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2光合作用第二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1)

4.2光合作用第二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1)

4.2光合作用第二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1)
4.2光合作用第二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1)

第二课时 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问题导学

一、光合作用的过程 二活动与探究1 填写以下表格。

1 ?光照是影响暗反应的条件吗?

2 ?联系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物质是什么?

3 ?在黑暗环境,暗反应能进行吗?为什么?

4?填充下列光合作用的过程的流程图。 巳迁移与应用1 光反应的产物中,哪些是暗反应进行所必需的条件?( )

◎ ( CH ?。) ②C02③ATP ④[H ]⑤氧 ⑥酶 ⑦水 A .③④⑤⑥

B .②③④

C .①③⑥⑦

D .③④

1. 光合作用反应式及其元素去向 t

6CO 2+12H 2O —-

L

T 叶録幣T t

2. 环境条件变化对叶绿体中 ATP 、[H ]、C 3、C 5含量变化的影响

在明确变化条件的基础上, 通过比较被分析物质生成量和消耗量的大小确定其含量的升 降。具体分析如下:

(1)

1简式:

(2)完整反应式:

停止光照

a. ATP

不再产生 ADP 积麋 k 原有盘TP 仍魁歧卜舍呈增册 分鮮,直至全部

消耗 ATP 减少

3T , C 5J 。

(2)

:-11. Ci II 」:

札G 不再生成

G 积累电會 h*昴有G 淮续还原生 ― 量増加¥

成G-直至全部淌耗

G 减少

ATP 积羞+ 會昼堆加.

ADP 咸少

即: CO 2 停,C 5T , C 3J , ATP f , ADP J 。

二、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豎活动与探究2

1 ?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并由此反应式总结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2 ?绘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曲线并进行适当的解释。

3 ?在进行植物温室栽培时,适量燃烧石油液化气或放一些干冰能够增产,你知道是什 么原因吗?

4 ?在大棚种植时,晚上有时适量进行人工光照,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 巳迁移与应用2 下图表示某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O 点的生物学含义是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达到动态平衡

B ?光照强度在达到 A 点以前,植物不能正常生活

C . A 点以后,光照强度不再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

D ?此图不能表示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

a. ATP 不再分崎 h 康有ADP 讎续 合咸ATP.直至

乩G 不再还席成G

h.愿有G 仍缝续参

与「{的固宅■貢卡

全部消耗

答案:

活动与探究1:

类囊体膜上 多种酶、CO 2、ATP 、[H ] ATP 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 ATP 中活跃的化 学能T 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2 [H ] [H ] ATP ADP Pi

1. 提示:光照是直接影响光反应的条件,但不是直接影响暗反应的条件。虽然光照不 直接影响暗反应,但是会间接影响暗反应。

2. 提示:该物质是ATP 和[H ],光反应生成 ATP 和[H ],而暗反应消耗利用光反应生成 的 ATP 和[H ]。

3. 提示:不能。因为光反应和暗反应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在黑暗环境,光反应不 能进行,无法为暗反应提供 ATP 和[H ]。

4. 提示:

迁移与应用1: D 解析:暗反应进行所必需的条件有 CO ?、ATP 、[H ]、酶,但只有

ATP 、

[H ]是光反应的产物。 活动与探究

2:

光能

1 .提示:6CO 2+ 12出0 叶绿裙 C 6H 12O 6+ 6O 2+ 6H 2O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 CO 2、水、营养元素、色素、酶以及影响色素合成和影 响酶活性的一切因素。

2. 提示:

在一定范围内,随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的速率越来越大,达到饱和点( A )后, 随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的速率不再变化,原因是 CO 2浓度、营养元素的供应等因素 是有限的。

3. 提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量燃烧石油液化气或放一些干冰是为了增加 二氧化碳浓度,使光合作用强度增加,合成的有机物增多,使作物增产。

4. 提示:延长光照时间,即延长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时间,从而提高产量。 迁移与应用2: C 解析:O 点无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细胞呼吸,故

A

项错;超过 O 点随光照逐渐加强,光合作用逐渐加强,当光合作用速率超过细胞呼吸速率 后,植物就可以正常生长,故 B 项说法不够全面;从题中图解可以看出, A 点以后,光合作 用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故此时光照强度不再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故 C 项正确。

1.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分析和应用 (1) 光

在光下井翳型 二碳化合木

-*ATP — ADP+Pi *

冻爭博卷碳化合物

厶(CHQ)等

光反应阶段

V

暗反应阶段

A ME!酮虽

①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逐渐增强,光合作用速率也随着加强;但光照增

强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速率就不再增加。

②光质:光的波长也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通常在红光下光合作用最快,蓝紫光下次之,

绿光下最慢。

③在生产上的应用:

a. 延长光合作用时间:通过轮种,延长全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合理利用光能的一项重要措施。

b. 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合理密植是增加光合作用面积的一项重要措施。

(2)CO?浓度

①CO?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只有当环境中的CO?达到一定浓度时,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一定的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随

CO2浓度增大而增强,但当达到一定

浓度后,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强。如下图:

②在生产上的应用:温室栽培植物时,施用有机肥,可适当提高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

(3)温度

①温度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速

率加快;但当温度过高时,则会使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②在生产上的应用:适时播种;温室栽培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提高光合作用;晚上适当降低温度,以降低呼吸作用,保证植物有机物的积累。

(4)水分

①水既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植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水分还能影响

气孔的开闭,间接影响CO?进入植物体内(如夏季植物的“午休”现象) 。

②在生产上的应用:预防干旱;适时适量灌溉。

(5)营养元素

①营养元素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光合作用。如N、Mg、Fe、Mn等是叶绿素合成所必需的

元素,N还是参与光合作用的酶的组成成分,P是ATP分子及类囊体膜的组成成分等。

②在生产上的应用:合理施肥,适时适量地施肥。

2. 光合作用速率

(1)定义:光合作用速率是表征光合作用快慢的物理量。

(2)表示方法:通常以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上吸收的CO?的mg数表示,或以O?、(CH?O)等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

(3)净光合速率和真正光合速率

①净光合速率:即表观光合作用速率,常用一定时间内O2释放量、CO2吸收量或有机

物积累量表示;

②真正光合速率:即实际的光合作用速率,常用一定时间内O2产生量、CO2固定量或有机物产生量表示,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无法直接测出。

(4)规律方法

①若所给数值为有光条件下绿色植物的测定值,则为净光合速率。

②有机物积累量一般为净光合速率,制造量一般为真正(实际)光合速率。

③若为坐标曲线形式,当光照强度为0时,C02吸收值为0,则为真正(实际)光合速

率,若是负值则为净光合速率。

④光合作用过程同化的CO2的量是实际光合速率;

⑤光合作用过程产生的02量是实际光合速率;

⑥吸收CO2的量或放出的02量一一是说净光合速率。

当堂检测

1. 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光反应不需要酶,暗反应需要酶

B .光反应消耗水,暗反应消耗ATP

C.光反应固定C02,暗反应还原CO2

D .光反应储存能量,暗反应释放能量

2. 我国青藏高原农区小麦产量高,新疆、甘肃产的瓜果特别甜,其主要原因是(

)。

A .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

B . C02浓度高

C.雨量充沛D .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

3. 在叶绿体中,[H]和ADP的运动方向是()。

A . [H]和ADP同时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

B. [H]和ADP同时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运动

C. [H]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ADP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

D . ADP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H]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

4. 下图为高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图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是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中

B .②是氧气,可参与有氧呼吸

C.③是三碳化合物,能被氧化为(CH20)

D .④是ATP,在叶绿体基质中生成

5. 在晴天中午,密闭的玻璃温室中栽培的小麦,即使温度及水分条件适宜,光合作用速率仍然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A . 02浓度过低

B . 02浓度过高

C. C02浓度过低

D. C02浓度过高

答案:

1. B 解析:光反应进行的条件是需要水、光照、酶和叶绿素,暗反应进行的条件是需要酶、

C02、ATP和[H]。

2. A 解析: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太阳辐射强,白天可以形成更多的糖类等光合产物;同时由于昼夜温差大,夜晚温度低,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减少,因此小麦产量高。新疆、甘肃产的瓜果特别甜也是由于上述原因。

3. C 解析:[H]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产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被利用;ADP在叶绿体基

质中产生,在类囊体膜上被利用。

4. B 解析:根据光合作用图解可知,图中①是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基粒)上;②是氧气,可参与有氧呼吸,与[H]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③是三碳化合物,在由光反应阶段提供的[H]和ATP的作用下还原为(CH2O);④是ATP,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基粒)上生成。

5. C 解析:晴天中午光照太强导致气孔关闭,环境进入叶肉细胞的C02减少,暗反应不能顺利进行导致光合作用速率较低。

此表格高度可根据版面自行调整,不是估计高度

提示:用最精练的语言把你当堂掌握的核心知识的精华部分和基本技能的要领部分写下来并进行识记。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2019-11-16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一、应牢记知识点 1、追根溯源,绝大多数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光能. 2、将光能转换成细胞能利用的化学能的是光合作用. 3、叶绿体中的色素及吸收光谱⑴、叶绿素(含量约占3/4)①、叶绿素a ——蓝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②、叶绿素 b ——黄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⑵、类胡萝卜素(含量约占1/4)①、胡萝卜素——橙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②、叶黄素——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 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⑴、提取方法:丙酮做溶剂. ⑵、碳酸钙的作用:防止研磨过程中破坏色素. ⑶、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 ⑷、分离方法:纸层析法⑸、层析液:20份石油醚:2份酒精:1份丙酮混合⑹、层析结果:从上到下——胡黄ab ⑺、滤液细线要求:细、均匀、直⑻、层析要求: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 5、叶绿体中光和色素的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6、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膜上,分布着与光化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 7、光合作用概念: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8、光合作用反应式:光能 CO2 + H2O ——→ (CH2O)+ O2 叶绿体光能 6CO2 + 12H2O ——→C6H12O6 + 6H2O + 6O2 叶绿体 9、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J .Priestly,1773—1804)实验证实:植物能更新空气. 10、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J .Ingen – housz)发现:只有在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 11、1785年明确了: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2、1845年,各国科学家梅耶(R .Mayer)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13、1864年,德国科学家

最新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试题精选(附答案)汇总

光合作用试题精选 1. (Ⅰ)(4分)甲图表示光照强度对天竺葵光合作用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甲图中L点植物制造有机物(以葡萄糖为例)的速率为 mg/h。若将C02浓度适当提高,则L点向移动。 (II)(12分)将一长势良好的健壮植株在密闭玻璃罩内培养,并置于室外,用CO2测定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某一天的变化情况,绘成曲线如下图甲所示。下图乙表示该植株处于光照下的一个叶肉细胞,a表示该细胞的线粒体进行细胞呼吸放出的CO2量,b表示该细胞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这一天内植株生长对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1)如图甲所示,从16时到18时,叶绿体内ATP合成速率的变化是。若D 点和E点所对应时刻的温度相同,则D点时的光照强度(>、=、<)E点时的光照强度。 (2)如图乙所示,适宜光照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并能够为碳反应所利用的能源物质是,碳反应产物三碳糖转变成蔗糖的场所是叶绿体(内、外)。(3)假设密闭玻璃罩内植株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的光合强度一致,图乙表示该植株的一个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那么,当在图甲中D点时,图乙中a (>、=、<)b。 (4)若先将该植物的叶片在同温度下暗处理1 h,暗处理后重量减少3mg,随后立即再光照1 h,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增加3mg。则该植物叶片光照1小时的真正光合速率为。 1. (16分)(Ⅰ)30mg/h 右上 (II)(1)逐渐减小<(2) ATP和NADPH(只写一个不得分)外 (3)<(4) 9mg/h

2.右图表示在一定的光照强度和温度下,植物光合作用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在▲点时光合作 用速率达到最大值,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点和D点相比,叶绿体中NADPH的含量▲(较低、相等、较高)。 (2)从生长状况、部位相同的棉花叶片上剪出大小相同的若干圆叶片,均分成若干份。 抽取叶片细胞内的气体,然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相同且适宜的光照等条件(如右图)。圆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部分氧气存在于叶肉细胞内和细胞间隙,导致圆叶片上浮。测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将记录结果绘成右图。 ①实验的目的是▲。 ②从图解分析,b点比a点细胞内的RUBP含量▲,c点以后曲线上行,原因是 ▲。 (3)另取相同的圆叶片若干,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甲组立即烘干处理并测得圆片干重为A,乙组保持湿润且置于黑暗密闭装置内,丙组保持湿润且置于有适宜光照强度的密闭装置内,一小时后,测得乙组圆叶片干重为B,丙组圆叶片干重为C。则叶片净光合速率为▲,实际光合速率为▲(用A、B、C表示)。 2.(1)D 光强和温度较高 (2) ①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②低 NaHCO3浓度太大,导致细胞失水,从而影响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 (3)C-A C-B 3.某研究小组从当地一湖泊的某一深度取得一桶水样,分装于六对黑白瓶中,剩余的水样测得原初溶解氧的含量为12 mg/L,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罩住的玻璃瓶。将它们分别置于六种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由a→e逐渐加强),24小时后,实测获得六对黑白瓶中溶解氧的含量,记录数据如下: 光照强度(klx) 0(黑暗) a b c d e 白瓶溶氧量mg/L 4 12 18 26 32 32 黑瓶溶氧量mg/L 4 4 4 4 4 4 (1的原因是;该瓶中所有生物细胞在24 h内呼吸消耗的O2量为 mg/L。 (2)当水层光照强度为c时,在24h内白瓶中植物产生的氧气量为 mg/L。光照强度至少为 (填字母)时,该水层产氧量才能维持生物正常生活耗氧量所需。

(完整word版)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光合作用同步练习4

(完整word版)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光合作用同步练习4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 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

光合作用同步练习 1.关于光合作用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暗反应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中,碳和氧都来自二氧化碳C.光反应和暗反应都能形成ATP D.光反应是物质代谢,暗反应是能量代谢 2.下列措施中不会提高温室蔬菜产量的是() A.增大O 2浓度B.增加CO 2 浓度 C.增强光照强度D.调节室温 3.在正常情况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某植物,当改变某条件后,却发现叶肉细胞中的五碳化合物突然上升,则改变的条件是() A.停止光照 B.停止光照并降低CO 2 浓度 C.升高CO 2 浓度 D.降低CO 2 浓度 4.用含同位素14C的二氧化碳作标记来研究光合作用,对了解光合作用中哪项最有意义() A.光合作用中色素的作用 B.光合作用中水的作用 C.光合作用中形成葡萄糖的过程 D.光合作用中释放氧气的过程

5.“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下列哪项与该实验的成败无关()A.选用新鲜绿色的叶子作材料 B.研磨时要缓慢且均匀用力 C.画滤液细线要细要齐且干后重画 D.纸层析时层析液不能触及滤液细线 6.用18O标记的H 2 O灌溉某株植物,短时间18O不可能出现在()A.细胞原生质的水中 B.叶肉细胞生成的糖类中 C.植物周围的氧气中 D.植物周围的水蒸气中 7.施用农家肥能提高温室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理由中,正确的是 A. 促进植物对水的吸收 B. 提高了温室内C0 2 的浓度 C. 提高了光照强度 D. 矿质元素含量高 8.下图曲线表示农田中Ⅰ昼夜温度变化;Ⅱ光照强度;Ⅲ植物吸收CO 2 的变化,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在Ⅲ曲线与时间轴交点c和e时,光合 作用吸收的CO 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 2 量相等。 B. a点的形成是由夜间的低温造成的 C. 在从时间轴上的c点开始合成有机物,到e点有机物的合成终止。 D. 增大曲线Ⅲ与时间轴所围成的正面积措施包括提高光照强度,CO 2 浓度和充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思路光合作用是植物体最基本的新陈代谢,是生物界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来源。光合作用知识的掌握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奠定基础,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粮食、资源、环境等问题与光合作用有着密切联系, 所以光合作用知识在全书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阶段的重点,也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 本节教学设计意图沿着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对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这两个阶段从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的高度作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引导学生从物质和能量转变的角度去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掌握本节重点;同时希望通过对教材中科学家关于光合作用探究过程的经典实验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体会经典实验所蕴含着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初步建立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对于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学生的基本情况如下:?对光合作用大体 内容基本了解 ?对光合作用发现史有待于系统研究?对光合作用详细的过程有待深入探究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1)学生能够描述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2)描述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 2、能力目标: (1)尝试进行实验设计,学会控制自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思考与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学生能体验前人设计实验的技能和思维方式,同时 能认识到 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和探索中前进的。通过光反应和暗反应关系的分析,能树立科学的辨证观点。 四、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 1. 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2. 教学难点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学生了解了在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等于沿着科学家的发现思路作了一次思维的探究。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同时为讲述光合作用的原理做好知识铺垫。因此,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是教学的重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相关习题

高二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1、关于ATP 1 2??→←??酶酶ADP +Pi +能量的反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上述过程中存在着能量的释放和贮存 B .所有生物体内ADP 转变成ATP 所需能量都来自细胞呼吸 C .这一反应无休止地在活细胞中进行 D .这一过程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2.下表是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20%的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方法 ( ) A B .酶具有高效性 C .酶具有专一性 D .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 3.ATP(甲)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在主动运输过程中,乙的含量会显著增加 B .甲→乙和乙←丙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酶空间结构相同 C .丙中不含磷酸键,是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D .丁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而戊可用于甲的合成 4.ATP 中的化学能储存于 ( ) A .腺苷内 B .磷酸基内 C .腺苷和磷酸基连接的键内 D .普通磷酸键和高能磷酸键内 5.如图为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叶片呈绿色是由于Ⅰ上含有大量色素 B .能够将光能转换为稳定的化学能的过程是在Ⅰ上完成的 C .Ⅱ中CO 2被固定并还原成图中的甲物质 D .Ⅰ、Ⅱ上酶的种类、功能不相同 6.下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化过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②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 B.图中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C.用18O标记葡萄糖,则产物水中会检测到放射性 D.图示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7.右图所示的图解表示真核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可以在细胞质 基质中发生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8.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①反应场所都有线粒体②都需要酶的催化③反应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④都能产生ATP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⑥都能产生水⑦反应过程中都能产生[H]⑧都能把有机物彻底氧化 A.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⑦ C.②③④⑤⑦D.②③④⑤⑧ 10.下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 B.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 C.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D.原核生物也有可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11.利用地窖贮藏种子、果蔬在我国历史悠久。地窖中的CO2浓度较高,有利于() A.降低呼吸强度B.降低水分吸收 C.促进果实成熟D.促进光合作用 12.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是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B.ATP的组成元素和核酸的一致 C.温度或pH改变可以导致酶结构的改变 D.ATP转化为ADP时要消耗水 13.下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中的A代表的是腺嘌呤,b、c为高能磷酸键 B.ATP生成ADP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的,能量不可逆 D.酶1、酶2具有催化作用,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14.下图表示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

2018版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学案:4.2.2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第三课时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学习目标 1.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重点)。 2.概述光合作用原理的实践应用(重难点)。 |基础知识| 一、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光照强度 光照强度低时,植物光合速率低。光照强度增强,光合速率变大;光照强度进一步提高,光合速率增加幅度减小;光照强度超过某一定值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 2.CO2的浓度 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光合速率随着CO2浓度的上升而增加,达到某一定值后,再增加CO2浓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 3.温度 温度影响酶活性,因而对光合速率也有明显的影响。 (1)不同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不同,一般在25~30 ℃左右。 (2)低温下植物光合速率变低的原因主要是酶活性降低。 (3)高温下光合速率变低的原因主要是高温使植物失水过多,影响气孔的开闭,减少了CO2 进入细胞的量。 4.水和营养元素 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植物光合速率。 (1)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能直接影响植物光合速率; (2)氮素可以促进叶片面积的增大和叶片数目的增多,从而增加光合面积,间接地影响植物 光合速率。 二、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1.农业生产中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增加光照面积、延长光照时间和增强光合作用效率等。 (1)大田:套种、合理密植等措施充分吸收阳光以达到目的。 (2)大棚: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提高CO2浓度和温度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3)提供适合浓度的营养元素,如施用含N、P、K、Mn、Zn元素的肥料。

2.植物缺乏症:缺乏光合作用必需的营养元素时,植物叶片变黄、变小,或叶上有斑点、叶边缘呈现烧焦状等缺乏病症。 |自查自纠| 判断正误: (1)农业生产中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包括增加光照面积,延长光照时间和增强光合作用效 率。 () (2)施用含N、P、K、Mn、Zn等元素的肥料,可促进光合作用效率的提高。 () (3)大棚栽培不仅可适当延长光照时间,还可适当提高CO2浓度和温度,来提高光合作用效 率。 () (4)CO2浓度越大光合作用效率就越高。 () (5)与夏季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 答案(1)√(2)√(3)√(4)×(5)× |图解图说| ★在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O2;在无光照的时候,只 进行细胞呼吸,吸收O2,放出C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水时气孔关闭,影响CO2进入叶肉细胞,从光合产物积累的角度分析,植物缺水导致 光合产物输出缓慢,使光合速率下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1、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2、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3、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研究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历程,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能力方面: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等问题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 【教学方法】学案式教学 + 过程式教学 +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1课时 【知识框架】 【教学过程】 上课前分好学习小组、指定好小组长。 Ⅰ导入 时间:4min 教学设计:导言 + 情景剧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境,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 讲授: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提高光合作用强度的措施 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我小时候就知道咱们桓台县是全国闻名的吨粮县,最近我又听说咱们桓台县要推广种植大棚蔬菜,这不,我刚到咱桓台二中,就碰到了菜农老王和老李,老王兴高采烈,但老李却愁眉哭脸,这是为何呢?让老王、老李来给大家说说,有请老王和老李。 非常感谢老王和老李的精彩表演,谢谢! 就让我们开始《二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探究吧!(板书) 啥是光合作用呢?不仅老李想知道,早在300多年前,科学家们就开始了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历程,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一起来揭开光合作用神秘的面纱吧!(板书:(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请拿出学案,看学案的第一部分内容——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请按要求完成该内容的学习,5分钟后,找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Ⅱ主要内容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时间:10min 教学设计:自学 + 小组合作学习 + 教师适当讲授 设计意图:体验光合作用探究历程艰辛和巧妙的同时,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学法:自学 + 小组合作学习 教法:学案导学 + 讲授 教法:学案导学 讲授: (边讲授边板书,分别找小组同学起来回答,并及时评价):通过问题1,我们知道了光合作用的原料有水,通过问题2、3,我们知道了光合作用的原料还有二氧化碳,并且有氧气生成,通过问题4,我们知道了氧气来自于水中的氧。通过问题5 ,我们知道了在有光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知识点复习.doc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知识点复习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 一、要点梳理 (一)叶绿体中的色素 1.分布:叶绿体基粒的囊状结构。 2.功能:吸收光能,传递光能,转化光能(只有较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 3.特性:不溶于水,能溶于酒精、丙酮和石油醚等。 4.分类及层析后位置 (1)实验中几种化学物质的作用:丙酮作为提取液,可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2)实验的关键之处:研磨要迅速、充分,叶绿素不稳定,易被破坏,充分研磨是为了提取较多的色素;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防止滤液挥发;滤液细线不仅要细、直,而且要含有较多的色素,因此要在滤液干后,重复画2~3次;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不能触到层析液,否则会使滤液中的色素溶解于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 (3)色素提取液颜色淡的原因分析: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未加CaC03,叶绿素分子被破坏;剪取叶片太少或加入丙酮太多,色素提取液浓度过低。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 根据反应过程是否需要光能,将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对于这两个阶段,可以采用列表比较的方法,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1.区别 能量:光反应阶段生成的ATP,在暗反应阶段中将其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帮助C3形成糖类,ATP中的化学能则转化为储存在糖类中的化学能。 (三)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产上的应用 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和化肥),中耕松土。无土栽培时,要注意通气及时更新培养液和适当加水稀释。 当光照强度、CO2浓度突然发生改变时,短时间内会直接影响C3、C5、[H]、ATP及(CH2O)生成量,进而影响叶肉细胞中这些物质的含量。具体可参照下表: C3植物和C4植物是按照固定CO2的途径为依据来划分的。C3植物只有C3途径,而C4植物有C3和C4两条途径。C3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内无叶绿体,C4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内含有无基粒的叶绿体且细胞比较大。此外,C4植物有典型的花环型结构,即围绕着维管束鞘细胞的是一部分叶肉细胞,而C3植物无此特点。可列表如下: 所谓光补偿点是指植物在一定的光照下,光合作用吸收CO2的呼吸作用数量达到平衡状态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是指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强度。如果植物长期处于光补偿点以下,植物将不能正常生长。右图:a点为光补偿点,b点则为光饱和点。 (2)相关移动问题 ①上图代表是阴生植物,如果改为阳生植物,a、b两点则如何移动? 阳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高于阴生植物,故a、b 点均应向右移。 ②当温度或CO2浓度改变时,植物的光补偿点在坐标轴上

《光合作用》学案5(苏教版必修1)

光合作用 课前检查: 1、将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打些比喻,那么生产原料是;生产工厂 是;生产动力是,得到的产品是:。 2、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所需要的二氧化碳如何得到? 3、二氧化碳占空气体积的,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的主要原 料之一,也是生物的产物。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与生物的和。 学习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学习重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学习难点:由二氧化碳的性质推测出二氧化碳的用途。 新课引入: 在前面我们已经对二氧化碳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你知道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呢?实验室我们如何获得二氧化碳呢? 一、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实验 根据书本P61图2—55讨论: 1、原料: 2、化学方程式: 3、收集方法: 4、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 收集并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联系实验回忆有关内容; (1)、观察二氧化碳的色、态、嗅其气味。 记录:二氧化碳是。 (2)、二氧化碳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较 演示实验:图2—56 现象: 原因:那么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

打开啤酒、汽水及碳酸饮料时,你会发现什么? 结论: (4)、二氧化碳的水溶液的酸碱性 将蓝色的石蕊试液加入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 现象:溶液变成,说明此液体呈。 补充:书本P61 二氧化碳的窒息作用。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二氧化碳的这些物理性质。 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 (2)、 所以可以像倾倒液体一样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 (3)、 (4)、二氧化碳也有三态的变化,二氧化碳固体叫。 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演示实验: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加几滴盐酸 现象: 演示实验:向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现象: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二氧化碳跟水反应生成() 写出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 演示实验:将上述变红的溶液加热 现象: 那么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 写出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 (3)、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CO 2二氧化碳跟石灰水(主要成分是Ca(OH) 2 )反应,生成一种难溶于水的物 质—碳酸钙。

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试题精选(附答案)

光合作用试题精选 1. (I )(4分)甲图表示光照强度对天竺葵光合作用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I<76 的 26.4 L ./ --------------------- 8.R J?∕ J / 光騒强度F千勒克司 -17.6f P 甲图 甲图中L点植物制造有机物(以葡萄糖为例)的速率为 ________ Ph。若将CC2浓度适当提高,则L点向移动。 (II )( 12分)将一长势良好的健壮植株在密闭玻璃罩内培养,并置于室外,用CQ测定仪测定玻璃罩内 CQ浓度某一天的变化情况,绘成曲线如下图甲所示。下图乙表示该植株处于光照下的一个叶肉细胞,a表示该细胞的线粒体进行细胞呼吸放出的CQ量, b表示该细胞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CQ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这 一天内植株生长对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1)如图甲所示,从 16时到18时,叶绿体内 ATP合成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若D 点和E点所对应时刻的温度相同,则D点时的光照强度 ___________ (>、=、v)E点时的光照强度。 (2)如图乙所示,适宜光照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并能够为碳反应所利用的能源物质是_____________ ,碳反应产物三碳糖转变成蔗糖的场所是叶绿体____________ (内、夕卜)。 (3)假设密闭玻璃罩内植株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的光合强度一致,图乙表示该植株的一个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那么,当在图甲中 D点时,图乙中a ____________ (>、=、V)b。 (4)若先将该植物的叶片在同温度下暗处理 1 h ,暗处理后重量减少 3mg,随后立即再光照1 h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增加3mg则该植物叶片光照 1小时的真正光合速率为。 1. (16 分)(I) 30mg∕h右上 (II ) ( 1)逐渐减小V (2) ATP和NADP(只写一个不得分) 外 (3)V (4) 9mg∕h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光合作用答案版)

五 1、酶 本质: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高效性:酶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方面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作用条件温和:适宜的温度,pH ,最适温度(pH 值)下,酶活性最高,温度和pH 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甚至失活(过高、过酸、过碱)。 功能: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2、ATP 结构简式:A-P ~P ~P ,中文名称:三磷酸腺苷 A 表示腺苷,P 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 ATP 与ADP 相互转化:A —P~P~P ?→←酶A —P~P+Pi+能量 (Pi 表示磷酸) 远离A 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断裂(1molATP 水解释放30.54KJ 能量) 元素组成:ATP 由C 、H 、O 、N 、P 五种元素组成 功能: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 ADP 中文名称叫二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 ATP 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用掉多少马上形成多少。 ATP 和ADP 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意义: 方程从左到右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方程从右到左代表转移的能量,动物中为呼吸作用转移的能量。植物中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意义:能量通过ATP 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ATP 是细胞里的能量流通的能量"通货"。 3、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18世纪中期,人们认为只有土壤中水分构建植物,未考虑空气作用 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实验证实植物生长可以更新空气,未发现光的作用 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多次实验验证,只有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更新空气,但未知释放该气体的成分。 1785年,明确放出气体为O2,吸收的是CO2 1845年,德国梅耶发现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1864年,萨克斯证实光合作用产物除O2外,还有淀粉 1939年,美国鲁宾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4、 叶绿素a 叶绿素 主要吸收 红光和蓝紫光 叶绿体中色素 叶绿素b (类囊体薄膜) 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 主要吸收 蓝紫光 叶黄素 色素:包括叶绿素3/4 和 类胡萝卜素 1/4 色素分布图: 色素提取实验: ( 无水乙醇 )提取色素; 二氧化硅 使研磨更充分;碳酸钙防止色素受到破坏 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 转 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O2的过程。 方程式: CO2+H 2180 ??→?光能 (CH 2O )+18O 2注意: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6、 条件:一定需要 光 光反应阶段 场所: 类囊体薄膜 产物:[H]、O 2和 ATP 过程:(1)水的光 解,水在光下分解成[H]和O 2; 2H 2O —→4[H] + O 2 (2)形成ATP :ADP+Pi+光能?→?酶ATP 叶绿体 光 合作用 的过程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相关知识 苏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相关知识苏教版必修1 1、光合色素叶绿体化学成分的显著特点是含有色素。色素可分为三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藻胆素。藻胆素仅存在于一些藻类中。 叶绿素中主要是叶绿素a和b。叶绿素b只存在于高等植物和绿藻中,其他藻类大多没有叶绿素b。各种色素都能吸收日光,少数叶绿素a还能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称为作用中心色素;绝大多数色素(包括大部分叶绿素a)只有收集光能的作用,称为聚光色素,它们吸收的光能只有传到作用中心色素后才能起光合作用。 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反射光下呈红色,这种现象称为荧光现象。叶绿素的生物合成是以谷氨酸或α-酮戊二酸为原料,在光照条件下还原而成。光照、温度、矿质元素等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 2、光合作用的机理光合作用过程包括一系列的光化学步骤和物质的转变,大致可分为下列三大步骤: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过程(通过原初反应完成);光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过程(通过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完成);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过程(通过碳同化完成)。前两个步骤基本属于光反应,第三个步骤属于暗反应。高等植物的光合碳同化过程有C 3、C4和CAM三条途径。

(1)C3途径 C3途径是卡尔文等提出的C02同化途径,故称为卡尔文循环。这个循环中的C02受体是核酮糖-1,5磷酸甘油酸(PGA)是一种三碳化合物,故该途径称为C3途径(图l22—13是光呼吸的全过程。在整个途径中,02的吸收发生于叶绿体和过氧化物体,C02的放出发生于线粒体中,因此,光呼吸是在叶绿体、过氧化物体和线粒体三种细胞器的协同下完成的。光呼吸使有机物分解成C02,但不产生ATP或NADPH,是一个耗能过程。 4、C3植物和C4植物的光合特征一般来说,C4植物比C3植物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较低的光呼吸。这是因为:C4植物的PEP羧化酶对C02的亲和力比C3植物的RuBP羧化酶大得多,C4植物能够利用低浓度的C02(当外界干旱气孔关闭时,C4植物能利用细胞间隙里含量低的C02继续生长)。而且C4植物具有独特的“花环型”结构,叶肉细胞与维管束鞘细胞分工配合,在叶肉细胞内以C4途径固定C02,形成C4-二羧酸向维管束鞘细胞运输,起了“C02”源的作用,为维管束鞘中进行的C3途径提供高浓度的COa,使植物同化C02的能力比C3植物强,光合效率也比较高;另外,高浓度的C02足以和02竞争而使RuBP羧化酶接受C02而不与02结合,因此,C4植物在光照下只产生少量的乙醇酸,光呼吸低于C3植物。 5、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衡量光合作用强度的指针是光合速率,它以每小时每平方分米叶面积吸收CO2毫克数表示。影响光合作用的外部因素有:光照强度、C02、温度、水分和矿质元

新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新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某研究小组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探究光照强度对生姜(阴生植物)和葡萄(阳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下图是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相关变化曲线,图中甲、乙代表不同植物。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图中A、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可知曲线甲、乙分别代表生姜和葡萄 B.图中a点和b点吸收CO2的速率相等,说明甲、乙的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C.光照强度为2千勒克斯时,甲合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D.光照强度为5千勒克斯时,限制生姜光合速率的因素可能是CO2浓度 2.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糖原、淀粉、纤维素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B.糖类都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 C.糖原、淀粉、脂肪都能作为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含有磷脂 3.在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染色体数加倍和DNA分子数加倍 B.染色体复制和染色单体的形成 C.着丝点的分裂和核膜核仁形成 D.赤道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4.下列实例中,能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是() ①流感患者打喷嚏时,会有大量流感病毒随飞沫散布于空气中 ②手触碰到盛有沸水的电水壶会迅速缩回 ③体操运动员完成单杠动作离不开肌肉细胞的收缩和舒张 ④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地进行分裂增殖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美国科考团在南极湖泊深水无光区发现了生活在此的不明细菌,并获得了该细菌的

DNA,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菌无高尔基体,无法形成细胞壁 B.该细菌中没有染色体,所以繁殖方式为无丝分裂 C.该细菌细胞主要在细胞质中进行有氧呼吸 D.该细菌环状DNA中也存在游离的磷酸基团,且其遗传特征主要由DNA决定 6.温室栽培可不受季节、地域限制,在封闭的温室内栽种农作物,以下哪种措施不能提高作物产量() A.增加室内CO2浓度B.夜间适当提高温度 C.增加光照强度D.延长光照时间 7.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A.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B.利用过氧化氢、鲜肝匀浆和FeCl3研究酶的高效性 C.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5、7、9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8.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参与暗反应必须的物质是() A.H2O、CO2、ADP B.H2O、CO2、ATP C.CO2、[H]、ATP D.[H]、H2O、ADP 9.下列各种物质与功能不相符合的是() A.叶绿素---光合作用 B.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C.胰岛素—调节功能 D.唾液淀粉酶—催化H2O2分解 10.下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B.暗反应的物质变化为CO2→甲→(CH2O)或乙 C.突然停止光照,甲的含量减少,乙的含量增多 D.光合作用的能量变化是将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11.下图是酵母菌细胞呼吸类型的探究装置图,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同时进行无氧呼吸的是

最新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一、应牢记知识点 1、追根溯源,绝大多数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光能. 2、将光能转换成细胞能利用的化学能的是光合作用. 3、叶绿体中的色素及吸收光谱 ⑴、叶绿素(含量约占3/4) ①、叶绿素a ——蓝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②、叶绿素b ——黄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⑵、类胡萝卜素(含量约占1/4) ①、胡萝卜素——橙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 ②、叶黄素——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 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⑴、提取方法:丙酮做溶剂. ⑵、碳酸钙的作用:防止研磨过程中破坏色素. ⑶、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 ⑷、分离方法:纸层析法 ⑸、层析液:20份石油醚:2份酒精:1份丙酮混合 ⑹、层析结果:从上到下——胡黄ab ⑺、滤液细线要求:细、均匀、直 ⑻、层析要求: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

5、叶绿体中光和色素的`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6、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膜上,分布着与光化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 7、光合作用概念: 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8、光合作用反应式: 光能 CO2 + H2O ——→ (CH2O)+ O2 叶绿体 光能 6CO2 + 12H2O ——→C6H12O6 + 6H2O + 6O2 叶绿体 9、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J .Priestly,1773—1804)实验证实:植物能更新空气. 10、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J .Ingen – housz)发现:只有在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 11、1785年明确了: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2、1845年,各国科学家梅耶(R .Mayer)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13、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学案_苏教版_必修1

班级__________学号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课题】光合作用 【教学目标】1、说出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2、举例说出主要的光合色素。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教学难点】实验过程及实验原理 【课堂导学】 一、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1、1648年,范·海尔蒙特用定量的方法研究认为:植物生长所需养料主要 来自于______,而不是___________。 2、1771年,普利斯特莱通过实验分析得知植物生长需要吸收__________, 同时释放出_____________。 3、1779年,扬·英根豪斯认为植物需要__________才能制造出O2 4、1864年,萨克斯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确定叶片在光下能产生 ___________。 5、1940年,鲁宾和卡门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 的O2和糖类中的氢均来自_________。 6、1948年,卡尔文用____________标记的CO2进行示踪,发现CO2用于 合成______________等有机物。 二、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1、研磨菠菜叶片时,要加入少许_________和__________以及 5mL__________。 2、将选好的滤纸条剪去一端_____________,在距该端大约________处, 用铅笔画一条_____________。 3、画滤液细线时,需沿铅笔画的线_________________,在重复画时,需 将上一次画的滤液细线_________。 4、丙酮易_________,并有一定的毒性。因此盛有研磨液的试管口要用 _________塞紧。 5、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到_________。 三、光合色素与光能的捕获 1 2、光合色素对光的吸收 (1)光合作用中的主要色素是_______________。 (2)叶绿素主要吸收和利用_____________ _。

人教版必修一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教案

5.4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中“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教师利用教材中的问题探讨引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蔬菜大棚采用红色或蓝色的塑料薄膜而不用绿色的塑料薄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引导学生实验探究、观察思考,通过分析实验结果,由学生自己得出色素的种类和颜色,通过色素对光能吸收的小实验过渡到色素对光能的吸收和叶绿体结构的学习,这样的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是《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教学内容之一,主要学习叶绿体的结构和色素的种类,掌握提取、分离色素的实验技巧,学习科学家探索光合作用原理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是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的第二部分内容,由旧教材的“光合作用”变为了“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重点强调“原理”和“应用”,体现了STS的教育理念。本节是学生在学习初中生物光合作用及在学习本节第一部分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的基础上,分别从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原理及应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等四个方面进行学习,其中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属于生命系统中的能量转化供应和利用的问题,把过去植物新陈代谢的问题提升到生命系统的水平来研究。本节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其中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倡导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的课程理念。而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是以后学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本节是必修一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高中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议安排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光合作用的过程”。第二课时学习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其中还要完成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出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5、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6、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⑴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⑵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⑶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⑷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解决方法] ⑴通过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分离出的不同色带,色带的颜色、分布顺序和宽窄,思考其原因及作用。 ⑵让学生从化学反应的角度看光合作用的过程,明确每一个物质变化和相应的能量转化的过程。 ⑶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⑴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⑵探究影响光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解决方法] ⑴通过由浅入深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区别和联系。 ⑵通过探究活动——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五、教学方法 讲解、实验法。教具准备:课件、实验仪器、试剂、材料等。 六、学生活动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需了解的知识点。 2、让学生讨论认识叶绿体的结构,这种结构有哪些适于进行光合作用的特点;光合作

潍坊市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潍坊市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内催化甲→ATP过程所需酶与酶1空间结构不同 B.乙不含高能磷酸键,是RNA基本单位之一 C.丙为腺苷,丁可用于某些脂质合成 D.ATP为生命活动供能需经过图示整个过程 2.请据图回答:经数小时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A.A处上升,B处下降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下降,B处上升D.A、B两处都不变 3.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将过氧化氢酶加入H2O2溶液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活性,自变量有温度.时间 B.从图中可以得出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为25℃ C.20—80分钟,40℃下过氧化氢酶活性减小最显著 D.温度和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原理相同 4.下图表示夏季晴朗的白天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变化曲线。下列对此图描述错.误.的是

A.AB之间光合作用强度上升是因为光照强度增强所致 B.DE之间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是因为光照强度减弱所致 C.BC和DE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不同 D.AB和CD光合作用强度上升原因相同 5.下图中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物质A在无催化剂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能量的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d段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 B.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 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均发生改变 D.若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 6.将刚采摘的甜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味。这是因为加热会() A.提高淀粉酶活性 B.改变可溶性糖分子结构 C.防止玉米粒发芽 D.破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 7.某种蔬菜离体叶片在黑暗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呼吸速率和乙烯产生量的变化如图所示,t1、t2表示10-30°C之间的两个不同温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