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查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疾病的临床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血常规及贫血三项联合检测在预防妊娠合并贫血中的临床意义石家庄050000【摘要】目的:分析对妊娠产妇实施血常规以及贫血三项检查对于预防妊娠合并贫血的效果。
方法:从2020年1月-2022年6月期间入院实施产检的孕妇内选择700例,依据检查形式分组,即实验与对照,各组产妇350例。
对照组产妇实施血常规检查,实验组产妇实施血常规联合贫血三项,对比指标。
结果:实验组产妇需预防的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0.05。
结论:对孕妇实施血常规联合贫血三项检查,可以获得更加精准的数据,便于预防孕妇出现妊娠期贫血的情况,医生可以及时对其进行干预。
关键词:血常规;贫血三项;妊娠贫血妊娠贫血将会对母婴的生命健康产生影响,其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而血液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妊娠女性的红细胞、红细胞平均体积以及血红蛋白等相关指标,并将其作为诊断依据,以此判定孕妇是否出现贫血症状,或发生比贫血症状更加严重的情况,及时为孕妇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1]。
因此,本文将分析对妊娠产妇实施血常规以及贫血三项检查对于预防妊娠合并贫血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20年1月-2022年6月期间入院实施产检的孕妇内选择700例,依据检查形式分组,即实验与对照,各组产妇350例。
对照组中年龄区间在22-36岁之间,以(27.08±2.11)岁为年龄区间的平均计算值,平均孕周为(23.01±0.22)周;实验组中年龄区间在21-35岁之间,以(27.11±1.88)岁为年龄区间的平均计算值,平均孕周为(23.02±0.33)周。
对两组资料分析后,P>0.05。
纳入标准:(1)知晓实验积极参与。
(2)符合适应征。
排除标准:(1)存在禁忌症。
(2)信息残缺。
1.2方法采集两组孕妇的血液标本,并将其送检,分别做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血清铁蛋白、维生素B12、叶酸等相关检查,分析数据。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检出需预防的人数以及几率。
贫血三项在妊娠期女性贫血诊断中的价值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女性应用贫血三项诊断患者贫血疾病的意义。
方法:我院于2020年2月-2022年1月期间诊治23例妊娠合并贫血的女性患者,视作观察组,另取23例同时期内正常妊娠监督且考虑未合并贫血的女性患者,视作空白组,对空白组实施血常规方法,而观察组联合贫血三项检测,统计检测结果,对可能并发贫血倾向的患者采取预防干预,分析最终出现贫血的患者占比。
结果:空白组中7例血红蛋白在100g/以下水平,平均红细胞体积值异常患者为5例;观察组经联合血清学贫血三项检测,发现5例患者基础造血功能正常,另外18例均缺乏相关元素,需补充一种、两种、三种元素的患者人数及占比分别为33.33%、55.56%、11.11%;对两组妊娠期女性需要进行临床干预的患者予以落实,最终空白组出现贫血疾病概率远高于观察组(P<0.05)。
结论:妊娠期女性易并发贫血,危害孕妇和胎儿健康,使用贫血三项检测方法,可直观判断患者机体红细胞生成情况,了解骨髓造血功能水平,对发生贫血疾病的预测性较高,方便指导临床采取预防干预措施,以确保妊娠期女性健康,促进胎儿正常发育。
关键词:贫血三项;妊娠期;女性贫血;诊断价值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ignificance of using three items of anemia to diagnose anemia in pregnant women. Method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February 2020 to January 2022, our hospital diagnosed and treated 23 female patients with pregnancy complicated with anemia, which were regard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another 23 female patients with normal pregnancy supervision during the same period andno anemia were considered. As a blank group, the blank group was subjected to blood routine methods,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combined with three tests of anemia, the test results were counted,and preventive interventions were taken for patients who may be complicated by anemia tendency, and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ho eventually developed anemia was analyzed. Results: In the blank group, 7 patients had hemoglobin levels below 100 g/g, and 5 patients had abnormal mean red blood cell volu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bined with three tests of serological anemia, it was found that 5 patients had normal basic hematopoietic function, and the other 18 patients lacked related Elements, the number and proportion ofpatients who need to supplement one, two, and three elements are33.33%, 55.56%, and 11.11%, respectively; the two groups of pregnant women who need clinical intervention were implemented, and finally the blank group developed anemia The disease probability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0.05). Conclusion: Pregnant women are prone to anemia, which endangers the health of pregnant women and fetuses. The use of three detection methods for anemia can intuitively judge the erythropoiesis of the patient's body and understand the level of bone marrow hematopoietic function. Take preventive interventions to ensure women's health during pregnancy and promote normal fetal development.妊娠期女性属特殊群体,因机体新陈代谢及各个系统功能水平的改变,对叶酸、维生素及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增加,易出现营养不良,或并发基础疾病情况下对维生素B12的吸收障碍,叶酸缺乏,导致贫血发生[1]。
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防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治疗、预防及对妊娠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30例临床防治方法及影响进行分析。
结果:轻度贫血21例,中度贫血6例,重度贫血3例。
经治疗均有所好转,治愈26例,好转3例,加重1例。
结果: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治疗主要是要补充铁剂和去除导致贫血的原因,治疗过程中加强营养,给予含铁丰富的软食,有其它消化系统症状的给予对症治疗。
【关键词】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治疗;预防;影响【中图分类号】R71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3-0051-02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用于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消耗,造成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的贫血。
缺铁性贫血在妊娠妇女中普遍存在,85%~100%的孕妇体内有铁的不足,尤其是妊娠后期。
但并不是所有缺铁的孕妇都发生贫血。
对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为补充铁剂,去除导致缺铁的原因[1]。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30例临床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30例,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26±3.5岁。
孕周16~31周。
初产妇26例,经产妇4例。
轻度贫血21例,中度贫血6例,重度贫血3例。
1.2 方法1.2.1一般治疗增强营养和食用富铁食物,如动物肝、血、肉类、豆类、海带、紫菜、木耳、香菇等。
对胃肠道功能紊乱和消化不良等给予对症处理。
1.2.2补铁药物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绝大多数口服铁剂后效果良好,且方法简便,安全,费用低廉。
常用药物:①硫酸亚铁0.3g口服,每日3次,同时服维生素C 0.3g及10%稀盐酸0.5~2ml,以促进铁吸收。
②多糖铁复合物150mg,每日1~2次,其优点是不含游离铁离子,不良反应较少[2]。
妊娠晚期重度贫血或严重胃肠反应不能口服铁剂者,可用右旋糖酐铁或山梨醇铁深部肌内注射,应从小剂量开始,第一日50mg,无不良反应,第二日起增至100mg,每日一次。
妊娠合并贫血妊娠期妇女对铁及叶酸需要量增加、饮食中的铁及叶酸不能满足需求,妊娠期叶酸排出量增多等原因使孕妇易贫血。
当血红蛋白<110g/L时可诊断为贫血。
判断贫血程度:轻度(100~109) g/L;中度(70~99)g/L;重度(40~69)g/L;极中度(<40 g/L)。
贫血的影响①对孕妇:使孕妇对分娩、手术、失血等耐受变差,重度易致贫血性心脏病,使孕妇抵抗力降低,使胎盘供血减少,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
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妊娠可加重病情,易致颅内出血、严重感染。
②对胎儿:轻度缺铁贫血,由于“掠夺现象”,胎儿缺铁程度不严重,但母体重度缺铁时,可致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早产,远期不良影响等。
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轻度贫血对胎儿影响不大,胎儿一般骨髓象正常。
贫血的特异性检查:缺铁性贫血为铁代谢相关检查,其骨髓象为红系增生活跃,骨髓铁染色减少;再障为骨髓检查,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减低,淋巴细胞增多;巨幼贫为叶酸代谢相关检查,其骨髓象为红系呈巨幼细胞增生。
症状表现:缺氧表现,如疲乏困倦、皮肤苍白、头晕眼花、失眠等。
特异性表现:缺铁贫: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吞咽困难、异食癖、勺状甲;再障:极易感染、严重出血;巨幼贫:舌乳头萎缩、恶心呕吐,手足麻木,针刺冰冷等感觉异常,行走困难,表情淡漠等。
处理:预防性补铁、补叶酸,及时产检,治疗性补铁、补叶酸、维生素B12,输血(HB 小于70g/L),预防产时、产后并发症。
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妊娠早期行人工流产,妊娠中晚期则严密监测,支持治疗,给予糖皮质激素,期待至足月。
如何预防1、妊娠前积极治疗失血性疾病如月经过多等,以增加铁的储备。
2、妊娠期加强营养,鼓励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猪肝、鸡血、豆类等。
3、孕妇定期检测血常规和铁蛋白,血红蛋白在70g/L以上者,以口服铁剂为主,例如多糖铁复合物、琥珀酸亚铁、硫酸亚铁、10%枸橼酸铁铵等,孕妇补铁补血的同时不宜多喝茶、咖啡否则会影响补铁效果。
妊娠合并贫血的临床诊断摘要】目的讨论妊娠合并贫血的诊断。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结论我国孕妇贫血的诊断标准是红细胞计数<3.5×1012/L、血红蛋白值%100g/L,血细胞比容(HCT)<0.30。
【关键词】妊娠贫血诊断贫血是妊娠期最常见的一种合并症,WHO资料显示妊娠期贫血的发生率约为50%。
妊娠期贫血可对母儿造成一定危害,重度贫血可引起贫血性心脏病及严重感染,胎儿易出现生长受限、胎儿窘迫,严重者危及母儿生命。
贫血类型以缺铁性贫血最多见,占95%,其次为巨幼细胞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妊娠合并巨幼细胞贫血,临床上以叶酸缺乏所致较多见。
叶酸缺乏增加了胎儿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
严重者可引起流产、早产、死产、胎儿宫内发育受限及妊娠高血压疾病等。
孕妇可发生贫血性心脏病,甚至死亡。
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少见,临床上以贫血、出血、感染为主要表现。
但后果严重,病因未明确,1/3与病毒感染、化学放射性物质、感染、白血病以及免疫系统疾病有关,另2/3患者病因不明。
一、诊断步骤(一)病史采集1.妊娠妇女多有乏力、头晕、皮肤苍白、毛发干燥、指甲脆薄等症状与缺铁性贫血有关;巨幼细胞性贫血多发生在妊娠后半期,症状为低热、水肿且合并手足麻木、针刺等周围神经炎症状;而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皮肤出现反复感染;2.既往史既往月经过多等慢性失血性疾病和长期营养不良史提示缺铁性贫血;孕妇长期偏食、挑食或有慢性消化道疾病影响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吸收是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高危因素;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多数既往无贫血史、无不良环境和有害物质接触史。
3.家族史家族中是否有地中海贫血病史等。
(二)体格检查1.孕妇贫血的体征皮肤黏膜苍白征等。
2.胎儿受影响的体征妊娠合并贫血严重者可导致胎儿发育受影响,出现胎儿发育迟缓的表现,如宫高、腹围增长低于正常等。
孕妇夫妻双方若为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胎儿有1/4可能为重度地中海贫血患者,重度a地中海贫血胎儿表现为全身水肿(即Bart水肿胎)。
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诊治指南(完整版)妊娠合并贫血对母体、胎儿和新生儿均会造成近期和远期影响,对母体可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产褥期感染和产后抑郁的发病风险;对胎儿和新生儿可增加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缺氧、羊水减少、死胎、死产、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病风险。
我国孕妇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 患病率为19. 1%,妊娠早、中、晚期IDA 患病率分别为9.6%、19.8% 和33.8%。
当母体铁储存耗尽时,胎儿铁储存也随之减少。
补铁可增加母体铁储存。
本指南用于指导妊娠期铁缺乏(iron deficiency,ID) 和IDA 的诊治。
本指南的循证证据等级评价及推荐建议说明:(1) 证据等级Ⅰ:证据来白至少1 个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Ⅱ-1: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Ⅱ-2: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前瞻性或回顾性)研究或者病例对照研究;Ⅱ-3:证据来自比较不同时间或地点干预措施效果的差异;Ⅲ:基于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或者专家委员会报告等的专家意见。
(2) 推荐建议A:证据适合推荐应用于临床预防;B:证据较适合推荐应用于临床预防;C:现有的证据间不一致;D:有一定证据不推荐用于临床预防;E:有相当证据建议不推荐用于临床预防;F:没有足够的证据。
一、妊娠期铁缺乏和IDA 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妊娠期血红蛋白(hemoglobin,Hb) 浓度<110g/L 时,可诊断为妊娠合并贫血。
根据Hb水平分为轻度贫血(100-109 g/L)、中度贫血(70-99g/L)、重度贫血(40-69 g/L) 和极重度贫血(<40g/L)。
目前,铁缺乏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
本指南建议,血清铁蛋白浓度<20 μg/L 诊断铁缺乏。
IDA 根据储存铁的水平分为3期:(1) 铁减少期:体内储存铁下降,血清铁蛋白<20μg/L,转铁蛋白饱和度及Hb正常。
2023贫血三项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应用贫血三项通常是血清铁蛋白、血清叶酸和血清维生素B12的检测简称,临床常用于辅助诊断患者是否贫血,及贫血的原因和类型,特别是对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的病因诊断和鉴别有重要意义。
铁蛋白铁蛋白(SF)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储铁蛋白,铁蛋白是含20%铁的蛋白质。
通常存在于几乎所有身体组织尤其是肝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内,作为铁储备,参与对造血和免疫系统的调控。
血清中铁蛋白水平可反映铁储备情况及机体营养状态,它与多种疾病相关。
SF可用各种定量免疫学方法测定。
一•临床意义SF含量稳定,在排除肝脏疾病、感染、炎症、恶性肿瘤、妊娠等情况之外,是判断体内铁贮存和铁营养状况最可靠敏感的指标。
SF检测与骨髓铁染色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比细胞外铁染色更准确,是诊断缺铁性贫血敏感方法和重要依据之一。
1SF增高①体内贮存铁增加,如原发性血色病、频繁输血、不恰当铁剂治疗、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贫血等②铁蛋白合成增加,炎症或恶性病变,如许多恶性肿瘤细胞可以合成和分泌铁蛋白,如肝癌、肺癌、胰腺癌白血病、霍奇金病、多发性骨髓瘤等,铁蛋白测定已成为恶性肿瘤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③组织内铁蛋白释放增加,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等肝脏疾病,可作为肝脏疾病如肝癌、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的辅助诊断指标。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也出现铁蛋白升高。
2、SF降低:①体内贮存铁减少,如缺铁性贫血,是早期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指标。
②失血、营养缺乏等,可作为孕妇、儿童铁营养状况调查的流行病学指标。
③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某些结缔组织病时铁蛋白也可明显降低。
二.注意事项1、接受过小鼠单抗治疗或体内诊治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假阳性反应。
2、标本不能使用叠氮钠防腐。
标本放置时间过长或处理不当、标本灭活或有沉淀时、试剂超过使用期限/或仪器性能下降等可对检测造成影响。
三.ID/IDA诊断标准ID/IDA诊断标准:符合第1条和第2~6条中的任何两条以上可以诊断ID∕IDA o(1)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Hb)降低,男性患者Hb<120g/1,女性患者Hb<11Og∕1z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2)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如乏力、头晕、心悸等);(3)SF<15μg∕1,感染或合并慢性炎症患者(除外慢性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SF<70μg∕1;TSAT<0.15;血清铁<8.95μmo1∕1f TIBC>64.44μmo1∕1;sTfR>26.50nmo1/1(2.25mg/1);(4)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细胞<15%;(5)FEP>0.90μmo1∕1(全血)z ZPP>0.96μmo1∕1(全血);(6)补铁治疗有效。
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意义分析血液检验是临床诊断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液样本,医生可以获取大量关于患者身体状态的信息。
对于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血液检验可以提供丰富而准确的指标,有助于确定患者是否存在缺铁性贫血,并进一步找出导致贫血的具体原因。
血液检验可以通过测量血红蛋白(Hb)水平来确定是否存在缺铁性贫血。
正常成年男性的Hb范围为130-180g/L,正常成年女性的Hb范围为120-160g/L。
如果患者的Hb水平低于这些范围,可能表明患者存在贫血。
仅通过Hb水平无法确定贫血的具体类型,因此还需要进行其他指标的检测。
血液检验还可以通过测量红细胞计数(RBC)和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来鉴别不同类型的贫血。
在缺铁性贫血患者中,RBC计数和MCV通常会降低。
RBC计数表示患者每毫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而MCV表示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
在缺铁性贫血患者中,由于缺乏铁元素,红细胞的形成受到抑制,导致RBC计数减少,MCV也会降低。
测量RBC计数和MCV可以帮助医生鉴别缺铁性贫血。
血液检验还可以通过测量铁相关指标来进一步确认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常见的铁相关指标包括血清铁(Serum Iron)、转铁蛋白(Serum Transferrin)和铁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
在缺铁性贫血患者中,血清铁水平通常下降,转铁蛋白的饱和度也会降低。
测量血清铁和转铁蛋白的比值,即转铁蛋白饱和度,也是确定贫血类型的重要指标之一。
血液检验还可以通过测量血清铁蛋白(Ferritin)水平来评估患者体内铁贮备的情况。
血清铁蛋白是体内储存铁的主要蛋白质,其水平反映了人体铁的储备量。
在缺铁性贫血患者中,由于缺乏铁元素,血清铁蛋白水平通常会降低。
测量血清铁蛋白水平可以直接反映患者的铁缺乏程度。
血液检验在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测量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血清铁、转铁蛋白、铁饱和度和血清铁蛋白等指标,医生可以全面评估患者的贫血情况,并确定是否存在缺铁性贫血。
孕期监测铁蛋白、血清铁对预测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意义唐丹;巨根;李红梅【期刊名称】《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7(031)002【摘要】目的探讨铁蛋白及血清铁的筛查对早期识别孕期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意义,了解铁蛋白和血清铁的联合检测对缺铁性贫血的的预测价值。
方法随机抽取1035例延安市宝塔区孕妇作为受检对象,运用氯化高铁法(HICN)测定血红蛋白(Hb)水平,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法测定血清铁蛋白(SF)水平,亚铁嗪比色法原理测定血清铁(SI)水平,并调查所有受检孕妇的年龄、孕产次、身体状况、营养状况、日常饮食等。
结果孕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15.94%,铁蛋白缺乏率为24.25%,后者高出前者8.31%,血清铁缺乏率为11.30%,与贫血患病率接近。
孕妇妊娠各期铁蛋白、血清铁缺乏与贫血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贫血程度与铁蛋白、血清铁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随妊娠月份增加贫血患病率、铁蛋白及血清铁缺乏率呈上升趋势;其中铁蛋白与血清铁的缺乏程度与贫血程度有关,且贫血程度越严重铁蛋白与血清铁含量越低。
在非贫血孕妇中,已有部分孕妇铁蛋白降低,因此铁蛋白可以作为早期反映铁耗竭的指标,且在绝大部分贫血者中几乎都有血清铁的缺乏,因此铁蛋白与血清铁的联合检测对缺铁性贫血的早预测、早发现、早干预具有重要应用临床价值。
【总页数】3页(P121-123)【作者】唐丹;巨根;李红梅【作者单位】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陕西延安7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6.3【相关文献】1.孕期监测铁蛋白、血清铁对预测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意义2.缺铁性贫血患儿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和可溶性转铁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3.缺铁性贫血患者检测血清铁和转铁蛋白的临床意义4.研究多糖铁复合物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以及其对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和血清铁蛋白的影响5.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意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筛查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疾病的临床意义
目的:筛查妊娠期妇女合并缺铁性贫血的并发症,及时改善和纠正妊娠期妇女贫血症状。
方法:产前检查时,通过血常规和电解质检查,筛查妊娠期妇女合并缺铁性贫血疾病。
结果:妊娠期妇女合并轻度缺铁性贫血性疾病的治愈率达到98.8%,妊娠合并中重度缺铁性贫血疾病治疗的治愈率达到88.1%。
结论:对妊娠期妇女定期产前检查,筛查出缺铁性贫血并及时治疗,对降低围产期高危妊娠发生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新生儿死亡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标签:产前筛查;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1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5-0059-02
缺铁性贫血(IDA)是妊娠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发布的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危险因素中第9位即为缺铁。
据统计妊娠3个月以上发生率为19.28%。
近年来,妇女患病率有所增加,且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患者,该病发病率亦不同。
新疆哈巴河县是妊娠期妇女缺铁性贫血疾病的高发区。
缺铁性贫血是一类铁吸收和利用减低引起的体内储存铁缺乏影响血红素合成的贫血性疾病。
铁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食物中铁含量少,而饮食习惯又可影响铁的吸收,妊娠期对铁的需求量增加,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妊娠期合并贫血性疾病属高危妊娠,其中95%是缺铁性贫血,可对母婴儿身心带来严重损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2年4月,笔者在哈巴河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共接诊1628名孕妇。
年龄18~24岁为425例,25~34岁809例,35~45岁394例。
高龄孕妇占24.2%。
1.2诊断标准
根据乐杰[1]的诊断标准,将妊娠期妇女贫血程度分为4度。
轻度贫血:RBC (3.0~3.5)×1012/L,Hb 81~100 g/L。
中度贫血:RBC (2.0~3.0)×1012/L,Hb 61~80 g/L。
重度贫血:RBC (1.0~2.0)×1012/L,Hb 31~60 g/L。
极重度贫血:RBC<1.0×1012/L,Hb≤30 g/L。
若孕妇血清铁<6.5 μmol/L,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1.3治疗方法
定期产前检查中,及时筛查出妊娠期妇女合并缺铁性贫血疾病,通过实验室血常规和电解质检测结果,明确诊断孕妇缺铁性贫血程度,及时补充适量铁剂治疗。
结合笔者所在少数民族地区特点,改变哈族妇女饮食单一习惯,多食含铁丰富食物,如花生、鸡血、豆类、茄子等。
妊娠合并轻度缺铁性贫血患者,尽量调整饮食改善贫血症状。
然后复查血常规,临床中对中重度缺铁性贫血患者除饮食调整营养多样化外,同时口服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定期复查血常规。
中晚期妊娠合并重度贫血的患者应该及早住院,少量、多次输血治疗。
纠正为中度贫血后口服补铁药物治疗,并跟踪随访。
2结果
妊娠期产前筛查发现轻度缺铁性贫血患者946例,指导孕妇孕期营养和用药,去除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原因,935例轻度贫血患者通过饮食调整治愈,治愈率为98.8%,11例孕妇自身营养状况差,随着妊娠月份增加发展成中度贫血。
筛查发现210例中重度妊娠缺铁性贫血,患者通过口服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
其中妊娠合并重度贫血的患者应该及早住院,少量、多次输血治疗,纠正为中度贫血后继续口服补铁药物治疗。
定期复查血常规和电解质,到分娩时其中185例妊娠合并中重度缺铁性贫血疾病的患者治愈,治愈率为88.1%,19例患者纠正为轻度贫血,6例妊娠晚期贫血患者没有足够的时间治疗,发展成重度贫血。
3讨论
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是产科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母婴死亡的重要原因。
由于哈巴河县以少数民族为主,其中哈萨克族占61%。
哈族人有喝奶茶的习惯,奶茶严重阻止人体对铁的吸收,且哈族饮食单一,过着游牧生活,经济条件相对困难[2],30%哈族妇女患有营养不良,不同程度的贫血,而妊娠期对铁的需求量增加,而铁剂又很难从食物中得到及时补充,因此哈族妇女怀孕后,85%以上合并不同程度缺铁性贫血。
妊娠4个月后,每日膳食铁供应量应为28 mg,但铁很难从膳食中得到补充。
研究证实,孕期贫血妇女围产期死亡危险性较大,每年约有50万妇女死于分娩或产后早期,其中20%~30%的死因是贫血,贫血可使妊娠和分娩时死亡危险性增加5倍。
笔者所在地区哈族70%以上妇女不采取任何避孕措施,接续多胎多育。
一方面自身营养缺乏,身体不能得到很好的调整恢复就接连怀2胎、3胎。
同时她们居无定所,过着游牧生活,保健工作很难跟踪,导致患有缺铁性贫血的孕妇不能被及时发现和治疗。
25%的哈族孕妇临产时到医院分娩,孕期没有做过任何产前保健。
此地区是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疾病的高发区,分娩或剖宫手术时需备血输血。
妊娠期合并贫血的孕妇免疫力降低,对分娩、剖宫术耐受力差,分娩及术中大出血发生率相对增高,易导致失血性休克和产褥感染。
另外妊娠期贫血程度与胎儿发病率、死亡率、早产率密切相关,易导致胎儿发育迟缓、窘迫、畸形,甚至早产或死胎。
由于阿勒泰地区血源匮乏,分娩中给临床医生带来严重考验,使母婴生命健康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所以通过妊娠期产前检查,及时筛查出妊娠期合并缺铁性贫血,指导孕期营养和用药,妊娠期妇女合并轻度缺铁性贫血性疾病的治愈率达到98.8%,妊娠合并中重度缺铁性贫血疾病治疗的有效率达到88.1%。
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对胎儿宫内情况进行监护,保证孕妇和胎儿健康。
总之,定期产前检查中,及时筛查出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纠正贫血症状。
降低了产科高危妊娠发生率,减少围产期母婴死亡率。
保障妊娠妇女的健康和胎儿正常发育。
尤其在笔者所在地区高龄妊娠比例较高,高危妊娠发生率相对增高,所以在高发区进行产前筛查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疾病,及时诊断,并给予相应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4.
[2]李艳丽.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产前筛查和治疗[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4):133.
(收稿日期:2012-06-25)(编辑:田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