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护理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351.97 KB
- 文档页数:2
妊娠合并贫血护理常规
1、做好孕妇的心理护理,减少恐惧焦虑心情。
2、根据病人贫血的程度,轻症患者可下床活动,重症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3、孕期加强营养,鼓励进食富含维生素、优质蛋白、铁剂的食物,并注意食物的多样性。
有浮肿者应控制食盐的摄入。
4、注意口腔和皮肤护理,防止发生口腔溃疡和皮肤感染。
5、指导孕妇自测胎动,左侧卧位,定期进行胎心监护,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30分钟,每日2次。
6、中重度贫血者在临产后应配血备用。
严密观察产程,尽量缩短第二产程。
7、严重贫血者,应纠正贫血,遵医嘱少量多次输入红细胞,控制输液速度。
8、分娩后严密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预防产后出血。
9、严格无菌操作,产后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0、贫血严重者应暂停母乳喂养或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混合喂养。
11、遵医嘱给予治疗贫血的药物,并给予出院指导。
缺铁性贫血护理工作总结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主要由于体内缺乏足够的铁元素而引起。
这种贫血类型在世界范围内都很常见,特别是在儿童和孕妇中更为普遍。
因此,对于护理工作者来说,了解并有效地处理缺铁性贫血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护理工作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症状和体征的收集。
患者可能会出现疲劳、头晕、心悸、皮肤苍白等症状,而体征方面可能会出现贫血的表现,如巩膜苍白、心率加快等。
通过全面的评估,护理工作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后续的护理工作提供指导。
其次,护理工作需要帮助患者进行铁元素的补充。
通过口服补充铁剂或者静脉注射铁剂的方式,帮助患者恢复体内铁元素的水平,从而改善贫血症状。
在进行铁剂治疗的过程中,护理工作者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铁剂的耐受性、不良反应等,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
此外,护理工作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营养指导。
除了铁剂的补充外,患者还需要摄入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红肉、豆类、绿叶蔬菜等,以帮助体内铁元素的补充和吸收。
护理工作者可以通过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调整,帮助其改善贫血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缺铁性贫血的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的评估、有效的治疗和营养指导。
通过科学的护理工作,可以帮助患者有效地管理和改善缺铁性贫血,提高其生活质量。
希望护理人员能够加强对缺铁性贫血的了解和护理技能,为患者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孕产妇贫血工作总结近年来,我所在医疗机构的孕产妇贫血问题日益突出。
作为医疗团队的一员,我积极参与了孕产妇贫血相关的诊疗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
现将这些工作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首先,建立早期筛查和定期随访机制是孕产妇贫血管理的关键。
在孕妇的首次产前门诊中,我们普遍采用了血红蛋白筛查,帮助及早发现贫血风险。
对于已经确诊贫血的孕妇,我们制定了定期随访计划,以便持续跟踪监测贫血程度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其次,多学科合作是孕产妇贫血管理的重要保障。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孕产妇贫血往往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需要多个专业领域的医护人员共同参与治疗。
因此,我们积极倡导多学科的合作,包括产科、内科、营养科、输血科等,通过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实现个性化治疗。
第三,营养补充是孕产妇贫血治疗的重要手段。
在对贫血孕产妇的治疗中,我们重视合理的营养补充,包括富含铁、蛋白质、叶酸等的食物和补充剂。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孕妇营养状况的指导,帮助孕妇掌握正确的膳食结构和食物搭配,提高养分吸收利用率。
第四,积极推广宣传孕产妇贫血防治知识。
我们认识到,很多孕产妇对贫血的认识相对较少,往往错失了早期监测和干预的最佳时机。
因此,我们在社区、学校、妇幼保健机构等多个场所开展了贫血防治宣传活动,加强了孕产妇贫血的健康教育,提高了广大孕妇的防治意识。
最后,注重贫血复发的监测和干预。
在孕产妇贫血的治疗过程中,我们始终保持跟踪监测的观察,特别关注贫血症状是否有复发倾向。
一旦发现贫血症状再度出现,我们会立即采取干预措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愈率和预防复发。
综上所述,孕产妇贫血工作需要多学科的合作、营养补充、宣传教育等综合策略。
通过早期筛查和定期随访,合理营养补充和掌握正确的防治知识。
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妇女的护理要点解答【概述】贫血是妊娠期较常见的合并症,属高危妊娠。
由于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并且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增加,血液呈稀释状态,又称生理性贫血。
贫血由多种病因引起,通过不同的病理过程,使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作为诊断标准。
妊娠期贫血的诊断标准不同于非孕妇女,WHO规定孕妇外周血Hb<110g/L及血细胞比容<0.33为妊娠期贫血。
我国一直沿用的诊断标准为Hb<100g/L、红细胞计数<3.5×1012/L或血细胞比容<0.30。
WHO最新研究表明,50%以上孕妇合并贫血,以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占妊娠期贫血的95%。
妊娠期贫血的程度可分为四度:轻度:RBC(3.0~3.5)×1012/L,Hb81~100g/L;中度:RBC(2.0~3.0)×1012/Hb61~80g/L;重度:(1.0~2.0)×1012/L,Hb31~60g/L;极重度:RBC<1.0×1012/L,Hb≤30g/L。
贫血与妊娠的相互影响如下。
1.对母体的影响贫血在妊娠各期对母儿均造成一定的危害。
①妊娠可使原有贫血病情加重,而贫血则使妊娠风险增加。
由于贫血孕妇的抵抗力下降,对分娩、手术和麻醉的耐受力降低,孕妇容易产生疲倦感,从而影响孕妇在妊娠期的心理调适。
②重度贫血可导致贫血性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和产褥感染等并发症,危及孕产妇生命。
2.对胎儿的影响①孕妇骨髓与胎儿在竞争摄取母体血清铁的过程中,一般以胎儿组织占优势,铁通过胎盘由孕妇运至胎儿为单向运输,因此胎儿缺铁程度不会太严重。
②若孕妇患重度贫血时,缺乏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和胎盘供氧,易造成胎儿生长受限、胎儿宫内窘迫、早产或死胎等不良后果。
【护理评估】(一)生理评估1.病因评估既往有无月经过多、消化道疾病引起的慢性失血性病史,有无不良饮食习惯或胃肠功能紊乱导致的营养不良病史。
一、实习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缺铁性贫血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常见的疾病之一。
作为临床实习生,我有幸在血液科实习期间,对缺铁性贫血的诊疗与护理进行了深入了解和实践。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对缺铁性贫血的认识和体会。
二、实习目的1. 了解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2. 掌握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3. 提高临床实习生的诊疗能力和护理水平。
三、实习内容1. 病因及临床表现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储备不足,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贫血。
病因主要包括:摄入不足、吸收不良、需要量增加、失血等。
临床表现有乏力、头晕、心悸、气短、皮肤苍白等。
2. 诊断方法(1)血液学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等指标低于正常值;血清铁蛋白、铁饱和度等指标降低。
(2)骨髓穿刺检查:骨髓涂片观察红系细胞形态,了解红系细胞发育情况。
(3)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进行胃镜、钡餐等检查,了解胃肠道吸收情况。
3. 治疗原则(1)病因治疗: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改善饮食习惯、治疗胃肠道疾病等。
(2)铁剂治疗:口服铁剂或注射铁剂,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
(3)补充维生素:补充维生素C、叶酸等,提高铁的吸收率。
4. 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2)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猪肝、鸡肝、瘦肉、豆制品等。
(3)用药护理:指导患者正确服用铁剂,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4)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缓解焦虑、紧张情绪。
四、实习体会1.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临床诊疗过程中需注意病因治疗、铁剂治疗及护理措施。
2. 铁剂治疗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患者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服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3. 饮食护理在缺铁性贫血的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应多吃富含铁的食物,提高铁的吸收率。
4. 护理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并发症。
浅析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缺铁性贫血是体内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最多见的一种贫血,在妇女和婴幼儿中发病率最高。
全球约有6亿~7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
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约有2/3的儿童和育龄妇女缺铁,其中约1/3患缺铁性贫血。
在发达国家,亦有20%的育龄妇女及40%左右的妊娠妇女缺铁。
在钩虫病流行区如桑、棕、麻种植地区,缺铁性贫血不但多见而且贫血的程度也较重。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缺铁性贫血患者72例,男性28例,女性44例。
年龄7~46岁。
头晕乏力患者48例,胸闷、心悸气短患者16例,上腹不适呕吐、腹泻4例,黑便1例,无自觉症状3例。
1.2临床表现本病多数起病缓慢,临床表现为苍白、乏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气短、纳差等。
皮肤干燥、角化、无光泽、萎缩、毛发干枯易脱落,指(趾)甲扁平、不光整、脆薄易裂,甚至出现反甲。
约1/3病人出现神经痛、末梢神经炎,严重者可出现颅内压增高、视神经水肿、智能障碍等。
小儿表现好动、烦躁、易激动、头痛、发育迟缓、体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喜欢吃生米、泥土、石子等)。
等。
1.3辅助检查1.4血象检查,典型血象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片中成熟红细胞体积变小,中心淡染区扩大。
网织红细胞可正常或略升高。
贫血指数,红细胞平均体积小于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小于26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小于0.31。
1.5治疗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原则是寻找病因并治疗原发病、纠正贫血、防止复发。
治疗措施主要是补铁。
补充铁剂的目的在于纠正贫血并补足贮存铁。
口服铁剂是首选方法,常用硫酸亚铁和富马酸亚铁等;若病人对口服铁剂不能耐受或不能奏效以及因病情需要尽快纠正缺铁(如妊娠后期)者,可改用注射铁剂。
钩虫病要采用驱虫治疗、月经过多的病人要采用妇科治疗、结肠肿瘤要采用手术治疗等等。
2 护理2.1生活护理指导安排好病人休息,休息可减少氧的消耗。
缺铁性性贫血的治疗心得和康复经验总结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心得和康复经验总结缺铁性贫血是一种由于机体铁元素不足导致的贫血疾病,常见于女性、儿童和孕妇。
治疗和康复是缺铁性贫血患者重要的环节,下面将从饮食、药物治疗和生活习惯等方面总结我个人的治疗心得和康复经验。
1. 饮食方面饮食是缺铁性贫血治疗的重要方面之一。
我在治疗过程中注意摄入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鸡蛋、豆类和绿色蔬菜等。
同时,为了增加铁的吸收率,我饮食时与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一起搭配,如柑橘类水果、草莓和番茄等。
此外,我还避免同时摄入阻碍铁吸收的食物,如咖啡、茶和奶制品。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缺铁性贫血的一种重要手段。
经过医生的建议,我使用了口服铁剂来补充体内缺乏的铁元素。
在用药过程中,我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用,并与维生素C一同服用,以提高铁的吸收率。
同时,我还学会了正确的服药方式,避免与含钙和含铁食物同时摄入,以充分发挥药物的功效。
3. 生活习惯调整除了饮食和药物治疗,我还调整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以促进康复和预防再次发作。
首先,我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早睡早起,确保身体有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
其次,我增加了户外活动的时间和频率,进行适量的运动,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
同时,我还改善了饮食结构,减少了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了蔬菜和水果的比重。
此外,我还定期复查血常规,及时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
综上所述,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心得和康复经验包括饮食方面的调整、药物治疗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通过科学合理地调节饮食,合理使用药物,改善生活习惯,我们可以更好地治疗和康复缺铁性贫血,提高生活质量。
当然,在进行任何治疗前,请务必咨询医生,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干预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护理方法以及干预措施,讨论孕妇贫血的出现情况,发展规律以及对胎儿的影响等。
方法:选取2009年3月到2011年5月的128例团医院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在患者怀孕3个月之后检查其血常规,指导患者正确饮食方法,在患者的孕中后期依照其贫血情况使用药物干预,在患者产程时实施严密观察,进行相对应的合理护理方式。
结果:128例患者出现产后出血的患者有12例,输血患者14例,出现腹部伤口感染的患者有6例,出现会阴伤口感染的患者有4例,胎死宫内的患者有2例,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有1例。
结论:经过实施有效合理的系统护理,患者产期宝健和饮食调整,及时的对患者各个时期给予全方面的细心护理,使大部分患者安全的度过了孕产期,减少了患者和新生儿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
关键词: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护理方式;干预措施【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09-01贫血属于孕妇妊娠期间最多见的合并症之一,有相关文献报道,大概有50%以上的孕妇会出现合并贫血,我国的统计率为30%以上,在孕妇的孕中期开始,其对铁量的需求加大,在其孕晚期达到最高值,假如孕妇自身没有足够的铁储存,加之其骨髓之内的含铁血黄素降低,非常容易出现贫血或者是患者已经出现贫血并且加重,其中以缺铁性贫血最为多见[1]。
本文选取2009年3月到2011年5月的200例社区医院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在患者怀孕3个月之后检查其血常规,指导患者正确饮食方法,在患者的孕中后期依照其贫血情况使用药物干预,在患者产程时实施严密观察,进行相对应的合理护理方式,现将具体报告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资料共有128例,全部选自2009年3月到2011年5月的团医院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28例患者年龄在21-25岁之间的有82例,年龄在26-30岁之间的有37例,年龄在31-35岁之间的有9例,128例患者中属于初产妇的有108例,属于经产妇的有19例,128例患者中孕早期血红蛋白小于100g的患者有18例,中晚期患者有108例,患者血红蛋白降低到100g/l以下。
缺铁性性贫血的治疗心得和康复经验分享与交流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心得和康复经验分享与交流在现代社会中,贫血是一种较为常见且影响较大的健康问题。
其中,缺铁性贫血更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
本文将分享我个人在缺铁性贫血治疗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康复经验,并与读者进行交流。
一、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和症状缺铁性贫血是由于机体血液中铁的含量过低,导致红细胞无法正常合成血红蛋白而引起的贫血。
这可能是由于摄入的铁元素不足、吸收障碍、过量失血或者其他一些疾病引起的。
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疲劳感。
由于血红蛋白不足,患者常常感到疲倦、无力,乏力现象明显。
此外,头晕、心悸、容易受凉以及皮肤苍白等症状也常见于缺铁性贫血患者。
二、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方法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补充铁剂和改善饮食结构两个方面。
补充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首要方法。
口服铁剂是最常见和方便的补充方式。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推荐相应的补充剂量和补充时间。
改善饮食结构也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重要一环。
重要的是确保饮食中所摄取的食物富含铁元素。
红肉、贝类、深海鱼类、黑木耳、绿叶蔬菜等都是含铁丰富的食材。
三、个人治疗心得分享作为一名曾经遭受缺铁性贫血困扰的患者,我在治疗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心得和经验,希望对其他患者有所帮助。
首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非常重要。
规律作息、适量运动、避免暴饮暴食等都有助于增加体内铁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其次,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嘱咐。
医生是我们治疗的指导者,他们的建议和处方都必须认真执行。
同时,定期复查以及密切关注身体变化也是很重要的。
另外,适当进行一些辅助食疗。
例如,可以多吃一些含有富勒烯的食物,富勒烯会提高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效率。
此外,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也有助于铁的吸收。
四、康复经验交流在康复过程中,互相交流经验和心得非常有助于缺铁性贫血患者的康复。
首先,正确的饮食结构对康复至关重要。
大家可以分享一些含铁丰富的食材或者饮食搭配经验。
妇产科护理专题报告范文——妊娠期贫血1. 概述妊娠期贫血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发生的贫血症状,它是孕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妊娠期贫血不仅影响孕妇的健康,还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如胎儿生长受限、早产、低出生体重等。
因此,了解妊娠期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措施等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 病因及分类2.1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妊娠期贫血最常见的原因,占妊娠期贫血的70%以上。
由于孕妇对铁的需求量增加,而孕妇的铁摄入量往往不足,导致铁的储存耗竭,进而发生贫血。
2.2 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孕妇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导致的一种贫血类型。
叶酸和维生素B12是胎儿神经发育的重要营养素,缺乏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2.3 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是由于孕妇和胎儿之间的血型不兼容,导致母体红细胞被破坏而引起的贫血。
3. 临床表现妊娠期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疲劳、乏力、头晕、心悸、气短等。
严重贫血时,还可出现面色苍白、唇甲苍白、心跳加快等症状。
4. 护理评估4.1 一般评估评估孕妇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饮食习惯等,了解孕妇的铁摄入情况,以及是否有导致贫血的病史,如月经过多、慢性出血等。
4.2 身体状况评估评估孕妇的皮肤颜色、唇甲颜色、心率、血压等,了解孕妇的贫血程度。
4.3 心理状态评估评估孕妇对贫血的认识程度,是否存在焦虑、恐惧等情绪。
5. 护理措施5.1 增加铁的摄入建议孕妇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猪肝、鱼、虾、蛋黄等。
同时,孕妇应避免饮用茶、咖啡等含鞣酸的食物,以免影响铁的吸收。
5.2 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建议孕妇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以预防巨幼细胞性贫血。
5.3 改善生活习惯建议孕妇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增加休息时间。
同时,孕妇应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加氧气的摄入,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
5.4 遵医嘱用药对于严重贫血的孕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
孕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规律、按时地服用药物,不得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5-07-22T09:51:06.0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0期供稿作者:秦裕苹[导读] 贫血是妊娠期女性的常见合并症,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孕妇会合并贫血。
秦裕苹(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青口镇城南卫生院江苏连云港 222100) 【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收治的42例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①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66.66%)(P<0.05);②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RBC、Hb、SF的改善情
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且有助于改善其贫血,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妊娠;护理;缺铁性贫血【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0-0252-03 贫血是妊娠期女性的常见合并症,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孕妇会合并贫血[1]。
究其原因,是因为孕妇从孕中期开始,体内对铁的需求量增大,若孕妇自身没有足够的铁储存,极易发生贫血,其中以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2]。
在临床治疗中,除了具备良好的治疗方案外,良好的临床护理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院在缺铁性贫血孕妇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情况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收治的42例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在取得患者同意的前提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1例。
对照组21例患者中,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为(26.86±5.97)岁;初产妇10例,经产妇11例。
研究组21例患者中,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为(27.03±6.03)岁;初产妇12例,经产妇9例。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显示均差异较小(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口服乳酸亚铁片(厂家:南昌市飞弘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0740;规格:0.1g/片),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调整剂量,对于中、重度贫血者,每次2片,每日1次;对于重度、极度贫血者,每次2片,每日2次,同时予以相应的补铁措施。
1.2.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住院后,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常规饮食指导、健康教育(介绍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心理疏导(对存在心理负担,比如存在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患者予以心理疏导)等。
研究组:患者住院后,给予患者优质护理。
(1)饮食护理:医院营养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饮食方案,保障食物的多样化,耐心向患者介绍摄入高维生素、高蛋白、富含铁食物的作用,比如海带、绿叶、紫菜等,禁止摄入生冷、辛辣等食物,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纠正患者以往的不良饮食习惯。
(2)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疏导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同时以耐心的态度、温和的语气与患者沟通,并且做一个倾听者,了解患者内心真实的想法,在此基础上予以心理疏导,确保心理护理的针对性。
(3)健康教育。
在医院中开展知识讲座,向患者详细介绍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原因、危害、预防和治疗措施等,并且认真解答患者的提问,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
(4)病房护理。
对病房的温度、湿度、光线等进行调节,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同时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播放一些她们感兴趣的音乐,使她们保持良好的心情。
1.3 观察指标
1.3.1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评估,总分100分,根据患者的得分情况,分为非常满意(≥85分)、满意(60~84分)、不满意(<60分),护理总满意包括非常满意和满意。
1.3.2检测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版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分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分组对比采用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经护理后,对照组21例患者中,护理总满意度为66.66%(14/21);研究组21例患者中,护理总满意度为95.24%(20/21);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所示。
3.讨论
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若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孕妇和胎儿均造成不良影响。
据研究发现,临床护理在减轻患者焦虑、促进患者康复等方面均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3]。
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患者对医院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优质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主张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改进、提升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优质、贴心、满意的护理服务[4]。
在本文研究中,研究组患者予以优质护理。
其中,在饮食护理方面,由医院专门的营养师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饮食方面具有良好的针对性,在确保饮食营养的基础上,还能帮助患者纠正不良饮食习惯,让患者养成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
在心理护理方面,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良好的心理护理,积极、主动地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让患者将不良情绪宣泄出来,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
在健康教育方面,在医院中开展知识讲座,将患者集中在一起,可以让患者之间加强交流,在统一开展的模式下,解答患者的提问,其他人在聆听解答的过程中可以加深认识,大大提升了健康教育的实施效率。
在病房管理方面,温度调节为22℃~25℃,湿度为50%~60%,同时对病房光线进行合理调节,力求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病房环境;同时播放一些轻缓、愉快的音乐。
据研究显示,倾听音乐,有利于放松人体肌肉,控制交感神经活动,对大脑边缘系统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便于排解心理压力[5]。
另外,还有研究发现,轻柔音乐可以达到抗焦虑、抗抑郁的目的[6]。
在本文研究中实施优质护理的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66.66%)(P <0.05),且体内的RBC、Hb、SF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贫血,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项红梅.80例缺铁性贫血孕产妇围产期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04):83-85.
[2] 徐喜珍.产前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作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363.
[3] 张捧文.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干预及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12):688-689.
[4] 程坚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孕产妇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4,28(36):4576-4578.
[5] 王晓梅.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46):393-394.
[6] 刘文显.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8(9):3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