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题:运动界面追踪
- 格式:doc
- 大小:97.00 KB
- 文档页数:5
课时跟踪检测(三)运动图像追及与相遇问题对点训练:三类运动图像问题1.(2017·连云港高三期末)如图所示为一个质点运动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由此可知质点( )A.0~2 s内向x轴正方向运动B.0~4 s内做曲线运动C.0~4 s内速率先增大后减小D.0~4 s内位移为零解析:选C 位移—时间图像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速度,0~4 s内斜率一直为负,质点一直向x轴负方向做直线运动,故A、B错误;在0~4 s内,斜率绝对值先增大后减小,说明物体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故C正确;Δx=x2-x1=(-10-10) m=-20 m,故D错误。
2.(多选)(2017·广州调研)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置坐标x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已知甲对应的是图像中的直线,乙对应的是图像中的曲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乙做变速直线运动C.0~t1时间内两物体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解析:选BD 结合题意分析题图易知,题图中图像的斜率等于速度,知甲沿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乙图像切线的斜率不断增大,说明乙的速度不断增大,做变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根据坐标的变化量等于位移知,0~t1时间内两物体位移大小不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平均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
根据图像的斜率等于速度可知,甲的速度为负,乙的速度为正,即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故D正确。
3.(2016·江苏高考)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
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下列速度v和位置x 的关系图像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解析:选A 由题意知在运动过程中小球机械能守恒,设机械能为E ,小球离地面高度为x 时速度为v ,则有mgx +12mv 2=E ,可变形为x =-v 22g +Emg,由此方程可知图像为开口向左、顶点在⎝ ⎛⎭⎪⎫Emg,0的抛物线,故选项A 正确。
第3讲运动图像追及和相遇问题[基础题组]一、单项选择题1.(2018·安徽省四校联考)下列所给的运动图像中能反映做直线运动的物体不会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解析:速度—时间图像中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坐标上方表示正位移,在坐标轴下方表示负位移,所以A中面积不为零,所以位移不为零,不能回到初始位置;B、C中面积为零,位移为零,回到初始位置;D中,位移—时间图像表示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在t0 s物体的位移为零,即又回到了初始位置.答案:A2.(2018·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月考)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位移-时间(x t)图像如图所示,以甲的出发点为坐标原点,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则从图像可以看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同时计时B.从开始计时到相遇,甲的速度始终比乙的速度大C.甲计时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x0处D.甲在中途停了一会儿,但最后还是追上了乙解析:由图像可知开始运动时甲的出发点在坐标原点,而乙物体在出发时离坐标原点的距离为x0,故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x0处,甲、乙都是从t=0时刻开始运动的,A、C正确;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在t=t3时,两者相遇,此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但是在t1~t2时间内甲静止,小于乙的速度,B错误;由于甲物体在t1~t2时间内甲物体的位移未变,即甲在中途停了一会儿,在t3时刻甲、乙两物体的位置相同,即甲追上了乙,故D正确.答案:B3.(2018·四川广安岳池中学高三诊断)关于如图所示的vt图像所描述的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O到A的速度变化比B到C的速度变化快B.AB平行于时间轴,则物体在AB这段时间内是静止的C.物体的位移越来越大D.O到A的速度方向与B到C的速度方向相反解析:速度时间图像的切线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可得O到A的加速度比B到C的加速度小,O到A的速度变化比B到C的速度变化慢,故A错误;AB平行于时间轴,则物体在AB这段时间内以速度v 0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 错误;在0到t 3这段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始终为正,即物体始终沿规定的正方向运动,物体的位移越来越大,故C 正确;在0到t 3这段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始终为正,O 到A 的速度方向与B 到C 的速度方向相同,故D 错误. 答案:C4.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平直公路一前一后以相同的速度匀速行驶,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加速度的二分之一的大小开始刹车, 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驶的距离为s .若要保证两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应为( ) A .s B .2s C .2.5sD .3s解析: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匀速行驶,前车刹车位移为s ,设加速度大小为a ,刹车的时间为t =v 0a ,刹车的位移s =v 202a ,在此时间内,后车做匀速运动,位移为x =v 0t =v 20a,所以x =2s ,此后后车刹车,加速度大小为a 2,刹车的位移x ′=v 202×a 2=v 20a=2s .要保持两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应为Δx =x +x ′-s =3s . 答案:D5.汽车A 在红灯前停住,绿灯亮起时启动,以0.4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30 s 后以该时刻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在绿灯亮的同时,汽车B 以8 m/s 的速度从A 车旁边驶过,且一直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与A 车相同,则从绿灯亮时开始( ) A .A 车在加速过程中与B 车相遇 B .A 、B 相遇时速度相同 C .相遇时A 车做匀速运动 D .两车不可能相遇 解析:作出A 、B 两车运动vt 图像如图所示,v t 图像所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经过30 s 时,两车运动图像所围面积并不相等,所以在A 车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两车并未相遇,所以选项A 错误;30 s 后A 车以12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随着图像所围“面积”越来越大,可以判断在30 s 后某时刻两车图像所围面积会相等,即两车会相遇,此时A 车的速度要大于B 车的速度,所以两车不可能再次相遇,选项C 正确,选项B 、D 错误.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6.如图,x t 图像反映了甲、乙两车在同一条直道上行驶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已知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图线与t 轴相切于10 s 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5 s 时两车速度相等 B .甲车的速度为4 m/sC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6 m/s 2D .乙车的初位置在x 0=80 m 处解析: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 甲=x t =205m/s =4 m/s ,故B 正确.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图线与t 轴相切于10 s 处,则t =10 s 时,速度为零,将其运动反过来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根据图像有x =12a ·(5 s)2,解得a =1.6 m/s 2,又x 0=12a ·(10s)2,则x 0=80 m ,故C 、D 正确.t =5 s 时乙车的速度v 乙=1.6×5 m/s=8 m/s >v 甲,故A 错误. 答案:BCD7.(2018·山东潍坊模拟)甲、乙两质点从同一位置、同时沿同一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为直线.关于两质点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t 0~2t 0时间内,甲、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B .在t 0~2t 0内,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平均速度 C .在0~2t 0内,甲、乙间的最远距离为v 0t D .在0~2t 0内,甲、乙间的最远距离为12v 0t解析:速度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根据图像可知,在t 0~2t 0时刻,甲、乙的加速度都为负,方向相同,故A 正确.根据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t 0~2t 0内,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则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平均速度,故B 正确.甲、乙从同一位置出发,在t 0时刻前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两者间距增大,t 0时刻后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两者间距减小,所以t 0时刻相距最远,最远距离等于两者位移之差,为x =12t 0·(2v 0-v 0)=12v 0t ,故C 错误,D 正确.故选A 、B 、D. 答案:ABD8.(2018·四川雅安中学高三质检)如图所示是A 、B 两质点从同一地点运动的x t 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质点最初4 s 做加速运动,后4 s 做减速运动B.B质点一直沿着同一方向运动C.A质点以20 m/s的速度匀速运动D.A、B两质点在4 s末相遇解析:在xt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大小,则知B质点最初4 s内做减速运动,后4 s做加速运动,故A错误;B质点图像的斜率先正后负,说明B质点先沿正方向做直线运动,后沿负方向做直线运动,故B错误;A图像的斜率等于20 m/s,则知A质点以20 m/s的速度匀速运动,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4 s末两图线相交,说明两个质点到达同一位置相遇,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答案:CD[能力题组]一、选择题9.(多选)如图所示,汽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驶向路口,当行驶至距路口停车线20 m处时,绿灯还有3 s熄灭.而该汽车在绿灯熄灭时刚好停在停车线上,则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像可能是( )解析:在v t图像中,图线与时间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A、D图中v t图像的“面积”均小于20 m,A、D错误.B中v t图像的“面积”可能等于20 m,B正确.C中v t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正好等于20 m,C正确.答案:BC10.在平直道路上,甲汽车以速度v匀速行驶.当甲车司机发现前方距离为d处的乙汽车时,立即以大小为a1的加速度匀减速行驶,与此同时,乙车司机也发现了甲,立即从静止开始以大小为a2的加速度沿甲车运动的方向匀加速运动,则( )A.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一定不断减小B.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一定不断增大C .若v >2a 1+a 2d ,则两车一定不会相撞D .若v <2a 1+a 2d ,则两车一定不会相撞解析:甲车做减速运动,乙车做加速运动,两车速度相同时,距离最小,若此时没有相遇,以后就不可能相撞.设两车相距为d 时,两车恰好相撞,这种情况下甲车的速度为v 0,根据v 20=2(a 1+a 2)d ,若v >v 0两车一定相撞,若v <v 0两车一定不会相撞.答案:D 二、非选择题11.(2018·湖北襄阳高三联考)酒后驾车严重威胁公众交通安全.若将驾驶员从视觉感知前方危险到汽车开始制动的时间称为反应时间,将反应时间和制动时间内汽车行驶的总距离称为感知制动距离.科学研究发现,反应时间和感知制动距离在驾驶员饮酒前后会发生明显变化.一驾驶员正常驾车和酒后驾车时,感知前方危险后汽车运动vt 图线分别如图甲、乙所示.求:(1)正常驾驶时的感知制动距离x ;(2)酒后驾驶时的感知制动距离比正常驾驶时增加的距离Δx . 解析:(1)设驾驶员饮酒前、后的反应时间分别为t 1、t 2, 由图线可得:t 1=0.5 s ,t 2=1.5 s 汽车减速时间为t 3=4.0 s 初速度v 0=30 m/s 由图线可得:x =v 0t 1+v 0+02t 3解得:x =75 m.(2)Δx =v 0(t 2-t 1)=30×(1.5-0.5) m =30 m. 答案:(1)75 m (2)30 m12.(2018·广西桂林高三模拟)汽车前方120 m 有一自行车正以6 m/s 的速度匀速前进,汽车以18 m/s 的速度追赶自行车,若两车在同一条公路不同车道上做同方向的直线运动,求: (1)经多长时间,两车第一次相遇;(2)若汽车追上自行车后立即刹车,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 2,则再经多长时间两车第二次相遇.解析:(1)设经时间t 1,汽车追上自行车,则v 2t 1=v 1t 1+s 解得t 1=10 s(2)汽车的加速度为a =-2 m/s 2设第二次追上所用的时间为t 2,则v 1t 2=v 2t 2+12at 22 ,解得t 2=12 s设汽车从刹车到停下用时t 3,则0=v 2+at 3, 解得t 3=9 s <t 2故自行车又追上汽车前,汽车已停下.停止前汽车的位移s 汽=0+v 22t 3设自行车经t 4时间追上汽车,则v 1t 4=0+v 22t 3解得t 4=13.5 s ,再经过13.5 s 两车第二次相遇 答案:(1)10 s (2)13.5 s13.如图所示,光滑斜面倾角为30°,A 、B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4,现将A 、B 两物体(可视为质点)同时由静止释放,两物体初始位置距斜面底端O 的距离为L A =2.5 m ,L B =10 m .不考虑两物体在转折O 处的能量损失.(g 取10 m/s 2)(1)求两物体滑到O 点的时间差.(2)B 从开始释放,需经过多长时间追上A ?(结果可用根号表示) 解析:(1)物体在光滑斜面上的加速度a =g sin θ=5 m/s 2 A 到达底端时间t A =2L Aa=1 s B 到达底端时间t B =2L Ba=2 sA 、B 到达底端时间差Δt AB =2 s -1 s =1 s(2)A 到达底端速度v A =2aL A =5 m/s ,经过分析B 追上A 前,A 已停止运动A 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总位移s A =v 2A 2μg =258 mB 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总位移s B =v B t -12μgt 2其中v B =2aL B =10 m/s 又s A =s B得t =10-534s则B 从释放到追上A 用时t 总=t B +t =18-534 s =2.34 s.答案:(1)1 s (2)2.34 s。
《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典型题练习一、选择题1.某质点运动的v-t图象如右图所示,则该质点做()A.来回往复运动B.匀变速直线运动C.朝某一方向的直线运动D.不能确定2.某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物体所受合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物体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2~4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物体在4 s末离出发点最远C.物体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D.物体在0~4 s和在4~8 s内的位移相同3.如右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这个质点的运动情况是()A.前5 s做的是匀速运动B.5 s~15 s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1 m/s2C.15 s~20 s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 m/s2D.质点15 s末离出发点最远,20秒末回到出发点4.如右图所示是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某同学根据图线得出以下分析结论:①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②物体先向负方向运动,在t=2 s后开始向正方向运动;③在t=2 s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t=2 s后位于出发点正方向上;④前4 s内,在t=2 s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以上分析结论正确的是()A.只有①③B.只有②③C.只有②④D.只有①5.某同学在学习了动力学知识后,绘出了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a、速度v、位移x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若该物体在t=0时刻,初速度均为零,则下列图象中表示该物体沿单一方向运动的图象是()6.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在一条平直的公路上自西向东运动,开始时刻两车平齐,相对于地面的v-t图象如图所示,关于它们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中的乘客说,乙车先以速度v0向西做匀减速运动,后向东做匀加速运动B.乙车中的乘客说,甲车先以速度v0向西做匀减速运动,后做匀加速运动C.根据v-t图象可知,开始乙车在前,甲车在后,两车距离先减小后增大,当乙车速度增大到v0时,两车恰好平齐D.根据v-t图象可知,开始甲车在前,乙车在后,两车距离先增大后减小,当乙车速度增大到v0时,两车恰好平齐7.龟兔赛跑的故事流传至今,按照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兔子和乌龟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兔子和乌龟的运动正确的是()A.兔子和乌龟是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B.乌龟一直做匀加速运动,兔子先加速后匀速再加速C.骄傲的兔子在t4时刻发现落后奋力追赶,但由于速度比乌龟的速度小,还是让乌龟先到达预定位移x3处D.在0~t5时间内,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8.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右图所示,据此判断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F:受力;x:位移)()9.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Ⅰ、Ⅱ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在0~t2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Ⅰ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增大,Ⅱ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减小B.在第一次相遇之前,t1时刻两物体相距最远C.t2时刻两物体相遇D.Ⅰ、Ⅱ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v1+v2210.如右图所示,汽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驶向路口,当行驶至距路口停车线20 m处时,绿灯还有3 s熄灭.而该汽车在绿灯熄灭时刚好停在停车线处,则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可能是()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11.甲、乙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出发沿一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分别是1 s末和6 s末C.乙在头2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 s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D.2 s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二、非选择题12.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5.5 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2.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90 km/h以内.问:(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2)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典型题练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v一直为正值,故物体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C对,A、D错;由于各段对应的斜率不同,故B错.答案: C2.解析:由图象可以看出物体在0~2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4 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选项A错误;物体在4 s时速度减为零,此时离出发点最远,选项B正确;4~6 s物体做反向加速直线运动,选项C错误;物体在0~4 s内通过的位移与4~8 s内的位移大小相同但方向相反,选项D错误.答案: B3.解析:由图象可知前5 s做的是匀速运动,A正确;5 s~15 s内做匀加速运动,但加速度为0.8 m/s2,B错误;15 s~20 s做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为-(16/5)m/s2=-3.2 m/s2,C错误;质点在20 s末离出发点最远,质点一直做的是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D错误.答案: A4.解析:物体的运动方向即为速度方向,从图上可知物体在2 s前速度为负值,即物体向负方向运动;2 s后速度为正值,即物体向正方向运动.故①是错误的,②是正确的.物体的位置要通过分析位移来确定,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等于速度—时间图线中对应图线所包围的面积的代数和.由图可知前4 s内物体在2 s时有最大的负位移;虽然2 s后运动方向改为正方向,但它的位置仍在位置坐标值负值处(4s末物体回到原点),故③是错误的,④是正确的.所以选项C对.答案: C5.解析:A项位移正负交替,说明物体做往复运动;B项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再做匀减速运动,然后做反向匀加速运动,再做反向匀减速运动,周而复始;C项表示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再做匀减速运动,循环下去,物体始终单向运动,C正确,D项从面积判断物体速度有负值出现,不是单向运动.答案: C6.解析:甲车中的乘客以甲车为参考系,相当于甲车静止不动,乙车以初速度v0向西做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之后,再向东做加速运动,所以A正确;乙车中的乘客以乙车为参考系,相当于乙车静止不动,甲车以初速度v0向东做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之后,再向西做加速运动,所以B错误;以地面为参考系,当两车速度相等时,距离最远,所以C、D错误.答案: A7. 解析:从图中看出,0~t1这段时间内,兔子没有运动,而乌龟在做匀速运动,所以A错;乌龟一直做匀速运动,兔子先静止后匀速再静止最后匀速,所以B错;在t4时刻以后,兔子的速度比乌龟的速度大,所以C错误;在0~t5时间内,乌龟的位移比兔子的位移大,所以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即D正确.答案: D8. 答案: B9.解析:速度—时间图象中Ⅰ物体的斜率逐渐减小,即Ⅰ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所以Ⅰ物体所受合外力不断减小,A错误;在0~t1时间内,Ⅱ物体的速度始终大于Ⅰ物体的速度,所以两物体间距离不断增大,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两物体相距最远,B正确;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故到t2时刻,Ⅰ物体速度图线所围面积大于Ⅱ物体速度图线所围面积,两物体平均速度不可能相同,C、D错误.答案: B10. 解析:清楚地理解v-t图象中“面积”的物理意义,A、D图中v-t 图象中“面积”不等于20 m;B中v-t图象的“面积”可能等于20 m;C中v -t图象的“面积”正好等于20 m.D项正确,A、B、C项错误.答案: D11. 解析:由图象知,v甲=2 m/s,故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在0~2 s内沿正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2~6 s内沿正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的不是同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A错C对.在2 s末,甲物体的位移x甲=2×2 m=4 m,乙物体的位移x乙=12×(2×4) m=4 m,故两物体在2 s末相遇.在6 s末,甲物体的位移x甲′=2×6 m=12 m,乙物体的位移x乙′=12×(6×4) m=12 m,故两物体在6 s末相遇,B错.在0~6 s内,甲、乙两物体始终沿规定的正方向运动,D错.答案: C二、非选择题12.解析:(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当两车速度相等时,它们间的距离最大,设警车发动后经过t1时间两车的速度相等.。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下列哪种操作系统不属于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A. WindowsB. macOSC. LinuxD. Android2. 下列哪个单位表示计算机存储器的容量?A. KBB. MBC. GBD. TB3. 下列哪种协议用于电子邮件传输?A. HTTPB. SMTPC. FTPD. TCP/IP4. 下列哪个软件属于图像处理软件?A. Microsoft WordB. Adobe PhotoshopC. Microsoft PowerPointD. Microsoft Excel5. 下列哪种网络拓扑结构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冗余性?A. 星型拓扑B. 环型拓扑C. 总线型拓扑D. 网状拓扑6. 下列哪种网络设备用于连接不同网络?A. 路由器B. 交换机C. 集线器D. 网桥7. 下列哪种编程语言常用于网页开发?A. JavaB. C++C. PythonD. JavaScript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硬件设备。
()2. 1KB等于1024字节。
()3. 互联网是由许多不同的网络互联而成的。
()4. 在电子邮件中,附件是指随邮件一起发送的文件。
()5. 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
()6.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回收站用于永久删除文件。
()7. HTML是一种编程语言。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计算机硬件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设备和____设备。
2. 在计算机网络中,IP地址用于标识网络中的____。
3. 网络安全包括实体安全、数据安全和____安全。
4.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用于查找文件的快捷键是____。
5. 网页浏览器的作用是____。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10分)1. 简述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危害。
第一章直线运动第三讲运动图象、追及和相遇问题课时跟踪练(三)运动图象、追及和相遇问题时间:40分钟答案见P36A组基础巩固1.(2018·银川模拟)假设“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在某次科考实验时,“蛟龙”号内的显示屏上,显示出了从水面开始下潜到最后返回水面10 min 内速度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本次下潜的最大深度为360 mB .全过程中最大加速度是0.025 m/s 2C .0~4 min 内平均速度为1 m/sD .0~1 min 和8~10 min 的时间内潜水员处于超重状态解析:“蛟龙”号在0~4 min 内一直向下运动,在t =4 min 时,达最大深度h m =12(4+2)×2×60 m =360 m ,A 正确,全过程中最大加速度a m =2-060 m/s 2=130m/s 2,B 错误;0~4 min 内的平均速度v =h m t =3604×60m/s =1.5 m/s ,C 错误;潜水员在0~1 min 内的加速度竖直向下,处于失重状态,D 错误.答案:A2.(2018·上海检测)某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足够长的斜面从底端向上滑去,此后该物体的运动图象不可能的是(图中x 是位移、v 是速度、t 是时间)( )解析:物体可能先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x =v 0t +12at 2得知,位移是时间的二次函数,图线是曲线,A 是可能的,故A 正确;物体可能先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停在最高点,故B 、D 正确;由C 项图知:物体返回时速度大于出发时,不符合物体的运动情况,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不可能,故C 错误;本题选不可能的,故选C.答案:C3.(2018·甘肃嘉峪关一中模拟)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v-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物体先向负方向运动,t1时刻以后反向向正方向运动B.t2时刻,乙物体追上甲C.t1时刻,两者相距最远D.0~t2时间内,乙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先减小后增大解析:乙物体的速度一直为正,说明乙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故A错误;根据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由题图可知,t2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则t2时刻,乙物体还没有追上甲,故B错误;t2时刻之前,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甲在乙的前方,两者间距增大,t2时刻之后,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小,甲仍在乙的前方,两者间距减小,所以t2时刻两者相距最远,故C 错误;根据速度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知0~t2时间内,乙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先减小后增大,故D正确.答案:D4.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从t=0时刻开始物体的xt t的图象如图所示,图线与横、纵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1 s 和0.5 m/s ,由此可知( )A .物体的速度大小为0.5 m/sB .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C .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0.5 m/s 2D .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初速度大小为0.5 m/s解析:由于x tt 图线为一倾斜的直线,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加速度a =⎪⎪⎪⎪⎪⎪⎪⎪2x t ·t =1 m/s 2,v =0.5 m/s ,只有D 正确. 答案:D5.(2018·衡阳模拟)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 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该质点的x-t 关系图象可大致表示为下图中的( )解析:根据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该质点的xt关系图象可大致表示为B图.答案:B6.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v-t图象正确的是()解析:根据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得,0~1 s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v=at=t,速度为正方向,选项D错;第1 s末的速度v=1 m/s,1~2 s加速度变为负值,而速度为正方向,因此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v′=1 m/s-a(t-1),第2 s末,速度减小为0,选项B错;2~3 s,加速度为正方向,初速度为0,物体做正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v=a(t-2)=t-2,即从第2 s开始重复前面的运动,图象如C,选项C对,A错.答案:C7.(多选)(2017·连云港调研)如图所示是A、B两质点从同一地点运动的x-t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质点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B.B质点先沿正方向做直线运动,后沿负方向做直线运动C.B质点最初4 s做加速运动,后4 s做减速运动D.A、B两质点在4 s末相遇解析: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大小,A质点图线的斜率等于20 m/s,则知A质点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故A正确;B质点图线的斜率先正后负,说明B质点先沿正方向做直线运动,后沿负方向做直线运动,故B正确;由图线斜率可知,B质点最初4 s 内做减速运动,后4 s做加速运动,故C错误;4 s末二图线相交,说明两个质点到达同一位置相遇,故D正确.答案:ABD8.(2018·衡阳模拟)小明准备乘坐公共汽车回家,当到达车站前,发现公共汽车在前面离自己10 m 远处正以5 m/s 的速度匀速向前行驶,小明立即示意司机停车并以4 m/s 的速度匀速追赶,司机看到信号经1.0 s 反应时间后,立即刹车,加速度大小为2.5 m/s 2,求:小明追上汽车所需的时间.解析:公共汽车速度减到零所用时间t =t 1+v a =1 s +52.5s =3 s , 司机反应过程汽车的位移x 1=v-t 1=5×1 m =5 m ,减速过程汽车的位移x 2=v 22a =252×2.5m =5 m , 则公共汽车的位移x =x 1+x 2=5 m +5 m =10 m ,小明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x ′=4×3 m =12 m<x +10 m ,说明汽车停止时,小明还没有追上.则小明追上汽车的总时间t ′=x +10 m v ′=10 m +10 m 4 s =5 s. 答案:5 sB 组 能力提升9.(2017·天津联考)a 、b 、c 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图象中,图线c 是一条x =0.4t 2的抛物线.有关这三个物体在0~5 s 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c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t=5 s时,a物体速度比c物体速度大D.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相同解析:位移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知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题图可以看出,a、b两图线的斜率大小相等、正负相反,说明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速度不同,故A、D错误;图线c是一条x=0.4t2的抛物线,结合x=v0t+12at2可知,c做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0.8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图线的斜率大小表示速度大小,根据题图可知,t=5 s时,c物体速度最大,故C错误.答案:B10.(2018·哈尔滨六中模拟)如图为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B .0~1 s 内甲和乙的位移相等C .如果0时刻乙在甲前方0.55 m 处,则甲、乙间最小距离为0.12 mD .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解析:由题图读出甲的加速度为负值,乙的加速度为正值,加速度方向相反,故A 错误;0~1 s 内,由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可得出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故B 错误;根据加速度定义式:a 甲=Δv Δt=0-23 m/s 2=-23 m/s 2,a 乙=Δv Δt=2-12 m/s 2=12 m/s 2,故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故D 错误;设经过时间t 二者速度相同,则v 甲+a 甲t =v 乙+a 乙t ,即:2 m/s -23×t =1 m/s +12t ,整理可以得到:t =67 s ,则在这段时间内,甲的位移为:x 甲=v 甲t +12a 甲t 2≈1.47 m ,乙的位移为:x乙=v乙t+12a乙t2≈1.04 m,则此时二者之间的距离为:Δx=x乙+x0-x甲=0.12 m,故C正确.答案:C11.(2018·福建厦门一中模拟)小张和小王驾驶两辆轿车(均视为质点)沿平直公路同向行驶,如图所示是两车在某段时间内的v-t图象,t=0时刻,小张在小王前方s0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s0<18 m,两车相遇1次B.若s0=18 m,两车相遇1次C.若s0=36 m,两车相遇1次D.若s0=54 m,两车相遇1次解析:根据v-t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得两车速度相等时,小张的位移x1=36 m,小王的位移x2=54 m,如果此时小王恰好追上小张,则s0=x2-x1=18 m,之后小王的速度小于小张的速度,不会再相遇,若s0<18 m,则在小王的速度大于小张时二人就会相遇,且小王会超过小张,之后是小张再追上小王,发生第二次相遇,A错误,B正确;若s0>18 m,两车不会相遇,C、D错误.答案:B12.(2017·四川广安四校联考)兰渝铁路的开通,为广大广安市民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由于一些车次的动车需经停某些车站,因此不同车次的动车运行时间略有不同,这引起了物理爱好者的兴趣.现简化动车运行物理模型,假设在南充站停靠的动车在停靠南充站前以速度v0=234 km/h 做匀速直线运动,经停该站的动车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该站短暂停留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出站,当速度达到v0=234 km/h时又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全过程的v-t图象如图所示.求:(1)动车离开南充站时的加速度大小;(2)动车停靠南充站比不停靠该站运行多经历的时间.解析:(1)v0=234 km/h=65 m/s,由题图知加速时间t2=13 s,由公式v0=0+at,则a=v0t=5 m/s2.(2)由题图知减速时间t1=20 s,减速位移x1=v0+02t1=650 m,加速位移x2=v0+02t2=422.5 m,在车站停止时间t3=120 s,动车以234 km/h的速度经过车站用时t4=x1+x2v0=16.5 s,则所求时间Δt=(t1+t2+t3)-t4=136.5 s.答案:(1)5 m/s2(2)136.5 s。
2024届物理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强化一运动图像追及相遇问题学习目标 1.知道常见运动学图像的物理意义、掌握图像的斜率、面积、截距等所代表的物理量。
2.会根据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3.掌握处理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会运用运动学公式结合运动图像处理追及相遇的综合问题。
考点一x-t图像和v-t图像的理解与应用1.x-t图像与v-t图像的比较x-t图像v-t图像图像举例意义倾斜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变速直线运动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变加速直线运动运动情况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速度逐渐减小的直线运动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丁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交点和“面积”两条图线的交点表示相遇;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无意义两条图线的交点表示t2时刻速度相等,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位移0~t1时间内甲、乙位移相等0~t2时间内丁的位移大于丙的位移平均速度0~t1时间内甲、乙平均速度相等0~t2时间内丁的平均速度大于丙的平均速度2.三点说明(1)x-t图像与v-t图像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且均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2)分析图像要充分利用图像与其所对应的物理量的函数关系。
(3)识图方法: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五截距、六交点。
角度x-t图像例1甲、乙两物体零时刻开始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图像如图1所示,则在0~t1时间内()图1A.甲的速度总比乙大B.甲、乙位移相同C.甲经过路程比乙小D.甲、乙均做加速运动答案 B解析位移—时间图像中,图线斜率大小等于物体速度大小。
由题图可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变速直线运动,D错误;靠近t1时刻时乙的斜率大于甲的斜率,即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故A错误;在0~t1时间段内,甲、乙物体的初位置和末位置相同,故位移相同,B正确;甲、乙物体做的是单向直线运动,两者的位移大小相等,路程也相同,故C错误。
跟踪训练1.(多选)a、b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运动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a质点的x-t图像为抛物线的一部分,第7 s末图像处于最高点,b质点的图像为直线。
运动的目标识别与跟踪简述运动的目标识别与跟踪是指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视频中的运动目标进行自动识别和跟踪。
这一技术在各种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智能监控系统、无人驾驶汽车、体育竞技分析等。
本文将简要介绍运动的目标识别与跟踪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方法。
运动的目标识别与跟踪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目标识别,即在视频中准确地识别出感兴趣的运动目标。
其次是目标跟踪,即在视频序列中连续地跟踪目标的位置和运动状态。
目标识别和跟踪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是相互衔接的,目标识别的结果会作为跟踪的输入,而跟踪的结果又会反馈到目标识别中。
目标识别是运动的目标识别与跟踪的第一步,其主要目标是从视频序列中准确地找出目标的位置和外观特征。
在目标识别中,通常会采用目标检测和目标分类两种方法。
目标检测是指在视频帧中定位出目标所在的位置,通常可以采用边缘检测、颜色分割、纹理特征等方法。
目标分类是指对检测到的目标进行分类,通常可以采用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方法。
在目标跟踪中,主要任务是连续地跟踪目标在视频序列中的位置和状态。
目标跟踪通常会受到目标运动、遮挡、光照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采用一些高级的图像处理和模型预测技术。
常见的目标跟踪方法包括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神经网络等。
在实际应用中,运动的目标识别与跟踪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
在智能监控系统中,可以利用目标识别和跟踪技术对监控区域内的行人、车辆等目标进行实时监测。
在无人驾驶汽车中,可以利用目标识别和跟踪技术对周围的交通、行人等目标进行感知和决策。
在体育竞技分析中,可以利用目标识别和跟踪技术对运动员的动作、位置等进行实时分析和统计。
运动的目标识别与跟踪是一项重要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其在各种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运动的目标识别与跟踪技术会在未来发展出更多的新方法和应用。
诸暨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一技术(答案在最后)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关于数据和信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视频是数据的一种表现形式B.同一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C.自然界中的温度,属于数字信号D.信息是数据经过存储、分析及解释后所产生的意义【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数据和信息。
自然界中的温度通常是模拟信号,而不是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是离散的,使用数字值来表示信息,而模拟信号是连续的,通常使用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如电压、温度)来表示。
故答案为C选项。
2.下列有关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脑虽然能够记忆,但不能作为信息的载体B.信息的加工和管理必须使用计算机才能完成C.为了信息安全,计算机中重要数据要定期进行备份D.网络购物支付时,应将买家的支付宝账号和密码告知卖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信息的知识及信息安全。
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人脑能够记忆事情,是信息的载体;手机、算盘、手工计算等都可以加工和处理信息;网络购物支付时,不应将密码告知他人。
故选项C正确。
3.如图所示是一个8×8像素的黑白二色位图,假如使用0表示白色,1表示黑色,按照行从左向右的次序对该图像信息进行编码(不考虑压缩),将该图像编码信息的字节数记做X,表示第一行图像信息的二进制编码记做Y。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X,Y组合是:A.64,10100101B.8,01011010C.16,01011010D.8,10100101【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信息编码。
8×8=64bit=8B,若0表示白色,1表示黑色,则第一行图像信息的二进制编码:01011010。
选项B正确。
4.下列有关大数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数据既有人工产生的,也有机器自动产生的B.大数据蕴含着巨大的价值,价值密度相对较高C.大数据要分析的是全体数据,而不是抽样数据D.大数据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如数据安全等方面的社会问题【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大数据相关内容。
高中物理大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03运动图像追及与相遇问题Lex Li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
有选错的得0分。
对点训练:三类运动图像01、(2016·南京一模)四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如下图所示,其中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的是()02、(2016·泰州期末)质点做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该图线的斜率为k,图中斜线部分面积为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斜率k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B.斜率k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C.面积S表示t1~t2的过程中质点速度的变化量D.面积S表示t1~t2的过程中质点的位移03、(2016·辽阳一模)某次实验中,一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出了某物体不同时刻的速度,并在坐标纸上画出了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此可知()A.物体做曲线运动B.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0.8 m/sC.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约为0.4 m/sD.物体的最大位移约是6 m04、(2016·山东师大附中一模)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与地面发生碰撞,反弹后速度大小与落地速度大小相等。
若从释放小球时开始计时,且不计小球与地面发生碰撞的时间,则小球运动的速度图线可能是图中的()05、(2016·安阳二模)《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已经正式施行,司机闯黄灯要扣6分,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
某小轿车驾驶员看到绿灯开始闪时,经短暂思考后开始刹车,小轿车在黄灯刚亮时恰停在停车线上,v-t图线如图所示。
若绿灯开始闪烁时小轿车距停车线距离L=10.5 m,则绿灯开始闪烁到黄灯刚亮的时间t0为()A.0.5 sB.1.5 sC.3 sD.3.5 s06、(2016·江门模拟)A 、B 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速度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运动方向相反B .0~4 s 内,A 、B 的位移相同C .t =4 s 时,A 、B 的速度相同D .A 的加速度比B 的加速度大对点训练:追及相遇问题07、(2016·肇庆三模)四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A .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B .这四辆车均从静止开始运动C .在0~t 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时刻t 2相距最远D .在0~t 2时间内,丙、丁两车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08、(2016·呼伦贝尔一模)航展中有两飞机甲、乙在平直跑道上同向行驶,0~t 2时间内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飞机乙在0~t 2内的平均速度等于v 22B .飞机甲在0~t 2内的平均速度比乙大 C .两飞机在t 1时刻一定相遇D .两飞机在0~t 2内不可能相遇09、两个质点A 、B 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从同一位置沿相同方向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t 图像如图所示。
课时跟踪检测(三) 运动图像 追及与相遇问题[A 级——基础小题练熟练快]1.(2018·枣庄期末)甲、乙两人同时同地骑自行车出发做直线运动,前1 h 内的x 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0.2~0.5 h 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小B .0.2~0.5 h 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C .0.7~0.9 h 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小D .0.9 h 时,甲追上乙解析:选D x t 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0.2~0.5 h 内,甲的斜率大,则甲的速度比乙的大,故A 错误。
由题图知,0.2~0.5 h 内,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均为零,故B 错误。
物体的位移等于x 的变化量,则知0.7~0.9 h 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故C 错误。
0.9 h 时,甲、乙位移相等,甲追上乙,故D 正确。
★2.(2018·唐山调研)利用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自动做出物体的速度v 随时间t 的变化图像。
某次实验中获得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由此可以推断该物体在( )A .t =2 s 时速度的方向发生了变化B .t =2 s 时加速度的方向发生了变化C .0~4 s 内做曲线运动D .0~4 s 内的位移约为2.8 m解析:选A 由题图可知,t =2 s 时物体的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而加速度方向没有发生变化,A 正确,B 错误;0~4 s 内物体沿直线往复运动,总位移为零,C 、D 均错误。
★3.(2018·沧州一中月考)甲、乙两车在同一条直道上行驶,它们运动的位移x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图线与t 轴相切于t =10 s 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车的初速度为零B .乙车的初位置在x 0=60 m 处C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6 m/s 2D .t =5 s 时两车相遇,此时甲车速度较大解析:选C 位移-时间图像的斜率等于速度,则知甲车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不为零,选项A 错误;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图线与t 轴相切于10 s 处,则t=10 s 时,速度为零,反过来看成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x =12at 2,根据图像可知,x 0=12a ·(10 s)2,20 m =12a ·(5 s)2,解得:a =1.6 m/s 2,x 0=80 m ,选项B 错误,C 正确;t =5 s 时两车相遇,此时甲车的速度v 甲=205m/s =4 m/s ,乙车的速度为v 2=at =1.6×5 m/s =8 m/s ,选项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