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言学系英语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 格式:docx
- 大小:842.81 KB
- 文档页数:3
英语学科建设规划一、背景介绍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我国英语教育质量,加强英语学科建设,制定一套合理的英语学科建设规划是至关重要的。
二、目标设定1. 提高英语学科教学质量: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教材,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2. 培养英语学科师资队伍:通过培训和选拔优秀的英语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3. 加强英语学科研究: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英语学科研究,推动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三、具体措施1. 完善英语学科教学体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英语学科教学体系,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
- 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习需求,合理安排英语课程,包括基础知识、听说读写能力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内容。
- 教学方法: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英语学科评价体系,包括考试、作业和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英语能力。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培养和提高英语学科师资队伍的能力。
- 培训计划:制定英语教师培训计划,包括教学方法、教材使用和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内容,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 奖励机制:建立奖励机制,激励英语教师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和研究活动,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
- 选拔优秀教师:通过评选和选拔,选拔优秀的英语教师,提高学校英语教师的整体水平。
3. 推动英语学科研究: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学科研究。
- 学术交流:组织英语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和研讨会,促进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 科研项目: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英语学科的科研项目,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 学术期刊:设立英语学科的学术期刊,发表优秀的英语学科研究成果,促进学科的交流和发展。
四、预期效果1. 学生英语能力提升: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教材,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外国语学院课程建设规划外国语学院课程建设规划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的基础性工作,是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之一。
课程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
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为进一步做好课程建设工作,提高课程建设水平,特制定本规划。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我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建设依据,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重点,以加强课程教学基础条件为保障,构建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于一体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外国语学院课程建设的现状外国语学院现已建设7门省级精品课程《大学英语》、《英语口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泛读》、《商务英语阅读》、《英语精读》;16门校级精品课程有《英语听力》、《英国文学》、《商务英语口语》、《基础俄语》、《外贸函电》《大学英语口语》、《基础英语》、《英汉互译》、《英语教学法》、《英语视听说》、《英语语言学概论》、《大学英语》、《高级英语》、《俄语语法》、《美国文学》、《英语阅读》;1门校级特色课程《高级英语阅读与写作》。
三、课程建设的总目标“十二五”期间,外国语学院课程全部达到合格课程标准,建设6门校级精品课程或1个“听说读写译”优质课程群,力争将2门课程建成省级精品课程,外聘高级课程、国际课程5门,加大校级选修课建设门数并进一步完善。
四、课程建设主要工作(一)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学校定位、外语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引进、培养一批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教学思想活跃、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高水平的专任教师。
加强梯队建设,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课程负责人的作用,提供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保证教学和科研投入,提高学术自主发展能力,加强后备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的选拔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为课程建设储备人才与力量。
英语学科建设规划一、背景介绍英语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外语学科,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和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学科的建设变得尤其重要。
本文将环绕英语学科建设规划展开详细的讨论。
二、目标设定1. 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应用。
2. 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通过引入多元文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他们的全球视野。
3. 培养高素质英语教师:通过加强英语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素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英语教育。
4. 推动英语教育研究:加强英语教育研究,促进教学方法和教材的创新,提高英语学科的教育质量。
三、建设措施1. 完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优化英语课程设置,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英语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机会和资源支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素质。
3. 创新教学方法: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平台等,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互动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4. 优化教材建设:开辟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和教学要求的教材,注重教材的多样性和实用性,提高教材的质量和适合性。
5.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外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活动,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学科合作。
四、预期成果1. 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达到国际通用的语言水平要求。
2. 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全球视野得到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
3. 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素质得到提高,能够提供优质的英语教育。
4. 英语教育研究取得一定的突破,促进教学方法和教材的创新。
五、实施计划1. 第一年:制定英语学科建设规划,成立专门的建设工作组,进行师资培训和教材开辟。
2. 第二年:推进课程改革,引入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外国语言学系英语专业课程建设规划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外国语言学系英语专业(医学科技)课程建设发展规划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质量的符合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有娴熟英语技能又有医学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医药产业在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扩大对外交流,需要大量既懂外语又懂医学的人才。
同时,为顺应中国加入WTO后各方面与国际接轨这一趋势,药品营销、药监、医疗行政和医药院校以及英语教学等方面也急需本专业的毕业生充实力量。
因此,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适应性强、选择面广的优势。
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同时也是办学思想与教师水平的反映。
外国语言学系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的宗旨是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务必考虑到三全学院整体课程建设规划、英语专业总体发展思路和实际情况,应该虚心学习国内外同专业在课程建设上的成果,一定要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一、按照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着为地方经济建设需要服务的思想,合理设置课程,重点建设医学翻译类、经贸类、口译及笔译等课程,突出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增加选修课,培养既精通英语又具有专业特长的复合型人才。
二、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围绕所培养学生口语能力强这一特色,积极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使学生有机会涉足于一些企业和外贸机构,积累经验,得到锻炼和提高,更有针对性地完善自身的专业结构;为体现学生口笔译强的特色,本着为地域经济服务的思想,利用会展经济带来的机会,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三、在人才培养计划修订中,加大素质拓展和相关课程的开设,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大奖赛,将学生在比赛中取得成绩与学分挂钩,更好地激励学生潜能的开发,以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加大专业基础课程比例。
以听、说、读、写为目标的课程应形成系列课程模块,有指导性课程大纲和负责人,以加强专业的“横向”联系:积极扶植精品课程;进一步研究《英语精读》课程的教学重点与教学方法;加大对《英语听力》、《英语写作》、《英语泛读》课程的研究力度,尤其是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加大对《英语口语》课程的研究力度,巩固成果,找出不足;重视高年级课程:进一步研究高年级阶段《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重点与教学方法;加强高年级理论课程的深度与广度(语言学、文学、翻译、文化);增设医学类词汇、翻译、写作等选修课程;增设医学类专门英语口语、听说、视听说等选修课程。
英语学科建设规划一、背景介绍英语学科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国际交流、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工具。
为了提高我国英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制定一份全面的英语学科建设规划是必要的。
二、目标设定1. 提高英语学科教学水平:通过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材,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2. 增强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3. 加强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和传播:通过开设英语文学、英美文化等课程,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和理解,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 培养英语专业人材:通过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培养具有良好英语基础和专业知识的人材,满足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材的需求。
三、具体措施1. 教师培养与发展- 增加师资力量:招聘优秀的英语教师,提高学校英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
- 提供培训机会:组织教师参加英语教学培训班和学术研讨会,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
- 激励机制: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预教学改革和学术研究。
2. 教学方法和教材改革- 创新教学方法:引入互动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更新教材内容:根据学科发展和学生需求,及时更新教材内容,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3. 提高学生英语交流能力- 口语训练:增加口语课程的数量和质量,提供更多的口语练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丰富的听力材料和实践机会,匡助学生提高听力和口语能力。
4. 丰富英语文化教育- 开设英语文学课程:通过学习英语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 举办英语文化活动:组织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增强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体验和传播。
5. 专业英语培养- 开设专业英语课程:根据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开设相关的专业英语课程,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的人材。
- 实践机会: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将所学的英语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实践能力。
英语学科建设规划一、引言英语学科的建设规划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英语学科建设规划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步骤。
二、目标1. 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4. 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主性和合作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内容1. 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英语水平,制定合理的英语课程设置。
包括基础英语课程、阅读与写作课程、口语与听力课程、文化与交流课程等。
每一个课程都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
2. 教材选择选择符合学生年级和英语水平的教材,并根据教学大纲进行合理的教材使用。
教材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3.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任务型教学、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预课堂活动。
4. 考核评价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包括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
考核内容要覆盖听、说、读、写各个方面,注重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评价。
5. 培训与培养组织英语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预学科研究,提高教师的学科建设能力。
四、实施步骤1. 制定英语学科建设规划的时间表和任务分工,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间。
2. 开展英语学科建设规划的宣传工作,让师生了解并参预其中。
3. 组织相关会议,听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规划内容。
4. 落实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确保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5. 开展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6. 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
7. 组织英语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科研究,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学科建设水平。
英语学科建设规划一、背景介绍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增加,英语学科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英语学科的建设规划进行详细阐述。
二、目标设定1. 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培养,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都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达到流利交流的水平。
2. 培养高素质的英语教师队伍:通过加强师资培训,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英语教育。
3. 建设创新型教学体系: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英语学科的教学质量。
三、具体措施1. 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加大对英语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材,确保教学资源的充足和质量的提升。
2. 创新教学方法:引入项目制学习、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增加英语学科的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参加英语角、英语竞赛、英语演讲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 加强与国外学校的合作交流:通过与国外学校的合作交流,开展学生的交流访问和教师的学术交流,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英语学科的国际化水平。
5. 建立英语学科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英语学科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反馈。
四、预期成果1. 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显著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均得到明显提高,能够流利交流和应对实际应用场景。
2. 英语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得到提高,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和发展。
3. 创新型教学体系建立:建立了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创新型英语学科教学体系,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 学生国际交流能力增强:学生通过与国外学校的交流,拓宽了国际视野,提高了英语学科的国际化水平。
5. 英语学科评价体系完善: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英语学科评价体系,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反馈。
英语专业课程建设发展规划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同时也是办学思想与教师水平的反映。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的宗旨是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务必考虑到沈阳师范大学的课程建设规划、外国语学院的总体发展思路和英语专业的实际情况,应该虚心学习国内外同专业在课程建设上的成果,一定要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一、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的发展重点基础课程:•听、说、读、写课程应形成系列课程模块,有指导性课程大纲和负责人,以加强专业的“横向”联系•积极扶植校院两级的精品课程•进一步研究《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重点与教学方法•加大对《听力》课程的研究力度,尤其是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加大对《语音语调》(零课时)的研究力度,巩固成果,找出不足•研究《网上写作》课程的利弊和对学生英语思维的影响高年级课程:•进一步研究高年级阶段《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重点与教学方法•加强高年级理论课程的深度与广度(语言学、文学、翻译、文化)•增设理论与实践性选修课程•增设与国际接轨性课程,如:《人类的发展与困惑》、《宗教对人类的影响》、《 21世纪的贫穷特征》等二、实施英语专业课程建设发展规划的措施•每学期对担任基础课程的教师进行在岗培训 2次,每次2-3小时•每学期进行 2次课程研究研讨会,并聘请省内外名校学者做专题发言•每学期组织 2批教师到省内外名校听课、学习•成立专门小组研究所用教材,并写出研究报告和建议•成立专门小组研究国家级专业教材(近 2年出版的),并写出研究报告和建议•组织教学与科研骨干编写急需教材和补充性教材•加大对多媒体课程建设的扶植力度(每年 2万元)•加大对校、院两级精品课程的投入(每年 3-5万元)•加大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学习方法的研究•积极购置有关学术资料(海内外)•积极利用网络资料•将选修理论课程(语言、文学、翻译)形成系列模块,制定系列课程教学指南•将本科生高年级理论课程与相关的硕士研究生接轨•加强对集体备课的管理•加强对课外作业质和量的监督与指导•加强外国语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各系主任和教授听课工作的落实与指导。
外语系英语专业建设总体规划2005-10一英语专业简介外语系英语专业为新办专业,2002年开始招生,招收英语本科、二级学院本科、商务英语专科学生共227人;2003级招收学生267人;2004级招收236人;2005年招收304人;目前在校生总数约1000人。
目前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学工作分别由英语基础教研室(共14人)和商务英语教研室(共6人)两个教研室承担,全部教师共计20人,其中有副教授及以上高级职称的教师5人,占总教师队伍的25%,讲师6人,占30%,助教9人,占45%,80%以上的教师具备硕士研究生学位(含在读)。
专业教研室的教师教学质量过硬,历年的学生评教反映良好,三位教师在我校的青年教师基本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英语基础教研室主要承担英语本科学生的教学工作。
商务英语教研室主要承担英语本科学生的商务英语方向课以及二级学院、商务英语专科学生的教学工作。
二英语专业总的建设思路根据外语系“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办学指导思想(“质量为本,特色鲜明、稳步发展、全面提高”),英语专业建设将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确保英语专业教学质量;培养有明确专业方向、有相关专业知识、有宽广的知识面和深厚人文素养的有竞争实力的外语复合实用型人才。
在今后的五年或十年里,打破学科单一、专业单一的现象,2009年申报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
三英语专业建设具体计划1.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较强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宽广的知识面、相关专业知识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外语复合实用型人才。
突出特色,确保三个专业方向培养质量,新增科技(化工)英语专业方向。
从三个专业方向(国际商务、英语教育、翻译)着手,在确保每个专业方向教学质量的同时,逐步办出武汉工程大学英语专业特色,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商务英语和科技英语方向上依托我校经管和化工学科优势,培养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较强商务应用能力和科技(化工)英语基础知识,能在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旅游、化工企业或厂矿等部门从事经济贸易、企业管理、金融和翻译等工作的外语复合实用型人才。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为进一步促进我院本科专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更好地贯彻教育部《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根据《xx学院2011-2015年发展规划》、《xx学院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11-2015年)》以及《xx学院外国语学院“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的目标要求,结合本专业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发展总目标和基本思路(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弘扬“教学神圣、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坚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文明”的办学使命;坚持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准确定位专业发展目标,继续发展优势专业和改造、调整传统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外语人才为主要任务,面向社会需求,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着力提高专业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实现专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总目标以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发展规划为依据,根据地方基础教育、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发展需求,积极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继续打造特色专业和专业优势,努力做精教师教育专业,做大商务英语专业,做强翻译专业。
立足xx,服务河南,面向全国,以培养实基础、强能力、有个性、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适应基础教育、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英语人才为目标,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使英语专业总体建设水平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巩固、发展和提高。
到2015基本形成专业结构合理,特色专业优势明显,专业内涵建设逐步深化的专业建设与发展新格局。
(三)基本思路根据地方基础教育、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发展对外语人才的实际需求,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主动适应地方需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融为一体;通过对已有教学改革成果的集成、整合和深化,做到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合理、课程体系更优化、理论教学更精练、实践教学更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更先进;注重突出教育教学改革的系统性、综合性、整体性和时效性,构建出适合本专业学生实际的教学体系,形成自身的育人特色。
外国语言学系英语专业课
程建设规划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外国语言学系英语专业(医学科技)
课程建设发展规划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质量的符合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有娴熟英语技能又有医学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医药产业在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扩大对外交流,需要大量既懂外语又懂医学的人才。
同时,为顺应中国加入WTO后各方面与国际接轨这一趋势,药品营销、药监、医疗行政和医药院校以及英语教学等方面也急需本专业的毕业生充实力量。
因此,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适应性强、选择面广的优势。
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同时也是办学思想与教师水平的反映。
外国语言学系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的宗旨是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务必考虑到三全学院整体课程建设规划、英语专业总体发展思路和实际情况,应该虚心学习国内外同专业在课程建设上的成果,一定要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一、按照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着为地方经济建设需要服务的思想,合理设置课程,重点建设医学翻译类、经贸类、口译及笔译等课程,突出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增加选修课,培养既精通英语又具有专业特长的复合型人才。
二、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围绕所培养学生口语能力强这一特色,积极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使学生有机会涉足于一些企业和外贸机构,积累经验,得到锻炼和提高,更有针对性地完善自身的专
业结构;为体现学生口笔译强的特色,本着为地域经济服务的思想,利用会展经济带来的机会,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三、在人才培养计划修订中,加大素质拓展和相关课程的开设,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大奖赛,将学生在比赛中取得成绩与学分挂钩,更好地激励学生潜能的开发,以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加大专业基础课程比例。
以听、说、读、写为目标的课程应形成系列课程模块,有指导性课程大纲和负责人,以加强专业的“横向”联系:
积极扶植精品课程;
进一步研究《英语精读》课程的教学重点与教学方法;
加大对《英语听力》、《英语写作》、《英语泛读》课程的研究力度,尤其是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
加大对《英语口语》课程的研究力度,巩固成果,找出不足;
重视高年级课程:
进一步研究高年级阶段《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重点与教学方法;
加强高年级理论课程的深度与广度(语言学、文学、翻译、文化);
增设医学类词汇、翻译、写作等选修课程;
增设医学类专门英语口语、听说、视听说等选修课程。
外国语言学系英语专业教研室
201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