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公安厅集中缴获高考作弊设备
- 格式:doc
- 大小:76.51 KB
- 文档页数:3
成人自考作弊经历
近日,四平市公安局铁西分局地直派出所经过缜密侦查,成功侦破了在吉林省2019年高等自学考试中发生的一起作弊案件。
4月14日,铁西分局地直街派出所接到报警称:2019年吉林省自学考试开始后,十七中考场的监考老师在核对考生身份信息期间,发现一名考生的身份信息与实际考生不符,疑似替考人员。
接到案件后,民警立即赶往现场,经过询问该名考生,其承认自己是替考人员,民警随即将该名考生带回派出所继续调查。
经询问,该名考生称自己是在兼职群发现招聘替考人员的信息,该信息为一网名叫阿兰的男子所发布的,两人相互添加微信后,阿兰约定成功后付给500元,先付300元,考过之后,再给200元。
于是,办案民警通过大量排查,很快找到在兼职群里发消息的男子阿兰,并依法传唤到派出所。
该人真实姓名叫左某(磐石人),他受雇一个名叫徐某某的女子(辽宁昌图县人),徐某某是当地一家会计学校的负责人。
随后,民警多次电话联系徐某某,可该人就是不接电话。
正当办案民警准备赶赴到昌图县实施抓捕时,徐某某主动打电话联系办案民警。
经民警作其思想工作,徐某某主动到派出所投案自首。
据徐某某交代,她找到昔日相识的朋友左某准备在成人高考中替两个考生考试,徐某某先付给左某1500元。
左某找到一名考生替考后,自己也前去替考,可被发现没有进入考场。
为此,左某还退还给徐某某500块钱。
目前,参与考试作弊的徐某某和左某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参与替考的一名学生,已被取保候审。
案件正在进一步深挖当中。
6⽉11⽇,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29分报道,今年⾼考期间,吉林省松原市、九台市、农安县的考⽣、家长和⽼师反映,⼀些考场,监考秩序不严,有抄袭以及⽤⽿机等电⼦设备作弊的现象。
中央⼈民⼴播电台记者刘媛媛对此进⾏了暗访。
在吉林省九台市,有⼈给记者提供了这样的情况。
“今年⾼考,九台市最猖狂的时候,⽤⽿机等电⼦设备作弊现象⾮常多,第⼀天考⽣反映,答案传得很清晰,也没⼈管,第⼆天价格就涨了,⼀科8000元,接受机在鞋⾥。
公安局的屏蔽车遭到家长围攻。
⼀学⽣说,8号考英语,他周围有⼏个有⽿机的,他们是⽤橡⽪带进去的,在考场现安装的。
6号看考场时就发现有⼈带⽿机,奇怪的是经请⽰主考、副主考,没有处理,第⼆天仍然参加考试。
有考场考试时发现了作案,只是没收了⼯具,还让继续考。
”
记者:考场监考怎么样?
“不严。
”
记者:不严到什么程度?
“抄都不管。
”
“发过传单,好像是560。
”
记者:总分560得花多少钱?
“好像得3万多块钱。
”
同样现象,还发⽣在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的⼀些考场。
“我们在门⼝,家长来回跑看着警察,看着车。
”
“⽼师刚开始吓我,⽼师不管就再回头,⽼师拿了就拿⾛,反正已经抄上了。
”
在吉林省农安县,前去监考的长春市⼀些学校的⽼师,甚⾄遭到了当地学⽣家长的围攻殴打,上交的作弊学⽣的材料,也被当地学校的⼀些主考瞒报。
吉林省招⽣办副主任赵树宽表⽰,吉林省将对有关情况进⾏调查,严肃处理。
致2023年高考考生和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考生家长:您好!高考关系国计民生,关系教育公平,关系社会稳定,高三学子勤学不辍,潜心自律,付出了万分的艰辛与努力。
作为高考的组织者与管理者,我们将精心组织,竭尽全力为考生营造轻松、和谐安全的考试环境,创设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
在此,向关心、理解和支持高考工作的您表示衷心感谢!近年来,为确保招生考试公平、公正,维护高考的权威性、规范性和严肃性,国家不断加大依法治考、从严治考力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将买卖考题、替考、组织作弊、买卖作弊设备以及帮助作弊行为纳入刑法范畴。
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外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非法获取考试试题或者答案,携带或者使用考试作弊器材、资料,抄袭他人答案,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以及其他以不正当手段获得考试成绩的作弊行为,将取消其相关考试资格或者考试成绩,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参加相关国家教育考试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对在高考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严厉惩治考试作弊犯罪。
教育部、公安部等10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教育统一考试环境综合治理和考试安全工作的通知》、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都加大了对违规行为的防范及查处力度。
由此可见,考风考纪已由道德层面上升为法律范畴。
我区各高考考点,考场及试卷流转区域均已安装视频监控和拾音设备,考试期间通过“两级监考,三级巡查”实时监控记录考试情况,考后将进行回放倒查;考点,考场配备无线电信号屏蔽器,金属探测器、无声挂钟、隐形耳机探测器、人脸识别设备和身份证阅读器等,考生入场时须进行必要的身份核验和安全检查。
严禁将手机、手表等规定以外的物品带入考点。
考生参加考试的诚信记录将记入本人电子档案并接受社会查询。
2012吉林省严查高考作弊积极落实服务考
生措施
19日,记者在四平市公安局高考安全保卫工作会议上获悉,为实现平安高考,该局成立了高考安全保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党组成员、市公安局长吕锋担任。
领导小组制定了周密的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提出对作弊和贩卖作弊器材者实行“零容忍”,六个县(市)区公安局长分别向吕锋递交承诺书。
近期,四平警方共查处涉及高考作弊案件10起,收缴各种作弊器材11套。
据悉,该局在严厉打击高考作弊现象的同时,还要求广大民警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落实便民利民措施。
对涉及考生的报警求助,将及时受理,优先出警。
对高考前需要加急办理居民身份证的考生,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开辟考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交警部门在考试期间要对考点附近的主要道路实行交通管制,确保运送考生的车辆畅通无阻;对接送考生而违章的车辆,以温馨提示、劝阻教育为主,不扣车,不耽误考生考试;在部分限制通行的路段,对运送考生的车辆可凭考生准考证通行;发生交通事故的运送考生车辆,在处理过程中要本着“先考试后处理”的原则优先放
行,事后妥善处理,尽一切可能限度地提供通行便利。
这场舞弊的“闹剧”,到底会如何收场?杂谈0614 1016这场舞弊的“闹剧”,到底会如何收场?资料:一、吉林松原,一个古老的东北小城,却因为高考,以一种非常规的状态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因为此前有几家媒体披露了松原高考舞弊的情况,今年高考,松原非常重视,成立了由教育、公安、电信等18个部门组成的高考委员会,主任是主管副市长,严抓高考舞弊。
但中国青年报记者的实地采访发现,严查之下,高考舞弊仍禁而未绝。
二、李明全夫妇的孩子李爽在考试中,考卷被后面一名考生抢走抄袭,以至于最后未能答完题,而且答题卡也被撕坏,这一科成绩受到严重影响。
三、扶余县第一中学两名教师因出售作弊器材而被抓捕了。
四、饭馆老板王锋明确表示给孩子“动作”了,且在6月3日一分完考场,就能立即从县教育局拿到考场信息单。
五、高考期间,记者在松原市扶余县看到,每场考试过后,都能听到有学生或喜悦或懊丧地谈论,刚才抄了多少或哪个没有抄上。
在扶余县,学校的老师甚至“像办辅导班一样”,组织销售作弊器材。
要想在考场不被骚扰,平时成绩好的考生甚至要交“保护费”。
发现作弊行为,监考老师也“不敢太深管”,因为害怕遭到报复。
六、去年有位朋友去外地监考,临行前教育厅再三嘱咐抓考场纪律一定要抓现行,否则不要抓,后来这位朋友回来说“根本没法抓,也不敢抓!”他们一位同事就因为抓了一个违纪考生,当天晚上回到驻地就被围攻,不得以连夜跑回长春。
前年有一位松原的考生,高考后我为她做手术,我问她“听说你们考场能抄?是吗?”她说“傻子才不抄呢,怎么也能提高四、五十分呀!”还听说有的家长考前就已知道考场的监考是谁、前后左右桌是谁,平时成绩怎样,可见考前工作做的无微不至!………………看到这些消息,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确实,这些年高考作弊没少听说,松原的“作弊案件”也屡见不鲜,但没有想到,居然还有将高考作弊做得如此“透彻”和“深入”。
这已经不光光是技术的问题了,更是渗入到了人事和制度的层面,此刻的我,不知怎样表达内心的情感。
考试非法使用窃听窃照器材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考试非法使用窃听窃照器材案例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窃听和窃照器材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甚至在考试中也出现了非法使用这些器材的情况。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违反了法律法规,也破坏了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本文将介绍一起考试非法使用窃听窃照器材的案例,希望引起社会的重视,并呼吁加强监管和打击这种违法行为。
某市某高中招生考试期间,监考人员在巡考中发现了一名考生行为异常,怀疑他在使用窃听器材。
经过调查,确认了该考生使用了藏在体内的微型耳机和小型摄像头。
这名考生在考试中通过偷拍和窃听他人答卷的方式获取答案,试图作弊。
监考人员及时发现并制止了他的违法行为,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
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这名考生并非个案,而是参与了一个集团作弊团伙。
这个团伙利用先进的科技设备,如微型耳机、无线传输器等,设立了一个完整的作弊流程。
他们在考试前,通过窃取试题信息和考官联系方式,准备好作弊器材,并在考试中实施作弊。
他们利用窃听器材接收他人传递的答案,再通过暗中传话的方式,将答案传输给主要考生。
这种作弊手段相当隐蔽,难以被监考人员发现。
在经过多方调查和取证后,公安机关抓获了这个作弊团伙的核心成员,并成功破获了一起考试非法使用窃听窃照器材的案件。
这个案件震动了整个社会,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人们纷纷谴责这种非法作弊行为,呼吁加强对考试安全的监管,惩处违法作弊行为,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和权威性。
本案的成功破获,得益于公安机关的严密侦查和监考人员的勤勉巡查。
监考人员在考试中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制止非法使用窃听窃照器材的行为。
公安机关要加强对窃听器材的监管,打击非法制造、销售和使用窃听器材的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和安全。
广大考生要端正学习态度,顺应规律,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拒绝任何形式的作弊行为,树立诚信意识,遵守考试纪律。
考试非法使用窃听窃照器材的行为严重违反了考试纪律和法律法规,破坏了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北京成人高考考生舞弊案在2005年全国成人高考期间,北京的几个考点出现了考生用手机短信进行作弊的行为。
记者对这次舞弊行为进行了深入调查。
2005年10月15日是成人高考的第一天,就在考试开始不久,北京的几家媒体记者就接到了举报电话,说在考场有人用手机作弊。
这位自称是考生的人的举报是否真实呢?10月15日上午10:00,北京某报社记者来到了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的几个考点,上午10:25左右,记者拍到了几张考场上的照片。
在某考场后面的居民楼旁,报社记者给我们讲述了照片拍摄的过程。
在对面的居民楼上,用望远镜可以看到,在这个考场中,有学生用手机翻看答案并藏在衣服里边。
从其中一张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出,一名考生左手拿着手机放在腿上,而按照考试规定,考生考试期间是不能携带手机的。
通过窗户玻璃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另外一位考生把手机拿出来,用手遮挡着低头翻看,看完之后又塞进包里。
该报社记者说,在当天下午和第二天的考试中,这种情景多次出现在大兴区这几个考点。
那么他们翻看的是不是考试答案呢?与此同时,记者也从正在考场考试的举报人那里,收到了他转发过来的手机短信。
我们从手机上看到,短信的内容全是A、B等选择题答案字样。
15日上午的语文考试,共有10道选择题答案。
下午的数学考试,有15道选择题答案,而16日的英语考试中,共有55道选择题答案。
事后记者证实,这些答案数量与3次考试的选择题数量相同。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每场考试结束后,考生们议论最为激烈的就是手机短信和答案。
10月15日下午的数学考试结束后,记者在考场门口录到了这样一段谈话内容:“你收到短信了吗?”“我还差几个答案,我刚才把它删了。
”“你是几点收到的?”“考试结束前1小时。
”很明显,大家都在翻看手机短信,关于如何抄袭已经成为考生间的必谈话题。
在考点门口议论的考生大多是北京某学校考前辅导班的学生。
记者发现,该校辅导班300多名考生中,有近百名学生在谈论手机短信问题,至于有多少人收到手机短信,记者很难考证。
吉林省公安厅集中缴获高考作弊设备
东亚讯“只要戴上手表,就可以接收到答案,连作文都能传过来!”昨日,记者在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看到了一系列高考作弊设备。
在高考前夕,我省公安机关先后端掉两个作案团伙。
省公安厅从5月31日至6月9日,将在全省开展一次专项打击整治高考作弊的统一行动。
公开发传单兜售作弊设备
一年一度的高考就要开始了,销售高考作弊设备的人也打出广告招揽生意。
昨日,记者看到了一家助考服务中心在高中生群体中发放的传单,“发题时间在30分钟之内,答案分数保证630分以上,设备在省内同行业保持,可用最新第三代屏蔽器、电子狗、作弊客、金属探测器现场测试。
”这家助考服务中心竟然还提醒广大学生:今年吉林省将采用全新第三代屏蔽器,老式接收器将被严重干扰,同时,还宣传有手表、橡皮、眼镜、骨传导等新设备。
对此,省教育厅副厅长刘勇兵说,高考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最为重视的一次考试,然而却有个别考生和家长不把精力用在复习备考上,反而用在如何作弊提高成绩上,不法分子正是利用这种投机心理大肆兜售作弊器材,这既是对考生本人的损害,也是对其他考生利益的侵害,更是对高考的严重挑战。
“作弊”手表是液晶显示屏
昨日,在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公安厅展示了已经查获的作弊器材,其中一个作弊手表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只
手表看上去与普通手表没有差别,可它除了能看时间外,却有着特殊的功能。
据警方介绍:“这个手表的屏幕是液晶显示屏,设置后,答案就可以传输到手表上,不会有声音,传输量很大,作文都能传进来。
”
在展台上,记者还看到了车载电台天线、无线接收耳机、手机信号屏蔽器、车载信号接收发射台等器材,记者从警方了解到,置备一套作弊器材,需花费3000元至5000元不等。
我省公安严打高考作弊
记者获悉,今年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工商管理局联合发文,要求各地严肃查处和重点打击高考期间利用通讯工具作弊的个人和组织,并对制售无线作弊器材的摊点进行了集中检查和清理。
同时记者从警方获悉,今年以来,我省公安机关针对利用技术器材进行考试作弊案件加大了打击力度,先后成功侦破了“5·18”和“1·06”两起预谋利用无线通讯设备进行高考作弊的团伙案件,共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0人,已刑拘7人。
另外,省公安厅从5月31日开始至6月9日,在全省开展专项打击整治高考作弊统一行动,对各类高考作弊案件,发现一起,打击一起,坚持露头就打,绝不手软。
副厅长劝诫考生摆正心态
在昨日的发布会上,省教育厅副厅长刘勇兵劝诫,高考临近,考生要摆正心态,积极备考,不要轻信社会上的谣言;要诚信考试,做到不违纪、不作弊,千万不要拿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做
赌注。
高考舞弊,必将悔恨终生。
也希望全省考生家长,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积极给孩子正确的高考导向,不要诱导孩子作弊,造成终生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