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公共英语课程建设——论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课程的对接
- 格式:pdf
- 大小:173.69 KB
- 文档页数:2
- 67 -校园英语 / 职业教育研究新时期背景下工学结合模式在职业英语实践教学中的改革探索湖南宁乡职业中专学校/肖路平【摘要】工学结合的模式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当中非常重要的切入点,如何能够在当前新时期的背景下工学结合模式在职业英语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是当前职业院校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和创新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基于此,本文针对工学结合模式在职业英语实践教学的改革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职业英语实践教学 工学结合模式 教学改革前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我国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也获得了非常显著的发展。
而职业英语教学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与职业人才的实际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工作是紧密相连的,应该加强工学结合模式研究,促进职业英语实践教学创新和改革获得良好发展。
一、中职院校职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性职业英语的教学改革是当前工学结合模式创新工学结合当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当前已有的前提下做好职业英语教学改革是一种具有较强现实意义的工作。
目前在中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公共英语课程是必修必考的课程,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
虽然公共英语教学的职业性不强,工业结合特征不明显,与当前中等职业教育脱节。
但是长期以来公共英语教学深受本科教学的影响,难以展现自身特点,部分课堂的教学内容重复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更好的规划中职人才的培养方案,与工学结合的后续课程结合度不够。
虽然公共英语教学以其知识的基础性、内容通识性、教学管理统一性、考核应试性、为特点。
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中职院校职业英语教学内容缺乏相应的职业特色和实际的行业需求。
另外,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长期以来,中职职业英语教学一直受到本科教学的影响,因此,很难展现职业英语教育自身的特点。
其相关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以及课程体系等,如何能够在当前工学结合模式教育教学改革当中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这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IT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设计探讨作者:李杉来源:《学园》2014年第02期【摘要】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应体现职业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文以高职IT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设计为例,采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项目化教学和行动导向等教学法,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工作过程中的英语交际能力,满足学生未来的职业要求。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高专 IT类专业英语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2-0021-02近期,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应反映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及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体现职业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文以高职IT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设计为例,采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项目化教学和行动导向等教学法,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工作过程中的英语交际能力,满足学生未来的职业要求。
一高职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课程衔接公共英语课程一般在第一和第二学期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在第三和第四学期开设。
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技能,掌握英语学习的方法并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而专业英语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英语交际能力,使其为特定岗位工作内容服务。
因此,在公共英语课程与专业英语课程属于同一课程的两个阶段。
公共英语课程是基础阶段,而专业英语课程是提升阶段。
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却存在脱节的情况。
大多数情况下,公共英语教学由公共英语教研室负责,而专业英语教学则由各院系专业课教师负责。
公共英语教师主要强调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而忽略了专业知识的导入,从而使学生不能明确学习英语课程的目标,缺乏英语学习兴趣。
对于公共英语与行业英语相结合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的思考摘要:高职院校毕业生面对就业过程中行业英语与职场英语越来越普遍运用的压力,加大行业英语教学的力度并使之很好地与公共英语相结合成为当今高职英语教师亟待探索的问题。
本文论述了行业英语与公共英语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的现状以及使两者成为相辅相成统一体的重要性与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行业英语高职创新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1.043公共英语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必修的基础类课程,虽然各大院校时常提出一些改革性意见,但收效甚微,甚至公共英语课程在很多高校中出现了急剧减少缩减的状况。
在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目标不明确、教材滞后、教学方法死板、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双师型教师缺乏等,再加上高职院校对行业英语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行业英语还未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等问题。
所以在公共英语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丰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并且如何在讲授公共英语的基础上更高效的与行业英语相结合。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经济地位的提高,社会急需复合型和应用型的高层次人才。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化的语言,在全球化的今天显得更为重要。
如今越来越多的领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急需一些熟练运用行业英语的人才。
行业英语教学是指教师讲授与某个行业领域相关联的英语知识,也就是说使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贴近某个行业与领域,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在某个行业中运用英语来进行工作的交际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和运用能力。
在这些能力的形成、提高和发展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逐渐形成和提高并且会对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起到积极的促进拓展作用。
所以我们只有进行行业英语与公共英语相结合的英语课程改革,才能满足学生未来的就业需求。
因此在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中,教师既要培养学生英语的基础运用能力,也要在讲授中增加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并且进行一些模拟训练,这样学生不仅会有较扎实的英语表达运用能力和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还培养了学生的未来职场实战能力,拉近大学生与市场与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差距。
工学结合下高职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的相互融合摘要:在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原则,结合教学实际,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相互融合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公共基础英语行业英语工学结合高职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今后从业中,能够在于所学专业相关的涉外场合进行基本的语言交际。
2006年11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经过多年努力,教育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但是,以往的这些教学改革主要面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涉及到公共英语的改革项目相对较少。
而高职公共英语作为高职的一门主要公共课程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紧密相关。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注重学生的语言能力与就业市场的对接,是每一位高职院校英语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1 高职英语教学现状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职英语教学可分为公共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教学两个阶段。
基础英语的教学内容是以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行业英语是指行业环境中运用的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的一种。
它是建立在需求分析上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习者的就业需要,教学内容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与基础英语形成对照。
高职教育最近几年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较大的成绩,但是我们仍然看到了当前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存在的不足和弊端。
1.1 高职中的“应试教育”公共英语课程目前是高职院校必修必考的公共基础必修课,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评估指标。
公共英语教学一直以来以其知识的基础性、内容的同识性、考核的应试性等为特点,并以通过应用能力考试为目标游离于高职教学改革大潮边缘。
以“三个服务”为核心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教改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湖北工业职院以“三个服务”为核心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研究,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专业多元化的要求。
随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深入,和“五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要求的逐步落实,各个专业更加贴近工作实际和就业需求,特色更加明显,个性更加突出,对公共课程的要求也更加多元化——核心是职业性。
二是教改多元化的要求。
当前正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对公共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产生了重大影响。
尤其公共课程往往是新生一进校就接触到的最多的课程,除了在教学内容上为专业教学打好基础,在教学方法上公共基础课程也有引导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责任和义务。
三是生源多元化的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职生源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主要包括通过普通高考招收的普高生,通过单招单考招收的三校生(即中专生、职高生和技校生),五年一贯制学生等。
生源多样化,学生组成复杂、层次不齐、录取分数不高、理论知识基础相当薄弱等现状,对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于以“三个服务”为核心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研究课题的界定:一是“三个服务”,即服务专业、服务职业、服务学生可持续发展。
这三个方面充分体现了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的服务性,并且和专业建设、职业需要、学生发展紧密结合,较好处理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学校教育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二是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根据湖北工业职院教学系部分工,主要包括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高等数学、大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