈使句 10.方位短语 11.疑问句 12.非主谓句 二、填空题: 1.词类指的是词在语言结构中表现出来的类别,对汉语词进行分类,必须以词的为依据。 2.实词和虚词最大的不同是虚词不能单独充当成分。 3.词的语法功能是指词的。 4.词的分类是逐级进行的,首先根据能否作句法成分,可以把词分为实词和两大类。 5.语气词经常附着在句末,表示某种语气,普通话里最常见的语气词有 。 6.副词的语法特点是一般只能充当。 7.代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 8.助词包括结构助词、动态助词、以及“所、似的”等其他助词。 9.现代汉语的五种基本短语是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中补短语、主谓短语、联合短语,它们是根据来分类的。 10.在偏正短语中,起限制或描写作用的成分叫修饰语,被修饰的是。 12.“今天春节”是关系的短语。 13.“从黄河游泳”从结构关系上看是短语。 23.就词性来说,“突然”是,“忽然”是。 24.就词性来说,“正在”是,“现在”则是。 25.从结构关系看,“他自己、西岳华山、校长蔡元培”等是短语。 26.“学校管理部门同志的想法”中的定语是。 28.“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劳动”中“是”是词,“他是老想着大伙儿”中的“是”是词。 三、单项选择题(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选择并将其标号填在括号内) 3、()能用数量短语修饰。 A代词 B动词 C形容词 D名词 4、()不能用“不”修饰。

A动词 B形容词 C名词 D副词 5、()表示动作的量。 A名量词 B动量词 C时量词 D形量词 6、能带宾语的是()。 A名词 B动词 C形容词 D副词 7、“上来”是() A助动词 B判断动词 C趋向动词 D及物动词 8、“国营、民用、大型”是() A动词 B名词 C副词 D区别词 9、“不、没”都是() A程度副词 B时间副词 C范围副词 D否定副词 10、“很、挺、十分”是() A程度副词 B范围副词 C语气副词 D情态副词 11、“我、你、他”是() A指示代词 B疑问代词 C人你代词 D名词 12、“他在黑板上写字”的“在”是() A动词 B副词 C介词 D方位词 13、“着、了、过”是()。 A结构助词 B动态助词 C其他助词 D语气词 14、“哎哟”是() A拟声词 B语气词 C叹词 D助词 15、“今天星期日”是() A主谓短语 B述宾短语 C述补短语 D偏正短语 16、“彻底解决”是() A主谓短语 B述宾短语 C述补短语 D偏正短语 17、“去打电话”是() A主谓短语 B连动短语 C兼语短语 D同位短语 18、“明代医药家李时珍”是() A主谓短语 B联合短语 C偏正短语 D同位短语 19、“你的到来”是() A体词性句法结构 B谓词性句法结构 C加词性句法结构 D主谓短语 20、“小张写了一篇文章”中的“小张”是() A施事主语 B受事主语 C中性主语 D谓词性主语

现代汉语通论知识点整理

一.基本概念 1.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词和语的集合体。 2.词:指一定的语音形式和一定意义相结合,并且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3.语素:音义相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4.义素:最小的不能独立运用的语义单位。 5.语义特征:词语中符合某种组合选择的有区别性特征的最小语义成分。 6.现代汉语最根本的特点:不依赖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而借助于语序、虚词等语法 手段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7.实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是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区别词,副词,叹词,拟声词等十类。 8.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是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四类。 虚词与实词相比有几个重要特点: 封闭(实词每一类数量开放,虚词则是可数有限的。) 黏着(虚词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必须黏附在实词前后才能发挥作用。)定位(大部分实词在结构组合时位置是不固定的,虚词的位置相对固定。 名词、动词、形容词是典型的实词,连词、语气词、助词是典型的虚词。副词兼有实词和虚词的某些特点。) 9.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词构成的句法结构单位叫短语。它包括词组和结构两类。 10.词组:实词与实词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起来的短语。 11.结构:实词与实词的非结构组合以及实词与虚词的组合叫结构。 12.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的某一成分跟其他成分之间在语义上的联系。 (语义指向可以合理解释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语义指向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释 歧义现象。) 13.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密切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所构成的语言 单位。 14.复句的三个特点:a.句法结构上互不包含b.关联词是重要的语法标志C.停顿是分句 与分句之间的重要的形式标志 二.应用 1.语素,音节,词,汉字的个数区分 音节:从语言角度分析的结果;文字是书面记录的符号;语素是语言中构词的基本 成分,音义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词是音义结合且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 ·一个汉字可代表不同语素。读音词性意义都可不同。乐:快乐;音乐 ·一个语素可以是两个以上的音节。联绵词口语词音译词 ·同一汉字是否是语素因场合而异马匹马达 2.语素类别: a成词能力成词语素:既能独立成词,又能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 不成词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 b成句能力自由语素:能独立运用。不自由/粘着语素:不能独立运用。 C位置:定位语素:组合时位置固定。不定位语素:组合时位置不固定。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2018秋[1159]《现代汉语语法与修辞》

[1159]《现代汉语语法与修辞》1、 “他主张赶快去”中的“赶快去”是()。 .副词性宾语 .受事宾语 .谓词性宾语 .施事宾语 2、 a.村子里回来了一批转业军人。 b.村子里有一批转业军人回来了。 以上两个句子()。 . D. 都是兼语句 .是存现句和兼语句 .都是存现句 .是兼语句和存现句 3、 “我去还是不去?”是()。 . C. 特指问句 .正反问句 .选择问句 .是非问句 4、 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最小语言单位是( )。

.句子 .语素 .短语 .词 5、 “不”和“没”都属于()。 .程度副词 .否定副词 .范围副词 .时间副词 6、 “彻底解决”是()。 .偏正短语 .中补短语 .动宾短语 .主谓短语 7、 “小张写了一篇文章”中的“小张”是()。 .施事主语 .受事主语 .谓词性主语

.中性主语 8、 “明代医药家李时珍”是()。 .联合短语 .偏正短语 .主谓短语 .同位短语 9、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运用了()。 .串对 .正对 .反衬 .反对 10、 大理花多,多得园艺家定不出名字来称呼。 大理花艳,艳得美术家调不出颜色来点染。 大理花矫,娇得文学家想不出词句来描绘。 大理花香,香得外来人一到这苍山下.洱海边,顿觉飘飘然不酒而醉。以上句子对辞格的使用是()。 .兼用加套用 .辞格套用 .辞格连用 .辞格兼用 11、

“今天冷极了。”是()。 . F. 动词谓语句 .名词谓语句 .主谓谓语句 .形容词谓语句 12、 下面短语中属于偏正关系的是( )。 . E. 抬进去 .悄悄进来 .看小说 .门开了 13、 下列诗句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B.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14、 “跑跑有益健康”中的“跑跑”是()。 .受事主语 .施事主语 .谓词性主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